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公司预测结果

三家公司预测结果

一、三家公司预告业绩(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1](2021)在《掌趣科技高溢价并购下商誉减值及经济后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的并购市场发展迅猛。不少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多次的高溢价并购。伴随着大量的高溢价并购,上市公司账面商誉不断累加,商誉减值风险逐渐凸显。随着证监会对商誉减值迹象的关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商誉摊销恢复动议,加之并购热潮过后的业绩承诺的不达标及到期,2019年初业绩预告之际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商誉集体“暴雷”事件,多家上市企业因计提巨额的商誉减值而直接导致业绩变脸、经营亏损,不仅上市企业因此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事件还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更是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商誉高减值风险”背景之下,本文选取掌趣科技为研究案例,对其提取巨额的商誉减值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因为掌趣科技进行的并购溢价极高,由此产生的商誉自然也数额非常巨大,而其又在2019年提取了巨额的商誉减值,成为“商誉雷暴”事件中的一员,故而具有非常的代表性。首先,本文的分析不仅局限于本文的案例,还结合了其他相关文献。例如,高溢价并购、商誉及其减值的会计处理和有关影响等。其次,本文对案例的全过程进行了有效梳理,详细整理了案例中由并购交易到商誉形成,再到商誉减值的全过程内容。在梳理过程中发现,公司的轻资产特点、并购公司的良好业绩承诺以及核算中评估方法的选择这几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高溢价的最终形成。再次,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对掌趣科技高溢价并购商誉发生减值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原因分析。发现案例公司在并购行为结束后因为被并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公司自身忽视内生成长能力以及管理层不稳定、核心团队流失等原因商誉发生了减值。掌趣科技基于保壳的目的,利用减值测试进行盈余管理,在2016年公司商誉有减值迹象的情况下不计提减值,2017年也未完全计提减值,而是等2018年公司大股东高位套现离场后再一次性集中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由此,本文得出了掌趣科技巨额商誉减值的几大主要原因,即标的并购企业过高的业绩承诺没有达成、并购后整体经营不善、高级管理层的不稳定,以及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几大原因,笔者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有关财务数据,以期从市场反应和财务绩效两方面评价案例公司的巨额商誉减值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给出了这个案例的分析结果。第一,随着并购的高溢价而产生的巨额商誉,具有非常高的减值风险。第二,导致巨额商誉减值的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即难以实现的业绩承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第三,巨额并购商誉减值,对于中小股东的利益损害巨大。同时,本文也给出了一些启示。第一,上市公司应当合理确认商誉,理性分析业绩承诺。第二,对于商誉的盈余管理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三,中小投资者尤其需要加强关于巨额商誉的风险意识。这些启示将有益于企业合理确认商誉、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实线有效监管、投资者自身提高风险意识,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

郜怡璇[2](2021)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可靠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缓解上市公司与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业绩预告制度因此设立。而业绩预告制度能否充分发挥以上作用,则依赖于业绩预告信息披露质量。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较为宽松的上市要求,这一特点为众多创业型公司提供了融资渠道。然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业绩波动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市场投资者对其披露的业绩信息的要求日益增高。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可靠性对维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梳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业绩预告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可靠性,促进业绩预告制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借助Cite Space 5.4R2对国内外业绩预告可靠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背景,分析了业绩预告在执行程度、精确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师跟踪人数和公司绩效对业绩预告可靠性的影响以及业绩预告消息类型的调节效应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假设。为了检验研究假设,本文选取2015-2019年披露年度业绩预告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20个样本数据,借助Stata11.0进行实证检验,以业绩预告准确性和精确性为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师跟踪人数和公司绩效为解释变量,消息类型为调节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相关因素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可靠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业绩预告可靠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师跟踪人数和公司绩效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将消息类型作为调节变量后发现,相比“坏消息”,消息类型为“好消息”时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绩效与业绩预告准确性之间的的正向关系更加显着;相比“坏消息”,消息类型为“好消息”时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跟踪人数与业绩预告可精确性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着。