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后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一例

肌肉注射后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一例

一、肌注后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1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莹[1](2021)在《鸡白痢沙门菌诱导Th2应答相关抗原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文中认为鸡白痢(Pullorumdisease)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病原为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Pullorum,Salmonella Pullorum),具有宿主专嗜性,可引起雏鸡的急性败血症;也可以感染成年鸡,常导致母鸡产蛋减少,体重下降,或导致孵化率和出雏率明显下降,该病原菌亦可垂直传播给子代。鸡白痢沙门菌作为兼性胞内寄生菌,在鸡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偏向于Th2型,有助于其在巨噬细胞内存活,为细菌持续感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鸡白痢免疫防控的难点。挖掘鸡白痢沙门菌中与Th2应答相关的抗原(诱导Th2应答或抑制Th1应答的抗原),有助于鸡白痢沙门菌持续感染的机制的解析,同时为鸡白痢疫苗的研制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巨噬细胞M1/M2表型与T细胞介导Th1/Th2应答存在相互联系,M1巨噬细胞产生的IL-12、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会促进Th1细胞的分化,Th1应答中的IFN-γ会刺激巨噬细胞产生M1极化;M2巨噬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CCL17、CCL22和CCL24则促进Th2细胞的分化,Th2应答中的IL-4会诱导巨噬细胞产生M2极化。因此,通过检测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可以间接反映宿主的T细胞应答类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中存在着不同的精氨酸代谢途径,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是M1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物,可将精氨酸代谢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鸟氨酸。因此巨噬细胞NO的产生可以作为其极化分型的指标。本研究通过构建鸡白痢沙门菌转座突变库,以巨噬细胞为感染模型,基于突变株感染后巨噬细胞中NO的产生判断巨噬细胞是否发生M1极化,从而筛选出促进Th1应答的候选突变株,相应的基因编码产物即为抑制Th1或诱导Th2应答的候选抗原。构建相关基因的缺失株,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评价缺失株诱导Th1/Th2免疫应答的能力以及机体免疫应答对相应病原菌的清除作用,并初步评价其作为疫苗候选株的潜能。进一步为鸡白痢沙门菌持续感染机制的解析以及鸡白痢防控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靶点。1.鸡白痢沙门菌中调控巨噬细胞产生NO的基因筛选利用pSC189转座质粒构建鸡白痢沙门菌449/87的转座子突变库,PCR及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转座子插入到鸡白痢沙门菌基因组中的成功率为100%。以鸡巨噬细胞系HD11为感染模型,利用转座突变株感染细胞,通过检测NO的产生情况进行鸡白痢沙门菌影响宿主NO产生相关基因的高通量筛选。本文共筛选了2807个转座突变株,与野生株449/87感染组相比,诱导HD11产生NO上调的菌株有49个,下调的菌株有12个。通过PCR、测序和比对分析对筛选出来的转座突变株进行基因定位,并构建相应的基因缺失株和回复株,以构建的鸡白痢沙门菌基因缺失株、回复株和野生株感染HD11,对上述筛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野生株449/87感染组相比,arcB、cyaA、cysB、hilA、glnD、invE和prgI的单基因缺失株可显着上调NO的产生。2.鸡白痢沙门菌中NO相关基因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分型的影响利用贴壁培养法制备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来源的原代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以7.5×106cells/孔接种6孔板时,获得的巨噬细胞纯度最高,为93%。野生株449/87和基因缺失株感染原代巨噬细胞后NO的检测结果显示,cysB、arcB、prgI、invE、hilA、cyaA和glnD7个基因的单基因缺失株均能显着上调巨噬细胞产生的NO,与HD11细胞感染模型的结果一致。将上述7个单基因缺失株感染HD11和原代巨噬细胞后,检测iNOS的活性,IFN-γ、IL-12p40、IL-4和IL-10 mRNA水平及IL-12p40蛋白质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株449/87相比,7个单基因缺失株感染后HD11和原代巨噬细胞中iNOS活性显着增加,IL-12p40蛋白水平也显着提高,表明缺失株感染巨噬细胞后会促进其M1极化。与野生株449/87感染组相比,7个单基因缺失株感染HD11后Th2相关细胞因子IL-4和IL-10 mRNA水平没有变化,而Th1相关细胞因子IL-12p40 mRNA显着上调;另外,除了449/87ΔcysB和449/87ΔglnD,其余5个基因(prgI、invE、hilA、cyaA和arcB)的单基因缺失株均可以显着上调HD11感染后的IFN-γ mRNA水平,表明这5个缺失株可能通过上调HD11产生的IFN-γ促进其M1极化。在鸡原代巨噬细胞感染模型中,相比野生株449/87,cyaA、hilA和invE单基因缺失株感染后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 mRNA显着上调,而Th2相关细胞因子IL-4mRNA显着下调,表明449/87ΔcyaA、449/87ΔhilA和449/87Δ invE通过上调原代巨噬细胞产生的IFN-γ从而促进其发生M1极化,且同时通过下调IL-4从而抑制其发生M2极化。3.鸡白痢沙门菌449/87ΔhilA和449/87ΔcyaA诱导鸡体免疫应答的研究将鸡白痢沙门菌449/87、449/87ΔhilA和449/87ΔcyaA分别通过肌肉注射方式接种海兰白雏鸡,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收集肝脏和脾脏,观察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检测血清抗体、脾脏CD4+/CD8+T细胞的比例、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评估了 449/87ΔhilA和449/87ΔcyaA感染雏鸡后激发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449/87和449/87ΔhilA感染雏鸡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同水平的鸡白痢沙门菌抗体,而449/87ΔcyaA感染组的抗体低于449/87野生株感染组,表明CyaA的缺失降低了鸡白痢沙门菌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脾脏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与449/87野生株感染组相比,449/87ΔcyaA感染的鸡脾脏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加(21 d),449/87ΔhilA感染组脾脏CD4+T细胞比例增加(28 d);449/87ΔcyaA和449/87ΔhilA感染的鸡分别在感染后21和28 d时其脾脏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增强,表明这两个基因缺失株诱导T淋巴细胞应答的能力增强。脾脏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449/87野生株感染组相比,449/87ΔhilA感染组IFN-γ mRNA水平显着升高(感染后的3和7 d);449/87ΔcyaA感染组IFN-γ mRNA表达水平升高(感染后7d),IL-4 mRNA水平显着降低(感染后的3 d)。以上结果表明,449/87AcyaA和449/87ΔhilA感染后海兰白鸡产生的应答均偏向Th1型。对449/87ΔhilA和449/87ΔcyaA感染组肝脏和脾脏中的载菌量进行检测,发现449/87ΔcyaA感染组肝脏和脾脏中定植的菌量较少,且分别在感染后7d和21d,肝脏和脾脏中的449/87ΔcyaA被清除。449/87ΔhilA感染组肝脏和脾脏中沙门菌的定植量低于野生株组,且在感染后第21d,肝脏中的449/8 7ΔhilA被清除。以上结果表明缺失株诱导的Th1应答可加速机体对细菌的清除。4.鸡白痢沙门菌449/87ΔcyaA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估以3日龄海兰白雏鸡为模型进行449/87和449/87ΔcyaA的LD50测定,结果显示肌肉注射时449/87和449/87ΔcyaA的 LD50分别为7.02×107 CFU和4.82×109 CFU,表明CyaA缺失后鸡白痢沙门菌的毒力减弱。将449/87△cyaA以1×107CFU/只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免疫接种3日龄海兰白雏鸡进行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的评估。体重变化和临床表现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449/87ΔcyaA免疫组的鸡只生长性能正常,且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449/87ΔcyaA免疫后第14和21d鸡体产生针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抗体。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449/87ΔcyaA免疫组的脾脏细胞在ConA和可溶性抗原刺激下增殖能力显着提高。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结果显示,449/87ΔcyaA免疫组的脾脏CD8+T细胞对靶细胞(449/87感染的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显着高于未免疫组。免疫后第14d对雏鸡进行攻毒,攻毒后免疫组鸡只没有明显临床症状,鸡只的存活率为100%;而未免疫攻毒组的鸡却呈现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细菌定植结果显示,在攻毒后的第3和14d,免疫后攻毒组肝脏中的鸡白痢沙门菌载量显着低于未免疫攻毒组。上述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减毒株449/87ΔcyaA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为雏鸡提供良好的保护效力,具有作为鸡白痢疫苗候选株的潜力。

