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医院:资本盛宴或泡泡剧

投资医院:资本盛宴或泡泡剧

一、投资医院:资本盛宴还是泡沫剧(论文文献综述)

葛姗姗[1](2019)在《新时期中国泛喜剧化现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与之契合的“喜剧美学”正成为主导性审美原则,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时代异化与精神偏差。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喜剧、小品盛极一时,喜剧化的传播方式是引起人们开怀大笑、精神放松的催化剂,同时也说明大众需要宣泄途径。论文试图从传播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来剖析泛娱乐化现象下喜剧的现状与本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澄清其普遍性的社会意义所在,进而完善喜剧理论自身的整体性。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悲剧的典范之作远远多于喜剧,这种创作现象与人们当时的生活状况相吻合,血与火曾经是生活的主要元素,我们极少从中找到笑声。最近数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丰富,喜剧因素又开始广泛聚集。通过研究,我们从三个时期详细的论述了泛喜剧时代的历史回顾,一是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是喜剧的起源,从“旧喜剧”和“新喜剧”看古希腊的喜剧特点和亚里士多德的喜剧叙事论;二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看喜剧美学及其演变,主要以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文艺复兴时期喜剧作品的共性。最后一部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讲述中国传统的喜剧意识及从哲学、美学角度剖析中国传统喜剧,分析当时受众的喜剧审美心理。中国传统的喜剧文化因发展历程和所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喜剧作品的文本生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因而无法简单地通过某一种范式对其进行概括归类。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喜剧的文本生产行为研究将会受到进一步关注,并对文化的走向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娱乐化”与“喜剧化”两个词既有内在联系也有本质区别,喜剧风格的作品有较明显的娱乐性,但是二者不能完全画等号。娱乐是一种人类广泛的精神愉悦现象,包括了普遍存在的游戏等娱乐形式都具有娱乐性,但不具备喜剧性。娱乐也是一种人们需要和期望“逃避”现实压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获得身心的愉悦、快感,达到精神的放松,负能量得到释放。不同的艺术虽然创作意图可能千差万别,但除了要实现这些创作初衷外,还有娱乐的共同目的。无论哪一种艺术,追求的首要目标是娱乐,其他的想法则位居其次,而娱乐活动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现今,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开化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娱乐的条件,新媒体给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娱乐的方便条件,使人们压抑已久的娱乐兴趣都焕发出来了,使人们方便地享受各种娱乐乐趣。娱乐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喜剧化,喜剧是带有剧情的精神娱乐,只有叙述了一段具有娱乐性的故事,有了情节内容,才具有喜剧性。从媒体的飞速发展,来看当今“泛娱乐化”全民狂欢的现象,其实本质上是社会主流精神状态出了问题,放弃人文精神,疏离庄重和现实,是一种精神肤浅化和麻木化。不是单纯的大众文化的需求,是一种个体生命的蒙昧所致。泛娱乐化的表现是低层次化的感官娱乐,缺少思想和人之理性。今天,泛娱乐化时代来临,新媒体的出现再一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业的发展随着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而进步,娱乐归属于传播媒介表现形式的超意识形态,新媒介改变了人类传统的认知体系,打破并重构了人类认知界限。人具有娱乐需求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媒体为实现自身利益的目标导致需求异化和泛化,经典美学被欲望严重压榨,在经济利益的面前,地位上不再占有主导位置,大众文化将失去艺术价值。如果不掌握尺度,一味采取迎合的方式,娱乐化将会沦为一场经济的狂欢,或者成为“秀”场游戏。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话剧和喜剧性作品均表现出了不同的喜剧精神,逐渐形成了喜剧发展史上极具特色的景观。喜剧是风格独特的戏剧题材,但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未提高对喜剧的关注度,因此喜剧精神无法得到有效弘扬。近年来,国人崇尚独立、自由、民主,喜剧逐渐成为了代替国人发声的作品,形成了新时期具有时代特色的喜剧精神。喜剧的“笑”有社会意义,包含了对丑的事物的否定和鄙弃,喜剧类型的作品在心灵愉悦的同时应具备更多的理性,在迎合大众审美的同时,如何达到喜剧美学“寓庄于谐”的本质,并且能和泛娱乐化“寓教于乐”的趋势相结合,是论文研究的重点。泛喜剧文化下观众有娱乐化的心理诉求,喜剧的传导形式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我们从喜剧的精神本体——自由作为切入点,与喜剧美学的审美特质相结合,运用现象描述替代理论逻辑,对喜剧美学进行夹叙夹议的阐述。传统喜剧观念以扮“丑”为主,所以一些喜剧性元素都在丑角身上进行表现,不免将中国喜剧引向狭隘化发展道路。现代讽刺喜剧冲破重在表达自身的传统努力,加强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生成一种喜悲圆融的复合式的喜剧审美情感,叙述手法从传统的代言叙述,到现代对话呈现的新的话语的追求,这不仅意味着话语外在形式的变化,而且也标志着话语内在机制的转换。论文从经济、哲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四个角度对泛娱乐背景下泛喜剧化的现象进行剖析,进而从四个方面界定了泛喜剧时代娱乐化的理想状态,即“娱乐要有尺度,娱乐要有界域,娱乐要有文化,娱乐要有精神”。娱乐是喜剧的一种实践,但是如何避免其走向低俗化、媚俗化?如何打破浅层次的精神快感与快餐式的享乐导致出现的精神断层?在当今这个喜剧性时代,在泛娱乐化生长蔓延的过程中,我们不应遮蔽问题,也不应止步于批判。在反思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良性规制,在认知的道路上,弘扬自由价值。

