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论与传染性非典流行趋势的探讨

五运六气论与传染性非典流行趋势的探讨

一、五运六气学说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趋势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林飞,黄丹,陈婷婷,崔树娜[1](2020)在《基于五运六气的疾病防治研究综述》文中提出作为运气理论的核心内容,五运六气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系统总结了五运六气在疾病发病预测、治疗中的作用,其中以非典型性肺炎、登革热、流感疫情为例总结五运六气在传染病方面的运用;以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病、肿瘤、皮肤病等疾病为例总结五运六气在非传染性疾病的运用,为五运六气在临床的进一步运用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1篇。

张功[2](2020)在《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挖掘及对当代传染病防治启示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归纳总结温疫学派对温疫的认识、温疫辨证体系、治法、方药特色以及对当代传染病的防治启示,以期对现当今时代重大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与辨治有所启迪,促进中医药在防治疫病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传统文献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理、法、方、药、防”等方面梳理总结温疫学派学术特色,深入挖掘防疫治疫的主要方法以及主要特色,从而探究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研究结果:明清温疫学派有丰富的防疫治疫理论,对疫病发生、治疗、愈后有独特的认识,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内容,对当今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1.综合探讨温疫学派对温疫发病的认识是:疫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体现“天-地-人”三才发病观。2.归纳总结温疫学派辨证体系是融汇多种辨证方法于一体以适应疫病特殊性的结论。3.总结温疫学派治法特色为:截—疏,截断病势,疏利透达;导—下,予邪出路,下法新篇;和—解,多法调和,重视清解;时—位,因时制宜,注重阶段;升—降,调畅气机,注重肺肠;攻—养,祛邪扶正,攻即是养;内—外,内化外解,特色外治。4.归纳温疫学派方药运用特色:用药精专,专方专药;辟秽化浊,宜施芳香;重视性味,注重配伍;药物法象,选药新法;用药宜忌,谨遵禁忌。5.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对当代防疫治疫的启示为:中医治疫别具特色,以因势利导予邪以出路为原则,重视五运六气在中医防疫治疫的应用,立足中医“治未病”学说,培护正气,避其邪气,集中体现在温疫学派护窍思想。同时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是精髓。防治疫病总的原则,在于随机而变圆机灵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6.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探讨温疫学派学术思想的实践应用,以“天地人”三才发病观探究新冠肺炎的发病,立足“时-位”“和-解”等治法思想探究在此次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与不足,同时提出“大疫良方,专方专药”,治疫要“守正创新”的观点。研究结论:明清温疫学派医家丰富的防治疫病的经验,为当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中医药在当今时代防治疫病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蓝倩[3](2020)在《鼻咽癌发病的运气特征及鼻咽解毒增强剂干预鼻咽癌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五运六气角度探讨鼻咽癌发病的运气特征,并根据鼻咽癌的运气特征立法组方鼻咽解毒增强剂,观察其对裸鼠鼻咽癌CNE2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1.临床资料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门诊及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时间为2016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病例,共收集160例。以病人的就诊时间及主诉确定鼻咽癌的发病时间,通过查阅万年历确定发病时间及就诊时间所分别对应的主运、主气及二十四节气,采用圆形分布方法分别统计鼻咽癌患者发病时间及就诊时间在主运、主气及二十四节气的特点,探讨鼻咽癌发病和就诊规律。2.24只BALB/c裸鼠,于右侧腋窝下部接种鼻咽癌CNE2细胞造模。当裸鼠腋下瘤体体积为80mm3~150mm3之间提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的24只裸鼠,按照肿瘤体积大小均衡分为4组,包括阴性对照组、A药组、B药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阴性对照组、A药组、B药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5ml/只,1次/天,连续3周;鼻咽解毒颗粒,5000mg/kg,1次/天,连续3周;鼻咽解毒增强剂,2750mg/kg,1次/天,连续3周;阳性对照组予腹腔注射顺铂,1.2mg/kg,1次/天,连续5天。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短径和长径,每周各2次,计算肿瘤体积。第21天最后一次裸鼠给药后,处死、解剖所有裸鼠,剥取瘤块,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四组裸鼠移植瘤组织PI3K、Akt、XIAP mRNA的表达。结果:1.鼻咽癌发病时间与运气关系。鼻咽癌发病时间在五个主运的分布情况为:在金运的发病人数最多,为47例,火运最少,为25例。圆形分布统计结果显示:鼻咽癌高发的主运平均角=252° 21,位于金运,P<0.05,鼻咽癌多集中在金运发病。鼻咽癌发病时间在六个主气的分布情况为:在太阴湿土的发病人数最多,为36例,阳明燥金次之,为35例,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最少,均为21例。圆形分布统计结果显示,鼻咽癌高发的主气平均角=248°15,位于五之气阳明燥金,P<0.05。鼻咽癌多集中在阳明燥金发病。鼻咽癌发病时间在二十四节气的分布情况为:在霜降的发病人数最多,为12例,清明最少,为2例。圆形分布统计结果显示,鼻咽癌高发的节气平均角=236°17,位于秋分节气,P<0.05。鼻咽癌多集中于秋分节气发病。2.鼻咽癌就诊时间与运气关系。鼻咽癌就诊时间在五个主运的分布情况为:在金运的就诊人数最多,为40例,土运最少,为22例。圆形分布统计结果显示,P>0.05。鼻咽癌就诊时间在六个主气的分布情况为:在阳明燥金的就诊人数最多,为35例,少阳相火最少,为20例。圆形分布统计结果显示,P>0.05。鼻咽癌就诊时间在二十四节气的分布情况为:在霜降的就诊人数最多,为14例,春分和小暑最少,均为2例。圆形分布统计结果显示,P>0.05。鼻咽癌就诊时间在主运、主气及二十四节气的分布无显着特征。3.移植瘤实验显示:四组裸鼠移植瘤造模成功,四组裸鼠体重分别为:23.9000±0.8173,23.1833±0.6824,23.1667±1.4895,24.3000±0.9757,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F=1.739,P=0.191>0.05)。