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栈的 LRU 算法

一种基于栈的 LRU 算法

一、一种基于栈LRU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郑旭[1](2019)在《去中心化区块链DNS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DNS已经成为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基础服务。但是它的中心化设计导致它在安全、公平隐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DNS的优化如DNS安全扩展DNSSEC往往只关注其中一个方面而无法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本文研究了DNS和区块链相关技术,结合主流区块链技术设计了适用于DNS服务的NameChain区块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去中心化DNS系统DBDNS。首先对NameChain的区块结构和交易进行设计,使它可以保存、修改DNS状态并且支持DNS相关操作,对DNS信息进行隐私保护。NameChain的交易和状态数据存储使用了默克尔-帕特里夏树MPT结构。然后,设计了两阶段共识机制来防御51%攻击——第一阶段使用POA共识机制积累算力作为过渡,第二阶段使用内存困难型POW共识机制满足去中心化要求;为了加强安全性还设计了一种快速收敛的区块大小调节算法来抵御可能出现的区块链DOS攻击。另外,为了保证NameChain在POW共识机制下可以稳定发行区块,本文设计了一种结合平均区块发行时长和父区块发行时长的难度调节算法。本文设计的DBDNS系统是分层结构,从下往上分别为区块链层、缓存层、控制层和应用接口层。区块链层由NameChain组成,可细分为存储层和逻辑处理层,分别对应区块数据存储和交易执行、共识机制、P2P网络通讯等功能。缓存层包含双缓存队列,使用本文设计的适用于发散数据的缓存更新算法——DLFU算法和DFIFO算法。控制层主要功能为逻辑控制,起到层次分割作用。应用接口层包含接口层和表示层,前者提供接口,后者直接对用户提供服务。在部署方面,使用轻节点作为普通用户的服务节点,只占用较少的资源。最后,本文实现了DBDNS原型系统并基于虚拟化技术部署了若干节点。通过可用性实验、稳定性实验、缓存实验和DNS更新生效实验等多组实验发现:1)DBDNS的服务可达到预期效果,且兼容当前的DNS服务;2)轻节点存储百万数量级的区块头数据,只占用不到100M磁盘空间,空间利用率较高;3)NameChain在面临区块链DOS攻击时仍然可以正常服务,区块链中的交易不会因交易内存池满而被丢弃,实验中区块大小经过几十个区块即调节到平衡状态;4)NameChain在系统算力波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快速调整并稳定出块,初始难度偏小的实验中,区块平均发行时长为16秒,初始难度偏大的实验中,区块平均发行时长为29秒;5)DBDNS的缓存层经过DLFU算法和DFIFO算法的优化,最终测得缓存命中率高达83%;6)DBDNS系统中大多数的DNS更新在一分钟内即可生效,最长的也不会超过500秒,远远快于当前DNS更新全球生效时长;7)即使瞬间宕机一半节点,DNS更新依然可以在500秒内生效。综上,去中心化系统DBDNS解决了当前DNS系统在安全性、公平隐私性和DNS更新生效时长等方面的问题,且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叶晨成[2](2019)在《模型驱动的共享缓存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缓存系统在现代计算机中极为常见,其通常由多种存储介质组成,例如CPU片上缓存与主存构成的传统缓存系统、主存与磁盘构成的内存缓存、DRAM与相变内存(PCM,Phase-change memory)构成的新型异构内存缓存,广泛的存在性使得针对缓存系统的通用优化极为重要。然而缓存系统存在多个维度的性能指标,包括缓存空间需求、缓存缺失率、带宽利用率等,此类指标构成高维度的性能调优问题空间,使得针对多个性能指标同时调优极为困难。多核计算机的普及进一步加大了调优问题复杂度,原因在于缓存共享行为引入全局性能与个体程序性能两个维度,扩大了问题空间。因此共享缓存性能调优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缓存性能调优问题存在两个难点:一是问题空间巨大且维度极高;二是各性能指标相互关联,针对特定指标优化可能导致另一指标降低,例如优化全局性能可能引起个体性能损失。性能模型驱动的缓存管理机制是解决调优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在无需运行程序的前提下,通过模型预测各项性能指标,针对性地调整管理机制参数,从而实现性能调优。由于调优过程仅依赖于预测值,因此效率较高,具备分析大量调优方案并从中选取最优解的能力。这种管理机制包含三个模块:针对特定缓存结构的性能模型,针对单个程序多个性能目标的参数化管理机制,针对全局性能与个体性能的协调机制。第一个模块提供缓存性能预测,是随后两个模块的基础,后两者则针对调优问题的不同维度。在性能建模方面,针对多层互斥缓存结构,提出性能模型受害者足迹(VFP,Victim Footprint)理论,实现任意缓存层次结构、任意缓存大小、任意程序组合下的缓存性能预测。同时以形式化方法证明VFP理论的正确性与唯一性,具体包括定义多层互斥缓存性能建模问题,并将其形式化描述为受害者缓存约束条件(VCR,Vicitim Cache Requirement),随后证明VFP理论是唯一满足VCR的缓存性能模型。在单个程序多性能目标调优方面,针对多层互斥缓存结构设计了缓存管理机制FCache及模型驱动的调优技术,实现参数化的缓存管理。随后以DRAM-PCM异构内存构成的缓存系统为应用场景,展示FCache同时优化DRAM空间需求与DRAM-PCM迁移开销的能力。具体设计方面,FCache将数据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数据使用DRAM作为缓存,与另一部分数据共享PCM。FCache通过参数化数据划分比例实现灵活的管理配置,涵盖海量的配置空间。与FCache同时提出的模型驱动的调优技术则实现最优缓存管理配置的自动推导,通过建立数据划分比例与多个性能参数间的形式化关系,在给定特定性能参数限定时推导管理配置,自动最优化其他性能指标。在多个程序全局与个体性能协调方面,设计了弹性缓存划分机制RECU,通过模型驱动的缓存划分实现保障个体程序性能的同时最优化全局性能。RECU首先定义个体程序性能基准,包括缓存空间基准以及缓存缺失率基准,并针对基准定义弹性机制,例如20%缓存缺失率弹性表示个体程序缓存缺失率不得高于基准缓存缺失率的120%。与此同时,使用缓存性能模型建立缺失率与缓存空间之间的量化关系,以此将缓存缺失率上限等效为缓存空间下限。随后提出最优化缓存划分,在满足个体程序缓存空间限定的前提下实现全局性能最优化。最后以云计算环境中多用户共享服务器场景为例,针对用户公平性需求与服务供应商全局性能需求之间的权衡问题展示RECU的使用方法。缓存性能模型VFP理论与两种缓存管理机制分别针对共享缓存性能调优问题的不同维度,具有模块化特性,可以相互组合,例如RECU可采用VFP理论之外的缓存性能模型,FCache可与RECU组合解决多个性能目标的协调问题,因此三种技术组合可解决不同缓存架构、不同性能需求的调优问题。