周春艳[2](2021)在《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昆明地区粪便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了解其病原构成及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昆明地区2015年1月-2019年12月出现腹泻并且粪便培养阳性的28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并将其病原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流行特征:(1)年龄及性别分布粪便培养阳性的腹泻患儿273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17例,男女比例为1.33: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3岁,其中2岁以下的婴幼儿有141例,占51.6%;(2)季节分布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1-12月份人数分布分别为7例、5例、10例、24例、27例、41例、37例、32例、39例、23例、19例、9例,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每年6-9月份,呈单峰分布;(3)病原分布273例粪便病原阳性的腹泻患儿中,沙门菌感染176例,占64.5%,其中鼠伤寒沙门菌65例,占36.9%,乙型副伤寒沙门菌35例,占19.9%,未分型沙门菌35例,占19.9%,伤寒沙门菌30例,占17.0%,丙型副伤寒沙门菌5例,占2.8%,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例,占1.1%,猪霍乱沙门菌2例,占1.1%,纽波特沙门菌1例,占0.5%,肠炎沙门菌1例,占0.5%;志贺菌感染89例,占32.6%,其中宋内志贺菌50例,占56.2%,福氏志贺菌36例,占40.4%,痢疾志贺菌2例,占2.2%,鲍氏志贺菌1例,占1.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7例,占2.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占0.4%;2.主要致病病原菌的药敏试验: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100.0%(65/65)、阿米卡星98.5%(64/65)、头孢唑林96.9%(63/65)、氨苄西林86.2%(56/65);宋内志贺菌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唑林100.0%(50/50)、头孢曲松98.0%(49/50),阿米卡星98.0%(49/50),庆大霉素96.0%(48/50);福氏志贺菌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唑林100.0%(36/36)、氨苄西林100.0%(36/36)、庆大霉素94.4%(34/36)、阿米卡星91.7%(33/36);结论1.昆明地区细菌性腹泻患儿发病主要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但宋内志贺菌感染主要分布在3-6岁的儿童;2.全年发病,发病高峰在每年的6-9月份,呈单峰分布;3.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是主要致病原,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宋内志贺菌是细菌性腹泻最主要的致病菌;4.鼠伤寒沙门菌、宋内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与10年前昆明地区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对比,主要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性均有改变。

宋伟[3](2021)在《西藏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藏鸡作为西藏高原特有的家禽,受到高海拔,低气压和低温的影响,藏鸡不仅可以长久生存,还能不受环境影响,而且可以为高原牧民带来新鲜的肉制品和蛋制品,丰富了藏民的生活所需,因此藏鸡养殖业迅速发展,不注意卫生消毒的管理模式,以及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导致养殖时出现的问题也愈来愈多,藏鸡长久以来受到各类致病性病原的侵害感染,给高原藏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探究沙门氏菌在藏鸡中的流行情况以及高原地区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征,本试验对从拉萨市和林芝市养殖场通过直肠拭子法采集到的55份藏鸡粪便拭子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利用细菌的培养特性、形态学特征、生化特性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离;再通过细菌通用基因和特异性基因鉴定进行确定;之后利用血清学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利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再通过药敏试验和PCR试验对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试验结果:1.采集到的55份藏鸡粪便直肠拭子样品中共分离出8株沙门氏菌菌株,检出率为14.50%(8/55);林芝采集鸡粪样品25份,检出5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0.00%(5/25);拉萨采集样品30份,检出3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0.00%(3/30),说明沙门氏菌在两地藏鸡群中存在一定的流行情况。通过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3株,占分离菌株的37.50%(3/8);鼠伤寒沙门氏菌2株,占分离菌株的25.00%(2/8);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以及圣保罗沙门氏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株的12.50%(1/8)。可以发现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本次分离的藏鸡源沙门氏菌中的优势血清型。55份藏鸡粪便直肠拭子样品中共分离出8株沙门氏菌,将扩增出特异性基因Stn,测序经NCBI比对,再利用MEGA7.0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Stn-L1(林芝1号分离株)序列与埃及鸡源和山羊源沙门氏菌(MN537806.1、MK695165.1)在同一分支;Stn-L2(林芝2号分离株)序列与中国台湾人源沙门氏菌(CP045518.1)在同一分支。结果表明分离株可能存在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可能性。2.本次从西藏地区藏鸡粪便拭子样品中分离出的8株沙门氏菌,共检测沙门氏菌毒力基因14种,各株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数量在3~4个之间,且同一地区分离到的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基本相同。毒力基因sopB的检出率为100.00%(8/8),sseL、orfL、rhuM、prfA、spvC和arvA的检出率均为0.00%(0/8),sopE、orgA和ttrB出现在大多数分离株中,结果表明这次试验的沙门氏菌分离株可能具备顺利侵入宿主巨噬细胞并稳定增殖和扩散的能力。3.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株沙门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的耐药率达到100.00%(8/8),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87.50%(7/8),对氯霉素类抗生素,如氯霉素的耐药率达到87.50%(7/8);同时多重耐药结果显示所检沙门氏菌株耐6种抗生素的比例最高,达37.50%(3/8),其次耐9种抗生素的比例达25.00%(2/8),耐5、7、8种抗生素比例各为12.50%(1/8),多重耐药表明,所检菌株均已产生多重耐药,每株被检菌株至少对5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株沙门分离株中耐四环素类抗生素基因(tetB)、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因(blaCMY)检出率100.00%(8/8),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因(blaTEM)检出率87.50%(7/8),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因(blaCTX)检出率75.00%(6/8),检出率100.00%(7/8),耐氯霉素类(floR)、耐喹诺酮类(parE)、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adA2)基因检出率均为87.50%(7/8),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试验结果显示,8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西藏两地采样所在的藏鸡养殖场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当地防疫部门的注意。本次对西藏部分地区藏鸡源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之后进一步研究了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分布情况。为以后西藏地区对藏鸡源沙门氏菌的防控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潘春雨,冯爱平[4](2019)在《感染因素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皮肤紫癜、瘀点、瘀斑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好发于儿童,发病原因至今不明。近年来认为各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诱因,由感染因素引发的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大量研究显示,对HSP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临床医师在治疗HSP时除了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要评估患者有无其他脏器(尤其是肾脏)受累,及早进行干预以改善预后。

朱悦[5](2019)在《基于肠炎沙门菌CZ14-1的减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保护效力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肠炎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宿主谱广泛且具有侵害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利用抗生素治疗虽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极易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及肉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因此,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畜禽肠炎沙门菌病的有效措施。随着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沙门菌的重要毒力基因敲除,构建沙门菌减毒活疫苗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减毒活疫苗具有使用方便、免疫原性好、毒力弱等优点,即使在“免疫空白期”也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力。此外,通过基因敲除可获得血清学上的阴性标记,建立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动物的(Differentiating Infected and Vaccinated Animals,DIVA)检测方法,从而为养殖与生产过程区分疫苗接种动物和野生型细菌感染动物提供依据。本研究联合应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和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分别将肠炎沙门菌CZ14-1的毒力相关基因spiC和外膜蛋白相关基因nmpC以及脂多糖O-抗原链合成相关基因rfaL敲除,在构建CZ14-1AspiC单缺失株的基础上构建了两株双基因缺失株CZ14-1ΔspiCΔnmpC与CZ14-1ΔspiCΔrfaL,并评价了两株双基因缺失株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对不同品种雏鸡的致病性,同时对双缺失株的免疫保护效力进行了初步探究,为肠炎沙门菌减毒活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和依据。