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树间管理技术要点

枇杷果树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枇杷结果树园间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雅[1](2020)在《安康瀛湖枇杷丰产栽培技术》文中提出瀛湖枇杷是安康市的地理标志产品。从主栽品种、气候要求、建园、树木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瀛湖枇杷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同类地域种植枇杷提供理论依据。

何雪雁[2](2019)在《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健康干预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对康复景观、芳香疗法、芳香植物的相关内容和前人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得出康复景观和园林绿地中常用的芳香植物种类,选取园林绿地中常用但还未在康复景观中大力推广的4种芳香植物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 f.keteleeri、重瓣黄木香Rosa banksiae var.lutea、含笑花Michelia figo、花叶香桃木Myrtus communis‘Variegata’进行研究。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对活体植株的挥发物进行收集,利用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收集的气体进行成分分析及含量的检测。通过人体闻香实验,利用生物反馈仪和电子血压计测定人体闻香前后的脑电波、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来评估实验前后被试者心理影响程度。挥发物检测结果表明,四种植物的挥发物种类多样,主要由酯类、醇类及其氧化物、烷烃及环烷烃、醛类、酮类、羧酸、萜烯和其它烯烃等构成。琼花开花枝叶挥发物共检出81.65%的化合物,有30种,主要挥发物是:2,4,4-三甲基-1-戊烯(18.41%)、乙酸(8.96%)、水杨酸甲酯(5.2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01%)、2-乙基-1-己醇(4.50%)和α-金合欢烯(4.32%)。重瓣黄木香开花枝叶挥发物共检出89.04%的化合物,有29种,主要挥发物是:2,4,4-三甲基-1-戊烯(29.5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6.40%)、十二烷(7.19%)、2-乙基-1-己醇(5.96%)和2,3,4-三甲基-2-戊烯(4.40%)。含笑开花枝叶挥发物共检出98.63%的化合物,有53种,主要挥发物是:乙酸仲丁酯(64.90%)、异丁酸乙酯(11.61%)、丁酸乙酯(3.95%)、己酸乙酯(3.85%)、乙酸乙酯(2.96%)和乙酸-2-甲基-1-丁酯(2.64%)。花叶香桃木枝叶挥发物共检出93.77%的化合物,有34种,主要挥发物是:乙酸桃金娘烯酯(30.94%)、α-蒎烯(12.59%)、α-柏木萜烯(8.05%)、对繖花烃(7.09%)、芳樟醇(4.01%)和β-月桂烯(3.76%)。闻香实验结果表明,四种芳香植物对人体健康有积极干预效应。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以下推测:嗅闻四种植物对人体心率无明显影响,对人体血压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对人体脑电波的干预效应非常显着。嗅闻琼花10 min可以使女性进入放松状态;男性嗅闻琼花20-30 min后会有所放松;嗅闻琼花30 min后可以增加人体的创造力,并可提高一定的专注能力。嗅闻重瓣黄木香10 min后可以使女性处于放松状态,嗅闻20 min后,男性开始明显地处于放松状态;男性短时间嗅闻重瓣黄木香可加强人体专注能力和反应力,嗅闻时间长后影响不明显;女性若长时间嗅闻重瓣黄木香一定程度上可加强人体反应力和精神活动能力。嗅闻含笑花10-20 min可增加女性的创造力和专注力;嗅闻30 min左右男性开始表现明显的放松状态。嗅闻花叶香桃木10min可增加人体的创造力、专注能力和反应力,且对女性干预效果较为明显;嗅闻30min后对男性干预效果更佳。对心理的干预效应为积极情绪上升,消极情绪下降,主要体现为紧张值、疲劳值、强迫值、焦虑值、敌对值、抑郁值、愤怒值和慌乱值下降,精力值和自尊感值显着上升。琼花、重瓣黄木香、含笑花、花叶香桃木四种植物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干预主要表现为积极效应,可在健康景观中发挥其减压、提高精神活动力等作用。应用芳香植物来营造科学合理的康复景观空间,如减压园、创造园等,使人们在自然的植物香气氛围中,获得身心和谐与健康,是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

吴晓英[3](2019)在《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及推广》文中研究表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我国传统经济树种,是中国特色的食用辛香料和中药材之一,其具有生长快、结果丰、收益大、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等优点。但是目前花椒栽培技术还不够科学和规范,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花椒是喜温不耐寒、抗旱性较强、对土壤适应性强的强阳性植物,重庆地区地理环境较适宜种植,江津是重庆地区花椒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本论文依托江津区重庆盎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江津九叶青花椒为研究对象,优化了九叶青花椒的繁殖、移栽、施肥管理、修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总结了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并形成规程,探索了九叶青花椒规模种植技术的推广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九叶青花椒种子在平均气温约25℃时,经过1%碱水浸泡2d搓洗脱脂处理后,用150 mg/L ABT1生根剂溶液浸泡2h的发芽率最高达到85.32±0.24%;在平均气温约15℃时,用150mg/L ABT1生根剂溶液浸泡2小时的成活率最高为51.22±0.32%。九叶青花椒苗移栽成活率均较高,但不同椒苗类型和土壤类型对成活率有一定影响,当营养袋苗移栽在红棕紫泥土上时,成活率最高达到95.83±0.91%,长势也更好。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花椒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当每年平均施用尿素125g/株、过磷酸钙750g/株、硫酸钾300g/株时产量最高,比施肥前平均提高76.95%,平均折干率和出皮率也比未作施肥处理组高。九叶青花椒通过夏季主枝回缩和树枝修剪,在采摘效率和花椒产量上都有非常显着的提高效果,分别提高36.62%和245.89%,同时还能延长花椒树龄恢复树势。通过病虫害调查,规范种植的椒园病情指数最高仅为15.34±4.17%,低于农户粗放式管理的病情指数85.66±9.34%,夏季主枝回缩、冬季清园结合化学防治能大大减少九叶青花椒的病虫害。根据试验结果,形成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规程,结合生产实际,在江津区探索应用“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技术推广并总结经验。经过调查,江津区花椒产业发展面临规模优势逐渐减弱、花椒质量前景堪忧、产品开发停滞不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4个严峻形势,提出了建议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人大“立规”提供执法依据、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全面落实加工要素保障、深入开展花椒基础性研究等5个发展建议。本文对九叶青花椒的高产高效种植有参考价值,为推动花椒集约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李文彬,徐晓燕[4](2019)在《城市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措施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园林树木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美化园林景观建筑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从园林树木的修剪、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综述了城市园林树木的具体养护措施,以期为城市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孙大江[5](2019)在《基于环境感知的川西林盘景观意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川西林盘是中国最典型的乡村聚落群和历史地理单元,是成都平原有机肌理构成、生态本底和唯一的景观识别因子。至禹冰治水之始、历耕拓变,肌理渐成,文人入蜀和移民现象以及文事农事交融等历史塑造了林盘的勃然生机和田园诗意乡愁。以田、林、水、宅等为要素,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体现了天府之国的富饶和闲美、农耕文明的厚积和发展、蜀地文明的存续和延展。