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改良的 Kessler 缝合线

引入改良的 Kessler 缝合线

一、介绍一种改良的Kessler缝合法(论文文献综述)

陶美含[1](2021)在《脱细胞肌腱来源的防粘连膜的研制和性能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骼的致密结缔组织。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由创伤、年龄相关性退行性变或过度使用等原因引起。虽然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活动的增加,肌腱粘连的发生减少,但它仍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常常导致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肌腱来源的脱细胞基质具有天然肌腱的成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因此本研究试图利用肌腱脱细胞基质材料制备防粘连膜解决肌键损伤后粘连的问题。1.评估优化的肌腱脱细胞方法的脱细胞效果,以及新鲜肌腱、脱细胞肌腱和肌腱防粘连膜的理化性质。2.通过细胞毒试验、溶血试验和细胞亲和性试验检测防粘连膜在体外的生物相容性。3.通过将防粘连膜植入大鼠背部皮下,检测防粘连膜的体内降解性与免疫反应。4.通过将防粘连膜作用于肌腱来源细胞,检测细胞水平上防粘连膜对肌腱的影响。5.动物实验分析肌腱防粘连膜在防止粘连方面的效果。方法:优化肌腱的脱细胞方法并通过对新鲜组肌腱和脱细胞肌腱进行HE染色、DNA定量和琼脂糖电泳,从而对肌腱脱细胞的效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新鲜组肌腱和脱细胞肌腱进行横切片的Masson染色对肌腱切片中的组织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对干重情况下的新鲜组肌腱和脱细胞肌腱组织的胶原蛋白含量和糖胺聚糖含量进行检测,以此检测脱细胞方法对于肌腱组织的影响。用肌腱的脱细胞基质材料制备肌腱防粘连膜,并通过扫描电镜对防粘连膜的孔隙进行检测。通过蛋白质组学对新鲜肌腱、脱细胞肌腱和防粘连膜中的蛋白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通过细胞毒试验、溶血试验和细胞亲和性试验检测防粘连膜在体外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将防粘连膜植入大鼠背部皮下囊中,然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从而检测膜的体内降解性与免疫反应。通过PCR检测膜对肌腱来源细胞的影响。膜被用于兔子跟腱损伤修复实验,横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粘连评分和踝关节屈曲度,从而评价肌腱防粘连膜在防止粘连方面的效果。结果:HE染色、DNA定量和琼脂糖电泳显示,利用微切片技术优化的脱细胞方法能有效脱细胞。具体的就是,经过HE染色的脱细胞基质组织切片中未见到细胞核;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DNA定性实验中,脱细胞基质中没有残留明显的DNA片段;在双链DNA(dsDNA)定量实验中,干的脱细胞基质中双链DNA的含量为40.46±4.58 ng/mg,小于50 ng/mg。脱细胞后,脱细胞基质的整体结构与自然组织相似,但脱细胞基质结构更疏松,有许多孔洞。Masson染色显示脱细胞基质和自然组织均由胶原纤维组成。干态的脱细胞基质和自然组织中胶原含量分别为915.26±42.75 μg/mg 和 926.91±19.28 μg/mg,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脱细胞过程中胶原蛋白没有明显损伤。脱细胞基质与正常组织糖胺聚糖含量分别是0.96±0.04 μg/mg和0.97±0.03 μg/mg,无显着性差异(p>0.05)。肌腱防粘连膜在湿态为白色、不透明,在干燥状态下为无色和透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肌腱防粘连膜的结构均匀致密,无可见的孔隙。蛋白组学的结果表明,脱细胞前后的肌腱组织和肌腱防粘连膜中,均存在COL1A1、COL2A1等多种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蛋白原、纤连蛋白等众多的结构蛋白,而且新鲜肌腱组织经过脱细胞处理,这些结构蛋白在总蛋白中的相对含量升高,这种现象可以被认为是由于脱细胞去除了组织中的细胞相关蛋白质,致使细胞外基质中的结构蛋白质被进一步提纯;而新鲜肌腱组织经过脱细胞处理,组织中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生成素样等生长因子,在总蛋白中的相对含量降低,这说明生长因子在脱细胞过程中有损失。脱细胞基质制备成膜的过程中,有41种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增高,40种蛋白质的相对含量降低,相对于1381种被检测到的蛋白质总数,它们所占比例较小,这表明肌腱防粘连膜的制备条件相对温和。体外生物相容性试验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细胞亲和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表明,肌腱防粘连膜作用于L929细胞,在1天内的相对增殖率高于100%,从第1天到第3天,细胞的相对增殖率逐渐降低,接近100%,这说明肌腱防粘连膜不仅对L929细胞无毒,而且能促进细胞增殖。溶血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蒸馏水为阳性对照,肌腱防粘连膜的浸提液组的上层液体透明,与生理盐水组相似,说明肌腱防粘连膜不会引起溶血反应。肌腱来源细胞在肌腱防粘连膜上能充分伸展,细胞形态良好,说明肌腱防粘连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大鼠皮下植入后,用HE染色法研究肌腱防粘连膜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用HE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研究膜埋植后组织发生的免疫反应。试验中所有大鼠均存活至预定时间点,无并发症。HE染色显示肌腱防粘连膜的形态变化和体内降解性。HE染色后肌腱防粘连膜呈红色条带。大体上,前3周膜的结构无明显变化,第6周开始膜内可见大量细胞,第12周膜己经完全消失。HE染色和免疫荧光法直观地显示膜植入体内后炎症细胞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植入后第1周至第12周均未发现巨噬细胞。植入后第1周,细胞膜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在第2周,一些淋巴细胞和大量浆细胞出现在细胞膜周围。在第3周,除了一些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外,在细胞膜周围还发现一些嗜酸性粒细胞。第4周,细胞膜周围可见部分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膜外层有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但细胞膜中层未见细胞。第6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逐渐向膜内扩散,膜的周围仍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但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远少于第3周。第12周未发现肌腱防粘连膜残留,所有炎症细胞消失,肌腱防粘连膜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说明肌腱防粘连膜是一种较安全的生物材料,不会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排斥反应。兔子跟腱修复实验结果显示,踝关节屈曲度、粘连评分、机械强度和组织学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防粘连膜能有效防止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发生。结论:以异种细胞外基质为原料,采用优化的肌腱脱细胞方法,获得肌腱脱细胞基质,并成功地用肌腱脱细胞基质制备了肌腱防粘连膜(Decellularized Tendon Membrane,DTM)。理化性质、生物学评价、以及兔子跟腱修复实验结果表明,肌腱防粘连膜能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刘增兵[2](2019)在《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锤状指畸形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在手部损伤中肌腱的损伤占据较大比重,单纯肌腱损伤或合并肌腱损伤的病例约占全部手部损伤病例的30%,损伤肌腱的修复及愈合质量直接影响患手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效果。