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疏浚泥生产轻质陶粒的研究

海洋疏浚泥生产轻质陶粒的研究

一、利用海洋疏浚泥生产轻质陶粒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江朝华,李智成,方佳敏,李函[1](2020)在《废弃疏浚沙土固化利用研究》文中提出综述了废弃疏浚沙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化学固化法、高温烧结法及物理脱水法等3种疏浚沙土固化处理法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疏浚沙土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方向是制备砖、陶粒,以及工程回填料和混凝土细骨料。指出存在问题:疏浚沙土砖强度发展缓慢、易开裂;疏浚沙土陶粒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易出现浮浆、泌水;疏浚沙土回填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用量有待研究;疏浚沙土混凝土细骨料脱水处理问题有待解决。提出建议:疏浚沙土可作为主要原材料制备重量轻、抗裂性能好且收缩率低的水泥基材料,以替代传统的混凝土应用于航道整治工程、堤岸护坡工程。

陈汉杰[2](2020)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黑臭水体底泥处理处置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底泥处理处置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难题之一,关键是根据底泥特性,从工艺、成本及社会经济因素选择一个最佳处理处置方案。目前尚无一个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及辅助决策系统来支撑实际管理工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黑臭水体底泥处理处置方案综合评估体系,综合考虑了成本、质量、工期、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加速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优选最佳底泥处理处置方案,并以实际案例开展底泥处理处置方案评估。主要结果如下:(1)分析黑臭水体底泥检测数据结果表明:黑臭水体底泥大部分达不到农用、园林绿化、土地改良等利用泥质要求;适用性最高的处置方式是制砖制陶粒、制水泥及填埋;约1/3测点的底泥污染物符合回填用土的要求,可就近回填利用;底泥热值普遍较低,焚烧价值低,费用高,可用于处置污染物超标无法采用其他处置方式的底泥。(2)收集整理得各底泥处理处置方法的成本与效益:底泥异位处理常用无害化、稳定化处理方法中淋洗法成本最高,稳定固化法次之;底泥处置方法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建材利用成本高但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填埋处置成本较低但不产生效益。(3)根据权重分析计算,一级指标权重按功能与质量、成本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公众满意度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工期的顺序依次递减,二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污染物稳定化效果、资源化利用效益、矿物资源利用、污染物减量化效果、区域宏观政策的支持度。(4)运用本评估体系对广州市16条黑臭河涌底泥处理处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底泥筛分脱水处理后建材利用烧制陶粒是相对最优的处置方式;其次是针对污染程度较低符合回填用土要求的底泥建议采用就近回填利用;第三方案是底泥稳定固化后回填;第四是底泥焚烧;最后是底泥混合填埋。该结果与珠三角底泥特性、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环境保护要求及配套基础设施相匹配。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黑臭水体底泥处理处置评估体系及模型,可操作性强,能够同时满足多个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需求,切合实际管理工作需要,可为各级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底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杨小云[3](2020)在《河道底泥轻质建材化利用及重金属固化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范围内每年大量产生河道疏浚底泥,目前尚无良好的资源化回收技术,导致大量底泥的堆置,其中聚集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等引起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底泥成分与粘土类似,具有制备建材的前景。为了大量消纳疏浚底泥,本研究提出一种创新技术,在免加热和加压的情况下运用胶凝材料、泡沫和减水剂等将底泥转化为环保型泡沫混凝土,详细研究了基本工艺参数和各类改性剂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耐水性等的影响,借助于仪器分析探索其性能提高机制,并研究了重金属的固化效果,进行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底泥掺量及泡沫掺量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影响。通过研究产品参数包括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吸水耐水、孔隙率等,发现产品的抗压强度等随着底泥用量增加而降低,当底泥掺量为50%(w/w)时,混凝土性能和最大底泥利用化达到平衡,此时抗压强度为16.8 MPa。随着泡沫掺量从0%增至80%,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从1442 kg·m-3降至620.6 kg·m-3,抗压强度从18.8 MPa降至2.1MPa,产品导热系数从0.516 W·m-1·K-1降低到0.173 W·m-1·K-1,并且耐水系数从0.73降低到0.43。当泡沫掺量为54%(v/v)时,得到干密度为850 kg·m-3,抗压强度为3.99 MPa,导热系数为0.2368 W·m-1·K-1的符合国标的混凝土产品。研究发现泡沫掺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大于底泥掺量的影响。(2)研究内掺活性掺料部分代替水泥对产品性能影响,发现添加石灰、粉煤灰对产品性能没有提升,添加0-10%的微硅粉能综合提高产品性能,掺加10%微硅粉后,产品抗压强度达到4.95 MPa,导热系数为0.1858 W·m-1·K-1,软化系数为0.72。通过XRD和SEM表征发现微硅粉能够诱发二次水化反应并且发挥孔隙填充效应,通过Image pro plus分析发现微硅粉使孔隙分布变窄,使孔隙结构更均匀致密。(3)通过添加6种外加剂水玻璃、偏硅酸钠、牛粪生物炭(CM350、CM500)、和大麦草生物炭(BG350和BG500)考察外加剂对产品性能影响,发现水玻璃、偏硅酸钠对产品性能没有提升。大麦草生物炭对产品性能的提升大于牛粪生物炭,且高温生物炭产生的效果高于低温生物炭,添加2%的BG500使抗压强度提高15%,保温隔热性能提高4.8%,主要因为BG500生物炭添加到混凝土中发挥填料效应以及可能诱发二次火山灰反应。(4)研究了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的环境安全性。通过人工模拟配制三种不同重金属污染底泥,采用TCLP、SPLP和H2O三种浸提考察三种底泥制备的泡沫混凝土的重金属浸出行为,研究表明,即使在酸性环境中,三种底泥中的重金属Cd、Ni、Pb、Cu和Zn可以被固定94-100%。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Cr的固定率降低,但掺加微硅粉和生物炭后,Cr的固定率提高。对于由重度污染底泥制成的产品,Cr固定率大于34%,掺加微硅粉后,Cr固定率大于37%;添加BG500后Cr超过61%;而同时添加微硅粉和生物炭时Cr固定率超过78%。(5)对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工艺进行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研究发现,当处理疏浚底泥的成本作为产品收入的一部分,底泥基泡沫混凝土每立方米利润1057元;分别内掺10%微硅粉、外加2%BG500、同时掺入微硅粉和生物炭后,每立方米泡沫混凝土利润分别为985元、977元、907元;虽然产品改性带来利润降低,但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利用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每天能消纳固废33吨左右,同时根据生命周期评估程序评估发现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低于传统泡沫混凝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疏浚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不仅可大量消纳底泥,同时制备出的商业建筑保温材料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瞿倩[4](2019)在《ZnCl2改性底泥陶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河道疏浚底泥为主要原料,ZnCl2为活化剂,添加造孔剂(水稻秸秆和泡沫)、粘结剂(淀粉)、铁粉,制备ZnCl2改性底泥陶粒,并应用于微污染河水处理,结论如下:(1)ZnCl2改性底泥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泥∶秸秆∶淀粉∶原铁∶泡沫(质量比)=74.5∶10∶7.5∶5∶3;干燥时间210 min,预热温度280℃,预热时间15 min,烧结温度1080℃,烧结时间11 min。(2)ZnCl2改性底泥陶粒具有环境友好性,其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中规定的浸出液最高允许浓度。(3)最佳条件下烧制的ZnCl2改性底泥陶粒的密度为1512.7kg·m-3,堆积密度为445.5 kg·m-3,表观密度为926.4 kg·m-3,破碎率与磨损率之和为1.06%,空隙率为51.91%,孔隙率为38.76%,吸水率为45.88%,比表面积为3.3196 m2·g-1(5.022 m2·cm-3),均满足《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CJ/T 299-2008)和《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GB/T 17431.2-2010)要求。(4)ZnCl2改性底泥陶粒对总磷(TP)去除效果显着,出水TP平均浓度均为0.03mg·L-1,去除率均达到92.31%。

