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在风冷热泵机组应用中的比较

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在风冷热泵机组应用中的比较

一、风冷式热泵机组应用中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刘登辉,王芳,王秋实,汪青青,王宇翔,何泽辉[1](2020)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电子膨胀阀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对比研究电子膨胀阀与H型热力膨胀阀对电动汽车空调性能的影响,课题组搭建了电动汽车空调性能试验台。在制冷工况下对采用2种膨胀阀的空调系统进行了变工况、变压缩机转速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况下,采用电子膨胀阀能使空调系统获得更低的出风温度,且在高温工况下,电子膨胀阀有更佳的调节性能;对过热度的控制方面,采用电子膨胀阀过热度稳定更快且波动范围小;系统采用电子膨胀阀时制冷量更大,且环境温度越高对制冷量影响越显着;变压缩机转速下,采用电子膨胀阀的系统制冷量和能效比CCOP均高于采用H型热力膨胀阀的系统,且在低转速时效果更加显着。电子膨胀阀结合变转速压缩机,能够提高系统制冷量和能效比CCOP,使系统更加高效运转。

黄凯达[2](2019)在《两种膨胀阀在自携式冷柜的能效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自携式冷柜内两种膨胀阀(即电子式和机械式),对比分析了过热度调节速度、蒸发温度、降温速度和功耗,研究了影响电子膨胀阀能效的主要因素。在系统均达到终温-25℃和最小稳态过热度9℃的状态下,两者的系统最低蒸发温度均为-31℃。电子膨胀阀功耗比热力膨胀阀低44%,降温过程输入功率最大差值为341 W,稳定后差值65 W。降温过程热力膨胀阀比电子膨胀阀多产生0.784 kW·h的功耗,占热力膨胀阀总功耗的40%。热力膨胀阀虽然比电子膨胀阀快80%达到目标过热度,但是稳定过热度时间比电子膨胀阀长49%,电子膨胀阀比热力膨胀阀的降温速度快44%。电子膨胀阀能效更高的主要原因是其降温效率更高。

王智兴[3](2017)在《提高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低温制热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纯电动汽车是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电池容量及续航里程有限。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热泵空调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空调系统乃至整车的能耗,对电动汽车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热泵空调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出现的制热性能下降和制热量不足等问题,分别采用实验和仿真计算等手段,系统研究环境温度在-15℃0℃范围内变化时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特点和影响因素,重点探索能提高系统低温制热性能的有效措施,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对电动汽车及其空调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深入研究了热泵空调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对空调系统中常用工质的热物理性质、系统运行特点、成本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电动汽车热泵空调中所用的工质类型(分别选用R134a、R407C和R410A)。结合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理想热力学循环过程,定量讨论了工质种类、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及压缩机效率变化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程度。研制了具有制冷/制热两种功能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在大型环境舱内对其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性能开展实验研究。定量研究环境温度、压缩机转速、排量和工质种类等对系统及其主要部件性能的实际影响情况,并通过各种实验参数的调整来提高系统的低温制热性能。依据相关实验结果,在AMESim环境下建立热泵空调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压缩机转速、环境温度、换热器进风条件、系统结构参数(包括压缩机排量,换热器管道水力直径,节流机构横截面积等)、加装冷凝器以及工质种类等因素对系统低温制热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其中能有效提高系统制热能力的措施。采用?分析的方法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过程进行研究,较全面地分析热泵空调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损失和系统?效率的变化规律,对系统的能量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找出系统中能量利用的不合理环节,为系统的结构改进和经济性能的提高提供依据。在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对压缩机转速和节流机构开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对热泵空调系统制热量(电动车室温度)和工质流量的控制,并提出了基于冷凝器出口过冷度的节流模糊控制策略,通过改善冷凝器的换热情况来提高热泵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

