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化转变理论及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

玻璃化转变理论及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

一、玻璃化转变理论及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齐贺[1](2021)在《南美白对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其冻藏品质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邢思熙,梁硕,徐晓筱,邹秉杰,宋沁馨,周国华[2](2021)在《玻璃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关于玻璃化技术的介绍局限于辅助生殖领域,其在多门学科中的发展及应用未有阐述,文章将结合有关玻璃化技术的研究性论文等成果,讲述此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并为相关制品能够用于低成本的室温储存提供思路。玻璃化技术是将物质转变为玻璃样无定形体的过程,玻璃化制品的分子几乎无运动与扩散,这避免了受扩散控制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生物制品的储存稳定性。文章对应用于各领域的玻璃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对于玻璃化制品,储存温度的要求低于或等于玻璃化转变温度,若将制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至室温以上时,则有望将制品于室温下稳定储存,这对于依靠冷链、储存期短、易失活的产品来说极大地改善了它们的存放条件,对降低生物制品到资源有限地区的运输条件方面也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对玻璃化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影响玻璃化技术的因素主要有冷冻保护剂的种类,玻璃化过程中降温速率、复温时升温速率,玻璃化载体等方面,并且在生物药物、辅助生殖、食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展望。玻璃化技术长时间以来应用广泛,对影响玻璃化过程的因素进行优化,可获得多种便于运输的玻璃态生物制品,且玻璃化技术有望用于生物制品的室温储存,有着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星[3](2021)在《蓝莓与蓝靛果复合冻干粉加工贮藏稳定性及产品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蓝靛果和蓝莓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蓝莓-蓝靛果复合冻干粉加工及贮藏稳定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花青素产品开发研究。实验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4种浆果综合品质分析,蓝靛果中维生素C(24.86 mg/100 g)、钙(28.32 mg/100g)、镁(15.84 mg/100 g)、灰分(0.54 g/100 g)、蛋白质(1.27 g/100 g)、粗纤维(1.69 g/100 g)含量最高,氨基酸总量最高(985.10 mg/100 g)且种类最多(16种)、并富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选择蓝靛果作为复合浆果粉加工的重要原料。(2)通过电子鼻、电子舌及感官评价优选蓝莓与蓝靛果复配比例为5:3,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反演谱结果表明蓝莓-蓝靛果冻干过程中自由水最先被脱除,干燥后期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变化不显着,不易流动水含量趋于稳定;通过吸附等温线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曲线构建的状态图显示,Tg受不易流动水含量影响较大,干燥后期Tg趋于稳定;复合蓝莓-蓝靛果最大冷冻浓缩状态时的湿基含水率为0.361 g/g,其特征冻结结束温度(T’m)为-31.44℃,预测此时特征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9.83℃。(3)开展了蓝莓-蓝靛果复合果粉在不同贮藏温度(4℃、25℃、37℃)及相对湿度(43%、75%、95%)的贮藏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贮藏条件,贮藏12周,25℃43%RH(Tg降低最少,4.62℃)和4℃ 75%RH(水分上升最少,4.2%)条件下在基本理化指标方面表现较佳;在抗氧化物质和活性方面,总酚和总黄酮保留率较高(53%和40%),抗氧化能力较强;在加工特性方面,流动性保持较好;在花色苷方面,25℃43%RH下6种花色苷单一含量及总量降解的最少(总量降低了23.92%,72.56 mg/g),4℃75%RH下6种花色苷总量保留率较高(45.29%)。表明4℃ 75%RH和25℃ 43%RH下利于粉体贮藏。(4)以蓝莓和蓝靛果为主要原料,进一步复合桑葚、黑果腺肋花楸及树莓,开展高花青素产品开发。结果表明,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和感官评价确定蓝莓:蓝靛果:桑葚:黑果腺肋花楸:树莓的最佳复配比例为5:3:2:1:1;在加工特性方面,最佳复配比例的复合浆果粉流动函数值大于4,流动性较好;其单位流动能(11.75 m J/g)与其他浆果粉无显着性差异,但通过复配降低了蓝莓粉与桑葚粉的压缩百分比,更利于产品加工和运输;通过状态图确定25℃下复合浆果粉能稳定贮藏的临界含水量应低于0.90 g/100 g;浆果复配后提升了单一浆果的营养品质,其花色苷种类增加至7种,其中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的含量最高,达166.47 mg/g。

马有川[4](2021)在《预处理对苹果脆片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真空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是在低温真空条件下,使物料中的水分以冰的形式升华的干燥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果蔬产品营养物质的保留率较高,然而真空冷冻干燥也存在时间长、能耗高、部分产品存在质构绵软和易吸湿回潮的问题,本研究以苹果为研究对象,以节省干燥时间、节约干燥能耗和改善脆片品质为目的,研究预处理和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干燥特性、感官品质和理化特性的影响,优化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加工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研究了热风、真空微波、热泵和中短波红外等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能耗、理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均可有效提高脆片硬度,与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相比,采用热泵干燥苹果片至水分比为0.4后联合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硬度提高35%,脆度提高94%,吸湿性降低12.2%(2 h),微观结构保持良好,绿原酸等主要酚类物质保留率达到70.8%。采用热泵干燥至水分比0.4后再联合真空冷冻干燥,可有效提高苹果脆片综合品质并降低能耗。(2)研究了冻结和冻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干燥特性、感官和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与快速冻结处理相比,-20℃缓慢冻结处理的苹果脆片真空冷冻干燥时间缩短5%,脆度提高50.1%,感官评价得分较高;相比于缓慢冻结处理组,冻融一次处理的苹果脆片具有较均匀的大孔隙结构,比孔容提高37.2%,真空冷冻干燥时间缩短15.3%,干燥能耗降低约14.6%,脆度增加117.6%;-20℃缓慢冻结联合冻融1次处理可显着提高苹果脆片干燥效率及综合品质。