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经典十三章》中的围棋观

《象棋经典十三章》中的围棋观

一、《棋经十三篇》的围棋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颖颖[1](2020)在《金庸武侠小说围棋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围棋是戏,是技,是艺,是道,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多次描写的对象之一。金庸是一名资深棋迷,其将对围棋的热爱、与围棋产生的故事、熟知的围棋典故与围棋文化、在对弈中形成的博弈思维等融入到武侠小说的创作之中,使武侠小说兼具文人墨客的书卷气息与江湖侠客的逍遥自在。本文运用叙事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中围棋书写的梳理与细读,研究围棋书写对武侠小说的主题建构和人物塑造,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围棋书写的叙事技巧,以揭示围棋书写背后的文化基础和审美内涵。从叙事方面来看,围棋分别从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叙事功能三个层面参与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建构。在主题方面,围棋与武侠小说中的兵家、儒家、道家思想相通,作为文化符号的围棋既与武侠小说中的谋略相通,承载着为国为民、为情为义的侠义精神,又体现了侠客有无相生、乘物游心的人生理想。在人物方面,金庸武侠小说塑造了棋痴、棋魔、棋侠三种人物形象,围棋的特点与人物的形象相辅相成,丰富了金庸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系。在叙事功能方面,围棋作为道具,既可作兵器,又可作暗器,使武器兼具文武两个侧面。围棋作为故事,围棋典故从新旧两个时空层面参与到小说的叙事中,围棋书写的隐性布局影响了武侠小说的书写进程,以“观棋者”的眼光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围棋又从兵器选择、博弈过程、人物身份三个方面体现不同的伦理象征意义,丰富了小说的意义。围棋对金庸武侠小说主题呈现、人物塑造、叙事进程都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围棋及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围棋既是“术”,又是“艺”、“道”,道艺相通,技进乎道。金庸小说中对围棋的书写兼具“道”、“艺”“术”多个层面。围棋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弈棋之道与儒道相通,围棋书写正体现了儒道文化的价值标准。与此同时,武功的最高境界与禅宗文化一脉相承,体现了超越正邪,遨游于天地之间的自由精神,这也是武侠世界中最吸引人之处。棋道不单与武学境界相通,还与武功招式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围棋武功和叙事话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何云波[2](2019)在《论围棋史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围棋通史》的撰写》文中认为围棋史作为围棋学的一个分支,是对围棋产生与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以地域论,围棋史可包括国别史、地方史;以时间论,围棋史可有断代史、通史;以研究的内容论,可有各种专门史,他们构成了围棋史相互勾连的完整的体系。中国围棋史研究已有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编撰一本涵括中国围棋发展各个阶段及中国围棋对外交流、传播历史的《中国围棋通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围棋通史》可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时期。围棋的意义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围棋史研究和撰写中,需要文化史、技术史、思想史的融合,需要在各种断代史、专门史的基础上的综合。这是一个纵横交织的知识坐标系,纵是时间轴上的围棋历史的演进,横是围棋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艺等的关系,是围棋的对外传播、交流。在这个坐标系中,发现中国围棋的起源、发展、演变规律,建构围棋的丰富的意义,也为未来的围棋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王金玉[3](2019)在《围棋文化对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重大促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序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自身优秀文化的积极促进,围棋文化就是自身优秀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国是围棋的国度,围棋文化就具有一种最基本、更广泛、更深沉和持久的促进力量。文脉同国脉相连,棋运与国运相牵。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棋运盛国运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围棋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围棋文化必然肩负着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同时,坚定文化自信,方可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围棋文化。