基于以上相关结论,为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可靠性以及促进业绩预告制度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魏凡华[3](2021)在《基于业绩预告股权传导研究的量化投资策略》文中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各类公司事件(如并购重组、业绩快报、高管增减持等)进行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部分事件通过关联关系传导机制,对于上市公司的上市关联方(如供应商、客户等)的股价,会带来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影响,这为我们进行事件研究以及量化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分析了去杠杆化背景下,股东公司占比全市场公司逐年递减,被持股公司占比全市场公司与市场行情高度相关,以及被持股公司业绩预告数量较多,不容易产生小样本事件研究的偶然性结论,基于这三点,本文认为,被持股公司的业绩预告事件,通过股权传导机制,对于股东公司的影响,这一事件是具备研究价值的。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法,首先,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类事件,通过业绩预告的预计利润增长率特征,分为两类——好消息与坏消息,作为本文的待研究事件,取定事件观察窗口,并进行收益率对齐;其次,在同一时间窗口内,通过行业分类与流通市值两个特征,构建基准投资组合,进而得到累计超额收益率,并对其进行显着性检验,得出结论:来自被持股公司的业绩预告好消息,对股东公司股价的影响是显着的,在[T,T+3]时间窗口上,可以创造显着的正累计超额收益,而来自被持股公司的业绩预告坏消息,对股东公司股价的影响是不显着的。最后,本文基于Barra模型的截面回归分析方法,选取事件属性因子对超额收益率进行解释,采用逐步回归的加权线性回归,得到了事件超额收益率与预计利润平均增长率、预计股东持股净利润的线性方程。本文从模型指标,经济意义,因子分层回测角度,对回归方程,以及事件超额收益率进行了解释。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事件驱动策略,策略表现在回测中明显优于基准表现。在理论意义方面,本文能够对于公司事件的股权传导影响,给出统计意义上的显着性说明,在应用价值方面,本文在事件研究基础上,提出事件驱动投资策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测,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量化交易的结果有明显的效果。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将股权传导机制,引入到传统的公司事件研究中,使得可研究的事件变得更加丰富,将主体公司业绩预告事件的好消息和坏消息,通过固有股权关系进行传导,作用到股东公司身上;同时对于事件传导带来的超额收益,本文也开发了相关的事件属性因子进行解释,如持股比例,持股市值,预告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论文的不足在于,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业绩披露制度是由证监会制定的,存在未来制度变更,引起该事件研究及量化策略失效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超额收益率的解释,回归方程的Rsquare指标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这意味着我们还可以挖掘更多的事件属性因子,使得该回归方程解释度更强。

张倩萍[4](2021)在《预告业绩差距、媒体负面报道与盈余管理》文中指出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提前披露的本会计年度的财务信息,当企业实际业绩没达到预告的业绩水平时,企业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修饰财务报表以完成预告业绩水平。一方面,媒体报道可能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声誉机制和监管机制等发挥有效的公司治理效应,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当媒体报道增多时,上市公司的股东和高管可能会由于会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促进因预告业绩差距出现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相较于正面报道,负面报道能够引起公众更广泛的关注,因而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对于业绩预告差距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十分有必要。首先,本文使用2015-2019年1815家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和实证分析了预告业绩差距、媒体负面报道和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豪斯曼检验后使用固定效应进行实证回归发现: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预告下限业绩作为企业判断收益和损失的参考点,当实际业绩未达到预告下限业绩时,风险偏好发生逆转,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管理层对于实际业绩和预告业绩之间差距的敏感度是递减的,随着两者的差距加大,管理层通过向上盈余管理行为改善业绩的动机减弱,进一步地,上述结论只对应计盈余管理的结果显着,另外,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预告业绩上限、预告业绩均值,预告业绩下限的参考点作用最强。本文进一步实证媒体负面报道对于上述关系的影响发现:当预告业绩差距出现时,相较于媒体负面报道的公司治理机制,其产生的能够市场压力起到主导作用,显着的促进预告业绩差距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