1.减毒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AnmpC与CZ14-1ΔspiCΔrfaL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以肠炎沙门菌CZ14-1为模板,通过重组自杀质粒pGMB152-ΔspiC/Cm介导的同源重组系统,敲除肠炎沙门菌CZ14-1的spiC基因,成功构建CZ14-1ΔspiC缺失株。随后利用PCR技术扩增出两端与肠炎沙门菌基因nmpC上、下游序列同源且中间为氯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和两端与肠炎沙门菌基因rfaL上、下游序列同源且中间为氯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电击转化入含有质粒pKD46的CZ14-1ΔspiC中,分别获得替换nmpC和rfaL的阳性克隆(CZ14-1ΔspiCΔnmpC::cat和CZ14-1ΔspiCΔrfaL::cat),再电转入温度敏感性型质粒pCP20以消除氯霉素抗性基因,通过PCR以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双基因缺失株 CZ14-1ΔspiCΔnmpC和CZ14-1ΔspiCΔrfaL。对野生株CZ14-1和缺失株CZ14-1ΔspiCΔnmpC、CZ14-1ΔspiCΔrfaL的体外生长特性、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piC和nmpC基因的缺失对细菌的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无显着影响,但是rfaL基因的缺失会使细菌的生长速度减缓,并且对甘露醇的代谢能力发生了变化。2.减毒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ΔnmpC和CZ14-1ΔspiCΔrfaL缺失株免疫保护效力的初步研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ΔnmpC在3日龄海兰白蛋鸡上的LD50为1.58 X 107CFU,细菌CZ14-1ΔspiCΔrfaL在3日龄海兰白蛋鸡上的LD50为7.76 ×106CFU。与野生株CZ14-1的LD50相比(约为2.24× 104CFU),毒力约下降了 705倍和346倍。细菌CZ14-1ΔspiCΔnmpC在3日龄SPF雏鸡上的LD50为2.57 × 107CFU,细菌CZ14-1ΔspiCΔrfaL在3日龄海SPF雏鸡上的LD50为4.07× 106CFU。与野生株CZ14-1的LD50相比(约为1.26× 104CFU),毒力分别约下降了 2030倍和323倍。与野生株相比,在不同品种的雏鸡上,两株双缺失株的毒力均明显下降。将缺失株CZ14-1ΔspiCΔnmpC和CZ14-1ΔspiCΔrfaZ分别以肌肉注射的途径免疫7日龄的海兰白雏鸡,在14日龄时进行二次免疫,10天后以肌肉注射的方式人工感染野生型菌株 CZ14-1,剂量为 2.0 X 109CFU/只。结果显示,CZ14-1ΔspiCΔnmpC 和 CZ14-1ΔspiCΔrfaL能够对野生株的大剂量攻毒分别产生80%和75%的保护力,未免疫组的存活率仅有5%;且免疫组体重净增量也较未免疫组有明显提高。在体内分布与定植试验中,将野生株和2株双缺失株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3日龄的海兰白雏鸡,在肝脏和回肠内,两株缺失株在接种后21天被机体清除。利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结果显示,两株缺失株在免疫后1周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G抗体,抗体水平在随后的数周逐渐上升并在免疫后第5周达到高峰。荧光定量PCR检测CZ14-1Δsp/CΔnmpC和CZ14-1ΔspiCΔrfaL在免疫过程中脾脏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FN-γ和IL-6表达水平显着上调,表明两株双缺失株都能引起强烈的Th1倾向的免疫应答,有助于胞内沙门菌的清除。以Spi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可以明显的区分出野生株感染和两株双缺失株接种的鸡。通过玻板凝集试验(SPA)可以明显区分野生株感染和CZ14-1ΔspiCΔrfaL缺失株接种的鸡,说明两株双缺失株都具有DIVA能力,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区分出疫苗接种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以上结果显示,两株双缺失株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能针对野生型毒株的高剂量攻毒提供较好的保护和DIVA能力,为将其开发成为肠炎沙门菌减毒活疫苗候选株奠定了基础。

殷俊磊[6](2016)在《鸡白痢沙门菌T3SS2及其效应蛋白CigR的致病与免疫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Pullorum, Salmonella Pullorum),又称雏沙门菌,是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的病原,具有高度适应专一宿主的特点,能垂直传播,可引起雏鸡的急性败血症,多侵害3周龄以内幼雏,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日龄较大的青年鸡也可致病和致死;成年鸡亦可被感染,常导致母鸡产蛋减少,生殖道畸形,体重下降,也导致孵化率和出雏率明显下降,还可感染火鸡,偶能感染其它禽和鸟类,给许多国家的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并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免疫接种可作为防控沙门菌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能提供更加高效的保护,且能诱导较高的细胞免疫反应。沙门菌致病岛(Sa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 SPI)2是位于沙门菌基因组上的一个约40 kb的主要毒力基因簇,其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2(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 2, T3SS2)可以分泌多种功能不同的效应蛋白,这些效应蛋白对沙门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和增殖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引起全身性的感染提供必要条件。目前,已有30多个沙门菌T3SS2效应蛋白被鉴定,其中很多效应蛋白的功能并不单一,大部分与沙门菌的毒力密切相关,cigR是唯一一个缺失后可引起鼠伤寒沙门菌毒力上升的效应蛋白基因。另外,并非这些效应蛋白均存在于所有血清型的沙门菌中,这意味着有些效应蛋白基因在部分沙门菌中是缺失的,或者有些基因在一些沙门菌中是以假基因的形式存在。目前,关于沙门菌毒力基因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但主要模型还是集中在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但对于鸡白痢沙门菌相关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在T3SS2及其效应蛋白方面。本研究主要基于T3SS2及其效应蛋白CigR探讨了其与鸡白痢沙门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并初步评估了鸡白痢沙门菌减毒株作为疫苗株防控该病的可行性,为从分子水平上探明鸡白痢沙门菌与鸡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与致病机理及找到更好防控该病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1.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岛2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以鸡白痢沙门菌菌株S06004为研究对象,采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成功构建了鸡白痢沙门菌S06004株的致病岛2(SPI2,约40 kb)缺失株S06004△SPI2。然后测定了该缺失株的生长特性、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和致病性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并与野生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PI2的缺失不影响鸡白痢沙门菌的生长特性;与野生株一样,该缺失株均能发酵葡萄糖、甘露糖、甘露醇、鸟氨酸脱羧酶和赖氨酸脱羧酶,而不能发酵蔗糖、麦芽糖、山梨醇、卫矛醇、侧金花醇、乳糖、丙二酸盐、尿素、L-阿拉伯糖和硫化氢等;且该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对2日龄雏鸡的LD50是野生株的252倍。表明SPI2在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PI2的缺失引起鸡白痢沙门菌毒力的显着下降,这为进一步研究鸡白痢沙门菌SPI2的功能及研发减毒疫苗奠定了基础。2.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岛2缺失株对雏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估分别通过口服和肌肉注射两种免疫途径评价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岛2缺失株S06004ASPI2对2日龄雏鸡的免疫保护效力,其中,口服免疫剂量为2×108CFU/只,肌注免疫剂量为2×107CFU/只。体重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显示,两种免疫途径均不影响雏鸡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一样,免疫后雏鸡并未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且该缺失株在雏鸡体内具有一定的定植能力;血清抗体水平测定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途径均能诱导雏鸡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在免疫后第10天,分别用鸡白痢沙门菌菌株S06004和鸡伤寒沙门菌菌株SG9对雏鸡进行攻毒,并观察其临床症状,统计其死亡情况,结果显示,在攻毒早期免疫组鸡出现了暂时的和轻微的厌食、腹泻及精神萎顿等症状,5天左右即可恢复,死亡率和发病率极低,而未免疫攻毒对照组的鸡却呈现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症状明显。上述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减毒株S06004ASPI2对雏鸡具有良好的保护效力,可以作为理想的疫苗候选株,同时为鸡白痢沙门菌减毒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3.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岛2对T3SS2效应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经序列分析,在鸡白痢沙门菌菌株S06004染色体上共有20个T3SS2效应蛋白基因,其中sifB、sspH2和steC是以假基因的形式存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相对定量分析(2-△△CT)来比较鸡白痢沙门菌菌株S06004与其SPI2缺失株S06004ASPI2在感染禽巨噬细胞HD11 2.5 h、7.5 h和15h时,这20个T3SS2效应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06004感染该细胞1.5 h时这些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这20个效应蛋白基因包括假基因sifB、sspH2和steC在鸡白痢沙门菌感染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SPI2的缺失对基因cigR、gtgA、slrP、sopD、sseK1、steB和steC的表达并没有显着的影响,对基因pipB2、sifB、sopD2、sseJ、sseL、sspH2和steD的表达在三个时间点均有显着影响,而对基因pipB、steA和sifA的表达只在一个或两个时间点有显着影响;缺失株感染时未检测到基因sseF、sseG和spiC的表达。