闫珍珍[4](2019)在《论苏轼围棋诗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诗的国度,亦是围棋的故乡。自汉以降,能诗善棋的文人骚客留下了众多有关围棋的诗词。在众多诗家中,苏东坡虽然仅有14首诗歌涉及围棋,却在中国围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苏轼围棋诗具有深厚的人生内涵和精神意蕴,其中有把围棋当作消闲遣兴之物抒发闲逸情怀,也有以棋局喻世局表达世事变幻、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把自己的人生际遇融注在对围棋的感悟中,观棋悟道以追求灵魂的旷达自适。而苏轼围棋诗创作的形成,既有时代环境影响下围棋快速发展的原因,也是中国文人围棋传统的延续,同时又与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其达观率真的性格相关。苏轼围棋诗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观棋诗而论,自苏轼之后,观棋诗逐渐发展成为围棋诗歌的一种独特类型,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开始从表现临局观棋的高雅情趣更多地转向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深刻认识。同时,苏轼围棋诗所表现的幽深清远、自然适意的意境,和“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胜负的精神旷达,对文人围棋观的审美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对苏东坡围棋诗的研究,也是对中国文人人生哲学和审美旨趣的探究,无论对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还是围棋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婷婷[5](2019)在《古代棋类词汇研究 ——以古代围棋象棋词汇爲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古代棋类词汇爲选题,以古代围棋象棋词汇爲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词汇筛选等工作对棋类词汇作穷尽性的调查,揭示棋类词汇的整体面貌及其发展变化,展现棋类词汇系统和汉语词汇系统之间相互渗透的动态发展过程,“新词不断産生,旧词不断消亡”是词汇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棋类词汇系统作爲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样处於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棋类活动産生之後,相应的棋类词汇不断地産生与发展,渐而形成棋类词汇系统。棋类词汇中新造词,有一般新造词、比喻成词、借代成词、传説与典故成词等。而大部分棋类词汇来源於汉语词汇系统对棋类词汇系统的渗透,这部分词以比喻引申、借代引申、转指引申、特指引申等方式渗透到棋类词汇中。在不断发展之中,部分棋类词汇已弃置不用;另一部分延续使用,其中部分词汇以直接及引申渗透、比喻渗透、泛化渗透等方式存留在汉语词汇系统中。作爲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汉语棋类词汇系统可以反映汉语词汇系统的一般规律。棋类词汇语素间构成方式可分爲:联合、限定、支配和补充等关系,部分棋类词汇词义并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如双音节词汇由两个语素义融合成词义;三音节词汇,先由两个语素义融合再与另一语素义组合成词义等。古代棋类词汇中存在由异体字、无定型书写符号的方言口语词汇、同音同义语素或词汇替换、构词理据差异、典故避讳成词差异、喻代成词差异等形成的异形词。棋类词汇具有稳定性、变化性以及比喻等方式成词较多的特点。词义方面具有意义单一、对称整齐以及比喻用法繁多等特点。另外,棋类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还包含着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对於棋类词汇进行文化主题分析,按照棋类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属性,主要归结爲社会主题、生活主题、品质主题、文明主题四部分。

杨子琦[6](2019)在《先秦至唐代的围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围棋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围棋在古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横向来看,文本研究内容包括围棋的参与人员(即弈者)、围棋的形制、围棋的下法;从纵向来看,本文以朝代为线索,涉及的时间段先后包括先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本文前三章通过对不同时期弈者史料的梳理,试图通过弈者群体演变这一角度总结围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轨迹。第一章是对先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时期弈者的梳理分类,这一时期是围棋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从事围棋的固定群体;第二章论述南北朝时期的弈者,这一时期围棋发展呈现出的特征是以贵族为主导的精英围棋;第三章论述隋唐时期的弈者,这一时期围棋发展的特征是社会各个阶层都参与其中的全民围棋。前三章在整体上展现弈者风采的同时探讨不同历史阶段这个群体构成的变化,进而总结出围棋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原因,这对研究古代其他游艺活动的发展规律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第四章探讨的是先秦至唐代围棋的形制与下法,在第一节中结合出土文物论述不同时期围棋的形制。在第二节中通过对古代围棋“五赋三论”的解读,论述在棋论中体现的围棋地位、术语与行棋的原则,并结合现代围棋的规则初步分析古代围棋的下法。

