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一、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治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翟大磊[1](2021)在《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4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为X线组与CT组,各20例,X线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接受X线检查,CT组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接受CT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检出率。结果:CT组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检出率显着高于X线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疾病采取CT诊断,可以明显提高疾病检出率,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闫李娜[2](2021)在《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预后及联合中医治疗的临床调查与证素分层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文献学习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调查分析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预后因素及联合中医药治疗获益人群的用药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措施;并记录临床症状,依据中医证素学,针对患者的主要病位、病性证素以进行探究,尝试为预防肿瘤相关肠梗阻的发生发展,和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肿瘤相关肠梗阻的科学化、客观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按照纳、排标准和诊断标准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生肠梗阻患者,对资料完整的170例患者的临床证据进行整理,对152例死亡病例进行生存资料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生存率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法,得出预后影响因素。进而筛选联合中医治疗获益的病例,汇总并描述其治疗方式及饮片应用特点。第二部分:利用朱文锋提出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临床调查表,对中医信息完整病例的数据进行收录,并用卡方或Fisher检验分析主要证素与部分临床指标及预后因素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1本研究2476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223名患者有梗阻病史,发病率约为9.01%。从高到低依次为:结肠癌19.33%、小肠癌16.07%、胰腺癌9.56%、直肠癌8.36%、胃癌8.34%、胆癌8.13%、肝癌3.26%、食管癌2.42%。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更易发生肠梗阻。2符合入组标准的170例消化系统肿瘤发生肠梗阻患者中有152例死亡,18例患者存活、失访、拒访,其平均生存期为5.643±0.49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腹膜转移、腹腔积液、恶病质、梗阻程度、白蛋白水平、血钾、血钠、血糖、阿片类药物使用、梗阻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膜转移、腹水、血糖值偏高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KPS评分≥70为预后独立保护因素。3联合中医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有显着改善(P<0.01△),总体缓解率为72.07%;治疗前后KPS评分明显提高(P<0.01△),总有效率59.46%。4联合中医治疗获益人群中医治疗方式主要为中药灌肠,其中配合口服或胃管注射汤药治疗的患者比例近1/3。中药饮片药物统计及频数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25味药主要为理气药、补气药、滋阴药、化湿、渗湿、活血化瘀、温里药。药物五味主要是辛、甘、苦,主要归经为脾、胃、肺、肝、肾、心、大肠等。5证素分析:调查发现符合要求的病位证素10种,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由高到低依次为脾(80.59%)、胃(64.12%)、大肠(38.24%)、肾(31.18%)、小肠(26.16%)、肺(25.29%)、肝(19.77%)、心(20.93%)、胆(7.56%)、膀胱(3.49%),主要集中于脾、胃、大肠、肾。符合要求的病性证素13种,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82.35%)、气滞(77.65%)、湿(66.28%)、阳虚(47.09%)、阴虚(45.93%)、血瘀(32.94%)、饮停(25.58%)、痰(22.67%)、血虚(19.19%)、热(15.29%)、闭(12.35%)、寒(9.41%)、食积(8.72%)、毒(5.23%),主要集中在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湿阻、血瘀等证素。证素组合中3种证素以下占8.24%,4种证素占48.82%,5种证素占32.94%,6种以上证素占10.00%,主要以四证素组合、虚实夹杂为主。四证素组合83人,证素组合类型有37种,主要类型有气虚+阴虚+气滞+湿、气虚+阳虚+气滞+湿、气虚+血虚+气滞+湿、气虚+阳虚+血瘀+饮停、气虚+阴虚+气滞+血瘀、气虚+阴虚+湿+热。6证素间影响因素:手术后易出现脾证素,化疗后易出现阴虚、阳虚证素,靶向治疗后易出现阳虚证素。肝转移后易出现血瘀证素,肺转移后易出现气虚、血瘀证素。白蛋白水平低下易出现阳虚、胃证素,低钾患者易出现气虚、阳虚证素。合并腹腔积液者易出现阳虚、气虚、血瘀证素,血糖偏高者易出现与阴虚、气虚证素。研究结论:1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肠梗阻的发病率约为9.01%,其中结肠癌发病率最高19.33%。患者年龄多集中于60岁以上,以IV期多见。2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预后差,腹腔积液、腹膜转移、血糖偏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KPS≥70是其独立预后保护因素。3联合中医药治疗在患者症状改善及预后方面确有优势,择时联合口服或胃管注射药物患者受益更明显。4结合病位病性证素初步探知中焦虚滞为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病机关键。