韩娅[5](2021)在《业绩承诺下企业并购商誉减值风险研究 ——以ST胜利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受我国并购重组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刺激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张自身版图。然而,并购所形成的巨额商誉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已有研究表明,并购中对标的企业价值的高估是造成巨额商誉的重要原因。因此,防范企业高溢价并购引起的巨额商誉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当前关注的重点问题。业绩承诺作为对标的企业未来不确定事项的一种事先约定,可以规避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对公平估价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并购估价泡沫。但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且由于业绩承诺期限的一般规定,并购高峰期之后,我国A股市场上出现了业绩承诺集中到期和商誉“暴雷”事件频发的现象。近年来,上市公司大额商誉减值的风险愈发严重,大量上市公司由于商誉减值纷纷陷入亏损状态,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厘清业绩承诺在商誉减值中的作用和影响机理,防范业绩承诺下企业并购商誉减值风险是当前监管部门和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为本文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对现有文献及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下商誉减值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结合案例ST胜利剖析业绩承诺在商誉减值中的作用和影响机理。本文研究发现,第一,我国A股市场上业绩承诺的签订对并购估值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业绩承诺的履行过程中存在管理层为完成业绩承诺采取盈余管理的行为;第二,随着业绩承诺数量的提升,业绩承诺无法达标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并购方在业绩承诺未达标时更倾向于对标的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但减值准备计提不及时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三,并购重组签订的业绩承诺存在过度支撑合并对价、业绩承诺目标不合理、控制权属不明、处罚机制不健全、估值结论及业绩目标设定信息披露不完善等现象,导致在业绩承诺履行中标的企业为了完成业绩承诺进行盈余管理等侵害企业长期价值的短视行为,加大了并购企业商誉大幅减值的风险。本文研究认为,防范并购商誉减值的风险应当从宏观监管部门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两方面着手。监管层面应当在业绩承诺审核流程合理、信息披露机制优化、估值方法完善、违约处罚责任强化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障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企业层面首先,应在业绩承诺制度设计上进行优化,如设定合理的业绩目标、制定有差异的业绩承诺期限、丰富业绩承诺的考核指标以及避免估值结果对业绩承诺的过度依赖等;其次,在业绩承诺履行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承诺方履约能力、经营管理及信息披露的考察。

张霞[6](2021)在《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贝因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以贝因美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业绩预告"变脸"的过程,发现贝因美对此次业绩亏损从而导致业绩预告"变脸"的解释说明或许是为了掩饰自身发展困境,并进一步研究了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从而为证监会的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李庚[7](2020)在《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黑天鹅”现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众多的“黑天鹅”事件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出现了诸多的不稳定因素。“黑天鹅”事件难以预测,不仅严重威胁了资本市场中的各主体,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业绩预告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辅助渠道,是对上市公司一个会计周期内盈余变化情况进行预测的前瞻性信息。业绩预告制度的设置是为了弥补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公布的空档期,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发布的连贯性,从而缓解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业绩预告“黑天鹅”现象是什么,为何产生,怎样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本文就此问题从监管层、行业及企业、投资者三个层面的影响进行探究,系统性的分析了业绩预告“黑天鹅”现象的定义、内外关联性,并探究对不同层面的影响。本文首次采用五个统计分析对业绩预告“黑天鹅”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及验证进行证明。第一统计分析:证明现象愈发严重。并通过反向检验,证明监管层对业绩预告违规管理存在漏洞;第二统计分析:非国有制企业比例远高于国有制企业;第三统计分析:存在“惯犯”行为。并通过财务数据验证,都出现经营大幅度变动。第一、二、三的统计分析以及证明对现象的外部驱动力做出了解释。现象的外关联性:监管层对业绩预告监管的漏洞,使管理层作出的利己行为。第四统计分析:证明“st”类上市企业占有一定比例;第五统计分析:证明有效数据大部分为“垃圾股”,并进一步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垃圾股”的状况。第四、五统计分析对现象的内部驱动力作出了解释。现象的内关联性:企业经营情况较差,大部分都属于“垃圾股”。根据统计研究结果,分别提出业绩预告“黑天鹅”现象对监管层、行业以及企业、投资者的影响。对于监管层影响将导致监管的缺失,并且进一步导致资本市场的信息失真;对于行业以及企业造成信用危机,降低了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支撑力度;对于投资者将造成投资者的流失。最后全文并针对这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1)监管层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完善会计准则和业绩预告制度;(2)行业及企业层面进行业绩预告的发布进行强制审计流程;(3)投资者层面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对投资者的保护,加强中小投资者投资教育。