何云波[7](2018)在《围棋与中国思想传统》文中研究指明围棋是戏,是技,是艺,也是道。中国文化传统,一切知识都要在"道"的面前检验其存在的合法性,以此证明自我的价值。哪怕俗如"棋戏",也要上升到"道"的层面,才能名正言顺地存在。立象比德,技进乎道,当然,这"道",既是儒家的仁德之"道",也是道家的自然之"道"。同时,棋禅一味,"棋与禅通可悟人",棋中自有妙悟,棋与佛禅之"道"也就有了不解之缘。而围棋本来是人类争斗生存空间的一种游戏,"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它与兵法相通。这也构成了中国古代围棋思想的四套话语:儒学话语、道家话语、佛禅话语、兵家话语。而这套话语的产生,又与中国围棋的玄象与数理思维传统有关。玄象思维是中国艺术思维所共同的思维方式,数理思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围棋思维的独特性。但中国重道轻技的传统,使"玄象"凌驾于"数理"之上,使中国古代围棋更多地走的是艺术化之路,作为竞技与胜负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被抑制了。本文借鉴福柯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讨论中国围棋思想意义生成的过程,其话语言说方式及其背后的思维模式,以此揭示围棋与中国思想传统的复杂关系。

居翔[8](2018)在《流失海外的中国围棋古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围棋古谱是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古谱的历史溯源,对研究棋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古谱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人文、历史、工艺等等,特别是已经在中国失传了的围棋古谱。日本学术界流传一句至今颇有争议的论调:"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的原型,出自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崖山海战是公元1279年宋元的最后一次战役,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告终,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取代,导致华夏文化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

杨开润[9](2018)在《围棋与日本文学审美“幽玄”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幽玄”从平安时期开始出现在文艺领域,经过镰仓时代至南北朝的发展,到室町时代初期逐渐定型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幽玄”被和歌、连歌、能乐的理论不断丰富了起来。但一个概念的建构往往不仅只有相关领域的理论涉及其中,还会有更多的其他艺术形式也慢慢地参加进来。围棋作为日本传统艺术中的一员,也接受了“幽玄”的审美观念。其中一种情况是文学作者将围棋写入作品之中,并在作品中将自身的个人审美体验和诉求,与围棋结合起来进行叙事或者抒情,从而体现出“幽玄”之美,这样的文学根据不同的阶层审美诉求来划分可分为贵族、武士、庶民和职业棋手四种,贵族是优美的、含蓄的,武士是深远的、静寂的,庶民是神秘的、梦幻的,职业棋手则是深沉的、静思的;另外一种情况是通过围棋的抽象、数理、竞技等特点,以及职业棋手的棋道精神,来达到“幽玄”的。与文学相比,它更加强调计算和胜负。以上两种情况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幽玄”在不同领域是怎么被建构和表现出来的,其中职业棋手对于“幽玄”的建构有一定的特殊性,“幽玄”的审美表达方式也因职业棋手对“幽玄”的强调和运用而变得多样化了,即“幽玄”既能通过直觉、情感表露等方式实现,也能通过数理、竞技、“禅”等途径来表达,最终都通向世阿弥所说的具有“幽玄风姿”的“妙花”之境界。

