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外田径训练特点研究与对策

高校课外田径训练特点研究与对策

一、对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特点的研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葛忠鹏[1](2021)在《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校体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体育更是肩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社会的重要职责、家长的满怀希望、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体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的达成度对整个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审视当前高校体育工作实际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体育课效果不佳,课外体育活动重视度不够,课余训练不严谨,课余竞赛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体育工作效果不好。因此,提高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已迫在眉睫。鉴于此,为实现高校体育工作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必备技能和具备的意志品质。本文借助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构建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连市某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进行实践研究。揭示大连市某高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供相应建议。同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指出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此为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提供有益建议,从而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有效发展。本研究结论如下:(1)借助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体育工作规划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健康发展评价),11个二级指标(体育工作发展规划、体育工作指导思想、体育工作计划、体育课准备、体育课实施、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46个三级指标。(2)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学生健康发展评价0.4605、体育工作规划发展0.2098、体育课程设置与开展0.1907,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0.1771。二级指标中权重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体育工作指导思想0.6806、运动能力0.6473、体育课程计划0.6308、课外体育活动0.5676、体育工作规划发展0.3194、健康行为0.2404等。三级指标权重占比从大到为场地器材0.7024、体育课程学年计划0.6439、运动认知与技战术掌握0.6232、体育精神0.5101、体育师资储备0.4966、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0.4392、队伍管理0.3935、设备与经费投入0.3932、课外体育活动重视度0.3678、体育道德0.3085等。(3)根据研究所构建的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连市某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进行模糊评价,最终整体得分为79.722,处在及格及良好之间。分析得出大连市某高校体育工作存在体育工作目标制定不明确、场地建设不全等问题,进而提出了高校体育工作目标应结合该校发展预期去制定,该校场地应投入大量经费建设等建议。

唐子贤[2](2021)在《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田径运动在体教融合、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受欢迎,但利用田径运动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因此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在参与田径健身活动过程中出现参与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认识不全面、田径健身的整体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分析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低水平的问题。研究方法:以扬州大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较全面地了解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的现状,以期待视野为理论依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就如何促进大学生田径健身活动进一步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丰富高校田径健身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1、在学生田径健身的认识上,只有少部分学生了解田径健身,对田径健身喜爱程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上有一定认知但是不全面;学生田径健身在锻炼时长和强度上有待提高;学生选择田径健身的方法较为单一,学校是其进行健身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田径健身的锻炼效果上,会参加田径健身与普通组相比,男生在1000米(P=0.04)、50米(P=0.011)和引体向上(P<0.001)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在800米(P=0.01)、50米(P<0.001)、一分钟仰卧起坐上(P=0.0 1)有显着性差异,其他项目上无显着差异(P>0.05)。2、在学生期待情况上,学生对学校田径健身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田径健身时有专业指导的期待值都达到了 80%及以上。3、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是否在课上教授相关田径健身知识(P=0.002),其次分别是对田径健身的了解程度(P<0.001),受身边其他人影响(P<0.001),学校是否开展了田径健身课程(P=0.004),在田径健身时是否有专业指导(P=0.01)以及自我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需求(P=0.017)。4、据此提出了思考:1)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2)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3)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4)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5)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6)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巩龙鸣,单茜[3](2020)在《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承德市高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该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三所高校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三所高校的场地设施进行调查。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三所高校在课余田径训练的管理中缺乏一定的系统化,难以做到坚持全年训练。(2)三所高校中除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以外,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器材设备在训练中尚不完善。(3)三所高校的教练员水平还有待提高。(4)训练中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赵建峰[4](2020)在《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可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本论文以体育地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地统计学及GIS空间分析,从时空尺度上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可视化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2017年我国共有275所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分布在7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北、东北、华中、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80个城市。