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架空地线分流电流计算

电力线架空地线分流电流计算

一、电力线路架空地线分流电流的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袁闽杰,陈思铭,邹妍晖,岳一石,黎刚,冯超[1](2021)在《一起牵引站供电线路金具断裂典型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选取一起典型牵引站供电线路金具断裂故障,分析铁路回流电流在牵引站、电铁、架空线路回路中各点的分布,同时对金具断裂原因进行剖析。结合故障分析对湖南省牵引站供电线路进行排查,结合隐患排查结果提出解决方案,以提升牵引站供电线路运维水平。

董妙妙,鲁志伟,陈盛开[2](2020)在《变电站站内短路架空地线分流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变电站站内出现接地故障后,威胁系统安全的是接地网电位的升高.决定地电位升的并非总故障电流大小,而是接地阻抗与最大暂态入地电流的乘积.故应引入分流系数来确定最大暂态入地电流.文中基于站内短路架空地线电流分布的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了结合回路电流法求取架空地线分流系数的公式,并结合MATLAB编程得到计算结果.针对某具体算例,分别利用CDEGS软件和回路电流法模型得到架空地线分流系数,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误差低于5%,符合工程计算要求,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文中分析了变电站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杆塔的档数和档距、地线型号等影响分流系数的因素,并提出了降低地网入地短路电流的技术措施.

刘重稷[3](2020)在《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地线布置方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架设的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高,铺设线路长,输电容量大,运行环境恶劣,运行中易遭受雷击破坏,且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和电力杆塔高度增加,输电线路和杆塔遭受雷击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若输电线路遭受雷击而导致线路跳闸甚至毁坏电力设备,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线路遭受雷击,我国22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输电线路均铺设两根架空地线。其中一根为普通地线,具有防雷的作用;另一根为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兼具有防雷和电力通信的作用。在工程中架空地线采用的布置方式为普通地线分段绝缘—单点接地和OPGW逐塔接地。相关文献研究和工程运行经验表明,OPGW逐塔接地时,线路中每两座杆塔之间都会形成“OPGW—铁塔—大地—铁塔—OPGW”的感应电流回路,从而在地线上产生巨大的电能损耗,给电力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引起金具发热。基于此,本文提出分段绝缘—两点接地—中点换位(segmented insulation with two-point grounding and middle transposition,SIGT)的地线布置方式,以降低地线上的电能损耗。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工程中和相关文献中四种架空地线布置方式的实施方法和地线上感应电量的特点,针对架空地线布置方式导致地线损耗大的问题,提出SIGT的地线布置方式。以我国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参数为例,在ATP-EMTP中分别建立了SIGT布置方式和四种对比方案的仿真线路模型。在线路正常运行时,仿真分析SIGT布置方式对减小地线损耗的有效性;在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仿真分析地线布置方式对的潜供电流的影响。2.在仿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SIGT布置方式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首先针对文献中感应电压计算方法忽略导线弧垂的问题,给出了一种计及弧垂的地线感应电压计算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然后,利用计及弧垂的地线感应电压计算方法计算SIGT布置方式的输电线路仿真模型中地线上的感应电压,并分析地线的布置结构和电流回路,计算地线上的感应电流和电能损耗,通过理论计算分析SIGT布置方式对减小地线损耗的有效性。3.分析输电线路中不同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SIGT布置方式地线感应电流和损耗的影响。结合输电线路设计的相应规范和相关文献,选取线路中档距、线路长度、导地线高差、电压等级和输电容量5种线路参数,在各参数的分布范围内取几组值并分别建立仿真模型,建模时地线采用SIGT和工程中的布置方式。通过仿真分析地线采用SIGT布置方式时各参数对地线感应电流的影响规律,计算地线的损耗,和工程中的布置方式感应电流仿真和损耗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SIGT布置方式在参数变化的输电线路中的有效性。

翟晓敏[4](2019)在《泰州白杨220kV输变电工程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输变电工程的可研设计是电网建设的必要环节,其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不仅与电网最终经济效益直接相关,而且还与当地电网的负荷稳定性与电能质量,甚至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密切的联系。为提升泰州地区的供电能力,满足负荷发展需要,缓解该区域用电的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泰州地区的网架结构,对泰州白杨220kV输变电工程进行设计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常规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方案因其网架可拓展性弱、智能化程度低、总变容量小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故本文针对泰州白杨220kV输变电工程开展了需求调研,据此提出了精细的规划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如下:1.详细阐述了泰州地区的区域概况、负荷水平和网络现状,分析了建设该工程的必要性;通过系统接入方案比对和必要电气计算最终提出了参数要求,为工程的经济安全实施提供保障。2.