关于药品联合招标采购的思考

关于药品联合招标采购的思考

一、药品联合招标采购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娇[1](2021)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我国药品采购制度的发展历程,识别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短期、中长期风险,并进行评估分析,从而为国家相关部门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药品采购制度历程等内容,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现场调查法:采用立意抽样法选择调查医院;以座谈会的形式对医院相关负责人、临床医生进行访谈,了解中选药品采购、配送、使用、医保支付、医院考核、质量疗效、患者反馈以及医生激励措施等相关情况;采用偶遇抽样法在门诊选择使用中选药品的患者,进行现场访谈,了解患者对“4+7”试点方案的认识和使用中选药品的感受。(3)风险矩阵法:通过专题小组讨论法识别“国采”中长期风险;采用自行编制的风险问卷,调查该政策中长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调查结果赋值计算,定量分析风险,用Excel绘制风险矩阵图以直观地显示风险程度。结果:1.“4+7”试点调查结果:(1)25个中选品种中过评厂家为一家、两家、三家的品种分别有11(44%)、6(24%)、8(32%)个;试点工作整体完成进度较快,为78.51%。(2)医院采取多种方法保障中选药品优先使用;部分基层医院只配备中选药品;存在个别可替代品种采购量增长现象;回款及时性存在差异;对疗效反映较多的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用药,对仿制药质量看法差异大。(3)地方执行情况:上报量不准确;对医院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试点地区总体配送情况较好,但仍存担忧。(4)患者方面:共调查59名患者,有50.85%的患者对此政策完全不了解;33.33%的旧患者被动换用中选药。换用中选药的旧患者中有26.67%的人认为中选药的疗效不如原用药;药品降费后中选药品的价格太低,患者对药品质量持怀疑态度。2.中长期风险调查结果:(1)医院配套改革不到位,降价难降费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评分相对较高,分别为3.51、3.39;不同工作单位的专家对其发生可能性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F=3.54,P=0.02),医药企业专家对该风险不敏感,认为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高。(2)中选药品大面积供应不及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评分为3.46,但该风险一旦发生影响程度最严重,评分为3.86。(3)药价大幅反弹上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分较低,为3.27,但该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仅次中选药品大面积供应不及时风险,评分为3.71。(4)改良型仿制药研发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分为3.51,但其影响程度评分较低,为3.08。(5)小型药品流通行业逐渐萎缩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分最高,为3.53,但影响程度评分相对较低,为3.31。(6)中选药采购周期结束后被其他产品替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评分均为最低,分别为3.20、2.81。结论:1.短期风险:(1)医院存在完成任务的心态,存在政策站位风险;激励措施不完善,存在过度医疗风险以及收取“回扣”腐败风险。(2)配套激励措施不够完善,地方执行方存在医保政策履约风险;上报使用量不准确,地方药监部门存在用量监管风险以及信息建设滞后风险。(3)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医患纠纷风险及中选药疗效不佳导致的用药风险,以及因药费下降导致的用药依从性降低风险。(4)生产环节可能存在药品质量保障、部分产品产能不足以及中选药品寡头垄断风险。(5)流通环节可能存在中选药品配送不及时风险。2.中长期主要风险:(1)可能存在供应不及时、药价反弹上涨两个较高程度的风险。(2)医院管理方面存在配套改革不到位,降价难降费的风险,该风险容易被忽略,应高度警惕。

李诗杨,严寒[2](2021)在《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研究:综述与展望》文中提出药价虚高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全国各地涌现出多种多样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在控制药价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采购模式的转变对药品采购的供应链成员也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从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演进、模式研究以及模式效果的适应场景与效果评价三个角度出发对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关文献的贡献及不足,并展望日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王婷[3](2021)在《山东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变化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基本药物与人们的健康直接相关,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水平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水平,对维护人们健康权利至关重要,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基本药物短缺情况形势严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解决,医疗费用增长较快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提升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能力以满足人们用药需求显得更为重要。为有效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国家目前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提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对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能力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基本药物采购数据的分析研究,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供政策建议。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东省2016-2019年基本药物采购供应能力的变化情况,研究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的因素,为促进基本药物的使用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从国内数据平台如中国知网(CNKI)和国外重点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等收集的文献资料;从国内外官方网站如WHO、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收集的与基本药物相关的政策文件;从官方统计网站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收集的二手数据;从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获取的2016-2019年基本药物采购数据以及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得到的定性资料。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量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采购情况使用药品品种采购比例、金额采购比例两个指标衡量;供应情况采用总到货率、三日到货率衡量。重点研究心血管系统药物和5种抗肿瘤药物,其中抗肿瘤药物选取用药频度、可获得性和到货率进行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定性数据主要利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归纳总结。全程采用Stata16.0、ArcGIS10.2和Nvivo1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山东省基本药物品种采购比例较高,达96.35%,品规采购比例达62.34%,总体采购比例逐渐上升。西药品种采购比例较高,但中药品种采购比例增速较快,2019年中药品种采购比例为95.90%,西药品种采购比例为93.53%。