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型多发性骨髓瘤17例

罕见型多发性骨髓瘤17例

一、少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17例(论文文献综述)

尚柳彤,杨淑辉,胡明艳,王宏伟,李天然[1](2021)在《脊椎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与相关病理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脊椎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spine, SPS)的MRI特征及相关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PS患者的MRI特征及相关病理机制。结果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8例,腰椎8例。17例SPS均表现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轻度膨胀性改变,14例累及附件,13例椎体压缩楔变;13例椎体边缘形成不对称软组织肿块,12例软组织肿块突入椎管内,7例包绕椎管形成"围管征";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多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均匀强化,14例表现为"微脑样"征象。病理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由弥漫性密集排列的小圆细胞组成,几乎没有细胞间基质。免疫表型:17例均表达CD138及CD38,12例表达Kap,7例表达Lambda,11例表达CD79a,仅2例表达CD20。结论 SP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MRI特征及相关病理机制有助于与其他单发脊椎肿瘤鉴别,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陈婉琴[2](2021)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ight-chain type multiple myeloma)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2015年6月1日~2020年6月31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共553例,其中轻链型MM患者101例,占18.44%。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诊断标准[8]。所有患者的分期根据 Durie-Salmon(DS)分期[9]和国际分期体系(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10]进行临床分期。对101例轻链型MM患者的基线资料、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异常、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收集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如临床特征、FCM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异常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对计数资料如实验室检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D及中位数表示,对不同治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OS、PFS,采用Log-rank法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101例轻链型MM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5:1,中位年龄为63岁(27~84 岁),κ型轻链 44.6%(45/101),λ型轻链 55.4%(56/101)。根据 DS标准进行分期、分组,101例轻链型MM患者确诊时Ⅰ期19.8%(20/101),Ⅱ期16.9%(17/101),Ⅲ 期 63.3%(64/101);A 组 53.5%(54/101),B 组 46.5%(47/101)。93 例轻链型 MM 患者确诊时 ISS Ⅰ 期 19.8%(20/93),ISS Ⅱ期 13.9%(14/93),ISS Ⅲ期58.4%(59/93)。101例轻链型MM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等。其中表现为骨痛者58.4%(59/101),贫血者 42.6%(43/101),肾功能不全症状者 34.7%(35/101),感染者 22.8%(23/101)。在检验的101例轻链型患者中白细胞减少10.89%(11/101),贫血50.5%(51/101),血小板减少15.84%(16/101),其中中度贫血(60g/L~89g/L)66.67%,重度贫血(30g/L~59g/L)15.69%,1例血小板小于30*10^9/L,有出血倾向。低蛋白血症(ALB<35 g/L)10.9%(11/101),β2MG 升高(≥3.5 mg/L)72.3%(73/101),其中 β2MG≥5.5mg/L57.4%(58/101),LDH 升高 32.7%(33/101),肾功能不全(Cr≥177umol/L)者 53.5%(54/101),血清钙升高 23.8%(24/101)。骨髓细胞学中浆细胞比例<10%者 28.7%(29/101),10%-30%者32.7%(33/101),>30%者38.6%(39/101)。进行骨髓活检63例,显示浆细胞骨髓瘤82.5%(52/63),未发现浆细胞瘤 17.5%(11/63)。49 例患者进行了 FCM,CD38、CD138、CD56、CD117、CD27 阳性率分别为 5.9%(47/49)、95.9%(47/49)、57.4%(27/47)、51.1%(23/45)、83.3%(20/24)。53例患者进行了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84.9%(45/53)染色体未见克隆异常,其中15.1%(8/53)出现染色体异常。61例患者行FISH检查,54.1%(33/61)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筛查指标的发生率为 IgH 易位 27.7%(13/47)、p53 缺失 13.3%(8/60)、D13S319 缺失 34.1%(15/44)、1q21 扩增 34.5%(20/58)、RB1 缺失 33.3%(18/54)、CDKN2C 12%(3/12)、CCND1 66.7%(4/6),大部分同时存在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2.80例患者于我院接受治疗,在接受≥4疗程后,达到CR、VGPR、PR、PD分别为 51.25%(41/80)、16.25%(13/80)、21.25%(17/80)、3.75%(3/80),ORR为88.75%。68例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方案,达到CR、VGPR、PR 分别为 54.41%(37/68)、17.65%(12/68)、16.18%(11/68),ORR 为 72.06%。其中6例接受≤2周期治疗后由于严重肺部感染或肠道感染死亡。接受以不含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的患者11例,达到CR、VGPR、PR分别为27.27%(3/11)、VGPR9.09%(1/11)、63.6%(7/11)。接受 ASCT 的 9 例患者,移植前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4周期,达到CR,ACST后3例接受硼替佐米、6例接受以来那度胺/沙利度胺为基础的巩固治疗,2例患者在ASCT后分别于13.7月、14.1月复发。3.单因素分析发现血小板减少、CD27阴性和13号染色体缺失与轻链型MM的OS相关。结论:101例轻链型MM患者男女比例为1.15:1,中位年龄为63岁,就诊时大多数患者临床分期处于Ⅲ期,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钙血症等。含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的疗效较不含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好。含硼替佐米治疗方案和ASCT的生存期较传统化疗方案长。

