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一、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镓,魏莎[1](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巨噬细胞刺激蛋白表达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表达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26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74例(急性加重期组), 稳定期患者52例(稳定期组), 同期选取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MSP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痰液进行痰菌培养, 并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将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28例、革兰阴性杆菌组31例及真菌组15例, 分析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血浆MSP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 稳定期组血浆MSP水平高于对照组, 急性加重期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稳定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组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微球菌3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肺炎链球菌16例;革兰阴性杆菌组主要为:不动杆菌5例、肠杆菌3例、克雷伯菌18例、假单胞菌5例;真菌组主要为:酵母菌15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均相关(rho=0.288、0.511;P均<0.05)。结论痰细菌学、血浆MSP及FEV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评估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且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封辰叶[2](2021)在《非典型病原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致病原中分布情况及相关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对入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通过血清学、荧光定量PCR及尿抗原等多种检测方法,获取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数据,并同步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掌握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非典型病原体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提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经验型判断指标。研究方法:在我国8个城市10家医疗机构从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的时间内收集慢阻肺急性加重病例的标本(血清、尿、痰)及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的标本统一运输至本中心,进行集中检测。其中肺炎支原体测定采用血清学方法(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法)和核酸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测定采用血清学(微量免疫荧光法)以及核酸检测方法;嗜肺军团菌测定采用血清学(间接免疫荧光法)、尿抗原以及核酸检测等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上述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阳性及检测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找到有显着差异的临床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其是否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分布情况肺炎支原体检测方面,共检测了10个中心的39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标本。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三种检测方法中,被动凝集法阳性率较高,为17.17%(68/396,阳性数/总数);Ig M抗体(ELISA法)阳性率仅为3.28%(13/396),显着低于被动凝集法(P=0.000);PCR测定阳性率也较低,仅为1.87%(4/214),显着低于被动凝集法(P=0.000)。三种方法综合起来,检出阳性率总体上为18.18%(72/396);其中北医三院及沈医附属中心医院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均为34%(17/50),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P=0.008),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阳性率最低为2%(1/50),明显低于总体阳性率(P=0.00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获得双份血清患者的样本,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27.44%,明显高于总体的阳性率(P=0.014),这一数据可能更好的阐述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支原体检出率情况。另外进行了全国范围内及各个地区的月份及季节分布的分析,东北地区的11月份(41.18%)、华北地区的12月份(66.67%)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P=0.018,P=0.031)。进一步分析了各个月份阳性率的改变率,结果提示东北地区的11月份和7月份,华北地区的12月份和5月份,均出现了阳性率骤增的情况。肺炎衣原体在6个中心的145例患者中,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及荧光定量PCR方法两种方法检测。其中PCR方法未测到肺炎衣原体。微量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总体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29.66%(43/145)。北医三院阳性率最高为52.00%(13/25),与总体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差异(P=0.028);中国医大一院及中山医院阳性率最低,为4%(1/25),与总体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差异(P=0.019)。衣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是华北地区52.00%(13/25),最低为西南地区为5%(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月份分布上,华北地区,3月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P=0.006)。进一步分析阳性率的改变率,提示东北地区的11月份、华北地区的3月份阳性率骤增。嗜肺军团菌检测方面,共分析了6个中心的145例AECOPD患者,采用了三种方法,其中PCR及尿抗原均未检测到军团菌,血清学方法中,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10.34%(15/145)。本研究中测定了嗜肺军团菌1-14型,6型嗜肺军团菌最多60.00%(9/15),1型血清型为20.00%(3/15),40%(6/15)的阳性患者中检测到3种及以上血清型。嗜肺军团菌阳性患者中,53.33%(8例)的患者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6个中心中,北医三院阳性率最高为16%(4/25),中国医大一院及中山医院阳性率最低为4%(1/25);四个地区中,华北地区阳性率最高为16%(4/25),未见到统计学差异存在。月份及季节分布中,嗜肺军团菌的阳性率自3月份开始出现骤增,4月份、5月份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然后到6月份出现骤降。提示上述时间入院的AECOPD患者,警惕嗜肺军团菌的感染。第二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在临床特点分析方面,共分析了55项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的患者,Pa CO2为47.46±12.76 mm Hg,显着低于阴性的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的患者BUN为6.12±2.24 mmol/L,低于阴性组患者的8.21±10.16mmol/L(P=0.003)。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包括有创和无创通气)的比率为14.71%,显着低于阴性患者27.62%(P=0.027)。其他指标未见到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对差异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 CO2OR值为0.963,95%CI为0.934-0.993,P=0.0017。