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品种采购比例不断增加,二级医院品种采购比例相对较高,2019年采购比例达92.55%。各地区间基本药物品种采购比例差异较小,整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低人均GDP地区增长速度较快,2017年以来各地区基本药物品种采购比例均超过90%。基本药物采购金额不断上升,2019年采购金额约为2016年的两倍。中药采购金额占总金额比例逐年降低,由2016年30.77%降低至2019年17.65%。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均不断上涨,三级医疗机构增长最快,2019年三级医院采购金额占总金额48.11%。山东省各地区人均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年均增长速度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高人均GDP地区人均采购金额增长速度最快,2019年人均超过1100元,年平均增长率接近30%。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人均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差距较大。山东省基本药物年均总到货率为94.12%,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年均三日到货率为45.48%,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心血管系统药物采购品种比例为97.92%,他汀类药物和抗心力衰竭药采购金额增长幅度最大。抗肿瘤药品采购品种为33种,其中5种抗肿瘤药品采购金额增长速度迅猛,从2016年4.04亿元增长至2019年13.33亿元。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品类型、医保药品、医院等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均对基本药物的采购金额产生影响。其中,各分类变量组间差异较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建议山东省基本药物供应保障能力整体处于较高水平,采购品种齐全,配备比例较高;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增长速度较快,总体结构集中,基本稳定。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品种配备比例、采购金额增长较快,但其采购金额仍与其他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在基本药物的采购品种、采购金额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地区配备水平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山东省基本药物总体到货率较高,但是供应及时性较低,三日到货率与总到货率差异较大,但近年来三日到货率呈上涨趋势。基于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供应保障能力,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资金结算监管制度,奖惩机制双向发力(2)重点关注二级医院药品供应情况,敦促三级医院及时网上确认(3)强化基层医院基础性地位,突出基本药物优先地位(4)鼓励各地区间联合采购,降低患者用药成本(5)促进药学人才培养,推动药师资源下沉,实现安全用药

周银双[4](2021)在《供应商视角下江西省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运行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从药品供应商视角下,掌握江西省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执行现状,发现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完善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其它地区药品招标带量采购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测量。于2020年8-12月随机抽取了539例药品供应企业的负责药品招标人员,对其进行了江西省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运行现状调查与访谈。采用内在一致性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信效度进行分析;对该政策运行的认知定性资料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次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运行现状问卷经过筛选后,涉及政策内涵、政策效益、企业收益、政策惠民、竞争压力5个维度,23个条目。(1)信度测量发现,总体Cronbach’sα值为0.917,5个维度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917、0.930、0.967、0.768、0.873、0.568。(2)效度测量发现,KMO值为0.863,且Bartelett球形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取的5个公因子与设计维度一致,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分别为31.7%、19.8%、10.4%、10.1%、8.8%,累计贡献率达80.764%。23个条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对应5个公因子。(3)不同人群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定量结果发现:药品供应企业员工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总评分为3.53?0.40分,政策内涵、政策效益、企业收益、政策惠民、竞争压力5个维度评分依次为:3.75?0.56、3.59?0.63、2.25?0.73、4.07?0.59、3.68?0.61分,各维度间评分均有差异(P<0.001),其中,政策惠民维度最高,企业收益最低。(1)政策内涵维度5个条目中,政策扩围必要性评分最低为3.34?0.62分;(2)政策效益9个条目中,提高药品质量评分最低为3.27?0.96分;降低企业成本评分次之,为3.50?0.93分。(3)企业收益3个条目中未中标企业利润评分最低为2.17?0.98分;(4)政策惠民3个条目中群众得到实惠评分最低为3.91?0.84分;(5)竞争压力3个条目中加剧恶性竞争评分最低为3.60?0.91分。(3)定性结果发现:(1)企业收益维度主要的政策问题是缺乏“不良市场竞争行为的管制措施”与“中小型药企业的有效保护措施”。(2)政策效益维度主要的政策问题是缺乏“药品质量不下降的保障政策”和“企业成本核算管制措施”。(3)企业竞争压力方面,政策缺乏“药品短缺应急体系”与“垄断的等恶行竞争行为的管制措施”及“大、中、小不同类型企业分类进行带量采购的差异化政策”。(4)政策内涵方面,政策缺乏“带量采购宣贯制度”、“采购量的精确预算预测模型”、“扩大纳入品种范围的规划政策”。(6)政策惠民维度需要完善“个性化用药需求保障机制”。结论:自制的5维度23条目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运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定量结果与定性结果较一致,发现相关企业人员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总体认可较高,重点宜加强企业收益维度的保障政策;宜加强制订对不良市场竞争行为的管制、对中小型药企业的有效保护、药品质量不下降的保障、药品短缺应急体系、不同类型企业分类带量采购、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宣贯、采购量精准预测、扩大纳入药物品种范围的规划推进、患者个性化用药需求保障等药品带量采购配套政策。以保障药品供应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药品带量采购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的提升。

