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991 SiO_2基H_2S焚烧催化剂的研制

LS-991 SiO_2基H_2S焚烧催化剂的研制

一、LS-991 SiO_2基H_2S焚烧催化剂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皇甫林[1](2021)在《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催化滤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催化滤芯工艺通过将脱硝催化剂和高温除尘陶瓷滤芯相耦合,匹配前端干法脱硫技术,可在同一净化单元中实现多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是中小型窑炉等非电行业烟气净化的新兴发展方向。然而,由于在催化滤芯的基体选材、高活性催化剂浆料制备以及催化剂植入均匀性等方面存在关键技术壁垒,导致我国严重依赖进口催化滤芯,而国外催化滤芯由于活性温区限制难以完全适应我国工业烟气的复杂工况。因此,实现催化滤芯技术国产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以催化滤芯制备过程面临的关键技术及其包含的核心科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国中小型窑炉等非电行业烟气特点,开发适用于我国烟气净化需求的高活性、低压降、宽温区廉价催化滤芯,并揭示技术开发过程的基本科学原理与机制。本论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催化滤芯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对国产滤芯基体、催化剂浆料和催化滤芯活性温区及成本进行考察,确定了适宜用作催化滤芯基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参数,调配了高活性、均分散的V-W/Ti催化剂浆料,并开发了宽温区Mn2V2O7/TiO2催化滤芯和廉价无毒赤泥源Fe基催化滤芯,突破了高活性、低压降、宽温区廉价催化滤芯制备的关键技术。结果如下:1)硅铝酸盐纤维原料、纤维直径小于2 μm、碱/碱土金属含量低于0.5 wt.%、孔隙率大于70%的陶瓷纤维滤芯可用作催化滤芯的基体材料;2)采用12 wt.%V2O5、8 wt.%WO3、80 wt.%TiO2的催化剂配方和湿法球磨的方式,制备的粒径低于500 nm的催化剂浆料,可实现高活性、均分散的技术需求;3)分别开发了Mn2V207/TiO2和赤泥源Fe基宽温区廉价催化滤芯,其中Mn2V2O7/TiO2催化滤芯在200~400℃内脱硝率超过85%,但高浓度SO2(300ppm)会显着降低Mn2V2O7/TiO2催化滤芯250℃以下的低温活性,促进其在250~400℃内脱硝效率的明显提升;廉价无毒赤泥源Fe基催化滤芯采用H2SO4水热浸出与(NH4)2CO3中和沉淀工艺对赤泥进行活化,可获得高分散、高比表面积以及高脱硝活性的赤泥基催化剂,所植入制备的Fe基催化滤芯在300~450℃内脱硝率大于80%,压降低于1.01 kPa。2.催化滤芯技术开发过程的基本科学原理与机制研究。探讨了滤芯碱土金属及基体改性对催化滤芯活性的作用原理,阐明了催化剂浆料粒径及催化剂植入均匀性与催化滤芯活性的内在联系,揭示了Mn2V2O7/TiO2催化滤芯的SO2中毒机理及赤泥活化过程对赤泥源Fe基催化滤芯活性的影响机制,为高活性、低压降、宽温区廉价催化滤芯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滤芯基体中的Ca元素会与脱硝催化剂中的W活性组分反应生成惰性的CaWO4,降低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点数量和氧化还原性能,导致催化滤芯脱硝活性显着降低。而改性助剂(NH4)2SO4含有的SO42-可能与滤芯基体中的Ca元素反应形成了 CaSO4,有效抑制了 CaWO4的生成,并促进了 V、W活性组分在滤芯内部的均匀分散,增加了催化剂表面酸性及其对NH3的吸附,显着削弱了催化剂的Ca中毒,使得改性催化滤芯在250~400℃内NO转化率大于90%;2)催化剂浆料对催化滤芯的活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较小的催化剂浆料粒径促进了催化剂颗粒在滤芯内部的扩散和负载,提高了催化滤芯中催化剂的负载率,增强了催化剂颗粒及催化活性位点在滤芯内部纤维上的均匀分散和暴露,减少了催化剂颗粒对滤芯内部孔道的阻塞,最终提高了催化滤芯的脱硝活性并降低了压降;3)Mn2V207/TiO2催化滤芯抗SO2中毒研究发现,高浓度SO2促进了 Mn2V2O7/TiO2中的Mn2V2O7发生分解,从而在TiO2上形成分散的MnOx和VOx活性物种。MnOx与SO2进一步反应生成了MnSO4,导致低温Mn活性位点失活以及Mn2V2O7/TiO2催化滤芯250℃以下脱硝活性的降低。但SO2同时增加了 Mn2V2O7分解产生的VOx活性物种的分散性,促进了样品表面硫酸化,增加了样品的比表面积、活性氧物种及酸性位点数量,显着提升了 Mn2V2O7/TiO2催化滤芯在250~400℃内的脱硝活性;廉价无毒赤泥源Fe基催化滤芯采用H2SO4水热浸出与(NH4)2CO3中和沉淀工艺,去除了赤泥中的Na、Ca等碱/碱土金属,增加了赤泥基催化剂样品的活性组分分散性、酸性、还原性以及脱硝活性。而在赤泥制浆过程中,赤泥基催化剂样品Al2O3组分部分溶解形成的铝溶胶,有效防止了催化剂颗粒的团聚,促进了催化剂颗粒在滤芯内部的均匀分散和暴露,减少了催化剂颗粒对滤芯内部孔道的阻塞,提高了赤泥源Fe基催化滤芯的脱硝活性并降低了压降。3.催化滤芯玻璃厂烟气一体化脱除中试研究。制备了 V-W/Ti大尺寸催化滤芯,考察了放大制备参数及模拟工业烟气条件对催化滤芯活性和压降的影响,完成了大尺寸催化滤芯玻璃厂烟气净化中试验证,评估了催化滤芯的工业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1)采用催化剂浆料内植入工艺可以促进催化剂颗粒在滤芯内部的均匀分散,减少催化剂颗粒对滤芯内部孔道的阻塞,制备的催化剂负载率为7.4~9.0wt.%的V-W/Ti大尺寸催化滤芯,在过滤面速度为1.0 Nm/min,反应温度为250~400℃时,脱硝率超过85%,压降低于1.40 kPa,且抗H2O/SO2性能良好。玻璃灰对催化滤芯活性的影响较小,但会增加催化滤芯的压降,需定时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反吹;2)V-W/Ti大尺寸催化滤芯玻璃厂烟气净化中试结果显示,在烟气总流量为100000 Nm3/h,烟气温度为320~350℃,过滤面速度为0.5 Nm/min的条件下,2800~3100 mg/Nm3的SOx经干法脱硫后可降低至150 mg/Nm3以下,而2400~2600 mg/Nm3的NOx和360~420 mg/Nm3的玻璃灰经催化滤芯净化后排放浓度分别低于100 mg/Nm3、5 mg/Nm3,展现出对高污染物浓度等复杂工况烟气的高效净化能力以及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沈畅,王卉,沈昊天,吴建飞[2](2021)在《烟气抗硫脱汞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近年来烟气抗硫脱汞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抗硫脱汞材料设计的4种方法,分别为活性位保护法、活性位增加法、氧活性位规避法和贵金属催化法。活性位的保护可以利用材料的亲硫性或抗硫性来实现,活性位的增加可以通过表面氧缺陷构造或者气氛调控来实现,氧活性位的规避可以通过抗硫活性位的设计来实现,而贵金属催化剂的抗硫脱汞机理则复杂多变。这4种方法的提出将为抗硫脱汞材料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刘增让,刘爱华,刘剑利,陶卫东,徐翠翠[3](2017)在《硫磺装置尾气残余硫化氢催化焚烧催化剂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新型载体的开发、活性组分匹配方式的研究及活性组分含量的优化等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LSI-01H2S催化焚烧催化剂。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及活性稳定性,其物化性质和催化活性全面达到了国外催化剂水平。