刘文康[8](2020)在《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中微公司“高市值”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科创板作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企业市值是众多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而进入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国家战略积极鼓励发展的行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作为战略新兴的板块,不同于以往的股票市场,在发行要求以及交易机制上有较多创新规定,且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估值及其价值则显示其核心竞争力。而从首批科创板上市的2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高达53.4倍,相比A股23倍常规市盈率倍数相比达2倍之多。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高估值、高市盈率”背后其合理性所在?且支撑以及影响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投资者情绪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选取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中“市盈率”最高的公司--中微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至2019年公司、行业以及首批上市公司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事件研究法,通过观察上市后中微公司的市场反应,探讨中微公司“高市值”的影响因素,分析公司财务业绩能否支撑其估值的合理性,并通过论文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启发。本文主要结论为:第一,中微公司的市值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高市值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实是受国家的战略导向与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状况、投资者情绪等方面影响。第二,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政府补助及税收优惠政策,缓解企业快速发展资金需求以及财务业绩提升,进而使企业估值水平上升。第三,处于细分市场行业前景以及领先的公司可获得超额收益率,从而直接影响了市场价值。第四,从短期看,企业的市值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高估甚至炒作。但从长期来看,企业的价值还是依靠企业良好的经营与财务成果,决定企业市场价值的还是企业的内在价值。通过对科创板首批“高估值与高市值”典型案例的研究,对其他上公司合理制定估值方案、投资者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在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公司合理使用融资手段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徐莹莹[9](2020)在《信息披露策略视角下股权质押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因股权质押设定担保方面更迅速、简便,加上流通性快和非实物性的股权被金融机构所接受,所以股权质押成为大股东融资的重要选择。伴随着股权质押这一行为越来越频繁且质押率越来越高,股权质押爆仓风险也随之加大,最终导致控制权转移的案例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了机械行业中上市较早,股权质押相对频繁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较高的三家公司作为研究案例,重点分析了不同的信息披露策略在股权质押期间对各案例公司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股权质押期间,公司股价并非一成不变,股价大幅度波动会使控股股东面临被强行平仓的风险,控制权的稀缺性使得控股股东有动机利用信息披露策略进行市值管理、稳定股价;股价的高低直接影响股权质押融得的资金数额,因此在股权质押期间,股东更会积极主动的进行信息披露以期抬高股价;不同的信息披露策略所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其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案例背景下,证实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期间确实会倾向于披露好消息,隐藏或延迟披露坏消息,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其意义不仅给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一种参考,更对监管层规范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海婷[10](2020)在《獐子岛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GDP总量增长了29倍,人均GDP增长了20倍,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证券市场更是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在资金融通、资产定价和资本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活跃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成为了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关键所在。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功能锁定,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农业类上市公司,近年来通过盈余管理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投资者对农业上市公司的信心。为深入研究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频发的原因,探索加强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披露监管的对策,本文选取了獐子岛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獐子岛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完善农业类上市公司监管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本文运用案例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獐子岛公司利用海底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及伴随其中的大股东择机减持行为。