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成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动物成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从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史雪莹[1](2021)在《对外汉语生肖动物词汇教学研究 ——以对英语国家汉语教学为例》文中指出

孙瑜[2](2021)在《浅谈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与文化》文中提出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各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所谓习语,广义而言包括成语、俗语、谚语等,往往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正是由于习语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译者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必须顾及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此时就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而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差异,同一个动物在英汉习语中承载的喻义可能是不相同的。本文从动物习语互译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文化相似性和文化差异在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的体现,并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在动物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赵芬艳[3](2020)在《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文中提出动物习语是英汉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语言学习者而言,正确理解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地道、生动、精辟地运用。本文试着分析了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地运用动物习语。

李雨露,刘洁[4](2020)在《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文中认为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动物习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本文从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方面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探讨了差异背后的原因,旨在促进汉语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使其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提出几点启示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动物习语教学。

赵静[5](2019)在《从动物习语角度浅析中西文化差异》文中提出习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精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社会地域环境以及生活实践经验,所以对动物所赋予的文化寓意也各有不同。本文将对英汉动物习语进行对比,探讨各种动物在中西文化内涵中的异同,以便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钱莹妮[6](2018)在《从中英文习语浅析中西文化的异同》文中研究指明关于对狗的评价,欧美国家的西方人和东亚中国人的观念大不相同,评价也是各有千秋。通过对"狗"有关的习语的研究,便可观察到这种现象。下文将对比不同的与"狗"相关的习语,探析其隐含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索中西方狗文化异同。

陈亚仿,刘淑梅[7](2016)在《英汉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概述》文中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是保存、交流和反映文化不可缺少的工具,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其隐性的文化。而习语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该文从分析习语入手,阐释了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文化不同,进而更好地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彭丽春[8](2016)在《“狗”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语具有短小精悍的结构,然而它却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它是汉民族所独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多方面的文化,这些正是成语的魅力,同时也是我们研究成语的价值所在。本文以“狗”参构成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狗”及“狗”参构成语的语义、语法结构、语法功能和相关的文化内涵展开了分析,重点对“狗”参构成语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文章通过对一些权威辞典中有关“狗”及“狗”参构成语的语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狗”及“狗”参构成语的语义内容;其次,结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对四字格成语的结构归纳,对“狗”参构成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和语法功能进行了总结;再次,对“狗”参构成语的语言文化特点、“狗”参构成语与传统动物崇拜、“狗”参构成语与军事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是结语,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

梁璐茜[9](2016)在《从与“狗”有关的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文化的精华。习语是承载着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单位。中西习语语义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多、更突出。习语语义的差异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文化差异。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与动物相依共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动物习语的使用频率极高,而人们往往在语言上根据本民族的

王优[10](2015)在《汉英熟语的多维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何种语言,人类这一工具都必须具有功能强、体构简、耗能少的共性。语言的这一共性促发了熟语这个特殊又极具特点的语言形式的发展、演变和完善。熟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对民族语言文化发展和变化最敏感的部分,所以研究熟语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捷地学习语言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它们的熟语是两族人民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然社会环境、价值观及思维模式的映射。汉英熟语对比研究能为我们展开一幅清晰的两族语言文化画卷,更能深化对比语言学理论和实践工作。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是我国汉英熟语对比研究的黄金期,成果颇丰。但据笔者统计,这些成果虽多却不够深入,系统性稍显不足,缺乏将汉英熟语进行整合讨论的论着。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七个维度对汉英熟语进行整合对比分析,以期系统地发掘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一些规律,为我国熟语以及对比语言学研究做一点工作,并为熟语翻译和语言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水文的第一章对研究的缘起、意义和研究方法做了简要阐述,并介绍了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本章是全文的基调,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对汉英熟语的界定、特征进行了详述,比较了它们的不同;同时也以时问为序系统地梳理了汉语和英语熟语研究以及两熟语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紧接着,文章进入多维度对比研究部分——即汉英熟语的形成和理解维度、比喻维度、民俗文化维度、伦理道德维度、宗教人性观维度、思维方式维度以及审美维度。本文的第三章是从熟语形成和理解维度来对比汉英熟语,主要解析影响它们形成的各个因素。汉语熟语的形成主要受佛教、道教、诸子百家思想、着名文学作品、古代科举制度、农业经济和中医文化等七个方面的影响。英语熟语的形成则受希腊罗马神话、《圣经》、莎翁戏剧以及其他着名文学作品影响居多。在理解层面,汉语熟语重语义理据,英语熟语重语义组构。第四章是比喻维度。本章首先对比了汉英熟语主要比喻类型的差异:汉语有借喻和博喻,英语则无,取而代之的是转喻和提喻。而后,文章对汉英熟语的喻体和喻义展开对比,呈现了部分喻体和喻义完全一致的现象,但重点则放在汉英熟语比喻里喻体和喻义完全相异的语言现象上。接下来是民俗文化维度的对比研究。这一维度的对比主要集中在民族习俗、地域风貌、民族心理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它们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尤其是它们在熟语里的投射。第六章是伦理道德维度。汉族和英语民族对伦理道德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汉族的伦理指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汉族的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英语里无论伦理还是道德都与人际关系无关,仅仅指支配或影响行为的道德标准。这种交集极少的伦理道德观反映在各自的熟语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现象。第七章宗教人性观维度是本文的第七部分。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汉族“儒家”、“佛教”、“道教”思想的“人性本善”观点对汉语熟语的影响,再转到分析基督教“人性本恶”人性观在英语熟语里的投射。汉语很多熟语反映了“人性水善,劝人向善,好人有好报,恶人终有恶报”的观点,而英语熟语则多表达“人违背上帝意志,生来便有原罪,法律是必须的,权力必须制衡”的思想。第八章从思维方式维度对比分析了汉英熟语的差异。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的本质是哲学思想的差异,所以本章从讨论汉英哲学思想差异入手,进而从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对推理思维、整体综合思维对个体分析思维三个层面对汉英熟语中呈现出的各种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九章是最后一个维度,审美维度。审美方式、审美心理与思维方式是相通的。汉语靠“悟”去体验和创造美,讲求“心领神会”,感性特征显着。英语民族美学受西方思维方式影响,美学范畴界定清晰、概念定义明确,强于逻辑推理和分析,抽象严谨。本章主要分析汉英这两种特点在熟语里的表现:汉语熟语遣词华丽,造句精美,情感丰沛、形式对仗,语音照应,诗情画意。英语熟语主要表现为形式和谐,直接在熟语语表上就能得出“形式”的和谐关系。对比研究的重要目的是为翻译服务,更好地解决翻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所以文章的第十部分专门讨论熟语对比和翻译。本章以传统翻译的两个方法和两个策略为出发点,进而将汉英熟语分为六个类别,提出以“读者反应论”为核心的更为宽广的翻译思路,分别讨论了这六个类别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的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内容,指出文章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