尚海茹[4](2014)在《多金属氧酸盐及其光催化降解炸药废水新方法》文中认为多金属氧酸盐(POM)具有很强的酸性及水热稳定性,同时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性及催化性能,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绿色光催化剂,有望在光催化降解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多金属氧酸盐类催化剂的负载方式多数是基于浸渍法合成,合成工艺相对复杂,制备周期长,且复合催化剂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活性组分易脱落。本文通过采用溶胶-凝胶-溶剂热的制备路径,致力于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在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类复合催化剂的合成、结构与性质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形成更经济、高效的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方法,并以炸药废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二硝基甲苯(DNT)和三硝基甲苯(TNT)等硝基化合物作为目标化合物,对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影响因素、重复使用性能及两种炸药体系的光催化反应动力学、矿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多金属氧酸盐类复合催化剂的合成与修饰。(1)采用溶胶-凝胶-溶剂热的路径合成了复合催化剂H3PW12O40/TiO2和H4SiW12O40/TiO2,一步法同时实现了多金属氧酸盐的负载与改性。(2)稀土元素在催化剂改性和构造新型光催化剂方面体现出良好的优势,本文利用两种不同的稀土元素(钇和镧)分别对H3PW12O40/TiO2和H4SiW12O40/TiO2进行了掺杂改性。(3)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作为结构导向剂,对H3PW12O40/TiO2和H4SiW12O40/TiO2进行修饰改性,提供了一种制备高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均匀的负载型杂多酸的合成方法。(4)增强催化剂表面酸性是提高光催化效率的一条新途径。本文选用1mol/L的H2SO4,对制得的复合催化剂进行固体超强酸处理,一方面显着增强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促进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及界面电荷转移。另一方面,SO42-的表面修饰可使催化剂的结构明显改善,有效抑制了晶相的转变。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N2吸附-脱附等检测技术对复合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形貌、光学吸收特性及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进行了全面的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分析表明,H3PW12O40和H4SiW12O40以完整的Keggin结构固定在TiO2的晶格间隙,且所制备的催化剂均为典型的锐钛矿晶型。复合催化剂H3PW12O40/TiO2和H4SiW12O40/TiO2经修饰改性后晶粒尺寸分别由20.67和17.72nm减小至9.54和7.75nm。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表明,与纯TiO2相比,复合催化剂的吸收波长发生了明显红移,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N2吸附-脱附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与TiO2相比,本文所制备复合催化剂的孔径和有序性大幅度提高,粒子的聚集度明显降低。当H3PW12O40/TiO2和H4SiW12O40/TiO2体系中引入结构导向剂P123时,催化剂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也由177.9(H3PW12O40/TiO2)和179.3m2/g(H4SiW12O40/TiO2),提高至252.16(H3PW12O40/TiO2(2g P123))和250.0m2/g(H4SiW12O40/TiO2(1g P123))。大的比表面积可使催化剂产生更多的活性位点,为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应用方面,探索了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方面的催化活性,研究了紫外光作用下催化条件对一直较难处理的DNT及TNT废水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催化剂之间光催化活性的差异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揭示了纳米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吸收性能等参数与其光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DNT降解的3次重复性实验,评价了所制备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情况及可重复利用性。最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废水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对光催化氧化法降解DNT和TNT炸药废水的降解机理和矿化程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为制备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类非均相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方法借鉴,同时也为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类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炸药废水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殷树青,徐兴忠[5](2012)在《硫磺回收及尾气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硫磺回收及尾气加氢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及制备工艺。总结了催化剂的分类及其特性,对目前国内外主要工业化催化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多功能硫磺回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克劳斯反应活性、有机硫水解活性、脱"漏O2"保护功能以及抗硫酸盐化能力;低温克劳斯尾气加氢催化剂具有节省装置建设投资、降低装置能耗、环保与经济效益良好的特点。为了实现回收硫的优化生产,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最有效的措施是发展功能齐全的系列化催化剂。