颜娜[2](2018)在《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动机及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后,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分拆上市作为企业资产重组的新方式之一,逐渐成为企业消除过度兼并与收购造成的多元化价值耗散、实施投融资策略、提升母公司股价、实施管理层激励等的重要手段。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第一批实行分拆上市的企业,在2001年分拆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在2013年再次分拆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上市,成为我国二次分拆上市首例,其实施二次分拆上市的动机也受到广大公众的质疑。本文以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为研究对象;以“多元化价值耗散”假设、“信息不对称”假设和“投融资战略”假设为依托对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动机进行了研究,并从二次分拆上市前后同仁堂国药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关联交易的变动情况和利润分配变动情况三个方面对此次分拆上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了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真实动机是为贯彻其海外扩张目标、实施海外投资的结论。为了探究此次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对分拆上市三主体的影响,本文选取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利用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法对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财务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从二次分拆上市前后企业行业地位、品牌知名度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其非财务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同仁堂此次分拆上市虽然有利于母子公司偿债能力的提升,但由于市场质疑以及募集资金利用率低等原因,被分拆公司的营业能力和盈利能力被削弱,成长能力也并未获得改善。但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后通过加大海外扩张和品牌宣传力度等,使其行业地位和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员工规模和素质也在上市后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最后,本论文就同仁堂二次分拆经验及在该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关联交易严重以及母公司创收能力减弱等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企业在分拆子公司之前应控制分拆比例,规范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分离制度,防止感染;在分拆上市之后应主动接受市场监督,提升信息披露意识。立法部门应对分拆上市后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披露范围进行明确规定,打击非正常关联交易。

刘秀春[3](2012)在《转型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转型时期为社会背景,研究了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大众文化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使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及精神文化生活面临多元化冲击。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大众文化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证。首先,阐述了大众文化的发展轨迹。在中国,通俗文化和民间文化是大众文化深厚的发展基础。中国大众文化经历过五四时期的平民文化,七十年代的复苏,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直至新世纪新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大众文化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进而,分析了大众文化在转型时期迅猛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其次,论证了大众文化的社会功绩。在社会转型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大众文化为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的出现具有历史进步性:一方面,它以自下而上地方式满足民众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文化内涵,弥补了道德说教的禁欲式乌托邦文化的缺憾。另一方面,它按照市场规则对文化进行操作运行的市场属性,改变了漠视文化娱乐性的偏颇。而且,它使文化的生产方式,从传统的个人手工创作转变为大批量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再次,分析了大众文化对精神文化的负面影响。大众文化的现代性造成了人的单向度以及信仰的遗失。大众文化的商业性使人们唯利是图,丧失了道德自觉。大众文化的娱乐性让人一味地追求娱乐,反倒变成了愚乐,艺术的没落、文化的霸权与殖民以及人格的偏移都是大众文化过度娱乐体现出的非纯娱乐性。此外,探讨了对中国大众文化进行意识形态引导的对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应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导向,对大众文化进行意识形态引导,提升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与主流文化的和谐发展。

