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的由来

斯坦福大学的由来

一、斯坦福大学的由来(论文文献综述)

熊华军,佘清,尤小清[1](2022)在《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看,斯坦福大学注重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知、情、意、行等能力;从培养途径看,斯坦福大学运用多途径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这些途径涵括了从项目运行到学位授予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从培养保障看,斯坦福大学构建了从资金、平台、人员、制度和环境在内的"网"状保障体系。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势在必行的当下,我国大学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时要着力在目标"整"、途径"拓"和保障"全"这三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陈伟斌,孙鋆,林键[2](2021)在《国外创业型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经验与启示——基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华威大学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研究借鉴国外创业型大学一流学科快速发展的建设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现阶段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华威大学三所一流大学是典型的创业型大学,文章深入研究了这三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特征以及快速发展的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提出我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议,以期助推"双一流"建设快速发展。

师悦,黄蓓蓓,汪霞[3](2021)在《融合嵌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是关系到整个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模式变革的重大问题,是控制博士生培养过程质量、促进博士生培养结构化的重要手段。随着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建立与完善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的研究发现,其分流淘汰机制融合嵌入在博士生培养全过程,具有模块化和系统化的特征,涉及组织机制、预警机制、运行机制及保障机制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支撑。据此并结合我国当前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的运行现状,分别从分流理念、制度设计、缓冲预警以及善后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代玉美,李艳茹[4](2021)在《美国版权法框架下斯坦福大学版权研究与思考》文中认为文章介绍了美国版权法框架下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在版权政策、管理和版权服务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斯坦福大学在课堂教学、数据管理、跨团队知识产权、软件开发以及MOOC等涉及教学科研诸方面的版权规定以及实践建议,旨在为我国图书馆开展版权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肖凤翔,王珩安[5](2021)在《斯坦福大学工程伦理教育的经验与启示》文中提出探索优质的工程伦理教育模式是我国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攻关方向。对斯坦福大学"制度—课程—情境—项目"多维度交融的工程伦理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可归纳出优质工程伦理教育模式的四条实践经验,即倡导工程伦理的制度文化,融入工程伦理的课程体系,应用工程伦理的实践情境以及渗透工程伦理的科研项目。为探索适合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模式,促进工程伦理教育优质发展,有必要完善工程伦理教育的顶层设计,建设多元的工程伦理课程体系,拓宽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渠道,并倡导在科研项目中升华伦理精神。

杨尊伟[6](2021)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创业资源特性与竞争优势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资源基础理论强调组织内部资源而不是外部环境对组织战略发展的影响,从财政资源、智力或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物质资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学术创业的资源基础。运用竞争优势分析框架,探讨了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学术创业资源特性,认为有价值、稀缺、难以完全模仿的资源且被组织有效利用是两所研究型大学学术创业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研究发现:研究型大学建立学术创业竞争优势,需要遵循三个基本步骤,包括识别资源基础,确立学术创业方向;评估资源特性,实施学术创业战略;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学术创业竞争优势。

王文婷[7](2021)在《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发展日益呈现综合化、整合化的趋势,如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亟待深入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跨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而跨学科学术组织的良好运行是跨学科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美国研究型大学作为开展跨学科建设的典范,在促进复合人才培养与前沿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本研究以跨学科学术组织类型多样、运行机制完善的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方法,系统地对其校内跨学科学术组织展开探究,从而有效反映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的现状与成功经验。首先,从组织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入手,根据已有相关文献对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其主要划分为萌芽期、兴起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四个阶段。其次,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并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三所一流研究型大学校内的跨学科学术组织为案例,归纳出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机制中的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资源保障四个核心要素。其中,组织管理机制包括组织目标、组织架构、团队组建及组织决策等方面;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培养目标、招生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等内容;成果转化机制包括科学研究、外部合作、技术转移及创新创业等方面;资源保障机制包括国家政策、大学文化、多元经费、人才梯队及基础设施等内容。再次,从满足多元主体复杂需要的角度,总结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的成效,并归纳出问题导向、复合应用、产学互利及多元保障等突出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的现状与困境,提出促进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及发展的具体建议:聚焦跨学科复杂问题,优化跨学科组织管理;开展跨学科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完善跨学科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增加内外部资源保障,构建跨学科组织生态。