李凌波,郭兵兵,李勇,刘忠生[6](2008)在《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催化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研制了两种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催化剂FCI-xx及FCI-01,催化剂载体为二氧化硅,FCI-xx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两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在FCI-xx基础上添加一种金属得到FCI-01。FCI-xx适于硫化氢的催化焚烧,最佳催化焚烧操作条件为:预热温度280℃、反应温度大于等于320℃、氧气过剩系数1.52.0、空速45007500h-1,在此条件下,当硫化氢进气浓度小于等于3370μL/L时,硫化氢的转化率及二氧化硫的生成率均接近100%。FCI-01催化剂对硫化氢和羰基硫均有较好的转化率,适用于SCOT尾气的催化焚烧,其最佳操作参数为:预热温度280℃、反应温度350℃、空速6000h-1、氧气过剩系数1.52.0,在此条件下,当硫化氢进气浓度约为2000μL/L、羰基硫进气浓度不大于150μL/L时,硫化氢转化率大于99.9%,二氧化硫生成率为70%80%,羰基硫转化率高于70%。

李凌波,刘忠生[7](2008)在《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技术进展》文中指出从国内外专利、文献、商品催化剂及专有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催化焚烧与热焚烧的技术经济性。结果说明催化焚烧可大幅度降低硫回收尾气焚烧的能耗,尤其适用于SCOT等深度硫回收工艺尾气的焚烧。

叶成[8](2006)在《化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2006)》文中指出一、引言(一)化学是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在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在谈论科学的发展时指出,"这将是一个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那么究竟"化学还有什么用呢?"。诚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WKroto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所述,"正是因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