熊海波[3](2021)在《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是普外科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此时局部肠管水肿、扩张明显,全身情况欠佳。倘若在肠梗阻情况下紧急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如果第一步急诊行造瘘缓解肠梗阻,第二步再择期行肿瘤组织切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仍然较高,故需要选择较好的术前治疗策略,改善患者全身状态,转变紧急手术为择期手术,尽量转开放手术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术,以有效保障手术的安全。近年来,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开始广泛用于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目前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都能发挥转变急诊手术到择期手术的过渡作用,稳定全身情况,降低急诊手术引起的高死亡率及造瘘率。但是,具体哪个效果更佳,目前仍存有不少争议,各研究质量、研究方式和研究结果差异明显,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够充分。因此,基于目前已有的对照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术前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便捷性、经济性与有效性。希望能为梗阻性结直肠癌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参考。方法:手动检索Pub Med、EMbase、FMRS、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文献追溯途径,获取公开发表关于术前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由两名研究者制定选择纳入及排除参考标准,获得最终有关研究并参考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评定,制定选择研究的相关数据表格,分别让两名研究者提取文献中有关信息,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各文献提取汇总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逐个剔除纳入分析研究后再进行统计判断敏感性,运用STATA14.0进行Begg’s检验对各研究间发表偏倚评估。结果:通过主题词及自由词结合其它检索策略,共得到相关研究144篇,对比分析入选标准及排除指标,最终有相关研究17篇符合标准,在这17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中共计1 136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经肛肠梗阻导管组566例,腔内支架组570例。经肛肠梗阻导管组与腔内支架相比,安置导管所需时间(MD=-24.88,95%CI:-26.58-23.18,P<0.000 01)和安置导管所需费用均较少(MD=-10.06,95%CI:-11.42-8.70,P<0.000 01),安置导管成功率较高(OR=4.54,95%CI:1.8111.40,P<0.001),经肛肠梗阻导管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较慢(MD=5.42,95%CI:2.788.05,P<0.000 1),经肛肠梗阻导管组安置后到术前的肠道准备时间,(MD=1.42,95%CI:0.212.63,P=0.02)和经肛肠梗阻导管组住院天数更久(MD=1.16,95%CI:0.38-1.94,P=0.003),两种方法安置前后肠管内径减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2),两种方法安置后相关手术并发症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逐个剔除纳入相关文献后再进行敏感分析,最终统计的结果对比无明显改变,Begg’s检验提示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的漏斗图呈现表明无发表偏倚(P=0.0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安置肠梗阻导管较支架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经济、快捷和高成功率优势,但缓解腹痛腹胀较慢、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久。本研究由于选择研究文献中病例相对较少、缺乏长期生存结果研究的纳入,这就更需要有大病例、多研究机构的长期随访的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吴晓芳[4](2021)在《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恶性肿瘤手术率随之也增加,而恶性肿瘤病人手术由于病情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范围大,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的比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恶性肿瘤术后AIO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再次发生肠梗阻的概率升高,故临床多首选保守治疗。西医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必要时抗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献研究中发现中医中药治疗AIO效果较好。中医保守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由于肠梗阻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应用中药内服汤剂会加重患者胃肠负担,且具有肝肾效应,因此中药外治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术后AIO更为适合。中医外治方法多样,包括中药灌肠,中药外敷,针灸等,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易于接受、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可反复给药等优势。前期在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incomplet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患者,“急则治其标”,采用“温阳散寒,行气通腑”的治疗原则,应用“温阳行气通腑方”进行神阙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并进行了单组临床研究,有效率达88.9%。但未设立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观察,更加科学的评价本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服务。研究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科学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案,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术后IAIO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记录治疗前1天及治疗1,3,7,10,14天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对治疗后14天的立位腹平片进行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1.总体疗效评价:经结果统计分析,治疗组共35例,脱落4例,共完成31例,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共35例,脱落3例,共完成32例,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值=0.0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寒凝气滞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比较P=0.