王志杰[8](2021)在《威廉·哈罗德·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威廉·哈罗德·考利(William Harold Cowley,1899.5.28-1978.7.23,下文简称为考利)是20世纪中期美国着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实践改革者。考利在50余年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和理论认识,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研究成果,共出版3部着作、发表300多篇期刊文章以及大量报纸和期刊评论,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改革作出卓越贡献,被誉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先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界只是在相关论着中提及考利的某些观点,缺乏对其思想的详细介绍和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考利高等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详细梳理考利生平及主要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高度提炼其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对其予以客观评价和借鉴,以期引发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界对考利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在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史中的作用的关注。考利生平经历与主要教育实践。考利1899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彼得堡镇(Petersburg),1924年获得达特茅斯学院英语专业学士学位,193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考利先后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助理和就业服务部主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人事研究中心主任、汉密尔顿学院第11任校长和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学专职教授等职务。考利在各项工作经历中不断实践自身教育理念,为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考利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理念、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大学治理机制、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学生人事管理思想和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研究理论体系等四个方面。其一,大学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学生,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其二,董事会、校长、教授、学生群体、校友和学术协会等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平衡和权力共享中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大学治理机制。其三,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学生人事管理思想。明确学生人事管理是“除课程教学之外、与学生发展有关的一切非学术事务的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概念,制定详尽的学生人事管理发展计划,积极倡议各高校建立学生人事管理机构。其四,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研究理论思想体系。构建高等教育研究分类学方法,明确院校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加强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评价与借鉴。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伴随手工训练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也深受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理念和有机生物学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基于考利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并结合其高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分析,总结考利的高等教育思想特征:紧跟和引领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推动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积极倡导高校开展院校研究;重视大学师资力量的培养;考利高等教育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折中、偏激的人格特质对考利高等教育思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考利高等教育的理论价值以及考利自身的治学为师之道仍对我国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田芬,王洪才[9](2021)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质量保障》文中研究说明写作能力是专业写作和专业成功的核心能力。作为具备卓越工科实力的综合性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写作与修辞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报告能力、多媒体展示能力和专业领域的写作能力。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程有三方面的成功经验,教学理念实用而明晰:学会写作、以写促学、以写促研。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质量保障措施得力,促进课程管理规范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培训平台实效化。这为我国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开设写作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思路,充分发掘写作课在工程教育中的意义:有利于革新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工科参与社会决策能力;改变工科人才培养现状,提高工科实践能力;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工科与其他学科交流。

马健生,索迪[10](2021)在《美国高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策略初探——基于危机管理视角的分析》文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社会造成严重冲击,迫使高校采取紧急措施应对。运用危机管理4R理论对美国斯坦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策略进行全过程分析后发现:两校在缩减管理阶段侧重短期医疗手段而忽视疫情的复杂性;在预备管理阶段重视监测信息发布并采取初步行动;反应管理阶段强调远离感染风险而难以兼顾学校长期运行;恢复管理阶段缺乏实施秋季复学计划的外部条件。由此可知,两所高校的缩减管理危机意识不足且已有经验难以预防新危机;尽早建立官方预警平台能够提高预备管理效率;反应管理的重点被迫转移到维持学校长期运行上;恢复管理程度有限且必须同时兼顾缩减管理。

二、斯坦福大学的由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斯坦福大学的由来(论文提纲范文)

(1)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目标
    1. 开展创新性研究
    2. 具备丰富的交叉学科知识
    3. 娴熟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
    4. 成为负责任的研究者
    5. 在交叉学科团队中高效地工作
    6. 能有效地进行交叉学科交流
    7. 拥有无边界职业生涯
二、培养途径
    1. 驱动力:内驱动和外驱动
    2. 执行者:单独培养和联合培养
    3. 指导者:单一导师、主副导师和导师组
    4. 课程体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组合与基础课程+高级课程组合
    5. 教学:任务导向型教学和兴趣引领型教学
    6. 学位:单个学位和联合学位
三、保障机制
    1. 资金保障
    2. 平台保障
    3. 人员保障
    4. 制度保障
    5. 环境保障
四、启示
    1. 培养目标要“整”
    2. 培养途径要“拓”
    3. 培养保障要“全”

(2)国外创业型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经验与启示——基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华威大学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麻省理工学院等三所国外创业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情况及特征
    1. 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华威大学的一流学科情况
    2.创业型大学的一流学科特征
        (1)商业与经济学科
        (2)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
        (3)工程技术学科
三、国外创业型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经验
    1.明确清晰的办学理念
    2.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
        (1)优先发展应用学科
        (2)重视发展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3)注重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3.优质卓越的师资队伍
    4.高效实用的社会服务
    5.多元充足的经费保障
    6.先进开放的大学文化
四、国外创业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1.坚持非均衡化发展
    2.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3.坚持基础创新发展
    4.坚持新兴交叉发展
    5.坚持服务社会发展
    6.坚持对外开放发展

