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辅导“三步走”

化学竞赛辅导“三步走”

一、化学竞赛辅导之“三步曲”(论文文献综述)

韩旭[1](2020)在《面向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及其培养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中国制造业整体落后于欧美日等传统工业强国仍是不争的事实。对发达国家长期的跟随模仿,使得我国工程科技人员整体缺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突破发达国家愈发严密的技术封锁,推动国内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高质量工程师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工程人才更应具备创造性地解决重大工程科技难题的能力,对工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需求愈发明确而紧迫。为了应对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高等工程教育理应更加重视工科人才的创造力培养。然而,工程创造力培养仍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有力的实践探索。具体表现为:第一,工程创造力的内涵仍不清晰;第二,工程创造力的测评仍脱离工程实践;第三,工程创造力的提升机理仍不明确。有关工程创造力研究和实践的匮乏,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工程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现实问题和理论诉求,本文围绕“面向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及其培养”这一核心话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界定工程创造力的内涵,并开发相应的测评方法;第二,剖析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内在机理;第三,提出面向我国工科人才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建议。为了回应上述研究问题,本文借助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详细梳理已有创造力文献的基础上,开展工程创造力内涵及测评研究;进而,基于C-K理论的视角,开展工程创造力培养的机理研究,并主动设计和实施实验,对机理研究的结论加以验证;此外,选取国内外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提炼其实践举措的亮点,反思我国工程创造力培养整体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开展以上一系列研究,形成如下四项结论:第一,通过深入分析工程活动的特征,本研究指出,工程创造力是在满足特定功能要求和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产生多种新颖且有用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其内涵具体分为创造维度(包括流畅性、丰富性、原创性三个子维度)和工程维度(包括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三个子维度),并针对六个子维度开发了工程创造力的定量测评方法。第二,基于C-K理论的视角,识别了工程创造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整理国内外现有的工程创造力培养中的主要方法,提炼不同方法之间的共性要素。最后,揭示工程创造力培养中克服障碍的四条机理(包括摆脱固着效应、促进发散思维、跨越知识壁垒、重构约束思维)。第三,设计并实施“浙江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作为实验研究的载体,最终共收集工科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项目报告167份。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参加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后,学生的工程创造力测评的六个维度(流畅性、丰富性、原创性、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提升,从而验证了本文机理研究的结论。第四,选取国内外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中国清华大学),总结提炼其实践举措中的亮点,深入反思我国工程创造力培养整体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在培养目标方面,应明确将工程创造力纳入其中;在培养过程方面,应推进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学习,培养工科人才的创造力;在评价指标方面,应重点考察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在支撑条件方面,应着力建设适应项目教学的新型工科教师队伍。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贡献包括:第一,明确了工程创造力的内涵,开发了新的测评方法;第二,基于C-K理论的视角,揭示了工程创造力培养过程的机理,填补了理论研究空白;第三,针对我国工程创造力培养整体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高等工程教育变革提供实践启示。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指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谢钢,吴彪,陈三平,马向科,赵志厚,马佳妮,谭青山,赵晓霞[3](2020)在《化学本科教育“一轴双驱四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方法和措施,提出"一轴双驱四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课堂教学和课程群建设着手破题,建立体系完备、衔接严密的本科生管理制度体系;实施"3+1"分段式人才培养,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综合改革的实施,满足了专业特色发展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取得了一定成效。

金卫东[4](2019)在《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J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也为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建设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新时代教育变革的需求,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需求。本研究以上海市J中学为个案,在多年的教师发展实践行动研究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问卷和访谈调查、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理性思辨探索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机制、核心要素及建构途径。论文首先借助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现状,总结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历史视角叙述了个案学校建设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在萌芽期,通过探究课程、专题培训等活动激发教师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在培育期,通过不同任务驱动的教师发展团队实践,实现从表层组织架构到深层组织文化的转化;在发展期,面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以及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等新情况和新挑战,进行了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师发展和在校际交流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论文结合个案学校的实践,论述了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得以生发和持续发展的多重机制,具体包括:目标导向、动力激发、任务驱动、专家引领等四个培育机制;持续改进、政策激励、文化引领等三个运行机制;过程评价、绩效评估、团队评价等三个评价机制;以及组织和制度两大保障机制。论文还分析了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五个核心要素: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共同体的引领者、实践中的互助合作、交流分享的时空和平台、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需求分析打造共同体愿景、适度安排专业发展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专家引领、创造广泛充分的同行交流机会以及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和物质支持等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途径。本文的实践探索对同类初中学校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基于实践和调查数据进行的理论探讨是对已有教师专业共同体研究的拓展与补充。