表明鸡白痢沙门SPI2显着影响一些T3SS2效应蛋白基因的表达,而另一些效应蛋白基因的表达并不受SPI2影响;假基因sifB、sspH2和steC在鸡白痢沙门菌的感染过程中也可进行转录;缺失株感染时基因sseF、sseG和spiC未表达与其位于SPI2上有关。这有助于进一步揭示T3SS2及其效应蛋白在鸡白痢沙门菌感染过程中的致病机制,也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4.鸡白痢沙门菌中T3SS2效应蛋白基因分布研究沙门菌T3SS2效应蛋白基因在不同的沙门菌菌株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在1962年至2013年间从我国分离的237株鸡白痢沙门菌中25个T3SS2效应蛋白基因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序列比对分析了这25个基因在18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中的流行特征,它们的全基因组序列来自GenBank。PCR结果显示,在这237株菌株中,基因cigR、pipB、pipB2、slrP、sopD、sopD2、spiC、sseF、sseG、sseJ、sseL、 steA、steB、steC和steD均存在,gogB和sspHl均缺失,基因gtgA、gtgE、sifA、sifB、sseI、 sseK2和sspH2在这237株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9.6%、45.2%、98.7%、99.2%、5.9%、15.2%和97.5%;与1962年至1979年间相比,2000年至2013年间gtgE、sseI和sseK2的分布水平显着降低。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有15个基因(cigR、pipB、pipB2、sifA、sifB、 slrP、sopD、sopD2、spiC、sseF、sseG、sseL、steA、steC和steD)在这18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菌株中均存在,sifB、sseK1、sspH2和steC在一些菌株中是以假基因的形式存在。结果表明,gtgE、ssel和sseK2在这237株菌株中分布具有一定的年代规律性;大部分被检测基因在鸡白痢沙门菌中具有广泛分布;一些基因在微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假基因。这为进一步分析相关基因的流行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些效应蛋白基因的功能及了解相关基因的进化提供了数据。5.鸡白痢沙门菌T3SS2效应蛋白CigR功能的初步解析CigR既是一个由沙门菌致病岛3编码的T3SS2效应蛋白,也是一个膜蛋白。本研究采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成功构建了鸡白痢沙门菌株S06004的cigR基因缺失株S06004△cigR,初步解析了CigR的基本功能。结果显示,cigR的缺失不影响鸡白痢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且该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但能够增强鸡白痢沙门菌在禽巨噬细胞HD11和鸡体内的增殖和/或存活能力,显着降低鸡白痢沙门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该缺失株对2日龄雏鸡的LDso仅是野生株的五分之一;另外,在鸡白痢沙门菌感染HD11过程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cigR的缺失显着影响CXCLI1、 CXCLI2、IFN-γ、IL-1β、IL-6、IL-10和iNOS的产生,而对IL-4、IL-18、NF-kB1、TGF-β4和]TNF-α的产生并没有显着影响。表明cigR的缺失引起鸡白痢沙门菌毒力的显着升高,显着降低其生物膜形成的能力,并且CigR能够显着影响一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它免疫相关因子产生。这为更加深入地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王菊梅[7](2015)在《新疆部分地区鸡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中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之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大量应用,导致多重耐药沙门氏菌菌株不断出现,已经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鸡沙门氏菌进行分离、血清型鉴定、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为新疆地区鸡沙门氏菌的防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从伊犁地区、乌鲁木齐市以及周边地区采集肝脏、肛拭子、卵黄液等病料共550份。对所采样品进行增菌、培养、革兰氏染色,初步筛选出疑似为沙门氏菌的细菌;然后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对确定为沙门氏菌的菌株鉴定其血清型。对鉴定为阳性的沙门氏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出较敏感性的药物,进行临床病例的治疗,并观察临床用药效果。乌鲁木齐市分离的178份病料中,检出8株沙门氏菌,检出率约为4.5%;乌鲁木齐周边212份成年鸡十二指肠内容物和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0.9%;伊犁地区的160份毛蛋中,检出24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5%;成功分离了34株鸡沙门氏菌,血清群主要为B、C、D三个群,O9有17株,O7型有9株,O4型有7株,O8型有1株,新疆部分地区多发的为O9型沙门氏菌。其中对链霉素、萘啶酸、四环素、磺胺、氨苄西林、呋喃妥因耐药性较高,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治疗选择阿莫西林、环丙沙星饮水,同时配合电解多维、鱼肝油、葡萄糖粉拌料来进行综合治疗鸡沙门氏菌病效果较好。本研究对新疆部分地区的鸡沙门氏菌临床防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陈建国[8](2013)在《幽门螺杆菌CagA/UreB口服减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Hp)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胃中,是导致慢性胃炎、胃肠溃疡、胃腺癌等胃肠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尽管国内外采用抗生素三联、四联疗法在治疗H. pylori引起相关的胃炎和胃溃疡等胃肠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临床发现广谱抗生素的治疗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和治愈后复发率居高不下,临床上将很快进入“感染-治愈-复发-再治疗-耐药”的恶性循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希望通过疫苗免疫奶牛使在牛奶中产生高水平的抗幽门螺杆菌抗体,通过口服该抗体,来预防和治疗H. pylori引起的慢性胃炎、胃肠溃疡等胃肠疾病。因此希望使用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疫苗来免疫动物产生高浓度抗体或用该疫苗免疫动物使之对幽门螺杆菌产生有效的抵抗力。本研究首先选取生产后10天健康、无乳腺疾病和生殖器官疾病、体温正常的奶牛14头,随机分为两组:PBS对照组和幽门螺杆菌全菌蛋白免疫注射组,每组7头。用浓度为2×1010cfu/mL的幽门螺杆菌(H. polyri)NCTC11637全菌经超声破碎后与等剂量的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分别于0、14、28天三次多点肌肉注射全菌蛋白疫苗,每次4mL,免疫产后泌乳的健康奶牛,对照组每次注射PBS与弗氏佐剂乳化物4mL。每周采血和收集牛奶各一次,离心收集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乳汁的IgG抗体,同时测量体温,观察发情和采食泌乳等健康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经肌注幽门螺杆菌全菌蛋白免疫奶牛后可在血清和乳汁中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免疫结束后不久逐渐下降。免疫奶牛的体温、发情和采食泌乳等情况正常。但全菌蛋白疫苗费用高,制作麻烦,注射时阻力大、奶牛反应强烈,且需要多次多点注射。结果表明肌肉注射幽门螺杆菌全菌蛋白疫苗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免疫途径。但全菌蛋白疫苗制作麻烦,费用高,注射时奶牛反应大。因此希望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和使用更为方便的疫苗代替幽门螺杆菌全菌蛋白疫苗。考虑到幽门螺杆菌是肠道菌群,通过口服引起胃肠道粘膜免疫是一种可行途径。但口服的蛋白疫苗的制作复杂,提纯麻烦,且时间较长,同时需加相应的免疫佐剂提高免疫原性,在口服过程中蛋白疫苗还容易被胃酸及胃蛋白酶破坏而丧失免疫功能。因此考虑用大肠杆菌或减毒沙门氏菌来作为载体。本实验室多次采用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作为载体,安全且免疫效果好,希望构建幽门螺杆菌的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500口服活载体疫苗。本实验选取幽门螺杆菌中已证实具有免疫原性的两个基因:尿素酶B(urease B, UreB)和细胞毒素相关抗原(cytotoxin-associated antigen, CagA)。先采用PCR技术从幽门螺杆菌标准株SS1扩增Hp-UreB和Hp-CagA基因,将其连接至原核表达质粒pYA3493中,使之构建为pYA3493-UreB-CagA重组质粒,经PCR及酶切鉴定后测定其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相关序列的进行同源性分析。重组质粒pYA3493-UreB-CagA电击转入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500,培养后筛选阳性菌落,抽提质粒进行PCR及酶切鉴定。表达的UreB-CagA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然后将无特定病原菌昆明小鼠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肌肉注射幽门螺杆菌全菌蛋白疫苗和灌胃分别给予含质粒pYA3493-UreB-CagA的减毒沙门氏菌C500(0.2mL,1×1010CFUmL-1)、含空质粒pYA3493的减毒沙门氏菌C500(0.2mL,1×1010CFUmL-1)、减毒沙门氏菌C500(0.2mL,1×1010CFUmL-1)以及PBS (0.2mL)。每周免疫一次,连续五次。第六周后再用活H. pylori SS1(0.2mL,1×1010CFUmL-1)灌胃攻击,每天一次,连续三天。第九周采血后处死实验小鼠,取一半胃粘膜和十二指肠研磨进行细菌培养检查H. pylori在胃肠定植情况,另一半用于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观察胃肠损伤情况和免疫蛋白分泌的情况,同时对重要脏器肝、脾、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损伤情况。实验前和实验后每隔一周或二周采血一次,连续8次,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检验pYA3493-UreB-CagA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500口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和口服疫苗的安全性评价。结果: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证实,克隆的Hp-CagA和Hp-UreB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和100%(472/480和1134/1134)。