(2)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且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尺度和省级尺度上为离散型分布且较为均衡,而在市级尺度和高校尺度上为聚集型分布且较为集中。进一步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性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等分析方法,得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也与空间尺度有关。随着尺度从区域、省级到市级逐渐递减,高水平运动队分布的地理集中程度逐渐增强、均衡程度则逐渐降低,尤其在市级尺度上呈现出的不均衡特征更加明显。(3)2017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共设有26个高水平运动项目,不同项目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招收田径、足篮排、游泳、乒羽网和健美操项目的高校大于20所,而新型、民族类项目开设的高校则不足5所,包括棋牌、手球、垒球、攀岩、柔道、赛艇、橄榄球、摔跤和沙滩排球共9项,占到总项目数的35%。在区域尺度和省级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分布极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格局;在市级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高校资源丰富的个别城市,绝大多数的城市开展的运动项目类型则较少,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极不均衡的格局。(4)从1986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至今已有30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大致经历了起步、调整、快速和稳定发展四个重要阶段。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其空间分布在不同阶段均表现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聚集型分布的特征,且聚集程度随不同发展阶段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区域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产生了较明显的发展方向性,而在全国尺度上仅在1995年调整阶段的分布方向性较为明显。(5)运用不平衡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均为不均衡分布,且不均衡性在不同时空尺度的特征不尽相同。在时间尺度上随着不同发展阶段依次向后推移,不均衡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不均衡性的响应程度也不相同。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上不均衡程度变化较小,发展相对较为平衡,在市级尺度上不均衡程度变化最为明显,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6)通过绘制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密度分布图,得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京津冀、上海-南京、武汉和西安地区为核心的四个高密度区域,而西部地区整体的分布密度都非常低,低密度分布区为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以及中、高密度区的外围区域。(7)选取近几年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校园普及性较强和增强体质效果较好的足球项目为例,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2018年我国共有154所普通院校招收高水平足球队,分布在7个地理区域、除青海和西藏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8个城市。高水平足球队总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和局部集聚特征,空间上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明显,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和西安四个高密度分布区,西部和西南地区整体分布密度较低。同时,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类型,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为离散型分布,而在市级和高校尺度上为聚集型分布。(8)从2005年至2018年间,我国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院校数量稳步增长,高丰富度分布区由北京、上海、江苏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逐渐扩大到陕西、山东、湖北及东部沿海一带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为聚集性特征,且聚集程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通过对15年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依赖程度逐渐增强且表现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四个时期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均为正数,Moran’s I散点图呈“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地区稳定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低-低”集聚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地区。本论文从地理空间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过程,期望可以促进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的持续、均衡、和谐的发展,从而为科学制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杨文嘉[5](2020)在《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在高校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能够使学生强身健体,在运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竞技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服输,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竞争精神;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磨练自己,使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得以提升。田径运动不仅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中,还表现在全民健身、业余训练、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运动竞赛中。涉及的内容宽、范围广、影响大。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受欢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运动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娱乐性、训练过程难以承受、害怕田径运动项目因专业性强而考试不通过等原因,不选择田径运动作为普及技能和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因为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春秋凉,冬季天气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田径运动备受冷落的现状。在黑龙江省高校中,田径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制约和挑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现状,通过对黑龙江省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罗列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对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得出以下结论:一、目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田径运动又作为基础性项目,其发展本应受到普及和重视。调查结果表明,现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呈下降趋势,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二、男女生选择项目的出发点不同,选择田径运动的男生多,女生少。而且田径运动本身缺少互娱性、较为枯燥,不容易使学生接受。