贾晓钊,雷国元,余晓东,向锐,毛绍波,季佳善[5](2018)在《利用矿山废弃高塑性红黏土制备轻质陶粒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产上多取用农田黏土制备轻质陶粒,以红黏土为主要原料的技术还未见报道。某矿山在开采过程产生大量剥离红黏土,长期堆存无法利用。以该红黏土为主要原料,添加普通黏土、化合物L、石灰石、煤粉进行轻质陶粒制备试验,考察原料配比及焙烧制度对烧成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普通黏土、化合物L可有效降低陶粒烧制过程中的炸裂率,烧成陶粒强度、表观密度随普通黏土、化合物L、煤粉的添加量及焙烧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适量添加石灰石可增强烧成陶粒强度;以红黏土、普通黏土、化合物L、石灰石、煤粉质量比为85.5∶7.0∶3.5∶3.0∶1.0混合制得陶粒生球,在105℃下干燥4 h、450℃预热30 min、1 170℃焙烧12 min,可制得轻质陶粒。工业投笼试验所得成品陶粒的关键性能指标均达到GB/T 17431.1—2010中对500级陶粒的质量要求,说明该技术具有实际生产应用价值。研究成果突破了轻质陶粒对原料的严格限制,为矿山剥离高塑性红黏土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周超群[6](2018)在《生态透水环保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对废弃物(废瓷粒、疏浚泥、废玻璃粉)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吹填、倾倒等,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污染了生态环境。本文利用废瓷粒、疏浚泥、废玻璃粉作为原料制备生态透水环保砖,提供了一条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对原料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可知,疏浚泥的化学成分与黏土类似。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疏浚泥有利于样品成型;将瓷粒作为骨料,骨料间堆积成孔会使环保砖的透水性能提高;在烧成的过程中,玻璃粉会形成高温液相,使样品更加致密从而增大环保砖的抗压强度。本实验以疏浚泥、废玻璃粉、废瓷粉为原料,通过破碎、过筛、搅拌、成型、烘干、烧成等工艺来制备环保砖。通过调整原料含量、骨料粒径、成型压力、烧成温度、保温时间、添加烧结助剂来制备具有最优性能的生态透水环保砖。其次,本文以制备工艺的各单因素实验对透水环保砖性能进行研究,探讨骨料粒径、原料含量、烧成制度、成型压力对生态透水环保砖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进行实验因素分析,并确定环保砖的最佳基本配方为:骨料粒径2.363.35 mm、骨料量80 wt%、疏浚泥和玻璃粉含量比例MG为3:1,其中:疏浚泥量15 wt%、废玻璃粉量5 wt%。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参数为:成型压力15 MPa、烧成温度1140℃、保温时间30 min。制得最佳透水环保砖样品抗压强度33.26 MPa、透水系数0.121 cm/s。最后,在确定了最佳的实验基础配方以及制备工艺条件下,研究了烧结助剂CaCO3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因为CaCO3分解成的CaO能和高岭土矿物等发生反应,生成以钙长石为主的晶相,使固相反应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实现物质之间的扩散、迁移。当CaCO3的添加量为4 wt%时,能使试样在1110℃的烧成温度下具有较好的性能。在透水环保砖的烧成过程中,熔剂形成的液相量会使骨料与骨料堆积而成的孔隙通道更加的圆滑,使得环保砖的透水性能更佳。此时,最佳透水环保砖配方为:骨料粒径2.363.35mm、骨料量80 wt%、疏浚泥和玻璃粉含量比例为3:1(其中:疏浚泥量12 wt%、废玻璃粉量4 wt%)、CaCO3含量4 wt%。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参数为:成型压力15 MPa、烧成温度1110℃、保温时间30 min。制备的透水环保砖的抗压强度44.23 MPa,透水系数0.096 cm/s。同时对样品进行耐磨性(透水性材料的磨坑长度≤35 mm)、抗冻性能(单块质量损失率应≤5%)的检测,发现均符合国家标准。本文对废弃物(废瓷粒、疏浚泥、废玻璃粉)的利用量达到透水环保砖总量的90 wt%以上,其中废瓷粒用量达到80 wt%、疏浚泥为12 wt%、废玻璃粉为4 wt%。在烧成温度为1110℃下,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生态透水环保砖。为废弃物找到了一条经济可行的资源化出路,遵循了回收利用理念,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使用,避免了废弃物的二次污染。