重组质粒PYA3493-UreB-CagA转染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500,可表达约59kD的UreB-CagA蛋白。全菌蛋白注射组和含质粒pYA3493-UreB-CagA的减毒沙门氏菌C500组的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抗体滴度显着高于含质粒pYA3493的减毒沙门氏菌C500组、减毒沙门氏菌C500组以及PBS组(P<0.01)。但均未完全保护月=pylori SS1对胃的攻击,五组中胃和十二指肠均有H. pylori SS1的定植。但全菌蛋白注射组和含质粒pYA3493-UreB-CagA的减毒沙门氏菌C500组小鼠胃肠内的菌落数量显着低于含质粒pYA3493的减毒沙门氏菌C500组、减毒沙门氏菌C500组以及PBS组(P<0.01)。免疫组化表明全菌注射组和口服疫苗中胃和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抗体存在,且所有组胃、十二指肠、肝、脾以及肺均无明显损伤,也无小鼠死亡。结果表明建立了同时表达Hp-CagA和Hp-UreB基因的减毒猪霍乱沙门菌疫苗株,该口服减毒沙门氏菌载体疫苗有明显的免疫预防效果,而且比较安全,但不能完全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和十二指肠中定植。以上是UreB-CagA双价口服活载体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安全有效。体外实验希望通过构建H. pylori的CagA和UreB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用电击法转染到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后,用幽门螺杆菌SSl攻击转染成功的胃上皮细胞((?)ES-1,观察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细胞凋亡机制。采用PCR技术从幽门螺杆菌标准株SS1中获取CagA部分基因和UreB全长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相连,构建幽门螺杆菌CagA/UreB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CagA-UreB,并用脂质体的方法将质粒pEGFP-N1-UreB-CagA和空质粒pEGFP-N1分别转染到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中,用(3418筛选阳性细胞,用幽门螺杆菌SSl分别处理转染pEGFP-N1-CagA-UreB的细胞、转染pEGFP-N1的细胞以及没转染质粒的细胞。用Annexin V-APC和7-AAD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胃上皮细胞GES-1凋亡和死亡的情况,同时透射电镜观察胃上皮细胞GES-1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用脂质体转染质粒到细胞GES-1,转染效率可高达60%以上,500μg G418可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筛选后的阳性细胞用幽门螺杆菌处理后,凋亡率要小于空质粒转染的细胞和未转染质粒的细胞,但长时间处理后GES-1细胞均死亡,电镜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表明质粒pEGFP-N1-UreB-CagA可转染到胃上皮细胞GES-1在培养细胞内的表达可抵抗幽门螺杆菌SSl对细胞GES-1的破坏,减少细胞凋亡。但用幽门螺杆菌长时间、大剂量处理也会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这说明尿素酶B和CagA可导致细胞凋亡,但同时也有其他途径参与凋亡过程。

蒋文明[9](2004)在《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DNA疫苗的口服免疫应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目前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的病原PRRSV属于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为有囊膜的不分节段、单股、正链RNA病毒。GP5、GP3、M蛋白是PRRS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以GP5基因为免疫原研制的DNA疫苗能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应答,但注射免疫途径因实际操作和成本问题难以推广应用。 细胞内感染性细菌减毒后作为DNA疫苗载体是目前基因免疫研究的热点之一。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侵袭性胞内菌,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减毒后对宿主致病性显着降低,但仍保留良好的侵袭力,可直接将真核表达质粒携带进入动物细胞内表达相应的蛋白而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但目前国内还未见减毒沙门氏菌作载体用于畜类DNA疫苗的报道。本研究探讨了利用沙门氏菌aroA基因突变株为载体传递PRRSV DNA疫苗的可行性。 本研究应用PCR技术,以构建好的PRRSV S1毒株GP5全基因重组质粒pcDNA3-GP5为模板,扩增了部分信号肽序列缺失的GP5基因(GP5’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cDNA3.1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P5’。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的GP5’基因全长525bp,编码17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表明,GP5蛋白含有多个疏水区域,2~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一段疏水信号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S1株与其它分离株的GP5’同源性在99%。利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pcDNA3-GP5和pcDNA3-GP5’转染HEK-293A细胞,用RT-PCR技术证明目的基因mRNA的转录,同时用IFA方法证明目的蛋白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将真核表达质粒pEGFP、pcDNA3-GP5和pcDNA3-GP5’高压电转化至aroA突变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株构建成3个重组沙门氏菌SL7207/pEGFP、SL7207/pcDNA3-GP5和SL7207/pcDNA3-GP5’。制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感染SL7207/pEGFP,经荧光显微镜可以检测到有荧光蛋白表达。将SL7207/pcDNA3-GP5和SL7207/pcDNA3-GP5’口服免疫小鼠,2d后提取肠道粘膜总RNA,可以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同时制备免疫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用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以检测到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结果表明该减毒沙门氏菌不仅可将目的基因呈递给小鼠体细胞,而且,转运的目的基因可以获得转录和表达。以减毒沙门氏菌传递猪萦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DN人疫苗的口服免疫应答 本试脸比较了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PR]拐V DNA疚苗和裸质粒DNA疚苗的免疚效果以及GPS基因和GP5’基因的免疫效果.6至8周龄的雌性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16只.sL72o7lpeDNA3一GPS和sL7207lpeDNA3一GPS’以1。、fo的剂童口服免疫,裸质粒peDNA3一GPS和peDNA3一GPS,以10。陀皮内注射,共免疚4次,每次间隔巧天.结果表明,两种疫苗都诱导小鼠产生PRRSV中和杭体,最后一次免疫后14天口服组和注射组的中和杭体水平差异不显着.但SL72071 peDN六J一GPS和SL72071体DNA3心P5’免疫组至二免后14天才出现中和杭体.同时发现GPS基因免疫组的中和杭体水平要明显高于GP5’基因免疫组.口服免疫和裸质拉DNA免疚均诱导了小鼠IFN一丫的表达,而且对照组也表达了IFN一丫.结果表明,口服免疚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PRRSV的体液免疫应答,但是没有特异性的IFN一丫应答;PR]招VGPS蛋白中的信号肤序列和N末端的糖基化位点与PRRSV GPS蛋白的中和表位有关。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PRRSV GPS基因的口服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杭PRRSV的体液和细胞免疚应答.口服DNA疚苗具有省时、方便、价康、易于群体免疚等优点,有望代替肌肉注射或基因枪等DNA疚苗的免疫方式,是研制低成本、实用化口服畜类DNA疫苗的一条新途径.如何提高P川妞V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开发多价DNA疫苗、探明目的基因在体内的转录、表达和杭原递呈机理以及减毒沙门氏菌的生物安全性评估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杜爱芳[10](2004)在《鸡球虫病的中药防治与DNA疫苗研究》文中提出鸡球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分布广,感染率高,常发生在15-50日龄的雏鸡,若不能有效控制,其现场发病率可达50%-70%,死亡率可达20%-30%,严重爆发时其死亡率可高达80%。据统计,全球养鸡业每年仅球虫病造成经济损失就达20亿英镑。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仍以化学合成药及抗生素为主,但由于长期应用,易产生抗药性,且在畜产品中因药物残留而影响人类的健康。鉴此,人们将目光转向非抗生素防治研究,如中药和疫苗。沙门氏菌是一种侵袭性胞内菌,通过一定方法减毒后对宿主致病性显着降低,但仍保留良好的侵袭力,可携带重组质粒侵入脾和淋巴结等器官组织,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而诱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疫苗已用于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预防研究,但国内未见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鸡球虫基因疫苗的相关报道。本研究目的是:1)分离鉴定杭州地区鸡球虫种类;2)用中药复方进行鸡球虫病防治试验;3)克隆主要致病虫种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ZJ株5401基因,构建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双突变株为载体传递E.tenella ZJ株DNA疫苗,研究其免疫原性及可行性。 本研究对杭州地区鸡场的球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中药复方对实验感染球虫鸡进行防治试验。调查和防治结果表明,杭州地区主要存在3个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Decatrix)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中药复方煎剂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具有高效抗球虫效果,抗球虫指数(ACI)为180.8;中药复方散剂具有中等抗球虫效果,ACI为178.8。 应用RT-PCR扩增E.tenella ZJ株5401基因。按照Danforth(1989)发表的基因序列合成引物,引物上下游各加上EcoRⅠ和SalⅠ酶切位点。