赵宇姝[5](2019)在《A创客教育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创新精神,与创新精神紧密相连的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创客教育是培养团队通过分享创意、知识,利用技术,从而将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教育模式。随着创客教育行业的发展,创客教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本文以A创客教育公司为对象,首先分析了创客教育行业发展情况,然后结合我国的创客教育行业的发展背景,分析了影响A创客教育公司发展的各项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A创客教育公司的发展策略。而这对于创客教育企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首先,本文论述了创客教育行业概念、发展现状以及创客教育行业的行业发展环境。其次,本文采用SWOT-AHP的方法对影响A创客教育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维度中的具体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最后,本文提出了A创客教育公司的发展策略以及保障措施。

黄朝彬[6](2018)在《GL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成品油零售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客户需求进一步多样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资企业进入成品油零售市场,依靠对服务的高度重视,严密的组织实施服务致胜战略,取得了明显高于中石油、中石化的服务附加利润。社会零售企业借助多元化的进货渠道保障,在现场服务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服务水平也得到显着提升。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围绕汽车时代的人、车、生活消费理念和需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顺应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成品油零售客户的新要求,提升现场服务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GL公司加油站运行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客户满意、服务管理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客户满意度、客户价值、服务管理提升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加油站服务管理策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针对性地研究GL公司现场服务管理提升问题,论文对GL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基于新背景,从客户体验和企业服务利润链的角度建立了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的基本模型,提出了配套服务项目、美化服务环境、打造服务队伍和完善服务激励的现场服务管理策略体系,确定了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策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平台打造和保障措施,

孙萌泽[7](2017)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春市西三小学六年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笔者根据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词汇教学中,并进行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实验法、成绩测试法对长春市西三小学六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6周的教学实验。旨在论证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否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否使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前笔者通过文献的阅读,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掌握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作为理论指导。又通过问卷调查前卷掌握了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策略情况。实验过程中,笔者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学情,对南山实验学校的"三步五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加工,作为此次试验的步骤,对上海教育出版社《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六个单元进行了实验教学。试验后,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成绩测试。此次实验结合了对调查问卷前卷与后卷结果对比分析和听写、综合测试前后成绩的对分析,发现基于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的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激发了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听写及综合测试成绩。尽管此次应用研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仍旧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操作翻转课堂的软、硬件存在困难、学生不能合理安排视频观看时间、学生合作学习方法不得当、教师制作的微课效率不高的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在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教师应向确实存在软件、硬件困难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规定多层次学习时间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完成自学、合理编排学习小组并给予合作技巧、使用"两栖蛙蛙"微课制作软件的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通过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和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理论及实践经验进行参考。以此论文对本次研究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借鉴。希望此次研究能够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实用的应用与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并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成绩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周婧景[8](2013)在《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文中提出其一,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智力、性格和潜能开发之关键期,儿童教育成败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未来的群体素质及其发展高度。其二,研究显示博物馆记忆重要而持久1,早期正面或负面的经验会继续在记忆中保存、发酵,影响受众与博物馆的长期关系,经营儿童,即经营博物馆的未来。其三,博物馆区别于家庭、学校教育机构,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摒弃传统的空洞说教,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并参与探索,以“革新”的方式加入儿童教育之列,成为家庭、学校教育之延伸和补充。其四,我国约3亿儿童,儿童博物馆数量却屈指可数,一般博物馆亦较少为儿童开设专区,教育忽视儿童群体。与美国0.6亿儿童建有300余家儿童博物馆,教育从娃娃抓起,争相推出各种适合儿童的活动2,形成鲜明反差。其五,除国内实务界尚未推广儿童教育外,此领域的系统研究亦属理论界的薄弱一环。基于诸上五点原因,本研究择定开展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欲解决问题为:针对检测出的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对症施策。由此,一系列问题摆置面前:儿童教育内容庞杂,研究如何展开?现存问题多样,怎样科学检测?原因浮于表面,内在症结如何发掘?问题呈现纷杂,针对性的改善之策怎样寻绎?本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聚焦于博物馆儿童教育,实施分类;构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检测各类型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再就各类型抽象出共同核心问题,寻求根本解决之道。思路为:基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从广义博物馆教育出发,依实践领域将儿童教育划为两类,构建起本研究论述开展之框架;经由两种类型国内、外案例解析与评估,并结合对比与讨论,窥寻影响其效益之症结,针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对症施策,同时归结各类儿童教育特征;将研究推至高潮,把国内两类教育“融为一炉”,试图标本兼治地提出根本问题之解决策略;最后,将实务升华至理论,完成本研究总结与前瞻。