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骨干网十城扩容

167骨干网十城扩容

一、167骨干网十城市扩容(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1](2021)在《A省数据中心扩容项目实施及控制研究》文中认为

刘林[2](2021)在《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骨干通信网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电力系统今后发展演化的方向,构建以电力网络为骨架进行能源传输和交换的能源互联网具有重要意义。电力骨干通信网作为电力系统的专用通信网络,对于承载能源互联网业务,提升能源系统的双向交互能力,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国现有的电力骨干通信网已投运多年,存在带宽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有效性和可靠性有待提升。能源互联网新业务汇聚后通过电力骨干通信网进行承载,将会给现有电力骨干通信网的运行增加更多负担。一旦电力骨干通信网不堪重负,发生故障,将会给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控制造成毁灭性灾难。因此,调整电力骨干通信网的运行配置策略,使其更好地承载能源互联网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提出相应的配置算法对电力骨干通信网的运行配置进行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能源互联网通信业务非均匀分布导致的电力骨干通信网带宽瓶颈问题,提出均衡路由和保护优化算法。先依据工作带宽占用总带宽的比率设置业务均衡因子,提出基于业务均衡的改进Dijkstra路由算法。然后以高效链路保护P圈算法为基础,提出计及链路带宽约束的无备选圈链路保护P圈生成配置一体化算法,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对电力骨干通信网的保护通道进行配置。最后结合能源互联网及电力骨干通信网的业务需求来设计P圈的分裂机制,满足P圈长度的限制,降低通信延时。通过业务均衡因子的选择和链路保护P圈的配置来缓解能源互联网业务通过电力骨干通信网承载造成的带宽不足问题。针对能源互联网通信业务呈汇聚型分布导致的电力骨干通信网带宽瓶颈问题,提出一种保护带宽优化算法。提出了以汇聚节点为中心进行通信站点势值划分的等势路径P圈生成算法,分别基于能源互联网业务的路径长度及路径与P圈的位置关系等参数,合理评估等势路径P圈对能源互联网业务的保护性能。先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设计最优化等势路径P圈配置算法,然后基于启发式算法设计等势路径P圈动态配置算法来提升求解效率。在此基础上,根据电力骨干通信网相关规范制定约束条件,分析路径长度限制对电力骨干通信网容量的影响,评估业务均衡因子对电力骨干通信网容量的影响。针对能源互联网业务跨层映射和复杂交互而导致的共享风险链路问题,提出一种业务保护优化算法。对共享风险链路组成员与链路保护P圈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建模,基于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计及共享风险情况下的无备选圈链路保护P圈生成和配置一体化算法,并对该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以提升算法的求解效率。基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在共享风险的情况下,实现能源互联网的业务路由与P圈保护独立优化、联合优化两种不同的优化策略,分析了共享风险链路组的数量变化对能源互联网业务路径配置的影响。针对能源互联网业务的高可靠性需求,对业务的双重故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多路径不相交路由分配算法和带宽共享优化算法。计及电力骨干通信网的拓扑连通度等实际情况,利用门杰尔定理对电力骨干通信网抗双重故障的能力进行分析。以双链路故障为例,设计电力骨干通信网拓扑增强算法,通过新增链路,使得电力骨干通信网具备抗双重链路故障能力。对增强之后的电力骨干通信网拓扑,提出一种基于路径参数预估的链路不相交多路径路由分配算法。该算法可以为每个能源互联网业务分配3条及以上路由,并确保这些路由是链路不相交的,从而有效应对电力骨干通信网的双链路故障。针对可共享链路带宽的情况,进一步设计了能源互联网业务间链路带宽最优共享算法,降低通信通道的冗余度。

李凡[3](2020)在《面向流量优化的SDN协同控制器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软件定义网络SDN具有转控分离、集中控制、可编程接口等特点,近年来在产业界得到广泛应用。电信运营商基于SDN技术对传统网络进行改造,以解决网络链接动态调配、提升业务上线速度等问题。本文依托电信运营商项目,针对IDC网络出口流量智能调度的实际需求,设计研发SDN协同控制器方案改造传统网络,实现网络的智能管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运营商IDC网络出口流量无法灵活调度,各厂家控制器无法统一管理,大客户差异化保障无法提供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DN协同控制器的网络智能化改造方案。SDN协同控制器包含设备与网络信息收集模块、分析与处理模块、控制器策略配置模块以及系统信息配置模块等关键核心模块,构筑网络流量智能调度以及多控制器统一管控能力。(2)SDN协同控制器前端应用angular js2.0框架为主题开发,后端底层采用开源框架Yii2组件式开发,采用Linux+NGINX+My SQL+PHP模式部署在电信运营商云资源池。SDN协同控制器具备网络流量与流向展示、全局网络拓扑自动发现、设备信息展示、流量调度、路由与客户信息配置、系统状态展示等功能。