四组裸鼠瘤重分别为:0.4035±0.0971,0.2797±0.0839,0.2422±0.0904,0.2128±0.1044;瘤重依生理盐水组、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及顺铂组顺序降低,差异有显着性(F=4.752,P=0.012<0.05);生理盐水组瘤重与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差异有显着性(t=2.364,2.979,P=0.04,0.014<0.05),与顺铂组差异有极显着性(t=3.275,P=0.008<0.01);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顺铂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四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分别为 813.4012±124.7813,674.4812±93.3450,640.6595±70.9608,568.4403±173.5141,瘤体积依生理盐水组、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及顺铂组顺序降低,差异有显着性(F=4.266,P=0.018<0.05);生理盐水组瘤体积与鼻咽解毒增强剂组、顺铂组差异有显着性(t=2.948,2.808,P=0.015,0.019<0.05),与鼻咽解毒颗粒组差异无显着性(t=2.184,P=0.054>0.05),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顺铂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30.69%,39.98%,47.25%;抑瘤率从高到低:顺铂组>鼻咽解毒增强剂组>鼻咽解毒颗粒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F=4.752,P=0.012<0.05)。4.四组移植瘤 PI3K mRNA 表达量分别为:0.1065±0.0178,0.0707±0.0227,0.0410±0.0138,0.0261±0.0116,依生理盐水组、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及顺铂组顺序降低,差异有极显着性(F=21.731,P=0.000<0.01),其中生理盐水组与鼻咽解毒颗粒组差异有显着性(t=2.773,P=0.024<0.05),与增强剂组、顺铂组之间差异有极显着性(t=6.5,8.447,P=0.000,0.000<0.01);鼻咽解毒颗粒组与增强剂组差异有显着性(t=2.494,P=0.037<0.05),与顺铂组差异有极显着性(t=3.9,P=0.005<0.01);增强剂组与顺铂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t=1.847,P=0.102>0.05)。四组移植瘤 Akt mRNA 表达量分别为:0.1847±0.0761,0.1524±0.0574,0.1441±0.0373,0.1043±0.0547,依生理盐水组、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及顺铂组顺序降低,差异无显着性(F=1.621,P=0.224>0.05)。四组移植瘤XIP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666±0.0141,0.0457±0.0144,0.0391±0.0069,0.0213±0.0029,依生理盐水组、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及顺铂组顺序降低,差异有极显着性(F=15.135,P=0.000<0.01),生理盐水组与鼻咽解毒颗粒组差异有显着性(t=2.320,P=0.049<0.05),与增强剂组、顺铂组差异有极显着性(t=3.919,7.051,P=0.004,0.000<0.01)。鼻咽解毒颗粒组、增强剂组分别与顺铂组差异有极显着性(t=3.705,5.318,P=0.006,0.001<0.01),鼻咽解毒颗粒组与增强剂组差异无显着性(t=0.917,P=0.386>0.05)。结论:1.鼻咽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运气和节气规律。在主运的金运、主气的阳明燥金及二十四节气的秋分,鼻咽癌较集中发病。而鼻咽癌就诊在主运、主气、二十四节气分布无显着特征。2.鼻咽解毒颗粒及增强剂治疗鼻咽癌移植瘤有效,可抑制肿瘤生长,降低瘤重,其疗效机制与下调PI3K、Akt、XIAP mRNA的表达有关,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以清降阳明立法组方的鼻咽解毒增强剂对移植瘤的疗效更佳。

孙晓艳[4](2020)在《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2)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病日期的季节、24节气分布特点;(3)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北京、浙江杭州、河南焦作三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当年同期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多元回归分析的医疗气象预测模型,从而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焦作市人民医院从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共纳入1141例。患者年龄跨度17岁-85岁。给每位纳入患者建立EXCEL数据库,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发病日期、中医证型、体质分型。根据出生日期推出岁运、年干、年支、月支、主气、客气。根据发病日期推出发病时的季节、节气及当年同期六气时段发病数并进行归纳整理,录入EXCEL数据库。将从中国气象局属下的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获取的六气各时段内平均气温、平均水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日照时数6项基本气象因子的数据,一一录入数据库。以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出生日期、发病日期与运气理论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22.0软件线性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三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六气时段发病数与同期气象因素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水气压、日照时数的逐一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并将初筛的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医疗气象预测模型。结果:(1)基本分布规律:共计数1141人收入本研究组。其中男性622人,女性患者519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是1.20:1。在年龄分布上41-65岁患者最多,共582例,其中27-30岁、46-53岁及59-65岁三段发病年龄存在高峰期。纳入病例以大肠湿热证多发,占34.6%;脾虚湿蕴、肝郁脾虚、脾肾阳虚依次占21.4%、20.2%、13.6%;寒热错杂证又次之,占5.8%;阴血亏虚证最少,占4.5%。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湿热质(占35.1%)、气虚质(占16.0%)、气郁质(占18.9%)、痰湿质(占9.1%)、平和体质(占8.7%)、特禀质(占5.2%)、阳虚质(占3.1%)、阴虚质(占2.9%)、血瘀质(占1.1%)。(2)本研究中易罹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年干为壬(即尾数为2之年),岁运为木运,年支为辰(生肖属相属龙),月支为寅(包括立春和雨水2个节气),主气为初之气厥阴风木(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4个节气),客气为少阴君火、厥阴风木。(3)本研究中不易罹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年干为辛年(即尾数为1之年)、癸年(即尾数为3之年),岁运为水运,年支为卯(生肖属相属兔),月支为卯月(惊蛰和春分2个节气),主气为二之气少阴君火(包含清明、谷雨、立夏、小满4个节气),客气为太阴湿土。(4)本研究发现发病日期在四季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6>0.05),冬、夏季节比重最大,患者最多,约占26.3%、25.7%,春季次之约占24.1%,秋季比重最小,患者最少约占23.9%,四季分布差异不明显。在24节气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研究发现发病最多在大雪节气,其次在惊蛰、大暑、寒露、再次在四立二分二至日,发病最少在小寒、小暑等节气。