文分八章节。绪论在于阐明研究动机、意义、范围、方法及相关研究回顾与总结。第一章提出问题,为研究开展之前提,主要进行历史梳理、对象分类及现况分析。第二、三、四章分析问题。第二章进行本研究相关理论的整理及运用,归结之意不在于呈现整理结果,在乎对其巧加运用,据此科学设计本研究之方法。第三、四章施用此法,分别就博物馆两种教育类型进行深入、针对性研究与探讨。先开展问题描述;阐明案例选定因素并依此择定国内外3组计12个案例;再通过案例各要素细致解析,研究者内部评分以及问卷或访谈外部检测,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寻绎国内各类型所突显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提炼此类型共有特征。第五、六、七章解决问题,分别就检测出的国内各类型问题展开策略研究。第五、六章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现存并影响效益的问题,结合观察、问卷或访谈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改善之策,并构建不同类型的理想模式。第七章研究转向深入,将两类型合一,发掘根本症结,并提出解决策略——依据先贤研究成果,结合博物馆特性,尝试订立博物馆0——18岁儿童四阶段教育指南。第八章为研究成果总结与升华。从实务到理论,藉由本研究所获研究成果,凝练出具普遍意义的四大理论;就本课题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性思考和趋势分析。研究成果及其发现:经由国内问题案例与国外先进案例横向对比,及国内案例自身纵向比较,切实地归结出各类型各九大问题并施以对策;为科学检测问题,构建各类型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各类型核心问题,制订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就博物馆儿童教育现象,凝练四大理论;参鉴国际博物馆儿童教育流变,展望博物馆儿童教育未来之路。尽管研究显示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现今“略胜”一筹,然,国内儿童教育亦逐步呈现发展态势,若能避己之短,互取所长,方可有效提升国内儿童教育效益。同时,依各类型属性差异,主张各类型发展采取阶段性策略。现阶段宜广泛推广儿童教育项目;新馆预留空间、老馆另辟分馆或改陈,逐步试水儿童专区;政府大力援持下,儿童博物馆从个别试点起步。

王世存[9](2013)在《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及矫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学习负迁移和教学诊断两大理论基础上,以中学一线问卷调查和班级实验为平台,以“负迁移评价量表”和“学习负迁移诊断模型”为工具,对高中化学学习负迁移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尝试找到矫正不同类型知识化学学习负迁移的方法。根据这种构想,文章将每个章节的内容作如下安排:导言。首先阐述本文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然后在分析了大量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研究的方向;对核心概念(迁移、负迁移、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教学诊断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框架和理论创新点。第一章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是开展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的理论基础和条件支撑。首先对迁移的涵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指出了迁移的方向、迁移的方式、迁移的效果等特征。其次,文章对诊断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详细介绍了迁移的表征观、认知观和学习观等理论支撑。再者,本部分的重点是就化学学习负迁移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归纳出了化学学习负迁移具有广泛性、肤浅性、顽固性、自发性、特异性、表象性、隐蔽性、重叠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并对化学学习负迁移理论进行了尝试性的拓展,提出了“负迁移度”的概念,构建了“负迁移诊断模型”,把它作为工具,对实证部分不同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负迁移情况进行量上的比对和分析。第二章化学学习负迁移的研究过程。本部分主要是对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与矫正的具体研究过程进行了梳理,主要叙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文研究的对象和载体。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把化学学习负迁移和化学教学诊断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分析了针对研究对象实施研究的理论支撑和研究工具。二是介绍了作为本文研究载体的河南某中学的具体情况、对比试验选择的过程、以及实验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本部分还就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问卷调查、访谈、班级试验、出声思维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三章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研究。本章节是论文实证研究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一是介绍了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的特点(高度的概括性、有效的思维促成性和良好的科学教育性)。二是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实证研究部分,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教学方式、训练因素、学业成绩和性别因素)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化学学习负迁移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比对。三是针对实证部分研究的结果,就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四是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学策略,主要从教师教导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矫正策略,并提供了具体的矫正案例。第四章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研究。本章节是论文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一是介绍了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基础性、生活化和繁杂性)。二是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实证研究部分,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教学方式、训练因素、学业成绩和性别因素)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化学学习负迁移情况进行了测试、比对和分析。三是针对实证部分研究的结果,就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四是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学策略,主要从教师教导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矫正策略,并提供了具体的矫正案例。第五章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研究。本章节是论文实证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一是介绍了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的特点(抽象性、探究性和方法性)。二是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实证研究部分,文章主要从教学方式、训练因素、学业成绩和性别因素等方面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化学学习负迁移情况进行了测试、比对和分析。三是针对实证部分研究的结果,就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四是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学策略,主要从教师教导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矫正策略,并给予了具体的矫正案例。第六章化学问题解决学习负迁移研究。本章节是论文实证研究的第四部分,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一是介绍了化学问题解决的特点(理解的多元化、类型的多样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二是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的实证研究部分,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教学方式、训练因素、学业成绩和性别因素)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化学学习负迁移情况进行了测试、比对和分析。三是针对实证部分研究的结果,就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四是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矫正的教学策略,主要从教师教导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矫正策略,并给予了具体的矫正案例。第七章研究总结。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文章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文章研究的结论:隐蔽与顽固:化学学习负迁移普遍存在;试验与分析:化学学习负迁移诱因繁杂;策略与方法:化学学习负迁移可诊可矫;评价与标准:化学学习负迁移诊矫依据。在研究反思部分,文章指出了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与矫正今后努力的4个方向:化学学习负迁移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化学学习负迁移产生的心里层面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深入;化学学习负迁移试验尚待进一步深入;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尚待进一步开展。