张斌彬[4](2011)在《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衰退。截至今日,全球经济也没有从危机的阴影中彻底走出来,危机对经济的破坏性是巨大的。金融危机这一名词又一次成为了理论界关心的热点话题,尽管经济波动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大问题,但至今没有形成一套系统解读金融危机的学说,因此破解金融危机这一世界性难题成为了经济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对金融危机理论的探讨。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依存度越来越深,相互间形成了一个交织的网络,然而这个巨大的“经济网”至今也未能形成一套有效的经济治理机制。全球的金融、货币、贸易体系陷入了严重无序的状态,国际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对冲机制,美国华尔街拥有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重要地位,但却不受多边机制的制衡和监管,必然会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另外,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有效的“约束”美元,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在1970年瓦解之后,全球经济从一个以实物资产黄金为依托的货币体系,戏剧化、全面地转化为一个没有任何实物为依托的货币体系,美元成为了全世界的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使自动调节贸易持续失衡的机制丧失了,美国不用再像以前一样,用黄金支付进口,只须用自己印制的美元输送给主要贸易伙伴就可以了。在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和特别提款权功能处于长期停滞的状态下,国际社会即不能建立“美元纪律”,也不能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势必使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在全球泛滥。因此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贸易失衡的规模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大量的经常账户赤字,而贸易顺差国也积聚了大量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当这些外汇储备进入顺差国的金融体系时,就等于开启了信用创造的闸门,信用的大量扩张导致顺差国的过度投资现象显现、资产价格过度膨胀。信用不可能永无止境的高速增长下去,当信用萎缩时泡沫就会破灭,进而引发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危机、1994年12月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等都是美元在全球泛滥的最终受害者。另外,顺差国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呢?他们把这些美元盈余又重新投资于美国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如购买美国的股票、公司债券和美国公债等等,如此巨额的资金回流又造成美国国内经济过热与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现象,把美国的资产价格推高到一个难以维系的水平时,泡沫就会破灭,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一过程最好的例证。所以说信用扩张是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信用紧缩是无法支撑泡沫持续扩大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总而言之,不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情况下,上述的一些因素继续存在的话,危机还会重演。对于加入WTO的我国来说,贸易顺差、大量的外汇储备、资产价格过度上涨是近几年来一直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我国也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对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制定出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指引,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防止金融危机这样恶性的事件发生在我国,为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扫清障碍。本文正是带着这一目的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引发我国资产价格过度上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以及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对全文的研究内容作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崩溃,文中首先对资产以及资产价格泡沫进行了界定,并运用有效市场理论、资产收益的现值模型、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得出了资产定价的一般公式,确定了资产的基础价值。同时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噪声交易者泡沫模型论证了资产价格确实存在泡沫化问题。然后对20世纪以来发生的几次大型的金融危机进行了回顾,总结出恶性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是各危机发生国均不同程度的经历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膨胀与破裂,泡沫的破灭直接引发了金融危机。第三部分,主要阐述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影响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因素很多,既包括微观层面的因素,如预期和非对称信息,预期和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会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评价,最终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交易行为。另外还包括宏观层面的因素,如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使美元在全球泛滥,使得全球的信用过度扩张;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放松了各国对金融的监管,增加了银行间的竞争,使银行从事了更多的高风险业务,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自由化也使跨国资本能够自由流动,大量热钱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推动了该国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银行信用的过度扩张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使市场的货币流动性过剩,引发了泡沫的形成与膨胀。最后通过影响泡沫形成的各因素的分析,发现信用扩张是引发泡沫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并运用理论以及历史数据资料对此进行了验证。第四部分,主要阐述银行的信用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间的相互激励机制,本文首先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AG模型分析了银行信贷是如何推动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然后对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如何影响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可行性、信贷的供给、信贷的需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阐述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崩溃是如何引发金融危机的。首先分析了资产价格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对消费、投资以及货币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并指出信用紧缩是引起泡沫破灭的导火索。随后分析了泡沫的破灭是如何引发金融危机的,泡沫的破灭通过使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以及银行的抗兑风波引发了银行业危机,同时泡沫的破灭又缩减了经济中的消费与投资需求,使失业率大幅攀升、市场信心受挫,实体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爆发。最后,本文又对多大程度的泡沫将引发金融危机进行了界定。最后,本为进一步分析了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波动间的关系,详细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政策制定者应实行怎样的货币政策,危机发生前如何有效的避免危机的发生,危机发生后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第六部分,对我国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特征、价格的走势以及价格上涨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随后,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我国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泡沫。最终分析了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如何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与膨胀的,连年的外贸顺差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进而引发了基础货币的扩张和国际热钱的流入,再加上银行信用的大量扩张,使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进而引发了泡沫的形成及膨胀。同时我国的各项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货币的流动性、实体经济的运营模式以及住房市场的供给模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第七部分,针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呈现过热的特征,为保持其稳定持续的增长,减少经济较大幅度的波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我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供政策制定者参考。例如,如何有效地规避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以防止主权货币(美元)的全球过度供给,以控制全球信用的过度扩张;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以缓解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现状,防止我国的基础货币的过度增长;另外,如何合理的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以有效控制银行信用的过度扩张,加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最后,又分析了如何有效的振兴我国的实体经济,改变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将大量的资金主动从虚拟经济领域中撤出,吸引到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中,有效的减少泡沫的膨胀。