肺炎衣原体中共分析了14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55项临床资料,其中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患者为43例(29.6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史中,阳性患者在是否吸烟上,与阴性组患者未见到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吸烟的患者中,结果显示,阳性患者的吸烟量为62.33±40.11包年,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44.10±25.60包年(P=0.036)。另外,阳性组患者的合并伴随疾病或并发症的比率为80.95%,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57.43%(P=0.007)。在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的比例中,阳性组患者的比例为34.21%,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55.91%(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伴随疾病或并发症OR值为0.266,95%CI为0.082-0.862,P=0.027;吸烟量OR值为1.021,95%CI为1.005-1.036,P=0.009.嗜肺军团菌方面共分析了14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55项临床资料,其中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患者为15例(10.34%)。统计分析仅看到两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肺功能检查中,军团菌检测阳性患者的FEV1/FVC为62.95±3.30%,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50.80±14.54%(P=0.000)。在血气分析中,我们看到阳性组的HCO3-为26.33±5.63mmol/L,明显低于30.47±6.82mmol/L(P=0.044)。其他对比的临床资料未见到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到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一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分布情况非典型病原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总体检测阳性率为18.18%,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率为29.66%,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率为10.34%(最常见的血清型为6型)。嗜肺军团菌阳性患者中,53.33%(8例)的患者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与总阳性率比较,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嗜肺军团菌并无明显差异存在。时间分布上,肺炎支原体在较为寒冷的月份(东北11月份、华北12月份)和较为炎热的月份(东北7月份、华北5月份)表现出阳性率骤增;肺炎衣原体在东北地区的11月份和9月份、华北地区的3月份和6月份出现了阳性率的骤增;嗜肺军团菌的阳性率自3月份开始出现骤增,4月份、5月份持续增加,6月份出现骤降。提示我们,上述地区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在上述时间入院时,警惕非典型病原体。非典型病原体的血清学方法优于PCR法和尿抗原法。第二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组,Pa CO2较低,BUN较低,机械通气(包括有创和无创通气)的比例更低;并且,Pa CO2的增加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组,吸烟患者的吸烟量更高;合并伴随疾病或并发症的比例更高;急性加重次数≥2次的比例更低;并且吸烟量的增加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伴随疾病或并发症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保护因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的,FEV1/FVC值更高,气流受限程度更轻;HCO3-更低。上述因素与嗜肺军团菌感染风险无关。

杨朋艳[3](202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析我院呼吸科普通病房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特点及AE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今后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AECOPD患者的病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利用SPSS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328例AECOPD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107例,痰培养阴性者221例。2.痰培养阳性组的住院时间长于痰培养阴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痰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炎性指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比、CRP、ESR)无显着性差异(P>0.05)。4.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高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者(P<0.05)。5.有吸烟史的AE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比高于无吸烟史的AECOPD患者(P<0.05)。6.合并糖尿病的AE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沉降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AECOPD患者(P<0.05)。7.研究中共检出病原菌株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5株(92.7%),位于前四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42株(34.4%),鲍曼不动杆菌16株(13.1%),肺炎克雷伯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各14株(11.5%);革兰阳性菌9株(7.3%),主要为肺炎链球菌7株(5.7%),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1.6%)。8.G-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唑林耐药率高达100%,对常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三代头孢类(头孢他定)、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普遍耐药,但耐药率相对较低,小于50%;G+菌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基本耐药,未检出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9.本研究中AECOPD患者出现的证型依次为痰浊壅肺证(32.3%)、痰热郁肺证(29.0%)、痰瘀阻肺证(25.3%)、外寒内饮证(13.4%)。结论:1.AECOPD痰培养阳性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痰培养阴性患者。2.目前的系统性炎性指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比、CRP、ESR)不能作为鉴别细菌感染性AECOPD与非细菌感染性AECOPD的绝对可靠指标。3.合并支气管扩张的AECOPD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者。4.糖尿病可能增加AECOPD患者的炎性反应。5.我院呼吸科普通病房AECOPD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位于前四位的革兰阴性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阳性菌占比较小,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我院呼吸科针对革兰阴性菌临床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三代头孢、喹诺酮类等较敏感的抗生素,针对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可选用较为敏感的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7.本地区AECOPD患者辨证以痰浊及痰热壅肺证为主,辨证时当结合当地的气候及饮食习惯。