李锋[9](2006)在《以纳米TiO2为载体的燃煤烟气脱硝SCR催化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重要的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而催化剂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推进SCR脱硝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本课题与国内纳米TiO2生产厂商合作,以其生产的纳米TiO2为载体联合开发面向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V2O5/TiO2基SCR催化剂,研究分为颗粒状催化剂和成型性催化剂两个阶段。在自制颗粒状SCR催化剂活性试验台测试活性,结合BET、XRD、SEM -EDX、FT-IR、DTG等表观-微观表征技术,对V2O5/TiO2基催化剂载体TiO2的晶相结构和加工工艺、活性物质V2O5的含量、助催化剂和毒物的影响及制备工艺等进行研究,得到了适用于燃煤烟气脱硝催化剂基本粉体的优化配方和制备工艺,并得到基本粉体的本征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与试验工况吻合得较好的包括外扩散、内扩散和化学反应在内的动力学模型。以优化配方的粉体为基体,通过与各种成型助剂干混、捏合、成型、干燥和煅烧等得到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形状的蜂窝状或板状催化剂,在自制成型性催化剂SCR活性试验台上测试活性,对成型助剂的配比、制备工艺、催化剂的形状及几何尺寸和工况条件等进行优化,得到可以满足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对SCR催化剂要求的蜂窝状催化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建立了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整体式催化剂数学模型。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对7种不同制备工艺和晶相的纳米TiO2为载体进行研究,确定了以硫酸法制备的含810%(重量比)SO3的锐钛型纳米TiO2非常适合作为SCR催化剂的载体,而氯化法制备的纳米锐钛型TiO2由于会和活性物质V2O5反应生成V3Ti6O17聚合物而不适合作为SCR催化剂载体;(2)通过对催化剂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得到了SCR催化剂的优化配方为1%V2O5-10%WO3 /TiO2-810%SO3(重量比);(3)建立了包括外扩散、内扩散和反应在内的颗粒状催化剂的数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可以指导颗粒状催化剂的设计运行;(4)对成型SCR催化剂膏体的组成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其中成型催化剂的膏体的组成包括优化的SCR催化剂基本粉体、水、粘合剂聚丙烯酰胺、助挤剂乙醇胺、扩孔剂活性炭粉体及结构助剂杆状玻璃纤维等,对其含量和成型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了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活性的蜂窝状催化剂;(5)对成型催化剂形状、几何尺寸及应用工况的优化:在“干净烟气”条件下,对蜂窝状催化剂和板状催化剂的孔(板)间距、壁厚、长度、氨氮比、空速比等进行研究,发现在优化配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孔径10×10mm、孔数4×4、壁厚1mm的蜂窝状催化剂在空速比(SV比)小于3500h-1、氨氮比0.91.0、温度320420℃范围内的NO脱除率较高、SO2氧化率较低和氨逃逸量较低,基本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而在相近工况下平板型催化剂NO脱除率较低;而在“肮脏烟气”条件下,低含量(低于2%)水蒸气可以提高高温段NO脱除率,而高含量

殷树青,唐昭峥,达建文,高淑美[10](2002)在《气体中硫化氢催化焚烧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评价了活性组分的添加量、操作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在温度 2 90℃、空速 5 0 0 0h-1条件下 ,催化剂连续使用 2 0 0h性能稳定 ,H2 S转化率和SO2 生成率在 99.9%以上。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性能 ,适合在硫化氢焚烧装置上使用。