(3)SDN协同控制器在某省电信运营商现网进行实践应用,实现了对全省共计30余台IDC核心路由器的统一管控,可以根据目的IP地址实现网络流量一键调度,根据源IP地址实现大客户流量差异化保障,网络管控智能性与网络运维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张武阳[4](2020)在《某地IP城域网优化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提速降费”,“宽带网络是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等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内各大运营商网络中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同时还伴随着语音业务的IP化、流媒体业务普及化。这些日益增加的新需求都对IP城域网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现有的网络环境和结构难以满足的。某地联通为了积极践行联通集团公司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展创新思维,切实把“客户感知与网络效能”双提升作为检验IP城域网维护工作质量的标尺,对IP城域网进行全面梳理并做出精准的优化设计与改造,使其能够达到业务多样化、网络层次化、接入差异化的目标。本文主要就某地联通IP城域网的优化进行探讨研究,首先对现网的结构及现有业务进行了分析与介绍,重点对承载用户较多的YH81局的现状进行了单独分析,接着对各种组网拓扑发展趋势的优缺点和实现难易度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然后结合了某地联通的城域网现有问题,提出了最适合的优化方案,包括简化拓扑结构、采用IP边缘节点(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组网方案、引入采用LOOPBACK接口的新用户验证机制、均衡设备负载、增加控制层设备的双机备份等具体方案,并对未来IP城域网可能的发展方向做了技术验证测试及部署,其中包括虚拟BNG技术测试和IPv6在IP城域网中的通达性测试。优化后,对维护上的成本降低、割接影响时长减少、设备负载的均衡化、中继链路告警次数、OLT退服次数、宽带测速合格率等各方面参数都进行了跟踪与测试。对比优化前的数据,验证了某地联通IP城域网优化方案已达到了提升网络效能和提高用户感知的目的。

杨清[5](2020)在《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电信行业从网络到业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通信方式和通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域网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承载网,其建设和优化对城域网业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扩大数据城域网的网络规模,同时合理构建未来数据城域网架构,以保证未来网络承载能力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地区城域网建设和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本地城域骨干网和接入网、基础资源以及业务发展等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各项业务流量发展需求和网络及基础资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骨干网PTN一平面、PTN二平面、OTN平面和接入网PON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系统提出了扩容和优化建设方案,同时对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管道等基础资源的建设以及宽带、无线和集客等主要业务接入方式提出了优化方案;最后本文以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GPON技术应用接入建设工程为例,对城域接入网优化建设进行拓展。本文提出的城域网优化建设方案提升了网络覆盖率,提高了网络质量,增强了朔州移动的市场竞争力。

朱劲草[6](2020)在《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互联网业务近年来也是发展迅猛,互联网上内容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直播、小视频、互联网电视等内容的兴起更是有力的冲击了传统的互联网行业,未来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产业也在萌发,这些业务的共同特点就是对网络带宽要求很高,对网络时延非常敏感,对卡顿非常敏感。为了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吸引更多用户,各地运营商开始了新一轮对当地数据城域网的建设。本文分析了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数据架构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了数据城域网需使用的几类关键技术,对用户业务实现进行了分析。对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存在问题,重点分析了三个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三个优化实现的目标,最终完成了符合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优化设计。针对老旧设备的性能瓶颈,提出了设备替换和升级;针对高利用率的数据城域网链路和高负荷的BRAS设备,提出了新增设备以及链路扩容;针对宽带电视用户的卡顿现象,本文考虑并实施了将CDN设备从核心层下沉到与BRAS设备同级的业务接入层,使用户就近获取网络资源,以减少用户宽带电视类业务的卡顿现象。另外,本文还研究了IPV6地址在数据城域网中的相关应用,及如何给家庭宽带用户提供IPV6业务服务,给金华移动家庭宽带用户规划了IPV6的ND和PD地址。最后,本论文针对三个问题,分别展现了优化设计后的提升及解决效果,展示了金华移动城域数据网优化设计前后的改进,体现出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高性能,展示对金华移动用户的业务保障的强大能力,并对此做出了综合评价。最后本论文对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前景作出了简要分析和展望。