杨应丽[3](2021)在《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伴肾功能损伤(renal impairment,R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以期对MM伴RI患者的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3年01月至2020年11月初诊未治的、合并RI的57例MM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化疗前及化疗1个周期后的实验室指标,根据治疗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变化情况分为肾功能好转组和肾功能进展组。分析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起病症状、首次就诊科室、ISS分期、免疫分型、尿蛋白、化疗方案,化疗前和化疗1个周期后的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尿酸、血钙、血磷、乳酸脱氢酶、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骨髓细胞学与肾功能恢复的关系。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 25.0和Excel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7例MM伴RI患者中,男性36例(63.2%),女性21例(36.9%);发病年龄在34-79岁之间,中位年龄62岁,50岁以下11例(19.2%),50-65岁30例(52.6%),65岁以上16例(28.1%);首次就诊科室为血液科的患者有36例(63.1%),其余为肾内科、心内科及脊柱外科等科室。2、免疫分型中,以Ig G型最为多见,其次为Ig A型和轻链型,Ig M型最少;ISS分期均为II期和III期。3、单因素分析表明,轻链类型、治疗方案、治疗后尿蛋白(尿蛋白转阴率)、治疗后肾功能水平(血尿素氮、β2-MG、血尿酸)、治疗前血钙水平、治疗前白蛋白水平及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MM伴RI的患者中,肾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为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及治疗前白蛋白水平。结论:1、MM患者常常合并RI,但经过积极的化学治疗及对症治疗,RI可有较高的逆转率。2、在治疗前有较高白蛋白水平及治疗后较低血尿酸水平的患者的肾功能更易恢复,提示早期、快速启动治疗降低血尿酸水平的重要性。3、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案对肾功能的逆转作用优于其他方案。

赵杰[4](2020)在《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术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术式选择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保肢术已成为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的主流方式。然而使用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肱骨干恶性骨肿瘤仍然存在争议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提出基于改良的骨强度评分系统选择个性化重建肱骨干恶性骨肿瘤节段性骨缺损的保关节术式策略。同时评估中药治疗转移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病人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使用保关节术式治疗的28例肱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岁(8-82岁)。使用骨强度评分系统评估肿瘤骨的强度。根据骨强度评分、病人年龄、肿瘤类型等因素使用四种不同的保关节术式重建瘤段切除后的节段性骨缺损。使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肢肢体功能。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生物重建组和非生物重建组的骨强度及术后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分别使用VAS评分、KPS评分评估转移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5月(15-66月),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肺转移死亡,其余6例患者(6/7,85.7%)无瘤生存。21例骨转移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5.8月(9–48月),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带瘤生存,其余16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生物重建组与非生物重建组的平均骨强度评分分别是9.7±1.3和12.9±1.2,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0)。两组术后平均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分别为26.7±1.4和26.1±1.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58)。非肿瘤学并发症包括1例内固定断裂、1例无菌性松动、1例桡神经损伤。中药治疗的转移癌患者在减轻术后残余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00)。结论:肱骨干原发恶性骨肿瘤,骨强度评分≤10分的患者可选择酒精灭活回植的方式治疗;肱骨干原发低度恶性骨肿瘤或转移瘤,骨强度评分≤10分的患者可采用原位微波灭活的方式治疗;肱骨干转移瘤骨皮质不完整,骨强度评分>10分的患者节段性假体更为合适。中药联合止痛药可以减轻转移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袁帅[5](2020)在《接受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与预后研究》文中提出一、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异常浆细胞及其产物导致MM患者一系列靶器官功能异常和临床表现。包括骨破坏(骨痛和骨折)、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贫血和感染风险增加。其他少见的症状有凝血功能异常、神经损害及高黏滞血症等。MM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是血液系统发病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占比约13%[1]。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诊断的中位年龄为70岁[4]。近年来,由于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以及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新型药物的应用显着延长了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improving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报道称,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中,10年存活率约为30%[5]。化疗药物的发展与应用极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化疗相关副作用,特别是心脏副作用,极大的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研究表明,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的风险高于肿瘤复发的风险[7]。随着MM患者PFS和OS的延长,如何降低治疗相关副作用,特别是降低心脏毒性,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当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研究表明,MM患者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比例较大,MM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CVAEs)比例较高。