人们对肌腱修复一直处于探索、尝试、创新阶段,Sterling Bunnell等作为手部肌腱损伤及修复创始人之一认为在手外伤处理中,肌腱损伤后恢复手指的功能临床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着重强调了肌腱损伤后修复的困难性及重要性。众多学者多年来一直在肌腱的显微外科解剖,肌腱营养,愈合方式,肌腱损伤修复缝合材料,修复术式,术后预防粘连,术后康复锻炼等方面不懈努力,在肌腱损伤修复水平上有了不断提高,但是肌腱修复的效果一直欠佳,主要原因是术后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肌腱修复后滑动受限,以及肌腱修复后愈合差导致的再断裂,严重影响手部损伤术后患手功能恢复,给患手造成不同程度的外观及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方面带来较多不便。尤其是从事钢琴、古筝等乐器弹奏者、运动员、书法绘画等对手部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职业者影响尤为显着,肌腱损伤修复任重道远。肌腱损伤机制的多样性导致了多种多样的肌腱损伤形式。肌腱损伤后诊断常常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不完全的闭合性肌腱断裂,以及婴幼儿、儿童以及意识障碍患者肌腱损伤检查不能配合者,陈旧性肌腱损伤但肌腱断端或与周围组织已发生粘连,以及肌腱损伤同时并神经损伤如桡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等导致的功能障碍,肌腱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容易被忽视或掩盖从而导致延误诊治甚至漏诊,给患者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及漏诊等医疗纠纷隐患。部分患者外伤后肌腱条件较差存在缺损或清创后形成肌腱缺损无法直接修复,有时需要二次手术延期修复甚至行肌腱移植或延长等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术后效果反而较差。伸指肌腱损伤合并指骨骨折者尤其是合并近中节指骨骨折的患者效果尤为欠佳,修复后的肌腱由于受骨折术后制动的影响无法及时规律康复功能锻炼,肌腱粘连导致患指不同程度屈伸活动受限及关节僵硬,尤其是骨折愈合过程中形成骨痂较多者,肌腱与骨痂之间粘连进一步加重了肌腱术后功能障碍,这种情况下由于粘连导致的屈伸活动受限通过主被动功能锻炼很难获得良好的术后功能恢复,需要二次肌腱手术松解来改善患手功能及外观。伸指肌腱外观宽扁且菲薄,营养供应较差,弹性差,断裂损伤导致断端呈撕裂状不整或者从伸指肌腱止点撕脱离断甚至合并肌腱止点部位骨质撕脱骨折移位。伸指肌腱在中节中部以远至止于末节指骨基底部分由两侧腱束汇聚成终腱,称为伸指肌腱Ⅰ区。伸指肌腱Ⅰ区断裂导致伸指力量传导中断导致末节指骨不能主动伸直,患指外观呈现屈曲畸形,临床称为锤状指畸形。锤状指畸形分为骨性锤状指肌并伸指肌腱止点骨折撕脱移位以及腱性锤状指即单纯伸指肌腱撕脱离断。目前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很多,但治疗效果差异较大。以往治疗方法以及国外针对于锤状指的治疗方案倾向于保守治疗,经过长期临床资料分析及疗效评价,手术比保守治疗更容易达到锤状指治疗的目的和要求,人们越来越接受手术方法修复锤状指畸形,以至于手术作为锤状指畸形修复的首选方案。由于伸指肌腱自止点撕脱或伴合并止点撕脱骨折导致锤状指畸形,传统上采用钢丝抽出法修复重建伸指肌腱止点,常因为固定不牢固导致愈合时间较长,畸形有时不能完全矫正甚至遇到外力容易再次发生断裂导致畸形复发。另外二次手术取出钢丝过程中有可能因为钢丝断端划伤肌腱导致肌腱损伤修复后再次断裂。另外,经临床观察该术式常合并患指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指腹瘢痕化,甚至感染、指腹压疮、指端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有人利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伸指肌腱直接缝合用于治疗锤状指,该术式前题条件为肌腱断端至肌腱远端止点有至少2毫米以上可以缝合的质地优良的残余肌腱,不适用于止点撕脱者。肌腱自止点撕脱或者肌腱断裂部位远端距离止点不足2毫米者无法直接缝合修复,需行止点重建术。伴随临床材料科学的发展,Mitek微型骨锚钉被研发并用于治疗锤状指,进一步扩展了锤状指治疗的手术适应症并提高术后修复效果,有些学者认为锚钉相对纤细的末节指骨仍较大,较重的异物反应可引起炎症甚至锚钉脱出,且手术治疗费用较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内置锚钉松脱及脱出等后果,使用时应慎重。近年来,国内有报道采用掌长肌腱片移植治疗锤状指取得了较好疗效,包括改良伸肌腱止点重建修复锤状指畸形,双套圈经隧道交叉加压缝合法治疗伴撕脱骨折锤状指畸形,和掌长肌腱移植重建终腱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钻孔缝合止点重建法修复锤状指畸形等术式。我们在借鉴上述术式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改良,设计了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锤状指畸形术式。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锤状指畸形术式从解剖及生物力学等方面将远指间关节尽可能的恢复到原始状态,克服了以往类似术式中三角形肌腱片褥式缝合造成的腱片纵向力量分散的弊端,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接近对伸指肌腱止点的解剖重建效果。肌腱供体来源为掌长肌腱腱片,并非完全切断掌长肌,减小了手术损伤及对肌腱供区的功能影响。改良术式效果确切,肌腱愈合时间短,由于不考虑肌腱与止点愈合,因此可以在保证止点重建不失效的前提下实现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降低患指指间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的发生几率,患指远侧指间关节(DIP)术后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改良术式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工具,且费用低,损伤小,锤状指复发机率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本文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客观、精确、真实的印证了该术式的可行性,通过与传统术式的生物力学对比证明了改良术式的优越性,通过实验研究也发现了术式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不利因素,同时为术式进一步改良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锤状指畸形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及思路。目的(1)通过对新鲜冷冻人体手指标本伸指肌腱生物力学实验模型的制作详细了解手指伸指装置及终腱的解剖结构并掌握锤状指生物力学模型的制作技巧。(2)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熟练掌握生物力学试验机及肌腱标本夹具,操作计算控制软件Test Expert Version3.6的操作技巧,掌握实验结果的判读及意义。(3)通过测量随机分组的不同年龄不同前臂不同手指的生物力学最大力及抗拉强度,测量随机分组的不同年龄不同前臂不同手指的锤状指模型钢丝抽出法修复术后生物力学最大力及抗拉强度原始数据和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修复术后的生物力学最大力及抗拉强度,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改良术式治疗锤状指的可行性及优越性。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分析,客观总结改良术式的优缺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为提高术式效果提供指导性客观指标,为临床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修复术锤状指畸形开展提供客观理论依据。(4)通过对实施改良术式与传统钢丝抽出法和微型骨锚钉止点重建术式后的临床资料汇总,参考Patel制定的锤状指疗效评价体系对比,在伤口愈合、疼痛,外观、关节活动度,畸形复发,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临床层面证明改良术式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1)实验标本的选择及分组:选择外观无畸形、残损,经X线检查证实指骨骨质无骨折、畸形、肿瘤等骨质破坏的新鲜成年人9具手及前臂标本为实验标本,将各手指标本从掌指关节水平解脱离断,然后用双层塑料袋密封在一 20℃环境冷冻备用。将45指随机分为3组(ABC)。A组为正常组;B,C组标本制成锤状指模型方法是用手术刀将手指终腱自止点处切断。