田坤[4](2016)在《基于模糊PID的冷库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的研究》文中指出制冷系统中,过热度的大小不仅影响着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也影响着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过热度太大会降低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过热度太小会造成压缩机的“液击”现象。本文以我院小型低温冷库为实验平台,以蒸发器出口处的过热度为控制目标,设计了冷库蒸发器过热度自动控制系统。由于冷库蒸发器的特性会随负荷的变化以及运行工况的变化而变化,而传统PID没有自适应能力,不能根据这些变化自动做出相应的调节。模糊PID控制器既有模糊控制器的动态响应性能,又有PID控制器较好的稳态性能,因此,本文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对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的过热度进行控制。然而在设计模糊控制器时,控制器参数的确定主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这样使得模糊控制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不能保证控制品质达到最优甚至次优。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的控制规则、隶属度函数、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进行了优化,并以西门子S7-200 PLC为控制器平台,将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器用于低温冷库的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系统。本文主要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1)低温冷库系统的搭建及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将压缩机的定频控制与过热度的模糊PID控制进行了耦合。并通过蒸发器过热度对电子膨胀阀的阶跃响应实验,确定了低温冷库蒸发器过热度对电子膨胀阀响应的传递函数。(2)采用遗传算法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优化。为缩小搜索空间以及降低遗传算法优化的盲目性,编写程序使遗传算法在各参数点的附近空间进行寻优。模糊控制器优化后的控制规则、隶属度函数、量化因子及比例因子有了较明显的改变,通过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经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的优点。(3)对控制系统的上位机和下位机进行了设计。将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控制参数在PLC数据块里建立查询表,程序将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通过指针查表得到相应的控制参数,实现了基于西门子S7-200 PLC的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4)在相同的运行工况下,分别采用优化后的模糊PID和传统PID对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过热度进行控制,验证模糊PID控制器对低温冷库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的优越性,以及所编的参数自整定模糊PID程序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对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的效果较好,超调量较小,在过热度设定值的±0.3℃范围内波动。且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变化较为平缓,有利于降低阀的磨损,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马克臣[5](2014)在《泵与压缩机双动力直膨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冬、夏两季环境温差较大。本文充分利用我国地理气候现状,较大幅度降低直膨式制冷系统运行冷凝压力,实现制冷效率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量,并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本文提出一种介于传统直膨式制冷系统(Traditional Direct Expan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TDX)与泵供液制冷系统(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Pump Circulation-RPC)之间的的一种新的制冷系统:泵与压缩机双动力直膨式制冷系统(The Dual Power Direct Expan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of Pump and Compressor-DXPC)。此制冷系统是在TDX制冷系统的基础上在储液器与膨胀阀之间的液体管路上加装工质泵,变为DXPC制冷系统。此制冷系统的特点为:压缩机主要负责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泵主要负责液体制冷剂的输送。由于泵承担了系统供液的主要责任,那么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可以降低,即系统的冷凝压力可以降低。从而可以使冷凝压力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浮动变化。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冷凝压力也可以较低,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制冷量并降低其耗能,同时泵增加的耗功相对压缩机减少的耗功较少,进而实现整个制冷系统效率的提高,降低运行与维护费用,使环境更加友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DXPC制冷系统如下优点:1.与TDX制冷系统比较,冷凝压力降低,制冷效率提高。2.与RPC制冷系统比较,制冷剂充注量大大减少。3.噪音降低,环境更加友好。4.减少压缩机故障率,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江明旒[6](2011)在《多功能热泵系统的智能控制及能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研究的多功能热泵系统(Multi-functional heat pump system,简称MHPS)能够把空调和热水器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综合能效比和设备利用率,而且在夏季可以减少空调向环境的热排放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然而,由于MHPS的工作模式多、运行工况不稳定并且控制复杂,机器的可靠性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此外,由于MHPS实际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机组的能效与其应用的地域、用户侧的使用习惯以及用水量需求等都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检测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来反映机组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效果也十分重要。基于上述因素,本文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搭建了MHPS实验系统,部件及控制系统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系统简单可靠,运动部件尽可能少;二、控制稳定,尤其是机组对变工况等因素的适应能力要强。针对空调兼热水模式下的MHPS和常规空调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比较,量化了空调兼热水模式下MHPS和常规空调机组在能效比与火用效率两方面的差异,明确了系统热力性能与部件结构参数、运行工况、运行模式等因素间的关系,为系统的匹配优化以及调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单独制热水模式是MHPS的主要工作模式之一。在进行MHPS实验研究前,我们在恒温室专门先进行了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电子膨胀阀调控规律的研究。针对热泵热水器运行时特殊的对象特性,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双模糊控制方法,分别对启动阶段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及热水加热过程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设定和调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控制方法,电子膨胀阀可以避免湿压缩和系统参数的振荡,使不可逆损失减少,从而提高了机组的效率。在环境温度分别为5 oC,20 oC和35 oC的条件下,相比热力膨胀阀控制的系统,采用电子膨胀阀的热泵热水系统,其COP分别提高了8.2%,5.5%和6.1%,并且机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文中比较分析了空调制冷兼制热水模式下系统的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过热度、过冷度、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功率、制冷量及制冷COP在冷凝热水回收开启前后的变化情况。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系统性能及各参数在热回收前后变化的本质,提出了电子膨胀阀预判断控制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当水箱中的水温较低时,在热水回收启动瞬间会导致空调侧制冷量的突降,之后制冷量会迅速恢复并保持在热回收之前的制冷量。由于机组的压缩机功率在热水回收期间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使得在加热热水过程中的平均制冷COP有所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更经济。分析了地理区域、用水量需求以及用户侧用水习惯对单独制热水模式下MHPS实际运行能效的影响,提出了用全年综合运行工况作为参照工况点来对单独制热水模式下的多功能热泵机组进行能效评定的方法。对不同模式下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测试方法、水箱当量容积测定、水箱保温性能评价、热水加热过程中辅助电加热比例等多功能热泵机组检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此外,还根据我国5个不同的气候区域的特点,按运行模式和温区对MHPS进行了各种运行模式的累积时间分布研究,给出了MHPS的能效评价指标APF的计算依据。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多功能热泵机组的实用化、商业化以及其相关标准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孙萦豪,马军华[7](2011)在《电子膨胀阀在机房空调机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为了提高机房空调能效比,传统的热力膨胀阀正逐步被电子膨胀阀取代。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子膨胀阀的结构、控制特点,并进行了试验分析。