郭伟玲[5](2021)在《国采药品的使用现状及医师使用意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一肿瘤专科医院对国采药品的使用现状来反映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在专科医院中的实施效果,结合国采药品使用量的要求,从医院使用现状分析使用国采药品的影响特征,关注医师是否愿意使用国采药品。另外,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国采药品使用特点构建研究模型在案例医院进行实证调查,探索医师使用国采药品具体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提供策略建议。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药品价格、采购方式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现状进行梳理;(2)问卷调查法,根据相关理论制定医师对国采药品使用意愿问卷,于2020年6月至同年10月开展实证调查。以广州某肿瘤专科医院医师为调查对象展开两轮问卷调查,第一轮收集了80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调整问卷结构,第二轮收集了204份问卷进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3)统计分析法,意愿调查问卷内容相关数据均使用Epi Data3.1进行双录入,首轮问卷数据主要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问卷信效度分析、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第二轮数据使用AMOS21.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验证分析。医院国采药品实施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体现。(4)访谈法,对医院负责国采药品采购专员进行访谈,调查医院用药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及意见等。结果:本研究通过收集案例医院与对比医院使用国采药品具体情况了解到医院完成国采药品用量的情况较好,实际使用量甚至远远超出用量要求,不同国采药品品种用量可能受到专科特点、就医人群以及用药习惯的影响。从使用数量上来看医师并不抵触使用国采药品,医师在完成国采药品用量要求后仍然继续使用国采药品,访谈中负责国采药品采购专员也表示医师用药配合度较高,本文认为医师愿意使用国采药品。另外在影响医师对国采药品的使用意愿因素研究中证实医师对国采药品的行为态度与感知风险影响其使用意愿,行为态度为正向影响,感知风险为负向影响,且行为态度影响力较感知风险的大,医师的性别、学历以及职称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目前,国采药品政策实施效果较好,医师用药配合度较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结合实证调查中影响医师对国采药品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推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运行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国采制度顶层设计,有效整合相关资源;(2)提高居民对国采制度认识,普及国采使用效果;(3)完善医院药品使用配套,提升医师行为态度;(4)健全国采药品生产监管体系,降低使用感知风险。

卢岩[6](2020)在《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早在2002年《政府采购法》颁布之时,立法者就以禁止性规范的方式对于限制外地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在采购活动中设置歧视性条件等限制竞争行为予以了否定。随后出台的《反垄断法》也将此类行为纳入其中。2015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更是以列举的方式将众多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逐一明确。近年来,随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构建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实施,政府采购领域,尤其是地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再次受到关注。2019年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以及2020年推出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都把这一问题作为规制重点,对其重视程度由此可见。并可以据此认为,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是理论研究及其执法实践活动中的重点问题。政府采购是以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代表的国家机关以及直接、间接接受政府控制的特定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为实现政府职能或公共服务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使用财政性资金和财政性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在市场上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依据主体范围的不同,政府采购可以分为中央政府采购与地方政府采购。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使用资金的来源不同,即中央政府采购使用的中央财政资金,所统筹的是全国性事务,地方政府采购使用的是地方财政资金,所针对的是地方性事务。由此导致二者在限制竞争时的表现存在较大不同,地方政府在采购时表现出强烈的本地采购倾向。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是指在地方政府采购过程中,采购人等凭借行政权力实施的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它因采购主体的行政性、采购资金的公共性等特征而满足一般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又因破坏了采购市场中特有的竞争秩序而成为行政垄断行为。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呈现出制度性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有时具有歧视性抽象采购政策的指引,或表现对于采购程序规则的违反,或表现为对于采购实质规范的破坏,在本质上一种行政权力的异化。这种异化既可能源自行政权力的对于采购活动的不当介入,也可能是由采购人与供应商的恶意串通所致。其具体限制问题的表象在于规避公开招标、设立歧视性条款、构筑信息壁垒、倾向性评标、指定交易等个案中的限制竞争,而表象的背后则是地方利益集团、财政分权等深层的制度缺陷问题。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也是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直接破坏,割裂采购市场的统一性,背离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求,导致提高采购效率、实现物有所值等经济性目标的落空,造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环境等政策性价值目标的扭曲,更使得宏观经济调控、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重大采购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它还损害了包括外地经营者和本地居民在内的多方主体利益,并加剧了采购中的腐败问题。由此,需要以规制的手段对于其施以某种控制、约束和指引。而法律作为一种既定、统一、普适且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准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法律规制是基于法律规范对行为实施的控制、约束和引导。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作为一种规范性规制,是以正义、国家干预、公平竞争、政府采购市场规制、激励性规制等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度以及公平竞争审查、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中的相关规定为制度、政策基础,对于政府采购活动整个过程进行的规范和控制,而法律规制的重点在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为了实现更好的规制效果,法律规制自身也在不断演进之中,并已从立法之初的笼统、模糊与概括到如今的系统、准确与规范,相对完整的规制体系业已初步建立并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抽象采购政策与具体实施行为的规制、具体实施行为中的控权规制与执法规制等事前、事中、事后的规制,以及以《政府采购法》为主导,兼有《反垄断法》《预算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的规制模式。并具体表现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含有抽象采购政策中的反竞争因素;以采购程序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专家评审制度等从事前规制的角度防止具体采购活动之中行政权力的异化,以质疑、投诉与后续执法制度等从事中与事后规制的角度对于个案中的违法行为予以纠正、救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严重性由此可见。然而,现行制度设计下的法律规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法律竞合依然存在,《反垄断法》对于管辖权的让渡存在立法疏漏,导致其与《政府采购法》仍存冲突,且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实践中亦偶有越界之嫌;界定标准有待完善,程序规范对于实质违法的界定存在干扰,以“滥用行政权力”为构成的行为要件有时难以界定;责任设置有所失衡,财产责任只及于单位而不涉及个人,致使行为与责任缺乏对等,个人违法单位担责等现象时有发生;规制模式尚显不足,始终无法走出自纠式规制的困境;竞争模式存在局限,强调市场的开放性而忽略了对地方利益的合理保护,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地位不平等的问题有待深入解决,集中采购机构代理市场也亟待开放。