B组为对照组,锤状指模型使用钢丝抽出法进行手术修复;C组为实验组,锤状指模型使用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进行手术修复。(2)手指伸指装置解剖和锤状指畸形模型构建:测试前2 h将计划试验用标本取出,为避免反复冻存影响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室温下自然解冻后将甲板拔除,沿手指两侧侧中线为切口,完全切除指背皮肤,注意保护伸指肌腱及腱周膜并保证其完整。观察伸指装置各部形态及结构。将伸指装置小心游离仅剩终腱与伸指肌腱止点相连,为了便于模型与生物力学试验机肌腱标本夹具连接且防止夹持部位肌腱薄弱撕脱断裂影响实验开展,设计模型时将中央腱的止点小心切断,保持整个伸指装置的完整,将键帽的厚而致密部位与肌腱夹具衔接,为了产生与伸指肌腱拉力的对抗力量,用直径1.0毫米克氏针贯穿末节指骨中部并折曲呈U形固定于下方的肌腱标本夹具。锤状指模型的构建:将解剖游离完整的伸指肌腱自伸指肌腱止点处用手术刀切断。注意保持伸直肌腱的完整及湿润,以免影响生物力学实验结果。钢丝抽出法修复锤状指模型的构建:将构建好的锤状指模型用直径1.0毫米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DIP)于伸直位,用直径0.5毫米的外科用钢丝在5ml注射器的针头引导下将伸指肌腱断端做bunnell缝合,然后用20ml注射器针头引导钢丝贴紧末节指骨基底两侧自背侧斜45°角穿至指腹掌侧,钢丝穿出指腹及指腹部盆形黑色塑料纽扣后拉紧并拧紧。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修复锤状指模型的构建:在末节指骨基底偏背侧用直径2.0mm克氏针或钻头横行贯穿钻孔,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正中用直径2.5mm钻头或磨钻正对横行骨孔矢状位方向钻孔,使得纵行骨隧道与与横行骨隧道相通(不钻透掌侧半骨质)。微创切口暴露并切取约7cm长掌长肌腱浅层半腱片,将所取掌长肌腱腱片一端矢状位“Y”形切开,切开的两部分腱片通过末节指骨基底背侧纵行骨隧道后分别于两侧横行骨隧道导出,对称向近端肌腱翻折用4-0肌腱缝合线与主肌腱缝合。(3)对3种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将制作完毕的各锤状指模型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肌腱夹具上进行生物力学拉伸实验,对各指伸指肌腱进行牵拉止点重建失效后,记录锤状指修复失败时伸指肌腱的最大抗拉强度和最大力。将所获取实验原始数据汇总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别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着性水平设定为0.05,当P值小于0.05,各实验组间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临床疗效分析:选取2011年9月一 2015年9月入住我院手外科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锤状指畸形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到85例患者,钢丝抽出法患者27例,微型骨锚钉修复法患者28例;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患者30例。从患者的术后患指外观、伤口愈合、关节疼痛及活动度,畸形复发,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随访,结合Patel制定的锤状指疗效评价体系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1.生物力学实验:锤状指修复失败时伸指肌腱的最大抗拉强度及最大力:正常组为:86.12 士57.14N;对照组,钢丝抽出法为18.59 士 5.73N;实验组,改良术式组为47.66士17.87N。止点重建失效的原因:对照组,钢丝抽出法失效的原因是钢丝捆扎部分肌腱在拉力下松脱或者撕裂;实验组,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修复锤状畸形组止点重建失效的原因是末节指骨骨隧道在拉力作用下毁损,移植腱片组织自骨隧道内脱出失效。组间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13.74,P<0.05,认为钢丝抽出法与改良术式组总体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认为改良术式修复锤状指畸形生物力学性能优于钢丝抽出法。由于实验标本的选择,生物力学模型的制作方法以及生物力学测量仪器的精准度与灵敏度等原因,实验所得生物力学结果与实际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2、临床疗效分析结果:钢丝抽出法修复锤状指畸形组,优16例,良5例,可3例,差3例。微型骨锚钉修复组28例,术后综合疗效评价优17例,良7例,可4例;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修复锤状指畸形组,优22例,良7例,可1例。临床各手术方法组的随访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三种手术方法修复锤状指畸形疗效存在差别,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优于微型骨锚钉法,两种方法术后疗效优于钢丝抽出法。临床各病例组术后并发症类型表现不同,钢丝抽出法的并发症表现为指腹压疮,指腹疼痛,部分患者患指末节感觉麻木,甚至二次手术抽出钢丝过程中划伤肌腱造成畸形复发。带线微型骨锚钉修复法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自带缝线线结反应以及缝线排异反应等,部分开放损伤患者或者术前皮肤软组织有损伤的患者出现伤口红肿甚至线结外露的情况,以及部分患者出现骨锚钉置入深度过深情况,部分患者骨质疏松较重,置入的骨锚钉有轻度松脱表现,影响手术效果。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组的术后并发症最常见为患指线结反应及缝线排异反应。3、影响钢丝抽出法手术效果的因素为钢丝松紧度难以掌控以及伸指肌腱质地和损伤情况,伸指肌腱断端撕裂不整者钢丝抽出术式效果欠佳。影响改良术式的术后效果的因素为:末节指骨骨质疏松导致骨隧道的质量差,抗拉能力欠佳,以及腱片缝合质量。结论1、腱性锤状指的主要治疗目的为恢复伸指肌腱Ⅰ区的连续性,对于止点撕脱者需行止点重建手术。传统钢丝抽出法和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修复锤状指畸形止点重建强度均可满足治疗需要,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能够达到更为稳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效果确切,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畸形复发率低,费用低,手术适应症广泛等优点,是治疗锤状指畸形值得推荐的新方法。2、传统钢丝抽出法修复锤状指畸形术中钢丝贯穿指腹软组织时易损伤血管神经束,导致患指末节血运及感觉障碍,另外难以掌握钢丝固定的松紧度,钢丝固定松则容易导致肌腱止点愈合困难,甚至遇外力易再次断裂而使得锤状指畸形复发,从而无法达到治疗目的。钢丝固定过紧则末节指腹易发生软组织瘫痕化,甚至容易发生压疮、感染、指端血运障碍缺血坏死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较长时间固定患指远侧指间关节,可导致关节僵硬屈伸活动受限,从而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增大痛苦的同时却降低了手术效果。甚至二次手术抽出钢丝过程中划伤肌腱造成畸形复发。3、微型骨锚钉只能修复腱性锤状指畸形以及合并止点小片撕脱骨折的锤状指畸形,对止点撕脱骨折块较大影响骨锚钉置入的以及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的锤状指畸形患者不适合应用骨锚钉修复,此外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末节指骨骨骺尚未闭合的儿童锤状指畸形患者慎用带线微型骨锚钉修复,术后发生线结排异反应的几率较大,另外也容易出现甲根受损继发指甲不平整等情况,由于缝线反应及肌腱粘连等因素导致的远侧指间关节(DIP)僵硬患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为了减少带线微型骨锚钉的线结排异并发症,建议在保证止点重建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缝线打结的数量,我们设计了缝线改良锁边缝合方法,加强了缝合效果的同时减少了线结数目,减少了伤口线结排异反应等术后并发症。4、改良术式的手术效果决定于末节指骨骨质质量,骨隧道的质量,以及腱片缝合质量。合并末节指骨伸指肌腱止点撕脱骨折者或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慎用此术式,另外骨隧道的制作力求精准,防止反复操作以致骨量过多损失影响手术效果,此外在不影响肌腱缝合力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缝线数量,防止肌腱粘连及线结反应。在修复陈旧性锤状指畸形及合并伸指肌腱缺损的锤状指畸形方面改良术式较为优越。