二、从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2)浅谈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与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对文化的把握
    1.1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体现的文化相似性
    1.2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2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采用的翻译方法
    2.1 归化法
        2.1.1 归化法的通俗释义
        2.1.2 归化法在翻译动物习语中的运用
    2.2 异化法
        2.2.1 异化法的通俗释义
        2.2.2 异化法在动物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3 结束语

(3)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
    (一)龙(dragon)
    (二)虎/狮(tiger/lion)
    (三)牛/马(ox/horse)
    (四)狗(dog)
二、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
    (二)换译
    (三)意译
三、结语

(4)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比较
    (一)含有同一动物词的英汉习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二)含有同一动物词的英汉习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
    (三)含有同一动物词的英汉习语没有对应的文化内涵
    (四)含有不同动物词的英汉习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
二、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不同
    (二)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不同
    (三)生活风俗不同
    (四)谐音文化不同
三、以上差异对对外汉语中动物习语教学的启示
    (一)对比分析法
    (二)文化解读法
    (三)多媒体教学法
    (四)故事解读法
四、结语

(5)从动物习语角度浅析中西文化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动物习语比较
三、结语

(6)从中英文习语浅析中西文化的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语习语中的“狗”
    (一) 与“狗”有关的成语
    (二) 与“狗”有关的谚语
    (三) 与“狗”有关的词语
二英语习语中的“狗”
    (一) 与“狗”有关的短语
    (二) 与“狗”有关的俗语
三从习语看中西“狗文化”差异
    (一) 狗在中西方社会中的作用
    (二) 情感态度
四汉英语言中“狗”文化内涵差异成因
    (一) 传统观念成因
    (二) 生产生活方式成因

(8)“狗”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狗”与“狗”参构成语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狗”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狗”和“dog”的语义对比分析
    第三节 “狗”参构成语的语义内容
    第四节 “狗”参构成语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 “狗”参构成语的语法结构及语法功能分析
    第一节 “狗”参构成语的语法结构
    第二节 “狗”参构成语的语法功能分析
第三章 “狗”参构成语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狗”参构成语的语言文化特点
    第二节 “狗”参构成语与传统动物崇拜
    第三节 “狗”参构成语与军事文化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观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从与“狗”有关的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汉语习语中的 “狗”
    1.1 与狗有关的词语
    1.2 与狗有关的成语
    1.3 与狗有关的谚语
2. 英语语言中的 “狗”
3. 关于狗的习语在使用中出现差异的原因
4. 结语