江明旒,王如竹,吴静怡,郭俊杰[8](2009)在《电子膨胀阀的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文中指出介绍电子膨胀阀的分类及工作过程,并分别阐述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着重从流量特性和控制策略及算法2方面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指出目前电子膨胀阀的应用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贾荣林[9](2009)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R417A的应用及电子膨胀阀控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日趋严重的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使得空调领域向高效、节能、环保的制冷技术不断进步。本课题研究的来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研究的是基于热泵的环保节能型家庭能源中心。863计划有多个创新点,本课题主要研究其中的两个:环保工质R417A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及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特性研究。R22是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制冷剂,但是它的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目前,“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作为一种节能产品,如果继续使用R22作为制冷剂就有悖于“环保”,因此加大对R22的替代制冷剂的研究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根据上海常年气温选取计算参数对四种制冷剂在夏季、过度季节和冬季三种不同工况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选用R417A。对R417A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的性能与R22进行了对比实验,测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COP、功率、冷凝压力和压缩机排气温度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R417A的COP与R22比较接近;排气温度比R22低,系统更加安全;冷凝压力也比R22低,说明在同样的冷凝压力下能够得到温度更高的热水;而且更加环保,比R22更加适合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使用。在制冷系统中,膨胀机构使制冷剂节流后降低温度和压力,此外还起到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的作用。常用的膨胀机构有毛细管、热力膨胀阀和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只能对流量做微小的调节,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有明显的延迟特性。而电子膨胀阀的最大特点就是流量调节的及时性,其响应压缩机排量改变是及时的,故近年来用于调节制冷剂流量的电子膨胀阀得以成功使用在各类制冷系统中。本文根据PID算法原理设计了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测试系统。控制测试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电子膨胀阀控制测试的硬件系统主要由电子膨胀阀驱动模块、温度采集模块、脉冲发送模块和热电偶等组成。软件系统由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算法及计算控制机界面组成。电子膨胀阀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的控制特性实验分为两部分:电子膨胀阀不同开度下的实验和电子膨胀阀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中对PID控制算法的响应特性实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极好地解决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系统运行的节能性。实验从实践应用的角度证明了电子膨胀阀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中使用的优越性,它不仅克服了热力膨胀阀所带来的蒸发器过热度振荡问题,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无级调节、实现远程控制。在制冷系统面向节能与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下,电子膨胀阀必将取代热力膨胀阀成为制冷系统的新型节流装置。

王文斌,胡晓花[10](2008)在《小型风冷冷热水机组节流装置改造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节流装置进行改进,通过不同的试验工况条件下的性能及其各种相关状态参数的测试,比较了系统改进前后的制冷量和能效比和响应时间,验证了使用电子膨胀阀机组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并且提出了改进系统的进一步措施。

