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技推广部门真正拥有自己的产品

让农技推广部门真正拥有自己的产品

一、让农技推广部门真正拥有自己的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胡鑫[1](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三农”工作作出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战略部署。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目前,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众多原因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乡村人才队伍发展瓶颈制约,这就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论文采用比较研究、系统分析、规范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探寻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论文由以下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绪论。这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这一章首先对人力、人才、人力资本、人才资源、人才支撑体系等概念进行了释义;其次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最后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拥有的机遇。第三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国外学者的相关思想,即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即以农为本思想、政以才治思想、养护农民思想。第四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在释义和阐述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紧迫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释义和阐述乡村专业人才内涵、类型、作用以及乡村振兴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释义和阐述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合理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释义和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客观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在阐述社会各界内涵、社会各界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必然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第五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实施阳光工程、实施雨露计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包括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包括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包括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第六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即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即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即教师定期服务乡村、医生定期服务乡村、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即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才兼职取酬、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即增加财政涉农资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在系统梳理了人力、人才、人才资本、人才资源等概念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维度,全面阐释了人才支撑体系概念。二是论文以各类人才资源为研究主体,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实践路径。三是论文完整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赵秋倩[2](2021)在《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命题。目前,农业生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化学投入品的过量施用,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地板”的抬升,而且容易引发农业污染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推进农药减量施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但是农药减量行动的开展依然面临重重困境。一方面农户家庭就业非农化现象严重,留守劳动力生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农药减量施用的替代技术较为复杂,农药减量行动的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完整。因此,有必要从技术推广视角研究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切实破解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中的劳动力困境与技术难题,达到技术要素助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蔬菜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技术推广框架理论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等理论,构建了“技术推广类别(推广技术属性)——技术推广组织方式——技术推广渠道”的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利用山东省和陕西省957户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对样本区域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分别从技术推广的内容属性、组织方式、推广渠道三个维度,考察其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的影响机理,并分析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的行为效应,旨在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和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蔬菜生产中农户农药过量施用问题严重。从农户层面看,菜农过度依赖农药,对农药减量施用存在认知偏差;从村庄层面看,农户行为羊群效应明显,农药减施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从政府层面看,基层农药减量治理悬浮,农药减量支持体系缺乏;从技术层面看,农药减量替代技术较为复杂,替代优势不明显。(2)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具有阶段差异。在行为意向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和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的边际效应值更高。在行为决策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的影响不显着。在行为实施阶段,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和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的边际效应值更高。(3)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异质性明显。在行为意向阶段,合作社和农技推广站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农资经销商对其则具有显着负向影响,三者边际效应绝对值为农资经销商>合作社>农技推广站。在行为决策阶段,合作社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农资经销商对其有显着负向影响,农技推广站的影响不显着。在行为实施阶段,合作社和农技推广站均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农资经销商对其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具有显着负向影响。(4)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且不同渠道之间存在替代、互补关系。在技术推广渠道影响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中,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及其下属的人际渠道数量和人际渠道质量、互联网渠道下的互联网浅层使用和互联网深层使用变量均对其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在行为意向阶段,互联网浅层使用、互联网深层使用均与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呈现替代关系。在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阶段,互联网浅层使用均对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具有显着的替代作用,互联网深层使用与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均呈现互补关系。(5)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食品安全效应。进行农药减量施用对蔬菜种植户的亩均年产出影响不显着,对蔬菜种植户亩均年净收益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可以提高蔬菜种植户亩均年收入1845.49元。蔬菜种植户进行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对农业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水平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6)典型案例分析中,合作社的推广示范、替代技术的推广、良好的产销体系,对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且农药减量会带来经济、生态、食品安全多方面效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注重安全生产导向性,增强农户农药减量意识;推动技术属性与农户资源有效衔接,提升替代技术采纳效果;明晰技术推广组织功能,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多渠道融合,创新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信息传播方式;正视农户分化现实,实施瞄准性农药减量行动支持。