陶维[4](202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瘦素与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炎性指标研究较多,但缺乏能够准确、敏感的判断AECOPD发生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研究以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严重程度的AECOPD患者瘦素、hs-CRP、PCT、WBC、NEU%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瘦素与炎性指标在AECOPD气道炎症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及与AECO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ECOPD患者47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2.47±7.48)岁;按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分组分为三组,其中轻度组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72.08±6.09)岁)、中度组19例(男性1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73.79±8.84)岁)、重度组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1.13±6.89)岁);按有无并发呼吸衰竭将AECOPD患者分为并发呼吸衰竭组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3.36±6.27)岁),未并发呼吸衰竭组25例(男性1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1.68±8.46)岁);将AECOPD患者按有无并发肺心病分为并发肺心病组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3.24±8.26)岁),未并发肺心病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2.03±7.12)岁)。对所有AECOPD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记录所有住院资料(血常规参数、血生化、PCT、hs-CRP、住院天数、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等),采集患者血浆,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选取同一时段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体检的健康对照者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9.65±6.18)岁),收集血常规参数、血生化、hs-CRP等资料,并测定其血浆瘦素水平,比较AECOPD患者及不同分组时瘦素及炎性指标水平,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ECOPD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35例,占74.5%,女性 12 例.占 25.5%,平均年龄为(72.47±7.48)岁,平均 BMI 为(21.23±±2.94),平均ALB为(35.21±3.92)g/L;健康体检组34例,其中男性23例,占67.6%,女性11例,占32.4%,平均年龄为(69.65±6.18)岁,平均BMI为(21.75±3.60),平均ALB为(36.52±3.27)g/L,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ECOPD 患者治疗前瘦素、WBC、NEU%、hs-CRP 及 PCT水平分别为 3.63±0.84ng/ml、(8.35±3.50)×109/L、(79.79±9.16)%、9.70(4.62,67.70)mg/L、0.15(0.10,0.74)μg/L;AECOPD 患者治疗后瘦素、WBC、NEU%、hs-CRP 及 PCT 水平分别为 2.08±0.74ng/ml、(7.29±2.61)×109/L、(72.9±12.19)%、5.04(3.01,7.09)mg/L、0.05(0.00,0.11)μg/L;健康对照组瘦素、WBC、NEU%及hs-CRP水平分别为2.00±0.45ng/ml、(6.01±1.80)×109/L、(55.90±11.34)%、4.37(2.83,6.22)mg/L。AECOPD患者治疗前瘦素、WBC、NEU%及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治疗后NEU%及WB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及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瘦素、NEU%、hs-CRP、PC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ECOPD 轻度组瘦素、WBC、NEU%、hs-CRP 及 PCT 水平分别为 2.76±0.50ng/ml、(8.89±3.61)×109/L、(81.85±7.07)%、6.37(3.39,15.54)mg/L、0.13(0.08,0.20)μg/L;中度组瘦素、WBC、NEU%、hs-CRP及PCT水平分别为3.61±0.66ng/ml、(7.61±2.52)×109/L、(78.21±10.21)%、19.72(5.45,93.09)mg/L、0.15(0.11,0.76)μg/L;重度组瘦素、WBC、NEU%、hs-CRP 及 PCT 水平分别为 4.41±0.43ng/ml、(8.83±4.44)×109/L、(80.00±9.56)%、33.14(6.51,121.62)mg/L、0.21(0.09,1.63)μg/L。AECOPD患者轻度组瘦素水平低于中度组及重度组,中度组瘦素水平低于重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轻度组hs-CRP水平低于中度组及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hs-CRP水平与重度组hs-CRP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WBC、NEU%和PCT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AECOPD并发肺心病组血浆瘦素水平4.03±0.68ng/ml高于AECOPD未并发肺心病组血浆瘦素水平3.40±0.8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组血浆瘦素水平4.01±0.65ng/ml高于AECOPD未并发呼吸衰竭组血浆瘦素水平3.19±0.8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ECOPD组血浆瘦素水平与此次住院天数及上一年急性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462,P<0.001;r=0.585,P<0.001),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瘦素水平与年龄、BMI、性别、hs-CRP、ALB、PCT、WBC、NEU%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1)AECOPD患者瘦素、hs-CRP、WBC、NEU%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提示上述炎症指标均可反映AECOPD的发生。(2)AECOPD患者在治疗后瘦素、hs-CRP、NEU%、PC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WBC水平可能受多因素影响在治疗后无明显下降,提示瘦素、hs-CRP、NEU%及PCT在判断治疗疗效上比WBC更具有价值。(3)AECOPD患者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瘦素、hs-CRP水平逐渐增加,而WBC、NEU%和PCT无明显差异,提示瘦素及hs-CRP对比WBC、NEU%和PCT能更好的反映AECOPD的严重程度。(4)并发肺心病或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瘦素水平高于无并发症者,瘦素可作为预测AECOPD患者将来是否发生肺心病或呼吸衰竭的指标。(5)AECOPD患者随着急性加重频率的升高,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推测瘦素可作为预测患者将来急性加重风险的指标。

朱红娟[5](2020)在《AECOPD老年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老年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指数(BMI)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AECOPD老年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间段老年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和肺功能指标差异,并分析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水平与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关系。统计学方法: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不满足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P25,P75)描述。两组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检或者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水平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均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共有70例老年AE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60~86岁,平均(71.9±6.1)岁,其中肺功能Ⅰ级13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级19例。