(3)研究了5种小分子糖渗透剂对苹果片渗透脱水动力学、渗透后苹果片的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苹果脆片的感官和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Peleg模型(果糖:k1=155.0,葡萄糖:k1=139.0,蔗糖:k1=199.0,麦芽糖:k1=270.2,低聚异麦芽糖:k1=351.5),单糖初期失水速率高于二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渗透样品在一次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0.372 g·g-1·h-1-0.557 g·g-1·h-1)低于未处理样品(0.654 g·g-1·h-1);此外还发现脆片水分损失(water loss,WL)和固形物增量(solid gain,SG)与硬度呈显着正相关(WL:R2=0.888,SG:R2=0.857)。采用单糖渗透可有效改善脆片的硬度,降低吸湿性。(4)在不同糖渗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超声辅助渗透脱水(ultrasound assist osmotic dehydration,UOD)对苹果块传质动力学、主要酚类物质损失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超声强度下,双频率处理的固形物增量的初期传质速率(β=0.413)高于单频处理(40 k Hz:β=0.707;80 k Hz:β=0.793);在相同频率条件下,75 W·L-1 UOD样品的SG在60 min时比25 W·L-1 UOD样品的SG提高了62.5%;高功率和高频率下酚类物质降解速率最大,其中在75 W·L-1主要酚类物质的损失率(18.9%)明显高于25 W·L-1(1.2-1.8%)。

邱阳[5](2021)在《联合干燥对香菇复水后持水性的影响与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合干燥是将多种干燥方法组合的技术,其可以有效地缩短干燥时间,节约能耗。香菇(Lentinula edodes)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与其他果蔬相比,香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清晰的多孔结构。通常认为,干制香菇需要在复水后食用,这种独特的多孔结构不利于复水香菇的持水性(WHC),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香菇的口感。本研究以香菇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冷冻—热风干燥联合干燥等干燥方式,采用核磁共振(NMR)和显微成像等技术(TEM)探究不同干燥条件下香菇结构的变化,并寻找其与复水香菇持水性的相互联系。在探究持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艺指标,从而获得持水性较优,风味保持较好的高品质香菇,研究结果为优化干制香菇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从细胞壁、细胞膜和蛋白质等角度研究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复水香菇的持水性差异的影响。细胞膜并不是影响不同温度热风干燥下复水香菇WHC差异的原因之一,因为所有干燥条件下香菇细胞膜的完整性均由于干燥脱水而丧失。蛋白质变性的贡献在于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壁的刚性,从而影响了其多孔结构。细胞壁纤维聚合物的状态对WHC变化的影响要比蛋白质变性小得多,其主要与高温(>80℃)下持水性随温度的变化有关。(2)从孔隙与纤维两个角度将热风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样品复水后的持水性进行对比。从孔隙角度,尽管预冻温度不同,冻干产品复水后自由水含量均介于热风干燥40℃-50℃之间,对比干品孔隙分布,干香菇复水后内部结构产生明显的塌陷,这种塌陷应该是细胞膜完整性缺失、冰晶的机械破坏以及蛋白质变性的综合结果。对于纤维的水化特性,经过冻干后,纤维基质的水化能力显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冰晶导致的表面不平整,即细胞壁结构的疏松导致的,而不是由细胞壁纤维组成的变化引起的。(3)利用真空冷冻-热风联合干燥方式干制香菇,选取的联合干燥的最佳水分准换点为2 g/g d.b.在此条件下香菇的外观较为固定,由于联合干燥后期的结构刚性会限制高温导致的体积变化,因此这有利于对香菇外观的良好保持。相比于FD以及FD-HAD(40℃)样品,FD-HAD(80℃)使香菇色泽显着发黄,并且显着增加了香菇挥发物质含量。除此以外,FD-HAD(80℃)对香菇内部结构有很大影响,但由于香菇结构在水分含量低的条件下已保持稳定,因此这种结构变化大部分在复水后体现。这将有利于在保持冻干香菇良好干品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其复水后的持水性。

唐宇佳[6](2021)在《发泡物料微波冷冻干燥制备功能性蓝莓食品》文中研究指明冷冻干燥是将含湿物料在低温低压下以升华和解吸的方式除去湿份的过程。冷冻干燥能够有效保留原料的风味和挥发性成分,减少生物活性成分的降解,产品质量极佳。然而,冷冻干燥时间长、能耗高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为了强化冷冻干燥过程、缩短干燥时间并获得高质量的蓝莓粉末产品,本论文通过对蓝莓果浆进行发泡处理以强化过程传质,采用吸波材料碳化硅(SiC)辅助微波加热以强化过程传热。此外,为了评价冷冻干燥产品的质量,建立了本产品的质量评价体系。首先测定了蓝莓果浆的共晶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预冻温度;确定了合适的发泡剂和稳定剂浓度以获得具有较高膨胀率且稳定的泡沫;制备了未发泡和发泡两种冷冻样品,采用石英和SiC两种材质的底盘,进行了常规冷冻干燥和微波冷冻干燥实验,探究发泡处理和吸波材料辅助的微波加热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对冷冻干燥产品水分含量、色泽、花色苷和总酚含量进行测定,以此为依据评价常规冷冻干燥和微波冷冻干燥产品质量;对未发泡和发泡物料冷冻干燥产品进行SEM形貌表征,从微观角度分析发泡处理的强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30℃和15 Pa下采用石英底盘,发泡物料比未发泡物料冷冻干燥时间缩短了39.1%。当温度提高至40℃时,未发泡与发泡物料冷冻干燥时间分别缩短了15.2%和17.9%。在30℃、15 Pa下施加2 W微波功率,采用SiC底盘替代石英底盘,发泡物料微波冷冻干燥时间比发泡与未发泡物料常规冷冻干燥(0 W)分别缩短了14.3%和47.8%;微波功率提高至4 W时,干燥时间分别缩短了25.0%和54.3%。微波冷冻干燥产品与常规冷冻干燥产品的色泽参数以及花色苷单体总含量和总酚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常规冷冻干燥和微波冷冻干燥产品均具有较高的总单体花色苷和总酚保留率,分别在80%和75%以上。干燥产品的SEM形貌表征表明,未发泡物料干燥产品结构致密;而发泡物料干燥产品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孔壁纤薄,减小了水蒸气的迁移阻力。吸波材料辅助的发泡物料微波冷冻干燥实现了过程传质传热的同时强化,大幅缩短了冷冻干燥时间,提高了过程经济性,而且干燥产品质量与常规冷冻干燥相当。在实现过程低能耗的同时,获得了高质量的产品。

宋小辉[7](2021)在《聚乳酸/果壳粉复合材料性能及熔融沉积成型研究》文中认为聚乳酸(PLA)源于玉米、土豆等生物质材料,合成能量低,可极大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植入生物体内,但其脆性大、疏水、降解慢。果壳粉(核桃壳粉WSP、杏仁壳粉ASP和夏威夷果壳粉MSP)是纯天然固体废弃物、质轻价廉、无毒无害,但其亲水性与PLA的疏水差异较大,需改性才能与PLA复合。熔融沉积成型(FDM)是目前最受欢迎的高分子聚合物增材制造技术之一,工艺简单、成本低、可成型具有复杂内外形结构的零件,但有关FDM成型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研究非常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FDM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本文针对PLA与果壳粉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对果壳粉进行改性,开展果壳粉/PLA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探究复合材料FDM成型件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增韧机理。