王建[3](2018)在《错位修复Ⅱ区指屈肌腱防治粘连的解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设计错位缝合手指屈肌腱Ⅱ区的方法,用上肢解剖标本进行实验,证明错位修复手指屈肌腱,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手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的指位固定和损伤手指屈肌腱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探讨临床上手指屈肌腱Ⅱ区错位缝合法的治疗效果。方法1采用解剖标本进行错位修复屈肌腱模拟实验,证明该方法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结合解剖实验中所获取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进一步为临床工作进行指导。实验选用正常成人手标本15个,从标本中取示、中、环、小指各15根,共60指,将其分为3组,每组20指。显露屈肌腱Ⅱ区,固定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MPJ)、近侧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J)、远侧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J)于三组不同指位,解剖刀横形切断屈肌腱Ⅱ区指深、浅屈肌腱,制作屈肌腱断裂模型。A组:手指MP关节,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伸直位时,于屈肌腱Ⅱ区用解剖刀横形切断指深、浅屈肌腱。B组:手指MP关节屈60°,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安全位时,于屈肌腱Ⅱ区用解剖刀横形切断指深、浅屈肌腱。C组:手指MP关节屈80°,PIP关节屈90°和DIP关节屈10°握拳位时,于屈肌腱Ⅱ区用解剖刀横形切断指深、浅屈肌腱。三组均用记号笔在屈肌腱断端处做标记,采用M-Tang缝合法修复指深、浅屈肌腱,缝合后固定于手指MP关节屈60°,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安全位,计算指深、浅屈肌腱两个吻合口在安全位时需要切除的长度。2临床实践运用: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手指屈肌腱Ⅱ区新鲜断裂急诊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改良汤氏缝合法错位修复手指屈肌腱,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cm1.0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错位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将腕关节置于屈曲20°30°位,并将其用石膏固定。同时用石膏将掌指关节于屈曲60°位固定,远、近指间关节均屈曲0°安全位固定。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第45天即进行支具内伤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功能锻炼,每天要求早晨、晚上2组,每组主动屈曲3次,被动伸直3次。3周后进行复查,去除石膏逐渐增加锻炼幅度,直至完全主动屈曲手指。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需根据总主动活动度的评分系统。结果1解剖实验:实验共60指结果显示,通过切除远端0.6cm1.0cm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石膏固定手指MP关节屈60°,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安全位,保持指深屈肌腱吻合口和指浅屈肌腱吻合口在不同矢状面上,水平距离为1cm,可以达到预防肌腱术后粘连目的。2临床实践运用:该组病例伤口愈合情况为:33例患者中伤口Ⅰ期愈合的共39指,为31例患者。Ⅱ期愈合共2指,为2例患者。33例患者获得517个月随访记录,平均8.3个月。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依据手总主动活动度的评分系统,评定结果如下:22根手指为正常,17根手指为良好,2根手指为一般,算得优良率为95.1%。结论1不同指位下屈肌腱Ⅱ区断裂时,通过术中短缩0.6cm1.0cm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使两个吻合口在安全位时水平距离为1cm,采用M-Tang缝合法错位修复指深、浅屈肌腱,术后石膏固定于手指MP关节屈60°位、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安全位,为临床中手指屈肌腱Ⅱ区应用错位修复提供解剖依据。2在临床实践运用中,错位缝合屈肌腱Ⅱ区断裂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外露线头少,可早期功能锻炼,两个屈肌腱断端吻合口呈阶梯状错位分布,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断裂较好方法。