近十年以来尤其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成都川西林盘修复整治与建设工程使林盘空间质量、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得以较大改善,面目一新,但也普遍出现了规划视角单一,美学感知弱化、景观意象缺失等问题,导致地域乡村景观意蕴模糊,景观破碎。同时,相关川西林盘的研究多偏向于其发生发展、聚落特性、生态环境、地域文化等方面,聚焦林盘建设与发展、聚落实用美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还属空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从本质上说还是由传统乡村意象的缺失所导致的,在城乡文明严重失衡的背景下,各类人群对传统乡村意象的总体价值认知不足。川西林盘建设作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乡村表达,是西蜀园林及城市景观营造的重要意象渊源,找到科学的方法,对其景观意象的正确解读和基于新时代的研判与运用尤为重要。本论文基于环境感知的相关理论,通过多维度的视角对传统川西林盘的景观意象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对川西林盘现状和建设进行大量考察和对传统意境的梳理,结合客观与主观的研判,创新地提出MDP(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景观意象测度体系并进行了运用。本文首先对相关基础资料进行梳理整理,构建了全文的研究框架,归纳总结了川西林盘的发展脉络和影响因子。(一)基本厘清了川西林盘与西蜀名人纪念园之间的缘起承接维度,从居林盘再造园、修竹茂林赋文、曲水融通共享、诗意生活等四方面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发展、影响进阶关系;(二)大量调研了成都平原近几年的林盘建设,归纳了川西林盘建设的四个发展阶段,总结了传统和新建川西林盘的在入口、植物、色彩、植物、空间、边界等六个方面的景观意象;(三)通过MDP测度体系中的三个交互性的客观实验(SD语义差异法、写真投影法、认知地图)以及四个主观分析研究(色彩信息分析、景观空间图示语言、民居建筑景观基因图谱、典型植物调查)对川西林盘的整体景观意象进行了相应的剖析和说明;(四)研究结论认为川西林盘的整体景观意象主要由6个局部意象构成:入口意象(引导性印象、生活化氛围、物质与精神的形态)、植物意象(风水植物、田园化植物、乡土植物)、建筑意象(朴素飘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空间意象(垂直空间、水平空间、要素结构)、色彩意象(整体色彩、植物色彩、建筑色彩)和边界意象,传统川西林盘的整体景观意象即为以上成果的共同构成,拥有独特性、整体性和复合性三大特征;(五)基于环境感知的多维度多视角的方法提出了注重整体性考虑、厘清林盘空间序列关系、注重和延续人文文学意境、历史地理标示与生态本底的考量等川西林盘景观意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运用策略,提炼了环境感知下的川西林盘景观意象结构,并用实际案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实证。本论文立足于新时代和新发展趋势,关联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天府绿道建设等大背景,形成的环境感知的川西林盘景观意象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归纳总结的相应策略与景观意象结构,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体现了高度的职业责任心,有利于扩大和提高川西林盘的认知范围和关注度。成果对于拓延后续相关的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和优化成都乡村环境建设的初期研判与项目建设过程是极具引导和参考价值的。

徐汇川[6](2019)在《广东高尔夫住区整体性规划策略研究 ——以深圳观澜湖高尔夫为例》文中提出随着高尔夫这项贵族运动和高尔夫球会在中国的兴起,出现了不少的以高尔夫整合住区为模式的房地产开发。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在高尔夫住区的规划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规划不专业,破坏生态,盲目追求档次,忽略功能等。国内对于高尔夫住区的研究也是非常少,与此相关的研究也有待完善。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高尔夫住区和高尔夫球场景观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致力于让高尔夫住区最大程度地利用到高尔夫球场及周边的园林景观。本文从规划和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多数国内项目高尔夫球场与住区的根本问题:住区和球场没有融合在一起,单纯为了追求高尔夫住区概念,把两者生硬的凑在一起。最终研究目的是要将高尔夫住区合理的融入高尔夫球场。本文从球场与住区融合的视野出发,探讨高尔夫住区的整体性规划设计。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三点:1.明确高尔夫住区和高尔夫球场之间的关系,研究怎样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整体规划。2.探究高尔夫住区景观设计的方法,以及住区和高尔夫景观相互的联系和影响。3.针对高尔夫球场可能带来的几个方面的不良影响因素做一一分析,然后从规划角度找到解决方法。本论文的重点内容在第五章,研究高尔夫球场和住区的整体规划方法。经过前四章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从高尔夫住区的规划策略开始谈起,重点分析球场与住区的“一体化规划”和借景原则。并在第六章结合观澜湖高尔夫住区的实际案例来分析高尔夫住区的优化升级的具体方法。本论文有三个结论:1.整体规划高尔夫球场和住区有利于提升整体项目的水平和质量。高尔夫住区要融入高尔夫球场肯定是需要合理规划的,因为既要不影响球场的整体形象和私密性,还要将住区融入到球场的环境当中。需要通过球场设计和住区设计一起进行,这才是高尔夫住区的规划方法和理念。2.高尔夫住区最大优势是景观优势,所以景观优势最大化是规划时首要考虑的。将高尔夫球场景观运用到最大化的利用到,也要提升高尔夫住区的整体园林景观设计。高尔夫住区可以利用高尔夫球场及周边景观将住区的园林景观最大化。这也是高尔夫住区价值较高的主要原因。3.负面影响劣势主要在于噪音,污染和安全性。球场养护是否给水和土地造成了污染,通过我们的实际检测,结果是很理想的。证明了高尔夫球场养护可以和周边住区环境保护相并存。本论文还有三个创新点:1.从对高尔夫球场设计的角度研究来出发,去考虑高尔夫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只是单单考虑到住区的规划,而是整体考虑球场与住区的规划。2.提出了高尔夫球场和住区设计的一体化概念,提出高尔夫球场住区“一体化规划”的核心思路:将高尔夫住区完全融入高尔夫球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球场景观优势。3.根据数据和试验结果提出了高尔夫球场与环境可以达成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张雅雯[7](2019)在《基于主题文化表达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堰桥·故里菜乡耕岛农博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传统农业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以及对美好坏境的追求。因此,农业产业面临了巨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集生产经营、主题文化表达、科技文化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农业观光园应运而生。第一,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主题文化农业观光园及其相关的概念,指出其是一种新型的农业观光园,具有生产性、观光性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分析国内外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概况,并针对目前我国类似项目的发展情况,概括总结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二,选取国内三个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主题农业(文化)博览园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区位规模、规划目标与战略、项目主题文化表达、具体建设情况等方面对江苏茶博园、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规划设计进行评价比较,总结出可以借鉴的成果。第三,总结和归纳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规划原则,辨析了主题文化型观光农业园的功能与分类,探索主题文化的表达对于园区建设运营的意义。试图通过总结主题文化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载体,构建基于主题文化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模式,为今后同类型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指导。第四,实证研究了无锡堰桥故里菜乡耕岛农博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全面阐述了案例的开发背景、项目概况、开发原则与依据、开发思路与建设目标等,并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项目、景点名称、水利水系、绿化体系规划、旅游休闲活动策划以及管理经营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制作规划设计图件50幅。