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碱、硅烷、碱/硅烷、微波、水浴和酒精改性对ASP、WSP和MSP表面基团、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果壳粉的热稳定性与其组成成分有关,纤维素含量越高,热稳定性越好。所有改性方式均消除了果壳粉的团聚,使其表面粗糙化。碱处理去除了果壳中的半纤维素,硅烷与果壳粉发生了化学反应和物理缠结。改性增强了WSP的热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微波、水浴和酒精处理提高了ASP和MSP的热稳定性和反应活性。(2)研究果壳粉含量和硅烷浓度对果壳粉/PLA复合粉末材料结晶指数、流动性和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PLA/ASP和PLA/MSP均在4 wt.%硅烷、PLA/WSP在6 wt.%硅烷时两相依赖作用最强。提高测试温度、加载载荷及果壳粉目数均提高了果壳粉/PLA的熔融流动指数(MFI),MFI均在果壳粉含量为10 wt.%时达到最大。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和粘度的关系表明,PLA/ASP和PLA/MSP为接近于牛顿流体的假塑性流体,而PLA/WSP为膨胀型流体。为预测相同载荷、其它温度下的MFI,将Shenoy模型中的标准参考温度Ts修正为Ts=Tg,修正后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吻合。PLA/ASP复合材料PA5S4及PLA/WSP复合材料PWS-4Si、PWS-6Si和PWS-8Si的熔点均高于PLA,而PLA/ASP复合材料PA5S4和PA5S6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PLA;PLA/ASP复合材料PA5S6和PA3的热稳定性均高于PLA;改性PLA/ASP和改性PLA/WSP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分别为2.21-4.45%和3.02-3.5%,高于PLA的1.8%。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表明,PLA/ASP开始以一维针状晶体成核生长,后期以二维片体或三维球晶的方式成核生长。(3)研究了FDM成型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断面形貌、吸水性和结晶指数。分析结果表明,PLA/ASP复合材料PA3的拉伸强度比纯PLA高1.8 MPa。碱处理提高了果壳粉含量为5 wt.%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其中PLA/ASP-Na拉伸强度的增长幅度最大,为9.2%;PLA/WSP-Na延伸率的增长幅度最大,达42.7%。硅烷处理提高了果壳粉含量为5 wt.%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压缩性能,其中PLA/ASP分别增大28.3%和13.9%,PLA/WSP分别增大8.5%和23.3%。当改性ASP含量为10 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较纯PLA增大3.62 MPa。增韧机理表明,果壳粉对PLA基体的增韧主要包括冷拉、空穴增韧和裂纹转向。PLA吸水率最低,约0.63%,加入未改性和碱改性的果壳粉将吸水率分别增大到4-10%和2-5%,有望促进PLA在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中降解,增强PLA的细胞亲和力。建立了碱处理前后果壳粉/PLA复合材料FDM成型件的吸水率数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在未发生降解的情况下,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FDM成型件均比其粉末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指数。(4)探索了果壳粉/PLA多孔支架的FDM成型,通过调节FDM的填充率和挤出量来调节支架宏观和微观孔的尺寸,制备的支架宏观孔隙相互连通,可用于质量较轻的结构件或功能件。采用属于医用材料的PLA和WSP制备PLA/WSP复合支架,对其作为潜在骨骼植入体材料的可能性进行探索,这拓展了人体松质骨骨骼支架的材料选择范围,满足人体松质骨对孔隙尺寸和弹性模量的要求。三种果壳粉均可减轻PLA的重量,使PLA成本降低10-15%,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张波[8](2021)在《基于蛋白质-酯化淀粉乳液构建辣椒红素/叶黄素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文中认为辣椒红素和叶黄素是两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颜色鲜艳、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生物学功能优势。辣椒红素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色素,在使用中不加以限量;叶黄素是存在于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但由于结构中的多个共轭双键,导致水溶性和稳定性差,限制在工业上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材料(壁材)把气、液或固体材料(芯材)包覆成微小颗粒,可减少环境的干扰、减弱对机体的直接刺激、掩盖或延缓风味物质释放、提高芯材稳定性、转化为易处理的固体物质等功能。本研究用三种酯化改性方式(辛烯基琥珀酸酐、醋酸和柠檬酸酯化)处理淀粉,不同比例复配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酸钠为乳化剂(蛋白质与酯化淀粉的比例分别为:10:0、9:1、7:3、5:5、3:7、1:9、0:10),制备水包油型的辣椒红素/叶黄素乳液,利用喷雾干燥技术构建微胶囊。研究调控蛋白质和淀粉酯组分比例对微胶囊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和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为拓展辣椒红素/叶黄素在食品、生物、制药等工业上的应用,提高其他脂溶性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水分散性等提供参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单一改性淀粉做乳化剂乳化效果较差,水包油型乳液体系呈现出较大液滴和聚集体;大部分微胶囊颗粒表面较光滑,相对完整,改性淀粉含量高的微胶囊产品表面出现孔洞和破损,蛋白质含量高的体系中无明显裂纹或孔隙。(2)微胶囊得率最高可达82.18%,随着壁材中蛋白质含量的减少而降低;水分含量均低于应用在食品领域干粉的最大含水量值3.00%~4.00%,达到较低水平;辣椒红素和叶黄素经微胶囊化后,溶解度显着提高至49.71%以上,且随着壁材中改性淀粉含量的减少,溶解度逐渐增大;本研究中三种壁材浸润于水的时间长短:酪蛋白酸钠>改性淀粉>乳清蛋白;微胶囊中改性淀粉含量最高的产品负载率较低,蛋白质的添加有助于提高微胶囊整体的负载率,改善包埋效果;负载率较高的微胶囊粉末产品的明度L*值也较高;辣椒红素微胶囊和叶黄素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1~60μm和1~180μm,壁材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较小,d(4,3)和d(3,2)值较为接近;微胶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高于室温,在一般的贮存条件下可以保持较稳定状态,且蛋白质的添加有助于提高微胶囊的热力学稳定性;乳液体系均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稠度系数K(25°C)>K(50°C),流体指数n(25°C)<n(50°C)。(3)光照和高温均可显着影响辣椒红素和叶黄素微胶囊的稳定性。三种辣椒红素微胶囊中,以乳清蛋白复配OSA马铃薯淀粉构建形成的微胶囊的保留率较高,贮藏稳定性较好;在三种叶黄素微胶囊中,以酪蛋白酸钠和醋酸绿豆淀粉复合作为壁材的叶黄素微胶囊贮藏稳定性较好,贮藏15天后保留率较高。

曹秋芳,饶小勇,张尧,张爱玲,李敏,李哲,罗晓健[9](2021)在《玻璃化转变现象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玻璃化转变现象逐渐应用到药剂学领域,对药物制剂的多个操作单元、制剂中间体与产品的性质及贮存有重要影响。目前已在干燥、制粒和包衣等制剂制备环节中广泛应用,同时对固体分散体、微囊、脂质体、微粒和片剂等制剂中间体及其产品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玻璃化转变现象在制剂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制剂中间体和制剂产品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系统总结,为制剂生产和产品贮存提供理论指导。