张强,彭亮,巫宗德,沈海,虞亚明[4](2018)在《急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进展》文中认为跟腱(Achilles tendon)是全身最强大的肌腱。跟腱断裂是下肢常见运动损伤,约占运动损伤的6%18%。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3050岁之间。随着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急性跟腱断裂发病率逐年升高、范围逐渐扩大。运动中的超负荷张力是跟腱断裂的直接原因,而诸如跟腱退行性改变、结缔组织病以及治疗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喹诺酮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此外还包

孙太存,鲁彪,曹兴兵,陈海宁,徐晓峰,崔学文[5](2017)在《层叠斜面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早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改良方法,初步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9月,采用层叠斜面缝合法手术修复8例(8侧)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58岁,平均39.3岁。为运动中损伤,局部无直接暴力。提踵试验及Thompson试验均呈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I检查确定跟腱完全断裂,断端距跟骨止点25 cm,平均3.3 cm。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12 d,平均4.1 d。采用后正中偏内侧纵向切口暴露,将跟腱断端在冠状面上分3层,断端梳理成条带状,交错层叠,跟腱纤维斜面侧侧缝合。术后踝关节跖屈保护位外固定,早期开始康复锻炼。结果手术时间70135 min,平均99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5.6 mL。除1例拆线后切口部分裂开,经换药愈合外,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30.5个月。无腓肠神经损伤、局部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至跟腱断裂前运动水平,行走正常,提踵有力,未发生跟腱再断裂。与健侧对比,踝关节活动度背伸减少06°,平均3°;跖屈减少15°,平均2°。末次随访时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层叠斜面缝合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可提供早期康复锻炼的抗拉强度,患者恢复快,早期疗效较好。