陆辰风[3](2019)在《探究页面置换算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缓存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因为使用缓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提高用户的体验。因为内存中的空间有限,所以需要引入页面置换算法来合理的管理缓存页面,尽量保证缓存的被命中率。本文通过介绍常见的三种页面置换算法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举例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在我们选择使用某种算法时,要清楚该算法是否适合我们的需求和业务场景,这样才能够合理地使用算法。

艾亮,邓玉辉[4](2018)在《一种自适应分类重用距离来捕捉热数据的缓存算法》文中认为缓存算法在构建一个大的存储系统的存储器层次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的缓存算法都集中在利用块的新进度(Recency)和访问频率(Frequency)来确定该块是否为热数据块.然而这里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热数据块的热度是有时间限制的,其次算法并没有考虑数据块还具有重用距离等其它特征.因此如果仅仅考虑将相同访问频率的数据块放在一起,那么热数据块之间必然会产生缓存污染问题.因为算法无法保证短的重用距离的热数据块的缓存驻留时间小于长的重用距离的数据块.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名为自适应分类重用距离的缓存算法(ACRD).算法利用数据的重用距离特征和缓存替换的元数据历史信息来深度挖掘数据访问模式的特征,并以一种自适应的方式实现这种热数据识别和缓存时间分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LRU算法,并且在许多场合优于目前比较优秀的LIRS和ARC算法.同时,算法在不同的缓存规模下的命中率具有稳定性.