李晓楠[10](2020)在《夹心海苔研制及贮藏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夹心海苔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还存在调味料配方标准化程度较低,产品不易贮藏等问题。论文研究了微波联合红外烘烤技术对夹心海苔品质的影响,优化夹心海苔调味料配方,通过对夹心海苔的吸附等温线及玻璃化转变曲线进行模型拟合研究产品的贮藏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研究结果为夹心海苔产业升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微波联合红外组合烘烤技术对夹心海苔质构、色差、基本营养成分、风味物质、能耗率和微生物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单一红外烘烤,组合烘烤产品更具有优势,夹心海苔脆度、胶着性和咀嚼性都显着(P<0.05)下降;色泽更趋近于黄绿色;组合烘烤的夹心海苔含有较多甲硫醚,为夹心海苔带来鲜味;组合烘烤杀灭微生物的效率高。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的夹心海苔调味料配方为低钠盐添加量2.00%、茶叶籽油添加量1.00%,香菇香精添加量0.10%。甜味剂选择海藻糖,增稠剂中麦芽糊精粘度和感官评分最高。体外消化模拟试验表明,夹心海苔的血糖负荷指数为9.96达到了低血糖负荷指数产品的标准,夹心海苔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并且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食用。通过对夹心海苔的吸附等温线和玻璃化转变曲线模型拟合表明:夹心海苔在不同温度下水分吸附等温线都呈“J”型,GAB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夹心海苔水分吸附特性。在20、30、40℃条件下夹心海苔的绝对安全含水率分别为5.19%、4.69%、3.72%,作为预测夹心海苔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最佳含水率的依据。当夹心海苔的平衡含水率高于0.08%时,水同物质的结合能较小。夹心海苔水分吸附过程为一种熵驱动的自发的吸热过程,等温速率为0.622 K,吉布斯自由能为2.606 k J/mol。综上,本研究利用微波联合红外烘烤生产出一种色泽优良风味浓郁的夹心海苔,优化夹心海苔调味料配方得到了一种可以被糖尿病患者食用的健康美味小食,通过对产品贮藏特性的研究得到了绝对安全含水率,吸附等温线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模型,热力学变化规律,可为夹心海苔生产贮藏技术的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二、玻璃化转变理论及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化转变理论及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玻璃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玻璃化技术
3 玻璃化技术影响因素
    3.1 冷冻保护剂(Cryoprotective agents,CPA)
        3.1.1 渗透性保护剂
        3.1.2 非渗透性保护剂
    3.2 降温与升温速率
    3.3 其他因素
4 应用
    4.1 药物
    4.2 生物酶
    4.3 细胞与胚胎、组织、器官
    4.4 食品
5 结语和展望

(3)蓝莓与蓝靛果复合冻干粉加工贮藏稳定性及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浆果研究进展与加工利用
        1.1.1 概述
        1.1.2 国内外加工现状
    1.2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1.3 粉体加工特性及花色苷稳定性
        1.3.1 粉体加工特性研究
        1.3.2 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1.4 玻璃化转变理论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项目来源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4种浆果成分分析研究
    2.1 试剂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四种浆果理化品质分析
        2.2.2 主成分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蓝莓与蓝靛果复合粉冻干过程中水分状态及玻璃化转变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感官评价
        3.2.2 LF-NMR分析
        3.2.3 不同浆果粉的水分吸附等温线
        3.2.4 不同浆果粉的玻璃化转变
        3.2.5 不同浆果粉的冻结点
        3.2.6 状态图
    3.3 小结
第四章 蓝莓-蓝靛果复合冻干粉贮藏期品质及加工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及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贮藏条件对粉体水分含含量、水分活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4.2.2 不同贮藏条件对色泽的影响
        4.2.3 不同贮藏条件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贮藏条件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贮藏条件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2.6 不同贮藏条件对粉体流动性的影响
        4.2.7 不同贮藏条件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复合浆果粉加工特性及状态图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分析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试剂及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复合浆果冻干粉复配比例优化研究
        5.2.2 水溶性指数分析
        5.2.3 剪切性分析
        5.2.4 流动性分析
        5.2.5 压缩性分析
        5.2.6 状态图
        5.2.7 6种浆果粉的花色苷定量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预处理对苹果脆片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1.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1.2 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果蔬休闲食品中发展的因素
        1.1.3 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能耗的影响因素
        1.1.4 真空冷冻干燥对理化和营养品质影响
        1.1.5 真空冷冻干燥对感官品质影响
    1.2 联合干燥方式在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应用
        1.2.1 热风和热泵联合真空冷冻干燥
        1.2.2 真空微波联合真空冷冻干燥
        1.2.3 中短波红外联合真空冷冻干燥
        1.2.4 压差闪蒸联合真空冷冻干燥
    1.3 预处理方式在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应用
        1.3.1 渗透预处理
        1.3.2 超声预处理
        1.3.3 预冻和冻融预处理