因此,应对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予以完善。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应以公平正义、秩序与调控的价值理念为指引,并融合国际法律的规制理念,构建国际与国内的双层法律规制制度体系,协调国内法律的适用冲突。在此基础上,采取控制式规制与激励式规制二元并立的规制模式。控制式规制是最传统的法律规制模式,也是现行法律制度在对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对其适用需要首先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这种完善应沿着“主体——行为——结果”的基本逻辑进路展开,并表现为:就规制的主体而言,应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介入权,使其能够在财政部门拒绝依法履行职权时实现补充救济;就规制的行为而言,应实施结果导向型的行为界定标准,避免程序对于行为界定的干扰,并在必要时对于行为结果进行竞争分析;就规制的结果而言,应强化法律责任,以增加政治问责和实行“双罚制”的方式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追责,同时,增设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及内控制度的相关责任,以提高违法成本的方式对相关人员形成威慑和有效制裁。而激励式规制乃是控制式规制的重要补充,其侧重于通过奖励、扶持等刺激与鼓励手段,调动被规制者实施某些行为的积极性。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而言,激励式规制是一条全新进路,其制度的构建应包括:增加地方政府采购绩效激励制度,改变过去唯“GDP”论的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将竞争秩序的影响因素纳入法治建设成效参考因子,以此削弱其与采购中的本地利益的联系;利用赋予特殊保护性采购合法性的方式抑制政府采购中的地方保护问题;建立集中采购竞争机制,削弱集中采购竞争机构与地方利益之间的联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调动舆论监督和第三方机构监督的积极性。对于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充满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弥补了当前理论研究中的空白,且对于公平竞争审查、政府采购、行政垄断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亦有裨益。在实践中,除了可以更好地实现规制外,还能为《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修订提供思路。

李新,张会峰[7](2020)在《新形势下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探讨与思考》文中提出随着医疗卫生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药品采购逐渐受到重视,我国的药品招标采购模式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该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历史演变,并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实施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发现存在带量采购中的"量"难以合理确定、药品采购政策缺乏有效监管、药品目录采购不完整以及网外采购等问题,还提出了一些或许可行的建议,旨在为新形势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思路,从而保障药品安全,使民众受益。

张骁华[8](2020)在《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核心是完善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借以实现药品市场中政府以市场化手段进行价格干预的目标,最终达成平抑药品价格、促进医药领域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果。本研究的社会背景是医疗花费飞速上涨,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医保基金风险水平升高,公民健康权实现受到威胁;本研究的立法背景是《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本研究的国家战略背景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发布。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是药品采购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政府适时适度干预价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兼具行政化与市场化特征,具有复杂性、多维度、交叉性以及共生性的特点。本文坚持以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为问题导向、以实现药品市场政府以市场化手段进行价格干预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解析我国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历史和现状,比较域外主要经济体相关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剖析我国现行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结构性问题及原因,并对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本文包括引言、正文三章和结论。引言提出了本文的核心问题即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即实现药品市场政府以市场化手段进行价格干预,同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本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范围与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本章以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历史沿革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国家药品采购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并提出了现行《价格法》、《药品管理法》框架下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立法形式、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形成机制、国家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机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律责任和相关制度建设六个方面的18个问题。第二章剖析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现存结构性问题的成因,并指出其健康权利属性变化、患者选择权的不完全性、药品的经济和民生二重性、药品市场的寡头垄断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需求刚性,以及高科技创新性和宏观战略地位的过保护性六点内部固有成因,以及健康领域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药品价格市场调节机制失灵、本土制药企业重营销轻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和上游原料药价格垄断四点外部市场成因。第三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价格法》相关、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立法、国家药品采购价格触发机制、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形成机制、国家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机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律责任和相关制度七个方面共20点建议。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政府对药品价格适时适度的干预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政府价格干预不能是粗暴简单的行政命令,政府应该更多的参与市场,以市场化的手段调节市场的失衡、失灵与失速;制度的构建与设计应该着眼于市场发展,着力于精细立法,使其有效平衡市场各主体之间失衡的法律关系和利益关系,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内在价值,使市场回归社会本源秩序。