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和大股东减持的相关文献与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选取上市公司獐子岛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并介绍了公司大股东减持的相关制度背景和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的基本情况,其次结合獐子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扇贝跑路”事件发生前后的市场反应情况,重点研究獐子岛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盈余管理的操作手段、大股东减持的原因和交易时机,采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等对獐子岛的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发现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行为之间的关系。最后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为各利益相关方提出对策与建议。通过案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獐子岛利用“扇贝跑路”事件进行盈余管理给公司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发现投资者由最初的反应强烈到最近一次事件的“见怪不怪”,獐子岛的股价也从农业第一百元股的高价跌落到了历史低位2.3元/股。(2)避免被ST、被退市是獐子岛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原因。自2014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呈现出“两年一大亏,一年微盈利”的特征,面临被ST、被退市风险。(3)海底养殖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困难使得獐子岛公司频频进行盈余管理。獐子岛公司多次对海底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和核销,来改变公司的盈余信息。(4)獐子岛控股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利用盈余管理择机减持公司股份。上市公司股东总是在公司业绩预告附近减持股份,并且往往倾向于在好消息披露后减持股份,在坏消息披露前减持股份,獐子岛股东减持也符合这一现象。根据研究结论,向相关方提出以下建议:(1)改进农林牧渔类企业的审计方法。(2)细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3)完善ST公司的退市制度。(4)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

二、三家公司预告业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家公司预告业绩(论文提纲范文)

(1)掌趣科技高溢价并购下商誉减值及经济后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高溢价并购的研究
        1.2.2 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研究
        1.2.3 关于高溢价并购的商誉计提减值的原因研究
        1.2.4 高溢价并购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溢价并购
        2.1.2 并购商誉
        2.1.3 商誉减值
    2.2 高溢价并购及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
        2.2.1 高溢价并购的成因分析
        2.2.2 商誉减值的原因分析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效应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过度自信理论
        2.3.4 信号传递理论
3 掌趣科技高溢价并购案例介绍
    3.1 并购方与标的方情况介绍
        3.1.1 并购方
        3.1.2 被并购方
    3.2 并购交易过程
        3.2.1 企业并购资产估值方法的选择
        3.2.2 并购支付方式的使用
        3.2.3 业绩承诺和补偿奖励条款
    3.3 高溢价并购后商誉的确认及减值情况
        3.3.1 高溢价并购后商誉的确认情况
        3.3.2 高溢价并购后商誉减值的计提情况
4 掌趣科技高溢价并购下商誉减值案例分析
    4.1 掌趣科技高溢价并购商誉的成因
        4.1.1 轻资产特征导致高溢价并购
        4.1.2 迎合式评估扩大了溢价倍数
        4.1.3 高业绩承诺换取了高溢价、高商誉
    4.2 掌趣科技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
        4.2.1 标的公司业绩承诺的落空
        4.2.2 并购后的经营缺陷
        4.2.3 并购方高级管理人员不稳定
        4.2.4 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4.3 掌趣科技巨额商誉减值的后果
        4.3.1 商誉减值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4.3.2 公司股价受商誉减值的波动情况分析
5 掌趣科技并购案例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掌趣科技案例结论
        5.1.1 高溢价并购产生的高商誉会带来高风险的减值
        5.1.2 高业绩承诺不达预期很可能导致商誉减值
        5.1.3 减值测试加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5.1.4 并购商誉集中减值最终损害的是中小股东利益
    5.2 案例启示
        5.2.1 上市公司应谨慎评估标的企业价值,合理确认商誉
        5.2.2 上市公司应正确看待并签订合理的业绩承诺
        5.2.3 财政部应优化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压缩盈余管理空间
        5.2.4 中小投资者应加强对商誉及其减值的认识,提高风险意识
        5.2.5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与违规惩罚力度,重点关注高溢价并购企业
参考文献
致谢

(2)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可靠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检索规则与可视化研究方法
    2.2 中英文献描述性统计和关键频次分析
    2.3 中文文献关键词重要性识别