顾悦[6](2017)在《促进肌腱愈合及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容易出现肌腱黏连的情况,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有关肌腱愈合的医学技术及理论知识不断发展进步,为预防肌腱黏连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尽管目前研究对象为动物,但研究预防肌腱黏连的方向明确。该文将具体介绍预防肌腱黏连的作用机制及其方法特点。

杭勇[7](2017)在《急性跟腱断裂微创缝合方法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设计及制作急性跟腱断裂微创缝合器械;制作跟腱断裂动物模型;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对比研究微创缝合法、Kessler法和Krackow法的失效载荷;旨在为急性跟腱断裂提供更有效的临床解决办法。[方法]设计及制作跟腱断裂微创缝合器械。对人体跟腱和猪趾深屈肌腱进行解剖和测量,以猪趾深屈肌腱代替人体跟腱进行试验。温室下选新鲜猪小腿标本(自膝关节以下离断)34只,10只用于解剖观察及测量。24只标本解剖暴露趾深屈肌腱,模拟跟腱断裂,将猪趾深屈肌腱横行锐性离断,切口与腱纤维走形垂直,并将断端延冠状位、矢状位各劈裂3刀,间隔1mm,深度10mm,形成马尾状,建立跟腱断裂模型,然后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8条肌腱,分别采用自制器械微创缝合器法(A组)、Kessler缝合法(B组)和Krackow缝合法(C组),缝合完毕置于-10℃冰箱中备用。拉力测试前常温解冻标本,后将标本置于日本岛津AG—150KN材料拉力试验机的加载盘中,均匀拉伸至缝合失败,记录缝合失效时的最大载荷等,采集的数据经spss15.0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并得出实验结果。[结果]人体跟腱平均长度(155.2±5.3)mm,距止点5cm处平均宽度(12.2±0.9)mm,厚度(6.1±0.3)mm。猪趾深屈肌腱测量平均长度(128.5±10.3)mm,距止点 5cm 处平均宽度(11.8±0.8)mm,厚度(5.2土0.5)mm。。可替代人体跟腱进行试验。微创缝合法、Kessler法、Krackow法三组失效载荷平均为(193.8±36.7)(159.3±5.7)(211±28.5)N,对三组试验最大载荷进行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微创缝合组和Krackow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缝合组和Kessler组、Kessler组和Krackow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猪趾深屈肌腱可替代人体跟腱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新型微创缝合法优于Kessler缝合法,三种方法中,Kessler法提供的失效载荷最小,新型微创缝合法和Krakow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生物力学试验证实新型微创缝合法较传统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可达到传统缝合方法的缝合效果。新型微创缝合牢靠,使用简便、微创,并发症少。