对照组:健康人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60~86岁,平均(69.4±5.7)岁。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组间对比。2.观察组中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FEVl/FVC和FEV1%pred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不同肺功能级别患者间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水平随肺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6.AECOPD老年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水平与FEVl/FVC和FEV1%pred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ECOPD老年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水平均降低,且与患者的肺功能呈正相关性,可以作为AECOPD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李正磊[6](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与显着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包括呼吸困难较前明显加重、痰液增多,咳嗽及气喘症状恶化,需要额外的治疗来改善这种不适症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拥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目的:通过测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水平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探讨血清IL-6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从而为血清IL-6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通过查阅病历的方式获得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病史、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情况。收集患者的血清IL-6、NT-proBNP、CRP、血常规、血气分析及心脏彩超指标。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临床分级标准,将AECOPD患者分为三级,其中I级91例、Ⅱ级48例、Ⅲ级11例;并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使用静脉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及非激素组,其中激素组76例,非激素组74例。比较各临床分级之间血清IL-6水平有无差异;观察血清IL-6与CRP、血气分析、心脏彩超、NTproBNP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激素对IL-6的影响。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相关性研究分析发现,慢阻肺急性期患者血清IL-6与CRP存在显着的正相关(P=0.000、r=0.834),与二氧化碳分压(P=0.000、r=0.758)及肺动脉压力(P=0.000、r=0.834)存在中度正相关,与右室内径(P=0.000、r=0.221)、NTproBNP(P=0.000、r=0.272)存在弱正相关。患者血清IL-6水平越高,平均住院时间越长。激素治疗对IL-6产生起着抑制作用。结论:血清IL-6水平可用于评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IL-6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炎症反应显着相关。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水平在预测平均住院日上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激素治疗对IL-6产生起着抑制作用。第二部分慢阻肺稳定期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目的:通过测定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6水平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探讨血清IL-6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从而为血清IL-6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研究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50例,出院一月后进行随诊复查。其中23例脱落,127例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血清IL-6与NT-proBNP、CRP、血常规、血气分析、心脏彩超指标、肺功能及CA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在出院1年后进行电话随访,观察患者在一年中是否有再次急性发作,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6水平与CAT评分(P=0.000、r=0.648)存在中度正相关,同时血清 IL-6 与 CRP(P=0.000、r=0.621)、二氧化碳分压(P=0.000、r=0.758)、肺动脉压(P=0.000、r=0.661)、NTproBNP(P=0.000、r=0.501)水平存在中度正相关,与 RV(P=0.000、r=0.417)存在弱正相关,与氧分压(P=0.000、r=-0.362)、FEV1%pred(P=0.000、r=-0.363)存在弱负相关。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6、CAT评分、肺动脉压及FEV1%pred可能与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加重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血清IL-6的关联性最强。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6水平越高,其临床症状越严重。IL-6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炎症反应中有着重要地位,并且与患者较差的肺功能、右心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相关。血清IL-6水平可作为慢阻肺患者出现急性加重的敏感风险指标。

余海波[7](2017)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与hsCRP水平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细菌学状况、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痰细菌学状况、血清hsCRP水平,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与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的8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于我院查体中心查体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痰细菌学培养和菌株鉴定,分别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⑴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为(60.87±52.12)mg/L,对照组健康人的血清hsCRP水平为(5.63±3.12)mg/L,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分别为(10.13±4.47)×109/L和(78.46±14.21)%,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分别为(6.25±1.39)×109/L和(51.33±9.6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血清hs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50%、46.25%和55.00%,说明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相比,血清hsCRP水平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细菌培养出革兰氏阴性菌(G-菌)(34±6)株,革兰氏阳性菌(G+菌)(16±5)株,对照组健康人痰细菌培养出G-菌(3±1)株,G+菌(2±1)株,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血清hsCRP水平为(25.37±16.58)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痰细菌培养出革兰氏阴性菌(15±4)株,革兰氏阳性菌(9±5)株,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利用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和痰细菌培养情况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发现当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超过28.65 mg/L时,提示有细菌感染,且血清hsCRP水平越高,细菌感染越严重。结论:⑴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诊断指标,其诊断灵敏度高于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⑵血清hsCRP水平可为抗菌药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⑶血清hsCRP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的严重过程,能够反映COPD急性加重期的细菌感染情况,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菌感染情况的指标。