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对MM患者的生存率产生极大的影响。而目前对于M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早期识别、监测指标尚无明确指南及共识,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确立。二、研究目的1、明确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究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发生CVAEs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生不同级别CVAEs的危险因素。2、探究发生CVAEs与疾病复发是否有相关性,发生CVAEs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的影响。三、研究方法对在2018年6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规范化疗4周期以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确立纳入及排除标准,随后从医院的HIS病历系统中收集纳入研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高、体重、BMI、体表面积、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情况。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诊断信息,Durie-Salmon分期、ISS分期、m SMART危险分层、吸烟史、饮酒史、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既往脑梗死病史情况、既往用药史(抗血小板药物、ACEI/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降脂药物等)、首次入院初测血压、心率情况,治疗前心电图(包括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心超(包括瓣膜、结构情况、LVEF、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以及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肌钙蛋白、BNP、谷丙氨酸转移酶、谷草氨酸转移酶、白蛋白、尿酸、肌酐、GFR、电解质、β2微球蛋白水平),随访具体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数及应用时间、首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CVAEs)的发生时间及级别、4周期疗效评价。MM诊断分期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Durie-Salmon分期、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体系,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采用m SMART危险分层,即mayo更新的m SMART3.0版本。疗效评价标准、复发标准采用2017年修订的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规定的疗效评判标准,患者化疗后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包括9个级别: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 CR)、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微小缓解(M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临床复发、CR后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评价标准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版,进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分级情况的确定。纳入的不良事件包括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心房扑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跳骤停、心源性胸痛、发绀、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右心室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三尖瓣疾病、主动脉瓣膜疾病、肺动脉瓣疾病、二尖瓣疾病。主要分为5级,本研究划分1-2级、3-5级两个级别,1-2级为存在影像学证据,但无症状,无需治疗或干预,3-5级为需要治疗及干预或死亡。所有数据均在SPSS 19.0软件上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四、研究结果(一)发生CVAEs相关性指标分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本研究最终共纳入202例接受多发性骨髓瘤联合化疗的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发生CVAEs将纳入的MM患者分为发生CVAEs组和未发生CVAEs组,发生CVAEs组患者57例,未发生CVAEs组患者145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基线心血管相关检查数据、基线实验室监测数据、化疗方案、4周期疗效评价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基线血压升高、基线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是发生CVAE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连续性变量年龄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的截断值为56.5岁(敏感性86.00%,特异度57.20%);LVMI的截断值为111.77g/m2(敏感性31.60%,特异度82.80%)。(二)发生CVAEs患者的预后分析比较发生CVAEs组与未发生CVAEs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区别,通过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发生CVAEs组的患者PFS较未发生CVAEs组明显下降。(三)不同级别CVAEs的亚组分析将发生不同级别CVAEs患者分成1-2级CVAEs亚组和3-5级CVAEs亚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是发生高级别(3级以上)CVAEs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1-2级CVAEs组的患者治疗前LVMI较发生3-5级CVAEs组患者高。绘制LVMI的ROC曲线提示LVMI的截断值为93.45g/m2(敏感性78.10%,特异度56.00%)。五、研究结论1、本研究纳入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患者随访13.07±9.7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结果显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22%;最常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类型为心力衰竭,占比45.61%;5级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占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总人数的7.02%,且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心血管不良事件中新发心血管事件最多,占比71.93%,其中新发心力衰竭人数最多,占比48.78%;2、年龄、吸烟史、基线血压升高、基线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化疗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可能还意味着发生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3、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也较短,可能预示着疾病复发率较高。