本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多在四立二分二至日节气前一个节气,即存在“八节点”,在“八节点”到来的前两周通过预防性的服药和根据节气调整处方,能显着的提高治疗效果及时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5)北京地区发病例数与同期的各气象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初之气的平均风速,三之气的平均降水量、日照时数,四之气的平均相对湿度,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具有高度相关,但仅有初之气的平均风速,三之气的日照时数,四之气的平均相对湿度成功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回归方程分别为:y=127.877-47.209xw.1(即同期初之气的的平均风速);y=-56.465+0.388 xs.3(即同期三之气的日照时数);y=257.044-3.680xr.4(即同期四之气的的平均相对湿度)。浙江杭州地区初之气的平均风速,二之气的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具有高度相关,但仅有初之气的平均风速,二之气的平均相对湿度成功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回归方程分别为:y=65.944-23.933xw.1(即同期初之气的平均风速);y=-30.562+0.388 xr.2(即同期二之气的平均相对湿度)。河南焦作地区三之气的平均风速与发病有强相关,但预测模型建立失败。结论:(1)本研究中易罹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年干为壬(即尾数为2之年),岁运为木运,年支为辰(生肖属相属龙),月支为寅(包括立春和雨水2个节气),主气为初之气厥阴风木(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4个节气),客气为少阴君火、厥阴风木。(2)本研究中不易罹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年干为辛年(即尾数为1之年)、癸年(即尾数为3之年),岁运为水运,年支为卯(生肖属相属兔),月支为卯月(惊蛰和春分2个节气),主气为二之气少阴君火(包含清明、谷雨、立夏、小满4个节气),客气为太阴湿土。(3)本研究发现发病在四季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在24节气分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还发现发病最多在大雪节气,其次在惊蛰、大暑、寒露、再次在四立二分二至日,发病最少在小寒、小暑等节气。本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多在四立二分二至日节气前一个节气,即存在“八节点”,在“八节点”到来的前两周通过预防性的服药和根据节气调整处方,或可能显着的提高治疗效果及时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4)本研究气候因素中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有影响。

李阳[5](2020)在《中医“五郁”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目的五郁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之一,在临证诊疗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旨在整理、归纳和探讨中医五郁理论的源流,分析并总结中医五郁理论的主要内容,研究中医五郁理论的临床应用。通过以上研究,梳理中医学五郁理论体系,阐明其理论内涵,以期为现今五郁理论的研究和临证思维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二、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方法本研究所需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中医药协会发行的中医类电子丛书巨制《中华医典》第五版,输入相关主题词搜索目的资料,同时利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查找历代中医书籍中涉及五郁理论的资料,并对目的资料进行核实和补充。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络数据库查阅近现代相关研究论文,综合各家研究,兼收并蓄。2文献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挖掘古代医家和近现代学者关于中医五郁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的经验,再运用理论思维研究方法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归纳。三、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对五郁理论的发展源流进行了探讨,整理和研究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资料,综合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对于五郁理论的研究成果,针对当今对五郁理论认识不足的现状,强调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归纳并总结中医五郁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五郁理论的认识论特点,分析五郁的内涵和外延,明晰五郁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分别从概念、病因、病机特点、治则内涵和预防等方面论述,并对运气之郁的病机特点进行重点论述,理论的阐释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中医五郁理论的古代医案研究,对五郁的古代相关医案的疾病类型、证候类型、五郁的常用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并分析,明确五郁理论的方药应用规律,并对运气之郁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第四部分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规律与运气之郁的关系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非典发生相关年份的气象资料,了解非典发生相关年份运气的实际变化,以运气之郁理论为依据,对非典发生相关年份的气象资料和实际运气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其相符程度,再以非典的发病和流行情况作为参照,对非典的流行特点与运气之郁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述。四、研究结果与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历代五郁理论文献的整理和汇总,明确了五郁理论的研究内容,分析了其古代医案的临床应用规律,并探讨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规律与运气之郁的关系,从五郁理论体系上开展了系统研究。1中医五郁理论的源流本部分梳理和研究了秦汉至明清时期相关中医文献,按照历史进程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了各医家及代表性着作中关于五郁理论及临证应用的思路,重点突出其创新发挥之处,明晰了中医五郁理论的源流。秦汉时期医家立足于气化理论阐发五郁,包含自然界气化和人体气化两方面的内容。唐宋时代的医家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首次从具体治法初步注解了五郁治则;在运气之郁方面,论述具体年份的运气之郁特点,并从病因、病机和方药方面论治运气之郁。金元时期五郁理论的发展,医家多注重对五郁治则范围的扩充和提出木郁、火郁新解。明清时期是五郁理论创新发展的时期,包括将五郁概念界定为五脏之郁,并与其它相关词项进行区分;五郁的病因病机,从运气之郁逐渐倾向于脏腑自身之郁;对木郁和火郁的侧重延伸发挥内容更加丰富;众医家研究的重点在于对五郁治则的发挥和临床应用方面,创新并灵活运用五郁治则,提出相关方剂,五郁的临证应用体系日趋成熟;有医家对运气之郁的机制进行阐述,总结运气之郁的原理,从运气之郁理解五郁治则,也有将运气之郁应用于临床者,为运气之郁提出治疗方药。2中医五郁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部分阐述了中医五郁理论的认识论特点,其理论基础是气化理论,核心观念是整体观念,思维方法是五行学说。归纳并总结了五郁的概念内涵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系统以气机郁滞不畅为基本特征的病机或病证;其外延主要包括运气之郁和脏腑之郁两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对五郁各自的概念进行了归纳,如木郁为肝胆之郁,土郁为脾胃之郁,金郁为肺与大肠之郁,火郁为火热被阻遏不得发越,水郁为肾和膀胱之郁。