张彦琼[5](2011)在《青岛市民营医院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担负着促进医疗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的社会责任。民营医院的良性发展的确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作为企业性质的民营医院,在医院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并没有完全做到企业管理与卫生服务的完美结合,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上随着新医疗改革的继续推进,民营医院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研究目的:通过对青岛市民营医院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民营医院的运营状况,找出医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竞争力、战略管理理论和SWOT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民营医院发展的内外环境,构建民营医院竞争力指标体系、战略选择和资源竞争策略。研究结果:现况研究:民营医院的发展部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但是,在营利性界定、税收、医保定点等政策上受到不公正对待。但在主观上,民营医院的经营管理缺少整体和长远的发展策略,表现在人次梯队不合理、经营管理不规范,甚至出现受利益驱使的诚信意识淡漠的现象。在医疗市场上市场占有率低,总体规模弱小。发展策略:针对民营医院发展策略缺失、整体实力弱小的现状,本文运用资源竞争力理论及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构建民营医院竞争力形成机理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研究结论民营医院应该明确战略定位,在三种竞争战略中应选择目标集中化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可以使民营医院尽快占领市场,而差异化战略尤其是医疗技术差异化战略由于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可以保证民营医院的长期竞争优势,因此,二者是民营医院的核心发展策略。同时,在对民营医院资源竞争力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民营医院资源竞争策略即优化现有资源的运营与配置能力、强化获取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培育创新资源的创新能力。

向丹丹[6](2010)在《好莱坞主打类型的能产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好莱坞电影发展到今天依然枝繁叶茂,不能不说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好莱坞电影的成就也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而这一切的功劳都离不开好莱坞的经典叙事系统——类型。类型电影是在大制片厂制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同制片厂制度的生产管理有着密切联系的,是好莱坞大制片厂体制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流水线上的产物,是好莱坞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产物,是电影商品化的产物。类型电影具有模式性、二元性、重复性、累积性、可预见性、怀旧性、象征性和功能性的特征。类型电影是一个非常复杂、矛盾而有趣的现象,是一种适应观众需求、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形式,在世界各地不可抑制的蔓延,成为不同国家的电影艺术家们纷纷仿效的法宝,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类型电影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停演变的。好莱坞电影类型的能产性机制正是类型演变更新的一种自主内在能动性的支撑,是好莱坞的一个很重要的机制,是美国电影的一个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也正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根源。

乔叶[7](2008)在《我是真的热爱你》文中提出1小纸团是冷红写的。纸是她们平常用的作业本上的那种纸,起着淡红的横格子,纸质略微有些脆,但是奶色的白和水色的红搭在一起却使纸显得很柔和,仿佛上面刚刚润了一层雨,有一种令人疼惜的温婉。