        1.3.4 其他预处理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联合干燥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品质和能耗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设备与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色泽的影响
        2.2.2 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硬脆度的影响
        2.2.3 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微观结构的影响
        2.2.4 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水分状态的影响
        2.2.5 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吸湿性的影响
        2.2.6 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气味的影响
        2.2.7 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Vc和酚类物质的影响
        2.2.8 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对苹果脆片干燥时间和能耗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预冻速率和冻融处理对苹果脆片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冻结速率和冻融次数对苹果片冻结特性的影响
        3.2.2 冻结速率和冻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3.2.3 冻结速率和冻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硬脆度的影响
        3.2.4 冻结速率和冻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微观结构的影响
        3.2.5 冻结速率和冻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孔隙的影响
        3.2.6 冻结速率和冻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色泽的影响
        3.2.7 冻结速率和冻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影响
        3.2.8 冻结速率和冻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酚类物质的影响
        3.2.9 感官评价
    3.3 小结
第四章 小分子糖渗透预处理对苹果脆片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糖渗透对苹果片传质动力学的影响
        4.2.2 不同糖渗透对苹果片干燥动力学的影响
        4.2.4 不同糖渗透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外观的影响
        4.2.5 不同糖渗透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质构性质的影响
        4.2.6 不同糖渗透对真空冷冻干燥苹果脆片微观结构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超声辅助糖渗透处理对苹果传质动力学和酚类物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超声辅助渗透对苹果传质动力学的影响
        5.2.2 超声辅助渗透对苹果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5.2.3 超声辅助渗透对苹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2.4 苹果渗透条件、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项目资助
作者简历

(5)联合干燥对香菇复水后持水性的影响与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香菇概述
        1.1.1 香菇资源现状和药食同源价值
        1.1.2 香菇干燥技术
        1.1.3 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菇干燥和复水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1.1.4 复水香菇持水性(WHC)
    1.2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对复水香菇持水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原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主要试剂
        2.2.4 试验内容及方法
        2.2.5 数据统计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复水特性和WHC总体表征
        2.3.2 分析细胞膜对 WHC 变化的贡献
        2.3.3 分析蛋白质变性对WHC变化的贡献
        2.3.4 分析细胞壁对WHC变化的贡献
    2.4 小结
第三章 真空冷冻干燥与热风干燥复水香菇持水性对比与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原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主要试剂
        3.2.4 试验内容及方法
        3.2.5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预冻温度对冻干曲线影响
        3.3.2 压汞法测定FD孔隙
        3.3.3 FD香菇复水比与复水后WHC
        3.3.4 FD复水香菇核磁共振T2 曲线
        3.3.5 FD复水香菇微观结构
        3.3.6 冻干香菇蛋白质二级结构
        3.3.7 冻干香菇纤维溶液粘度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真空冷冻-热风联合干燥对复水香菇持水性的影响与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原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主要试剂
        4.2.4 试验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联合干燥水分转换点的筛选
        4.3.2 不同联合干燥参数对香菇色泽、风味和复水后持水性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5.3.1 联合干燥技术的产业应用
        5.3.2 持水性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项目资助

(6)发泡物料微波冷冻干燥制备功能性蓝莓食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冷冻干燥概述
        1.1.1 冷冻干燥原理
        1.1.2 冷冻干燥的基本过程
        1.1.3 冷冻干燥的特点和应用
        1.1.4 冷冻干燥过程强化
    1.2 微波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1.2.1 微波技术基础
        1.2.2 微波加热的原理和特点
        1.2.3 微波加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1.2.4 微波加热面临的挑战
    1.3 泡沫理论概述
        1.3.1 泡沫形成理论
        1.3.2 泡沫形成方法
        1.3.3 泡沫稳定性
        1.3.4 发泡剂和稳定剂
    1.4 果浆干燥方法概述
        1.4.1 喷雾干燥
        1.4.2 泡沫干燥