二、LS-991 SiO_2基H_2S焚烧催化剂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S-991 SiO_2基H_2S焚烧催化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催化滤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烟气多污染物净化研究背景
        1.1.1 烟气净化背景与现状
        1.1.2 烟气多污染物净化工艺
    1.2 烟气一体化脱除工艺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2.1 氧化-吸收法
        1.2.2 等离子体法
        1.2.3 活性炭吸附法
        1.2.4 催化过滤器
        1.2.5 工艺对比分析
    1.3 催化滤芯工艺应用研究进展
        1.3.1 催化滤芯工艺应用场景
        1.3.2 国外催化滤芯工艺应用情况
        1.3.3 我国催化滤芯工艺应用现状
        1.3.4 我国催化滤芯工艺应用存在的问题
    1.4 催化滤芯材料研究进展
        1.4.1 滤芯基体研究
        1.4.2 脱硝催化材料研究
        1.4.3 催化滤芯研究
    1.5 催化滤芯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
    1.6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2章 评价装置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 催化剂和催化滤芯活性评价装置
        2.2.1 催化剂脱硝活性评价装置
        2.2.2 催化滤芯脱硝活性评价装置
        2.2.3 催化滤芯同时脱硝除尘评价装置
    2.3 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2.3.3 拉曼光谱分析
        2.3.4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2.3.5 热重分析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7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3.8 粒径分析
        2.3.9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
        2.3.10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
        2.3.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12 压汞分析
第3章 国产滤芯基体结构及滤芯碱土金属对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滤芯基体关键结构与技术参数研究
        3.3.1 不同滤芯基体的组成、形貌和结构分析
        3.3.2 不同基体催化滤芯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3.3.3 不同基体催化滤芯的脱硝活性评价与分析
    3.4 滤芯碱土金属及基体改性对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3.4.1 滤芯碱土金属及基体改性对催化滤芯脱硝活性的影响
        3.4.2 滤芯碱土金属及基体改性对催化滤芯活性组分分散性的影响
        3.4.3 滤芯碱土金属及基体改性对催化剂晶体结构的影响
        3.4.4 滤芯碱土金属及基体改性对催化剂酸性和还原性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V-W/Ti催化剂浆料粒径调控及其对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催化剂浆料粒径影响因素研究
        4.3.1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浆料粒径的影响
        4.3.2 球磨时间对催化剂浆料粒径的影响
        4.3.3 催化剂配方对催化剂浆料粒径的影响
    4.4 催化剂浆料粒径对催化滤芯脱硝活性的影响
    4.5 催化剂浆料粒径对催化滤芯脱硝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4.6 小结
第5章 宽温区Mn_2V_2O_7/TiO_2催化滤芯制备及其SO_2中毒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Mn_2V_2O_7/TiO_2催化滤芯性能研究
        5.3.1 Mn_2V_2O_7/TiO_2催化剂的脱硝活性
        5.3.2 Mn_2V_2O_7/TiO_2催化滤芯的脱硝活性
    5.4 Mn_2V_2O_7/TiO_2的SO_2中毒机制研究
        5.4.1 晶体结构分析
        5.4.2 表面原子价态和元素分布分析
        5.4.3 热重分析
        5.4.4 表面形貌分析
        5.4.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5.4.6 酸性和还原性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廉价无毒赤泥源Fe基催化滤芯制备及其活化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方法
    6.3 赤泥基催化剂制备及其活化机制研究
        6.3.1 赤泥基催化剂的脱硝活性
        6.3.2 赤泥基催化剂的组成和晶体结构分析
        6.3.3 赤泥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6.3.4 赤泥基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分析
        6.3.5 赤泥基催化剂的酸性和还原性分析
    6.4 赤泥源Fe基催化滤芯结构与催化性能研究
        6.4.1 催化剂浆料粒径及稳定性分析
        6.4.2 催化剂浆料和催化滤芯的表面形貌分析
        6.4.3 催化滤芯脱硝活性评价与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催化滤芯玻璃厂烟气一体化脱除中试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方法
    7.3 催化滤芯放大制备及模拟工业烟气适应性研究
        7.3.1 催化剂植入方式对催化滤芯脱硝活性的影响
        7.3.2 催化剂负载率对催化滤芯脱硝活性的影响
        7.3.3 过滤面速度对催化滤芯脱硝活性的影响
        7.3.4 H_2O/SO_2对催化滤芯脱硝活性的影响
        7.3.5 玻璃灰对催化滤芯脱硝活性的影响
    7.4 催化滤芯玻璃厂烟气一体化脱除中试研究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烟气抗硫脱汞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活性位保护法
2 活性位增加法
3 氧活性位规避法
4 贵金属催化法
5 结论

(3)硫磺装置尾气残余硫化氢催化焚烧催化剂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催化剂的制备
        1.1.1 原料及设备
        1.1.2 催化剂制备工艺流程示意 (见图1)
    1.2 分析方法
    1.3 催化剂活性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制备重复性考察
    2.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3 反应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4 不同的V (O2) ∶V (H2S) 比值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5 不同H2S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6 不同水蒸气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7 与国外同类催化剂对比
        2.7.1 催化剂物化性质
        2.7.2 催化剂催化性能
    2.8 催化剂定性考察
3 结论