针对泰州白杨220kV变电站的系统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和系统通信状况开展需求调研,分析出新兴变的安全隐患,提出了适应电网远期发展需要的二次完善方案。3.结合泰州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并考虑为城市建设预留充裕发展空间,对待选站址进行初选,最终通过对比分析水文、地址、运输等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站址。4.结合泰州地区的实际工况,进行了详尽的送电工程设计,完成了一次、二次的总体规划与布置;在遵从路径选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确定输电路径方案;考虑当地气象因素完成导、地线选型、绝缘配置、杆塔选型。5.依据可行性分析研究成果,对工程进行节能分析及投资估算;综合设备运行情况、工程经济情况进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设计与计算,对泰州白杨220kV输变电工程进行论证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陈隽[5](2019)在《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与实施》文中认为汕头市架空高压线路主要位于山河、丘陵地带,大部分于多雷区,由于雷暴日偏多,雷电活动较为频繁,对电网高压线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电网管理部门制定了一套架空高压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但是未能实现预期处理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汕头电网高压线路历年来的雷击跳闸问题,并对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布设展开现场调查,结合历年来的数据及其他地区的雷击事件,根据国内外最新的防雷技术应用,提出线路防雷优化设计方案,以此提升耐雷水平。首先,采用实地勘察法对设备所处环境进行现场勘察,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查阅的图纸、历史跳闸资料,总结高压线路雷击风险点,风险点主要包括高压线路电阻偏高、线路档距设置过大、绝缘水平较低、避雷线路保护角设置过大、防雷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分析高压线路雷击事故现状及产生原因,为线路防雷方案设计研究提供线索。其次,构建雷电防护模型,分析感应电荷与雷电空间电场分布情况,从地埋设施因素、地形地貌设施、地质因素、气候因素4个方面出发,概述易击段影响因素,并从接地电阻、线路绝缘、线路避雷器、保护角、耦合地线5个方面出发,概述耐雷影响因素。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方案。再次,结合现场防雷保护控制需求、现场高压线路杆塔实际布设情况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调节接地电阻、提高线路绝缘、装设防绕击避雷针、雷电接闪器避雷器、调节保护角、同塔多回线路加装不平衡绝缘等实施方案,根据各技术侧重点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实施方案,从而达到高效防雷效果。最后,本文通过对防雷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及大量文献查阅,验证了接地电阻降低、线路绝缘强度提升等参数优化后,线路跳闸率下降,通过对比,评估本文提出的防雷保护方案,得出了文中介绍防雷方案具有良好的防雷保护效果,为其他地区电网高压线路防雷布设及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彭绮婷[6](2019)在《肇庆横江变电站光纤通信系统方案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近年来用电需求发展不断加快,为确保电网系统中重要的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能稳定运行,电力系统中的电力通信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肇庆地处广东省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为粤西丘陵和山区地带,长年雷电暴雨天气较多。对于偏远地区的变电站,输电线路距离较长,架设在户外输电线顶端的光缆往往更容易遭受雷击。如何能保证通信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光纤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不间断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肇庆110kV横江变电站作为地区通信网的一个重要节点,承担着肇庆高要活道片区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电力系统通信以服务于电网为宗旨,因此对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本文在借鉴学习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横江站通信系统方案的光缆防雷设计、设备选型优化、组网方式、功能实现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本论文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肇庆地区电网运行的组网现状,介绍横江站的通信规模,分析比较横江站接入系统的组网方式,选取最优组网策略。(2)根据肇庆地区地理和气候的特殊性,对横江站光缆选型、光缆防雷设计、金具配置、分盘熔接等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光缆设计优化方案。(3)根据横江站接入系统的组网方式,通过路由选择和设备造价等方面对比分析,提出横江站光纤通信系统的光传输设备的参数配置和板卡优化方案。(4)通过光传输网络、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等几个网络方案设计,在横江站实现双路由双通道的业务传输方式。(5)通过以上通信光缆和通信设备的优化设计,对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光缆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记录,分析其实现及运行情况,评价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陈磊[7](2019)在《大型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保护的研究 ——以“小箐山风电场”为例》文中认为风电场中的线路遭受雷击一直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更有加剧的趋势。这不仅对集电线路中的各种设备造成一定破坏性的影响,同时还威胁着电网的安全。