    2.4 英文文献分析
    2.5 中英文献评述
第三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现状分析
    3.1 业绩预告执行程度
    3.2 业绩预告精确性
    3.3 业绩预告准确性
第四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4.1 理论分析
    4.2 研究设计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检验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及建议
    6.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样本公司代码及简称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业绩预告股权传导研究的量化投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创新性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事件研究理论发展
    2.2 国外业绩预告事件研究理论发展
    2.3 国内业绩预告事件研究理论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事件研究法介绍
    3.1 事件研究法
        3.1.1 确定待研究事件
        3.1.2 定义事件研究窗口
        3.1.3 收集样本数据
        3.1.4 拟合正常收益
        3.1.5 统计检验异常收益
        3.1.6 解释截面异常收益
    3.2 股权传导机制
    3.3 本文研究思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业绩预告的股权传导效应研究
    4.1 本文数据概况
        4.1.1 本文数据来源
        4.1.2 数据描述性统计
    4.2 业绩预告的股权传导效应事件研究
        4.2.1 业绩预告类事件划分
        4.2.2 股权传导机制下事件效应的显着性检验
        4.2.3 业绩预告股权传导中的超额收益解释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业绩预告股权传导研究的量化投资策略
    5.1 基于业绩预告股权传导研究的事件驱动策略
    5.2 策略回测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预告业绩差距、媒体负面报道与盈余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理论研究法
        1.3.3 实证分析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预告业绩差距
        2.1.2 媒体负面报道
        2.1.3 盈余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2 前景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盈余管理
        2.3.2 业绩预告、业绩差距与盈余管理
        2.3.3 媒体负面报道与盈余管理
        2.3.4 研究现状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1.1 预告业绩差距与盈余管理
        3.1.2 媒体负面报道的调节作用
    3.2 变量定义
        3.2.1 应变量——盈余管理
        3.2.2 自变量——预告业绩差距
        3.2.3 调节变量——媒体负面报道
        3.2.4 控制变量
    3.3 模型构建
        3.3.1 主回归模型构建
        3.3.2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3.4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4章 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4.1.1 描述性统计
        4.1.2 相关性统计
    4.2 回归结果分析
        4.2.1 预告业绩差距与盈余管理
        4.2.2 媒体负面报道、预告业绩差距与应计盈余管理
    4.3 稳健性检验
        4.3.1 主回归稳健性检验
        4.3.2 调节效用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业绩承诺下企业并购商誉减值风险研究 ——以ST胜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主要概念
        2.1.1 企业并购
        2.1.2 业绩承诺
        2.1.3 商誉
        2.1.4 商誉减值及商誉减值风险
    2.2 基本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2.3 过度反应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2.5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2.2.6 激励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业绩承诺的研究
        2.3.2 关于商誉减值的研究
        2.3.3 关于业绩承诺与商誉减值的研究
        2.3.4 研究评述
3 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下商誉减值现状
    3.1 业绩承诺的制度规定与主要内容
        3.1.1 业绩承诺的制度规定
        3.1.2 业绩承诺的主要内容
    3.2 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实践现状
        3.2.1 我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签订情况
        3.2.2 我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完成情况
        3.2.3 我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情况
    3.3 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下商誉减值现状及经济后果
        3.3.1 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下商誉及商誉减值现状
        3.3.2 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下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4 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下商誉减值风险机理分析
    4.1 企业并购引入业绩承诺动因分析
        4.1.1 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