杨鹏乾[7](2018)在《疏浚底泥免烧法制备混凝土砖及其界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疏浚底泥具有产量巨大、组分复杂、含有害物质等特点,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我国每年要开采100多亿吨的砂、石材料用于建材上,天然骨料的大量开采,使得河床、山体满目疮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且天然骨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稀缺。本文提出疏浚底泥免烧法制备混凝土砖的工艺,切合节能减排、资源化利用和国家政策。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析对比了疏浚底泥免烧骨料(WSLAs)与碎石骨料(CSAs)的性能。采用疏浚底泥制备免烧骨料工艺制备WSLAs,结合粒径分布、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空隙率、筒压强度、软化系数和吸水率表征WSLAs,通过SEM和偏光显微镜分析WSLAs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WSLAs的性能满足GB/T 17431-2010,其筒压强度为9.7 MPa达到人造高强骨料强度。(2)探究了浇筑法制备疏浚底泥混凝土砖的工艺可行性。分别以WSLAs和CSAs浇筑法制备疏浚底泥混凝土砖(WSLAB)和碎石骨料混凝土砖(CSB),测试其性能并借助于扫描电镜对WSLAB和CSB的界面过渡区(ITZ)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WSLAB和CSB的抗压强度相近且均达到MU20强度等级,吸水率和抗冻性满足GB/T21144-2007,耐磨度和防滑性满足GB 28635-2012。与CSAs相比,WSLAs的“吸放水”特性使水泥石与WSLAs的界面结合力更强,其ITZ水化反应更完全。通过400天的耐久性检测,WSLAB和CSB整体结构完整均满足应用要求。(3)探究了半干法压制WSLAB的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疏浚底泥制备混凝土砖的优化工艺参数:骨料取代率100%、砂率25%、骨灰比3.0、成型压力10 MPa和骨料级配L3(<3mm,20%;3-5mm,45%;5-8mm,35%)。结果表明:在混凝土砖成型过程中,由于挤压,CSAs会戳破WSLAs,造成砖体吸水率升高、冻融强度损失率升高、耐久性降低。(4)探究了各工艺参数对WSLAB性能的影响。确定了 WSLAB的工艺参数:骨灰比3.0、成型压力10 MPa、砂率25%、水灰比0.2和骨料级配5:5(<5mm,50%;5-10mm,50%)。以此工艺参数制备的WSLAB,其密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2.13g/cm3和32.88 MPa达到A级标准和MU30强度等级。同时研究了疏浚底泥再生骨料砖,其抗压强度为41.43 MPa达到MU40强度等级。(5)进行了 WSLAB的产业化可行性探讨。通过华北地区混凝土砖市场及企业调研和WSLAB的初步工业化设计,从市场需求、生产工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阐述了疏浚底泥制备混凝土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混凝土砖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疏浚底泥制备混凝土砖生产工艺成熟,会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明东,丛新,张志峰[8](2016)在《资源化利用废泥生产建材的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对近年来废泥建材化研究与应用进行了陈述、分析、总结和展望。发现淤泥、污泥、工业渣泥能够制造出性能优异的陶粒、砖、水泥;废泥生产建筑材料要按照性能测试分析、掺料掺量确定、工艺及参数确定、室内试验、中试试验、投入生产的顺序依次进行;废泥烧结建材时重金属在烧结后活性可能增强,添加水玻璃后可降低其活性;利用海港航道疏浚海淤泥烧结砖或陶粒除盐技术至关重要,已有多种技术可供参考;未来应研究废泥生产建材技术的环境影响及相应补救措施,启动和推进标准、工法的编制,加强技术和产业鼓励政策的宣传,引导和监管技术的规范化运营。

李明东,丛新,张志峰,田安国,赵晓晴[9](2015)在《资源化利用废泥生产建材: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对近年来废泥建材化研究与应用进行了陈述、分析、总结和展望。发现淤泥、污泥、工业渣泥能够制作出性能优异的陶粒、砖、水泥,已制出抗压强度高达29.4MPa的烧结砖、强度高达16.7 MPa的免烧砖,筒压强度高达7.3 MPa的陶粒、P.O 52.5的水泥;废泥生产建筑材料要按照性能测试分析、掺料掺量确定、工艺及参数确定、室内试验、中试试验、投入生产的顺序依次进行;废泥烧结建材时重金属在烧结后活性可能增强,添加水玻璃后能降低其活性;利用海港航道疏浚海淤泥烧结砖或陶粒除盐技术至关重要,已有各种技术及其特征比较可供参考;还应研究废泥生产建材技术的环境影响及相应补救措施,启动和推进标准、工法的编制,加强技术和产业鼓励政策的宣传,引导和监管技术的规范化运营。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及生产技术人员作参考。