PCR扩增产物约为900bp,与pGEM-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将酶切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E.tenella ZJ株5401基因序列全长为864bp,序列本身是一个开放阅读框,与Danforth等(1989)报道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8%,有两个部位的碱基发生了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3%。同时将5401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成表达载体pET-30a-5401,用IPTG诱导该基因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诱导6h的蛋白表达量即可达到较高水平,表达量约26.3%。SDS-PAGE及Western-blot证明,融合蛋白大小约为66kDa,而非推测的38.5kDa,表明该基因可能以蛋白二聚体的形式表达。 将5401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DNA3-5401,高压电转化dam和phoP基因双突变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ZJ111株)中,并直接转染Vero细胞,提取细胞总DNA,DIG标记探针可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SDS-PAGE、Western-blot可检测到31kD的蛋白条带。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能将5401基因呈递给Vero细胞并浙江大’货博一卜学位论文进行表达。 将携带鸡柔嫩艾美耳球虫540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一5401的减毒沙门氏菌ZJin菌株(ZJin/pcDNA3一5401)口服接种3日龄非免疫鸡,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试验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和鸡只死亡。二免后4周各组鸡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外0.05),同时肝脏和脾脏己检测不到沙门氏菌;用限制性酶切分析和PCR鉴定证实,体内试验和体外培养的重组质粒在受体菌ZJin菌株内比较稳定。结果提示,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探讨其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将ZJI 11/pCDNA3一5401分别以10,cfu、105cfu、l旷cfu的炙量进行首免,2周后进行二免,一免后每周采血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特异性抗体检测,持续6周,测定其免疫原性。二免后一周每组随机取12羽鸡,每羽用6X10‘个E. tenellaZJ株抱子化卵囊攻毒,攻虫后第8天,所有鸡称重、剖杀、取其盲肠,观察盲肠病变,对盲肠内容物进行卵囊计数。结果表明:重组减毒沙门氏菌zJlll/pcDNA3一5401株三个剂量组均能显着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抗体水平(P<O.05),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卵囊下降率分别为48.43%、55.00%和57.50%;病变记分下降率分别为20.83%、41,68%和40.83%;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45.86、164.98和160.2i’,后两者的ACI均高于活球虫卵囊免疫组和5401融合蛋白免疫组的ACI;地克珠利的ACI为176.4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试验结果提示,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鸡球虫DNA疫苗对球虫感染鸡综合保护效果明显优于活球虫卵囊免疫组和5401融合蛋白免疫组,但低于地克珠利的抗虫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具有较好的抗球虫效果;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鸡球虫DNA疫苗能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综合保护效果。由于DNA口服疫苗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易于群体免疫等优点,可望代替肌肉注射或基因枪等基因疫苗的免疫方式,为研制预防鸡球虫病疫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但有关减毒沙门氏菌传递鸡球虫DNA疫苗的确切机理、减毒后的毒力稳定性及其生物安全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肌注后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肌注后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鸡白痢沙门菌诱导Th2应答相关抗原的鉴定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沙门菌持续感染宿主的研究进展
    1 沙门菌的宿主嗜性
    2 沙门菌的持续感染
    3 沙门菌持续感染存在的部位
    4 影响沙门菌持续感染的宿主和病原体因素
    5 沙门菌持续感染机制的研究
    6 针对沙门菌持续感染的T细胞应答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巨噬细胞M1/M2分型的研究进展
    1 M1/M2巨噬细胞的定义和特征
    2 M1/M2巨噬细胞参与Th1/Th2应答
    3 M1/M2巨噬细胞在炎症中的作用
    4 M1/M2巨噬细胞的转换
    5 M1/M2巨噬细胞中Akt信号通路的作用
    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鸡白痢沙门菌中调控巨噬细胞产生NO的基因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鸡白痢沙门菌中NO相关基因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分型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鸡白痢沙门菌449/87ΔhilA和449/87ΔcyaA诱导鸡体免疫应答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鸡白痢沙门菌449/87ΔcyaA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估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2.2 病原学检测方法
    2.3 临床资料的收集
    2.4 临床体征及实验室判断标准
    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腹泻患儿的季节分布
    3.2 腹泻患儿的年龄分布
    3.3 腹泻患儿的病原谱分布
    3.4 腹泻患儿致病菌的地区及性别分布
    3.5 腹泻患儿病原菌的混合感染情况
    3.6 腹泻患儿常见致病菌大便白细胞情况
    3.7 腹泻患儿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
    3.8 腹泻患儿病原菌的常见并发症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宋内志贺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西藏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西藏藏鸡养殖概述
    1.2 沙门氏菌研究进展
        1.2.1 沙门氏菌概述
        1.2.2 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
        1.2.3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
        1.2.4 沙门氏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1.3 沙门氏菌病研究进展
        1.3.1 鸡沙门氏菌病概述
        1.3.2 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西藏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血清型分型
    2.1 试验试剂与设备
        2.1.1 病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无菌平皿的准备
        2.2.2 缓冲蛋白胨水(BPW)的制备
        2.2.3 MRSV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2.2.4 营养肉汤的制备
        2.2.5 SS培养基的制备
        2.2.6 三糖铁培养基的制备
        2.2.7 MRSV半固体培养基细菌的接种和挑菌
        2.2.8 细菌的划线培养
        2.2.9 细菌纯培养
        2.2.10 革兰氏染色
        2.2.11 显微镜镜检:
        2.2.12 生化鉴定-三糖铁实验鉴定
        2.2.13 接种与培养
        2.2.14 纯培养
        2.2.15 染色与镜检
        2.2.16 生化鉴定
        2.2.17 DNA提取
        2.2.18 16SrDNA基因与Stn特异性基因的PCR扩增试验
        2.2.19 血清型鉴定
    2.3 试验结果
        2.3.1 细菌的培养及染色镜检
        2.3.2 生化鉴定结果
        2.3.3 16SrDNA基因和Stn特异性基因扩增结果
        2.3.4 基于Stn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
        2.3.5 血清型鉴定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藏鸡沙门氏菌的毒力基因检测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DNA的提取
        3.2.2 毒力基因PCR引物的设计
        3.2.3 PCR扩增目的基因
        3.2.4 PCR产物凝胶电泳
    3.3 试验结果
        3.3.1 毒力岛等基因的扩增与测序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藏鸡源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检测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药敏试验
        4.2.2 耐药基因检测
    4.3 试验结果
        4.3.1 药敏试验结果
        4.3.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感染因素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菌
    1.1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1.2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
    1.3 结核杆菌
    1.4 沙门菌
2 病毒
    2.1 EB病毒
    2.2 柯萨奇病毒
    2.3 轮状病毒
    2.4 人微小病毒B19 (human parvovirus B19, HPV B19)
3 支原体/衣原体
4 真菌
5 其他
6 小结

(5)基于肠炎沙门菌CZ14-1的减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保护效力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 沙门菌疫苗研究进展
    1. 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