梁丽辉[10](2012)在《新旧更迭中的巨变:建国初期天津工人研究(1949-1956)》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初期的革命活动也曾以开展工人运动为主,但大革命失败以后,迫于国内形势,不得不转战农村二十多年。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依靠工人发展生产成为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如何依靠工人?刘少奇提出三个办法:“尽可能保障工人的生活水平勿使之过低”,“深入广泛地教育工人”,“组织工人”。建国以后,以此方针为指导,共产党开始对工人、对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本文以天津工人为中心,利用档案资料,从社会史研究视角来探讨建国初期共产党是如何组织教育工人,使工人的生产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人又是如何参与这一过程,影响自身变迁的。换言之,本文从工人与共产党互动的角度,探讨工人变迁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对共产党方针政策的影响,再现工人变迁过程的复杂性与真实性,以及共产党改造社会的艰难与曲折,进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与伟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工人的变迁过程。一、工人的政治生活。工人的政治生活是新中国新工人的一个显着特征,也是共产党教育工人、组织工人的重要举措与成果。通过政治学习、政治运动的开展,工人旧的个人关系网被割裂,新的人际关系、阶级意识形成。通过加入工会、入团入党,工人被组织起来,开始向新政权、共产党靠拢。这就为工人的生产劳动打下了基础。二、工人的生产劳动。工厂通过民主改革,废除了旧的管理制度,工人开始参与工厂管理,这是工人当家作主的一个主要体现,也是工人劳动观念改变、劳动竞赛开展的前提。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劳动时间的调整、劳动保护的加强以及劳动纪律的巩固也为劳动竞赛做铺垫。劳动竞赛的开展是本章的中心。这是新中国新工人的又一显着特征,是工人拥护共产党、共产党引导工人的主要体现。通过竞赛,工人传统的劳动观念改变,“劳动光荣”成为主流观念。三、工人的物质保障。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是共产党依靠工人发展生产的途径之一。工资收入是工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两次大规模的工资改革与调整,废除了旧的不合理的工资制度,初步贯彻了“按劳取酬”原则,提高了工人的生活水平。福利政策、劳动保险的实施,又间接增加了工人收入,为工人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四、工人的文体活动。通过识字运动,工人分享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为政治,为生产服务”的文艺方针使得具有政治色彩的文艺活动成为工人文艺的主流,但传统观念和工人的行动选择又影响着文艺内容与形式的调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工人体育开展的目标与方向,同时,也具有促进生产发展的政治取向。广播体操的开展是全民健身的前奏,工人的接受却经历了一个并不顺畅的过程。五、工人的婚姻家庭。《婚姻法》和《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工人婚姻家庭变迁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贯彻婚姻法运动,基本废除了强迫包办、男尊女卑的旧婚姻制度,工人中普遍确立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民主和睦的新型婚姻家庭观念。总而言之,天津工人通过共产党的组织教育,聚拢在共产党的周围,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生产,使共产党依靠工人发展生产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工人也经历了新旧更迭中的巨变,成为新中国的新工人。

二、化学竞赛辅导之“三步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竞赛辅导之“三步曲”(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及其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
        1.1.1 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迫切需要工程创造力培养
        1.1.2 高等工程教育应更加重视创造力培养
        1.1.3 创造力培养在我国工程教育实践中仍缺乏探索
    1.2 理论背景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方法
        1.4.2 章节安排
        1.4.3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2.1 创造与创新的区别
    2.2 创造力的研究综述
        2.2.1 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2.2 创造力的测评
        2.2.3 创造力的领域特异性
    2.3 工程创造力的研究综述
        2.3.1 工程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3.2 科学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3.3 工程创造力与科学创造力的辨析
        2.3.4 工程创造力的测评
    2.4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分析框架
    2.5 C-K理论基本内涵
        2.5.1 两个空间及四个算子
        2.5.2 C-K理论解构工程问题解决过程
    2.6 文献述评
3 工程创造力的内涵及测评研究
    3.1 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
    3.2 工程创造力的“创造”维度
        3.2.1 “流畅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2.2 “丰富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2.3 “原创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3 工程创造力的“工程”维度
        3.3.1 “可行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3.2 “经济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3.3 “可靠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4 小结
4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机理研究
    4.1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主要障碍
        4.1.1 固着效应
        4.1.2 收敛思维
        4.1.3 知识壁垒
        4.1.4 约束思维
    4.2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4.3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机理
        4.3.1 摆脱“固着效应”的机理
        4.3.2 促进“发散思维”的机理
        4.3.3 跨越“知识壁垒”的机理
        4.3.4 重构“约束思维”的机理
    4.4 小结
5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5.1 浙江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5.1.1 培养目标
        5.1.2 培养过程
        5.1.3 评价指标
        5.1.4 支撑条件
    5.2 实验设计
        5.2.1 实验假设提出
        5.2.2 实验对象选取
        5.2.3 实验流程介绍
    5.3 实验数据收集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信度分析