(4)多金属氧酸盐及其光催化降解炸药废水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重要符号表
缩略词表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光催化科学、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2.1 光催化科学
        1.2.2 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研究
    1.3 TNT 和 DNT 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3.1 铁粉还原法
        1.3.2 微生物降解法
        1.3.3 Fenton 试剂氧化法
        1.3.4 光催化氧化法
        1.3.5 超临界水氧化法
        1.3.6 γ射线辐照法
    1.4 论文的选题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炸药废水的提出
        1.4.2 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理论
        1.4.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主要试剂、仪器及表征方法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2 表征方法
    2.3 H_3PW_(12)O_(40)系列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3.1 H_3PW_(12)O_(40)系列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2.3.2 H_3PW_(12)O_(40)系列复合催化剂的表征
    2.4 H_4SiW_(12)O_(40)系列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4.1 H_4SiW_(12)O_(40)系列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2.4.2 H_4SiW_(12)O_(40)系列复合催化剂的表征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二硝基甲苯
    3.1 引言
    3.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1 主要试剂
        3.2.2 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光催化降解反应
        3.3.2 硝基化合物浓度的检测
        3.3.3 水质 COD 的检测
    3.4 DNT 降解单因素筛选实验
        3.4.1 H_3PW_(12)O_(40)/TiO_2及 H_4SiW_(12)O_(40)/TiO_2光催化降解 DNT
        3.4.2 Ln-H_3PW_(12)O_(40/TiO_2及 Ln-H_4SiW_(12)O_(40)/TiO_2光催化降解 DNT
        3.4.3 H_3PW_(12)O_(40)/TiO_2(P123)及 H_4SiW_(12)O_(40)/TiO_2(P123)光催化降解 DNT
        3.4.4 SO_4~(2)--H_3PW_(12)O_(40)/TiO_2(P123)及 SO_4~(2)--H_4SiW_(12)O_(40)/TiO_2(P123)光催化降解 DNT
    3.5 DNT 降解正交实验分析
        3.5.1 H_3PW_(12)O_(40)系列光催化降解 DNT 正交实验分析
        3.5.2 H_4SiW_(12)O_(40)系列光催化降解 DNT 正交实验分析
    3.6 光催化降解 DNT 动力学分析
        3.6.1 H_3PW_(12)O_(40)系列光催化降解 DNT 动力学分析
        3.6.2 H_4SiW_(12)O_(40)系列光催化降解 DNT 动力学分析
    3.7 DNT 废水中 COD 降解率考察
    3.8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实验
    3.9 讨论
    3.10 本章小结
4 负载型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三硝基甲苯
    4.1 引言
    4.2 主要试剂及仪器
        4.2.1 试剂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TNT 降解单因素筛选实验
        4.4.1 催化剂加入量对 TNT 废水 COD 降解率的影响
        4.4.2 溶液 pH 值对 TNT 废水 COD 降解率的影响
    4.5 TNT 降解正交实验分析
        4.5.1 H3PW12O40系列光催化降解 TNT 正交实验分析
        4.5.2 H4SiW12O40系列光催化降解 TNT 正交实验分析
    4.6 光催化降解 TNT 动力学分析
        4.6.1 H_3PW_(12)O_(40)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4.6.2 H_4SiW_(12)O_(40)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4.7 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光催化降解过程 DNT 与 TNT 废水成分分析
    5.1 引言
    5.2 主要试剂、仪器及检测方法
        5.2.1 气相色谱-质谱检测
        5.2.2 液相色谱-质谱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DNT 原水及不同条件下的流出物组成分析
        5.3.2 TNT 原水及不同条件下的流出物组成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A DNT 废水中主要化合物及其中间产物质谱图
附录 B TNT 废水中主要化合物及其中间产物质谱图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5)硫磺回收及尾气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克劳斯及尾气加氢反应基础研究
    1.1 克劳斯反应效率因数
    1.2 克劳斯反应动力学
    1.3 克劳斯尾气加氢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1.4 催化剂制备工艺
2 催化剂分类及其效能
    2.1 活性Al2O3型硫磺回收催化剂
        2.1.1 Axen公司系列Al2O3型硫磺回收催化剂Axen公司早期开发了DR、CR
        2.1.2 LS系列Al2O3型硫磺回收催化剂
        2.1.3 BASF公司的Al2O3型硫磺回收催化剂BASF公司生产的R10-
    2.2 脱“漏氧”保护型硫磺回收催化剂
        2.2.1 AM脱“漏氧”保护型硫磺回收催化剂
        2.2.2 CT6- 4B脱“漏氧”保护型硫磺回收催化剂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两套60
        2.2.3 LS- 971脱“漏氧”保护型硫磺回收催化剂为了考察LS-
    2.3 负载型有机硫水解催化剂
        2.3.1 国外负载型有机硫水解催化剂
        2.3.2 国内负载型有机硫水解催化剂
    2.4 TiO2基硫磺回收催化剂
        2.4.1 CRS- 31 TiO2基硫磺回收催化剂
        2.4.2 LS- 901 TiO2基硫磺回收催化剂
        2.4.3 S- 701 TiO2基硫磺回收催化剂
        2.4.4 CT6- 8B TiO2基催化剂
    2.5 多功能硫磺回收催化剂
    2.6 克劳斯尾气加氢催化剂
3 结束语