张芳芳[9](2020)在《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及其效果研究》文中提出自1993年河南省开启了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先河,2000年正式拉开了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序幕,至今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已经发展了20多年。本文旨在分析国内药品集中采购的主要模式及其控费效果和满意度评价,选出控费最优和评价最高的模式,为今后集中采购模式的推广提供支持,并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首先通过政策文献研究,将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分为两大类,即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和国家组织采购模式,分析各模式的发展历史、政策措施和优缺点,并参考国外主要采购模式采取的有效措施。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药品价格、药品费用、医药费用等指标,对2018年全国31个省份进行控费效果排序,并客观的选出各采购模式的代表省份来详细分析控费效果;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广州市公立综合性医院为例,探讨“4+7”采购模式对药品使用率、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医保基金运营等的影响。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主要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含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完善度、压价力度、中标价格合理度、与医保相关度等六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实行取得一定成果,中、西药价格总体接近物价增长幅度,药品中标价呈下降趋势,公立医院的人均药费总额、药占比和人均医药费用增长率均下降,人均医药费用负担减轻。(2)目前,二次议价、独家中标的问题相对突出,采购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药品价格上,西药价格增长加快,且中标价最高的前5种均为注射类药品,其中标价变动幅度小于低价类药品。患者负担上,全国人均医药费占个人消费支出比重超过40%,仍有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患者负担依然沉重。医疗费用上,药品费用虽减少,但医疗总费用仍在增长,整体控费的意识和政策更为重要。(3)2018年,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中,实行药品集团采购模式的上海市总体控费效果最佳;上海集中采购模式和“4+7”采购模式均有明确采购量,其中“4+7”采购模式下的药品价格更低,控费力度更强。(4)根据调查研究,医疗机构偏向于省级挂网和市级议价模式,且“4+7”采购模式在五个维度上均取得满意度最高评分,综合评价最高,但中标价合理性评价较低,医疗基金支出增加。(5)综合控费效果和满意度评价效果两方面来看,“4+7”采购模式总体实施效果最优。因此,针对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现存的主要问题,本文建议应加强其他医疗项目的管制以进行整体控费,推广带量采购以提高控费效果。同时,部分药品逐步取消独家中标制,保障药品的可供应性,并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防止二次议价私下进行。此外,可利用大数据建立药品价格监测机制,提高药品中标价的合理性。

毕可君[10](2020)在《基于双边市场的医药供应链平台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现有的医药供应体系存在流通环节较多造成的资源消耗,以及药价虚高等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大众对于药价高的不满由来已久,而医保基金也在面临医疗支出的负担,政府也在加大对医保制度的改革。本文主要阐述通过构建双边医药供应链平台,相对于传统的药品供应链,将更好地减少流通环节过多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从而起到控制药价和减少医疗总体费用的作用。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渠道,构建现代化的医药供应链平台,通过统一编码流通系统,来实现全流程追溯,保障用药安全,实现整体供应链的优化。我们将从双边平台的角度来分析平台的运作方式和机制,医药供应平台将通过中介重构和价值共创,对社会价值进行更合理的分配,促进医药供应市场更健康化发展。医药供应链平台的应用将对现有医药供应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对行业变革的力量符合我国医药政策改革的趋势,符合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药品联合招标采购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品联合招标采购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2 政策背景
    2.1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演变
    2.2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制度介绍
    2.3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风险评估必要性
3 “国采”短期风险评估
    3.1 研究方法与内容
    3.2 基本情况
    3.3 调查结果
    3.4 短期潜在风险分析
    3.5 建议
4 “国采”中长期风险评估
    4.1 研究方法与内容
    4.2 结果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研究:综述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演化
    (一)萌芽期(1993—1999年)
    (二)雏形期(2000—2004年)
    (三)探索期(2005—2008年)
    (四)发展期(2009—2014年)
    (五)完善期(2015—至今)
三、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下的模式
    (一)省级挂网+市级议价
    (二)第三方集团采购
    (三)药交所模式
    (四)跨区域联合采购
四、模式效果的适应场景与效果评价
    (一)对药品价格的影响研究
    (二)对供应链各成员的影响研究
五、结论和研究展望

(3)山东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变化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基本药物的采购
        2.2 基本药物的供应
        2.3 基本药物的使用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研究设计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政策和文献收集与分析
        1.1 文献分析法
        1.2 政策梳理
    2 山东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数据
        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2.2 定量资料来源
    3 关键人物访谈
    4 数据整理分析
        4.1 数据整理
        4.2 数据分析指标
        4.3 数据分析方法
    5 质量控制
结果与分析
    1 基本药物采购品种变化情况
        1.1 基本情况
        1.2 中西药采购品种变化情况
        1.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药物采购品种变化情况
        1.4 不同地区药物采购品种变化情况
    2 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变化情况
        2.1 中西药采购金额变化情况
        2.2 不同药理类型药物采购金额变化情况
        2.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药物采购金额变化情况
        2.4 不同地区药物采购金额变化情况
    3 基本药物供应情况分析
        3.1 中西药供应情况
        3.2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药品供应情况
        3.3 不同地区药品供应情况
    4 重点药品分析
        4.1 心血管系统药品采购品种变化情况
        4.2 心血管系统药品采购金额变化情况
        4.3 心血管系统药品供应情况
        4.4 抗肿瘤药品采购情况
        4.5 抗肿瘤药品各级医疗机构采购情况
        4.6 抗肿瘤药供应情况
    5 影响因素分析
    6 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现存问题和可能原因
讨论