        5.3.3 配对样本T检验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6.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6.2 斯坦福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6.2.1 培养目标
        6.2.2 培养过程
        6.2.3 评价指标
        6.2.4 支撑条件
    6.3 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6.3.1 培养目标
        6.3.2 培养过程
        6.3.3 评价指标
        6.3.4 支撑条件
    6.4 奥尔堡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6.4.1 培养目标
        6.4.2 培养过程
        6.4.3 评价指标
        6.4.4 支撑条件
    6.5 清华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6.5.1 培养目标
        6.5.2 培养过程
        6.5.3 评价指标
        6.5.4 支撑条件
    6.6 案例分析结论及延伸思考
        6.6.1 四个案例横向比较分析
        6.6.2 延伸思考一: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工程教育中的适用性
        6.6.3 延伸思考二:我国工程创造力培养整体存在的不足
7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7.1 培养目标方面,应明确将工程创造力纳入其中
    7.2 培养过程方面,应推进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学习
    7.3 评价指标方面,应重点考察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
    7.4 支撑条件方面,应着力建设适应项目教学的师资队伍
    7.5 小结
8 总结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8.2.1 本研究不足与局限
        8.2.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工程创造力前测文件
附录 B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3)化学本科教育“一轴双驱四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培养思路与目标
2 改革与实践
    2.1“课堂为本,大师引领,模式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
    2.2 构建“递进式、多维度”的课程群
    2.4 建立四体系从机制上打通育人壁垒
        2.4.1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训练体系
        2.4.2 以拓展学术视野为核心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2.4.3 以调动教师教学投入为核心的评价激励体系
        2.4.4 以提升创新意识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
3 实施成效
    3.1 形成教师“乐教、善教”的教学氛围
    3.2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显着提高
    3.3 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取得重要进展
    3.4 本科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3.5 本科生学风优良,保研考研成绩斐然
    3.6 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4 结语

(4)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J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变革的时代要求
        二、学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第三节 研究目的、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和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共同体相关概念
        二、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内涵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和对象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现状审视
    第一节 我国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践现状
        一、实践研究难以适应全体教师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层次和关注点有待提高和拓宽
    第二节 我国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组织不力
        三、单位激励制度不健全
第三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实践:历史视角
    第一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萌芽期
        一、探究课程中的教师发展
        二、专家引领下的教师发展
        三、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第二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育期
        一、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发展
        二、分层培养中的教师发展
        三、聚焦师德的教师发展
        四、以课题为抓手的教师发展
        五、依托特色项目的教师发展
    第三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发展期
        一、智慧教室引领的教师发展
        二、校际交流中的教师发展
    第四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成效
        一、共同体建设中的学校和教师个人成绩
        二、教师对专业共同体的评价反馈
第四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育和运行机制
    第一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育机制
        一、目标导向机制
        二、动力激发机制
        三、任务驱动机制
        四、专家引领机制
    第二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一、持续改进机制
        二、政策激励机制
        三、文化引领机制
第五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评价和保障机制
    第一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评价机制
        一、过程评价机制
        二、绩效考核机制
        三、团队评价机制
    第二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第六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要素分析与建构
    第一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核心要素
        一、共同价值观和愿景
        二、共同体引领者
        三、专业实践中的互助合作
        四、交流分享的时空和平台
        五、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第二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核心要素的建构途径
        一、基于需求分析打造共同愿景
        二、适度且有实效的专业发展活动
        三、多层次全方位的专家引领
        四、创造广泛充分的同行交流机会
        五、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和物质支持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个案学校近年来教师发展成绩
    (二)上海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三)共同体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四)教师访谈问题汇总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A创客教育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SWOT分析法理论综述
        2.1.1 SWOT分析法的概念
        2.1.2 SWOT分析法的优缺点
    2.2 层次分析法理论综述
        2.2.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2.2.2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2.2.3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第3章 创客教育行业分析
    3.1 创客教育
    3.2 创客教育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2.1 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创客教育