高晓云[6](2020)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IgD型M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预后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gD型M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治疗疗效,进行预后因素及生存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预后因素首先应用log-rank检验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0.1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gD型MM占同期全部MM的4.3%,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占80%,中位发病年龄57.5(35-77)岁,以λ轻链型为主占90%。诊断时DS-Ⅲ期18例(90%),ISS-Ⅲ期10例(50%),首发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骨痛、肾功能损害,贫血(HGB<100g/L)14例(70%),溶骨性骨质破坏≥3处者12例(60%),合并肾功能损害者8例(40%),血钙升高者11例(51.4%)。仅5例患者白球比例倒置,低白蛋白血症占40%,球蛋白升高者仅占15%。FISH结果显示1q21扩增阳性发生率最高占50%,且易与其他细胞遗传学异常同时出现。发生髓外浸润者4例(2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LDH升高是IgD型MM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本研究中20例IgD型MM患者中,有2例原发耐药,均存在髓外浸润及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提示髓外浸润及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可能与其预后不良有关,但预后因素分析结果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含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其中19例可评价疗效,17例(89.47%)患者治疗有效,其中CR+VGPR占(50%)、PR患者6例(30%)、MR患者1例(5%),2例患者原发耐药。中位PFS为9.5个月,中位OS为20.5个月。结论:IgD型MM是一种少见类型的MM,且侵袭性较强,LDH是其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含硼替佐米方案可改善IgD型MM的治疗疗效。

吴丹[7](2020)在《青海地区109例多发性骨髓瘤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青海地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感染后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感染部位等,并分析本地区多发性骨髓瘤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及预防感染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01月01日至2019年11月1日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且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对临床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通过病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109例,109例病例发生感染后共送检标本781份,其中检出阳性标本83例,检出率为10.6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系、血流、消化道、腹腔及皮肤。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8.67%,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全部病原菌的33.73%),革兰氏阳性菌比例占19.28%,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占6.02%),检出真菌占8.43%,真菌中以光滑球拟酵母菌常见,其比例占3.61%,而病毒及其他特殊菌感染少见(3.61%)。多因素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减少(OR=1.794,P=0.009)、低蛋白血症(OR=1.158,P=0.009)、高地塞米松累积剂量(OR=0.998,P=0.014)、有侵入性导管植入(OR=9.049,P=0.046)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青海地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感染年龄以中老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疾病分期较晚,分期多以II期以上,分型以Ig G型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尤以肺部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发生相对较低,以光滑球拟酵母菌为主;病毒及其他特殊菌少见。2、多发性骨髓瘤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中性粒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高地塞米松累积剂量、有侵入性导管置入。因此临床工作中当患者暴露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预防感染,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

李玉玮[8](2019)在《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除血液系统损害外,肾损害(Renal Impariment,RI)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如果合并有肾脏损害,则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本文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进行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及对MM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提高对初诊时MM伴肾损害的发病特点的认识,增强临床医生对于MM伴肾损害的综合诊治水平,改善MM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18年9月1日期间收治的,经由临床、实验室检查如免疫球蛋白定量、蛋白电泳、骨髓穿刺及活检、细胞染色体检测等项目确诊的MM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分组比较MM合并肾损害和无肾损害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肾功能与其临床分型、各临床分期及免疫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共收集初治的MM患者255例,其中MM伴肾损害患者65例,初诊年龄为59.7±9.1岁,51-65岁患者分布最多,临床症状多样,其中以乏力、腰背痛症状多见。2、65例肾损害患者中有28例为肾功能轻度损害,15例为肾功能中度损害,22例为肾功能重度损害,有92.3%的患者合并贫血。3、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相比MM伴肾损害患者组的年龄、ISS分期、R-ISS分期、临床表现(乏力、骨痛症状)、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血尿酸、血钙、乳酸脱氢酶、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血λ游离轻链定量、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骨髓浆细胞比例均有显着差异(P<0.05)。