二、风冷式热泵机组应用中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冷式热泵机组应用中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电子膨胀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理
    1.1 试验装置
    1.2 计算公式
2 实验及结果分析
    2.1 不同工况下2种膨胀阀的控制性能对比
    2.2 不同工况下2种膨胀阀制冷性能对比
    2.3 不同压缩机转速下2种膨胀阀的制冷性能对比
3 结论

(2)两种膨胀阀在自携式冷柜的能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EXV和TEV的特性对比
2 实验设计
3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3.1 柜温对比
    3.2 过热度对比
    3.3 蒸发温度对比
    3.4 功耗对比
    3.5 测试小结
4 结论

(3)提高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低温制热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热泵空调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质的研究
        1.2.2 R134a热泵空调的系统性能研究
        1.2.3 采用其它工质的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研究
        1.2.4 车用空调换热器的研究
        1.2.5 压缩机和节流机构的研究
        1.2.6 热泵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
        1.2.7 ?分析方法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车用热泵空调系统组成及其相关热力学分析
    2.1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2.1.1 热泵空调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原理
        2.1.2 热泵空调系统理想工作过程的定量描述
    2.2 热泵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
        2.2.1 压缩机
        2.2.2 换热器
        2.2.3 节流机构
        2.2.4 其它辅助部件
    2.3 热泵空调系统理论循环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2.3.1 热泵空调系统典型工况下的热力循环分析
        2.3.2 冷凝温度变化对系统循环性能的影响
        2.3.3 蒸发温度变化对系统循环性能的影响
        2.3.4 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变化对系统循环性能的影响
        2.3.5 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变化对系统循环性能的影响
        2.3.6 压缩机性能变化对系统制热循环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3.1 热泵空调实验系统和测试方法
        3.1.1 热泵空调实验系统
        3.1.2 测试方法
    3.2 热泵空调系统实验结果及分析
        3.2.1 热泵空调实验系统的制冷性能
        3.2.2 电动汽车原有PTC电加热器的制热性能
        3.2.3 热泵空调实验系统的制热性能(工质R134a,压缩机排量27cc)
    3.3 提高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制热量的实验研究
        3.3.1 通过更换工质来提高系统制热量(用R407C替换R134a)
        3.3.2 通过改变压缩机排量来提高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AMESim的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性能仿真分析
    4.1 AMESim中的热泵空调系统及部件模型
        4.1.1 热泵空调系统模型
        4.1.2 压缩机模型
        4.1.3 换热器模型
        4.1.4 节流机构模型
        4.1.5 仿真模型系统中其他部件处理
        4.1.6 AMESim仿真模型校核
    4.2 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参数变化对其制热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4.2.1 压缩机转速变化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2.2 环境温度变化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2.3 冷凝器循环风量变化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3 热泵空调系统结构参数变化对其制热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4.3.1 压缩机排量变化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3.2 蒸发器管道水力直径变化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3.3 冷凝器管道水力直径变化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3.4 加装冷凝器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3.5 节流管截面积变化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4 改变工质种类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低温制热性能的?分析
    5.1 ?的概念及?分析方法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5.1.1 ?的基本概念
        5.1.2 ?分析方法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5.2 热泵空调系统的理论制热循环?分析
    5.3 基于AMESim的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性能的?分析
        5.3.1 环境温度变化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5.3.2 改变压缩机转速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5.3.3 改变压缩机排量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5.3.4 压缩机容积效率变化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5.3.5 改变节流机构横截面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6 改变冷凝器管道水力直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7 加装冷凝器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5.3.8 改变工质种类对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低温制热时的控制研究
    6.1 车用热泵空调的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理论
        6.1.1 车用热泵空调的控制系统
        6.1.2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169]
        6.1.3 直流电机的调速方式和PWM调压调速
        6.1.4 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6.1.5 AMESim与 Simulink的联合仿真
    6.2 热泵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转速模糊控制研究
        6.2.1 压缩机转速采用不同控制方式时的热泵空调系统启动过程分析
        6.2.2 不同模糊控制规则对热泵空调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
        6.2.3 热泵空调系统使用不同工质运行时的模糊控制效果比较
        6.2.4 热泵空调系统运行中环境温度波动时的模糊控制效果研究
        6.2.5 改变车室温度目标值时的模糊控制效果分析
    6.3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节流机构模糊控制研究
        6.3.1 采用节流机构模糊控制对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
        6.3.2 环境温度和压缩机转速波动时的节流机构模糊控制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基于模糊PID的冷库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热力膨胀阀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2 电子膨胀阀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低温冷库系统及其控制方案设计
    2.1 概述
    2.2 冷库系统
        2.2.1 冷库制冷系统
        2.2.2 冷库控制系统
        2.2.3 冷库库房
    2.3 系统的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蒸发器过热度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1 PID控制基本原理
    3.2 蒸发器过热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3.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3.3.1 模糊控制简介