        3.2.2 教育消费升级
        3.2.3 人工智能行业兴起
        3.2.4 创客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3.2.5 创客教育投资环境转变
        3.2.6 高新技术应用于创客教育
    3.3 创客教育的发展
        3.3.1 创客教育国外发展现状
        3.3.2 创客教育国内发展现状
    3.4 创客教育市场划分
    3.5 创客教育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5.1 创客教育行业之间的竞争
        3.5.2 潜在进入者的竞争
        3.5.3 替代品分析
        3.5.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5.5 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第4章 A创客教育公司SWOT-AHP分析
    4.1 A创客教育公司概况
    4.2 A创客教育公司SWOT-AHP构建
        4.2.1 A创客教育SWOT分析
        4.2.2 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4.2.3 构造系统层判断矩阵及层次排序
        4.2.4 构造因素层判断矩阵及层次排序
        4.2.5 A创客教育公司因素组合排序
        4.2.6 构造方案层判断矩阵及层次排序
第5章 A创客教育公司发展策略
    5.1 A创客教育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
        5.1.1 A创客教育公司战略方案矩阵
        5.1.2 A创客教育公司战略方案排序
    5.2 A创客教育公司的发展策略
        5.2.1 积极参与创客比赛
        5.2.2 拓宽融资渠道
        5.2.3 采取多种推广创客教育课程方式
        5.2.4 响应创客教育扶持政策
        5.2.5 多元化教育培训课程
    5.3 A创客教育公司的保障措施
        5.3.1 完善公司组织架构
        5.3.2 加强创客教育技术研究
        5.3.3 培养创新精神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GL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2章 GL公司加油站管理概述
    2.1 我国成品油市场与销售概况
    2.2 GL公司成品油销售概况
    2.3 GL公司加油站管理现状
第3章 GL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现状
    3.1 GL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概述
        3.1.1 服务管理概论
        3.1.2 我国各主营单位加油站服务管理概况
        3.1.3 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概述
    3.2 GL公司现场服务管理运行效果
    3.3 GL公司加油站场服务管理问题剖析
第4章 GL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策略构建
    4.1 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面临的新背景
    4.2 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改进的总体框架
    4.3 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具体策略
        4.3.1 配套服务完善策略
        4.3.2 美化服务环境策略
        4.3.3 打造服务队伍策略
        4.3.4 建立激励考核策略
        4.3.5 现场服务改进的重点
第5章 GL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策略实施
    5.1 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策略的实施步骤
    5.2 搭建平台开展树立良好窗口服务形象专题活动
        5.2.1 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5.2.2 活动的基本定位
        5.2.3 活动的具体内容
        5.2.4 活动的评优标准
        5.2.5 活动的奖励标准
        5.2.6 活动的总结表彰
    5.3 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的保障措施
        5.3.1 落实管理责任提供机制保障
        5.3.2 落实硬件投入提供环境保障
        5.3.3 落实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5.3.4 落实财务预算提供资金保障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加油站客户满意度及建议调查问卷

(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春市西三小学六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3 翻转课堂在小学英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基于翻转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词汇教学的应用研究
    3.1 研究方案的设计
        3.1.1 研究时间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假设
        3.1.4 研究工具
        3.1.5 基于翻转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词汇教学的实施方案
    3.2 基于翻转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词汇教学的实施过程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
    4.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4.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英语词汇听写及综合测试成绩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5.3 研究建议
结束语
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8)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意义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范围
    三、研究回顾与总结
        (一) 国内研究回顾与小结
        (二) 国外研究回顾与小结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注释
第一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与现况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二、儿童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一、博物馆教育的分类依据
        二、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现况
        一、儿童展览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二、儿童教育项目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三、其他
    注释
第二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与运用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评估的相关研究与运用
        一、展览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二、教育项目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第二节 政策法规依据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注释
第三章 国内儿童展览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儿童博物馆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注释
第四章 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第二节 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三节 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人体漫游记”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四节 问题分析与讨论
        一、儿童教育项目案例特征之小结
        二、儿童教育项目案例评估之小结
        三、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的问题与分析
    注释
第五章 儿童展览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展览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两种儿童展览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儿童博物馆展览之理想模式