夏雪婷[8](2015)在《都市农业景观应用于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都市农业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百多年前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就蕴含了都市农业思想的萌芽,如今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景观其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潜力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面对资源缺失、气候变化、粮食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的背景下,我国必然更加重视都市农业景观的发展,合理规划、高效利用城市中每一寸土地。但城市里将绿化用地用于农业种植,绿地必然受限,但其意义却很重大。正如《杂食者的困境》作者迈克尔·波利安指出的,“菜园虽小,意义深远。在经济危机时期,一座菜园能提供大量新鲜健康蔬菜,但同样重要的是,它倡导一种重要思维模式,让人们和食物亲密接触,不增加开支就实现健康饮食,同时意识到我们可以减少对产业化食物链的依赖。”因此,都市农业景观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化的多样性和覆盖率,改变了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盲目追求空洞的形式美和技术的更新,还解决了食物供给问题,传承了农耕文化,提升了城市特色和居民生活品质。发展都市农业景观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科普教育、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还与社会公平公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密切,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文章从都市农业景观与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关系进行思考。首先,分析了都市农业景观关于审美、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的价值意义,从生态绿地的视角出发,研究总结出都市农业景观可以弥补我国城市绿地设计在经济功能、绿化形式和城市特色上的不足。因此将都市农业景观融入到城市绿地设计中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当代城市绿地设计形式的多样性,而且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城市绿化理念将都市农业景观融入到城市绿地系统中来,促进都市农业景观的发展。其次,详细分析了都市农业景观的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将当代城市绿地中的都市农业景观进行分类,并结合国内外优秀实践案例进行分类设计研究。再次,文章概述了基于系统思维的设计过程提出较为完善的应用策略与指南。最后,将都市农业景观的理念进行营销与教育式推广,同时指出设计师应是变革的动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那些对都市农业景观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蓝图。

牛琳[9](2015)在《植物分类园规划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发展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逐渐加深,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稀有濒危植物的呼声也日渐增高,植物园的建设与研究势在必行。植物分类园,作为植物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学专家学者的科研实验阵地,是野外种质资源采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场所,是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权威专业平台。本文首先对植物园、植物分类园的实质内容、发展演变进行线索梳理,总结归纳出植物分类园的特性及范畴。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分类园的研究,确定其规划的基本步骤,即首先选择符合植物园规划发展方向的分类系统,其次根据植物园总体规划的目标进行种质资源收集,科学的选址、确定展示规模,因地制宜的规划分类园的空间结构,根据植物特性来搭配种植植物,使分类园既拥有科学性,又满足美观性的原则。最后,结合晋中植物园分类园的实例来思考我国植物分类园的规划建设情况,为其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

刘宬[10](2014)在《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绍兴大小坂湖公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植物景观代表城市绿地风貌,既具有突出的地域景观特性,又兼有生态可持续性特点。不同的国家有其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植物特色也不尽相同。在城市热岛效应越发突出的今天,一个优秀的植物景观空间无疑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专类植物景观的发展历史悠久、类型繁多,在景观上也独具特色,能在最适宜的观赏时间集中展示某一特定类型植物的观赏特点,突出园林主景。同时还可以开展植物学、园艺学等相关学科的科普教育活动以及观赏植物资源的搜集、保存、杂交育种等科研工作,符合当今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和项目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旨在拓宽人们对专类植物景观的认识范围,完善对专类植物景观的诠释。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专类植物景观的造园历史和建设现状,将专类植物景观具体分为八种类型,即体现植物亲缘关系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展示植物生境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展示植物观赏特性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体现植物经济价值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展示植物造型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展示人文历史及文学典故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展示植物社会意义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和其他专类植物景观。再次,本文总结出当今我国专类植物景观的主要特点、功能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对国内外优秀专类植物景观案例的深入研究,提出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原则、设计框架和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城市(区域)环境分析、市场调查、场地选择、主题定位、规划目标、规划布局、空间组织、季相设计、群落设计等一套详细的规划设计理论。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以绍兴大小坂湖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在把握绍兴大小坂湖公园植物的现状的前提下,尊重场地现状、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运用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方法,营造以展示春花为主题特色,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功能于一身的城市公园。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了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提出继续研究的建议。

二、枇杷结果树园间管理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枇杷结果树园间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安康瀛湖枇杷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主栽品种和气候要求
2 建园
    (1)园地选择。
    (2)定植。
3 树木管理
    (1)水分管理
    (2)土壤管理。
    (3)施肥管理。
    (4)整形修剪。
4 花果管理
    (1)疏花:
    (2)疏果:
    (3)套袋:
5 病虫害防治与采收

(2)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健康干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
        1.2.1 相关概念
        1.2.1.1 健康
        1.2.1.2 康复景观
        1.2.1.3 芳香疗法
        1.2.1.4 芳香植物
        1.2.1.5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2.2 经典理论
        1.2.2.1 生态知觉理论
        1.2.2.2 亲生命性假说
        1.2.2.3 压力痊愈理论
        1.2.2.4 注意力恢复理论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 康复景观国内外研究
        1.3.1.1 康复景观国外研究
        1.3.1.2 康复景观国内研究
        1.3.2 芳香疗法国内外研究
        1.3.2.1 芳香疗法国外研究
        1.3.2.2 芳香疗法国内研究
        1.3.3 芳香植物国内外研究
        1.3.3.1 芳香植物国外研究
        1.3.3.2 芳香植物国内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选题研究目的
        1.4.2 选题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1.1 基础理论研究
        1.5.1.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说明
        1.5.1.3 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研究
        1.5.1.4 四种芳香植物对人体干预效应研究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芳香植物概述
    2.1 芳香植物种质资源
    2.2 芳香植物分类
    2.3 芳香植物作用
        2.3.1 美化绿地,香化环境
        2.3.2 净化空气,抑菌驱虫
        2.3.3 辅疗疾病,康体保健
        2.3.4 传承文化,升华意境
    2.4 芳香植物园林应用形式
        2.4.1 城市园林绿化
        2.4.2 专类园
        2.4.2.1 芳香专类园
        2.4.2.2 夜花园
        2.4.2.3 盲人园
        2.4.2.4 其他特殊功效的芳香绿地
        2.4.3 休闲农业或生态观光园
    2.5 小结
3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地点与实验对象
        3.2.2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采集与分析
        3.2.2.1 芳香植物挥发物的采集
        3.2.2.2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
        3.2.2.3 谱图检索及化合物成分鉴定
        3.2.3 人体相关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3.2.3.1 人体相关指标
        3.2.3.2 人体相关指标的测定
        3.2.3.3 人体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3.3 小结
4 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鉴定与分析
    4.1 琼花挥发物成分分析
    4.2 重瓣黄木香挥发物成分分析
    4.3 含笑花挥发物成分分析
    4.4 花叶香桃木挥发物成分分析
    4.5 小结
5 芳香植物对人体健康干预效应的研究
    5.1 芳香植物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1 对照组人体生理指标测定
        5.1.1.1 对照组人体脑电波测定
        5.1.1.2 对照组人体血压和心率测定
        5.1.1.3 小结与讨论
        5.1.2 琼花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2.1 琼花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5.1.2.2 琼花对人体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5.1.2.3 小结与讨论
        5.1.3 重瓣黄木香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3.1 重瓣黄木香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5.1.3.2 重瓣黄木香对人体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5.1.3.3 小结与讨论
        5.1.4 含笑花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4.1 含笑花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5.1.4.2 含笑花对人体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5.1.4.3 小结与讨论
        5.1.5 花叶香桃木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5.1.5.1 花叶香桃木对人体脑电波的影响
        5.1.5.2 花叶香桃木对人体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5.1.5.3 小结与讨论
    5.2 芳香植物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1 琼花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1.1 POMS量表分值分析
        5.2.1.2 SCL-90量表分值分析
        5.2.1.3 小结与讨论
        5.2.2 重瓣黄木香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2.1 POMS量表分值分析
        5.2.2.2 SCL-90量表分值分析
        5.2.2.3 小结与讨论
        5.2.3 含笑花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3.1 POMS量表分值分析
        5.2.3.2 SCL-90量表分值分析
        5.2.3.3 小结与讨论
        5.2.4 花叶香桃木对人体心理指标的影响
        5.2.4.1 POMS量表分值分析
        5.2.4.2 SCL-90量表分值分析
        5.2.4.3 小结与讨论
    5.3 小结
6 总结
    6.1 研究总结
        6.1.1 挥发物检测总结
        6.1.2 对人体干预效应总结
    6.2 讨论
    6.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表索引
附录二 :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芳香植物
附录三 :POMS量表
附录四 :SCL-90量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及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花椒的概述
        1.2.1 花椒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
        1.2.2 花椒的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我国花椒种植的现状
        1.3.2 花椒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3.3 拟解决问题与展望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2 九叶青花椒繁殖技术研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青花椒繁殖技术
        2.2.1 种子育苗
        2.2.2 扦插育苗
    2.3 试验结果及讨论
        2.3.1 播种因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3.2 扦插因素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2.4 结论
3 九叶青花椒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3.1 椒苗移栽
        3.1.1 试验区域
        3.1.2 材料选择
        3.1.3 试验方案
        3.1.4 试验结果和讨论
        3.1.5 结论
    3.2 花椒的施肥管理
        3.2.1 试验区域
        3.2.2 材料选择
        3.2.3 试验设计
        3.2.4 结果及分析
        3.2.5 结论
    3.3 花椒的修剪管理
        3.3.1 调查区域
        3.3.2 样地选择
        3.3.3 调查方案设计