五郁的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病因主要为外感运气之郁,内伤病因主要为情志之郁和脏腑之郁。五郁的病机特点分基本病机和运气之郁的特殊病机两部分进行论述,其基本病机特点有: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是其病机之常,五行生克制化影响,五郁可转化或兼并火郁是其病机之变,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火湿食阻滞是其病理,虚实转化是其病机转归。对于运气之郁的特殊病机,将其概括为,四时时令失序是其根本原因,胜复郁发是其作用机制,六气偏盛是其病机表现,火郁是导致温疫的主要病机,伏郁(三年化疫)是产生严重疫病的重要动因。另外,还对五郁各自的病机特点进行了说明,如木郁的主要病机特点是肝疏泄功能失常而形成郁滞,火郁以火热内郁不得宣泄为主要病机特点,土郁以脾失健运,升降失职,脾胃气机壅滞为主要病机特点,金郁的主要病机特点是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壅郁,水郁的主要病机特点是肾失气化,气机郁遏。五郁治则的内涵,概括五郁治则的基本内涵为,协调升降,因势利导;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因时制宜,寒热无犯。并对五郁各自的治则内涵进行说明,木郁达之在于条达肝木以恢复肝之疏泄功能,火郁发之在于发散火气以顺其上炎之势,土郁夺之在于攘夺脾胃壅滞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金郁泄之在于疏泄肺气壅滞以恢复肺宣降功能,水郁折之在于折制水气并恢复肾脏气化功能。五郁的预防主要有运用运气学推算方法推测具体年份的运气特点,对五郁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示警于未病之先,调理于未病之时。根据“折其郁气,先取化源”的防治原则,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其气得平,防患于未然。对于客气六气的升降失常所致五郁,可以用针刺的方法预防;摄生保健方面,遵循自然界变化规律,调畅情志,饮食均衡节制,作息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避免外邪入侵,使脏腑气机通利,不致郁而为病。3中医五郁理论的古代医案研究部分本部分从历代中医典籍所载相关医案入手,对五郁理论的临证应用进行探索,采取传统的文献分析法,从五郁的病证类型、具体治法、方剂和用药方面,做出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五郁疾病分布广泛,证候类型各有特点,并阐述了五郁的方药应用规律。运气之郁的古代医案较少,通过对运气之郁的古代医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运气之郁的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运用运气之郁阐释五郁病机和病证的产生病理机制,二是运用运气之郁的思维指导五郁病证的防治。在五郁的常规辨治基础上,明确具体年份的运气特征,更深度地探讨运气之郁对人体发病以及病因病机的作用,既可以有助于探寻病机的本质所在,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又可以根据具体年份的运气特点,适时采取预防措施,顺时养生以防病。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规律与运气之郁的关系研究本部分从非典的流行特点、气候特点探讨了非典与运气之郁的关系,认为庚辰年刚柔失守,三年化为非典之疫;壬午年少阳相火加临阳明燥金,金气被郁,非典孕育发病;癸未年二之气火气被郁,非典暴发流行。非典证候特点与运气之郁的关系研究,认为非典与庚辰年刚柔失守之金气伏郁,癸未年二之气的火被寒湿所郁相关,金郁的燥、热是伏邪,火郁的寒、湿是时邪,时邪疫毒引动伏邪,燥热伏郁和寒湿郁阻的综合作用,使非典呈现寒热并见、燥湿相兼的证候特点。运气之郁对非典之疫的证候和病机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鲍丙豪,王彬,王继升,代恒恒,邓省,冯隽龙,李海松[6](2020)在《基于CiteSpace软件的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等疫病研究状况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围绕"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等疫病"进行系统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等疫病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等疫病提供研究及发展参考。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本研究对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到的652篇中医药治疗疫病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绘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突现分析,对作者、机构内容进行共现分析。结果相关文献跨度从2003年1月至2020年2月,发文数量在2003年、2009年和2020年出现高峰;关键词共现得到CB> 0.1的高频关键词9个;聚类分析得到主要10个聚类,由285个节点,602条线组成,主要聚类结果包括恢复期;中西医结合;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五运六气;等等;突现分析得出8个突现词,可看出中医药对于新冠肺炎等疫病的诊疗方案制定以及五运六气相关研究是当前热点。结论目前,中医药对于新冠肺炎等疫病的研究呈现出阶段性,研究的连续性不足,同时存在地域不平衡性,作者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度均不高,中医药对于疫病的研究以临床疗效为导向,主要集中在诊疗方案的制定及病因病机的探讨,未来关于五运六气对于疫病预测以及防治的研究可能成为热点之一。

李广军[7](2020)在《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新加坡地区常见传染病发病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集新加坡樟宜地区2012年1月21日---2019年1月19日间水痘、登革热、手足口病的发病例数以及同期的相关气象资料。基于《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五运六气变化对新加坡地区水痘、登革热以及手足口病发病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新加坡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1.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2012年1月21日---2019年1月19日间水痘、登革热、手足口病发病数,建立数据库。2.建立同期樟宜地区气象资料数据库,包括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3.统计学方法使用了箱线图、“Kruskal-Wallis”检验、“Kendall”相关性检验以及概率密度图,探求水痘、登革热以及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的变化以及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1.在90%的置信水平下,水痘的病例数在7年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2.在90%的置信水平下(甚至95%也可以达到),登革热的病例数在7年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癸巳年(2013年)发病数最高。3.在85%的置信水平下(无法达到90%的置信度),手足口病的病例数在7年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壬辰年(2012年)发病数最高。4.7年间水痘的发病在“二之气”和“四之气”与“平均气温”呈现负相关;手足口病的发病在“三之气”、“五之气”与“平均降雨量”都呈现正相关;登革热的发病在“四之气”与“平均降雨量”有一定可能呈现正相关。5.偏相关系数的检验表明在90%的置信度下,登革热、手足口病和水痘在六气时段的患病数与四个气象因素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6.从概率密度图看水痘病例易爆发于春季,之后稳定回落;登革热好发于春夏季;手足口病更好发于秋冬季。结论:新加坡水痘、登革热以及手足口病的发作与五运六气和气象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水痘春季易发,登革热春夏季多发,手足口病好发于秋冬季,上述季节应该做好以上疾病的预防工作。