郭雅君[10](2018)在《陆游围棋诗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陆游诗中的围棋诗为研究对象。围棋是中国的一项古老的竞技游戏,在古代又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琴棋书画”成为评价文人士大夫文化精神修养的标准,而“围棋”也逐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意象成为诗人笔下的常客。作为我国现有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陆游,亦是一位围棋高手,自然也有不少关于围棋的佳作,且大多作于退居山阴后的晚年。本文通过对陆游围棋诗的梳理,分析围棋这一意象在陆游诗作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审视陆游写下众多围棋诗的成因,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当中所蕴含的诗人的人生志趣和思想追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陆游围棋诗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围棋是既中国一项古老的棋类运动,又是一项极具东方韵味的传统艺术。陆游笔下的围棋诗作众多,研究陆游的围棋诗不仅为陆游的诗歌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亦丰富了宋诗的研究内容。综述研究现状,相关论文偶有论及,但仍方兴未艾,有待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介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检索和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及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相结合的方法。正文方面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围棋的相关概念和陆游围棋诗众多的原因。本章主要介绍围棋的别称、游戏特点、文学典故等。同时经过笔者统计,在《剑南诗稿》中,陆游的围棋诗约有130余首,数目十分可观。本章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分别从宋代围棋文化风潮、围棋文学繁荣和陆游的围棋嗜好三个方面分析陆游围棋诗众多的原因。第二章分析陆游围棋诗中的棋意象及其联用意象。围棋作为一种高雅的休闲娱乐和才能展示,在陆游诗中常与特定的意象牵连相伴,从而体现了特殊的审美意趣和典雅蕴藉。本章将这些联用意象分成五类:时节类意象、环境类意象、气象类意象、物件类意象和饮品类意象,分别分析它们与棋意象联用时的表达效果和审美意趣。第三章阐述陆游围棋诗中的围棋活动,包括:下棋、观棋、听棋、覆棋和饶棋。陆游一方面下棋专注,棋风严谨,另一方面又不计胜负、寻求超脱的复杂心理,和“胜故欣然,败亦可喜”的观棋态度,既是一种悟道,又是一种无奈。而诗中的“覆棋”“饶棋”几种围棋活动,也从侧面说明了陆游棋艺的高超。第四章追寻陆游围棋诗中的文化内涵,阐述陆游围棋诗中的“闲”“趣”“狂”和当中所蕴含的禅理禅意。棋与“闲”,围棋不仅是诗人的一项休闲游戏,也是诗人心中超然闲适的表现,更是诗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寄托;棋与“趣”,在陆游诗中,围棋的乐趣包括两个方面,即一决胜负的游戏之趣和不计胜负的超脱之趣;棋与“狂”,指的是围棋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疏狂,陆游号称“放翁”,当棋与酒相遇时这种“狂”和“放”表现得尤为激烈;棋与“禅”,陆游的围棋中还常常透着一点禅意,一者因为他常与僧人对弈,一者因为他一生酷爱品茗弈棋,常有修禅之心。

二、《棋经十三篇》的围棋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棋经十三篇》的围棋观(论文提纲范文)

(1)金庸武侠小说围棋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起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内围棋文学研究
        0.2.2 国内金庸武侠小说与围棋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创新之处
第1章 围棋与金庸武侠小说主题表达
    1.1 棋技:合之兵机
    1.2 棋道:侠义精神
    1.3 棋悟:有无相生
第2章 围棋与金庸武侠小说人物塑造
    2.1 棋痴:莫问亏成
    2.2 棋魔:当局者迷
    2.3 棋侠:棋寄侠情
第3章 围棋与金庸武侠小说叙事功能
    3.1 棋:作为道具的叙事
    3.2 棋:作为故事的叙事
    3.3 棋:作为象征的叙事
第4章 金庸武侠小说围棋书写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境界
    4.1 儒道释互补的文化内涵
    4.2 棋武禅相通的审美之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论围棋史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围棋通史》的撰写(论文提纲范文)

一、围棋史研究体系的构建
二、已有围棋史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三、《中国围棋通史》的分期与研究内容
四、《中国围棋通史》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围棋文化史、技术史、思想史的融合
    (二)通史与断代史、专门史研究的结合。
附录:《中国围棋通史》(四卷)大纲
    第一卷古代篇(先秦到16世纪)
        第一章先秦:围棋之源
        第二章汉代:围棋观念的初步确立
        第三章魏晋风采:弈之为艺
        第四章南北朝:围棋第一个高峰与向外传播
        第五章盛唐气象:围棋的繁荣与向外传播
        第六章宋元棋事
        第七章明代棋踪
        第八章围棋的对外传播
    第二卷近代篇(17—19世纪)
        第1章明末清初:走向理论完备的中国围棋
        第二章清朝围棋的兴盛
        第三章围棋西行与欧洲围棋的起步
        第四章清代后期围棋的衰落
    第三卷现代篇(20世纪上半叶)
        第一章中国围棋的现代转型
        第二章中国现代围棋的艰难起步
        第三章中日围棋交流
        第四章吴清源:在中日文化之间
        第五章围棋的世界传播
    第四卷当代篇(20世纪下半叶—21世纪初)
        第1章中国围棋的艰难复兴(1949—1976)
        第二章新时期的中国围棋(1977—2000)
        第三章21世纪的中国围棋(2001-2018)
        第四章港、澳、台地区的围棋(1945—21世纪初)
        第五章围棋的世界传播(1945—21世纪初)