加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手段单一,长期以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教学及训练模式过于传统化,缺乏新意。三、高校田径运动的开展会受到场地器材及天气因素的影响。在调查的6所高校中,其中5所拥有标准室外田径场地,但均没有室内田径场地。12.8%的学生因为场地设施建设不足、器材破损严重、陈旧等问题而不选择接触田径运动。黑龙江省冬季周期短、天气寒冷,导致授课困难,无法满足多数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四、高校田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新鲜血液。受选课制度改革和东北天气原因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都不愿引进田径方向专业的教师,造成了各综合类院校没有田径专业的教师或有极少数田径专业方向的教师。五、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高,缺少田径类运动项目的社团性活动,以至于有些学生根本不懂“田径”一词的概念,不了解田径运动,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接触不到田径运动项目,因而不能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感受不到校园中的体育文化。六、对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训练队普遍训练时间不足,训练量及训练强度都达不到提高的标准。没有重视队员成绩的提高与培养,对田径队员的培养缺乏全局意识,影响了田径训练队人才队伍的建设。

薛勇[6](2020)在《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退出准入机制,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质量的综合评估,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的竞技体育竞赛改革和满足全面强化高校体育的要求,因此,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构建一个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的评价体系。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综合评分法和抛物线累进计分法等研究方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及结果。第一,通过对当前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研究,指出了建立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第二,运用德尔菲法对20位专家进行调查,研制出我国高水平运动队所涉及体育赛事的分级分类,同时对各个体育赛事进行归类对判定,通过综合评分法、抛物线累进计分法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出权重体系和竞赛成绩排名积分表;第三,研制出各个学校各个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的具体算法和对同一项目所有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评价对办法;第四,以6所学校2019年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赛成绩为例,运用此办法进行排名评价。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六个结论:第一,当前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需要构建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以此来完成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日常监督,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和建立其退出准入机制。第二,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所涉及的体育赛事可分为3级,一级分为2类,二级分为8类,三级分为23类;第三,确立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所涉及体育赛事的3级23类各自的权重系数;第四,计算得出了各个赛事排名所对应的竞赛积分;第五,形成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年内竞赛成绩排名总积分的计算公式Y=∑Wi*fi*Si;第六,研制出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运用步骤,即汇总各自的竞赛成绩排名,筛查与确认竞赛成绩排名,分别计算一年内各项目竞赛成绩排名所获的总积分,按照总积分的高低对全国各项目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排名。同时提出了三点建议为:第一,充分发挥该计评价体系在加强建设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的评价作用、日常监督作用和对各项目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二,由于赛事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每年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评价时,需要对文中没有提及的赛事进行归类,以便竞赛成绩排名转换为权重系数与竞赛积分;第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本文仅仅是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在之后的研究中还可以从更细致的角度来使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级体系更加全面、具体。

张凌阁[7](2020)在《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学校体育运行机制,是未来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状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分析、诊断竞技能力水平及其发展态势,一是需要对其进行纵向比较,评析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规律和趋势;二是对其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其真实性和差异性,对竞技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析,这都需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进行,而运动训练则是提升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机制。本文以成绩分析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通过对甘肃省第二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的分析,探寻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在不同时期,以及与全国和其它省份高校竞技水平的差异情况,进一步深入调查其课余运动训练运行体制与保障机制,分析影响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与建议如下:1.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项目特征明显;运动员人数分布不均衡,差异性较大,男、女运动员比例严重失调。2.从纵向比较来看短跨类项目群中男女100米、200米和400米;中长(竞走项目群)男子组10000米竞走和20000米竞走、女子5000米、10000米和10000米竞走;男子跳跃类项目群中跳远和三级跳远;投掷类项目群男子组中,铅球、铁饼、标枪和女子组铁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余均有所下降。3.与全国同期水平横向比较,男子100米最佳和平均成绩均超过全国同期水平;女子5000米最佳成绩为同期最高;男子标枪最佳成绩可位于全国第三名;除110米栏和1500米外,男子短跨类、中长类项目群最佳成绩,女子短跨类、投掷类项目群最佳成绩可位列全国同期第四至第八名水平;男子110米栏、1500米、三级跳远、铅球和女子1500米、跳跃类项目群最佳成绩未能进入到全国前八名,且差距较大。4.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运行体制和保障机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比赛间隔周期长、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训练经费不足是影响课余训练的主要因素。5.甘肃省大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呈现出“应急式”和“突击性”的训练方式。影响竞技能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选材困难、训练时间短、学训矛盾突出。6.“体教结合”训练模式在个别高校、个别项目取得显着成效,有效提升了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但涉及高校面小、项目单一。7.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的横向对比,是基于同期比赛成绩之间的一种评析,不是同一赛次的竞技水平比较,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确立“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未来学校体育发展机制理念,尤其是将“竞赛是关键”作为学校体育实施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课余运动训练运行机制和保障体制。