安彪[8](2017)在《改良肌腱缝合技术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屈肌腱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是肌腱损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屈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更是手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血液供应、淋巴液参与是营养肌腱的两种主要形式。内源性愈合机制和外源性愈合机制是肌腱愈合的两种主要形式,肌腱愈合中这两种形式同时存在。内源性愈合占主导时粘连发生较少,外源性愈合占主导时粘连发生较多。因此,促进内源性愈合机制是预防粘连的关键。现在普遍认为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内源性愈合机制从而预防肌腱粘连,这就要求缝合方法需不断改进以期拥有足够高的生物力学强度能够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按照缝线对肌腱的作用方式不同,肌腱缝合方法可以分为锁式缝合方法和抓握式缝合方法。相较于抓握式缝合方法,锁式缝合方法的抗拉力强度更大,可以满足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锁式肌腱缝合方法。经过生物力学实验已经得出结论,其抗拉力强度和抗间隙形成能力大于手指在无阻力主动屈曲时的最大张力,能够满足早期主动功能锻炼的需要。本研究组将ZM缝合法结合3-0TICRON聚酯缝合线运用于临床,术后辅助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旨在观察评估ZM缝合法通过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在预防肌腱粘连中的临床效果,以期指导临床,为解决预防肌腱粘连这一难题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研究者筛选出就诊于我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41指Ⅰ、Ⅱ、Ⅲ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其中伴有神经血管损伤者9例。致伤原因:切割伤22例,电锯伤11例。其中拇指为6指,示指为10指,中指为9指,环指为9指,小指为7指。指深指浅屈肌腱全部断裂指数为28指,指深屈肌腱断裂为6指,指浅屈肌腱断裂为7指。所有患者均为急诊病人,全部一期缝合修复,指深浅屈肌腱均断裂时全部缝合修复。从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4小时左右。手术中修整肌腱断端后,应用美国泰龙泰科聚酯缝合线(3-0TICRON聚酯缝合线)行ZM肌腱中心缝合法修复,修复过程严格按照ZM中心缝合法的要求进行缝合。中心缝合完毕后以5-0PROLENE缝合线在肌腱吻合口处进行连续周边缝合。术后均给予腕关节中立位,掌指关节屈曲60度,指间关节伸直位(图7-8),石膏均固定4周。术后均常规给予对症治疗,术后24-48h时即拆除绷带,放开指间关节,只固定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方法为:早中晚各2-3组,每组被动屈曲主动伸直活动3-5次,减少因关节僵硬带来的阻力,主动屈曲2次。主动屈曲应缓慢适度,以感到有阻力时为止,被动屈曲则应充分,以手指掌侧面接触手掌为止。术后2周左右,适当减少早期功能锻炼的次数,避免主动屈伸手指活动。术后12-14天拆线,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时随访病人,记录患指活动度,并使用国际通用的TAM评价系统标准评价优良率,并计算优良率。结果:32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仅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渗液,红肿现象等炎症反应,后经过伤口换药、抗炎治疗,伤口愈合。但并未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达到100%。术后1月优良率为42.3%,术后2月优良率97.0%,术后3月优良率100%,且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无一例肌腱再次断裂患者。结论:33例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无一例肌腱二次断裂证明了临床应用ZM肌腱缝合法结合3-0TICRON聚酯缝合线可以满足早期主动功能锻炼的需要。且术后3个月优良率达到100%。证实了ZM缝合法结合3-0TICRON聚酯缝合线修复断裂指屈肌腱安全可靠,可以满足早期主动功能锻炼的需求,是修复断裂屈肌腱的优选方法之一。

刘搏宇,李宏宇[9](2015)在《肌腱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肌腱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提高肌腱损伤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该文就其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周建东,芮永军,许亚军,糜菁熠[10](2015)在《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4年9月,对87例(189指)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多束法缝合修复屈肌腱,术后早期行半弧主动屈伸练习。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2169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锐器切割伤34例,电锯伤47例,机器挤压伤6例。损伤指别:示指64指,中指75指,环指45指,小指5指。受伤至手术时间16 h,平均4.5 h。使用Strickland-Glogovac标准评价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评价获优143指,良29指,可15指,差2指,优良率91%。1例出现屈肌腱再断裂。结论多束法缝合肌腱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是一种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二、介绍一种改良的Kessler缝合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改良的Kessler缝合法(论文提纲范文)