(3)围棋文化对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重大促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围棋源于中国的促进
二、围棋文化传承的促进
    1.围棋人物传承
    2.围棋故事传承的促进
        (1)“尧造围棋,教子丹朱”
        (2)善弈者弈秋
        (3)“商山四皓”
        (4)关羽刮骨疗伤
        (5)谢安决胜千里
        (6)烂柯山传说
        (7)杨贵妃放猧解局
        (8)积薪遇仙
        (9)杨季鹰传友谊于朝鲜
        (10)顾师言“镇神头”
        (11)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
        (12)王安石下棋赌诗
        (13)坦荡过百龄
        (14)“棋圣”黄龙士
        (15)范西屏、施襄夏两座高峰
        (16)吴清源时代
        (17)聂卫平旋风
    3.围棋静诗传承的促进
    4.围棋理论传承的促进
    5.围棋美学传承的促进
        (1)黑白美
        (2)方圆美
        (3)哲理美
        (4)战斗美
三、回归中心大国的促进
四、稳步进入校园的促进
五、迈步走向世界的促进
结束语

(4)论苏轼围棋诗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思路与意义
第1章 苏轼围棋诗的意蕴
    1.1 唯弈解忧
    1.2 世事如棋
    1.3 观棋悟道
第2章 苏轼围棋诗创作的形成探因
    2.1 崇尚弈棋的特殊时代氛围
    2.2 文人与围棋的不解之缘
    2.3 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与个性
第3章 苏轼围棋诗对后世的影响
    3.1 苏轼影响下后世观棋诗的盛行
    3.2 文人围棋审美传统的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古代棋类词汇研究 ——以古代围棋象棋词汇爲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古代棋类词汇与文献记载
    第二节 古代棋类活动研究现状
    第三节 古代棋类词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古代棋类词汇的概貌
    第一节 古代围棋象棋器具类词汇
    第二节 古代围棋象棋行棋类词汇
    第三节 古代围棋象棋局面及战略类词汇
    第四节 古代棋手观者及棋类格言谚语类词汇
    第五节 围棋象棋古书、谱题名类词汇
第二章 古代棋类词汇的形成、发展探析
    第一节 古代棋类词汇的形成
    第二节 古代棋类词汇的发展
第三章 古代棋类词汇的意义探析
    第一节 棋子命名——以“炮”爲例
    第二节 行棋词汇——以“毅”爲例
    第三节 棋局词汇——以“目”“眼”爲例
第四章 古代棋类词汇词义及构成分析
    第一节 古代棋类词汇语素间的关系及词汇构成
    第二节 古代象棋、围棋词汇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古代棋类语义取象和比喻模式探析
第五章 古代棋类词汇中的形同异义及义同形异
    第一节 古代围棋象棋词汇中的形同异义
    第二节 古代围棋象棋词汇中的义同形异
第六章 古代棋类词汇特点及文化分析
    第一节 古代棋类词汇的特点探析
    第二节 古代棋类词汇的文化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先秦至唐代的围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第一章 先秦至东晋时期的围棋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弈者
    第二节 两汉三国两晋时期的弈者
        一、两汉时期的弈者
        二、三国时期的弈者
        三、两晋时期的弈者
    第三节 围棋发展的初期阶段
第二章 南北朝时期的围棋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的弈者
        一、南朝品棋的兴盛和北朝的围棋高手
        二、皇帝和官僚主导下的围棋
    第二节 围棋发展的精英时代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围棋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弈者
        一、皇帝围棋
        二、官僚围棋
        三、职业围棋
        四、外交围棋
    第二节 围棋发展的全民时代
        一、唐代全民围棋的原因
        二、唐代全民围棋的表现
        三、唐人围棋画面的重现
        四、与围棋全民性并存的另一个维度
        五、总结
第四章 先秦至唐代围棋的形制与下法
    第一节 围棋的形制
        一、两汉魏晋时期围棋的形制
        二、隋唐时期围棋的形制
    第二节 “五赋三论”:棋论中围棋的下法
        一、棋论中围棋的地位
        二、棋论中围棋的术语
        三、棋论中围棋行棋的原则以及与军事的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围棋与中国思想传统(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象比德
二、技进乎道
三、棋禅一味
四、兵家话语
五、玄象与数理
六、围棋与中国思想传统之反思