        3.3.2 模糊控制器工作原理
        3.3.3 模糊PID控制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遗传算法对模糊PID控制器的优化
    4.1 遗传算法概述
    4.2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4.2.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4.2.2 遗传算法的构成
    4.3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
        4.3.1 参数的编码
        4.3.2 适应度函数的确定
        4.3.3 遗传操作
    4.4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耦合系统的过热度控制
    5.1 下位机的设计
    5.2 上位机的设计
        5.2.1 WinCC主要功能
        5.2.2 WinCC与S7-200系列PLC的通信
        5.2.3 上位机组态的设计步骤
    5.3 耦合系统的过热度控制实验与分析
        5.3.1 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的对比实验
        5.3.2 耦合系统对过热度精度的影响
        5.3.3 基于PID算法的过热度实验研究
        5.3.4 基于模糊PID算法的过热度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泵与压缩机双动力直膨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能源背景
        1.1.1 世界能源结构及形势
        1.1.2 我国能源形势
    1.2 制冷系统节能及优化背景
        1.2.1 制冷技术发展概况
        1.2.2 我国制冷行业发展概况
        1.2.3 我国制冷行业节能自然条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选题意义
第二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节能与优化简介
    2.1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简介
        2.1.1 直膨式制冷系统
        2.1.2 泵供液式制冷系统
        2.1.3 重力供液制冷系统
        2.1.4 不同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比较
    2.2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优化方向及分析方法
        2.2.1 压缩机节能技术
        2.2.2 电子膨胀阀的应用研究
        2.2.3 浮动排气压力控制技术
        2.2.4 (?)分析方法
第三章 DXPC制冷系统理论分析
    3.1 DXPC制冷系统原理简介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
    3.3 (?)分析
        3.3.1 TDX循环系统(?)效率分析
        3.3.2 DXPC循环系统(?)效率分析
第四章 实验装置和测量控制方法
    4.1 实验装置简介
    4.2 能量守恒验证
    4.3 实验设备选型
        4.3.1 测试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4.3.2 辅助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4.4 测量控制方法
        4.4.1 压力测点与温度测点布置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
    5.2 (?)效率分析
        5.2.1 TDX制冷循环(?)效率分析
        5.2.2 DXPC制冷循环(?)效率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第七章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多功能热泵系统的智能控制及能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热泵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1.2.2 多功能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1.2.3 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研究现状
        1.2.4 智能控制技术在热泵中的应用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功能热泵系统设计与实验装置介绍
    2.1 多功能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多功能热泵的系统设计
        2.2.1 研制目标
        2.2.2 循环方式及实现方法
        2.2.3 多功能热泵机组的部件设计
    2.3 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的建立
        2.3.1 实验装置构建
        2.3.2 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热泵机组运行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3.1 运行工况分析
    3.2 多功能热泵机组与常规空调的热力学分析比较
        3.2.1 制冷模式下常规空调的能量平衡及火用分析
        3.2.2 制冷兼热水模式下多功能热泵机组的能量平衡及火用分析
        3.2.3 制热模式下常规空调的能量平衡及火用分析
        3.2.4 制热兼热水模式下多功能热泵机组的能量平衡及火用分析
    3.3 控制方式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独制热水模式下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策略与算法研究
    4.1 电子膨胀阀调节原理及控制理论
    4.2 单独制热水模式下多功能热泵机组的对象特性研究
    4.3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策略与算法研究
        4.3.2 启动过程中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4.3.3 最小稳定过热度机理分析及目标过热度的最优控制
        4.3.4 稳定运行过程中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策略与算法
        4.3.5 电子膨胀阀的其他控制策略
    4.4 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4.4.1 过热度及电子膨胀阀开度
        4.4.2 排气温度
        4.4.3 制热量及能效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功能热泵机组各模式下的运行特性及分析
    5.1 单独制热水模式
        5.1.1 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
        5.1.2 过热度
        5.1.3 能效比
    5.2 单独空调制冷模式及空调制冷兼热水回收模式
        5.2.1 冷凝热回收前后系统各参数的瞬态变化(TEV)
        5.2.2 冷凝热回收对空调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
        5.2.3 空调制冷兼热水回收模式下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策略
        5.2.4 不同节流元件下系统参数比较
    5.3 单独空调制热模式
        5.3.1 地板采暖形式下系统各参数的变化
        5.3.2 地板采暖形式下系统性能的变化
    5.4 各运行模式下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及控制方法研究
        5.4.1 不同运行模式下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比较
        5.4.2 多功能热泵机组电子膨胀阀总体控制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功能热泵机组的能效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6.1 热泵热水器评价指标研究
        6.1.1 上海及广州地区气候条件
        6.1.2 不同工况下机组的COP 计算比较
        6.1.3 全年不同工况下机组每月运行能耗比较
        6.1.4 地理区域差异对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全年综合能效的影响
        6.1.5 用户侧热水需求量的变化对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全年综合能效的影响
        6.1.6 用户用水习惯对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全年综合能效的影响
    6.2 多功能热泵机组全年综合能效评定
        6.2.1 多功能热泵机组的测试内容及方法的关键问题研究
        6.2.2 不同运行模式下累积运行时间分布
        6.2.3 多功能热泵机组全年运行的能效(APF)的确定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内容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产品开发、第三方测试及实际应用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电子膨胀阀在机房空调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的优缺点比较
    1.1 调节范围
    1.2 过热度的控制
    1.3 反应速度
    1.4 机电一体化
2 电子膨胀阀结构
3 试验分析
    3.1 测试标准
    3.2 测试数据及分析
4 结论