(1)脱细胞肌腱来源的防粘连膜的研制和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应用脱细胞肌腱制备防粘连膜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新鲜肌腱的获得
        2.2.2 脱细胞肌腱的制备
        2.2.3 组织学检测
        2.2.4 DNA定量分析
        2.2.5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2.2.6 胶原蛋白的定量分析
        2.2.7 糖胺聚糖的定量分析
        2.2.8 脱细胞肌腱来源的防粘连膜的制备
        2.2.9 扫描电镜观察膜的表面结构
        2.2.10 蛋白质组学
        2.2.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脱细胞有效性的评价
        3.2 Masson染色结果
        3.3 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定量检测结果
        3.4 DTM的干态和湿态
        3.5 DTM的扫描电镜结果
        3.6 蛋白质组学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脱细胞肌腱制备的防粘连膜的体外和体内生物相容性评价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小鼠L929 细胞的培养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毒性检测
        2.2.2 溶血试验
        2.2.3 皮下植入手术的实施
        2.2.4 皮下植入实验的组织学检测
        2.2.5 肌腱来源细胞的提取
        2.2.6 细胞亲和性
        2.2.7 实时定量PCR实验
        2.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3.2 溶血试验结果
        3.3 细胞亲和性试验结果
        3.4 大鼠皮下植入试验的HE染色结果
        3.5 大鼠皮下植入试验的免疫荧光结果
        3.6 DTM对肌腱来源细胞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脱细胞肌腱制备的防粘连膜预防肌腱术后粘连促进修复的体内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手术方案及实验分组
        2.2.2 踝关节屈曲情况的评价
        2.2.3 肌腱粘连情况的评估
        2.2.4 组织学评价
        2.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踝关节屈曲度
        3.2 粘连评分
        3.3 组织学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肌腱损伤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2)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锤状指畸形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伸指装置解剖及锤状指模型的建立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材料准备及分组
        1.3. 标本制作方法
        1.4. 检测条件及方法
    结果
    附图
第二部分 钢丝抽出法与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修复锤状指的生物力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材料准备及分组
        1.3. 标本制作方法
        1.4. 检测条件及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1. 锤状指概况
        2. 生物力学各实验组分析
        2.1 钢丝抽出法
        2.2 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
        3. 组间比较
        4. 本生物力学实验缺点分析
    小结
第三部分三种术式修复锤状指的临床疗效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3)错位修复Ⅱ区指屈肌腱防治粘连的解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屈肌腱Ⅱ区错位修复的解剖学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器材
    1.2 研究方法
        1.2.1 解剖前准备
        1.2.2 解剖分组
        1.2.3 解剖实验
        1.2.4 实验数据测量
        1.2.5 检验实验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1.2.6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屈肌腱Ⅱ区错位修复的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手术方法
        2.1.3 术后处理
    2.2 结果
    2.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3.1 手指屈肌腱及各区解剖特点
    3.2 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
    3.3 手指屈肌腱粘连的治疗
    3.4 指屈肌腱粘连的预防
        3.4.1 改良手术方法,避免副损伤
        3.4.2 药物治疗
        3.4.3 物理治疗,促进肌腱修复部位的血运
        3.4.4 积极行手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
        3.4.5 细胞种植及基因转移治疗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急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式手术
    1.1 礼物盒技术 (gift box)
    1.2 肌腱瓣加强缝合术
        1.2.1 腓肠肌腱瓣翻转
        1.2.2 腓肠肌腱瓣旋转
    1.3 自体肌腱移植
    1.4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
    1.5 不同缝线
2 小切口微创手术
    2.1 半开放技术
    2.2 腱皮缝合
    2.3 双津下缝合术 (double-Tsuge)
    2.4 缝线导出器缝合术
    2.5 跟腱导航器缝合术
        2.5.1 Achillon导航器
        2.5.2 CAMIR导航器
3 经皮微创手术
4 可视化缝合术
    4.1 超声引导下微创缝合术
    4.2 内镜可视下缝合
5 内植物辅助修补术
    5.1 锚钉辅助修补
        5.1.1 锚钉开放修补
        5.1.2 锚钉微创修补
    5.2 无结缝合术 (Knotless repair)
    5.3 纽扣固定术 (Endobutton-assisted)
    5.4 聚酯胶带微创加强缝合
    5.5 其他方法
6 小结

(5)层叠斜面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早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6)促进肌腱愈合及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恢复肌腱解剖连续性
2 组织工程材料
    2.1 种子细胞
        2.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1.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2.1.3 脂肪干细胞
        2.1.4 肌腱干细胞
        2.1.5 骨髓干细胞
        2.1.6 人体其他干细胞
    2.2 支架
    2.3 生长因子
        2.3.1 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2.3.2 富集血小板血浆 (PRP)
        2.3.3 转化生长因子-β
        2.3.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3.5 肝细胞生长因子
        2.3.6 基质金属蛋白酶
        2.3.7 人体其他生长因子
3 药物作用
4 术后康复治疗
    4.1 微波治疗
    4.2 保护性的功能锻炼
5 结论

(7)急性跟腱断裂微创缝合方法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跟腱断裂微创缝合器的设计及缝合方法的理论究
    一 前言
    二 急性跟腱微创缝合器的设计和制作
    三 急性跟腱断裂微创缝合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人体跟腱和猪趾深屈肌腱的解剖与测量
    一 实验材料
    二 解剖和测量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生物力学实验比较跟腱断裂三种缝合方法初始力学强度
    一 前言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改良肌腱缝合技术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屈肌腱缝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肌腱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接缝合
2 肌腱移植
    2.1 自体肌腱移植
    2.2同种异体肌腱移植
    2.3 异种肌腱移植
    2.4 人工肌腱移植
    2.5 组织工程肌腱移植
        2.5.1 种子细胞
        2.5.2 细胞生长因子
        2.5.3 支架材料
3 展望

(10)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手术方法
    1.3术后康复
2结果
3讨论

四、介绍一种改良的Kessler缝合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脱细胞肌腱来源的防粘连膜的研制和性能评价[D]. 陶美含.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治疗锤状指畸形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D]. 刘增兵.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3]错位修复Ⅱ区指屈肌腱防治粘连的解剖研究[D]. 王建.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4]急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进展[J]. 张强,彭亮,巫宗德,沈海,虞亚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8(03)
  • [5]层叠斜面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早期疗效观察[J]. 孙太存,鲁彪,曹兴兵,陈海宁,徐晓峰,崔学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12)
  • [6]促进肌腱愈合及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J]. 顾悦. 系统医学, 2017(10)
  • [7]急性跟腱断裂微创缝合方法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D]. 杭勇.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8]改良肌腱缝合技术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D]. 安彪.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9]肌腱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刘搏宇,李宏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07)
  • [10]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J]. 周建东,芮永军,许亚军,糜菁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08)

标签:;  ;  

引入改良的 Kessler 缝合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