        1.4.3 冷冻干燥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装置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共晶点测试装置
    2.3 微波冷冻干燥实验装置
        2.3.1 冷冻系统
        2.3.2 真空系统
        2.3.3 控温系统
        2.3.4 数据采集系统
        2.3.5 微波加热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共晶点的测定和添加剂浓度的选择
    3.1 共晶点测试实验
        3.1.1 实验方法
        3.1.2 实验结果分析
    3.2 添加剂浓度对泡沫性质的影响
        3.2.1 泡沫的性质表征
        3.2.2 果胶浓度影响
        3.2.3 分离乳清蛋白浓度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冷冻干燥实验
    4.1 样品制备和实验步骤
    4.2 发泡处理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
    4.3 操作条件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
        4.3.1 操作温度的影响
        4.3.2 操作压力的影响
    4.4 微波加热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
    4.5 吸波材料辅助微波加热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产品质量评价
    5.1 蓝莓干粉质量评价指标
        5.1.1 水分含量
        5.1.2 色泽
        5.1.3 微观形貌分析
        5.1.4 花色苷含量
        5.1.5 总酚含量
    5.2 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水分含量
        5.3.2 色泽
        5.3.3 SEM形貌分析
        5.3.4 花色苷与总酚含量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聚乳酸/果壳粉复合材料性能及熔融沉积成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术语缩写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PLA概述
        1.2.1 PLA基本特征
        1.2.2 PLA改性
    1.3 自然纤维及其PLA复合材料概述
        1.3.1 自然纤维及其改性
        1.3.2 自然纤维/PLA复合材料
    1.4 果壳粉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概述
        1.4.1 果壳粉及其改性
        1.4.2 果壳粉/聚合物复合材料
    1.5 自然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多孔支架成型方法概述
        1.5.1 传统方法成型自然纤维/聚合物多孔支架
        1.5.2 增材制造法成型自然纤维/聚合物多孔支架
    1.6 FDM成型自然纤维/PLA复合材料概述
    1.7 FDM成型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现状及问题分析
        1.7.1 FDM成型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现状
        1.7.2 FDM成型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问题分析
    1.8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8.1 研究意义
        1.8.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过程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样品制备
    2.4 实验表征
第三章 果壳粉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3.1 引言
    3.2 果壳粉制备与表面改性
    3.3 不同表面改性对果壳粉性能的影响
        3.3.1 表面改性对果壳粉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3.3.2 表面改性对果壳粉热稳定性的影响
        3.3.3 表面改性对果壳粉表面形貌的影响
    3.4 硅烷浓度对果壳粉性能的影响
        3.4.1 硅烷浓度对果壳粉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3.4.2 硅烷浓度对果壳粉结晶指数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果壳粉/PLA复合粉末材料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制备
    4.3 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
    4.4 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结晶指数
        4.4.1 硅烷浓度对复合材料结晶指数的影响
        4.4.2 果壳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晶指数的影响
    4.5 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分析
        4.5.1 测试载荷对复合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4.5.2 测试温度对复合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4.5.3 果壳粉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4.5.4 果壳粉目数对复合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4.5.5 硅烷浓度对复合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4.6 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熔融与结晶
        4.6.1 硅烷浓度对复合材料熔融与结晶的影响
        4.6.2 果壳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熔融与结晶的影响
        4.6.3 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
    4.7 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4.7.1 硅烷浓度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4.7.2 果壳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4.8 小结
第五章 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FDM成型研究
    5.1 引言
    5.2 果壳粉/PLA复合丝材制备
    5.3 FDM成型工艺参数及试样制备
    5.4 FDM成型试样的力学性能
        5.4.1 碱处理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5.4.2 硅烷浓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4.3 果壳粉含量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5.5 FDM成型试样的断面形貌和增韧机理
        5.5.1 PLA/ASP的断面形貌和增韧机理
        5.5.2 PLA/WSP的断面形貌和增韧机理
        5.5.3 PLA/MSP的断面形貌与增韧机理
    5.6 FDM成型果壳粉/PLA复合材料的吸水性
        5.6.1 吸水率实验
        5.6.2 改性前吸水率建模及数据分析
        5.6.3 改性后吸水率建模及数据分析
    5.7 复合粉末/丝材/FDM成型件结晶指数分析
    5.8 FDM成型复合材料多孔支架性能分析研究