赵岸英[8](2004)在《投资医院:资本盛宴还是泡沫剧》文中认为在目前相关政策并不完备的条件下,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仍有较大障碍。医院已经成为2003年的一大投资热点,尤其是春夏之交的SARS危机更进一步的刺激了各种机构投资医院的冲动。从北京预计总投资60亿元的北大国际医院,到广东正在酝酿23亿元规模的

二、投资医院:资本盛宴还是泡沫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投资医院:资本盛宴还是泡沫剧(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中国泛喜剧化现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喜剧时代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喜剧的黄金时代
        一、古希腊的喜剧典范
        二、从“旧喜剧”和“新喜剧”看古希腊喜剧特点
        三、亚里士多德的喜剧叙事论
    第二节 喜剧性作品的崛起——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喜剧美学
        二、喜剧性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喜剧审美心理
        一、中国传统喜剧意识的文学表现及其审美意义
        二、中国传统喜剧意识的发展深化
第二章 新媒体的兴起与泛喜剧化的时代转型
    第一节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
        一、波兹曼娱乐业时代和“童年消逝”理论分析
        二、“媒介即隐喻”命题理论的含义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泛娱乐业时代的媒介特征
        一、主流媒体的娱乐化转型
        二、腾讯实施“泛娱乐”战略,对互联网平台产生拉动效应
    第三节 泛娱乐化的市场走向
        一、受众的娱乐化追求与喜剧的勃兴
        二、中国喜剧作品发展历程
    第四节 当代中国喜剧作品的特点分析
        一、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品及影视剧的兴起
        二、“开心麻花”模式——电影嫁接于话剧之树上
        三、喜剧综艺节目——谁能“笑”到最后
第三章 泛喜剧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精神
    第一节 自由是喜剧的精神本体
        一、“狂欢化”理论与喜剧本体
        二、乌托邦色彩的狂欢式自由
    第二节 喜剧性精神的特定内涵
        一、从“表象自由”到“人性自由”——由康德到席勒的理论推进..104二、释放压抑的智性
        三、泛喜剧时代的审美精神
    第三节 泛娱乐化背景下开放的喜剧观念
        一、传统的喜剧观念与喜剧手法的继承与发扬
        二、喜剧意识的强化与喜剧性矛盾的建构
第四章 泛娱乐背景下泛喜剧化的思考
    第一节 消费娱乐、消费时尚的审美误区
        一、大众娱乐的媚俗化、低俗化倾向
        二、浅层次的快感与快餐式的享乐导致出现精神断层
    第二节 经典化的困境与突围
        一、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精英文化的衰落转型
        二、后现代消费语境下的文化误区
        三、喜剧对现实的观照及喜剧作品的经典化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动机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分拆上市动机相关研究
        1.2.2 分拆上市效果评价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基本情况
    2.1 同仁堂集团简介
        2.1.1 同仁堂集团组成情况
        2.1.2 分拆上市主体背景介绍
        2.1.3 同仁堂集团股权结构
    2.2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基本情况
        2.2.1 分拆上市前的资产重组情况
        2.2.2 分拆上市前后的股权变化情况
3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动机研究
    3.1 解除“企业多元化价值耗散”
        3.1.1 解除“多元化价值耗散”的必要性分析
        3.1.2 分拆上市前后的业务变化情况分析
        3.1.3 小结
    3.2 消除“信息不对称”
        3.2.1 同仁堂股份的市场地位和市盈率分析
        3.2.2 同仁堂科技的市场地位和市盈率分析
        3.2.3 小结
    3.3 实施“投融资战略”
        3.3.1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融资动机分析
        3.3.2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投资动机分析
        3.3.3 小结
    3.4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利益输送”情况分析
        3.4.1 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3.4.2 关联交易变动情况
        3.4.3 利润分配变动情况
        3.4.4 小结
4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效果研究
    4.1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财务效果研究
        4.1.1 偿债能力分析
        4.1.2 盈利能力分析
        4.1.3 营运能力分析
        4.1.4 成长能力分析
    4.2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非财务效果研究
        4.2.1 行业地位
        4.2.2 品牌知名度
        4.2.3 人力资源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总体评价
        5.1.1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动机评价
        5.1.2 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效果评价
    5.2 规范企业分拆上市的建议
        5.2.1 规范信息披露,杜绝利益输送
        5.2.2 规范母子公司业务分离制度,保证子公司独立性
        5.2.3 控制分拆资产比例,确保母公司不被掏空
参考文献
致谢