(10)汉英熟语的多维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题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1.1 本题研究的缘起
        1.1.2 本题研究的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
    1.2 语言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与历史
        1.2.1 语言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
        1.2.2 西方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
        1.2.3 汉英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本文研究的思路
        1.3.2 本文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语料的来源和使用
    1.5 本文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英熟语研究综述
    2.1 汉语熟语的界定和特征
    2.2 汉语熟语的研究
    2.3 英语熟语的界定和特征
    2.4 英语熟语的研究
    2.5 汉英熟语对比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英熟语的形成和理解
    3.1 汉语熟语的形成
        3.1.1 佛教思想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2 道教思想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3 诸子百家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4 文学作品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5 科举制度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6 农业经济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1.7 中医文化与汉语熟语的形成
    3.2 英语熟语的形成
        3.2.1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熟语的形成
        3.2.2 《圣经》与英语熟语的形成
        3.2.3 莎士比亚戏剧与英语熟语的形成
        3.2.4 文学家思想家和与英语熟语的形成
    3.3 汉英熟语形成的共性
    3.4 汉英熟语的理解
        3.4.1 汉语熟语的理解
        3.4.2 英语熟语的理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比喻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4.1 汉英熟语比喻的类别
        4.1.1 汉语熟语比喻的类别
        4.1.2 英语熟语比喻的类别
        4.1.3 汉英熟语比喻类别的差异
    4.2 汉英熟语比喻的共性
        4.2.1 喻体喻义相同的汉英熟语
        4.2.2 喻体不同喻义相同的汉英熟语
    4.3 汉英熟语比喻的差异
        4.3.1 汉英动物熟语喻体的差异
        4.3.1.1 “马”熟语喻体的差异
        4.3.1.2 “狗”熟语喻体的差异
        4.3.1.3 “龙”熟语喻体的差异
        4.3.2 汉英颜色熟语喻体的差异
        4.3.2.1 “蓝色”喻体在汉英熟语里的差异
        4.3.2.2 “红色”喻体在汉英熟语里的差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俗文化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5.1 汉英熟语与民族习俗
        5.1.1 汉语熟语与居住民俗
        5.1.2 英语熟语与居住民俗
        5.1.3 汉语熟语与饮食民俗
        5.1.4 英语熟语与饮食民俗
    5.2 汉英熟语与地域风貌
        5.2.1 汉语熟语与地域风貌
        5.2.2 英语熟语与地域风貌
    5.3 汉英熟语与民族心理
        5.3.1 汉语熟语与数字意象
        5.3.2 英语熟语与数字意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伦理道德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6.1 汉英熟语与伦理
        6.1.1 “天人合一”论与“天人两分”论
        6.1.2 “整体本位”论与“个体本位”论
    6.2 汉英熟语与道德观念
        6.2.1 表达相似道德观的汉英熟语
        6.2.2 表达相异道德观的汉英熟语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宗教人性观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7.1 汉族宗教人性观与汉语熟语
    7.2 英国基督教人性观与英语熟语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思维方式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8.1 汉英哲学思想的基本差异
    8.2 汉语的形象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
        8.2.1 汉语的形象思维与汉语熟语
        8.2.2 英语的抽象思维与英语熟语
    8.3 汉语的直觉思维和英语的推理思维
        8.3.1 汉语的直觉思维与汉语熟语
        8.3.2 英语的推理思维与英语熟语
    8.4 汉语整体综合思维和英语个体分析思维
        8.4.1 汉语整体综合思维与汉语熟语
        8.4.2 英语个体分析思维与英语熟语
    8.5 汉英思维方式的辨证思考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审美情趣视野下的汉英熟语对比
    9.1 汉族审美与汉语熟语
        9.1.1 汉语熟语的意境审美
        9.1.2 汉语熟语的语音审美
        9.1.3 汉语熟语的语义审美
    9.2 英语民族审美与英语熟语
        9.2.1 英语熟语的音韵审美
        9.2.2 英语熟语的语义审美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汉英熟语对比研究与翻译
    10.1 汉英对比与翻译
    10.2 翻译方法概述
        10.2.1 直译和意译
        10.2.2 归化和异化
    10.3 汉英熟语的翻译
        10.3.1 功能对等理论
        10.3.2 喻体对接策略
        10.3.3 汉英熟语的翻译方法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
    11.1 木文的基本认识
    11.2 本文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研究中的表格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从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生肖动物词汇教学研究 ——以对英语国家汉语教学为例[D]. 史雪莹. 青岛大学, 2021
  • [2]浅谈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与文化[J]. 孙瑜. 海外英语, 2021(08)
  • [3]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J]. 赵芬艳.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4)
  • [4]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A]. 李雨露,刘洁. 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六), 2020
  • [5]从动物习语角度浅析中西文化差异[J]. 赵静. 青年文学家, 2019(08)
  • [6]从中英文习语浅析中西文化的异同[J]. 钱莹妮. 教育现代化, 2018(12)
  • [7]英汉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概述[J]. 陈亚仿,刘淑梅. 海外英语, 2016(06)
  • [8]“狗”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D]. 彭丽春.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9]从与“狗”有关的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J]. 梁璐茜. 中学生英语, 2016(10)
  • [10]汉英熟语的多维对比研究[D]. 王优.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从动物成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