本论文来源于实习单位(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已投入运营的“小箐山风电场”为例,通过使用仿真软件pscad,探究单双避雷线对集电线路进线段的防雷效果,以及接地电阻与杆塔反击耐雷水平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分析方法与研究内容如下: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分析,确定所研究的35kV集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主要原因,然后通过理论与选用仿真软件pscad相结合的分析方式,模拟风电场中的集电线路,仿真分析集电线路受雷击部位,主要通过集电线路进线段研究关于避雷线对其耐雷水平的影响,以及分析超标接地电阻的杆塔遭受雷击的原因,探究了接地电阻对具体线段耐雷水平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进线段加装双避雷线进行保护的时候,反击耐雷水平以及绕击耐雷水平均有所提高,并且该进线段的雷击跳闸率也有明显的降低。2.通过研究超标接地电阻杆塔的反击耐雷水平可知,它们的反击耐雷水平均低于保障线路安全的最低值,因此雷击跳闸事故频繁,再通过多组实验得知杆塔的反击耐雷水平与接地电阻成反比。论文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相关理论知识以及防雷措施,并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并分析试验结果,针对文章所选用的“小箐山风电场”集电线路防雷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对提高风电场供电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何奇锐[8](2019)在《配电系统运行中防风及防雷维护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0kV及以下的配电系统具有分布广、设备多以及线路长等特点,这给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的维护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笔者所工作的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台风和雷击经常造成配电网络出现故障,从而引发大面积的断电事故;这不仅影响到供电稳定,还给l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负担。为了减少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的电击事故发生,提高其防风能力,笔者对本地区的雷电事故和台风事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影响线路防风、防雷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相关计算并找到影响程度较大的参数进一步分析,结合本地区地理特征和气象特征提出针对10kV及以下配电网系统防风、防雷的有效发提升措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并对配电系统防雷防风研究的相关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结合当前10kV及以下配电网雷击故障、大风故障发生的危害谈防风、防雷措施研究的意义。第二章重点分析了配电运行中雷击故障、大风故障发生的特征及类型,认识雷电故障、大风故障的成因,并分析大风故障与雷击故障发生对供电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影响,解析故障的危险性,介绍了现阶段配电系统中主要采取的防风防雷措施。第三章结合本地情况分析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防风能力与风雷能力,通过以风荷载计算分析方式了解影响线路防风能力的因素,通过以过电压计算分析方式了解影响线路防雷能力的因素,充分认识防风、防雷的方向,为提出有效措施和策略打下基础。第四章在前文基础上对10kV及以下线路防风防雷措施进行技术分析,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考虑,完善现有线路、优化设计新建设线路,从而提升线路防风、防雷能力,降低大风故障、雷击故障的发生。第五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进行小规模的可行性实验验证,证实了防风、防雷措施实施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新的防风防雷尝试方案,并对两种方案在广东电网的实际试点应用做出分析。

陶潜[9](2019)在《黄石地区35千伏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分析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黄石市地处鄂东南地区,是湖北乃至全国的老工业重要基地,架空输电线路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建成的第一条输电线路为1937年建设。黄石地区矿产丰富,铜矿、铁矿等金属矿产遍布全市各地,对雷电子有吸引作用,同时,地形地貌主要为山地、丘陵,输电铁塔所处海拔较高,因此,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黄石地区雷击之多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计算分析,2014-2018年平均雷暴日为92.6天,落雷地闪密度3.46次/(km2·a),所处雷区为C1级,雷击形势较为严峻。2018年,黄石电网35-220kV架空输电线路总计雷击跳闸22次,占当年总跳闸次数的53.66%,跳闸率1.07次/百公里·年,跳闸次数同比上年增加1次,上升4.76%。按照《国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规定》附件10中“线路雷击跳闸参考指标”要求,2018年度220千伏线路雷击跳闸指标持平,35-110千伏线路雷击指标远高于参考指标。针对黄石地区突出的防雷问题,本文在论述2018年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近5年雷击跳闸情况进行梳理,明确黄石地区易遭雷害区域,对易遭受雷害区域中的输电线路防雷现状进行论证,并分析得到故障分布规律,为黄石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提供策略指导。在此基础上,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与策略开展了黄石地区典型架空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治理技术研究。文中全面考虑线路雷电活动特征、地形地貌特征、杆塔结构特征和绝缘配置,对输电线路雷击闪络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防雷措施制定综合防雷治理方案,制定出2019-2021年三年防雷治理滚动计划,力争雷击跳闸率2019年同比上年下降30%,2020年同比上年下降20%,2021年同比上年下降15%,从而提高黄石电网输电线路整体防雷水平,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系数。