杨帆[5](2018)在《基于智能手机的图形渲染引擎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手机网络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手机网游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行业对游戏开发技术水平要求也不断提升。图形渲染引擎作为游戏开发的核心技术,其自主化的设计和研发对一个网络游戏公司有着重大的市场战略意义。而一个功能完善的图形渲染引擎,作为游戏引擎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游戏项目的开发效率,是游戏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以成都游龙科技公司实际开发的2D手机图形渲染引擎项目为切入点,对图形渲染引擎算法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该项目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界面模块、特效模块、角色模块、地图场景模块、图片资源管理模块和图片渲染等模块。在地图场景模块,本文对现有的场景图地图场景管理算法、BSP地图场景管理算法以及四叉树地图场景管理算法的应用场景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四叉树的方式来管理地图场景实体,通过对地图分块裁剪的方式减少图形渲染的信息量,提高渲染效率,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分片分层的方式组织地图场景,提高地图渲染的精细度,增强地图场景的表现效果。在图片资源管理模块,本文自定义了图片文件的格式,使用分包分块的方式来图片资源的索引,这样在渲染图片的时候,仅仅需要加载显示的内容,以减少内存消耗,并且采用LRU算法配合多线程来动态加载释放图片资源,进一步减少对内存的占用。本文在跨平台三方库OpenGLES、Cocos2d-X等支持之下,设计并实现了图形渲染引擎,并且在此图形渲染引擎之上,制作了上线的手机游戏产品,本图形渲染引擎具有性能稳定、渲染高效、占用内存低、复用性强等优点。

梁鑫[6](2018)在《面向闪存存储系统的缓存置换及垃圾回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闪存是一种纯电子数据存储设备,具有体积小、访问存取速度快、能耗低、抗震性强等特点,成为替代或部分替代机械硬盘的存储介质之一。但是闪存表现出与机械硬盘完全不一致的物理特性,如读写速度不一致及擦除次数有限等特性,目前针对机械硬盘设计和优化的缓存置换算法无法直接应用于闪存存储系统;同时,闪存具有异地更新的特性,而且进行回收无效页操作时必须触发垃圾回收机制,但是现有的垃圾回收算法仍存在不足。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本文拟针对闪存存储系统的缓存置换及垃圾回收算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面向闪存数据库的缓冲区置换算法CF-ARC,该算法引入了一种新的页面替换机制,在原有缓冲区链表中加入一个新的镜像区,用于保存刚被驱逐出缓冲区的页号信息。同时将缓存中的页面分为干净页和脏页两类,当缓冲区容量满时优先驱逐干净页,通过镜像区与缓冲区的动态调节机制,部分解决了CF-LRU算法中的工作区范围不好界定的缺陷;(2)为解决CF-ARC算法优先驱逐热干净页而带来的驱逐代价大的问题,本文在上述算法基础上优化后提出H-ARC算法。将缓冲区分细分成冷区和热区,并专门设定两个镜像区链表用于保存被驱逐的闪存页页号信息及相关页面的参数值,优先将访问频度低的干净页替换出缓冲区,使得热页能继续留在缓冲区从而提高了页面的命中率。当缓冲区满时,通过镜像区与缓冲区的动态调节机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干净页刚进入缓冲区便被驱逐的问题,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在多数情况下该算法具有比其它置换算法更高的性能。(3)现有的闪存转换层垃圾回收算法在触发垃圾回收操作时存在缺陷,当面临相同的函数值时难以进行最优的牺牲块选择。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优化策略,用于解决在大容量闪存中容易碰到牺牲块选择困境的情形,实验表明新的策略能获得较好的回收性能,保证了闪存芯片的使用寿命。