杜兰芳[3](2020)在《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肃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完成2020年脱贫任务之后,进一步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持续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其重点在于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尤其是科技人才。虽然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漳县即将整体摆脱绝对贫困,但是整体上乡村产业的发展仍然较落后,特别是主导产业蚕豆产业出现衰落趋势、中药材产业依附的是邻县市场,另外还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种植户数量逐渐减少等很多问题。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SWOT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有效结合,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健全和结构不合理,县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作用弱化,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有效服务不足和服务内容存在局限性,人才工作内容冗杂,科技服务实质性需求不足和需求内容不明确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要建立开放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适应互联网时代农业科技服务方式与手段大变革的趋势和要求,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推行与漳县周边农业科技人才共享模式发展,大力培育支持当地农业科技人才振兴蚕豆、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助推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的双向流动振兴乡村产业,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陆倩倩[4](2020)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自1978年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逐渐从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推广模式向以政府、市场经济主体、科研院校为主的多元主体推广模式转变。多元主体推广模式可以联结不同主体,互相弥补单主体推广时的不足,不仅能提高供给端能力,也能激活需求端的潜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必须要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产业扶贫是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力量的重要途径,产业扶贫需要通过推广农业技术给予支撑。就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而言,尽管政府已明确划分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且呼吁各方主体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农业技术供给端与需求端无法形成有效匹配的问题依旧存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读、比较分析数据、实地调研等对问题进行分析,探析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进程缓慢、农技推广中介服务市场发育滞后、农业技术推广法律政策有待完善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未能深度耦合的因素。在借鉴了美国以大学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法国以农民协会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色列以政府系统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日本官民双轨运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4种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后,得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其一是,搭建贫困地区―穿针引线‖工作队伍,贯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首尾端;其二是,要增强科技推力端引擎能力,加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是公共农业R&D能力建设和科研院校技术创新辐射能力;其三是培育市场需求端拉力主体,主要包括合作社、涉农企业、农技推广中介机构;最后是健全适用多元推广经济系统的法律政策,激励多元主体积极投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存在技术供需矛盾的问题,表现在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低、技术与市场接轨不洽等方面。农村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资源禀赋,发展农业需要更多具有地域性、针对性的农业关键性技术。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技术多元主体推广模式尤其注重地域性技术的推广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多元主体推广农业技术不断给农民赋能,提高农民可持续自主发展能力。

蔡成业[5](2020)在《苍南县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这也是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前提。从我国建国开始,我国政府在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方面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套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和一支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目前,国家正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普及,惠及了很多农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沿阵地,乡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农业技术创新理论、农业技术推广与传播学理论为基础,对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苍南县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针对存在问题的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理论的支持下,结合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方法方面阐述了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归纳总结分析了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各种检验仪器设备简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科学素质普遍不高;乡镇基层农技推广站被挤占、挪用严重;涉农企业机构对农业科研不积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缺少科技含量;农民参加农技推广培训积极性不高。并且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保障不力;由于农技推广人员待遇不高,造成农技队伍不稳定;基层农技推广站能力较弱;人才不足,影响科研工作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网络信息建设滞后造成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不强;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低,加大了农技推广的难度;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适合苍南县的对策建议,发挥金融在支持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职业化水平;强化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基本职能;衔接好农业科研体系与农技推广体系;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促进掌握新技术。以此希望能够借本文为苍南县构建一个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推广体系。

向浩[6](2020)在《重庆市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文中指出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现代农业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必须全面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云阳县地处重庆市渝东北片区,拥有户籍人口总数近136万,其中农业户籍人口数量达到98.24万,占总人口数的72%;幅员面积达3649平方公里,人口数和土地面积均排名重庆市第五名,经济排名重庆市第27名,属于农业贫困大县,所以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云阳县的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为前提,系统学习并掌握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概念及理论原则,了解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体系和优化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网上资料查询、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的视角和云阳县广大农户的视角进行对比分析,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导向,从中找出云阳县现阶段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不足,从而根据云阳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化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现阶段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农户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三是农业技术推广覆盖率较低;四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五是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和农户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六是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针对现阶段云阳县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优化思路集中在“加大投入、稳定机构、完善体系、强化队伍、提高素质、加强管理、优化推广机制”,等方面;将优化总体要求回归到“强化政府公益性职能、激活农业市场活力、优化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体系、提高农民普遍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这五个方面。具体提出强化宣传教育,转变农户思想;建立多渠道投资融入机制;提升推广人员专业水平,实现推广专业化;实施“一人一村”工程,让专业人员真正沉淀基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不断扩大推广服务领域;整合资源、建立区域推广服务中心站,实现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六条建议。