    2. 沙门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2.1 常见的沙门菌疫苗种类
        2.1.1 传统灭活疫苗
        2.1.2 亚单位疫苗
        2.1.3 基因缺失疫苗
        2.2 减毒沙门菌疫苗的构建方法
        2.2.1 化学诱变减毒
        2.2.2 基因工程减毒
        2.3 减毒沙门菌常见的突变基因
        2.3.1 芳香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
        2.3.2 htrA
        2.3.3 phoP/phoQ调控基因
        2.3.4 腺苷酸环化酶和环AMP受体蛋白编码基因
        2.3.5 hilA
        2.3.6 其他减毒基因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ΔnmpC与CZ14-1ΔspiCΔrfaL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质粒
        1.1.2 实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2 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突变株的筛选与验证
        1.2.3 用于同源重组的PCR片段的扩增与纯化
        1.2.4 λ-Red同源重组系统的诱导表达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2.5 目的基因nmpC的替换和鉴定
        1.2.6 目的基因rfaL的替换和鉴定
        1.2.7 氯霉素抗性基因的敲除与验证
        1.2.8 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ΔnmpC和CZ14-1ΔspiCΔrfaL缺失株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1.2.9 缺失株对雏鸡的LD_(50)测定
    2 结果
        2.1 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的筛选和验证
        2.2 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ΔnmpC的筛选和验证
        2.2.1 用于同源重组的PCR片段的获得与纯化
        2.2.2 目的基因nmpC的缺失与鉴定
        2.3 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ΔrfaL的筛选和验证
        2.3.1 用于同源重组的PCR片段的获得与纯化
        2.3.2 目的基因rfaL的缺失与鉴定
        2.3.3 氯霉素抗性基因的消除
        2.4 CZ14-1ΔspiCΔnmpC和CZ14-1ΔspiCΔrfaL突变株的生化特性鉴定
        2.5 CZ14-1ΔspiCΔnmpC和CZ14-1ΔspiCΔrfaL突变株的生长曲线
        2.6 肠炎沙门菌缺失株对3日龄雏鸡的LD_(50)测定
        2.6.1 三株细菌对3日龄SPF雏鸡的LD_(50)测定
        2.6.2 三株细菌对3日龄海兰白雏鸡的LD_(50)测定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肠炎沙门菌CZ14-1ΔspiCΔnmpC与CZ14-1ΔspiCΔrfaL缺失株免疫保护力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质粒
        1.1.2 实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突变株对鸡群的免疫保护试验
        1.2.2 细菌在鸡体内的分布与定植变化规律测定
        1.2.3 缺失株免疫后血清抗体IgG的动态消长变化
        1.2.4 缺失株所诱导的鸡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分析
        1.2.5 缺失株的DIVA能力评价
        1.2.6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缺失株对鸡群的免疫保护力评价
        2.1.1 野生株攻毒后鸡群的存活情况
        2.1.2 缺失株免疫后鸡体重的变化
        2.1.3 攻毒后细菌在脏器内的定植情况
        2.2 细菌在鸡体内的分布与定植变化规律
        2.2.1 细菌在鸡肝脏内的分布与定植规律
        2.2.2 细菌在鸡脾脏内的分布与定植规律
        2.2.3 细菌在鸡回肠内的分布与定植规律
        2.2.4 细菌在鸡盲肠内的分布与定植规律
        2.3 缺失株免疫后血清抗体IgG的动态消长变化
        2.4 RT-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
        2.5 缺失株的DIVA能力评价
        2.5.1 CZ14-1ΔspiCΔrfaL缺失株免疫后血清的鉴别诊断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6)鸡白痢沙门菌T3SS2及其效应蛋白CigR的致病与免疫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鸡白痢沙门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沙门菌致病岛2 Ⅲ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岛2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岛2缺失株对雏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鸡白痢沙门菌致病岛2对T3SS2效应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鸡白痢沙门菌中T3SS2效应蛋白基因分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鸡白痢沙门菌T3SS2效应蛋白CigR功能的初步解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新疆部分地区鸡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沙门氏菌耐药性和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
    1.1 沙门氏菌概述
    1.2 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3 沙门氏菌病的研究概况
    1.4 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法概述
        1.4.1 传统标准检测方法
        1.4.2 免疫学方法
        1.4.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5 鸡沙门氏菌的防治
        1.5.1 抗生素治疗
        1.5.2 疫苗防治
        1.5.3 中药防治鸡沙门氏菌
        1.5.4 管理措施防治鸡沙门氏菌
    1.6 沙门氏菌的危害
        1.6.1 沙门氏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6.2 沙门氏菌对食品动物的危害
第2章 新疆部分地区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病料采集
        2.2.3 鸡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病料采集实验结果
        2.3.2 活鸡肛拭子分离结果
        2.3.3 毛蛋分离结果
        2.3.4 血清型实验结果
        2.3.5 沙门氏菌检出率结果
    2.4 讨论
        2.4.1 病料采集实验结果分析
        2.4.2 健康鸡肛拭子实验结果分析
        2.4.3 毛蛋的实验结果分析
        2.4.4 血清型结果分析
        2.4.5 检出率结果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新疆部分地区分离的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菌液制备
        3.2.2 药物敏感性实验
        3.2.3 结果判定
    3.3 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沙门氏菌病的临床防治技术研究
    4.1 病例介绍
    4.2 鸡沙门氏菌的诊断
    4.3 治疗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幽门螺杆菌CagA/UreB口服减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1 幽门螺杆菌的病理损伤机制
        1.1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2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
        1.3 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基因
        1.3.1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urease)
        1.3.2 细胞毒素相关抗原(CagA)
        1.3.3 空泡毒素基因(VacA)
        1.3.4 iceA基因
    2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2.1 幽门螺杆菌的化学药物治疗
        2.2 免疫抗体治疗幽门螺杆菌
        2.3 影响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因素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
        3.1 H. pylori类似菌的自然感染情况
        3.2 H. pylori感染的动物模型
        3.3 动物模型的应用
        3.3.1 动物模型在抗H. pylori治疗方法和疗效研究进展
        3.3.2 动物模型在研究H. pylori致病机理方面的应用
        3.3.3 动物模型在研究H. pylori疫苗中的应用
    4 幽门螺杆菌疫苗免疫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4.1 幽门螺杆菌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
        4.2 幽门螺杆菌疫苗类型的研究进展
        4.2.1 全菌蛋白疫苗
        4.2.2 基因工程疫苗
        4.2.3 载体疫苗
        4.3 国内外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的现状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5.1 本研究的目的
        5.2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 幽门螺杆菌全菌蛋白疫苗免疫奶牛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试剂
        1.1.3 试验动物
        1.2 方法
        1.2.1 疫苗准备
        1.2.2 免疫、采样
        1.2.3 血清/乳汁中IgG检测
        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奶牛的血清中和牛奶中幽门螺杆菌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
        3.2 免疫后奶牛身体状况
        4 讨论
        4.1 疫苗的免疫途径
        4.2 免疫乳的应用
    实验研究二 幽门螺杆菌UreB/CagA双价口服减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的构建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质粒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1.4 主要培养基