王慧,于伟鹏,黑亮,翟晓峰,严建平,张英,李化山[10](2015)在《污染底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底泥污染治理是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阐述了原位、异位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同时考虑到底泥富含有用成分,对国内外各种底泥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利用海洋疏浚泥生产轻质陶粒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海洋疏浚泥生产轻质陶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废弃疏浚沙土固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疏浚沙土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1.1 化学固化法
        1.1.1 固化剂
        1.1.2 国内工程应用
        1.1.3 国外工程应用
    1.2 高温烧结法
        1.2.1 热处理制砖
        1.2.2 制备陶粒
    1.3 物理脱水法
2 研究结果
3 疏浚沙土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及应用研究建议
    3.1 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
    3.2 疏浚沙土应用研究建议

(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黑臭水体底泥处理处置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底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现状
        1.2.2 底泥处理处置方案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2.3 总体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底泥处理处置技术分析
    2.1 底泥处理方法
        2.1.1 物理分离法
        2.1.2 稳定固化法
        2.1.3 淋洗法
        2.1.4 脱水法
        2.1.5 底泥处理方法小结
    2.2 底泥处置方法
        2.2.1 土地利用
        2.2.2 建材利用
        2.2.3 焚烧
        2.2.4 填埋
        2.2.5 底泥处置方法小结
    2.3 底泥处理处置泥质标准
    2.4 黑臭水体底泥性质分析
        2.4.1 底泥理化指标
        2.4.2 底泥养分指标
        2.4.3 底泥污染物指标
        2.4.4 底泥性质总结
    2.5 黑臭水体底泥处置方法适用性分析
    2.6 黑臭水体底泥处理处置方法环境影响分析
第3章 底泥处理处置方案评估方法分析
    3.1 评估方法选择
    3.2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3.3 评判权重计算方法
        3.3.1 AHP法
        3.3.2 AGA法
        3.3.3 组合赋权法
第4章 底泥处理处置技术经济分析
    4.1 底泥处理成本分析
        4.1.1 物理分离法成本分析
        4.1.2 稳定固化法成本分析
        4.1.3 淋洗法成本分析
        4.1.4 脱水法成本分析
        4.1.5 余水处理成本分析
    4.2 底泥处置与利用成本效益分析
        4.2.1 土地利用成本效益
        4.2.2 建材利用
        4.2.3 焚烧
        4.2.4 填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底泥处理处置方案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5.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5.2 确定技术方案
        5.2.1 底泥检测结果
        5.2.2 底泥处理处置方案
    5.3 专家咨询及问卷调查
    5.4 构造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函数
        5.4.1 确定评价指标集
        5.4.2 计算隶属度
    5.5 确定指标权重
        5.5.1 AHP法确定权重
        5.5.2 AGA法计算确定权重
        5.5.3 综合权重
    5.6 综合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研究特色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1
附件2