罗鸣[7](2020)在《新型超高速、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架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高速、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架构是光纤通信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程科技问题。单信道传输速率从40Gbit/s提高至100Gbit/s甚至1Tbit/s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业界亟待新的系统架构和技术导入以实现传输性能和容量的革命性提升。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对新型超高速、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架构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相干光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架构、超高速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城域网系统架构以及超大容量相干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系统架构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验研究。在相干光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架构方面,如何提高单纤传输容量是最核心的问题。随着单模光纤传输容量的潜力即将耗尽,为了进一步提升传输容量,空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在超高速IM-DD城域网系统架构方面,随着PAM-4调制格式脱颖而出,迅速进入商用阶段,研究如何利用新型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优化和改进PAM-4调制格式的发送与接收性能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超大容量相干WDM-PON系统架构方面,由于简化型相干结构与经典相干结构各有其优势,有必要在研究新型简化相干接收技术并将其引入WDM-PON架构的同时积极推进经典相干收发技术在WDM-PON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主要成果与创新点如下:(1)针对新型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架构的特点,提出运用DFT-S OFDM调制格式,在达到高频谱效率的同时,实现信号峰均功率比(PAPR)的降低,减轻光电器件和光纤传输中的非线性效应,并结合该调制格式实现了一系列相干光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实验。(2)在超大容量空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领域,本文设计制造了一种3模式光纤,提出了利用同步头一致性校验峰值确定少模光纤中模式耦合和模式色散参数的创新方法,并由此确定了应用于少模光纤传输实验中DFT-S OFDM信号循环前缀的长度数值,设计实施了200Tbit/s相干光信号1公里少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在单模多芯光纤传输方面,分别本文沿着提升纤芯数量的技术路线先后设计制造了低耦合系数的单模7芯光纤和单模19芯光纤,分别实施了560Tbit/s相干光信号10公里传输系统实验以及1.068Pbit/s相干光信号单模19芯光纤传输系统实验。(3)为改进PAM-4调制的发送性能,提出了双二进制编码PAM-4调制格式,从而达到压缩PAM-4信号频谱宽度、提升频谱效率以及降低光纤色散和器件带宽对信号传输性能限制的目的。设计并实施了单通道112Gbit/s双二进制编码PAM-4信号12公里单模光纤传输实验,接收端仅使用一个50GSa/s采样速率的ADC模数转换器,系统整体的-3d B带宽仅为20GHz。在PAM-4信号的接收端,提出了一种较为简化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均衡接收算法,希望通过该算法提升PAM-4信号的接收性能。设计并实施了基于该神经网络接收算法的4×50 Gbit/s PAM-4信号传输80公里标准单模光纤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且接收性能相比于常用的基于Volterra滤波器的非线性均衡算法获得了2d B的提升。(4)提出了一种简化型相干检测结构,降低了相干接收系统的成本与复杂度。紧接着,分别基于简化型相干结构和经典相干结构设计了新型超大容量相干WDM-PON系统架构。并针对这两种新型相干WDM-PON系统架构分别进行了实验验证,为相干接收技术在光接入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实验结果形成的论文在2019年获得国际光通信领域顶级学术会议OFC高分论文称号。

刘颖[8](2018)在《基于IPRAN的LTE承载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LTE业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很多业务要求在以SDH为主的传统传输网络中无法很好满足,与3G相比,LTE要求高带宽,低时延,在网络结构方面,4G基站间,基站与核心网之间需要有IP地址设置及IP路由协议互通,且网络结构以环型,链型为多,汇聚节点减少,这就需要新的,能满足网络要求的承载网技术。现在3G承载网为满足IP化需求已部分采用PTN设备,而4G网大多采用IPRAN设备,但在基站建设初期由于考虑建设成本及光缆路由,机房分布等各种因素,基站间及基站与上联设备之间的连接,整个无线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的连接,在移动数据量越来越大的时代,无论在带宽还是时延方面都无法很好的满足。IPRAN的网络结构以其IP化组网,网络结构易于扁平化布置赢得大多数电信运营商的青睐。本文在研究IPRAN组网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银川市LTE基站后续建设的具体实现方案,给出了以IPRAN设备为主的承载网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基站接入,及日常的故障查修。