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更好。3.卡氏评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进行统计,组内比较P值=0.00,均小于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值=0.0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联合西医保守治疗或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帮助,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4.肠道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对比,在恢复排便、肠鸣音、胃液引流量及呕吐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气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安全性评价: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两例贴敷后用药处皮肤微红,无特殊处理,观察4小时后,红色消退,无瘙痒及水疱。研究顺利,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水平、心电图的异常,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6.随访: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随访的63例病人中治疗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6例病人中1例病人因饮食不节梗阻复发,复发率为3.8%;无效的5例病人因年龄大,患者拒绝手术,继续“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1月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考虑与入组前梗阻病程较长及梗阻程度较重有关。随访对照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2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梗阻复发,复发率为9.1%,均因饮食不节所致,无效的10例病人均转外科治疗,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远期疗效较好。研究结论“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尤其在腹痛、腹胀、腹寒、呃逆嗳气症状改善上更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林成,李岳勇,韦忠恒,王儒发,黄瑞棋[5](2021)在《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肠癌所致机械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肠癌所致机械性肠梗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大肠癌所致机械性梗阻患者26例,均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分析肠梗阻治疗显效率、显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其中经肠系膜上动脉超选择灌注化疗栓塞8例,经肠系膜下动脉超选择灌注化疗栓塞17例,经骶正中动脉超选择灌注化疗栓塞1例;经治疗后,肠梗阻缓解24例,显效率为92.3%(24/26),其中完全缓解20例(76.9%),部分缓解4例(15.4%);无效2例(7.7),其中肠梗阻加重1例,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1例。肠梗阻缓解的显效时间为11~63 h,平均(30.2±10.4) h。结论经动脉超选择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肠癌所致机械性肠梗阻的效果好且安全,患者可接受性强。

张树森,高飞[6](2021)在《结肠癌致肠梗阻CT诊断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并分析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及上级协作医院涿州市医院361例结肠癌检查影像学检查初诊及复查资料,择取其中33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为本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行X线及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诊断肠梗阻病因准确率为100.0%,诊断肠梗阻有无准确率为100.0%,X线诊断肠梗阻病因准确率为45.5%,诊断肠梗阻有无准确率为72.7%,CT均高于X线(P<0.05)。结论: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临床价值突出,可确定梗阻部位、病因及严重程度,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文兴林,林莉[7](2020)在《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结肠癌肠梗阻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3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分别实施X线、CT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情况、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检出情况。结果CT诊断肠梗阻、结肠癌病因检出率分别为96.67%,96.67%,高于X线诊断(P<0.05);CT诊断累及周边脏器组织、狭窄段、正常肠管与狭窄段交界处变化、结肠梗阻、盲肠扩张、缺血性结肠炎检出率均为100.00%,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对结肠癌肠梗阻患者采用CT诊断的效果较佳,可有效判断病情、病因,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魏宁心[8](2020)在《三腔球囊导管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支架置入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自膨胀式金属支架置入术近年来在结直肠恶性梗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认为既可作为根治性手术前的过渡治疗,又可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姑息治疗。传统的肠道支架置入术在操作中需导丝引导后,通过造影导管注射造影剂确认肠腔位置及狭窄长度,存在无法保留导丝,无法准确测量狭窄段长度的缺点,在遇到狭窄近端肠腔成角明显的病例时,导丝无法插入足够支撑的长度而导致操作失败。本研究通过三腔球囊导管辅助导丝置入,保留导丝下造影确认是否在肠腔,进一步利用球囊内注入造影剂测量狭窄段,探寻其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支架置入过程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行自膨胀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以三腔球囊导管辅助导丝,将导丝越过病变狭窄段并尽可能置入狭窄近端扩张的肠腔深部,保留导丝,直接往造影腔内注入造影剂,X线下观察造影剂在肠腔内分布情况,以确保导丝位于肠腔内。