        4.1.2 传递良好的业绩信号
        4.1.3 产生激励与约束作用
        4.1.4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4.2 业绩承诺下商誉减值风险传导路径
        4.2.1 业绩承诺与资产估值的关系
        4.2.2 资产估值与并购交易价格的关系
        4.2.3 并购交易价格与商誉减值风险的关系
        4.2.4 业绩承诺履行与商誉减值风险的关系
    4.3 业绩承诺下商誉减值风险机理总结
5 案例分析
    5.1 案例简介
        5.1.1 案例选择原因
        5.1.2 案例主体介绍
    5.2 并购重组及商誉形成过程
        5.2.1 并购重组过程
        5.2.2 商誉形成过程
    5.3 业绩承诺及履行情况
        5.3.1 业绩承诺主要条款
        5.3.2 业绩承诺履行情况
    5.4 商誉减值及其风险分析
        5.4.1 商誉减值情况
        5.4.2 业绩承诺签订时商誉减值风险分析
        5.4.3 业绩承诺履行中商誉减值风险分析
        5.4.4 业绩承诺不达标时商誉减值风险分析
        5.4.5 商誉减值后果分析
6 业绩承诺下企业并购商誉减值风险防范
    6.1 宏观方面
        6.1.1 完善政策制定和强化审核流程
        6.1.2 优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
        6.1.3 完善资产评估机制
        6.1.4 加大违约责任的处罚力度
    6.2 微观方面
        6.2.1 业绩承诺协议设计方面
        6.2.2 业绩承诺履行方面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贝因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贝因美公司业绩预告“变脸”之过程
三、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
    (一)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外部原因
    (二)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内部原因
四、贝因美业绩预告“变脸”的经济后果
    (一)股价暴跌
    (二)面临ST风险
    (三)机构投资者撤离
    (四)公司形象受损
五、结论

(7)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黑天鹅”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业绩预告研究综述
        1.2.2 业绩预告研究“黑天鹅”综述
        1.2.3 国内外“黑天鹅”现象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行为金融学理论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3 锚定效应理论
        2.1.4 有效市场的理论(EMH)
    2.2 “黑天鹅”基本理论
        2.2.1 黑天鹅的定义以及特点
        2.2.2 业绩预告“黑天鹅”概念界定
第三章 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黑天鹅”现象的统计调查
    3.1 “黑天鹅”相关案例
    3.2 我国业绩预告制度及披露现状
    3.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告中“黑天鹅”现象统计
        3.3.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告业绩预告数据来源(6年)
        3.3.2 业绩预告数据分类
        3.3.3 2013-2018年业绩预告“黑天鹅”现象的基本统计
    3.4 “黑天鹅”现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3.4.1 对资本市场层面的影响
        3.4.2 对行业及企业层面的影响
        3.4.3 对投资方层面的影响
第四章 业绩预告“黑天鹅”现象的统计分析
    4.1 外关联性层面统计分析
        4.1.1 治理缺失下“恶化”现象的统计分析
        4.1.2 行为金融学的视角下重复现象统计分析
        4.1.3 资本性质视角下的统计分析
    4.2 内关联性层面统计分析
        4.2.1 “st”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
        4.2.2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统计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5.1 研究结论
        5.1.1 外关联性层面结论
        5.1.2 内关联性层面结论
        5.1.3 业绩预告“黑天鹅”现象的影响结论
    5.2 研究对策
        5.2.1 监管层层面的对策
        5.2.2 行业以及企业层面的对策
        5.2.3 投资方层面的对策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8)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中微公司“高市值”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相关研究
        1.2.2 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理论基础
        1.3.1 信号传递理论
        1.3.2 投资者情绪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案例介绍
    2.1 科创板设立背景以及企业特征
        2.1.1 科创板设立背景
        2.1.2 科创板企业特征
    2.2 行业状况以及中微公司发展历程
        2.2.1 公司所属行业状况
        2.2.2 公司基本情况
        2.2.3 公司的经营基本情况
    2.3 中微公司市值状况
        2.3.1 中微公司估值选择
        2.3.2 中微公司市值表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公司市值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3.1.1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3.1.2 公司治理分析
        3.1.3 公司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分析
    3.2 公司市值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3.2.1 行业环境与产业政策分析
        3.2.2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2.3 投资者情绪分析