9.进一步探索构建“体教结合”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新机制,制定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操作程序,使其成为一种制度性和长效性的操作机制。10.参照篮排足球比赛运作模式,适当缩短田径比赛间隔周期,增加比赛频次。针对目前比赛条件下,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是解决甘肃省田径比赛少、周期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金娜[8](2020)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奠定了基础。本文以研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为出发点,根据研究参训学生、教练员、训练情况及相关保障等方面,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问调查法及实地考察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所开设的项目根据所占比例依次为足球、田径、篮球、排球等,其他项目的开展较少,多数学校的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都没有得到发展,所开设的体育项目不均衡,缺乏多样性。2、就参训学生而言,男女比例差异大,年龄范围基本在16岁至19岁;每天的训练时间和周训练次数整体情况较合理,但每年参加6次以上比赛的参训学生仅占13.4%,另外还有5.9%的没有参加过比赛;在心理方面,参训学生非常自信及自信共占68%,但对心理放松的方法非常熟悉及较为熟悉的仅仅共占36.2%。3、在参训学生动机方面,90.5%的是想通过体育高考升入大学,而且训练持非常积极态度的参训学生占41.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看出不同年级的参训学生在训练态度方面(P<0.05)有显着差异。4、在参训学生文化课成绩方面,85.1%的参训学生在班级排名一般及以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看出男生和女生在文化课成绩方面(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看出不同年级的参训学生在旷课情况方面(P<0.05)、在课前、课后进行预习和复习方面(P<0.05)、课堂上做笔记方面(P<0.05)有显着差异,但在迟到早退情况方面(P>0.05)、主动看书、学习方面(P>0.05)没有显着差异。5、就教练员而言,主要以男性为主,女性相对较少,年龄区间在30-49岁的占比70%;55%的教练员的参训动机是出于事业心、责任心,而近三年未发表论文的占比47.5%;教练员绝大多数参加过培训,但大部分参加培训次数是不固定的。6、就家长而言,总体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较支持,但大部分家长对于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参与程度较低。就有关保障而言,部分学校体育器材未能满足学生训练需要。学校对参训学生的管理规章制度不是特别齐全。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较为重视。教练员对带课余体育训练补助的满意程度较低,而97.6%的参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没有补助。

崔春海[9](2019)在《高校田径训练存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田径训练是为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田径竞技后备人材的重要途径,同时课余训练是一个完整、复杂、多层次的教学过程。为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本文通过对田径训练的调查、访问、现场观察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前言田径运动对人类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个年龄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范畴,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田径项目练习,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的发展。

欧健昌[10](2019)在《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文中认为围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大学体育改革的工作重心之一,也是高校众多学者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课题。伴随推动学生健康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行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体育事业当中的大学体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首当其冲。为实现大学体育目标,依托竞技项目开展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成为重要的环节,其作用在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历几次重要变化中,存在价值取向不明确、项目布局不均匀、设置项目差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效益。2018年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布局迎来新的变化,为增强学生体质,大力普及高水平运动队竞技项目,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引领和示范作用,确定了279所承办竞技项目的高校。本研究以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家设置和安排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及大学体育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2018年具有承办资格的高校、项目数量、招生人数等内容统计分析,勾勒出2018年普通高校竞技项目布局的整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到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项目结构以及体育人才后备力量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共有30个地区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全国覆盖程度高,呈现一般性普及。华东地区布局运动队伍总数最高,华南地区布局运动队伍总数最低,各地区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数量有差异。(2)具有承办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高校办学层次高,覆盖全国重点院校。(3)布局项目基本上覆盖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设置项目,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设置项目缺少高尔夫、滑轮溜冰、举重、水球、桌球项目,与大体协设置项目缺少体育舞蹈、自行车、空手道、登山、荷球、毽球项目,重要赛事项目覆盖率高。(4)田径、乒乓球、游泳、射击、跆拳道、武术是我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优势项目。(5)布局项目结构稳定,布局重点发展足球、田径、排球、篮球项目。

二、对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特点的研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特点的研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理论基础
        1.4.1 学校效能理论
        1.4.2 泰勒目标评价理论
        1.4.3 多元智力理论
        1.4.4 核心素养理论
    1.5 概念界定
        1.5.1 学校体育工作
        1.5.2 实效性
        1.5.3 评价指标体系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德尔菲法
        2.2.3 层次分析法
        2.2.4 模糊综合评价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2.3.1 研究特色
        2.3.2 研究创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高校体育工作一级指标构建依据
        3.1.2 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3 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问卷结果与分析
        3.1.4 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2 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的应用研究
        3.2.1 确定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性指标集、评价集、权重集
        3.2.2 制定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观测点
        3.2.3 构建评价隶属度矩阵
        3.2.4 权重集与评价隶属度矩阵的合成