(3)转型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第2章 转型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2.1 大众文化的内涵
        2.1.1 大众文化的界定
        2.1.2 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
        2.1.3 中国共产党的大众文化观
    2.2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轨迹
        2.2.1 中国大众文化的早期发展
        2.2.2 中国大众文化的复苏
        2.2.3 中国大众文化的黄金时代
        2.2.4 中国大众文化的繁荣壮大
    2.3 社会转型对中国大众文化的推动
        2.3.1 文化全球化的推动
        2.3.2 文化市场的推动
        2.3.3 大众传媒的推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型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的社会功绩
    3.1 大众文化的经济效应
        3.1.1 文化创造释放经济能量
        3.1.2 文化生产催生朝阳产业
        3.1.3 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3.2 大众文化的政治效应
        3.2.1 公民意识的苏醒
        3.2.2 文化等级的消解
        3.2.3 政治文化的大众化
    3.3 大众文化的文化效应
        3.3.1 个体精神压力的缓解
        3.3.2 民众文化生活的丰富
        3.3.3 社会文化格局的重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型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困境
    4.1 大众文化的现代性
        4.1.1 现代性及其双向维度
        4.1.2 人的单向度
        4.1.3 信仰的失落
    4.2 大众文化的商品性
        4.2.1 功利取向造成的后果
        4.2.2 消费主义的蔓延
        4.2.3 大众传媒的道德失范
    4.3 大众文化的非纯娱乐性
        4.3.1 文化控制的形成
        4.3.2 大众快乐的社会
        4.3.3 艺术深度的扁平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转型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路径
    5.1 明晰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导向
        5.1.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
        5.1.2 以集体主义为伦理导向
        5.1.3 以社会主义为精神支柱
    5.2 提升大众文化的人文底蕴
        5.2.1 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5.2.2 提升大众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5.2.3 提升大众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5.3 促进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和谐发展
        5.3.1 规范大众文化市场
        5.3.2 拓宽主流文化的大众基础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1.2 历史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资产价格泡沫膨胀——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
    2.1 资产定价与泡沫
        2.1.1 资产、资产价格泡沫的含义
        2.1.2 资产基础价值的决定
        2.1.3 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性问题研究
    2.2 大型金融危机事件的历史回顾
        2.2.1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2.2.2 日本经济危机
        2.2.3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2.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2.3 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2.3.1 恶性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
        2.3.2 若干启示
3 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
    3.1 影响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
        3.1.1 预期对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影响
        3.1.2 非对称信息对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影响
    3.2 影响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宏观因素分析
        3.2.1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对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影响
        3.2.2 金融自由化对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影响
        3.2.3 银行信贷扩张对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影响
    3.3 影响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最根本原因——信用扩张
        3.3.1 信用扩张是泡沫形成最根本原因的理论依据
        3.3.2 信用扩张是泡沫形成最根本原因的史料分析
4 资产价格泡沫与银行信用扩张的相互作用机制
    4.1 信用扩张在资产价格泡沫膨胀中的推动机制
        4.1.1 银行信贷推动资产泡沫形成的理论依据
        4.1.2 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泡沫的AG模型
        4.1.3 加入未来预期因素的AG模型
        4.1.4 小结
    4.2 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推动银行信用的扩张机制
        4.2.1 资产价格变动对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影响
        4.2.2 资产价格变动对信贷供给的影响
        4.2.3 资产价格变动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5 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机制分析
    5.1 资产价格泡沫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5.1.1 资产价格泡沫对总消费需求的影响
        5.1.2 资产价格泡沫对总投资需求的影响
        5.1.3 资产价格泡沫对总货币需求的影响
        5.1.4 小结
    5.2 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5.2.1 信用紧缩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破灭
        5.2.2 泡沫破裂向银行危机的传导
        5.2.3 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5.2.4 引发金融危机的资产价格泡沫程度的界定
    5.3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
        5.3.1 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
        5.3.2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干预与治理
        5.3.3 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
6 我国资产价格泡沫的现状研究
    6.1 我国资产价格的走势与现状分析
        6.1.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6.1.2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6.1.3 小结
    6.2 我国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性问题研究
        6.2.1 我国股票市场泡沫存在性的实证检验
        6.2.2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存在性的实证检验
    6.3 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资产价格泡沫
        6.3.1 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与资本流入的现状
        6.3.2 我国的银行信用扩张状况分析
        6.3.3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影响
7 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7.1 建立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控制全球的信用扩张
        7.1.1 建立一套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控制全球的货币供给
        7.1.2 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7.2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增加汇率弹性,缓解巨额贸易顺差
    7.3 合理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
    7.4 加强金融监管,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7.4.1 加强金融监管
        7.4.2 加强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7.5 夯实实体经济,有效疏导虚拟经济领域资金
参考文献
后记