潘朋飞[7](2015)在《基于快速开发框架的“掌上苏大”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高校的移动信息化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师生对于各类移动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校内的各种传统网络应用也在逐步向移动应用转变。本课题设计了一个移动应用的快速开发框架,并从验证框架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实现了掌上苏大APP。本文首先介绍了快速开发框架以及掌上苏大APP的开发背景和意义。其次,详细描述了快速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并按照验证框架需要以及软件业务需求,分析了验证系统掌上苏大APP的需求。然后,给出了验证系统掌上苏大APP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平台选型、软件结构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和数据结构设计等。最后,详细描述了掌上苏大APP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对快速开发框架进行了全面的验证。本文设计的快速开发框架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准则,能够大幅缩减移动应用的开发成本,具有很高的复用价值。在此框架上实现的掌上苏大APP不仅能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全面地验证了快速开发框架的有效性,为框架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完整的范例。

余启洋[8](2013)在《嵌入式JavaScript引擎并行化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几乎所有的网页和网络应用中都含有大量的JavaScript代码。JavaScript引擎的执行效率直接决定了使用者在使用浏览器访问网络资源时的用户体验,因此各大浏览器厂商都在浏览器中执行JavaScript代码的JavaScript引擎进行重点研究,以提高JavaScript代码的执行效率。此外,随着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线程JavaScript引擎如何利用多核处理器平台提升对JavaScript代码的处理性能也将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SquirrelFish Extreme版本的JavaScript引擎为背景,阐述了国内外目前的浏览器和JavaScript引擎的研究现状、多核多线程技术的发展和JavaScript引擎的优化技术。针对现有的JavaScript引擎编译缓存区和即时编译模式的缺陷,对JavaScript引擎进行编译缓存区的管理策略的改进和即时编译模式的改进,设计出了一种JavaScript引擎的多线程并行处理架构。本文提出了对编译缓存区的管理优化策略和一种对JavaScript代码的动态编译方法,同时对JavaScript引擎的线程任务进行了划分,对线程任务的执行和线程间消息机制的管理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本文提出的JavaScript引擎的并行处理架构是针对目前的多核处理器平台的一次全新尝试,对于目前的JavaScript引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李兵哲,朱怡安,刘琪,黄姝娟[9](2012)在《一种渐变的多核共享Cache划分算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多核共享Cache动态划分技术存在硬件存储开销较大、划分颠簸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渐变的多核共享Cache动态划分算法。渐变算法旨在追求最优划分性能的同时,减小划分机制实现的硬件开销。渐变算法采用基于组相联Cache路的划分机制,每次划分时最多只允许1路的Cache转移。具有硬件存储开销小、划分稳定、易于实现等特点。例如,对于1MB的16路组相联L2Cache,渐变的Cache动态划分机制仅增加0.01%的硬件存储开销,与UCP方法比较,增加的硬件存储开销可减小至6.25%。

温志浩[10](2012)在《Web代理缓存算法的性能比较》文中研究说明Web代理是现代Internet的一个重要中间网络器件,代理缓存算法的优劣不但影响到客户端的浏览速度,还关系到目标服务器的性能以及中间通信网络的整体表现。对目前几种流行的Web代理缓存算法进行比较与研究。