4、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相比MM伴肾损害患者的性别、临床分型、DS分期、血白蛋白水平、血球蛋白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M蛋白定量、血κ游离轻链蛋白定量、尿λ、κ游离轻链蛋白定量、有无骨损、流式细胞学检查(CD19、CD117、CD38、CD56、CD45、CD138、CD137L、CD81 等)、荧光原位杂交(1q21、13q14、Rb1、P53等)、染色体检测及体液免疫中如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含量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M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血尿素氮、血钙、血尿酸、乳酸脱氢酶、血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骨髓形态浆细胞比例与MM患者肾损害的发生呈负相关,而ISS分期、R-ISS分期与MM肾损害的发生呈正相关。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氮可能是降低MM患者发生肾损害的保护因素。7、经过治疗后有53例初诊MM伴肾损害患者出院时复查了血肌酐,这部分患者初诊时的血肌酐平均水平为321.23±213.64μmol/L,治疗后复查的血肌酐水平为225.76±162.53 μmol/L,有44例患者的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有20例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GFR>60 ml/(min·1.73 m2)]。结论:1、MM肾损害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以乏力、腰背痛症状起病为主,MM患者就诊时间晚,大部分就诊时已处于临床分期晚期。2、ISS分期及R-ISS分期对MM肾损害的相关性优于DS分期,更能反映MM肾损害的病情。3、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相比MM伴肾损害患者的年龄、ISS分期、R-ISS分期、临床表现(乏力、骨痛等症状)、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血尿酸、血钙、乳酸脱氢酶、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血λ游离轻链定量、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骨髓浆细胞比例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MM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血钙、血尿酸、乳酸脱氢酶、血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骨髓形态浆细胞比例与MM患者肾损害的发生呈负相关,而ISS分期、R-ISS分期与MM肾损害的发生呈正相关。5、血尿素氮的升高可能对于MM患者发生肾损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6、MM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对于初诊伴肾损害患者的肾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袁秋全[9](2019)在《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为该方案治疗初诊老年MM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2个疗程以上的58例初诊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006年EBMT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价该方案近期疗效,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CTCAE 4.0标准分析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随访至2019年2月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评价中医药对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的增效减毒作用。结果:1.58例新初诊老年MM者中,男性33例(56.9%),女性25例(43.1%),中位年龄70(65~85)岁;中位疗程为4程,最大治疗8程,其中39例完成4程及以上治疗;硼替佐米单次治疗量平均为1.11±0.11mg/m2,中位剂量为1.11mg/m2,单次最小治疗剂量0.80mg/m2,单次最大治疗量1.29mg/m2。2.近期疗效:CR 19 例(32.8%),PR 28 例(48.3%),MR 2 例(3.4%),NC 5 例(8.6%),PD 4例(6.9%),有效患者(MR以上)49例,总有效率(ORR)84.5%,较好反应(PR以上)47例81.0%。3.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感染等,血液学毒18例(31.0%),电解质紊乱22例(37.9%),消化道不良反应23例(39.7%),周围神经病变9例(19.0%),感染14例(12.1%);其他不良反应事件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3.4%)、心衰1例(1.7%)、房颤2例(3.4%)、药物性皮疹2例(3.4%),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可改善。4.生存情况:随访过程失访3例(5.2%),死亡4例(6.9%),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6月(0~50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7月(2~59月)。诱导治疗有效和获深度缓解的患者的PFS和OS优于无效的患者.结论:1.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满意。初诊老年MM患者接受较高剂量和足程的诱导治疗可获更好的缓解。2.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少。3.远期生存情况方面,患者诱导治疗获得更好缓解可获得更好的PFS和OS。

普娅坤[10](2019)在《47例多发性骨髓瘤总轻链水平变化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总轻链水平的特点和化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究总轻链测定的诊断价值和疗效监测价值,为实验室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4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免疫分型、Dufie-Salmin分期、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κ轻链测定、λ轻链测定、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白蛋白、血清钙、血肌酐、尿酸、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化疗方案及疗程、化疗后疗效评估等资料。分析免疫分型轻链类型为K型和轻链类型为λ型的患者,初诊时总轻链水平和白蛋白、血清钙、血肌酐、尿酸、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比较κ/λ高比率的患者和κ/λ低比率的MM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脱氢酶及贫血的比率,探讨总轻链水平和κ/λ比值作为评估靶器官损害指标的价值;同时分析规律化疗患者化疗前后总轻链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化疗前后κ轻链和λ轻链在不同疗效的组中变化的绝对值,探究化疗前后轻链变化绝对值的水平作为疗效评估和疾病监测的价值。[结果]1、4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男性24例,女性23例,中位发病年龄63(52,72)岁。