齐红松[8](201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2010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菌构成、耐药率及变化,同时分析AECOPD患者在各期肺功能的分布特点,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呼吸科四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并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选患者分为甲组,乙组是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送检的痰(所有标本通过镜检筛选,将痰液标本中每低倍镜视野下上皮细胞<10个,中性粒细胞>25个或二者比例<2.5者视为合格痰标本)或支气管灌洗液培养结果、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患者的肺功能结果,按肺功能分为I、II、III级,并分析各期肺功能病原菌的差异性。结果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入选病历455例,送检标本培养出细菌2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5株(69.71%),革兰阳性球菌37株(17.79%),真菌26株(12.50%);革兰阴性菌有铜绿假单胞菌50株、29株鲍曼不动杆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25株大肠埃希菌、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株阴沟肠杆菌、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为主,还有5株屎肠球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分别为12株白色念珠菌、6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3株克柔念珠菌。通过甲组、乙组结果比较,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有逐渐下降趋势,而革兰阳性菌有逐年升高趋势;结果提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制剂等药物敏感,但对头孢二代、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对阿奇霉素、青霉素耐药率均较高,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细菌保持较高敏感性。根据甲组、乙组细菌的耐药率比较,临床常见的病原菌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上升。真菌对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较敏感。依据肺功能分为I、II、III级,病人数量分别为95例、185例、175例,感染细菌株数分别是21株、85株、102株;此次收集病历结果示6人为两重感染,3人为3重感染,且他们均属于III级患者,故III级培养出细菌病人为90人,I、II、III级患者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1.11%、45.95%、51.49%。III级患者感染病原菌的概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在不同肺功时期具有差异性,III级患者更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结论我院呼吸科AECOPD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革兰阴性菌的数量占首位,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在细菌构成中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常见病原菌耐药率高,且近几年病原菌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不同肺功能时期病原菌的分布不同,III级患者更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通过了解慢阻肺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并结合肺功能不同时期病原菌感染特点更合理的经验性应用抗感染药物,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兰静,李秋根[9](20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病原体分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文中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病原体感染及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是COPD加重、恶化的重要因素,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联。通过对COPD不同时期病原体分布及负荷情况动态监测,了解其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以期对COPD的各个时期给予相应干预,达到预防发作、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的目的 。

兰静[10](20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干预对策制定》文中认为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慢性炎症导致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由于C0PD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就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结果,至2020年COPD将跃升至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呼吸道感染是COPD加重、恶化的重要因素,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COPD急性发作对于节约社会成本,降低医疗负担,提高COPD患者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呼吸科收治的110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对307例痰培养结果阳性患者于稳定期行痰液细菌培养,以痰中病原菌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C0PD病原菌感染的标准。对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临床特征制定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的干预对策。结果: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年龄、WBC、FEVl/FVC、PaO2、PaCO2、CRP、TNF-α、IL-18、IL-13急性加重期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急性加重期合格痰标本389份,痰标本合格率35.1%,检出141株菌≥107CFU/ml,G-杆菌占67.4%(95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血杆菌多见;G+球菌占18.4%(26株),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4.2%(20株),曲霉菌11株,念珠菌9株;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6.2%;稳定期合格痰标本307份,痰标本合格率78.9%,检出35株菌≥107CFU/ml,G-杆菌占74.2%(2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占40.0%(14株),真菌占20.0%(7株),G+球菌占5.8%(7株);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1.4%。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痰培养阳性结果相同31株(31例患者),其中13例支气管扩张,11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4例合并骨折,3例无基础疾病。结论:AECOPD住院患者痰标本合格率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急性加重期痰培养阳性率低,非细菌感染因素导致的COPD病情加重不容忽视;稳定期由于人为干预痰标本合格率明显升高,但痰培养结果阳性率更低,且多为合并有支气管扩张、2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细菌定植在普通COPD患者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值得思考。在COPD患者不同时期给予相应干预措施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有助于减少经验性用药、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及住院费用过多。