(3)河道底泥轻质建材化利用及重金属固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河道底泥的污染现状
        1.1.1 河道底泥的产生
        1.1.2 河道底泥的污染来源
        1.1.3 河道底泥的污染危害
    1.2 河道底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1.2.1 河道底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1.2.2 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主要途径
    1.3 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市场化前景
    1.4 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道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的基本工艺参数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原材料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3 实验配合比设计
        2.2.4 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2.2.5 性能参数指标
        2.2.6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底泥掺量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2.3.2 泡沫掺量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2.3.3 影响底泥基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研究
        2.3.4 底泥基泡沫混凝土各性能参数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掺活性掺料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原材料
        3.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3 实验配合比设计
        3.2.4 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3.2.5 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分析
        3.2.6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内掺石灰和粉煤灰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3.3.2 内掺微硅粉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3.3.3 微硅粉在泡沫混凝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源改性剂对河道底泥泡沫混凝土的性能提升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原材料
        4.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3 实验配合比设计
        4.2.4 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4.2.5 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分析
        4.2.6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4.3 结果和讨论
        4.3.1 外加偏硅酸钠和水玻璃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4.3.2 外加生物炭对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4.3.3 生物炭在泡沫混凝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金属的固化效应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TCLP、SPLP和 H_2O浸提
        5.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5.2.3 污染底泥的配制
        5.2.4 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5.2.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5.3 结果和讨论
        5.3.1 重金属污染底泥在不同配方下的浸出行为
        5.3.2 重金属的固化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效益分析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经济效益分析
        6.3.2 环境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4)ZnCl2改性底泥陶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现状
        1.1.1 农林土地利用
        1.1.2 建筑材料
        1.1.3 环保材料
        1.1.4 底泥资源化利用新兴技术
    1.2 陶粒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1.2.1 脱色除浊
        1.2.2 脱氮除磷
        1.2.3 除氟
        1.2.4 除有机物
        1.2.5 除油
        1.2.6 除金属离子
        1.2.7 除微污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二章 ZnCl_2 改性底泥陶粒的制备与特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设备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底泥成分分析
        2.2.2 原料配比的初步确定
        2.2.3 制备工艺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2.2.4 原料配比优化
        2.2.5 陶粒的金属浸出性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ZnCl_2 改性底泥陶粒理化性能及结构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设备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物理特性
        3.2.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3.2.3 表面微观/亚微观形貌分析
        3.2.4 元素分析
        3.2.5 X射线衍射分析
    3.3 结论
第四章 ZnCl_2 改性底泥陶粒处理微污染河水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装置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运行过程中pH的变化
        4.2.2 运行过程中DO的变化
        4.2.3 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4.3 结论
第五章 ZnCl_2 改性底泥陶粒的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5.2 社会效益分析