高雅婷,郭润,许燕,李泽庚,童佳兵[8](2015)在《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近年来重大疫情的发病规律》文中指出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测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人禽流行性感冒""埃博拉出血热"等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疫情的病因病机和发展趋势看,运用传统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对疫情的病因病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预测疫情发展、指导疫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汤巧玲[9](2014)在《干支运气与疾病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代探讨天时、气象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生理和发病影响的一门学科。两千年来,运气学说一直以其独特的视角,应用于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五运的太过不及、六气司天在泉,与疾病罹患的种类、脏腑系统以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干支年份,临床发病的脏腑、病证亦有不同,临证分析病机、处方用药等均应结合运气特点。历代医家大量的医理论述及医案记载,也均体现了运气与疾病及其证型的密切关系。因此,五运六气与人体疾病发生的关联性是五运六气的核心内容,不仅其客观性、科学性有待验证,而且其内涵的挖掘与揭示,对于发展中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提高临床疗效均有重要意义。1研究目的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00-2011年内科住院病历的疾病证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探索干支运气与疾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为干支运气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具体包括:(1)探讨内科疾病六气、五脏相关证型的分布与干支运气(五运、六气、运气相合)所推演的疾病趋势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评价干支运气对中医证型的影响程度;(2)从现代气象学角度,探讨自然界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水汽压)与中医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热)相关证型之间的关联性。2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病历资料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00-2011年12年间所有内科住院病历;气象资料来源于北京市观象台提供的同期12年的逐日平均气温、逐日平均降水量、逐日平均水汽压、逐日平均相对湿度、逐日平均风速。资料的归类:提取、录入12年间所有记录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病历的基本信息(包括疾病、证型、入院时间等),按疾病的入院中医证型中所涉及的“六气”及“五脏”进行逐一归类。将气象资料按一年六段气进行划分。五运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按12年岁运的阴阳属性,比较太过组(阳千年)与不及组(阴干年)的证型分布差异;根据岁运的五行属性,比较木、火、土、金、水五组的差异;根据《内经》对五运的认识,比较岁运理论高发年与岁运理论低发年两组的差异。六气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按12年证型在全年、上半年、下半年的分布,进行曲线拟合度检验,比较司天与在泉对全年的影响程度;根据每年的司天之气,比较太阳司天、厥阴司天、少阴司天、太阴司天、少阳司天和阳明司天六组的差异;根据《内经》对六气的认识,比较司天理论高发年与司天理论低发年两组的差异;根据证型在六主气以及六客气各组间的平均比值,比较组间差异。运气同化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运气同化年(主要包括寒化年和火化年)的六气及五脏证型的分布特点,并对运气同化年与运气非同化年两组各证型进行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观察各证型在运气同化年与运气非同化年的分布差异。六气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将12年证型相关病例数自立春始,按六步气(每一步气为四节气)分为72段,并计算出各时段的病例数均值,分别与温度、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水汽压气象因子相应时段的均值进行偏相关分析,气象因子共包括360段值,观察其关联性。统计学方法:应用Microsoft 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拟合度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3结果五运与证型:各证型的分布在岁运(天干)的阴阳(阴干岁运不及,阳干岁运太过)、五行(木年、火年、土年、金年和水年)属性无明显的相关性。单纯从岁运角度推演所得出的某一疾病证型高发或者低发,难以反映临床的实际证型情况。六气与证型:证型在司天(上半年)和在泉之气(下半年)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在客气中,司天之气较在泉之气对全年病证特征的影响可能更大。从六气、五脏各相关证型的分布来看,受上半年影响大的有“寒”、“暑”、“燥”、“火”、“心”、“脾”、“肾”相关的证型;证型在主气的分布,“暑”证发病主要集中在四之气、“心”证发病主要集中在初之气,其他证型主要集中在五之气,与相同性质的主气未表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运气同化与证型:运气寒化年,当年“风”、“寒”、“湿”等属阴邪的证型发病略高于运气非寒化年,“肝”相关的证型发病明显高于运气非寒化年;“燥”、“火”、“热”等属阳邪的证型发病略低于运气非寒化年,“肺”相关的证型发病明显低于运气非寒化年,其余无差异;运气火化年,当年“热”相关的证型的发病明显高于运气非火化年,“寒”相关的证型的发病明显低于运气非火化年,其余无差异。六气证型与气象因子:部分六气证型与特定气象因子呈一一对应的直接关系。如“暑”相关的证型与四之气的温度、“火”相关的证型与五之气的温度、“热”相关的证型与二之气的温度等,均为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六气证型与特定气象因子间接相关,如“寒”相关的证型与终之气的降水量正相关;“湿”相关的证型与初之气的风速负相关;其他证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未能发现或无法计算。4结论干支运气与疾病的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干支运气的不同要素对不同类型的证型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六气证型与干支运气的关联度高于五脏证型与其的关联度。五运、六气以及运气相合对疾病证型的影响不一,运气同化对疾病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六气,影响最弱的是五运。