二、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非典型病原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致病原中分布情况及相关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分布情况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2.2 研究对象
        2.3 收集与运输标本
        2.4 病原学检测方法
        2.4.1 血清学检测方法
        2.4.2 核酸测定
        2.4.3 嗜肺军团菌尿抗原测定
        2.4.4 根据文献及指南推荐,病原体检测阳性判定方法如下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
        3.1.1 肺炎支原体检测总体情况
        3.1.2 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月份及季节分布情况
        3.1.3 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地区分布情况
        3.2 肺炎衣原体
        3.2.1 肺炎衣原体检测总体情况
        3.2.2 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时间及季节分布情况
        3.2.3 肺炎衣原体检测地区分布情况
        3.3 嗜肺军团菌
        3.3.1 嗜肺军团菌检测总体情况
        3.3.2 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时间及季节分布情况
        3.3.3 嗜肺军团菌检测地区分布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
    6 前言
    7 研究对象与方法
        7.1 研究对象
        7.2 临床数据收集情况
        7.3 统计学分析方法
    8 研究结果
        8.1 AECOPD患者一般情况
        8.1.1 肺炎支原体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
        8.1.2 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
        8.2 AECOPD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8.2.1 肺炎支原体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8.2.2 肺炎衣原体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8.2.3 嗜肺军团菌相关分析AECOPD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9 讨论
    10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临床特点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材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2.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
        2.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
        3.2 统计学处理
    4.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比较
        4.3 病原菌分布情况
        4.4 主要AECOPD病原菌耐药情况
        4.4.1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4.4.2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4.5 AECOPD患者证候分布情况
    5.讨论
        5.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5.2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
        5.2.1 痰培养阳性患者与痰培养阴性患者炎性指标对比分析
        5.2.2 疾病对痰培养情况的影响分析
        5.2.3 吸烟对AECOPD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分析
        5.2.4 糖尿病对AECOPD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分析
        5.3 AECOPD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5.3.1 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5.3.2 肺功能水平与病原菌相关性分析
        5.4 AECOPD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5.5 AE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excel数据库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瘦素与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瘦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5)AECOPD老年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的营养评估
    参考文献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小结
第二部分 慢阻肺稳定期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白介素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与hsCRP水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病历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hsCRP血清水平测定
        2.2 痰细菌培养
        2.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干预对策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2.1 病原体检测
        2.2.2 肺功能测定
        2.2.3 血气分析、白细胞(WBC)计数、CRP 测定
        2.2.4 细胞因子检测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统计结果(见表1)
    3.2 急性加重期痰培养结果
    3.3 稳定期痰培养结果
    3.4 其他
第4章 讨论分析
    4.1 COPD 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分析
    4.2 COPD 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4.3 干预对策制定
        4.3.1 健康教育
        4.3.2 吸入技术的长期应用
        4.3.3 预防感染
        4.3.4 提高痰标本合格率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参考文献
附录 2
    参考文献
附录 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巨噬细胞刺激蛋白表达及肺功能的相关性[J]. 张镓,魏莎.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9)
  • [2]非典型病原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致病原中分布情况及相关调查研究[D]. 封辰叶.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D]. 杨朋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瘦素与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 陶维.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5]AECOPD老年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BMI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朱红娟.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李正磊. 苏州大学, 2019(02)
  • [7]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与hsCRP水平的关系[D]. 余海波. 皖南医学院, 2017(01)
  •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D]. 齐红松. 郑州大学, 2014(02)
  •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病原体分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J]. 兰静,李秋根. 国际呼吸杂志, 2013(11)
  •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干预对策制定[D]. 兰静. 南昌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