朱守峰[9](2019)在《省级互联网优化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多样化、智能化,以及云计算、大数据、5G新兴业务的蓬勃发展,对现有电信运营商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电信运营商的省级互联网这张枢纽网络的优化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参考国内外省级互联网演进趋势,并结合铁通省级互联网架构落后、功能单一、容量有限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得出仅通过局部的优化难以改变网络整体问题,只有对网络的接入容量、路由组织、流量模型、出口调度、缓存部署、流量控制、内容引入、网络管控等方面的整体优化才能解决。并通过对技术难题的攻关与验证,形成科学的优化方案,方案主要应用BGP和ISIS协议解决路由组织不完善问题;采用骨干与省内出口差异化流量流向引导模型解决流量模型单一问题;借助动态与静态的出口调度模型解决出口质量及成本可控性不高问题,并应用缓存技术在近出口部署HTTP Cache,极大地缓解了出网流量压力;通过骨干及省内出口的DPI流控解决流量协议管控能力不强问题;利用CDN、DNS技术实现网内NDC内容的引入与引导以解决网络流量本网率不高问题;使用SNMP与NetStream网管技术进行支撑系统建设以解决网络管控手段不完善问题。此外,还对优化后的网络进行完善和加固。通过优化效果分析和指标验证得出,省内网络流量成本降低约20%,省内网络性能指标提高约30%。经过省级互联网优化,极大地提升了全省网络架构的科学性,并使之逐步演变为易管理、可运营的智能化IP网络,以此也为中国移动集团“大连接”战略的实施提供网络基础。

刘金磊[10](2019)在《面向5G的传送网架构演进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5G网络大规模部署的战略背景下,伴随着家庭宽带、集团客户等业务的迅猛发展,势必给5G传送网布局带来重大变革,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内蒙古移动传送网现状作为基础,分析其面向5G时代多种业务承载时存在的传输瓶颈,积极探索解决此瓶颈的5G传送网架构的平滑演进思路,经过三种演进思路的对比,并结合城区、非城区、旅游热点区域等场景模拟架构演进过程,得出了基于“回传网络”和“前传网络”的扁平化目标网架构,为下一步传送网架构演进的落地实施提供指引。第一部分,需求分析。通过分析现网技术与业务需求对传送网网络架构的影响,5G通信技术在传送网的带宽、时延、L3、分片、时间同步与管控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现有的网络方案均无法满足5G网络对这些技术指标的严苛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需要更换新的芯片甚至需要替换掉大量设备,传送网络的架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目前在技术上实现5G网络承载主要有三个可行方案:切片分组方案、L3 OTN方案和路由器方案。本文通过业务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以及技术发展对传送网网络架构的影响,并结合运营商的网络现状,对三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第二部分,根据对比结果,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目前最适合内蒙古移动公司在5G网络建设中可以平滑演进的传送网网络架构方案。本文所探讨的网络演进方案不仅是为了适应新技术和新业务发展,同时也为保证用户有更良好的应用体验,将技术更新换代导致的网络升级对用户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为未来网络向更高层次演进提供研究思路。

二、167骨干网十城市扩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7骨干网十城市扩容(论文提纲范文)

(2)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骨干通信网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能源互联网通信网研究现状
        1.2.2 电力骨干通信网研究现状
        1.2.3 运营商骨干网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骨干通信网架构
        1.3.1 能源互联网的典型业务场景及通信需求分析
        1.3.2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骨干通信网架构优化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计及非均匀分布的电力骨干通信网资源优化配置
    2.1 引言
    2.2 计及均衡路由的链路保护P圈基础原理
        2.2.1 基于资源预留的均衡路由原理
        2.2.2 基于链路保护P圈的预留保护资源配置原理
    2.3 计及均衡路由的链路保护P圈配置算法
        2.3.1 计及均衡因子的业务路由算法
        2.3.2 计及带宽约束的链路保护P圈生成配置算法
    2.4 仿真与分析
        2.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2.4.2 算法性能评估算例仿真及分析
        2.4.3 P圈分裂算例仿真及分析
        2.4.4 扩展算例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计及汇聚特征的电力骨干通信网资源优化配置
    3.1 引言
    3.2 等势路径P圈的工作原理
    3.3 等势路径P圈的生成及配置模型
        3.3.1 等势路径P圈的生成算法