    5.3 环境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利用矿山废弃高塑性红黏土制备轻质陶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原料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陶粒制备方法
        1.2.2 工业投笼试验方法
    1.3 检测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陶粒原料配比试验
        2.1.1 普通黏土添加量对陶粒炸裂的影响
        2.1.2 化合物L添加量对陶粒炸裂的影响
        2.1.3 化合物L添加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2.1.4 普通黏土添加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2.1.5 石灰石添加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2.1.6 煤粉添加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2.2 焙烧制度试验
        2.2.1 预热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2.2.2 焙烧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2.3 工业试验成品陶粒性能分析
3 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4 结论

(6)生态透水环保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废弃物概况
        1.2.1 废弃物来源及分类
        1.2.2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1.3 透水环保砖概述
        1.3.1 透水环保砖的分类
        1.3.2 透水环保砖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透水环保砖的应用前景
        1.3.4 透水环保砖造孔方法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2.4 性能测试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透水环保砖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对原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
        3.2.1 实验原料XRD分析
        3.2.2 疏浚泥的热分析
        3.2.3 疏浚泥TCLP测试
        3.2.4 疏浚泥可塑性分析
        3.2.5 疏浚泥灰分成分测试
    3.3 造孔方法的确定
        3.3.1 添加造孔剂制备透水环保砖
        3.3.2 颗粒堆积法制备透水环保砖
    3.4 实验原料对透水环保砖性能的影响
        3.4.1 骨料粒径对透水环保砖性能的影响
        3.4.2 骨料含量对透水环保砖性能的影响
        3.4.3 疏浚泥和玻璃粉量比对透水环保砖性能影响
    3.5 制备工艺对透水环保砖性能影响
        3.5.1 成型压力对透水环保砖性能的影响
        3.5.2 烧成温度对透水环保砖性能的影响
        3.5.3 保温时间对透水环保砖性能的影响
    3.6 透水环保砖透水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透水环保砖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
    4.1 引言
    4.2 正交实验
    4.3 CaCO_3对透水环保砖性能影响
        4.3.1 对抗压强度、透水性能的影响
        4.3.2 对透水环保砖抗冻性能的影响
        4.3.3 对透水环保砖的耐磨性的影响
    4.4 孔隙率与抗压强度、透水率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疏浚底泥免烧法制备混凝土砖及其界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疏浚底泥的概况及特点
        1.1.1 概况
        1.1.2 疏浚底泥的特点
    1.2 疏浚底泥处理现状及问题
        1.2.1 海洋倾倒
        1.2.2 吹填工程
        1.2.3 农业园林
        1.2.4 建筑材料
    1.3 混凝土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1 混凝土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1.3.2 混凝土砖的种类及发展现状
    1.4 疏浚底泥制备混凝土砖技术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疏浚底泥理化性质测试
        2.3.1 含水率
        2.3.2 有机质含量
        2.3.3 pH
        2.3.4 密度
        2.3.5 可塑性
    2.4 疏浚底泥免烧骨料及混凝土砖的制备工艺
        2.4.1 疏浚底泥免烧骨料的制备工艺
        2.4.2 疏浚底泥混凝土砖的制备工艺
    2.5 骨料及混凝土砖的性能表征
        2.5.1 骨料的性能表征
        2.5.2 混凝土砖的性能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疏浚底泥理化性能
        3.1.1 疏浚底泥的基本物性参数
        3.1.2 疏浚底泥化学成分
    3.2 疏浚底泥免烧骨料和碎石骨料的性能分析
        3.2.1 骨料的形貌和结构
        3.2.2 骨料的级配
        3.2.3 骨料的密度及空隙率
        3.2.4 骨料的筒压强度及软化系数
        3.2.5 骨料的吸水率和接触角分析
        3.2.6 骨料性能小结
    3.3 浇筑法制备疏浚底泥混凝土砖及性能探究
        3.3.1 疏浚底泥混凝土砖的制备方法
        3.3.2 疏浚底泥混凝土砖的性能分析
    3.4 半干法压制疏浚底泥混凝土砖及性能探究
        3.4.1 正交试验设计
        3.4.2 正交试验测试结果
        3.4.3 正交试验直观分析
        3.4.4 正交试验小结
    3.5 工艺参数对疏浚底泥混凝土砖性能的影响
        3.5.1 骨灰比对疏浚底泥混凝土砖性能的影响
        3.5.2 成型压力对疏浚底泥混凝土砖性能的影响
        3.5.3 骨料级配对疏浚底泥混凝土砖性能的影响
        3.5.4 疏浚底泥混凝土砖的回收利用
        3.5.5 单因素试验小结
4 疏浚底泥混凝土砖的产业化可行性探讨
    4.1 华北地区混凝土砖的市场及企业调研情况
        4.1.1 调研信息概览
        4.1.2 调研信息总结
    4.2 疏浚底泥制备混凝土砖的初步工业化设计
        4.2.1 工艺流程简介
        4.2.2 生产设备简介
    4.3 经济效益分析
    4.4 社会效益分析
5 结论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8)资源化利用废泥生产建材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淤泥建材化
    1. 1 江河淤泥建材化
        1. 1. 1 江河淤泥制陶粒
        1. 1. 2 江河淤泥制砖
        1. 1. 3 江河淤泥制水泥
    1. 2 海淤泥建材化
2 污泥建材化
    2. 1 污泥制陶粒
    2. 2 污泥制砖
    2. 3 污泥制水泥
3 工业渣泥建材化
4 总结与展望
    4. 1 总结
    4. 2 展望