        3.3.4 结果与讨论
        3.3.5 结论
    3.4 花椒的病虫害调查
        3.4.1 调查区域
        3.4.2 样地选择
        3.4.3 调查方案
        3.4.4 结果与讨论
        3.4.5 结论与防治方案
4 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推广
    4.1 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规程
        4.1.1 九叶青花椒种植环境
        4.1.2 九叶青花椒繁殖技术
        4.1.3 九叶青花椒种苗移栽
        4.1.4 九叶青花椒的园间管理
        4.1.5 九叶青花椒的采收
    4.2 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
        4.2.1 九叶青花椒推广模式探索
        4.2.2 九叶青花椒推广策略探索
        4.2.3 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推广模式总结分析
        4.2.4 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应用推广及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4.3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九叶青花椒栽培过程图片集
    附录2 :与九叶青花椒相关的江津区政府文件
    附录3 :江津区企业(家庭农场)九叶青花椒种植情况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城市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措施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修剪
    1.1 修剪原则
        1.1.1 因地制宜,按需修剪。
        1.1.2 遵循植物生长发育习性。
    1.2 修剪时间
        1.2.1 夏季修剪。
        1.2.2 冬季修剪。
    1.3 修剪方法
        1.3.1 短截和疏删。
        1.3.2 回缩。
        1.3.3 缓放。
        1.3.5 刻伤与环剥。
        1.3.6 摘心与留桩修剪。
2 施肥
    2.1 施肥原则
    2.2 施肥方法
    2.3 施肥时间
3 水分管理
    3.1 浇水原则
    3.2 浇水时间
        3.2.1 休眠期浇水。
        3.2.2 生长期浇水。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的类型
        4.1.1 非侵染性病害。
        4.1.2 侵染性病害。
    4.2 虫害类型
    4.3 防治方法
        4.3.1 植物检疫。
        4.3.2 农业防治。
        4.3.3 物理防治。
        4.3.5 化学防治。
5 其他养护措施

(5)基于环境感知的川西林盘景观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多视角下的对象研究趋势
        1.1.2 中国传统意象研究与当代之发展
        1.1.3 新时代发展背景
        1.1.4 建设中的林盘文化与美学缺失
        1.1.5 川西林盘研究成果尚待完善
        1.1.6 林盘景观意象的研究意义重大
    1.2 国内外相关概念综述
        1.2.1 意境与景观意象
        1.2.2 环境感知
        1.2.3 川西林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对象与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查阅
        1.6.2 典型调查法
        1.6.3 学科交叉研究法
        1.6.4 MDP测度体系研究法
        1.6.5 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
    1.7 相关理论基础
        1.7.1 环境心理学
        1.7.2 景观符号学
        1.7.3 人文地理学
        1.7.4 心理物理学
        1.7.5 景观形态学
        1.7.6 聚落类型学理论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川西林盘基础概况与意境研究
    2.1 传统川西林盘概述与发展
        2.1.1 川西林盘概念
        2.1.2 川西林盘渊源
        2.1.3 成都平原自然演变
        2.1.4 天府农耕文明进程
    2.2 川西林盘形成因子
        2.2.1 平畴千里的成都平原
        2.2.2 平原肥沃的膏腴之地
        2.2.3 上善若水的水利工程
        2.2.4 天人合一的道源思想
        2.2.5 重叠融合的移民现象
        2.2.6 宗教礼法的世家延续
    2.3 传统川西林盘意境研究
        2.3.1 川西林盘意境
        2.3.2 林盘意境形成的影响因素
        2.3.3 意境的体现
    2.4 川西林盘与西蜀园林
        2.4.1 文化渊源
        2.4.2 川西林盘与西蜀名人纪念园林
        2.4.3 小结
第三章 当代川西林盘建设修复案例与意象研究
    3.1 传统川西林盘的现状与分布
    3.2 现有川西林盘的分类
        3.2.1 根据林盘聚落居住组合方式划分
        3.2.2 根据现存林盘规模划分
        3.2.3 根据植物种类划分
        3.2.4 根据功能划分
    3.3 川西林盘建设修复历史回顾
        3.3.1 川西林盘建设政策历史回顾
        3.3.2 川西林盘建设历史发展过程回顾
    3.4 新修建川西林盘案例意象整理与总结
        3.4.1 拥有传统特色的新建川西林盘
        3.4.2 新修建川西林盘案例意象整理
        3.4.3 总结
第四章 环境感知下景观意象MDP测度体系的建构
    4.1 MDP测度体系概述
        4.1.1 体系内容概述
        4.1.2 体系建构依据
        4.1.3 小结
    4.2 MDP测度体系测度方法
        4.2.1 SD语义差异法
        4.2.2 认知地图
        4.2.3 写真投影法
        4.2.4 色彩信息分析法
        4.2.5 景观图示语言
        4.2.6 景观基因图谱
        4.2.7 典型植物调查
    4.3 MDP体系目标与意义
        4.3.1 体系目标
        4.3.2 体系意义
第五章 基于环境感知MDP体系的传统川西林盘景观意象研究
    5.1 研究概述
        5.1.1 研究内容
        5.1.2 研究范围与实验样点
    5.2 SD语义差异法实验过程与分析
        5.2.1 准备阶段
        5.2.2 评定实验阶段
        5.2.3 SD语义差异法的感知评价结果
        5.2.4 小结
    5.3 认知地图绘制与分析
        5.3.1 研究材料和方法
        5.3.2 调研过程和结果
        5.3.3 小结
    5.4 写真投影法实验过程与分析
        5.4.1 研究材料和方法
        5.4.2 调研过程和结果
        5.4.3 小结
    5.5 色彩信息分析过程与结果
        5.5.1 色彩意象构建概述
        5.5.2 色彩节奏分析
        5.5.3 图形-背景分析
        5.5.4 色彩坐标分析
        5.5.5 小结
    5.6 景观空间图式语言分析
        5.6.1 传统川西林盘景观空间图式语言体系的基本框架
        5.6.2 传统川西林盘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的语汇
        5.6.3 传统川西林盘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的句法
        5.6.4 传统川西林盘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的语法
        5.6.5 小结
    5.7 民居建筑景观基因图谱
        5.7.1 景观基因的识别原则
        5.7.2 景观基因的识别方法与过程
        5.7.3 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的理论方法
        5.7.4 民居建筑景观基因的识别
        5.7.5 小结
    5.8 典型植物调查结果
        5.8.1 调查地选择说明
        5.8.2 典型植物概况
        5.8.3 典型植物出现状况
        5.8.4 林盘植物群落特征
        5.8.5 林盘植物空间分布
        5.8.6 小结
    5.9 传统川西林盘局部意象研究结论
        5.9.1 入口意象
        5.9.2 建筑意象
        5.9.3 植物意象
        5.9.4 空间意象
        5.9.5 色彩意象
        5.9.6 边界意象
    5.10 传统川西林盘的景观意象总结
        5.10.1 独特性
        5.10.2 整体性
        5.10.3 复合性
第六章 川西林盘景观意象设计策略及运用
    6.1 川西林盘新时代发展背景
    6.2 川西林盘景观意象设计新时代策略思路