        5.8.1 PLA/ASP多孔支架性能分析
        5.8.2 PLA/WSP骨骼支架性能分析
        5.8.3 PLA/MSP多孔支架性能分析
    5.9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基于蛋白质-酯化淀粉乳液构建辣椒红素/叶黄素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辣椒红素
        1.1.1 辣椒红素简介
        1.1.2 辣椒红素性质与功能
    1.2 叶黄素
        1.2.1 叶黄素简介
        1.2.2 叶黄素来源与分布
        1.2.3 叶黄素性质及功能
    1.3 微胶囊技术概述
        1.3.1 微胶囊介绍
        1.3.2 微胶囊技术介绍
        1.3.3 喷雾干燥技术介绍
        1.3.4 食品中的微胶囊壁材
    1.4 活性成分微胶囊化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乳清蛋白-OSA马铃薯淀粉酯-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分析
        2.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2.3.2 辣椒红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2.3.3 辣椒红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2.3.4 辣椒红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2.3.5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2.3.6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2.3.7 辣椒红素微胶囊颗粒的晶体特性
        2.3.8 辣椒红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2.3.9 辣椒红素微胶囊色度值
        2.3.10 辣椒红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2.3.11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2.3.12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2.3.13 主成分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乳清蛋白-柠檬酸绿豆淀粉酯-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3.3.2 辣椒红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3.3.3 辣椒红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3.3.4 辣椒红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3.3.5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3.3.6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3.3.7 辣椒红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3.3.8 辣椒红素微胶囊色度值
        3.3.9 辣椒红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3.3.10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3.3.11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3.3.12 主成分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酪蛋白酸钠-醋酸小麦淀粉酯-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4.3.2 辣椒红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4.3.3 辣椒红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4.3.4 辣椒红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4.3.5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4.3.6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4.3.7 辣椒红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4.3.8 辣椒红素微胶囊色度值
        4.3.9 辣椒红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4.3.10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4.3.11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4.3.12 主成分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酪蛋白酸钠-OSA绿豆淀粉酯-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分析
        5.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5.3.2 叶黄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5.3.3 叶黄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5.3.4 叶黄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5.3.5 叶黄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5.3.6 叶黄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5.3.7 叶黄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5.3.8 叶黄素微胶囊色度值
        5.3.9 叶黄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5.3.10 叶黄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5.3.11 叶黄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5.3.12 主成分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酪蛋白酸钠-醋酸绿豆淀粉酯-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与材料
        6.2.2 仪器与设备
        6.2.3 试验方法
        6.2.4 数据处理
    6.3 结果分析
        6.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6.3.2 叶黄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6.3.3 叶黄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6.3.4 叶黄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6.3.5 叶黄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6.3.6 叶黄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6.3.7 叶黄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6.3.8 叶黄素微胶囊色度值
        6.3.9 叶黄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6.3.10 叶黄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6.3.11 叶黄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6.3.12 主成分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乳清蛋白-柠檬酸马铃薯淀粉酯-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剂与材料