        3.2.5 大连市某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模糊综合评价
        3.2.6 大连市某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整体情况分析
        3.2.7 大连市某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提升建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B 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C 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权重表
附录D 大连市某高校体育工作评价调查问卷(体育教师、体育领导、体育教练员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田径健身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
        1.1.2 田径健身可以有效阻止大学生体质下滑现象
        1.1.3 田径健身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优良品质培养
        1.1.4 期待视野对田径健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1.1.5 扬州大学学生进行田径健身锻炼的现实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期待视野理论在体育发展中的研究
        2.1.1 期待视野的概念
        2.1.2 期待视野与田径健身融合机制
        2.1.3 期待视野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
    2.2 田径健身理论研究
        2.2.1 田径运动的属性
        2.2.2 田径健身的概念
        2.2.3 田径健身的特点
        2.2.4 田径健身的分类
        2.2.5 田径健身的价值
        2.2.6 田径健身锻炼的方法
    2.3 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对策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田径课程教学与田径健身的相关研究
    2.5 国外相关研究
        2.5.1 美国田径健身状况
        2.5.2 日本田径健身情况
        2.5.3 英国田径健身状况
        2.5.4 其他国家田径健身状况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2.7 对比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现状调查分析
        4.1.1 对田径健身价值认知情况
        4.1.2 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情况
        4.1.3 田径健身的效果现状
    4.2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期待情况调查分析
    4.3 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方法的选择
        4.3.2 变量的选取
        4.3.3 实证分析
第5章 讨论
    5.0 期待视野下对大学生开展田径健身活动的思考
    5.1 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
    5.2 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
    5.3 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
    5.4 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
    5.5 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
    5.6 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承德市高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承德市高新区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现状研究
    2.1 承德市高新区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管理分析
    2.2 承德市高新区普通高校运动员参与田径训练动机分析
    2.3 承德市高新区普通高校教练员现状分析
    2.4 承德市高新区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场馆设施现状分析
3 承德市高新区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学校对课余田径训练的管理与重视程度
    3.2 制定合理的课余田径训练计划
    3.3 改善场地与器材设备
    3.4 激发运动员参与比赛和训练的动机与积极性
4 结束语

(4)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1.2.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
        1.2.3 体育地理学学科范畴及研究概况
        1.2.4 体育地理学的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专家访谈法
        2.3.3 数理统计法
        2.3.4 GIS及其空间分析方法
        2.3.5 地统计学分析方法
    2.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阶段划分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和均衡性特征
    3.1 数据与方法
        3.1.1 数据的收集
        3.1.2 绘制地理分布图
        3.1.3 分析方法
    3.2 研究结果
        3.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分布的现状
        3.2.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分布类型
        3.2.3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分析
        3.2.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密度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分布特征
    4.1 数据与方法
        4.1.1 数据收集与统计
        4.1.2 绘制运动项目的地理分布图
    4.2 研究结果
        4.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数量统计
        4.2.2 区域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4.2.3 省级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4.2.4 市级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4.2.5 重点发展的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情况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3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
    5.1 数据与方法
        5.1.1 研究思路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1.3 数据分析方法
    5.2 研究结果
        5.2.1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特征
        5.2.2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类型
        5.2.3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时空分布的均衡性
        5.2.4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核密度分布的变化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6.1 数据与方法
        6.1.1 数据和分布图绘制
        6.1.2 分析方法
    6.2 研究结果
        6.2.1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
        6.2.2 不同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时空分布动态过程
        6.2.3 不同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自相关性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日本(亚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1.2 德国(欧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1.3 美国(北美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田径运动价值的相关研究
        2.2.2 田径运动教学的相关研究
        2.2.3 田径运动竞技的相关研究
        2.2.4 田径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现状