        6.2.1 注重整体性考虑
        6.2.2 厘清林盘空间序列关系
        6.2.3 注重和延续林盘的人文文学意境
        6.2.4 历史地理标识与生态本底的考量
        6.2.5 立足传统与把握科学发展
        6.2.6 环境感知下的川西林盘景观意象结构
    6.3 川西林盘新时代景观意象运用实践
        6.3.1 成都市新津县万和村八组郭林盘项目规划设计项目概况
        6.3.2 温江区岷江村“岷江桂雨”项目简述
    6.4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性
    7.3 论文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6)广东高尔夫住区整体性规划策略研究 ——以深圳观澜湖高尔夫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尔夫运动的兴起
        1.1.2 高尔夫住区的兴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提升整体规划
        1.2.2 景观优势最大化
        1.2.3 负面影响最小化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总结
        1.3.4 调查分析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国内外高尔夫住区发展概况
    2.1 高尔夫球场基本情况
        2.1.1 高尔夫运动的精髓
        2.1.2 高尔夫球场分类
        2.1.3 高尔夫球场基本景观元素
    2.2 高尔夫地产定义与分类
        2.2.1 高尔夫地产的定义
        2.2.2 高尔夫地产的模式
    2.3 高尔夫住区定义与类型
        2.3.1 高尔夫住区的定义
        2.3.2 高尔夫住区的类型
    2.4 高尔夫住区与传统住区的区别
        2.4.1 稀缺的景观资源
        2.4.2 高端的商务资源
        2.4.3 多元的住区资源
        2.4.4 丰富的客户资源
    2.5 国外高尔夫住区发展现状综述
        2.5.1 欧美地区发展现状
        2.5.2 日韩地区发展现状
    2.6 国内高尔夫住区发展现状综述
        2.6.1 上海高尔夫住区发展现状
        2.6.2 北京高尔夫住区发展现状
        2.6.3 云南高尔夫住区发展现状
    2.7 国内高尔夫住区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2.7.1 高尔夫球场和住区规划缺乏整体考虑
        2.7.2 高尔夫球场和住区的开发不成比例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东地区高尔夫住区特点
    3.1 广东地区高尔夫住区特点
        3.1.1 广东地区高尔夫住区的时代背景分析
        3.1.2 广东地区高尔夫住区模式
    3.2 广东地区独特条件
        3.2.1 自然条件
        3.2.2 经济条件
        3.2.3 交通条件
        3.2.4 核心优势条件-草种优势
    3.3 广东地区高尔夫住区价值
        3.3.1 高尔夫住区的经济价值
        3.3.2 周边土地经济价值提升
        3.3.3 住区的环境价值提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尔夫球场对于住区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方案
    4.1 高尔夫住区负面影响的实际调研
        4.1.1 心理预期优势
        4.1.2 实际负面影响调研
    4.2 高尔夫球场对住宅的负面影响因素
        4.2.1 生态环境
        4.2.2 物理影响
        4.2.3 安全影响
    4.3 负面影响的解决方案
        4.3.1 生态环境改善
        4.3.2 物理噪音改善:增加天然隔音屏障植树造林
        4.3.3 安全问题改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景观资源最大化的高尔夫住区整体规划策略
    5.1 高尔夫住区项目整体规划原则
        5.1.1 遵从自然环境,生态优先
        5.1.2 高尔夫球场住区“一体化规划”
        5.1.3 高尔夫住区的“借景”规划原则
        5.1.4 地位位置优势构建
        5.1.5 编制道路绿网
        5.1.6 防止开发过度,合理规划土方
        5.1.7 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住区便利性
    5.2 高尔夫住区空间布局规划策略
        5.2.1 球场与住区规划步骤
        5.2.2 总体树枝状布局渗透
        5.2.3 区域布局安全性分析
        5.2.4 区域规划穿透性分析
        5.2.5 区域规划均衡性分析
    5.3 住区规划布局优化建议
        5.3.1 规范道路系统
        5.3.2 建立附属绿地系统
        5.3.3 排水系统布局优化
        5.3.4 公共空间建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尔夫住区规划策略案例分析-深圳观澜湖御林山项目
    6.1 项目概述
        6.1.1 区位分析
        6.1.2 项目总图规划
        6.1.3 建筑分析
    6.2 住区景观优势最大化体现
        6.2.1 球场住区一体化规划策略
        6.2.2 高尔夫住区品牌定位
        6.2.3 景观和环境优先的规划原则
        6.2.4 根据地形制定开发顺序
        6.2.5 规划布置合理
        6.2.6 交通规划便利
        6.2.7 景观功能分区完善
        6.2.8 配套高尔夫主题景观
        6.2.9 细节处理
        6.2.10 高尔夫球场景观优势明显
    6.3 住区劣势规划改善
        6.3.1 环境敏感地块改善---商务中心 17 地块
        6.3.2 环境敏感地块改善---商务中心 17 地块
        6.3.3 交通敏感地块改善---商务中心 8 地块
    6.4 住区体现高尔夫园林的特点设计
        6.4.1 植物功能分区
        6.4.2 常用高尔夫乔木和大灌木
        6.4.3 常用高尔夫矮灌木及地被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7)基于主题文化表达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堰桥·故里菜乡耕岛农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区位背景
        1.1.3 产业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归纳法
        1.3.2 案例比较分析法
        1.3.3 实证案例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发展综述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2.1.2 农业观光园、农业博览园
        2.1.3 主题文化
        2.1.4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
    2.2 国内外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研究综述
        2.2.1 国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2.2.2 国外主题文化型观光农业园发展概况
        2.2.3 国内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2.2.4 国内主题文化型观光农业园发展概况
    2.3 国内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3.1 国内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2 国内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对策
第三章 主题农业(文化)博览园相关案例分析
    3.1 案例分析——江苏茶博园
        3.1.1 区位分析
        3.1.2 规划目标与战略
        3.1.3 具体建设情况
        3.1.4 小结
    3.2 案例分析二——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3.2.1 展会概况
        3.2.2 规划建设目标
        3.2.3 规划建设战略
        3.2.4 具体建设情况
        3.2.5 小结
    3.3 案例分析三——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
        3.3.1 区位分析
        3.3.2 规划目标与战略
        3.3.3 具体建设情况
        3.3.4 小结
    3.4 案例综合比较分析
第四章 基于主题表达的农业观光园规划研究模式
    4.1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理论基础与规划原则
        4.1.1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理论基础