二、一种基于栈LRU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栈LRU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去中心化区块链DNS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去中心化DNS相关技术分析
    2.1 当前DNS系统理论分析
        2.1.1 域名结构及解析过程
        2.1.2 DNS协议分析
    2.2 区块链技术分析
        2.2.1 区块结构、交易与基本原理
        2.2.2 共识机制
        2.2.3 区块链中的密码学
        2.2.4 P2P网络
        2.2.5 智能合约
    2.3 现有技术的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NS专用区块链系统NameChain设计
    3.1 NameChain区块结构设计
    3.2 NameChain交易设计
        3.2.1 转账交易
        3.2.2 DNS注册、更新和注销交易
        3.2.3 DNS转让交易
        3.2.4 收据信息
    3.3 NameChain共识机制设计
        3.3.1 共识机制需求分析
        3.3.2 共识机制具体设计
        3.3.3 两阶段共识机制分析
    3.4 NameChain稳定性
        3.4.1 POW难度调整算法设计
        3.4.2 区块大小调整算法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去中心化系统DBDNS体系结构设计
    4.1 DBDNS分层模型
    4.2 区块链层设计及系统部署方案
        4.2.1 用户接入方式
        4.2.2 DBDNS部署方案设计
    4.3 DBDNS缓存层设计
        4.3.1 常见缓存更新策略介绍
        4.3.2 缓存层设计
    4.4 控制层与应用接口层
        4.4.1 控制层
        4.4.2 应用接口层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DNS原型系统
    5.1 原型系统部署结构
        5.1.1 虚拟化技术
        5.1.2 部署环境说明
        5.1.3 节点磁盘空间占用
    5.2 系统可用性验证
        5.2.1 系统分层结构具体实现
        5.2.2 DNS服务可用性实验
        5.2.3 其他服务可用性实验
    5.3系统稳定性实验
        5.3.1 区块大小调节与系统安全性
        5.3.2 区块发行稳定性
    5.4系统缓存层实验
        5.4.1 缓存层具体实现
        5.4.2 缓存命中率实验
    5.5 DNS更新生效与系统健壮性
        5.5.1 DNS更新生效时长
        5.5.2 系统节点宕机实验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接口层接口详细结构
    附录2:可用性实验截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模型驱动的共享缓存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多层共享互斥缓存性能模型
    2.1 引言
    2.2 受害者足迹理论
    2.3 共享缓存建模
    2.4 实验评估
    2.5 本章小结
3 支持多目标优化的缓存管理机制
    3.1 引言
    3.2 FCache缓存设计
    3.3 FCache性能模型与优化
    3.4 实验评估
    3.5 本章小结
4 公平缓存划分机制
    4.1 引言
    4.2 弹性缓存划分机制RECU
    4.3 实验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探究页面置换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操作系统
2 内存和缓存
3 页面置换
4 常见页面置换算法
    4.1 FIFO页面置换算法
    4.2 LFU算法
    4.3 LRU算法

(4)一种自适应分类重用距离来捕捉热数据的缓存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背景知识
    2.1 重用距离
    2.2 LRU、LIRS和ARC算法
3 ACRD算法
    3.1 算法的基本思想
    3.2 算法框架
    3.3 算法描述
        3.3.1 实际缓存命中
        3.3.2 幽灵缓存命中
        3.3.3 实际缓存和幽灵缓存均未命中
4 实验评估和分析
    4.1 实验环境
    4.2 数据集分析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数据集命中率测试分析
        4.3.2 不同缓存栈性能测试
        4.3.3 敏感性和开销分析
5 结论