魏樯[10](2018)在《应用BIM技术的云南某变电站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特高压、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电力建设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智能电网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特高压电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变电站改造、新建项目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电压等级较高、技术难度较大、质量要求严格的变电站建设项目也层出不穷。在变电站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面临的项目周期较短、工程质量不易保证、成本可控性较差、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土地资源浪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加突出。新时期下的智能电网对变电站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变电站设计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正成为当下电网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变电站设计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分析研究了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变电站设计建设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BIM技术在电力建设中应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BIM技术在国内外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对比分析了变电站设计建设中应用BIM技术相较传统二维CAD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应用BIM的变电站设计理论和技术进行梳理,针对传统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BIM技术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点。结合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工程设计,针对变电站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BIM技术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融合展开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今后BIM技术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的进一步深化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为其他变电站设计建设提供了BIM技术的应用参考。

二、电力线路架空地线分流电流的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线路架空地线分流电流的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一起牵引站供电线路金具断裂典型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故障简述
    1.1 故障简述
    1.2 线路基本情况
2 架空地线电流分布
    2.1 高铁牵引站供电方式
    2.2 电流分布仿真计算
3 U型挂环断裂原因分析
4 排查情况
5 结语

(2)变电站站内短路架空地线分流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站内单相短路时电流分布
2 变电站站内单相短路时故障电流分布等值模型及基于回路电流法的分流系数计算方法
    2.1 故障电流分布等值模型
    2.2 各段架空地线零序阻抗的求取公式
    2.3 结合回路电流法求取架空地线分流系数
3 架空地线分流系数计算方法验证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变电站站内短路模型参数
    3.2 计算方法验证
        (1)杆塔接地电阻Rt对KSL的影响
        (2)杆塔档数n和档距s对KSL的影响
        (3)地线类型对KSL的影响
4 结 论

(3)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地线布置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SIGT布置方式及仿真分析
    2.1 引言
    2.2 地线布置方式综合分析
    2.3 SIGT地线布置方式
    2.4 仿真线路建模
        2.4.1 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简介
        2.4.2 仿真线路概况
        2.4.3 仿真线路模型的搭建
    2.5 正常运行时地线感应电量仿真及损耗分析
        2.5.1 地线感应电量仿真
        2.5.2 地线损耗分析
    2.6 单相接地故障时潜供电流仿真分析
        2.6.1 潜供电流仿真
        2.6.2 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计及弧垂的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计算
    3.1 引言
    3.2 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
        3.2.1 电磁感应
        3.2.2 静电感应
    3.3 计及弧垂的输电线路参数计算
        3.3.1 输电线路导线曲线方程
        3.3.2 电感参数
        3.3.3 电容参数
    3.4 计及弧垂的地线感应电压计算方法
    3.5 计及弧垂的地线感应电压计算方法验证
        3.5.1 验证方法
        3.5.2 结果分析
    3.6 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计算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参数的线路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分析
    4.1 引言
    4.2 不同结构参数的线路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分析