(8)流失海外的中国围棋古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籍的分类
二、围棋古谱的记谱法与印刷术
三、围棋古谱流传海外的途径
四、海外古谱概观
    1.《烂柯经》
    2.《石室秘传》
    3.《玉局藏机》
    4.《坐隐先生全集》

(9)围棋与日本文学审美“幽玄”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创新点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
    0.3 何为“幽玄”?
第1章 “幽玄”、围棋与日本古典审美的关系
    1.1 “幽玄”与日本古典审美的关系
    1.2 日本围棋与古典审美及“幽玄”的关系
第2章 “幽玄”与文学中的围棋
    2.1 “幽玄”与贵族文学中的围棋
        2.1.1 “幽玄”与优美、优艳
        2.1.2 “幽玄”与《徒然草》的围棋观
    2.2 “幽玄”与武士、庶民文学中的围棋
        2.2.1 “幽玄”与深远、静寂
        2.2.2 “幽玄”与神秘、梦幻
    2.3 “幽玄”与日本现代围棋文学中的棋道
        2.3.1 “幽玄”与《名人》中的冷寂、深沉
        2.3.2 “幽玄”与《本因坊秀格》中的含蓄、内敛
第3章 围棋中的“幽玄”与日本文学审美精神
    3.1 直觉思维与数理思维
    3.2 游戏精神与艺术精神
    3.3 通往“妙花风”之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陆游围棋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围棋诗的概念及陆游围棋诗众多的原因
    第一节 围棋与围棋诗
        一、围棋的相关概念
        二、围棋诗的判定
    第二节 宋代社会方面的因素
        一、下棋风尚的盛行
        二、棋艺理论的繁荣
    第三节 宋前和宋代围棋文学概况
        一、前代围棋文学作品的积淀
        二、宋代围棋诗歌的发展
    第四节 陆游的围棋嗜好
        一、棋瘾大
        二、水平高
        三、棋友多
第二章 围棋及其联用意象
    第一节 时节类意象
        一、季节类意象:春、夏、秋、冬
        二、时分类意象
    第二节 环境类意象
        一、人为环境
        二、自然环境
    第三节 气象类、物件类和饮品类意象
        一、气象类意象
        二、物件类意象
        三、饮品类意象
第三章 陆游围棋诗中的围棋活动
    第一节 下棋
        一、下棋专注,棋风严谨
        二、不计胜负,寻求超脱
    第二节 观棋
        一、观棋:胜故欣然,败亦可喜
        二、烂柯:桎梏与超脱、短暂与永恒
    第三节 听棋、覆棋、饶棋
        一、听棋
        二、覆棋
        三、饶棋
第四章 陆游围棋诗的情感内蕴
    第一节 棋与闲:长日惟消一局棋
    第二节 棋与趣:庆吊相寻喜复悲
    第三节 棋与狂:扫空百局无棋敌
    第四节 棋与禅:棋茶一味可通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棋经十三篇》的围棋观(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庸武侠小说围棋书写研究[D]. 刘颖颖. 湘潭大学, 2020(02)
  • [2]论围棋史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围棋通史》的撰写[A]. 何云波. 中国围棋论丛(第4辑), 2019
  • [3]围棋文化对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重大促进研究[A]. 王金玉. 中国围棋论丛(第4辑), 2019
  • [4]论苏轼围棋诗及其对后世的影响[D]. 闫珍珍. 湘潭大学, 2019(02)
  • [5]古代棋类词汇研究 ——以古代围棋象棋词汇爲例[D]. 周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6]先秦至唐代的围棋研究[D]. 杨子琦.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2)
  • [7]围棋与中国思想传统[A]. 何云波. 中国围棋论丛(第3辑), 2018
  • [8]流失海外的中国围棋古谱研究[A]. 居翔. 中国围棋论丛(第3辑), 2018
  • [9]围棋与日本文学审美“幽玄”的关系研究[D]. 杨开润. 湘潭大学, 2018(03)
  • [10]陆游围棋诗研究[D]. 郭雅君. 西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象棋经典十三章》中的围棋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