在狭窄上段成角明显的部位,导丝无法进入肠腔深部,本研究组通过往球囊腔内注入气体使球囊扩张,并在往回拉的过程中尽量取直肠腔,使导丝顺利进入近端肠腔深部。通过往球囊腔内注入造影剂显影,当球囊回拉至有阻力时,该点即为狭窄段口侧端,将内镜头端置于狭窄段肛测端,在X线下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即可准确测量狭窄段长度,据此选取合适长度的支架,最后通过导丝置入金属裸支架。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大出血、穿孔等操作并发症,术后统计操作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40例患者因结直肠恶性梗阻行自膨胀式金属支架置入术,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4-95岁。梗阻部位包括直肠12例(30.0%)、乙状结肠13例(32.5%)、降结肠6例(15.0%)、结肠脾曲3例(7.5%)、横结肠1例(2.5%),结肠肝曲1例(2.5%),升结肠2例(5.0%)、回肓部2例(5.0%)。其中 37例成功置入白膨胀式金属支架,术中无大出血、穿孔等不良操作事件发生。37例中有2例于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临床失败。有2例根据术前CT误判梗阻病灶位于升结肠,实则位于回盲部:其中1例支架放置成功,但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行手术解除梗阻明确病灶部位,支架中间段位于肿块包绕的回盲瓣中,为临床失败病例中的1例;另有1例在行支架置入术时,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导丝探查,转去外科手术治疗,可见由于回盲部空间有限,且临床缓解效果不佳,并不适合放置支架,故该例从40例中剔除,不统计在观察指标内。因此,本研究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94.9%(37/39),临床成功率为94.6%(35/37)。术后早期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6.2%,包括3例有轻微便血,3例发生里急后重;早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7%,为1例支架置入术后104小时发生穿孔。结论 在三腔球囊导管辅助下,对于大多数病例,尤其是狭窄近端肠腔成角明显处,可使导丝插入更为容易,并能够保留导丝,减少切换导丝导管的操作步骤,通过球囊显影能够准确测量狭窄段长度。可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在X线下定位准确、安全等优点,且置入成功率较高,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张勃华[9](2019)在《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结肠癌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普一科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404例,其中有并发症患者55例(并发症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无并发症患者349例(无并发症组),男性207例,女性142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有无肠梗阻、术后血糖、白细胞、肿瘤部位、ASA分级、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TMN分期及病理特征等因素,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肺炎、腹腔感染、腹腔内出血及淋巴瘘。两组的全部数据利用SPSS22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124.11±31.24g/Lvs120.29±26.38g/L)、是否合并肠梗阻、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者为49例,行腔镜下手术者为6例vs开腹手术为294例,行腔镜下手术为55例)、ASA分级(Ⅰ级1例,Ⅱ级34例,Ⅲ级19例,Ⅳ级1例vsl级17例,Ⅱ级206例,Ⅲ级121例,Ⅳ级5例)、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粘液腺癌有1例,腺癌有54例vs粘液腺癌有14例,腺癌有333例,腺鳞癌有2例)和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31例,Ⅲ期22例,Ⅳ期1例vsⅠ期1例,Ⅱ期193例,Ⅲ期145例,Ⅳ期10例)等因素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在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78.42±6.15天vs 62.07±2.2天)、手术时间(188.36±49.07分 vs154.44±48.14分)、WBC水平((8.98±3.38)×109vs(7.42±3.08)×109)、血糖(6.81±3.31mmol/L vs 5.90±1.74mmol/L)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手术时间、血糖及WBC值均为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4.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手术时间、血糖和WBC值对并发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结肠癌患者的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手术时间、血糖及WBC值均为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冯毅[10](2019)在《分析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的外科临床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的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作为样本,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不予以减压,仅行结肠1期切除吻合术治疗,B组行结肠减压灌洗术治疗,C组行结肠全切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效率62.50%、复发率41.67%、并发症发生率37.50%、出血量(170.25±6.58)ml、排气时间(2.58±0.18)d、排便时间(6.44±0.14)d、住院时间(10.47±0.48)d。B组有效率95.83%、复发率16.67%、并发症发生率8.33%、出血量(175.25±7.41)ml、排气时间(0.95±0.26)d、排便时间(3.19±0.26)d、住院时间(5.30±0.51)d。C组有效率95.83%、复发率12.50%、并发症发生率20.83%、出血量(174.49±6.59)ml、排气时间(1.00±0.02)d、排便时间(3.23±0.30)d、住院时间(11.62±0.69)d。结论行结肠减压灌洗术或结肠全切术治疗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各有其优势,疗效均值得肯定,临床可视患者的病情对两种术式进行选择。