    1 基本药物采购比例较高,类型稳定,但中药优势有待加强
    2 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地区药物采购差异明显
    3 药品采购金额增长过快,重点药品尤为突出
    4 基本药物供应保障能力较强,供应及时性有待提高
结论与建议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供应商视角下江西省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运行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的计算
    2.3 企业人员用调查内容与调查问卷的构建
        2.3.1 初始调查问卷的构建
        2.3.2 修订调查问卷的构建
        2.3.3 预调查
        2.3.4 调查问卷的信度评价
        2.3.5 调查问卷的效度评价
    2.4 现场调查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1.2 调查对象所在企业基本情况
    3.2 企业人员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评价
    3.3 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企业收益维度评价
        3.3.1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企业收益维度定量评价
        3.3.2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企业收益维度定性评价
    3.4 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效益维度评价
        3.4.1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效益维度定量评价
        3.4.2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效益维度定性评价
    3.5 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企业竞争压力维度评价
        3.5.1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企业竞争压力维度定量评价
        3.5.2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企业竞争压力维度定性评价
    3.6 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内涵维度评价
        3.6.1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内涵维度定量评价
        3.6.2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内涵维度定性评价
    3.7 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惠民维度评价
        3.7.1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惠民维度定量评价
        3.7.2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惠民维度定性评价
    3.8 不同特征企业人员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评价的一致性
第4章 讨论
    4.1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总体维度评价分析
    4.2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企业收益维度评价分析
    4.3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效益维度评价分析
    4.4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企业竞争压力维度评价分析
    4.5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内涵维度评价分析
    4.6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惠民维度评价分析
    4.7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评价的一致性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次研究的特色
    5.3 本次研究不足
    5.4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药品带量采购制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国采药品的使用现状及医师使用意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药品存在价格虚高问题
        1.1.2 高价原研药曾长期占领医疗机构用药领域
        1.1.3 国家医保局的成立推进实施药品集中采购
        1.1.4 新医改时期药品供应、销售、购买机制不断完善
        1.1.5 药品集中采购模式逐渐清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药品价格与采购研究现状
        1.2.2 国内药品价格与采购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方法
        1.4.4 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主要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与“4+7”
        2.1.2 仿制药及其一致性评价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理论与感知风险理论
第三章 国采药品的使用现状
    3.1 广州某一肿瘤专科医院的国采药品使用现状
        3.1.1 肿瘤专科医院使用国采药品品种及用量
        3.1.2 肿瘤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全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
    3.2 肿瘤专科与综合医院具体使用情况比较
    3.3 使用国采药品过程中的情况
第四章 医师对国采药品的使用意愿研究
    4.1 医师对国采药品使用意愿模型构建
        4.1.1 模型框架设计
    4.2 使用意愿调查量表设计与调整
        4.2.1 国采药品使用意愿量表设计
        4.2.2 量表项目分析
    4.3 量表信效度检验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
    4.4 医师使用意愿调查量表调整
    4.5 医师使用意愿模型实证分析
        4.5.1 研究假设
        4.5.2 调节变量
        4.5.3 医师对国采药品的使用意愿的模型构建
        4.5.4 使用意愿模型修正
        4.5.5 影响使用意愿的因素验证结果
        4.5.6 调节变量验证
第五章 讨论及建议
    5.1 讨论
        5.1.1 国采药品相关使用现状总结
        5.1.2 医师对国采药品的使用意愿分析
        5.1.3 集采药品遴选应偏向高价值药品采购
    5.2 建议
        5.2.1 加强国采制度顶层设计,有效整合相关资源
        5.2.2 提高居民对国采制度认识,普及国采使用效果
        5.2.3 完善医院药品使用配套,提升医师行为态度
        5.2.4 健全国采药品生产监管体系,降低使用感知风险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情况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1.3.2 价值分析法
        1.3.3 实证研究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1.4.2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1.5 本文结构安排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
        1.6.2 不足
第2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一般界定
    2.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府采购概念理论解析
        2.1.2 地方政府采购概念厘定
        2.1.3 限制竞争行为概念辨析
        2.1.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概念界定
    2.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垄断性分析
        2.2.1 地方政府采购两类相关限制竞争行为分析
        2.2.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市场表现
        2.2.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垄断特征