(6)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催化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实 验
    2.1 催化剂制备方法
    2.2 催化剂物性测定
    2.3 催化焚烧试验
    2.4 催化反应及评价指标
    2.5 采样和分析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催化剂制备条件
    3.2 FCI-xx催化剂操作条件的考察
        3.2.1 预热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3 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4 氧气过剩系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5 进料气硫化氢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6 羰基硫的催化焚烧效果
        3.2.7 FCI-xx催化剂最佳操作条件
    3.3 FCI-01催化剂性能评价
        3.3.1 羰基硫的催化焚烧性能
        3.3.2 硫化氢的催化焚烧性能
        3.3.3 催化剂制备重复性
4 结 论

(7)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硫回收尾气来源及组成
2 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与热焚烧对比
3 国内技术进展
4 国外技术进展
    4.1 专利技术
    4.2 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工业应用概况
    4.3 商品催化剂及应用
5 结语

(9)以纳米TiO2为载体的燃煤烟气脱硝SCR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烟气脱硝技术研究现状
        1.2.1 等离子体脱硝
        1.2.2 NO 直接催化分解
        1.2.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
        1.2.4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1.2.5 SCR/SNCR 联用技术
        1.2.6 国内脱硝方案的选择
    1.3 燃煤电厂的SCR 应用现状
    1.4 V_2O_5/TiO_2基催化剂研究现状
        1.4.1 V_2O_5/TiO_2 基SCR 催化剂的配方研究
        1.4.2 催化剂制备和成型性研究
        1.4.3 颗粒状和蜂窝状催化剂的操作因素的试验影响研究现状
        1.4.4 颗粒状和蜂窝状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颗粒状V_2O_5/TiO_2基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1 颗粒状V_2O_5/TiO_2基催化剂的制备
        2.1.1 浸渍方法的选择
        2.1.2 活性物质和助催化剂的负载一般程序
    2.2 颗粒状V_2O_5/TiO_2基催化剂的活性表征
        2.2.1 颗粒状V_2O_5/TiO_2 基催化剂活性试验装置
        2.2.2 颗粒状V_2O_5/TiO_2 基催化剂活性表征参数
    2.3 颗粒状V_2O_5/TiO_2基催化剂的表观-微观表征
        2.3.1 比表面积(BET)和孔结构测量
        2.3.2 X 射线衍射(XRD)
        2.3.3 扫描电镜((SEM)和X 射线能谱分析(EDX)
        2.3.4 元素分析
        2.3.5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分析
        2.3.6 热分析(TGA)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颗粒状V_2O_5/TiO_2基催化剂TiO_2载体选择研究
    3.1 TiO_2 粉体的选择和制备
    3.2 试验部分
        3.2.1 催化剂的制备
        3.2.2 活性试验
        3.2.3 表观-微观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活性试验
        3.3.2 表观-微观性能
    3.4 载体中SO_3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颗粒状V_2O_5/TiO_2基催化剂中V_2O_5含量影响研究
    4.1 前言
    4.2 活性试验
        4.2.1 NO 的脱除
        4.2.2 NO_2 的脱除
        4.2.3 N_2O 的生成
        4.2.4 SO_2 的氧化
    4.3 表观-微观性能研究
        4.3.1 XRD 分析
        4.3.2 BET 表面积分析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颗粒状V_2O_5/TiO_2基催化剂中助催化剂的影响
    5.1 WO_3 的影响
    5.2 MoO_3 的影响
    5.3 P_2O_5 的影响
    5.4 碱金属氧化物(K_2O 和Na_2O)的影响
    5.5 碱土金属氧化物(CaO)的影响
    5.6 玻璃纤维的影响
    5.7 PbO 的影响
    5.8 ZnO 的影响
    5.9 SiO_2 和 Al_2O_3 的影响
    5.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优选V_2O_5/TiO_2基颗粒状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6.1 优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6.1.1 加入顺序
        6.1.2 浸渍时间和温度
        6.1.3 干燥时间和温度
        6.1.4 煅烧的时间、温度和气氛
    6.2 优选催化剂的表观-微观特征
        6.2.1 BET 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6.2.2 XRD 分析
        6.2.3 SEM-EDX 分析
        6.2.4 XRF 分析
    6.3 优选催化剂的活性
        6.3.1 温度的影响
        6.3.2 O_2 浓度的影响
        6.3.3 NO 浓度的影响
        6.3.4 NH_3/NO 比的影响
        6.3.5 空速比(SV)的影响
        6.3.6 颗粒粒度的影响
        6.3.7 SO_2 浓度的影响
    6.4 优化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的探讨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优选V_2O_5/TiO_2基颗粒状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
    7.1 外扩散的影响
        7.1.1 催化剂颗粒的物理表征参数
        7.1.2 扩散系数D
        7.1.3 传质系数k_f
        7.1.4 外效率因子η_外
    7.2 内扩散的影响
        7.2.1 努森(Knudsen)扩散
        7.2.2 外扩散系数D、内扩散系数D_k、综合扩散系数D_A 和有效扩散系数D_e
        7.2.3 内效率因子η_内
    7.3 化学反应的影响
        7.3.1 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7.3.2 优化催化剂的动力学参数的求解
        7.3.3 外效率因子、内效率因子和综合效率因子
    7.4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预测
        7.4.1 不同颗粒度对催化剂NO 脱除率的影响
        7.4.2 不同空速比对催化剂NO 脱除率的影响
        7.4.3 反应器管径对催化剂NO 脱除率的影响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整体式V_2O_5/TiO_2基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8.1 整体式催化剂的类型
    8.2 塑性V_2O_5/TiO_2 基催化剂膏体的制备
        8.2.1 成型催化剂膏体制备原材料的选择
        8.2.2 塑性膏体的制备
    8.3 催化剂的成型
        8.3.1 成型
        8.3.2 干燥
        8.3.3 煅烧
    8.4 成型性催化剂粉体研究
        8.4.1 表观-微观表征
        8.4.2 成型粉体的活性研究
        8.4.3 成型粉体的动力学分析
    8.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成型性催化剂活性试验和动力学研究
    9.1 整体式V_2O_5/TiO_2 基催化剂的活性试验台
        9.1.1 配气系统
        9.1.2 烟气预热器
        9.1.3 催化反应器
        9.1.4 烟气净化系统
        9.1.5 烟气分析系统
    9.2 整体式催化剂的活性试验研究
        9.2.1 成型催化剂在“干净烟气”中的SCR 性能研究
        9.2.2 成型催化剂在“肮脏烟气”中的SCR 性能研究
    9.3 成型性催化剂动力学模型
        9.3.1 成型性催化剂模型的推导
        9.3.2 成型性催化剂模型的求解
        9.3.3 模拟结果与讨论
    9.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创新之处
    10.3 论文不足之处和今后开展的工作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气体中硫化氢催化焚烧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设备
    1.2 催化剂制备工艺流程
    1.3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工艺流程
    1.4 催化剂制备条件考察试验
    1.5 催化剂活性评价试验
2 试验结果
    2.1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选择
        2.1.1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2.1.2 活性组分的选择
        2.1.3 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的选择
        2.1.4 催化剂焙烧温度的选择
        2.1.5 催化剂的物化性质
    2.2 催化剂活性评价试验结果
        2.2.1 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2.2 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2.3 不同的O2/H2S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2.4 催化剂加速试验
3 结论