        4.1.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课程的开展现状
        4.1.2 黑龙江省高校场地器材现状
        4.1.3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师资现状
        4.1.4 体质健康测试
        4.1.5 体育运动竞赛
        4.1.6 全民健身
        4.1.7 业余训练
    4.2 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
        4.2.1 田径运动本身枯燥无味
        4.2.2 田径运动开展受器材场地、气候等因素影响
        4.2.3 教师团队师资力量不足
        4.2.4 教学模式手段单一,技术动作单调
        4.2.5 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
        4.2.6 粗放式训练,缺乏对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
    4.3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对策
        4.3.1 加大校园宣传力度,开展田径社团性活动
        4.3.2 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与建设
        4.3.3 完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与思想道德建设
        4.3.4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田径课程内容
        4.3.5 肯定田径运动健身价值
        4.3.6 科学训练,重视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5.1.2 男女生选择项目的出发点不同,田径运动不容易被多数学生接受
        5.1.3 高校田径运动受场地器材及天气因素的影响
        5.1.4 现有田径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新鲜血液
        5.1.5 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校园宣传力度不够高
        5.1.6 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
        5.1.7 对田径训练队员的培养不够重视
    5.2 建议
        5.2.1 尊重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
        5.2.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5.2.3 尽快完善高校体育场馆基础设施
        5.2.4 适应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5.2.5 尽快改变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现有印象
        5.2.6 使学生充分了解田径运动,肯定田径运动健身价值
        5.2.7 科学选材,充实田径训练队人才力量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6)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适应我国竞技体育竞赛改革的要求
        1.1.2 全面强化高校体育工作的要求
        1.1.3 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相关文献分析
        1.4.3 国内相关研究
        1.4.4 国外相关研究
        1.4.5 小结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德尔菲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背景分析
        3.1.1 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背景
        3.1.2 当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布局情况
        3.1.3 当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赛设置情况
        3.1.4 小结
    3.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3.2.1 客观性原则
        3.2.2 可行性原则
        3.2.3 全面性原则
        3.2.4 科学性原则
    3.3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所涉及体育赛事分级分类的研制
        3.3.1 赛事分级分类研制的流程与方法
        3.3.2 赛事分级分类的初步拟定
        3.3.3 赛事分级分类的第一轮调查结果分析
        3.3.4 赛事分级分类的第二轮调查结果分析
        3.3.5 赛事分级分类的第三轮调查结果分析
        3.3.6 赛事分级分类的可靠性检验
        3.3.7 赛事分级分类的形成
    3.4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权重的研制
        3.4.1 赛事权重研制的流程和方法
        3.4.2 赛事三级分类的权重形成
        3.4.3 赛事权重体系的形成
    3.5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排名积分表的研制
        3.5.1 竞赛排名积分表研制的流程与方法
        3.5.2 明确赛事项目及其排名范围
        3.5.3 竞赛排名积分表的初步建立及检验
        3.5.4 竞赛排名积分表的修正及检验
        3.5.5 竞赛排名积分表的形成
        3.5.6 竞赛排名积分表在联赛与单人参加团体项目时的使用方法
    3.6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形成
        3.6.1 有效竞赛成绩时间段的研制
        3.6.2 有效竞赛的确定及统计
        3.6.3 积分计算公式的研制
        3.6.4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确立
    3.7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运用示例
        3.7.1 竞赛成绩汇总
        3.7.2 竞赛成绩转换为权重与排名得分
        3.7.3 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7)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问卷法
        2.2.2.1 问卷的设计
        2.2.2.2 问卷的检验
        2.2.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比较法
        2.2.6 归纳演绎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主要现状
        3.1.1 运动队基本情况
        3.1.1.1 运动队个数及参赛人数
        3.1.1.2 运动员基本情况
        3.1.1.3 教练员基本情况
        3.1.2 课余训练基本情况
        3.1.2.1 训练计划与训练频次
        3.1.2.2 运动员选材与学训问题
        3.1.2.3 训练补助标准与受重视程度
    3.2 甘肃省第二~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与技术等级达标情况
        3.2.1 男子甲组
        3.2.1.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3.2.1.2 中长(竞走)类运动项目群
        3.2.1.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3.2.1.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3.2.1.5 第二~第四届大运会男子甲组运动技术等级达标人数与项目分布情况
        3.2.2 女子甲组
        3.2.2.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3.2.2.2 中长(竞走)类运动项目群
        3.2.2.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3.2.2.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3.2.2.5 第二~第四届大运会女子甲组运动技术等级达标人数与项目分布情况
    3.3 甘肃省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及全国与其他省份田径比赛同期成绩比较分析
        3.3.1 男子甲组
        3.3.1.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3.3.1.2 中长类运动项目群
        3.3.1.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3.3.1.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3.3.2 女子甲组
        3.3.2.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3.3.2.2 中长类运动项目群