(3)融合嵌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秉持的理念
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
    (一)组织机制:权责主体与分工
        1.分流淘汰环节中的关键时间节点
        2.分流淘汰环节中的主要权责主体
    (二)预警机制:沟通与补救
    (三)运行机制:结构与方式
        1.学位课程达标是获取候选人资格的初步阶段
        2.候选人资格获取是学位授予的关键环节
    (四)保障机制:政策与路径
        1.师资保障
        2.权利保障
        3.机会保障
三、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的思考与启示
    (一)分流理念:贯穿式促进而非机械性选拔
    (二)制度设计:全程式架构而非单一化手段
    (三)缓冲预警:“未雨绸缪”而非“亡羊补牢”
    (四)善后保障:多一次的努力而非彻底的否定

(4)美国版权法框架下斯坦福大学版权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美国版权法框架下的斯坦福大学版权政策
    2.1 课程材料
    2.2 面对面教学内容
    2.3 数据、数据集版权
    2.4 慕课教学
    2.5 跨团队知识产权
    2.6 电影和视频
3 基于美国版权法和校内版权政策下的版权问题实践策略
    3.1 使用作品数量建议
    3.2 上传、下载数字资源需自评是否属于合理使用
    3.3 录音、录像与广播课程
    3.4 社交媒体和网络教学工具
    3.5 有关出版版权的策略和建议
4 版权侵权规定
    4.1 校内行政处分
    4.2 民事和刑事处分
5 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的思考与借鉴
    5.1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存在重视专利服务轻视版权服务的现象
    5.2 基于我国版权法框架下的高校版权政策亟待制定
    5.3 我国制定高校版权政策还要注意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其他权利

(5)斯坦福大学工程伦理教育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推进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完善工程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二)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回应工程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
二、斯坦福大学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经验
    (一)倡导工程伦理的制度文化
    (二)融入工程伦理的课程体系
    (三)应用工程伦理的实践情境
    (四)渗透工程伦理的科研项目
三、斯坦福大学工程伦理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制度细化:完善工程伦理教育的顶层设计
        第一,国家层面全面强化工程伦理意识。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大型企业及各工程协会制定工程伦理规范。
        第三,高校要将工程伦理纳入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体系。
    (二)伦理入课:建设多元的工程伦理课程体系
        第一,拓宽工程伦理与课程的融合面。
        第二,分类细化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内容。
        第三,探索多元化的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方法。
    (三)情境熏陶:拓宽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渠道
        第一,完善协同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政策。
        第二,高校内部搭建校企精准对接平台。
        第三,对实践教学结果实行校企共审制度。
    (四)项目强化:倡导科研项目中升华伦理精神
        第一,建立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多方监督的工程立项机制。
        第二,在项目内容中融入更多的伦理要素。
        第三,建设规范有序的成果转化渠道。

(6)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创业资源特性与竞争优势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二、MIT和斯坦福大学学术创业的资源基础
    (一)财政资源
        1.财政收入
        2.研发支出
    (二)人力资源
        1. MIT的人力资源
        2.斯坦福大学的人力资源
    (三)组织资源
        1.MIT的组织资源
        2.斯坦福大学的组织资源
    (四)物质资源
        1.联邦研发资助
        2.商业研发资助
三、MIT和斯坦福大学学术创业资源特性
    (一)学术创业资源的价值性
    (二)学术创业资源的稀缺性
    (三)学术创业资源的难以模仿性
    (四)学术创业资源的组织特性
四、结束语