(8)电子膨胀阀的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膨胀阀分类及工作过程
    1.1 分类
    1.2 电子膨胀阀的工作过程
2 电子膨胀阀的应用领域
    2.1 热泵机组
    2.2 汽车空调
    2.3 多联式空调
    2.4 船舶冷藏集装箱和冷藏库制冷系统
    2.5 太阳能压缩式空调
3 电子膨胀阀流量特性的研究
4 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及算法的研究
    4.1 控制策略
    4.2 控制算法
5 结束语

(9)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R417A的应用及电子膨胀阀控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家用热水器的比较
    1.2 课题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工质替代理论循环计算
    2.1 工质性质对比
    2.2 理论循环计算
        2.2.1 计算条件
        2.2.2 计算结果
    2.3 计算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R417A 的应用实验研究
    3.1 实验系统
        3.1.1 系统介绍
        3.1.2 系统运行参数及其测量
        3.1.3 实验步骤
    3.2 实验数据及分析
        3.2.1 最佳充注量实验
        3.2.2 R417A 与R22 对比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理论循环计算结果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电子膨胀阀控制特性实验研究
    4.1 DPF-16D150 型电子膨胀阀
    4.2 电子膨胀阀的PID 控制
    4.3 实验系统
        4.3.1 制冷系统
        4.3.2 电子膨胀阀控制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
        4.3.3 电子膨胀阀控制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1 电子膨胀阀不同开度实验
        4.4.2 电子膨胀阀PID 控制特性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对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5.2 对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四、风冷式热泵机组应用中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电子膨胀阀性能研究[J]. 刘登辉,王芳,王秋实,汪青青,王宇翔,何泽辉. 轻工机械, 2020(06)
  • [2]两种膨胀阀在自携式冷柜的能效影响因素研究[J]. 黄凯达. 制冷技术, 2019(03)
  • [3]提高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低温制热性能的研究[D]. 王智兴.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2)
  • [4]基于模糊PID的冷库蒸发器过热度控制的研究[D]. 田坤.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12)
  • [5]泵与压缩机双动力直膨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 马克臣. 天津商业大学, 2014(06)
  • [6]多功能热泵系统的智能控制及能效评价方法研究[D]. 江明旒. 上海交通大学, 2011(12)
  • [7]电子膨胀阀在机房空调机中的应用[J]. 孙萦豪,马军华.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1(01)
  • [8]电子膨胀阀的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J]. 江明旒,王如竹,吴静怡,郭俊杰. 制冷与空调, 2009(01)
  • [9]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R417A的应用及电子膨胀阀控制特性研究[D]. 贾荣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4)
  • [10]小型风冷冷热水机组节流装置改造的试验研究[J]. 王文斌,胡晓花.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23)

标签:;  ;  ;  ;  ;  

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在风冷热泵机组应用中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