        3.3.2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的等势路径P圈配置
        3.3.3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等势路径P圈配置
    3.4 仿真与分析
        3.4.1 带宽受限条件下的算例仿真及分析
        3.4.2 业务并发条件下的算例仿真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计及共享风险的电力骨干通信网资源优化配置
    4.1 引言
    4.2 优化模型的工作原理分析
        4.2.1 共享风险的原理分析
        4.2.2 共享风险条件下的P圈工作原理分析
    4.3 共享风险条件下的电力骨干通信网优化建模
        4.3.1 计及共享风险的路由模型
        4.3.2 共享风险条件下的P圈保护模型
        4.3.3 共享风险条件下的联合优化模型
    4.4 仿真与分析
        4.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4.4.2 计及共享风险的算例仿真及分析
        4.4.3 扩展算例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计及双重故障的电力骨干通信网资源优化配置
    5.1 引言
    5.2 电力骨干通信网的双重故障保护可行性分析
    5.3 双重链路故障条件下的电力骨干通信网保护模型构建
        5.3.1 应对双重链路故障的电力骨干通信网扩容算法
        5.3.2 任意双重链路故障条件下的路由及带宽分配模型
        5.3.3 多路径链路带宽共享算法
    5.4 仿真与分析
        5.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5.4.2 通信链路故障的影响评估
        5.4.3 通信网抗双重链路故障的案例分析
        5.4.4 双重链路故障条件下的电力骨干通信网优化仿真算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面向流量优化的SDN协同控制器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SDN技术研究
    2.1 SDN技术概述
        2.1.1 SDN的概念与特征
        2.1.2 SDN的架构
    2.2 SDN接口协议
        2.2.1 SDN南向接口
        2.2.2 SDN北向接口
    2.3 SDN控制器研究
        2.3.1 SDN控制器架构分析
        2.3.2 SDN控制器介绍
    2.4 SDN协同控制技术
        2.4.1 SDN协同控制器理念
        2.4.2 SDN协同控制器项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DN协同控制器方案设计
    3.1 现状与需求分析
        3.1.1 网络建设现状
        3.1.2 网络面临的问题
        3.1.3 网络优化思路
    3.2 SDN协同控制器的作用
        3.2.1 设计理念
        3.2.2 应用场景
    3.3 总体方案设计
    3.4 系统实现方案
    3.5 系统建设方案
    3.6 核心功能说明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DN协同控制器应用分析
    4.1 系统软件开发说明
        4.1.1 软件架构设定
        4.1.2 部分API展示
    4.2 测试部署方案
    4.3 主要测试与用例
        4.3.1 流量调度与撤销操作
        4.3.2 VIP业务的流量调度操作
        4.3.3 实际应用案例
    4.4 系统性能总结
    4.5 行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4.6 系统应用不足之处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4)某地IP城域网优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内容安排
2 S市联通IP城域网网络结构及现有业务分析
    2.1 S市联通IP城域网网络结构概要
        2.1.1 S市联通IP城域网网络结构
        2.1.2 S市联通IP城域网现有业务介绍
    2.2 S市联通IP城域网现网分析
        2.2.1 S市联通IP城域网组网结构
        2.2.2 S市联通运维痛点分析
        2.2.3 S市联通YH81局现状分析
    2.3 S市联通IP城域网方案规划分析
        2.3.1 S市联通IP城域网控制层规划分析
        2.3.2 S市联通IP城域网汇聚层规划分析
    2.4 IP城域网的组网趋势
        2.4.1 大V型组网
        2.4.2 OLT单挂SW组网
        2.4.3 小V型组网
        2.4.4 OTL单挂BNG组网
    2.5 本章小结
3 S市联通IP城域网优化设计
    3.1 S市联通IP城域网现有问题分析
        3.1.1 中继链路预警
        3.1.2 OLT退服情况
        3.1.3 宽带测速合格率
    3.2 IP城域网优化方案设计
        3.2.1 IP城域网拓扑结构改变
        3.2.2 改善用户认证方式
        3.2.3 低负荷设备改造方案
        3.2.4 原有部分高负荷设备分流方案
        3.2.5 部分新设MSE设备建设方案
        3.2.6 控制层设备双机备份
        3.2.7 部分SW设备梳理
        3.2.8 老旧设备升级换代
        3.2.9 QoS部署
        3.2.10 网络安全
    3.3 未来城域网优化方向探索
        3.3.1 VBNG部署可行性分析
        3.3.2 IP城域网与IPv6部署
    3.4 本章小结
4 S市联通IP城域网优化成果实现
    4.1 IP城域网拓扑结构改变及用户认证方式改善情况
    4.2 低负荷设备改造成果
    4.3 高负荷设备分流及新设MSE设备情况