中医“风”、“寒”、“暑”、“湿”、“燥”、“火”、“热”等证型与自然界的温度、降雨量、风速、相对湿度、水汽压等气象因子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五运六气我们要以辩证的态度灵活运用,在掌握干支运气的一般规律和运气推演方法的基础上,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客观分析运气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建议今后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增加样本量,适当延长观察周期,选择与自然界气候变化具有密切关系的病种,从岁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之气)、运气相合等多个角度分别或综合分析证型与干支运气的相关性,以期研究结果能更好地指导运气学说在临床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谭为华,王辉[10](2012)在《五运六气学说与疫病防治的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说明综合文献报道,总结了近9年来五运六气学说在疫病防治中的运用进展,就此对五运六气与疫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五运六气学说对疫病防治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在研究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五运六气学说在疫病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五运六气学说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趋势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运六气学说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趋势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五运六气的疾病防治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治传染病研究
    1.1 非典型性肺炎
    1.2 登革热
    1.3 流感疫情
    1.4 其他流行性疾病
2 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研究
    2.1 呼吸系统疾病
    2.2 心脑血管疾病
    2.3 内分泌疾病
    2.4 妇科疾病
    2.5 肿瘤
    2.6 皮肤病
    2.7 其他疾病
3 小结

(2)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挖掘及对当代传染病防治启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温疫探赜
    1.温疫概念
        1.1 疫的内涵
        1.2 温与瘟辨
    2.疫病探索
第二部分 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探究
    1.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概述
        1.1 创立戾气学说,启温疫学派
        1.2 别诸家立医林,治疫家荟萃
    2.温疫学派“天-地-人”三才发病观
        2.1 天运时气异常,特异因素发病
        2.2 人烟稠密酿疫,正气损而发病
        2.3 地理方位特异,环境恶浊发病
    3.温疫学派辨证体系研究
        3.1 伤寒温病,首辨阴阳
        3.2 疫邪见症,不出表里
        3.3 虚实之辨,尤为重要
        3.4 洞悉寒热,务须辨明
        3.5 疫病辨证,在乎气血
        3.6 温疫六经,殊与伤寒
        3.7 卫气营血,温疫可参
        3.8 温疫发展,三焦辨证
    4.温疫学派治法研究
        4.1 “截—疏”截断病势,疏利透达
        4.2 “导—下”予邪出路,下法新篇
        4.3 “和—解”多法调和,重视清解
        4.4 “时—位”因时制宜,注重阶段
        4.5 “升—降”调畅气机,注重肺肠
        4.6 “攻—养”祛邪扶正,攻即是养
        4.7 “内—外”内化外解,特色外治
    5.温疫学派方药特色探究
        5.1 用药精专,专方专药
        5.2 辟秽化浊,宜施芳香
        5.3 重视性味,注重配伍
        5.4 药物法象,选药新法
        5.5 用药宜忌,谨守禁忌
第三部分 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对当代防治疫病理念的启示
    1.“治未病”,培护正气
        1.1 未病先防,培护正气
        1.2 早期干预,重视隔离
        1.3 善后调理,引起重视
    2.避其疫毒气,护窍思想
        2.1 邪从口鼻入,护口鼻
        2.2 周身血脉和,护毛窍
        2.3 肠通而腑畅,重下窍
    3.防疫新方案,五运六气
    4.重辨证施治,随宜变通
        4.1 注重体质,三因制宜
        4.2 因发知受,辨证论治
        4.3 知要守一,随宜变通
    5.对中医防治新冠肺炎全过程的思考
        5.1 “天-地-人”三才发病观
        5.2 温疫学派治疫思想应用
        5.3 大疫良方,专方专药
        5.4 中医治疫,守正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3)鼻咽癌发病的运气特征及鼻咽解毒增强剂干预鼻咽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鼻咽癌发病、就诊时间与运气、节气的关系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一) 诊断标准
        (二) 临床分期
        (三) 病理分类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鼻咽癌发病时间的确立
        (七) 鼻咽癌发病及就诊时间所对应的主运、主气及二十四节气的确立
        二、统计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鼻咽癌发病时间与运气及节气的关系
        (一) 160例鼻咽癌发病时间的主运分布规律
        (二) 160例鼻咽癌发病时间的主气分布规律
        (三) 160例鼻咽癌发病时间的二十四节气分布规律
        二、鼻咽癌就诊时间与运气及节气关系
        (一) 160例鼻咽癌就诊时间的主运分布规律
        (二) 160例鼻咽癌就诊时间的主气分布规律
        (三) 160例鼻咽癌就诊时间的二十四节气分布规律
    第三节 讨论
        一、现代时间节律与肿瘤的发病
        二、中医时间医学(运气学说)与疾病(肿瘤)
        三、金运与疾病
        四、阳明燥金与疾病
        五、根据鼻咽癌发病运气特征立法组方及鼻咽解毒增强剂的提出
第二章 鼻咽解毒增强剂干预鼻咽癌CNE2细胞移植瘤实验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药物
        二、实验细胞及动物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四、裸鼠鼻咽癌细胞接种
        五、裸鼠分组及药物治疗
        六、观察指标与方法
        七、统计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各组裸鼠体重、瘤重、瘤体积及抑瘤率的比较
        二、移植瘤组织PI3K、Akt、XIAP mRNA扩增动力学曲线和熔解曲线
        三、鼻咽解毒增强剂对移植瘤PI3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四、鼻咽解毒增强剂对移植瘤Akt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五、鼻咽解毒增强剂对移植瘤XIAP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第三节 讨论
        一、中医药与鼻咽癌实验模型
        二、PI3K/Akt/XIAP与肿瘤(鼻咽癌)的关系
        三、鼻咽解毒增强剂与鼻咽癌治疗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统计学审核证明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4)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发病机制
        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五运六气的相关性
        1 古代先贤根据“天人相应”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季节性
        3 五运六气与肠道疾病发病的相关性