(5)青岛市民营医院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内容
    4 资料与数据来源
    5 研究方法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1. 战略管理理论
        1.1 战略管理含义
        1.2 战略管理的发展
        1.3 企业应用战略管理的意义
    2 资源竞争力理论
        2.1 资源竞争力理论含义
        2.2 资源竞争力的发展
    3 SWOT分析
        3.1 环境分析
        3.2 SWOT矩阵
        3.3 行动规划
    4 文献回顾
        4.1 国外医院管理进展
        4.2 我国医院管理的发展
第三章 青岛市民营医院发展现状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2 青岛市民营医院基本情况
        2.1 地区分布
        2.2 民营医院规模
        2.3 人力资源状况
        2.4 青岛市民营医院经营状况
        2.5 医保政策与营利性定位的影响
    3 民营医院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3.1 民营医院发展的优势
        3.2 民营医院发展遇到的问题
第四章 民营医院发展的环境分析
    1 民营医院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
        1.1 政治环境
        1.2 经济环境
        1.3 社会环境
        1.4 人口老龄化
        1.5 技术因素
    2 民营医院的行业环境
        2.1 产业内部的竞争状况
        2.2 替代品的冲击
        2.3 潜在进入者
        2.4 顾客(患者)分析
        2.5 供应商的影响
第五章 青岛市民营医院发展策略探讨
    1 医院竞争力理论初探
        1.1 医院竞争力的内涵
        1.2 医院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1.3 医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4 医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2 民营医院战略定位
        2.1 民营医院竞争战略选择
        2.2 完善营销策略
    3 资源竞争策略
        3.1 优化资源的运营与配置能力
        3.2 强化获取资源的整合能力
        3.3 培育创新资源的创新能力
    4 环境匹配
        4.1 建立人力资源梯队
        4.2 强化质量管理
第六章 结论
    1 民营医院发展现状
    2 民营医院发展环境
    4 民营医院发展策略
    5 研究创新点
    6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综述 民营医院发展与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好莱坞主打类型的能产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经典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概况
    第一节 类型电影的形成
    第二节 类型电影的特点
    第三节 类型电影与市场效应
第二章 好莱坞类型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新好莱坞的诞生
    第二节 类型电影的发展演变
第三章 好莱坞电影类型的能产性机制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类型的分类
    第二节 常规主打类型序列的选样分析
    第三节 超常规主打类型序列的选样分析
    第四节 对好莱坞类型能产性机制的总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投资医院:资本盛宴还是泡沫剧(论文提纲范文)

逐利的脚步
无奈的竞争
妥善的介入
回报的误区

四、投资医院:资本盛宴还是泡沫剧(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中国泛喜剧化现象分析[D]. 葛姗姗. 吉林大学, 2019(10)
  • [2]同仁堂二次分拆上市的动机及效果研究[D]. 颜娜.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7)
  • [3]转型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 刘秀春. 燕山大学, 2012(10)
  • [4]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D]. 张斌彬.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5]青岛市民营医院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D]. 张彦琼. 青岛大学, 2011(06)
  • [6]好莱坞主打类型的能产性机制研究[D]. 向丹丹. 西南大学, 2010(08)
  • [7]我是真的热爱你[J]. 乔叶. 长篇小说选刊, 2008(01)
  • [8]投资医院:资本盛宴还是泡沫剧[J]. 赵岸英. 财经界, 2004(01)

标签:;  ;  ;  ;  ;  

投资医院:资本盛宴或泡泡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