    4.4 控制层设备双机备份
    4.5 未来城域网优化探索成果
    4.6 总结
5 结论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索引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城域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城域网技术概述
    2.1 城域网简介
    2.2 城域网业务分析
    2.3 城域网传输技术分析
    2.4 本地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2.5 城域网网络优化意义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朔州移动城域网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
    3.1 朔州移动发展现状
    3.2 城域骨干网网络资源现状
    3.3 城域接入网网络资源现状
    3.4 基础资源现状及当前存在问题
    3.5 业务发展现状及需求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朔州移动城域网优化建设方案设计
    4.1 城域网优化总体目标和原则
        4.1.1 城域网优化总体目标
        4.1.2 城域网优化原则
    4.2 城域骨干网的优化建设方案
        4.2.1 PTN系统一平面建设方案
        4.2.2 PTN系统二平面建设方案
        4.2.3 OTN系统建设方案
        4.2.4 光缆建设情况
    4.3 接入网的优化
        4.3.1 接入网PON系统
        4.3.2 综合业务接入区
    4.4 基础资源的优化
        4.4.1 汇聚机房
        4.4.2 管道
    4.5 接入业务的优化
        4.5.1 无线站点接入方案
        4.5.2 宽带接入方案
        4.5.3 集客接入方案
    4.6 优化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PON技术的本地FTTH宽带接入工程
    5.1 引言
    5.2 GPON和 XGPON技术介绍
    5.3 GPON升级XGPON网络的解决方案分析
        5.3.1 GPON升级XGPON网络的解决方案
        5.3.2 两种方案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5.4 建设实施方案
    5.5 建设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分析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数据城域网概述及相关技术
    2.1 数据城域网简介
    2.2 本文相关技术简介
        2.2.1 CDN加速
        2.2.2 IPV6技术
        2.2.3 NAT地址转换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金华移动城域网现状分析
    3.1 金华移动城域网网络现状
    3.2 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业务现状
    3.3 金华移动城域网存在问题及分析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金华移动城域网优化方案的设计
    4.1 优化设计的目标
    4.2 优化设计方案的原则
        4.2.1 总体优化原则
        4.2.2 设备部署及扩容原则
        4.2.3 链路扩容原则
        4.2.4 NAT板卡扩容原则
    4.3 优化设计改造方案
        4.3.1 金华城域网2019年业务预测
        4.3.2 县市带宽扩容、BRAS新增优化方案
        4.3.3 县市交换机升级方案
    4.4 县市CDN下沉
        4.4.1 CDN下沉的目的
        4.4.2 CDN下沉原则
        4.4.3 CDN下沉设计
    4.5 金华移动城域网IPV6地址部署方案
        4.5.1 IPV6地址分类
        4.5.2 IPV6地址分配原则
        4.5.3 金华移动IPV6用户地址分配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设计方案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
    5.1 优化前后指标变化
    5.2 优化总体成果评价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新型超高速、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架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光纤通信的兴起与发展
    1.3 超高速、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架构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1.4 超高速、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架构中的关键技术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2 相干光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架构的研究与实验
    2.1 引言
    2.2 相干光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架构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2.3 100Tbit/s相干光DFT-S OFDM单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2.4 200Tbit/s相干光DFT-S OFDM少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2.5 560Tbit/s相干光DFT-S OFDM单模7 芯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2.6 1Pbit/s相干光DFT-S OFDM单模19 芯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2.7 本章小节及主要创新点