        4.1.2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划原则
        4.1.3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4.2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的功能与分类
        4.2.1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的功能
        4.2.2 主题文化型农业观光园的分类
    4.3 主题文化的表达在农业观光园建设运营中的意义
    4.4 主题文化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载体
        4.4.1 生产性景观
        4.4.2 园林景观
        4.4.3 农业科技景观
        4.4.4 主题体验活动
    4.5 基于主题表达的农业观光园规划研究模式总结
第五章 实证案例:无锡堰桥·故里菜乡耕岛农博园规划设计
    5.1 项目开发背景分析
    5.2 项目SWOT分析
        5.2.1 优势(Strengths)
        5.2.2 劣势(Weakness)
        5.2.3 机遇(Opportunity)
        5.2.4 挑战(Threats)
    5.3 项目概况及基地分析
        5.3.1 地理位置及用地范围
        5.3.2 上位规划解读
        5.3.3 基地概况
        5.3.4 项目资源条件分析
        5.3.5 现状分析
    5.4 规划开发原则与依据
        5.4.1 规划原则
        5.4.2 规划依据
    5.5 规划开发思路与建设目标
        5.5.1 开发思路
        5.5.2 建设目标
    5.6 项目总体开发定位
        5.6.1 发展宗旨
        5.6.2 主题定位
        5.6.3 功能定位
        5.6.4 市场定位
    5.7 园区整体规划布置
        5.7.1 功能分区规划设计
        5.7.2 景观项目规划
        5.7.3 景点名称策划
        5.7.4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5.7.5 水利水系规划设计
        5.7.6 绿化体系规划设计
        5.7.7 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5.7.8 景观专项规划设计
    5.8 旅游休闲活动内容策划
        5.8.1 蔬菜文化主题休闲活动策划
        5.8.2 农耕文化、吴地文化主题休闲活动策划
    5.9 管理经营方案
        5.9.1 管理组织建设
        5.9.2 生产经营策划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格来源
致谢

(8)都市农业景观应用于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资源缺失
        1.1.2 环境与气候变化
        1.1.3 粮食危机
        1.1.4 城市绿地设计面临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评述
        1.3.1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评述
        1.3.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都市农业景观与城市绿地设计的理论研究
    2.1 都市农业景观理论研究
        2.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
        2.1.2 都市农业景观的特征
        2.1.3 都市农业景观的意义
        2.1.4 我国都市农业景观的发展
    2.2 城市绿地的理论研究
        2.2.1 城市绿地的相关概念
        2.2.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第三章 都市农业景观在当代城市绿地设计中产生的原因
    3.1 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趋势分析
        3.1.1 系统的完整性
        3.1.2 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护
        3.1.3 注重公众的需求
        3.1.4 发展的局限性
    3.2 都市农业景观的优势分析
        3.2.1 生态效益
        3.2.2 经济效益
        3.2.3 美学价值
        3.2.4 文化教育
        3.2.5 社会意义
    3.3 将都市农业景观融入当代城市绿地中的必要性分析
        3.3.1 实现人文关怀的目的
        3.3.2 城市食物可持续性的需求
        3.3.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3.4 塑造城市特色和形象的重要手段
        3.3.5 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战略
第四章 当代城市绿地中都市农业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
    4.1 都市农业景观的设计原则
    4.2 都市农业景观设计要点
        4.2.1 水体与灌溉系统
        4.2.2 道路与地面铺装设计
        4.2.3 景观小品与设施
        4.2.4 植物配置
        4.2.5 材料可回收再利用
    4.3 当代城市绿地中都市农业景观的分类研究
        4.3.1 按农业景观植物的空间应用分类
        4.3.2 按城市绿地空间分类
    4.4 都市农业景观分类设计研究及案例分析
        4.4.1 公园类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4.4.2 居住区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4.4.3 主题类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4.4.4 附属区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4.4.5 带状型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4.4.6 屋顶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4.4.7 垂直型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4.4.8 闲置区都市农业景观设计
第五章 都市农业景观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策略与理念推广
    5.1 都市农业景观在城市绿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5.1.1 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5.1.2 管理与后期维护策略研究
    5.2 理念推广运动
        5.2.1 营销及教育推广
        5.2.2 设计师是变革的动力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9)植物分类园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框架
        1.4.1 研究范畴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植物分类园的相关概念
    2.1 植物园概述
        2.1.1 植物园的定义、功能
        2.1.2 植物园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2.1.3 植物园的类型
    2.2 植物分类园概述
        2.2.1 植物分类园的概念
        2.2.2 植物分类园的功能
3. 植物分类园的发展演变及优劣势分析
    3.1 外国植物分类园发展历程
        3.1.1 16世纪-18世纪
        3.1.2 18世纪-20世纪
        3.1.3 20世纪至今
    3.2 外国植物分类园的主要特点
        3.2.1 种质资源丰富
        3.2.2 重视科研建设
        3.2.3 园林景观优美
    3.3 中国植物分类园建设发展
        3.3.1 古代植物分类园(1840年以前)
        3.3.2 近代植物分类园(1840年至今)
    3.4 中国植物分类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种质资源收集不足
        3.4.2 展示特色不够鲜明
        3.4.3 科学性与艺术性不够统一
        3.4.4 信息引导系统陈旧
4. 植物分类园规划分析
    4.1 植物分类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4.1.1 植物分类学
        4.1.2 植物地理学
        4.1.3 景观生态学
        4.1.4 环境心理学
    4.2 植物分类园的体系构建
        4.2.1 植物分类园分类系统类型研究
        4.2.2 植物分类园的规划目标
        4.2.3 影响植物分类园在植物园中确立的因素
        4.2.4 植物分类园的规划布局