(10)污染底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底泥主要污染物
2 国内外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2.1 污染底泥的原位处理技术
        2.1.1 原位掩蔽技术
        2.1.2 原位化学处理技术
        2.1.3 原位生物-生态处理技术
    2.2 污染底泥的异位处理技术
3 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3.1 底泥土地利用
        3.1.1 修复严重扰动的土地
        3.1.2 农业及园林利用
        3.1.3 湖滨带修复及湿地、栖息地建设
    3.2 底泥固化后做填方材料
    3.3 底泥做建筑材料
        3.3.1 制陶粒
        3.3.2 制砖瓦
        3.3.3 制瓷砖
        3.3.4 制水泥熟料
    3.4 底泥制污水处理材料
4 结语

四、利用海洋疏浚泥生产轻质陶粒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废弃疏浚沙土固化利用研究[J]. 江朝华,李智成,方佳敏,李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2)
  • [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黑臭水体底泥处理处置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D]. 陈汉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3]河道底泥轻质建材化利用及重金属固化效应研究[D]. 杨小云.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ZnCl2改性底泥陶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瞿倩. 温州大学, 2019(01)
  • [5]利用矿山废弃高塑性红黏土制备轻质陶粒的研究[J]. 贾晓钊,雷国元,余晓东,向锐,毛绍波,季佳善. 金属矿山, 2018(04)
  • [6]生态透水环保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周超群.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疏浚底泥免烧法制备混凝土砖及其界面性能研究[D]. 杨鹏乾.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8]资源化利用废泥生产建材的现状与展望[J]. 李明东,丛新,张志峰. 环境工程, 2016(04)
  • [9]资源化利用废泥生产建材:现状与展望[A]. 李明东,丛新,张志峰,田安国,赵晓晴. 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2015
  • [10]污染底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 王慧,于伟鹏,黑亮,翟晓峰,严建平,张英,李化山. 人民珠江, 2015(03)

标签:;  ;  ;  ;  ;  

海洋疏浚泥生产轻质陶粒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