3 超高速PAM-4调制城域网系统架构的研究与实验
    3.1 引言
    3.2 超高速PAM-4调制城域网系统架构中的新型收发技术研究
    3.3 双二进制编码PAM-4信号单模光纤传输实验
    3.4 基于神经网络接收算法的PAM-4信号单模光纤传输实验
    3.5 本章小节及主要创新点
4 超大容量相干WDM-PON系统架构的研究与实验
    4.1 引言
    4.2 适用于接入网的相干调制解调技术及波分复用架构的研究
    4.3 基于新型简化相干结构的UDWDM-PON实验
    4.4 基于经典相干结构的实时UDWDM-PON实验
    4.5 本章小节及主要创新点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目录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附录4 论文中英文缩写简表
附录5 1Pbit/s系统实验平台及第三方检测报告

(8)基于IPRAN的LTE承载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LTE对承载网的要求
    1.2 IPRAN组网方案优势
第二章 IPRAN组网规划
    2.1 LTE网络的新变化
    2.2 IPRAN LTE网络总体架构
    2.3 IPRAN部署要点
        2.3.1 核心汇聚层
        2.3.2 汇聚层
        2.3.3 边缘接入层
        2.3.4 基站接入方式
        2.3.5 基站业务承载方案
第三章 银川市电信IPRAN无线承载网设计
    3.1 业务需求
        3.1.1 网络与业务现状
        3.1.2 IPRAN网络总体建设思路
        3.1.3 现网LTE业务分析
    3.2 IPRAN组网方案
    3.3 本期工程建设方案
    3.4 建设要求
        3.4.1 A与B设备的互连
        3.4.2 B与B设备间的互联方式
        3.4.3 网管建设要求
        3.4.4 设备供电要求
        3.4.5 路由组织
    3.5 IGP规划
    3.6 OSPF规划
    3.7 汇聚侧规划原则
    3.8 ISIS规划
    3.9 VPN规划
    3.10 QOS部署
    3.11 割接原则
    3.12 系统通信
    3.13 OSS集成方案
    3.14 同步时钟源引入方案
    3.15 施工过程中具体需要注意的问题
    3.16 建设规模
        3.16.1 IPRAN设备建设规模
        3.16.2 IPRAN设备及配套建设内容
    3.17 本期建设内容
        3.17.1 本期设备安装
        3.17.1.1 二长机房建设内容
        3.17.1.2 新城交换机房建设内容
        3.17.1.3 同心路传输机房建设内容
        3.17.1.4 西花园机房建设内容
        3.17.1.5 安泰花园等83个节点建设内容
        3.17.1.6 兴庆大自然宾馆基站等53个基站建设内容
        3.17.1.7 东城等25个节点建设内容
        3.17.1.8 光缆纤芯使用
第四章 IPRAN项目组网与建设经验案例
    4.1 EPCCE和CN2 PE对接方案
        4.1.1 EPC CE与CN2 PE/ER互联要求
        4.1.2 路由部署方案
        4.1.2.1 MP-eBGP的设置要求
        4.1.2.2 静态路由的设置
        4.1.3 VPN规划
    4.2 B-A设备之间业务不通处理案例
        4.2.1 网络拓扑
        4.2.2 现象描述
        4.2.3 处理方法
        4.2.4 总结
    4.3 ZXCTN9000E与城域网对接案例
        4.3.1 组网拓扑
        4.3.2 现象描述
        4.3.3 处理方法
        4.3.4 处理过程分析
        4.3.5 总结
    4.4 双网关配置错误造成业务不通问题处理案例
        4.4.1 问题描述
        4.4.2 现象描述
        4.4.3 处理方法
        4.4.4 总结
    4.5 因路由引入错误导致设备无法管理问题案例
        4.5.1 问题描述
        4.5.2 现象描述
        4.5.3 处理方法
第五章 宁夏电信IPRAN网络应急预案
    5.1 概述
    5.2 事件或故障定义描述
    5.3 事件或故障处置原则
    5.4 应急处置组织体系
    5.5 网络及业务现状
    5.6 故障应急处理方式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省级互联网优化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互联网发展概况
    1.2 优化的背景和意义
    1.3 省级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省级互联网优化的需求分析及规划设计
    2.1 现有省级互联网问题分析
        2.1.1 网络现状
        2.1.2 问题研究
    2.2 优化的思路和目标
    2.3 优化的总体规划
    2.4 优化技术难题的攻关与验证
    2.5 优化的实施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省级互联网优化的实施
    3.1 接入与出口链路
        3.1.1 链路带宽利用率模型
        3.1.2 省内核心链路扩容
    3.2 路由组织与流量模型
        3.2.1 动态路由协议与流量模型
        3.2.2 路由组织与流量模型优化
    3.3 出口策略与内容缓存
        3.3.1 出口策略与内容缓存原理