        二、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之理想模式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六章 儿童教育项目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项目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
        二、小结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七章 两类儿童教育核心问题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儿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一、儿童教育学的相关研究
        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构建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
        一、适用于0——3岁儿童
        二、适用于3——6、7岁儿童
        三、适用于6、7——11、12岁儿童
        四、适用于11、12——18岁儿童
    第三节 小结
        一、0——3岁教育指南
        二、3——6、7岁教育指南
        三、6、7——11、12岁教育指南
        四、11、12——18岁教育指南
    注释
第八章 总结与前瞻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思路与成果
        二、理论之凝练
    第二节 论文局限与新意
        一、研究课题之新颖
        二、研究方法具针对性
        三、全方位搜集一手资料
        四、广采博取研究对象
        五、跨越国内外开展研究
        六、跨学科的创造性探索
    第三节 研究问题前瞻
        一、研究展望
        二、前瞻未来
    注释
附录一 观众调查问卷
附录二 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三 观众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上海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跨越距离、触摸未来’主题科学”一层展区)
附录五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恐龙馆——现在你就在它们的世界”展区)
附录六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儿童历史”展区)
附录七 “请体验”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城市一角”展区)
附录八 四川博物院“儿童活动区”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九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活动区”展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附录十 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一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二 儿童展览各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比较
附录十三 儿童展览两两同类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差异分析
附录十四 博物馆0———3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五 博物馆3——6、7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六 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七 博物馆11、12——18岁儿童教育指南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9)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及矫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一) 有助于达成《纲要》陈述的学习能力目标
        (二) 有助于深层剖析应试教育的原因
        (三) 有助于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三、文献综述
        (一) 有关概念的界定
        (二) 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
        (一) 研究的目标
        (二) 研究的内容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与比较
        (二) 问卷调查
        (三) 诊断测验法
        (四) 出声思维法
        (五) 作品分析法
        (六) 实验法
        (七) 统计法
    六、研究框架与理论创新
第一章 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的理论基础
    一、化学学习负迁移的特征
        (一) 广泛性
        (二) 肤浅性
        (三) 顽固性
        (四) 自发性
        (五) 特异性
        (六) 表象性
        (七) 隐蔽性
        (八) 重叠性
        (九) 复杂性
    二、化学学习负迁移的诊断
        (一) 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的涵义
        (二) 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的理论基础
        (三) 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的原则
第二章 化学学习负迁移的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与载体
        (一) 化学学习负迁移
        (二) 化学学习负迁移研究载体的选取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整体研究思路
        (二) 具体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化学学习负迁移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 平行班级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三) 化学学习负迁移产生原因统计
第三章 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研究
    一、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特点
        (一) 高度的概括性
        (二) 有效的思维促成性
        (三) 良好的科学教育性
    二、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实证研究
        (一) 教学方式
        (二) 训练因素
        (三) 学业成绩
        (四) 性别因素
    三、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因素分析
        (一) 学生元认知结构缺失
        (二) 学生前概念的误导
        (三) 学生需要诱因异化
        (四) 学生记忆定势干扰
        (五) 学生迷思概念影响
        (六) 学习概括能力欠缺
        (七) 教学迁移知识匮乏
        (八) 师生过度情境化
        (九) 学科特征取向繁杂
    四、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学策略
        (一) 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导策略
        (二) 化学理论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学习策略
第四章 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研究
    一、化学事实性知识的特点
        (一) 基础性
        (二) 生活化
        (三) 繁杂性
    二、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实证研究
        (一) 教学方式
        (二) 训练因素
        (三) 学业成绩
        (四) 性别因素
    三、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因素分析
        (一) 学生思维阶段局限
        (二)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
        (三) 学生理解定势诱发
        (四) 学生简单认知差异
        (五) 学生类比定势引起
        (六) 学生近因现象影响
        (七) 师生“法蒂玛法则”
        (八) 教师情感教育缺失
        (九) 教师教材处理不当
        (十) 教师教导方法呆板
        (十一) 教材内容抽象难懂
    四、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学策略
        (一) 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导策略
        (二) 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学习策略
第五章 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研究
    一、化学技能性知识的特点
        (一) 抽象性
        (二) 探究性
        (三) 方法性