    3.3 中微公司企业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分析
        3.3.1 绝对价值-自由现金流估值
        3.3.2 相对价值-可比公司法估值
    3.4 中微公司市场效应的分析
        3.4.1 事件窗口的选择
        3.4.2 中微公司企业价值效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启示
    4.1 公司业绩是支撑“高市值”的决定因素
    4.2 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表现
    4.3 产业政策与科创板标的稀缺企业激发投资者情绪
    4.4 警惕非财务因素所引起的“高市值”现象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信息披露策略视角下股权质押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4 控制权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相关文献
        2.2.2 信息披露相关文献
        2.2.3 控制权转移相关文献
        2.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3.1 概念界定
    3.2 理论分析
        3.2.1 寻租理论与信息披露框架
        3.2.2 延迟信息披露
        3.2.3 选择性信息披露
        3.2.4 模糊性信息披露
        3.2.5 虚假信息披露
第四章 案例介绍
    4.1 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4.2 融捷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延迟信息披露策略视角下股权质押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
        5.1.1 信息披露倾向性
        5.1.2 业绩预告的准确度及乐观偏差
    5.2 选择性信息披露策略视角下股权质押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
        5.2.1 信息披露内容选择
        5.2.2 信息披露方式选择
    5.3 模糊性信息披露策略视角下股权质押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
    5.4 虚假信息披露策略视角下股权质押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
        5.4.1 发布虚假公告维持股价
        5.4.2 伪造报告提高公司营业收入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研究局限
    6.3 对策建议
        6.3.1 社会监管层面
        6.3.2 上市公司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獐子岛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特色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盈余管理
        2.1.2 大股东减持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择时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契约理论
        2.2.5 有效市场理论
    2.3 大股东监管制度背景
        2.3.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
        2.3.2 股东减持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 獐子岛案例背景介绍
    3.1 獐子岛公司概况
        3.1.1 獐子岛公司简介
        3.1.2 獐子岛股权结构
        3.1.3 獐子岛公司组织结构
    3.2 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概况
        3.2.1 事件回顾
        3.2.2 投资者关注情况
    3.3 大股东减持情况
        3.3.1 控股股东减持概况
        3.3.2 第二大股东减持概况
第四章 獐子岛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分析
    4.1 獐子岛事件的市场反应
    4.2 獐子岛盈余管理分析
        4.2.1 獐子岛财务状况分析
        4.2.2 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4.2.3 盈余管理操作手段
    4.3 大股东减持原因与交易时机分析
        4.3.1 减持原因:预期的低业绩
        4.3.2 交易时机:在“坏消息”披露前完成减持
    4.4 盈余管理行为引发大股东减持
        4.4.1 经营业绩差,獐子岛“甩锅”给扇贝
        4.4.2 扇贝要“跑路”,大股东提前减持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三家公司预告业绩(论文参考文献)

  • [1]掌趣科技高溢价并购下商誉减值及经济后果分析[D]. 李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可靠性问题研究[D]. 郜怡璇.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业绩预告股权传导研究的量化投资策略[D]. 魏凡华. 山东大学, 2021(12)
  • [4]预告业绩差距、媒体负面报道与盈余管理[D]. 张倩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5]业绩承诺下企业并购商誉减值风险研究 ——以ST胜利为例[D]. 韩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以贝因美为例[J]. 张霞. 财会通讯, 2021(10)
  • [7]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黑天鹅”现象研究[D]. 李庚.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8]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中微公司“高市值”案例研究[D]. 刘文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信息披露策略视角下股权质押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D]. 徐莹莹. 广西大学, 2020(07)
  • [10]獐子岛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案例研究[D]. 李海婷. 石河子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三家公司预测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