        4.2.5 植物分类园的植物景观规划
        4.2.6 植物分类园的标识系统层级建设
        4.2.7 植物分类园的信息系统建设
    4.3 小结
5. 晋中植物园分类园的规划策略
    5.1 晋中植物园总体规划
        5.1.1 项目背景
        5.1.2 现状分析
        5.1.3 规划定位与策略
        5.1.4 总体设计
    5.2 晋中植物园分类园规划的具体策略
        5.2.1 分类园总体规划
        5.2.2 分类园详细设计
    5.3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绍兴大小坂湖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专类植物景观的范畴
        1.2.1 专类植物景观的概念
        1.2.2 专类植物景观的应用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专类植物景观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1.3.2 专类植物景观的类别与应用研究
        1.3.3 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我国专类植物景观的调查与分类
    2.1 调查对象和内容
    2.2 调查方法
        2.2.1 查阅文献和资料
        2.2.2 实地考察
    2.3 调查结果与分类
        2.3.1 以体现植物亲缘关系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
        2.3.2 以展示植物生境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
        2.3.3 以展示植物的观赏特性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
        2.3.4 以体现植物的经济价值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
        2.3.5 以展示植物造型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
        2.3.6 以展示人文历史、文学典故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
        2.3.7 以展示植物的社会意义为主题的专类植物景观
        2.3.8 其他专类植物景观
3 专类植物景观的属性分析
    3.1 专类植物景观的特点
        3.1.1 专类专属性
        3.1.2 种植规模化
        3.1.3 资源丰富性
        3.1.4 材料传统化
        3.1.5 文化历史传承性
        3.1.6 农事景观相关性
        3.1.7 政策导向相关性
    3.2 专类植物景观的功能
        3.2.1 保护功能
        3.2.2 观光功能
        3.2.3 科教功能
        3.2.4 文化功能
        3.2.5 经济功能
        3.2.6 收集功能
    3.3 专类植物景观的发展趋势
        3.3.1 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3.3.2 专类植物景观类型的多元化
        3.3.3 专类植物景观的功能更加完善
        3.3.4 专类植物景观景观的高度园林化
        3.3.5 专类植物景观建设的人性化
4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4.1 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4.1.1 荷兰库肯霍夫公园
        4.1.2 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岩石园
        4.1.3 日本新宿御苑
        4.1.4 日本足利花卉公园
        4.1.5 韩国思索之苑
    4.2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4.2.1 北京香山公园
        4.2.2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海棠花溪
        4.2.3 杭州灵峰探梅
        4.2.4 临安青山湖水上森林
        4.2.5 华南植物园棕榈园
5 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究
    5.1 影响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因素
        5.1.1 城市区域背景
        5.1.2 场地外环境
        5.1.3 场地内环境
    5.2 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5.2.1 主题性原则
        5.2.2 地域性原则
        5.2.3 艺术性原则
        5.2.4 文化性原则
        5.2.5 生态性原则
        5.2.6 经济性原则
    5.3 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框架
        5.3.1 设计框架内的研究对象
        5.3.2 设计框架的建立
    5.4 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5.4.1 宏观策划
        5.4.2 中观规划
        5.4.3 微观设计
6 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例研究——绍兴大小坂湖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6.1 项目背景
        6.1.1 区域概况
        6.1.2 项目概况
    6.2 宏观策划
        6.2.1 城市特质分析
        6.2.2 旅游市场分析
    6.3 中观规划
        6.3.1 场地环境分析
        6.3.2 规划目标
        6.3.3 规划原则
        6.3.4 规划布局
    6.4 微观设计
        6.4.1 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6.4.2 专类植物景观特色分布
        6.4.3 专类植物景观空间设计
        6.4.4 专类植物景观季相设计
        6.4.5 专类植物景观群落设计
        6.4.6 特色节点设计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2.1 对我国专类植物景观建设情况进行较全面的分类整理和调查分析
        7.2.2 对专类植物景观典型案例开展系统调查与分析
        7.2.3 总结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一:大小坂湖公园上、中层植物名录
附表二:大小坂湖公园下层植物名录
附图:大小坂湖公园花历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枇杷结果树园间管理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康瀛湖枇杷丰产栽培技术[J]. 王晓雅. 陕西农业科学, 2020(12)
  • [2]四种芳香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人体健康干预效应研究[D]. 何雪雁.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3]九叶青花椒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及推广[D]. 吴晓英.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7)
  • [4]城市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措施综述[J]. 李文彬,徐晓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3)
  • [5]基于环境感知的川西林盘景观意象研究[D]. 孙大江.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6]广东高尔夫住区整体性规划策略研究 ——以深圳观澜湖高尔夫为例[D]. 徐汇川.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基于主题文化表达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堰桥·故里菜乡耕岛农博园为例[D]. 张雅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都市农业景观应用于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研究[D]. 夏雪婷. 南京林业大学, 2015(02)
  • [9]植物分类园规划策略研究[D]. 牛琳.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10]专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绍兴大小坂湖公园为例[D]. 刘宬.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3)

标签:;  ;  ;  

枇杷果树间管理技术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