    二、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实证研究
        (一) 教学方式
        (二) 训练因素
        (三) 学业成绩
        (四) 性别因素
    三、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的因素分析
        (一) 学生认知风格差异
        (二) 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三) 学生知识理解错误
        (四) 学生操作定势固化
        (五) 学生图示定势固化
        (六) 教师迁移意识淡薄
        (七)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八) 教学功利主义明显
        (九) 教材呈现顺序不妥
        (十) 学生实验技能固化
        (十一) 学校实验条件简陋
    四、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学策略
        (一) 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教导策略
        (二) 化学技能性知识学习负迁移矫正的学习策略
第六章 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研究
    一、化学问题解决的特点
        (一) 理解的多元化
        (二) 类型的多样性
        (三) 机制的复杂性
    二、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的实证研究
        (一) 教学方式
        (二) 训练因素
        (三) 学业成绩
        (四) 性别因素
    三、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的因素分析
        (一) 学生表征能力欠缺
        (二) 学生思维定势趋向
        (三) 过度训练导致僵化
        (四) 学生分析能力欠缺
        (五) 学生直觉定势困扰
        (六) 学生心理状态不佳
        (七) 学生解题方法缺失
        (八) 化学反应阶段隐喻
        (九) 思维“相似块”膨胀
        (十) 试题设置“陷阱”所致
    四、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矫正的教学策略
        (一) 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矫正的教导策略
        (二) 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矫正的学习策略
第七章 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一) 隐蔽与顽固:化学学习负迁移普遍存在
        (二) 试验与分析:化学学习负迁移诱因繁杂
        (三) 策略与方法:化学学习负迁移可诊可矫
        (四) 评价与标准:化学学习负迁移诊矫依据
    二、研究反思
        (一) 化学学习负迁移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 化学学习负迁移心理层面的成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 化学学习负迁移试验尚待进一步深入
        (四) 化学学习负迁移诊矫尚待进一步开展
附录
    附录一:关于迁移规律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化学理论性知识负迁移诊断性测验
    附录三:化学事实性知识负迁移诊断性测验
    附录四:化学技能性知识负迁移诊断性测验
    附录五:化学问题解决负迁移诊断性测验
    附录六:常见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案例
    附录七:作者读博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参考文献

(10)新旧更迭中的巨变:建国初期天津工人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工人的政治生活
    第一节 工人的政治学习
        2.1.1 工人的政治启蒙学习
        2.1.2 工人的系统政治学习
        2.1.3 工人政治学习的成效
    第二节 工人的政治运动——以抗美援朝为例
        2.2.1 工人对抗美援朝的态度
        2.2.2 共产党对工人的宣传动员
        2.2.3 工人对抗美援朝态度的转变
    第三节 工人的工会组织
        2.3.1 解放前天津工会组织概况
        2.3.2 解放后工会职能的转变
        2.3.3 入会与退会:工人应对工会转型
    第四节 工人的党团组织
        2.4.1 解放前天津共产党组织发展概况
        2.4.2 解放后天津工厂中党组织的公开
        2.4.3 工人党团组织的发展
第三章 工人的生产劳动
    第一节 工厂的民主改革与管理
        3.1.1 工厂的民主改革
        3.1.2 工人参与工厂管理
    第二节 工人的日常生产劳动
        3.2.1 劳动条件的改善
        3.2.2 劳动时间的调整
        3.2.3 劳动保护的加强
        3.2.4 劳动纪律的巩固
    第三节 近乎常态的非常态生产——劳动竞赛
        3.3.1 工人系列劳动竞赛的开展
        3.3.2 工人对劳动竞赛的看法及其转变
        3.3.3 工人劳动竞赛的成效与问题
第四章 工人的物质保障
    第一节 工人的工资
        4.1.1 工人历次工资改革与调整
        4.1.2 工资改革与调整过程中工人的思想及行动
        4.1.3 工资改革与调整的成效与问题
    第二节 工人的福利待遇
        4.2.1 解放前天津工人的福利概况
        4.2.2 建国后有关工人的福利政策
        4.2.3 工人的集体福利设施及困难补助
    第三节 工人的劳动保险
        4.3.1 解放前天津工人的劳动保险概况
        4.3.2 解放后工人的劳动保险待遇
        4.3.3 工人劳动保险待遇的申请与支付
        4.3.4 工人劳动保险的成效与问题
    小结
第五章 工人的文体活动
    第一节 工人的文化学习
        5.1.1 解放前天津工人的文化状况
        5.1.2 工人识字运动的初步开展
        5.1.3 “速成识字法”在工人中的推行、偏差及纠正
        5.1.4 工人识字运动的成效与问题
    第二节 工人的文艺运动
        5.2.1 解放前天津工人的文艺活动
        5.2.2 共产党“新文艺”——“农民文艺”入津与下厂
        5.2.3 工人文艺运动的开展
        5.2.4 文艺运动中工人的行动选择与党的政策调适
    第三节 工人的体育运动
        5.3.1 工人体育运动的开展
        5.3.2 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工人与共产党的互动
        5.3.3 工人体育运动的成效及问题
    小结
第六章 工人的婚姻家庭
    第一节 解放前天津工人的婚姻家庭
        6.1.1 婚姻状况
        6.1.2 家庭关系
    第二节 工人践行婚姻法
        6.2.1 婚姻法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
        6.2.2 自由的困惑与不自由的抗争:婚姻法颁布后工人的行动选择
        6.2.3 角色纠结:婚姻法颁行不畅的原因分析
        6.2.4 贯彻婚姻法运动月
    第三节 工人新式婚姻家庭的确立
        6.3.1 新式婚姻
        6.3.2 新式家庭
        6.3.3 新女工
    第四节 工人婚姻家庭之变革任重而道远
        6.4.1 封建主义婚姻家庭观念仍然存在
        6.4.2 资产阶级恋爱观正在滋长
        6.4.3 工人婚姻家庭变革不彻底之原因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化学竞赛辅导之“三步曲”(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及其培养研究[D]. 韩旭. 浙江大学, 2020(01)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化学本科教育“一轴双驱四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谢钢,吴彪,陈三平,马向科,赵志厚,马佳妮,谭青山,赵晓霞. 大学化学, 2020(09)
  • [4]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J中学为例[D]. 金卫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 [5]A创客教育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 赵宇姝.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6]GL公司加油站现场服务管理策略研究[D]. 黄朝彬.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春市西三小学六年级为例[D]. 孙萌泽. 延边大学, 2017(02)
  • [8]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D]. 周婧景. 复旦大学, 2013(03)
  • [9]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及矫正研究[D]. 王世存.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1)
  • [10]新旧更迭中的巨变:建国初期天津工人研究(1949-1956)[D]. 梁丽辉. 南开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化学竞赛辅导“三步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