(7)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跨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1.1.2 跨学科学术组织的良好运行是跨学科建设顺利开展的条件
        1.1.3 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尚未完善
        1.1.4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健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已有研究评价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美国研究型大学
        1.4.2 跨学科
        1.4.3 跨学科学术组织
        1.4.4 运行机制
    1.5 理论基础
        1.5.1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理论
        1.5.2 三重螺旋模型理论
        1.5.3 组织理论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法
        1.7.2 比较研究法
        1.7.3 案例研究法
    1.8 创新点
第二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历程
    2.1 萌芽期:以个人自由探索式研究为主(二战之前)
    2.2 兴起期:由大学代管国家实验室到自设跨学科学术组织(二战-20 世纪70 年代)
    2.3 发展期:政产学合作跨学科学术组织相继建立(20 世纪70 年代-20 世纪末)
    2.4 成熟期:多元类型跨学科学术组织集聚(20 世纪末至今)
第三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管理机制
    3.1 “问题导向、多元综合”的组织目标
        3.1.1 培养卓越复合人才
        3.1.2 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3.1.3 应对全球重大挑战
        3.1.4 探索合作伙伴关系
    3.2 “主任负责、权责明确”的组织架构
        3.2.1 实验室主任主要负责
        3.2.2 各分支部门协同管理
        3.2.3 多学科教授共同治理
    3.3 “项目驱动、精英集聚”的团队组建
        3.3.1 团队首席
        3.3.2 教职员工
        3.3.3 学生群体
    3.4 “系统协调、民主管理”的组织决策
        3.4.1 校级层面领导决策
        3.4.2 平行机构协助决策
        3.4.3 中心主任统筹决策
        3.4.4 委员会监督决策
第四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人才培养
    4.1 明确跨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
        4.1.1 培养跨学科或跨领域的知识结构
        4.1.2 培养跨学科分析问题视角与方法
        4.1.3 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2 突出跨学科教育特质的招生标准
        4.2.1 专业兴趣是前提
        4.2.2 专业知识是关键
        4.2.3 创新能力是保证
    4.3 涵盖跨学科课程集群的课程体系
        4.3.1 多元组成的跨学科课程集群
        4.3.2 跨学科理论与实践课程并重
        4.3.3 考虑学生成长安排楔形教育
        4.3.4 聚焦研究主题灵活组织课程
    4.4 基于跨学科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
        4.4.1 基于教师合作的协作式教学
        4.4.2 基于科研参与的研究式教学
        4.4.3 基于顶峰体验的实践式教学
    4.5 聚焦跨学科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
        4.5.1 界定学生学习成果
        4.5.2 收集学生学习依据
        4.5.3 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第五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成果转化
    5.1 “多元参与、协同合作”的科学研究
        5.1.1 灵活的项目开展与管理
        5.1.2 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5.1.3 多元的人员协同与合作
        5.1.4 合理的组织评估与激励
    5.2 “产学互利、协同创新”的外部合作
        5.2.1 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5.2.2 与社会企业的合作
    5.3 “机构专管、服务应用”的技术转移
        5.3.1 提供咨询指导
        5.3.2 加速科技孵化
        5.3.3 促进产权保护
        5.3.4 统筹利益分配
    5.4 “大学统筹、创新孵化”的创新创业
        5.4.1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5.4.2 培训创新创业师资
        5.4.3 设立创新创业项目
第六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资源保障
    6.1 针对“跨学科教育与研究”的国家政策支持
        6.1.1 颁布相关政策文件
        6.1.2 资助相关研究项目
    6.2 强调“创新、实践与合作”的大学文化陶冶
        6.2.1 大学创新文化
        6.2.2 组织协作氛围
    6.3 涵盖“政府、社会与校内”的多元经费资助
    6.4 包含“首席、教师与学生”的学术人才集聚
        6.4.1 招揽跨学科组织领军人才
        6.4.2 完善跨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6.4.3 促进跨学科学生群体参与
    6.5 鼓励“交流、共享与协作”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七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的经验与启示
    7.1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的成效
        7.1.1 国家层面:助推国防建设与实力提升
        7.1.2 社会层面:促进解决复杂化现实问题
        7.1.3 企业层面:输送创新人才与科学技术
        7.1.4 大学层面:创新内部组织的运行模式
        7.1.5 学生层面:提升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7.2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的特点
        7.2.1 问题导向:科研主导、项目驱动的跨学科组织管理
        7.2.2 复合应用:严进严出、交叉培养的跨学科人才培养
        7.2.3 产研互利:机构专管、创新孵化的跨学科成果转化
        7.2.4 多元保障:综合内外、生态构建的跨学科资源保障
    7.3 对于我国的启示
        7.3.1 聚焦跨学科复杂问题,优化跨学科组织管理
        7.3.2 开展跨学科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7.3.3 完善跨学科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
        7.3.4 增加内外部资源保障,构建跨学科组织生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威廉·哈罗德·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形成发展离不开知名学者的推动和贡献
        1.1.2 考利对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和斯坦福大学贡献卓着
        1.1.3 国内关于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梳理与系统研究比较欠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简要评析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历史研究法
        1.5.3 案例研究法
    1.6 创新点与难点
        1.6.1 创新点
        1.6.2 难点
第二章 考利的生平经历与主要教育实践
    2.2.1 少年虽艰难困苦仍立志求学
    2.2.2 就读达特茅斯学院时开始关注高等教育
    2.2.3 在芝加哥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任职经历
    2.2.4 担任汉密尔顿大学校长时期的改革
    2.2.5 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第三章 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理念
        3.1.1 独具特色的整体主义教育哲学
        3.1.2 通识教育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3.1.3 大学是由一批学者构成的社区
        3.1.4 确立大学多元化目的和功能
    3.2 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大学治理机制
        3.2.1 董事会负责大学决策
        3.2.2 校长领导大学发展
        3.2.3 教授参与大学学术治理
        3.2.4 学生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
        3.2.5 校友参与大学治理
        3.2.6 学术协会影响大学政策制定
    3.3 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研究理论体系思想
        3.3.1 构建高等教育研究分类学方法
        3.3.2 加强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3.3.3 明确院校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
    3.4 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学生人事管理思想
        3.4.1 明确学生人事管理的基本概念
        3.4.2 制定详尽的学生人事管理发展计划
        3.4.3 积极倡议各高校建立学生人事管理机构
第四章 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溯源与实践评价
    4.1 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溯源
        4.1.1 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
        4.1.2 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溯源
    4.2 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评价
        4.2.1 紧密并引领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4.2.2 丰富完善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理论体系
        4.2.3 培养出一大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学者
    4.3 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的借鉴与启示
        4.3.1 经典传承、历久弥新的理论思想
        4.3.2 躬行实践、力学笃行的实践精神
        4.3.3 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治学之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威廉·哈罗德·考利学术年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质量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教育理念:学会写作、以写促学、以写促研
    (一)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教育理念之一:学会写作
    (二)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教育理念之二:以写促学
    (三)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教育理念之三:以写促研
二、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程设置: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能力递进
    (一)写作1:形成研究性论点
    (二)写作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三)专业写作课:培养专业领域写作技能
三、斯坦福大学写作课质量保障:管理规范、优质多元、内外驱动
    (一)规范化的课程管理,为写作课提供制度化保障
    (二)多元化的优质师资队伍,为写作课提供优质教学保障
    (三)“斯坦福大学写作研究”为代表的内部研究项目,为写作课提供反思文化保障
    (四)休谟写作与口语中心为代表的外部辅助平台,为写作课提供资源保障
四、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的校本意义
    (一)写作课有助于革新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工程师参与社会的决策能力
    (二)写作课有助于改变工程人才培养现状,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三)写作课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工科与其他学科交流
五、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的经验镜鉴
    (一)我国工程教育应该重视写作课,帮助工程人才探索工程教育的“存在”之道
    (二)我国工程教育应该开设写作课,帮助工程人才具备工程场域的实践之道
    (三)我国工程教育应建立写作课反思机制,帮助工程人才具备未来工程教育的超越之道