        3.3.2 出口策略与内容缓存优化
    3.4 流量控制
        3.4.1 流量控制原理
        3.4.2 流量控制优化
    3.5 CDN引入与引导
        3.5.1 CDN分发技术
        3.5.2 CDN构建与引导优化
    3.6 网络管理系统
        3.6.1 网络管理技术
        3.6.2 网络管理系统优化
    3.7 流量统计与分析系统
        3.7.1 数据流采集技术
        3.7.2 流量统计与分析系统优化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省级互联网优化的效果与验证
    4.1 优化效果分析
        4.1.1 运营成本分析
        4.1.2 流控效果分析
    4.2 网络优化后的指标验证
        4.2.1 人工感知测试
        4.2.2 用户体验系统测试
        4.2.3 运维指标统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省级互联网优化的完善
    5.1 网络优化后续工作
        5.1.1 流量均衡调整
        5.1.2 省网内质量提升
        5.1.3 三方出口感知调整
    5.2 设备部署完善
        5.2.1 设备安全检查
        5.2.2 运行数据核查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面向5G的传送网架构演进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要解决的问题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要解决的问题
        1.2.3 国内外已经达到的水平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面向5G网络的业务发展预测及网络演进方法概述
    2.1 业务需求现状分析
        2.1.1 移动业务类需求
        2.1.2 家庭宽带业务和集团专线业务
    2.2 5G业务种类划分以及传送网络的要求
        2.2.1 uRLLC业务对传输时延需求
        2.2.2 eMBB业务对传送带宽需求
        2.2.3 mMTC业务的需求
    2.3 依据5G场景对现有业务需求的预测
        2.3.1 家庭宽带业务需求预测
        2.3.2 集客业务需求预测
    2.4 依据5G场景下业务预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5G的网络承载要求
    3.1 传输关键技术的演进
        3.1.1 大带宽
        3.1.2 超低时延
        3.1.3 逻辑切片
        3.1.4 灵活连接
        3.1.5 时间同步
        3.1.6 SDN统一管控
    3.2 5G网络架构对承载的要求
        3.2.1 无线网络架构的承载要求
        3.2.2 家庭宽带业务的承载要求
        3.2.3 集客业务的承载要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送网演进方案研究与应用场景分析
    4.1 传送网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4.1.1 内蒙古省移动公司传送网结构现状
        4.1.2 现阶段传送网的业务承载分析
        4.1.3 用户发展现状
        4.1.4 传送网面向5G业务承载的短板分析
    4.2 面向5G的传送网架构升级的目标
    4.3 面向5G的传送网架构演进方案
    4.4 前传网络和回传网络的划分方案
    4.5 模拟部分场景的新型网络架构
        4.5.1 城区场景
        4.5.2 非城区场景
        4.5.3 旅游热点区域传送网架构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167骨干网十城市扩容(论文参考文献)

  • [1]A省数据中心扩容项目实施及控制研究[D]. 刘佳.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2]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骨干通信网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刘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面向流量优化的SDN协同控制器研究与应用[D]. 李凡.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4]某地IP城域网优化设计与实现[D]. 张武阳.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5]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D]. 杨清.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6]金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分析与优化设计[D]. 朱劲草.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7]新型超高速、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架构的研究[D]. 罗鸣.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8]基于IPRAN的LTE承载网研究[D]. 刘颖.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9]省级互联网优化的设计与实施[D]. 朱守峰. 吉林大学, 2019(03)
  • [10]面向5G的传送网架构演进方案的研究[D]. 刘金磊. 吉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167骨干网十城扩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