        7.2.2 仪器与设备
        7.2.3 试验方法
        7.2.4 数据处理
    7.3 结果分析
        7.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7.3.2 叶黄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7.3.3 叶黄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7.3.4 叶黄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7.3.5 叶黄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7.3.6 叶黄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7.3.7 叶黄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7.3.8 叶黄素微胶囊色度值
        7.3.9 叶黄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7.3.10 叶黄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7.3.11 叶黄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7.3.12 主成分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玻璃化转变现象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玻璃化转变现象在制剂过程中的应用
    1.1 干燥
    1.2 制粒
    1.3 压片
    1.4 包衣
    1.5 热熔挤出
    1.6 低温粉碎
2 玻璃化转变现象在制剂中间体和产品中的应用
    2.1 SD
    2.2 微囊
        2.2.1 微囊的制备
        2.2.2 包埋率
        2.2.3 释药
    2.3 脂质体
    2.4 微粒
3 玻璃化转变现象在制剂贮存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10)夹心海苔研制及贮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夹心海苔概述
        1.1.1 夹心海苔食品简介
        1.1.2 夹心海苔的研究进展
    1.2 组合干燥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3 夹心海苔中主要配方在食品加工中应用
        1.3.1 甜味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3.2 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4 体外模拟消化的应用
    1.5 食品贮藏特性的研究方法
        1.5.1 吸附等温线的应用
        1.5.2 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夹心海苔组合烘烤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夹心海苔烘烤处理方式
        2.2.2 夹心海苔的质构测试
        2.2.3 夹心海苔的颜色分析测定
        2.2.4 夹心海苔的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2.2.5 夹心海苔的风味测定
        2.2.6 夹心海苔主要微生物指标测定
        2.2.7 夹心海苔不同烘烤方式能耗率测定
    2.3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烘烤方式对夹心海苔质构特性的影响
        2.4.2 不同烘烤方式对夹心海苔色泽的影响
        2.4.3 不同烘烤方式对夹心海苔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2.4.4 不同烘烤方式对夹心海苔风味的影响
        2.4.5 不同烘烤方式对夹心海苔主要微生物指标影响
        2.4.6 不同烘烤方式对能耗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夹心海苔调味液配方组成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夹心海苔感官品质评定
        3.2.2 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优化试验
        3.2.3 夹心海苔体外消化试验
    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4.2 响应面试验结果
        3.4.3 最佳配比预测及验证试验
        3.4.4 甜味剂的筛选
        3.4.5 增稠剂的筛选
        3.4.6 体外消化性质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夹心海苔贮藏特性的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4.2.2 吸附等温线的模型拟合
        4.2.3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与模型拟合
        4.2.4 热力学参数计算
    4.3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夹心海苔的吸附等温线
        4.4.2 夹心海苔吸附等温线的模型拟合
        4.4.3 夹心海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模型拟合
        4.4.4 热力学参数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项目资助情况

四、玻璃化转变理论及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南美白对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其冻藏品质变化的研究[D]. 齐贺.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玻璃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邢思熙,梁硕,徐晓筱,邹秉杰,宋沁馨,周国华. 药物生物技术, 2021(03)
  • [3]蓝莓与蓝靛果复合冻干粉加工贮藏稳定性及产品开发[D]. 张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4]预处理对苹果脆片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 马有川.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5]联合干燥对香菇复水后持水性的影响与工艺优化[D]. 邱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发泡物料微波冷冻干燥制备功能性蓝莓食品[D]. 唐宇佳.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聚乳酸/果壳粉复合材料性能及熔融沉积成型研究[D]. 宋小辉. 广西大学, 2021(01)
  • [8]基于蛋白质-酯化淀粉乳液构建辣椒红素/叶黄素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D]. 张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9]玻璃化转变现象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曹秋芳,饶小勇,张尧,张爱玲,李敏,李哲,罗晓健. 药学学报, 2021(05)
  • [10]夹心海苔研制及贮藏特性研究[D]. 李晓楠.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标签:;  ;  ;  ;  

玻璃化转变理论及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