    2.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具体判断
        2.3.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要件
        2.3.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行为要件
        2.3.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结果要件
    2.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考量
        2.4.1 规制与法律规制内涵
        2.4.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意义
第3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
    3.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案例研究
        3.1.1 案件概览
        3.1.2 案例评析
    3.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问题归纳
        3.2.1 制度缺陷问题
        3.2.2 具体限制问题
    3.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危害分析
        3.3.1 采购目标虚置
        3.3.2 采购市场失衡
        3.3.3 多方主体利益受损
        3.3.4 腐败问题突显
    3.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问题成因
        3.4.1 行政权力的不当介入
        3.4.2 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存在
    3.5 实证小结
第4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依据
    4.1 理论依据
        4.1.1 法学理论依据
        4.1.2 经济学理论依据
    4.2 制度依据
        4.2.1 《招标投标法》对市场的规范
        4.2.2 《政府采购法》对公平竞争的维护
        4.2.3 《反垄断法》的反行政垄断理念
        4.2.4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中的相关规定
第5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判
    5.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方案
        5.1.1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5.1.2 采购程序制度
        5.1.3 信息披露制度
        5.1.4 内部控制制度
        5.1.5 专家评审制度
        5.1.6 质疑、投诉与后续执法制度
    5.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难点
        5.2.1 法律适用竞合
        5.2.2 界定标准掣肘
        5.2.3 自纠式规制不足
        5.2.4 责任设置失衡
        5.2.5 竞争模式局限
第6章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
    6.1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价值取向
        6.1.1 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6.1.2 秩序与调控的工具取向
    6.2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制度选择
        6.2.1 国际法层面:以非歧视原则为导向
        6.2.2 国内法层面:明确法律适用的优先规则
    6.3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控制式规制模式的改善
        6.3.1 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介入权
        6.3.2 实施结果导向型法律标准
        6.3.3 强化法律责任
    6.4 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激励式规制模式的构筑
        6.4.1 增加地方政府采购绩效激励制度
        6.4.2 给予特殊保护性采购合法性
        6.4.3 建立集中采购机构竞争机制
        6.4.4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8)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标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范围
第一章 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现状
    二、现行《价格法》的问题
        (一)民生商品概念问题
        (二)价格形成机制问题
        (三)价格程序法问题
    三、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立法层面的问题
        (一)实体法体系化问题
        (二)法定主体问题
        (三)法律位阶问题
        (四)药品价格程序法问题
    四、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
        (一)系统化、多元化问题
        (二)数据及合法性问题
        (三)国际化问题
        (四)评标管理制度问题
        (五)专家论证与社会参与问题
    五、国家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机制的问题
        (一)量化采购的制度保障问题
        (二)采购回款的约束机制问题
    六、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律责任问题
    七、相关制度建设问题
        (一)新药评审和用药指导法律制度问题
        (二)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问题
        (三)其他相关制度问题
第二章 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问题成因
    一、内部固有成因
        (一)健康权属性特征的变化
        (二)患者选择权的不完全性
        (三)药品的经济、民生二重性
        (四)药品市场的寡头垄断性
        (五)信息不对称性和需求刚性
        (六)高科技创新性和宏观战略地位过保护性
    二、外部市场成因
        (一)健康领域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
        (二)药品价格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三)本土制药企业重营销轻研发,创新投入不足
        (四)上游原料药价格垄断
第三章 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对策
    一、现行《价格法》的建议
        (一)明确民生商品的内涵和外延
        (二)完善多元化价格形成机制
        (三)构建价格程序法
    二、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立法层面的建议
        (一)推动药品采购价格实体法专项立法
        (二)明确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定主体
        (三)提高药品采购价格法律制度的法律位阶
        (四)构建药品采购价格程序法立法
        (五)推动卫生健康领域以支付为核心的组织制度改革
    三、国家药品采购价格触发机制的建议
    四、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形成机制的建议
        (一)科学的药品分类采购管理机制
        (二)数据采集的法律依据与药品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区块链技术应用
        (三)加强药品价格国际合作
        (四)完善评标专家管理制度,提高评标标准的全面性
        (五)构建药品采购价格的听证制度
    五、国家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机制的建议
        (一)强化“以量换价”制度化保障,保证中标企业利益
        (二)合同有效执行的制度化保障措施
    六、明确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律责任
    七、相关制度的建议
        (一)新药评审法律制度和临床用药指导法律制度
        (二)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议