其中 IgG-κ 型 17 例(36.1%),IgG-λ型 15 例(32%),IgA-κ型4例(8.5%),IgA-λ型 5例(10.6%),IgD-λ型 1 例(2.1%),游离κ 型1例(2.1%),游离λ型4例(8.6%),就诊时7例(14.9%)患者处于临床分期Ⅱ期,40例(85.1%)患者处于临床分期Ⅲ期。2、总轻链水平与白蛋白、尿酸、肌酐、乳酸脱氢酶、血清钙、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κ组中,κ轻链水平与上述各指标无相关性(r=-0.104,0.230,0.080,-0.058,0.335,-0.072,P值均大于 0.05);在λ组中,λ 轻链水平与白蛋白、血清钙、尿酸、血红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217,0.208,0.558,-0.272,P值均大于0.05),而与肌酐、乳酸脱氢酶水平呈正相关(r=0.899,0.585,P<0.05)。3、K/λ高比率组 Alb<35g/L,UA>420 μ mol/L,Cr>177 μ mol/L,LDH>245 U/L,校正血清钙>2.6mmol/L,Hb ≤ 85g/L 的发生率分别为 69.2%,66.6%,53.8%,33.3%,17.9%,51.3%,低比率组以上实验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50%,25%,12.5%,25%,12.5%,37.5%。其中 Cr>177mmol/L,UA>420mmol/L 的发生率高比率组明显高于低比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方案比较:47例患者中,有2例放弃治疗,其余45例患者,轻链类型为κ型共21例,轻链类型为λ型共24例。在轻链类型为κ型的κ组中,治疗方案含硼替佐米共18例,具体方案为:BDT 12例(66.7%),BD 2例(11.1%),PAD 4例(22.2%);治疗不含硼替佐米共3例,具体方案为VAD 2例(66.7%),DECP 1例(33.3%)。在轻链类型为λ型的λ组中,治疗方案含硼替佐米共16例,具体方案为:BDT 14 例(87.5%),BD 1 例(6.25%),PAD 1 例(6.25%);治疗不含硼替佐米共8例,具体方案为VADT4例(50%),DECP 1例(12.5%),MPT 1例(12.5%),VAD 2例(25%),对比κ组和λ组化疗方案是否含硼替佐米的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比较:47例患者中,有2例放弃治疗,其余45例患者进行了化疗,规律化疗达四程的患者共34例,未达疗程的患者共11例。化疗达四程的34例患者,有23例使用了含硼替佐米的方案,1 1例使用了不含硼替佐米的方案。含硼替佐米组完全缓解5例(21.7%),部分缓解12例(52.2%),疾病稳定5例(21.7%),疾病进展1例(4.4%)。不含硼替佐米组部分缓解7例(63.6%),疾病稳定3例(27.3%),疾病进展1例(9.1%),两组治疗的总反应率含硼替佐米组73.9%,不含硼替佐米组72.7%,对比两组总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前后总轻链水平比较:本研究同时回顾了经四程规律化疗患者评估疗效时总轻链测定结果,在κ组,在疗效评估治疗有效的患者中,K轻链测定的中位水平下降,而在评估无效的患者中,K轻链测定的中位水平变化不大。在λ组,在疗效评估治疗有效的患者中,λ轻链测定的中位水平下降,而在评估无效的患者中,λ轻链测定的中位水平变化不大。同时比较了不同疗效间(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治疗前后轻链变化的绝对值,在K组中,上述四种疗效间轻链变化的绝对值无明显差异。在λ组中,上述四种疗效间轻链变化的绝对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免疫球蛋白轻链类型为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总轻链水平与Cr、LDH水平呈正相关;2、治疗含硼替佐米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与不含硼替佐米的患者的总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3、总轻链测定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监测的指标。

二、少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1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17例(论文提纲范文)

(1)脊椎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与相关病理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诊断标准
    1.3 MRI检查方法与扫描参数
    1.4 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检查
    1.5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形态学改变
    2.2 骨质破坏特征及椎体压缩情况
    2.3 软组织肿块及椎管狭窄情况
    2.4 MRI信号特点
    2.5 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现
3 讨论
    3.1 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
    3.2 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演变规律
    3.3 MRI特征及相关病理学机制
    3.4 鉴别诊断

(2)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介绍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资料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基本临床资料
    3.2 实验室指标
    3.3 骨髓细胞学指标
    3.4 MM伴R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57 例 MM 伴 RI 患者的基本资料
    4.2 MM伴R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4.3 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血液净化在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术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术式选择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
引言
病人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标准
    二.基础资料分析
    三.术前评估瘤段骨强度
    四.手术技术
        1 肱骨肿瘤切除
        2 节段性重建骨缺损
        2.1 酒精灭活回植技术
        2.2 原位微波灭活技术
        2.3 节段性假体重建
        2.4 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
    五.术后管理
    六.随访及结果评估
    七.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肿瘤学结果
    2 手术结果
    3 并发症及处理
    4 中药治疗转移癌术后疼痛疗效评价
        4.1 术后止痛效果评估
        4.2 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讨论
    1 肱骨恶性骨肿瘤
        1.1 肿瘤类型及分布
        1.2 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特点
    2 外科治疗原则
        2.1 肱骨原发恶性骨肿瘤
        2.2 肱骨转移性骨肿瘤
        2.3 改良骨强度评分系统
    3 重建技术
        3.1 体外酒精灭活回植术
        3.2 原位微波热消融技术
        3.3 节段性肱骨干假体
        3.4 髓内针或钢板骨水泥内固定术
    4 中医药治疗骨肿瘤
        4.1 中医古籍对骨肿瘤的认识
        4.2 中西医治疗骨癌痛