        4.2.1 不同档距的线路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分析
        4.2.2 不同长度的线路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分析
        4.2.3 不同导地线高差时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分析
    4.3 不同运行参数的线路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分析
        4.3.1 各电压等级线路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分析
        4.3.2 输电容量变化时SIGT布置方式地线损耗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4)泰州白杨22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依据
    1.3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工程设计规划
    2.1 工程现状
    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3 输变电工程一次系统设计
        2.3.1 一次系统接入方案
        2.3.2 系统电气计算
        2.3.3 系统对电气参数的要求
    2.4 输变电工程二次系统设计
        2.4.1 系统继电保护
        2.4.2 系统调度自动化
        2.4.3 系统通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变电工程设计
    3.1 工程理念及新技术推广
    3.2 主要设计思路
    3.3 变电站站址选择
        3.3.1 选址基本原则
        3.3.2 站址区域概况
        3.3.3 地质水文条件
        3.3.4 站址技术经济比较及结论
    3.4 变电站工程设计
        3.4.1 变压器选型
        3.4.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3.4.3 电气布置
        3.4.4 白杨变二次系统设备配置
        3.4.5 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
    3.5 输电工程设计
        3.5.1 概况
        3.5.2 线路路径方案
        3.5.3 厂站送电工程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4.1 环保、水土、节能及社会稳定分析
        4.1.1 环境保护
        4.1.2 水土保持
        4.1.3 节能减排
        4.1.4 社会稳定分析
    4.2 投资估算
    4.3 经济造价分析
        4.3.1 变电部分
        4.3.2 线路部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汕头电网高压线路现状分析
    2.1 高压线路运行基本情况
    2.2 调查分析
    2.3 高压线路危险点分析
        2.3.1 接地电阻
        2.3.2 防雷措施
        2.3.3 线路档距
        2.3.4 避雷线路保护角
        2.3.5 绝缘水平
    2.4 线路雷击事故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
    3.1 雷电放电模型
    3.2 导体感应电荷与雷电空间电场分布
    3.3 雷击选择与易击段影响因素分析
        3.3.1 地面设施因素
        3.3.2 地形地貌设施
        3.3.3 地质因素
        3.3.4 气候因素
    3.4 易击线路耐雷影响因素分析
        3.4.1 接地电阻
        3.4.2 高压线路绝缘
        3.4.3 线路避雷器
        3.4.4 耦合地线
    3.5 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
        3.5.1 调节杆塔接地电阻方案
        3.5.2 架设耦合地线方案
        3.5.3 加装线路避雷侧针方案
        3.5.4 安装线路避雷器方案
        3.5.5 安装阻波型雷电接闪器方案
        3.5.6 基于并联间隙技术的线路保护方案
        3.5.7 0°保护角改造方案
        3.5.8 同塔多回高压线路防雷保护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具体实施
    4.1 调节杆塔接地电阻
    4.2 架设耦合地线
    4.3 加装避雷针
    4.4 安装避雷器
    4.5 安装雷电接闪器
    4.6 基于并联间隙技术的线路保护
    4.7 0°保护角改造
    4.8 同塔多回高压线路防雷保护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实施效果评估
    5.1 防雷方案应用评价方案
    5.2 应用效果实施效果评估
        5.2.1 调节杆塔接地电阻
        5.2.2 架设耦合地线
        5.2.3 加装避雷针
        5.2.4 安装避雷器
        5.2.5 安装波阻型雷电接闪器
        5.2.6 基于并联间隙技术的线路保护
        5.2.7 0°保护角改造
        5.2.8 同塔多回高压线路防雷保护
    5.3 防雷方案优化建议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肇庆横江变电站光纤通信系统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电力系统通信的发展
        1.2.2 国内外光纤通信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1.2.3 广东省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发展及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光纤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1 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
        2.1.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2.1.2 光纤通信的分类和常用类型
        2.1.3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2.2 光纤通信防雷
        2.2.1 雷击成因
        2.2.2 雷击参数
    2.3 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3.1 光传输设备