        3.3.2.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3.3.2.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附件
    附件1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第一轮)
    附件2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第二轮)
    附件3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田径教练员调查问卷
    附件4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运动员调查问卷

(8)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概念的界定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现状研究
        2.3.1 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动机研究
        2.3.2 学校课余体育项目的现状研究
        2.3.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研究
        2.3.4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的研究
        2.3.5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策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问调查法
        3.2.5 实地考察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项目的分布情况
    4.2 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参训学生情况
        4.2.1 参训学生年龄、性别、血型的情况
        4.2.2 参训学生的训练动机与态度情况
        4.2.3 参训学生参加比赛的情况
        4.2.4 参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4.2.5 参训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熟悉情况
        4.2.6 参训学生人际关系情况
        4.2.7 参训学生心理素质情况
    4.3 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情况
        4.3.1 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4.3.2 教练员的参训动机与训练态度情况
        4.3.3 教练员的科研情况
        4.3.4 教练员参加培训情况
        4.3.5 教练员对参训学生的选材情况
    4.4 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情况与相关保障情况
        4.4.1 训练频率情况
        4.4.2 训练负荷与训练手段情况
        4.4.3 教练员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辅助设施的情况
        4.4.4 参训学生运动损伤情况
        4.4.5 学校的保障情况
        4.4.6 家庭的保障情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9)高校田径训练存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访谈法:
        2.2.3 观察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部分田径运动训练现状分析
        3.1.1 训练思想急功近利
        3.1.2 教练员水平参次不齐
        3.1.3 训练态度
        3.1.3. 1 学生训练不积极
        3.1.3. 2 领导对课余田径训练的支持情况
        3.1.4 训练方法
        3.1.4. 1 训练方法落后
        3.1.4. 2 对速度训练重视不够
        3.1.5 科学选材意识不够
4 发展对策:
    4.1 必须不断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能力
    4.2 提高田径教练员的专业知识理论,运动技术水平
    4.3 目标的确立到过程的检测评价,要形成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4.4 加大科学化投入
    4.5 进行科学选材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10)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普通高校
        2.1.2 高水平运动队
        2.1.3 高校竞技项目布局
    2.2 国内关于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的研究
        2.2.1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方面的研究
        2.2.2 有关以行政区域布局方面的研究
        2.2.3 有关以竞技项目布局方面的研究
        2.2.4 有关项目布局顶层设计方面的研究
        2.2.5 有关项目布局解决对策方面的研究
    2.3 国外关于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的研究
    2.4 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比较分析法
        3.2.6 案例分析法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地区布局
        4.1.1 各地区办队高校数量分布
        4.1.2 高水平运动队地区分布比例
        4.1.3 承办高水平运动队办学层次
    4.2 布局高校及项目数量分布
        4.2.1 布局项目数量变化
        4.2.2 布局高校数量变化
        4.2.3 布局项目结构
        4.2.4 布局项目覆盖程度
        4.2.5 世大运会奖牌分析
        4.2.6 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审批管理
    4.3 承办项目高校招生现状
        4.3.1 有项目建设未招生高校分布状况
        4.3.2 各地区招生分布
        4.3.3 运动员等级证书分布
        4.3.4 计划招生人数分析
        4.3.5 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目标
    4.4 个案分析
        4.4.1 布局项目现状
        4.4.2 布局项目竞技成绩分析
        4.4.3 布局项目招生分析
        4.4.4 缺少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
    4.5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思考
        4.5.1 重视项目发展质量
        4.5.2 以人为本促进布局效益
        4.5.3 重视体育人力资源因素
        4.5.4 以联赛为突破口促进布局效益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对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特点的研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体育工作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D]. 葛忠鹏.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唐子贤. 扬州大学, 2021(09)
  • [3]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承德市高新区为例[J]. 巩龙鸣,单茜.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0(17)
  • [4]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D]. 赵建峰. 山西大学, 2020(12)
  • [5]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 杨文嘉.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6]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排名积分累计评价体系的构建[D]. 薛勇.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7]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D]. 张凌阁.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8]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 金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高校田径训练存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崔春海. 知识文库, 2019(16)
  • [10]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D]. 欧健昌.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高校课外田径训练特点研究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