        1.2 方法
        1.2.1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
        1.2.2 感受态细菌的制备
        1.2.3 引物设计及PCR反应体系
        1.2.4 目的基因CagA和UreB分别与T载体(pMD-18T)的连接、转化
        1.2.5 转化的质粒提取鉴定
        1.2.6 pYA3493质粒提取,酶切
        1.2.7 表达Hp-UreB和Hp-CagA的重组减毒猪霍乱沙门菌疫苗的建立
        1.2.8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Hp-UreB和Hp-CagA基因片段的扩增
        2.2 酶切鉴定和和PCR鉴定
        2.3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3 讨论
        3.1 基因的选择
        3.2 口服疫苗载体的选择
    实验研究三 幽门螺杆菌CagA/UreB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免疫小鼠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菌株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1.5 各种培养基
        1.2 方法
        1.2.1 疫苗准备
        1.2.2 免疫、采样
        1.2.3 幽门螺杆菌特异抗体IgG检测(ELISA)
        1.2.4 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
        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清中抗体分析
        3.2 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
        3.3 不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SS1菌落数
        4 讨论
    实验四 幽门螺杆菌CagA/UreB真核荧光载体的构建及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转染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与质粒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1.4 各种培养基
        1.2 方法
        1.2.1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
        1.2.2 引物设计及PCR反应体系
        1.2.3 目的基因CagA和UreB分别与T载体(pMD-18T)的连接、转化
        1.2.4 转化的质粒提取鉴定
        1.2.5 质粒pEGFP-N1提取、酶切
        1.2.6 表达Hp-UreB和Hp-CagA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1.2.7 质粒大量提取
        1.2.8 提纯质粒转染GES-1细胞
        1.2.9 细胞凋亡的检测
        1.2.10 电镜观察
        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Hp-UreB和Hp-CagA基因片段的扩增
        3.2 UreB与pEGFP-N1连接以及酶切结果
        3.3 细胞转染
        3.4 细胞凋亡的检测
        3.5 透射电镜观察
        4 讨论
第三部分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
    结论
    创新点
附录Ⅰ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II 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9)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DNA疫苗的口服免疫应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PRRSV免疫与疫苗研究进展
    1 PRRSV基因组结构及编码的主要结构蛋白
    2 免疫:双刃之剑
    3 基因工程疫苗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细胞内感染性减毒细菌作为DNA疫苗载体的研究现状
    1 革兰氏阳性菌疫苗载体
    2 革兰氏阴性菌疫苗载体
    3 共生菌疫苗载体
    4 细胞内感染性细菌作为DNA疫苗载体的优势
    5 潜在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减毒沙门氏菌作为DNA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1 减毒沙门氏菌进入机体免疫系统的可能机制
    2 携带DNA疫苗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
    3 携带DNA疫苗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应用及前景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RRSV GP5糖蛋白部分基因的克隆、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及其真核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PCR扩增GP5部分基因
        2.2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质粒的鉴定
        2.3 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2.4 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2.5 RT-PCR检测GP5基因mRNA
        2.6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五章 重组减毒沙门氏菌体外感染巨噬细胞与体内感染小鼠表达GP5蛋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减毒沙门氏菌介导重组质粒pEGFP在腹腔巨噬细胞内表达
        2.2 RT-PCR检测GP5基因在小鼠体内(肠道)的表达
        2.3 IFA检测GP5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六章 PRRSV GP5糖蛋白基因口服免疫应答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中和抗体的检测
        2.2 半定量PCR条件的优化
        2.3 IFN-γ 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鸡球虫病的中药防治与DNA疫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草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1 中草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特点
        2 防治鸡球虫病的中药组方
        3 存在的问题
        4 展望
    第二章 鸡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1 宿主对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2 鸡球虫活疫苗研究
        3 鸡球虫基因工程苗研究
        4 鸡球虫DNA疫苗的研究
        5 展望
    第三章 DNA疫苗研究进展
        1 DNA疫苗的呈递机制
        2 DNA疫苗的免疫方法
        3 影响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4 DNA疫苗的安全性
        5 展望
    第四章 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核酸疫苗载体的研究
        1 伤寒沙门氏菌减毒的相关基因
        2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进入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
        3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传递外源基因诱导的免疫反应
        4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寄生虫抗原的载体
        5 展望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鸡球虫的分离鉴定及中药防治效果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540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5401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540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Vero细胞中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鸡E.tenella DNA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鸡球虫DNA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七章 鸡球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肌注后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鸡白痢沙门菌诱导Th2应答相关抗原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 周莹莹. 扬州大学, 2021(02)
  • [2]27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D]. 周春艳. 大理大学, 2021(09)
  • [3]西藏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D]. 宋伟. 西藏大学, 2021(12)
  • [4]感染因素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潘春雨,冯爱平. 医学综述, 2019(12)
  • [5]基于肠炎沙门菌CZ14-1的减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保护效力的评价[D]. 朱悦. 扬州大学, 2019(02)
  • [6]鸡白痢沙门菌T3SS2及其效应蛋白CigR的致病与免疫作用[D]. 殷俊磊. 扬州大学, 2016(02)
  • [7]新疆部分地区鸡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防治技术研究[D]. 王菊梅.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5)
  • [8]幽门螺杆菌CagA/UreB口服减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的研究[D]. 陈建国.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0)
  • [9]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DNA疫苗的口服免疫应答[D]. 蒋文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4)
  • [10]鸡球虫病的中药防治与DNA疫苗研究[D]. 杜爱芳. 浙江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肌肉注射后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