        2.3.2 ASON技术
        2.3.3 接入网设备
    2.4 数据网络系统
        2.4.1 调度数据网
        2.4.2 综合数据网
    2.5 通信电源及电源监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横江变电站光纤通信组网策略
    3.1 横江变电站建设背景及接入系统规模
    3.2 横江变电站对通信系统设计的业务通道要求
        3.2.1 横江站业务通道需求
        3.2.2 横江站业务需求分析
    3.3 肇庆地区光通信网络分析
        3.3.1 电力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及光缆覆盖情况
        3.3.2 肇庆地区光纤通信传输网组网
        3.3.3 肇庆地区调度数据网组网
        3.3.4 肇庆地区综合数据网组网
    3.4 横江站光纤通信组网方案
        3.4.1 横江站接入肇庆地区传输网组网方式
        3.4.2 横江站接入肇庆地区调度数据网组网方式
        3.4.3 横江站接入肇庆地区综合数据网组网方式
        3.4.4 其他通信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横江变电站光纤通信设计方案
    4.1 光缆线路设计方案
        4.1.1 光缆线路规模概况
        4.1.2 光缆选型
        4.1.3 光缆防雷
        4.1.4 光缆金具配置
        4.1.5 光缆路由方案
        4.1.6 站内管道光缆
    4.2 通信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计算
    4.3 站内配套通信设备设计方案
        4.3.1 光传输设备
        4.3.2 接入网设备
        4.3.3 综合配线及通信机房建设
        4.3.4 通信电源及电源监控
    4.4 数据网络设计方案
        4.4.1 调度数据网
        4.4.2 综合数据网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横江站光纤通信系统的实现及运行
    5.1 光缆施工测试
    5.2 光通信设备的调试
        5.2.1 传输A网设备
        5.2.2 传输B网设备
    5.3 接入设备的施工调试
        5.3.1 华为接入设备
        5.3.2 萨基姆接入设备
    5.4 通信电源的功率验算及施工测试
        5.4.1 电源耗电量需求分析
        5.4.2 通信电源测试及蓄电池组测试
    5.5 变电站运行分析
        5.5.1 业务通道的实现
        5.5.2 通信工程投资经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大型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保护的研究 ——以“小箐山风电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线路防雷研究现状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内容
2 雷击过电压及防雷原理
    2.1 雷电的过程及放电形式
        2.1.1 雷电流过程
        2.1.2 雷电放电形式
    2.2 雷电流参数
        2.2.1 雷电流活动参数
        2.2.2 雷电的空间分布参数
        2.2.3 雷电通道的波阻抗
        2.2.4 雷电流的幅值
        2.2.5 雷电流的计算波形
    2.3 耐雷水平的计算
        2.3.1 雷击塔顶时过电压以及耐雷水平计算
        2.3.2 绕击线路时过电压以及耐雷水平计算
    2.4 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2.4.1 建弧率
        2.4.2 绕击率的计算
        2.4.3 雷击跳闸率计算
    2.5 本章总结
3 风电场线路具体设计
    3.1 工程简介
    3.2 集电线路方案的选择
    3.3 路径方案确定
    3.4 导、地线的选型
        3.4.1 导线选型
        3.4.2 地线选型
        3.4.3 导地线防振
        3.4.4 导线安全距离
    3.5 防雷及接地选择
    3.6 杆塔设计
    3.7 电缆的设计
        3.7.1 电缆截面选择
        3.7.2 电缆附件选择
4 风电场集电线路防雷仿真模型搭建
    4.1 雷电流模型
        4.1.1 雷电流的函数模型
        4.1.2 雷电流仿真模型
    4.2 杆塔模型
    4.3 绝缘子串模型
        4.3.1 绝缘子串
        4.3.2 绝缘子串模型
    4.4 防雷系统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避雷线对防雷效果的研究
    5.1 计算分析避雷线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5.2 仿真分析避雷线对进线段反击雷耐雷水平的影响
        5.2.1 仿真分析进线段单避雷线情况下的反击耐雷水平
        5.2.2 仿真模拟进线段双避雷线下反击耐雷水平
        5.2.3 小结
    5.3 仿真分析避雷线对进线段绕击雷耐雷水平的影响
        5.3.1 仿真分析进线段单避雷线情况下的绕击耐雷水平
        5.3.2 仿真模拟进线段双避雷线下绕击耐雷水平
        5.3.3 小结
    5.4 避雷线对耐雷水平影响总结
    5.5 雷击跳闸率计算
        5.5.1 对比分析
    5.6 本章总结
6 接地电阻对雷击杆塔防雷效果的研究
    6.1 35KV集电线路线杆塔接地电阻超标
    6.2 仿真分析超标杆塔的反击耐雷水平
        6.2.1仿真实验
        6.2.2 小结
    6.3 接地电阻值对雷电流反击线路下杆塔耐雷水平的影响
        6.3.1 单避雷线仿真实验
        6.3.2 双避雷线实验
        6.3.3 小结
    6.4 常见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方法
    6.5 本章总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专利
    1 受理发明专利
    2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8)配电系统运行中防风及防雷维护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配电运行中雷电故障、大风故障危险性及现阶段主要防范措施分析
    2.1 雷电故障、大风故障特征及类型
        2.1.1 雷电故障特征及类型
        2.1.2 大风故障特征及类型
    2.2 雷击故障、大风故障成因及危险性
        2.2.1 雷击故障成因及危险性分析
        2.2.2 大风故障成因及危险性分析
    2.3 现阶段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