(5)基于智能手机的图形渲染引擎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技术分析
    2.1 主流智能手机系统
        2.1.1 Android系统分析
        2.1.2 IOS系统分析
    2.2 Cocos2d-X跨平台引擎开发技术
        2.2.1 Android平台部署
        2.2.2 IOS平台部署
    2.3 OpenGLES图形渲染流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图形渲染引擎的需求分析
    3.1 图形渲染引擎总体需求
        3.1.1 图形渲染引擎的功能模块
        3.1.2 系统的总体架构
    3.2 图形渲染引擎功能需求
        3.2.1 用户界面模块的需求分析
        3.2.2 特效模块的需求分析
        3.2.3 角色模块的需求分析
        3.2.4 地图场景模块的需求分析
        3.2.5 图片资源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
        3.2.6 图片渲染模块的需求分析
    3.3 图形渲染引擎的非功能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图形渲染引擎核心算法研究
    4.1 地图场景管理算法
        4.1.1 常规四叉树地图场景管理算法研究
        4.1.2 改进的四叉树地图场景管理算法
    4.2 图片资源管理算法
        4.2.1 传统LRU算法研究
        4.2.2 改进的LRU算法
        4.2.3 命中率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图形渲染引擎的设计
    5.1 总体设计
    5.2 用户界面模块的设计
    5.3 特效模块的设计
    5.4 角色模块的设计
    5.5 地图场景模块设计
        5.5.1 地图场景管理的设计
        5.5.2 地图场景分块的设计
        5.5.3 地图场景分层的设计
        5.5.4 地图场景模块核心类的设计
    5.6 图片资源管理模块的设计
        5.6.1 图片文件格式的设计
        5.6.2 图片资源索引加载释放的设计
        5.6.3 图片资源管理模块的核心类设计
    5.7 图片渲染模块的设计
        5.7.1 图片渲染流程的设计
        5.7.2 图片渲染模块的类设计
    5.8 本章小结
6 图形渲染引擎的实现
    6.1 用户界面模块的实现
    6.2 特效模块的实现
    6.3 角色模块的实现
    6.4 地图场景模块的实现
    6.5 图片资源管理模块的实现
    6.6 图片渲染模块的实现
    6.7 游戏实际效果图展示
    6.8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面向闪存存储系统的缓存置换及垃圾回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一章 基于ARC的闪存数据库缓冲区置换算法
    第一节 设计背景分析
        1.1.1 LRU无法充分发挥性能的原因
        1.1.2 ARC算法(Adaptive Replacement Cache)
        1.1.3 Clean-Fist LRU(CF-LRU)算法
    第二节 算法设计
        1.2.1 算法结构与复杂度分析
        1.2.2 基本思想
        1.2.3 算法伪代码
    第三节 CF-ARC算法与CF-LRU算法实例对比分析
    第四节 实验设计与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缓存置换算法改进
    第一节 算法原理
        2.1.1 H-ARC算法基本思想
        2.1.2 算法设计
    第二节 实例分析
        2.2.1 自适应H-ARC算法与AD-LRU算法对比
        2.2.2 H-ARC算法与CF-ARC算法对比
    第三节 实验分析
        2.3.1 实验设计
        2.3.2 命中率
        2.3.3 物理读操作次数
        2.3.4 物理写操作次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闪存转换层垃圾回收置换算法A-CB
    第一节 闪存转换层构成
        3.1.1 地址映射
        3.1.2 磨损均衡
        3.1.3 垃圾回收
    第二节 算法设计
        3.2.1 算法缺陷
        3.2.2 策略改进思想
        3.2.3 A-CB算法设计及复杂度分析
    第三节 性能测试与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本文总结
    第二节 未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快速开发框架的“掌上苏大”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内容
    1.3 课题意义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知识和技术
    2.1 Android系统概述
    2.2 Android架构分析
    2.3 SQLite数据库技术
    2.4 Android应用程序运行机制
        2.4.1 Activity运行机制
        2.4.2 Fragment运行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框架设计与实现
    3.1 快速开发框架介绍
        3.1.1 快速开发框架由来
        3.1.2 框架定义
        3.1.3 框架设计思想及功能模块简介
    3.2 框架总体设计
        3.2.1 框架整体架构设计
        3.2.2 框架UI模块设计
        3.2.3 框架图片处理模块设计
        3.2.4 框架网络模块设计
        3.2.5 框架数据库操作模块设计
    3.3 框架各模块核心部分的实现
        3.3.1 框架UI模块核心部分实现
        3.3.2 框架图片处理模块核心部分实现
        3.3.3 框架网络模块核心部分实现
        3.3.4 框架数据库操作模块核心部分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验证系统需求分析
    4.1 业务需求
    4.2 用户需求
    4.3 功能需求
        4.3.1 苏大新闻需求
        4.3.2 议校平台需求
        4.3.3 苏大淘需求
        4.3.4 移动迎新需求
        4.3.5 苏大通需求
    4.4 非功能需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验证系统总体设计
    5.1 系统开发平台及环境
        5.1.1 开发平台
        5.1.2 开发环境
    5.2 系统结构设计
        5.2.1 软件模块结构
        5.2.2 功能与框架模块关系
    5.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3.1 苏大新闻模块
        5.3.2 议校平台模块
        5.3.3 苏大淘模块
        5.3.4 移动迎新模块
    5.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4.1 JSON设计
        5.4.2 数据库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快速开发框架的系统实现
    6.1 苏大新闻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1.1 新闻存储
        6.1.2 新闻显示
    6.2 议校平台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 苏大淘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1 物品出售
        6.3.2 个人中心
    6.4 移动迎新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1 迎新新闻
        6.4.2 在校报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嵌入式JavaScript引擎并行化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浏览器的发展现状
        1.2.2 JavaScript 引擎的发展现状
        1.2.3 并行技术的发展现状
        1.2.4 Java 虚拟机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JavaScript 引擎优化技术
    2.1 JavaScript 语言
    2.2 虚拟机优化技术
    2.3 JavaScript 引擎架构
    2.4 字节码的优化技术
    2.5 预编译方式的优化技术
    2.6 即时编译方式的优化技术
    2.7 JavaScript 引擎中其他常用的优化技术
        2.7.1 多态内联缓存
        2.7.2 上下文链接的即时编译
        2.7.3 直接产生机器码
        2.7.4 Trace 技术
        2.7.5 垃圾回收技术
        2.7.6 循环不变式外移
        2.7.7 基于寄存器的字节码指令集
        2.7.8 异常处理推迟
    2.8 线程级推测技术
    2.9 River Trial 的优化技术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avaScript 引擎编译缓存区管理策略的研究与设计
    3.1 编译缓存区现有管理策略
    3.2 编译缓存区的管理策略改进和实现
        3.2.1 存储空间现有管理方式分析
        3.2.2 存储空间管理方式的改进与设计
    3.3 编译缓存区数据结构改进与设计
        3.3.1 编译缓存区数据结构分析
        3.3.2 编译缓存区数据结构的改进与设计
    3.4 编译缓存区替换策略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avaScript 引擎动态编译的研究与设计
    4.1 JavaScript 引擎性能分析
    4.2 动态编译架构
    4.3 热点区域判定策略
        4.3.1 预判定代码分析模块
        4.3.2 函数字节码追踪器
    4.4 动态编译的实现
        4.4.1 热点区域即时编译
        4.4.2 解释执行与编译执行的切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avaScript 引擎并行处理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5.1 并行处理架构研究
        5.1.1 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5.1.2 JavaScript 引擎多线程划分
        5.1.3 线程间依赖性分析
    5.2 并行系统架构设计
        5.2.1 模块分析
        5.2.2 工作流程
    5.3 线程的实现
    5.4 线程资源锁的设计与实现
    5.5 消息通信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编译缓存区测试结果
    6.3 动态编译测试结果
        6.3.1 实际网页代码与 JavaScript 基准测试代码测试
        6.3.2 解释模式、即时编译模式和动态编译模式的测试
    6.4 并行处理架构测试结果
        6.4.1 功能测试
        6.4.2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一种渐变的多核共享Cache划分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片上最后一级共享Cache动态渐变划分算法
    1.1 基于组相联Cache路的动态划分机制
    1.2 动态划分的渐变特征
    1.3 动态渐变划分算法的提出
    1.4 动态渐变划分算法的实现
2 算法性能评价
    2.1 算法的存储开销分析
    2.2 渐近划分算法性能测试
3 结 论