        4 五运六气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相关性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张书信教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
        1 “治未病”思想
        2 对UC病因病机认识
        3 三期治未病
        4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治未病
        5 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治未病
        6 加强UC患者慢性病管理治未病
        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中医“五郁”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五郁”理论的源流
    1 秦汉时期——基于气化理论论述五郁
        1.1 运气之郁的系统阐发
        1.2 突出强调外感邪气的火(热)郁病机
    2 唐宋时期——继承《内经》五郁理论
        2.1 五郁治则的初步注解
        2.2 论治运气之郁
        2.3 论述具体年份的运气之郁特点
    3 金元时期——各家理论发挥
        3.1 扩充五郁治则的范畴
        3.2 提出木郁、火郁理论新解
    4 明清时期——创新发展五郁理论
        4.1 界定五郁的概念范畴
        4.2 区分五郁、六郁和情志之郁
        4.3 阐述五郁的病机
        4.4 运气之郁发微
        4.5 侧重发展木郁、火郁理论
        4.6 创新并灵活运用五郁治则
        4.7 提出五郁治疗的方剂
    5 讨论
        5.1 从外感运气之郁到内伤脏腑之郁的转变
        5.2 五郁治则内涵的阐述和临床应用是历代医家的研究重点
        5.3 重视木郁和火郁
        5.4 历代医家论述运气之郁偏少的原因
第二部分 中医“五郁”理论的基本内容
    1 认识论特点
        1.1 理论基础——气化理论
        1.2 核心观念——整体观念
        1.3 思维方法——五行学说
    2 概念释义
        2.1 “郁”的概念
        2.2 “五郁”的概念
        2.3 五郁相关概念的辨析
        2.4 “木郁”的概念
        2.5 “火郁”的概念
        2.6 “土郁”的概念
        2.7 “金郁”的概念
        2.8 “水郁”的概念
    3 病因特点
        3.1 外感因素
        3.2 内伤因素
    4 病机特点
        4.1 五郁的基本病机
        4.2 运气之郁的特殊病机
        4.3 木郁的病机特点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
        4.4 火郁的病机特点为火气郁遏,不得发越
        4.5 土郁的病机特点为脾失运化,气机壅滞
        4.6 金郁的病机特点为肺失宣降,肺气壅郁
        4.7 水郁的病机特点为肾失气化,气机郁遏
    5 五郁治则的内涵
        5.1 五郁治则的基本内涵
        5.2 “木郁达之”的内涵在于条达肝木以恢复其疏泄功能
        5.3 “火郁发之”的内涵在于发散火气以顺其上炎之势
        5.4 “土郁夺之”的内涵在于攘夺脾胃壅滞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5.5 “金郁泄之”的内涵在于疏泄肺气之壅以恢复肺之宣降功能
        5.6 “水郁折之”的内涵在于折制水气并恢复肾脏气化功能
    6 五郁的预防
        6.1 疾病预警
        6.2 调和运气
        6.3 针刺预防
        6.4 养生保健
    7 讨论
        7.1 万病皆起于郁,万病皆致郁
        7.2 五郁无论何因所致,其病位均以脏腑为主,五郁治则可作为郁病的基本治则
        7.3 研究五郁理论要重视运气之郁
        7.4 研究五郁可参考地域气候的影响
第三部分 中医“五郁”理论的古代医案研究
    1 医案的筛选
        1.1 医案的筛选范围
        1.2 医案的筛选标准
        1.3 确定检索词
        1.4 文献资料的一、二次筛选
    2 研究方法和内容
        2.1 医案的整理
        2.2 名词术语规范化
        2.3 医案中药物的整理和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医案来源分布
        3.2 五郁相关医案的疾病类型分布
        3.3 五郁相关医案的证候类型分布
        3.4 治疗五郁相关疾病的常用方剂和药物统计
    4 讨论
        4.1 五郁疾病分布广泛
        4.2 古代医家对运气之郁的临床应用鲜有涉及
        4.3 五郁的方药应用规律
第四部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规律与运气之郁的关系研究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数据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非典的流行特点
        2.2 非典相关年份的气候特点
        2.3 非典相关年份的运气分析及与运气之郁的关系
        2.4 非典的证候特点与运气之郁的关系分析研究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五郁”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CiteSpace软件的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等疫病研究状况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发文量分析
    2.2 文献作者与机构共现分析
    2.3 关键词聚类及时间线图
    2.4 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
3 讨论
    3.1 研究现状
    3.2 研究前沿与热点
4 结语

(7)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新加坡地区常见传染病发病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与气象因素关联性研究概况
        1.1 温度与传染性疾病流行的相关性研究
        1.2 降水量、相对湿度与传染病流行的相关性研究
        1.3 风速与传染病流行的相关性研究
    2.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传染病流行的现代研究概况
        2.1 五运与传染病
        2.2 六气与传染病
第二部分 理论部分
    1. 五运六气学说基本理论概述
        1.1 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
        1.2 五运
        1.3 六气
        1.4 运气相合
第三部分 2012—2019年新加坡地区三种流行病(手足口病、登革热以及水痘)发病概况
    1. 研究资料
        1.1 疾病资料来源
        1.2 病例统计结果基本情况
        1.3 气象数据资料
        1.4 气象资料数据库的建立
        1.5 五运六气交运时刻划分
    2. 统计学方法
        2.1 箱线图及Kruskal-Wallis检验
        2.2 “Kendall”相关性检验
        2.3 概率密度图
第四部分 统计结果
    1. 三种流行病发病情况
        1.1 水痘
        1.2 登革热
        1.3 手足口病
    2. 三种流行病与六气的关系
        2.1 三种流行病与六气好发时段
        2.2 六气时段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 三种流行病与五运的关系
        3.1 流行病与五运好发时段
        3.2 从五运看流行病好发年份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近年来重大疫情的发病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2 人禽流行性感冒
3 埃博拉出血热

(9)干支运气与疾病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运气与气候的关联性研究概况