        2.3.1 现阶段采取的主要防风措施
        2.3.2 现阶段采取的主要防雷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防风防雷能力分析
    3.1 防风能力分析
        3.1.1 线路水平风荷载计算及关键参数取值分析
        3.1.2 不同方向风荷载分量计算及参数取值
        3.1.3 风向垂直杆塔面时塔身或横担的风荷载计算及关键参数取值分析
    3.2 防雷能力分析
        3.2.1 直击雷过电压计算及关键参数取值分析
        3.2.2 感应雷过电压计算及关键参数取值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防风防雷技术和策略研究
    4.1 关于防风方面的技术和策略研究
    4.2 关于防雷方面的技术和策略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防风防雷措施实施效果验证及新方案尝试建议
    5.1 区域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防风防雷能力核查及处理方案
    5.2 方案实施后效果分析
    5.3 配电系统防风防雷新方案尝试建议
        5.3.1 防风能力新方案尝试建议
        5.3.2 防雷能力新方案尝试建议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黄石地区35千伏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分析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防雷技术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2 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效果分析
    2.1 雷击原理
    2.2 雷电参数
    2.3 几种典型防雷技术分析
3 黄石地区线路2018年雷击跳闸分析
    3.1 雷击跳闸分析
    3.2 雷击原因分析
    3.3 典型雷击案例分析
    3.4 小结
4 220千伏栖姜二回防雷差异化评估
    4.1 线路基本概况
    4.2 线路基本信息统计
    4.3 雷电特征参数统计
    4.4 差异化防雷评估结果
    4.5 差异化防雷改造方案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应用BIM技术的云南某变电站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困难和研究的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应用BIM的变电站设计理论和技术
    2.1 引言
    2.2 BIM技术概念及特点
    2.3 BIM技术的基本原理
    2.4 应用BIM技术软件的情况
    2.5 BIM技术对变电站设计建设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BIM技术的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工程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BIM技术的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项目设计管理目标
    3.3 楚雄市及东华镇概况
    3.4 负荷预测、电力平衡及主变容量选择
    3.5 接入系统方案比选
    3.6 推荐方案电气计算
    3.7 35KV东华变电站一期工程概况
    3.8 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建设规模
    3.9 35KV送电线路电气计算
    3.10 设计成果运用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技术在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工程设计中的深化应用
    4.1 引言
    4.2 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工程设计中的BIM应用基本流程及规划
    4.3 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工程设计中BIM建模程序
    4.4 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工程设计BIM模型构建
    4.5 BIM技术在35KV东华变电站二期工程设计中的深化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成果与结论
    5.2 应用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电力线路架空地线分流电流的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一起牵引站供电线路金具断裂典型故障分析[J]. 袁闽杰,陈思铭,邹妍晖,岳一石,黎刚,冯超. 湖南电力, 2021(04)
  • [2]变电站站内短路架空地线分流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J]. 董妙妙,鲁志伟,陈盛开.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0(05)
  • [3]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地线布置方式研究[D]. 刘重稷.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泰州白杨220kV输变电工程设计[D]. 翟晓敏. 江苏大学, 2019(05)
  • [5]汕头电网高压线路防雷方案设计与实施[D]. 陈隽.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6]肇庆横江变电站光纤通信系统方案研究[D]. 彭绮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7]大型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保护的研究 ——以“小箐山风电场”为例[D]. 陈磊.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配电系统运行中防风及防雷维护策略的研究[D]. 何奇锐.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9]黄石地区35千伏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分析研究及应用[D]. 陶潜. 三峡大学, 2019(06)
  • [10]应用BIM技术的云南某变电站工程设计[D]. 魏樯.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电力线架空地线分流电流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