(10)Web代理缓存算法的性能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Web高速缓存和算法
2 高速缓存算法实现
    2.1 LRU算法的流程
    2.2 LFU算法的流程和实现
    2.3 FIFO算法的流程和实现
3 程序测试方法与结果

四、一种基于栈LRU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去中心化区块链DNS研究与实现[D]. 郑旭.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2]模型驱动的共享缓存管理机制研究[D]. 叶晨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探究页面置换算法[J]. 陆辰风. 通讯世界, 2019(02)
  • [4]一种自适应分类重用距离来捕捉热数据的缓存算法[J]. 艾亮,邓玉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8(09)
  • [5]基于智能手机的图形渲染引擎的研究与开发[D]. 杨帆. 重庆大学, 2018(05)
  • [6]面向闪存存储系统的缓存置换及垃圾回收算法研究[D]. 梁鑫.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7]基于快速开发框架的“掌上苏大”的设计与实现[D]. 潘朋飞. 苏州大学, 2015(02)
  • [8]嵌入式JavaScript引擎并行化研究与设计[D]. 余启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9]一种渐变的多核共享Cache划分算法[J]. 李兵哲,朱怡安,刘琪,黄姝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03)
  • [10]Web代理缓存算法的性能比较[J]. 温志浩.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2(06)

标签:;  ;  ;  ;  ;  

一种基于栈的 LRU 算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