        (三)其他相关制度的建议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1996-2020年颁布的药品价格相关文件
附录2 第115、116届美国国会药品价格相关法律法规法案
致谢

(9)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及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理论和模型研究
        1.3.2 国内采购模式研究
        1.3.3 国外采购模式研究
        1.3.4 小结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概述
    2.1 国内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概述
        2.1.1 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
        2.1.1.1 省级挂网和市级议价模式
        2.1.1.2 药品交易所模式
        2.1.1.3 跨区域联合采购模式
        2.1.1.4 药品集团采购模式
        2.1.2 国家组织采购模式
        2.1.2.1 采购范围
        2.1.2.2 具体政策措施
        2.1.2.3 取得的成果
    2.2 国外主要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概述
        2.2.1 美国集团采购模式
        2.2.2 英国招标采购模式
        2.2.3 德国集中采购模式
    2.3 小结
第三章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控费效果分析
    3.1 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控费效果分析
        3.1.1 指标选择
        3.1.2 主成分分析
        3.1.3 控费效果具体分析
        3.1.4 药品中标价分析
    3.2 国家组织采购模式控费效果分析-以广州市公立医院为例
        3.2.1 广州市“4+7”政策
        3.2.2 “4+7”药品医院科室使用情况
        3.2.3 医疗费用情况
        3.2.4 医保基金结余情况
    3.3 小结
第四章 控费最优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选择-基于上海与“4+7”采购模式
    4.1 政策对比
        4.1.1 上海采购模式政策
        4.1.2 上海模式与“4+7”模式的对比分析
    4.2 中标价对比
    4.3 控费最优模式分析
        4.3.1 最优模式
        4.3.2 原因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满意度调查分析
    5.1 调查对象与指标
        5.1.1 调查对象
        5.1.2 满意度评价指标
    5.2 总体评价
        5.2.1 发展现状
        5.2.2 满意度评价
        5.2.3 发展预测
    5.3 六维度分析
        5.3.1 单因素方差分析
        5.3.2 单位类型评价差异性
        5.3.3 六维度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中上海模式综合控费效果最佳,且最早明确采购量
        6.1.2 “4+7”采购模式压价力度强,综合实施效果最佳,但医保基金支出增加,中标价合理性存有质疑
        6.1.3 药品中标价、药品费用、医药费用增长率均下降,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基本实现了政策控费目标
        6.1.4 注射类药品价格高,价格下降幅度低于低价类药品
        6.1.5 患者负担依然沉重,有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整体控费更加重要
        6.1.6 各利益相关者评价不一,二次议价、独家中标等问题突出
    6.2 建议
        6.2.1 国家组织采购模式要加强医保基金管理,针对性改善采购模式
        6.2.2 利用大数据构建药品价格监测机制,提高中标价合理性
        6.2.3 逐步取消独家中标制,加强监督和惩罚举措防止二次议价
        6.2.4 提高整体控费意识,加强除药品外其他医疗项目的管控
        6.2.5 控费较优模式均有带量特征,针对采购金额大、临床需求高的药品推广实施带量采购,提高控费效果
    6.3 创新点与不足
        6.3.1 创新点
        6.3.2 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成分分析原始指标数据
附录2 中标价未变动药品品种
附录3 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双边市场的医药供应链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的医药产业和医药供应体系
    2.1 医药产业
        2.1.1 医药产品之特殊性
        2.1.2 医药信息之不对称性
        2.1.3 医药市场特殊性
    2.2 我国医药供应体系的发展现状
        2.2.1 我国的医药招标采购制度和环境
        2.2.2 医药供应流通产业发展现状
        2.2.3 医药供应流通产业现存问题
第三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1 围外医药采购管理模式和相关平台建设
        3.1.2 国内医药供应链相关平台的应用现状
    3.2 理论基础
        3.2.1 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概念内涵
        3.2.2 协同理论
        3.2.3 双边平台理论
第四章 医药供应链平台的构建
    4.1 双边市场分析
        4.1.1 平台的双边用户分析
        4.1.2 双边交叉网络外部性分析
    4.2 药品采购供应链信息化协同
        4.2.1 与医疗机构系统对接
        4.2.2 与供应企业和配送企业系统对接
        4.2.3 与其它参与方系统对接
        4.2.4 统一编码流通系统
    4.3 采购方式、盈利策略以及协同方式分析
        4.3.1 采购方式分析
        4.3.2 平台的盈利模式分析
        4.3.3 采购供应协同方式
    4.4 社会价值的再分配
第五章 平台的挑战和社会经济价值
    5.1 平台的挑战
        5.1.1 基层信息化建设薄弱
        5.1.2 数据标准化管理和隐私安全保护
    5.2 平台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5.2.1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2.2 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5.2.3 优化产业链结构
        5.2.4 健全药品流通评价信用体系
        5.2.5 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药品联合招标采购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风险评估研究[D]. 王娇.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研究:综述与展望[J]. 李诗杨,严寒.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山东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变化趋势分析[D]. 王婷. 山东大学, 2021(12)
  • [4]供应商视角下江西省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运行现状及对策分析[D]. 周银双. 南昌大学, 2021(02)
  • [5]国采药品的使用现状及医师使用意愿研究[D]. 郭伟玲.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6]地方政府采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 卢岩. 辽宁大学, 2020(07)
  • [7]新形势下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探讨与思考[J]. 李新,张会峰. 华西医学, 2020(10)
  • [8]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研究[D]. 张骁华.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3)
  • [9]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及其效果研究[D]. 张芳芳.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2)
  • [10]基于双边市场的医药供应链平台研究[D]. 毕可君.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关于药品联合招标采购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