(10)美国高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策略初探——基于危机管理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缩减管理:侧重短期医疗手段而忽视疫情的复杂性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准备
    (二)风险评估与缩减措施
二、预备管理:重视监测信息发布并采取初步行动
    (一)建立专门的信息发布平台
    (二)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初步行动
三、反应管理:强调远离感染风险而难以兼顾学校长期运行
    (一)面对面教学转向线上教学
    (二)学校运行策略持续收紧
    (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经济支持
        1.为困难学生提供补助
        2.为教职工提供薪酬保障
    (四)保持与师生的交流沟通
四、恢复管理:秋季恢复开学计划缺乏实施条件
    (一)确定秋季开学计划
    (二)细化防疫准备措施
    (三)美国高校重开校园计划的变更与争议
五、对两所大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的评价与反思
    (一)缩减管理危机意识不足且已有经验难以预防新危机
    (二)高校尽早建立官方预警平台能够提高预备管理效率
    (三)高校反应管理的重点被迫转移到维持学校长期运行上
    (四)恢复管理程度有限且必须同时兼顾缩减管理

四、斯坦福大学的由来(论文参考文献)

  • [1]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启示[J]. 熊华军,佘清,尤小清.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2(01)
  • [2]国外创业型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经验与启示——基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华威大学的案例研究[J]. 陈伟斌,孙鋆,林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3]融合嵌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研究[J]. 师悦,黄蓓蓓,汪霞.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05)
  • [4]美国版权法框架下斯坦福大学版权研究与思考[J]. 代玉美,李艳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09)
  • [5]斯坦福大学工程伦理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 肖凤翔,王珩安. 高教探索, 2021(09)
  • [6]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创业资源特性与竞争优势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案例研究[J]. 杨尊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7]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 王文婷. 河北大学, 2021(02)
  • [8]威廉·哈罗德·考利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 王志杰. 河北大学, 2021(02)
  • [9]斯坦福大学写作课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质量保障[J]. 田芬,王洪才. 现代大学教育, 2021(02)
  • [10]美国高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策略初探——基于危机管理视角的分析[J]. 马健生,索迪. 比较教育研究, 2021(02)

标签:;  ;  ;  ;  ;  

斯坦福大学的由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