        1 五运与气候
        2 六气与气候
        3 运气相合与气候
        参考文献
    综述二:运气与疾病及其中医证型的研究概况
        1 运气与疾病
        1.1 运气与疾病的发生、流行的研究概况
        1.2 运气理论与疾病防治的研究概况
        2 运气与中医证型
        3 气候与中医证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1 运气学说产生的理论基础
        1.1 运气学说的核心思想——气化学说
        1.2 运气学说的论理工具——阴阳五行
    2 《内经》运气学说的病因病机观
        2.1 五运太过不及所致病证及病因病机
        2.2 六气所致病证及病因病机
        2.3 运气同化所致病证及病因病机
        2.4 《内经》“病机十九条”及病证
    3 历代医家对运气与疾病及其证型关系的认识
        3.1 先秦两汉时期
        3.2 晋唐时期
        3.3 宋金元时期
        3.4 明清时期
        3.5 近代以来
        3.6 总结
    4 古今围绕运气学说临床价值的论争
        4.1 论争的焦点
        4.2 代表医家及观点介绍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资料研究
    1 前期研究基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
        3.1 资料来源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建立疾病资料数据库
        4.2 疾病资料的归类
        4.3 气象资料的归类
        4.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一:干支运气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热)相关证型的研究
        5.1 六气相关证型基本信息
        5.2 与“风”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5.3 与“寒”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5.4 与“暑”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5.5 与“湿”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5.6 与“燥”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5.7 与“火”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5.8 与“热”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5.9 小结
    6 研究结果二:干支运气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关证型的研究
        6.1 五脏相关证型基本信息
        6.2 与“肝”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6.3 与“心”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6.4 与“脾”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6.5 与“肺”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6.6 与“肾”相关的证型与运气的相关性
        6.7 小结
    7 研究结果三:特殊运气同化年与六气、五脏相关证型的研究
        7.1 丙戌年(2006年)运气特点及与相关证型的分析
        7.2 戊子年(2008年)运气特点及与相关证型的分析
        7.3 小结
    8 研究结果四:六气相关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8.1 与“风”相关的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8.2 与“寒”相关的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8.3 与“暑”相关的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8.4 与“湿”相关的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8.5 与“燥”相关的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8.6 与“火”相关的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8.7 与“热”相关的证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8.8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 病历资料中的疾病证型特征
        1.1 六气证型分布的结果分析
        1.2 五脏证型分布的结果分析
    2 本研究的发现
        2.1 五运与疾病六气、五脏证型的关系
        2.2 六气与疾病六气、五脏证型的关系
        2.3 特殊运气同化与疾病六气、五脏证型的关系
        2.4 实际气象与六气相关证型的关系
    3 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3.1 从运气理论角度的探讨和思考
        3.2 从数据资料的角度分析
        3.3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
        3.4 与类似研究的比较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今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五运六气学说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趋势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五运六气的疾病防治研究综述[J]. 林飞,黄丹,陈婷婷,崔树娜. 山东中医杂志, 2020(12)
  • [2]明清温疫学派学术思想挖掘及对当代传染病防治启示的研究[D]. 张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鼻咽癌发病的运气特征及鼻咽解毒增强剂干预鼻咽癌的实验研究[D]. 蓝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规律的研究[D]. 孙晓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中医“五郁”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D]. 李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基于CiteSpace软件的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等疫病研究状况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 鲍丙豪,王彬,王继升,代恒恒,邓省,冯隽龙,李海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3)
  • [7]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新加坡地区常见传染病发病规律的研究[D]. 李广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近年来重大疫情的发病规律[J]. 高雅婷,郭润,许燕,李泽庚,童佳兵.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3)
  • [9]干支运气与疾病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研究[D]. 汤巧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10]五运六气学说与疫病防治的研究概述[J]. 谭为华,王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五运六气论与传染性非典流行趋势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