二、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治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2)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预后及联合中医治疗的临床调查与证素分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预后因素及联合中医治疗的临床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第二部分 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中医证素分层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恶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癌性肠梗阻的介入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现代研究
        1.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流行病学研究
        2.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4.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西医治疗进展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术后AIO的认识
        2. 术后AIO的病因病机
        3. 恶性肿术后AIO的中医治疗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2. 临床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结果
        1.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分析
        2. 疗效统计分析
    小结
    讨论
        1. 本研究入组患者基线情况探讨
        2. 本研究结果探讨
        3.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现状分析
        4. “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理论依据
    结语
        结论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5)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肠癌所致机械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一般处理
        1.2.2 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1.2.3 术后处理
        1.2.4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6)结肠癌致肠梗阻CT诊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对比分析CT、X线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及肠梗阻有无诊断准率
    2.2 X线诊断结果分析
    2.3 CT诊断结果分析
3讨论

(7)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情况对比
    2.2 两种检查方法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情况对比
3 讨论

(8)三腔球囊导管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支架置入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肠道支架放置情况及成功率
    3. 早期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
讨论
    1. 结直肠癌伴发急性梗阻的现状
    2. 传统肠道支架置入方法
    3. 取石球囊导管在支架置入术中的作用
    4. 并发症发生情况
    5. 不足之处与改进点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相关指标及定义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年龄因素
    3.2 性别因素
    3.3 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
    3.4 入院是否有肠梗阻
    3.5 手术方式(切口类型)
    3.6 手术时间
    3.7 ASA分级
    3.8 实验室检查结果
    3.9 结肠癌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期
    3.10 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因素分析
    3.11 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ROC曲线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分析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的外科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三组患者预后对比
3 讨论

四、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治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效果分析[J]. 翟大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7)
  • [2]消化系统肿瘤相关肠梗阻患者预后及联合中医治疗的临床调查与证素分层研究[D]. 闫李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安置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D]. 熊海波.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D]. 吴晓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肠癌所致机械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J]. 林成,李岳勇,韦忠恒,王儒发,黄瑞棋.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1(02)
  • [6]结肠癌致肠梗阻CT诊断的效果分析[J]. 张树森,高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07)
  • [7]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 文兴林,林莉. 基层医学论坛, 2020(31)
  • [8]三腔球囊导管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支架置入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 魏宁心. 苏州大学, 2020(02)
  • [9]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D]. 张勃华. 延边大学, 2019(01)
  • [10]分析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的外科临床治疗[J]. 冯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8)

标签:;  ;  ;  ;  ;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