四、LS-991 SiO_2基H_2S焚烧催化剂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催化滤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皇甫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
  • [2]烟气抗硫脱汞材料的研究进展[J]. 沈畅,王卉,沈昊天,吴建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1)
  • [3]硫磺装置尾气残余硫化氢催化焚烧催化剂的开发[J]. 刘增让,刘爱华,刘剑利,陶卫东,徐翠翠. 齐鲁石油化工, 2017(03)
  • [4]多金属氧酸盐及其光催化降解炸药废水新方法[D]. 尚海茹. 北京理工大学, 2014(04)
  • [5]硫磺回收及尾气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J]. 殷树青,徐兴忠.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2(08)
  • [6]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催化剂的研制[J]. 李凌波,郭兵兵,李勇,刘忠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8(05)
  • [7]硫回收尾气催化焚烧技术进展[J]. 李凌波,刘忠生. 化工进展, 2008(02)
  • [8]化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2006)[A]. 叶成. 化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6), 2006
  • [9]以纳米TiO2为载体的燃煤烟气脱硝SCR催化剂的研究[D]. 李锋. 东南大学, 2006(04)
  • [10]气体中硫化氢催化焚烧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 殷树青,唐昭峥,达建文,高淑美. 化工环保, 2002(03)

标签:;  ;  ;  ;  ;  

LS-991 SiO_2基H_2S焚烧催化剂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