        4.3 中医药防治原发恶性骨肿瘤化疗恶心呕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肱骨干恶性骨肿瘤节段性切除重建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接受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与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一、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
    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三、基线心血管相关检查数据比较
    四、基线实验室检查数据比较
    五、MM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价的比较
    六、影响CVAEs发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七、发生CVAEs相关指标比较
    八、验证基线指标预测CVAEs发生的有效性
    九、发生CVAEs对于MM患者预后的影响
    十、发生CVAEs组中不同级别的亚组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6)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观察指标
    1.3 治疗方案
    1.4 疗效评估
    1.5 随访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线临床特征
    2.2 实验室检查
    2.3 治疗及疗效分析
    2.4 预后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青海地区109例多发性骨髓瘤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收集及处理
        2.2.2 研究指标
    2.3 诊断标准
        2.3.1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2.3.2 感染诊断标准
    2.4 排除及纳入标准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年龄
        3.1.2 性别
    3.2 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资料
        3.2.1 多发性骨髓瘤分型
        3.2.2 多发性骨髓瘤分期
    3.3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感染情况
        3.3.1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感染后送检标本来源情况
        3.3.2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感染后送检标本检出及阳性率情况
        3.3.3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感染后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3.3.4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感染后检出病原菌种情况
    3.4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4.1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感染单因素分析
        3.4.2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感染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本地区MM合并感染临床特点
        4.1.1 本地区MM合并感染与年龄
        4.1.2 本地区MM合并感染与性别
        4.1.3 本地区MM合并感染与疾病分期分析
        4.1.4 本地区MM患者发生感染情况
    4.2 本地区多发性骨髓瘤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综述多发性骨髓瘤感染特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资料搜集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实验室检查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对本课题的进一步设想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9)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2 初治老年MM患者的诱导治疗进展
    1.2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1.2.1 病因病机
        1.2.2 辩证分型
        1.2.3 辩证治疗
        1.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1.2.5 益肾活血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筛选
        2.1.3 病例收集和建立数据库
        2.1.4 治疗方法
        2.1.5 观察指标
        2.1.6 近期疗效评价
        2.1.7 不良反应
        2.1.8 生存情况
        2.1.9 统计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临床资料
        2.2.2 治疗结果
        2.2.3 生存情况
    2.3 讨论
        2.3.1 疗效分析
        2.3.2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2.3.3 生存情况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47例多发性骨髓瘤总轻链水平变化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少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1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脊椎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与相关病理机制探讨[J]. 尚柳彤,杨淑辉,胡明艳,王宏伟,李天然. 磁共振成像, 2021(07)
  • [2]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D]. 陈婉琴. 山东大学, 2021(12)
  • [3]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D]. 杨应丽. 大理大学, 2021(09)
  • [4]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术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术式选择与临床应用[D]. 赵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接受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与预后研究[D]. 袁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D]. 高晓云.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7]青海地区109例多发性骨髓瘤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 吴丹. 青海大学, 2020(02)
  • [8]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李玉玮. 苏州大学, 2019(04)
  • [9]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D]. 袁秋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47例多发性骨髓瘤总轻链水平变化的相关研究[D]. 普娅坤.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罕见型多发性骨髓瘤17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