章玉松[7](2019)在《安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提质增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文中提出文章从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提质增效着手,高度凝练了近年来安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创新之举、率先之为和显着成就,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系统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黄炜虹[8](2019)在《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的影响研究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养模式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村生态环境屡遭破坏,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成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增加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继续强调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要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在我国以小农生产为主导的农业系统中,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农户对生态农业的采纳是我国农业实现生态化转型的基础。农业技术扩散系统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学界共识,作为技术扩散系统中联结技术采用者的最后一环,技术扩散渠道是连接农业新技术或新成果与农民生产的重要桥梁,它决定农业先进技术能否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在生态农业模式推广过程中,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对于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影响机制值得深入探究和系统分析。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采纳现状如何?改善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能否有效提升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采纳积极性和采纳效益?如果能,影响作用的具体发生机制是什么?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农户的生态农业采纳决策行为,创新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机制,对于发挥生态农业的生态修复功能与农民增收功能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据此,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生态种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技术扩散理论、农业技术选择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和理性小农理论,构建了“技术扩散渠道-采纳意愿-采纳行为-采纳效益”的分析框架,研究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稻虾共养模式采纳的影响机制;之后基于603份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检验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估计了农户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联合决策的影响因素,针对采纳效益,基于生产函数构建了单位面积产值与单位面积成本模型,采用稳健标准误OLS方法估计了技术扩散渠道对稻虾共养户效益的影响,本文同时对其他影响农户采纳行为过程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做了整体把握。主要研究结论的概括如下:(1)建立了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采纳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农户生态农业技术掌握程度是其生态农业模式采纳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农户效用函数的构建与推导,分析了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行为背后的核心原理,指出生产利润最大化和生产风险最小化是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两大目标,决定了农户的效用水平。进一步结合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本文阐释了农业技术扩散渠道数量、渠道质量、渠道类别对于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意愿-采纳行为-采纳效益”的具体影响路径,提出了技术扩散渠道与农户采纳行为过程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2)农户可应用的技术扩散渠道状况差异较大,但整体质量偏差,与周围农户交流是农户获取稻虾共养技术时最偏好的渠道。从农户应用的技术扩散渠道平均水平来看,大部分农户拥有12种途径以获取农业新技术;渠道技术有效性的得分均值为3.25,说明农户普遍比较认可目前技术扩散渠道的应用价值;渠道成本节约性的得分均值为3.32,说明农户大多认为应用目前的技术扩散渠道不会花费太多的金钱成本;渠道关系紧密度的得分均值为3.12,相对另外两个评价项目的得分较低,说明农户与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的联系还不算非常紧密。在不同类别的农业技术扩散渠道中,“与周围农户交流”这一渠道最受农户青睐,其技术有效性、关系紧密度、成本节约性的评价均名列前茅,尤其是渠道关系紧密度的得分明显大于其他渠道,说明农户间交流农业生产是目前农村信息流动的主要途径。(3)农户对稻虾共养模式的采纳意愿较为积极,技术扩散渠道的数量与成本节约性对农户稻虾共养模式采纳意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用农资企业或零售店渠道时农户更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模式。调查表明71%的农户具备稻虾共养模式采纳意愿,大部分农户愿意尝试采纳或继续实行稻虾共养,侧面证明了稻虾共养模式较好的吸引力。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的数量与成本节约性对农户稻虾共养模式采纳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渠道关系紧密性对农户稻虾共养模式采纳意愿则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农户其他特征因素对其采纳稻虾共养模式意愿也有显着影响,户主年龄越大、土地细碎化程度越严重、预期稻虾共养模式技术操作难度越高的农户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模式的概率显着降低,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高、耕地经营规模较大、对稻虾共养模式的经济效益预期、加入农民合作组织、周围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模式较多的农户表现出对稻虾共养模式更强烈的采纳意愿。不同类型的技术扩散渠道中,农户应用农资企业或零售店渠道时,其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模式的概率更高。(4)农户对稻虾共养模式采纳比率较高,采纳行为受到技术扩散渠道数量的正向影响,通过与周围农户交流获取农业技术的农户,更有可能实施稻虾共养模式,此外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的关系还受到技术扩散渠道成本节约性的调节作用。有63%的被调查农户采纳了稻虾共养模式。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可知: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的数量对稻虾共养模式采纳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扩散渠道质量的各指标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不显着,不同类别的技术扩散渠道中仅有“与周围农户交流”这一渠道对农户的稻虾共养模式采纳行为表现出显着正向作用。从农户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一致性来看,农户应用的技术扩散渠道数量对于其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一致为正的概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渠道关系紧密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户有采纳意愿但无采纳行为的发生概率。此外,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分析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的调节作用,发现稻虾共养模式采纳意愿对采纳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采纳意愿与渠道成本节约性的交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采纳意愿对采纳行为的正向作用。(5)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模式的盈利水平较好,稻虾共养户单位面积效益受到技术扩散渠道关系紧密性与成本节约性的显着影响,人际扩散渠道是影响稻虾共养户生产效益的主要技术扩散渠道类型。稻虾共养模式的盈利性较好,亩均收入为4100.37元,亩均利润1839.48元,略低于池塘精养小龙虾的收益,但远大于单纯种植水稻的模式,因此可以在保证水稻生产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小龙虾产品的高收入实现农户增收。技术扩散渠道的关系紧密性、应用与周围农户交流的渠道对于稻虾共养户的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显着为正的影响。技术扩散渠道的关系紧密度和成本节约性会显着提高稻虾共养户的单位面积成本,农户通过农民合作组织、与周围农户交流、上网或查阅书籍3种渠道获取稻虾共养技术,显着提高了其单位面积成本。此外,不同规模稻虾共养户的单位面积产值与成本的影响因素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三维动态过程视角概括了技术扩散渠道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的机理模型,揭示了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意愿-行为-效益”的内在发展过程。鲜有研究将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行为诱因及其经济效应评价纳入到同一分析框架内。在现实生活中,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对于农户生产决策来说是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直接影响其农业收益水平,经济收益反过来亦会对农户采纳决策有重要的驱动力,本研究将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意愿、行为、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从“采纳意愿-采纳行为-采纳效益”的创新采纳过程视角来剖析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采纳。(2)构架了农户外部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影响其内部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的理论分析模型,验证了技术扩散渠道数量、质量与类别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的影响机制。已有研究虽然关注了政府农技推广、参与技术培训、农民合作组织等技术资源因素对农户生态农业生产的影响,但尚未对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进行系统归纳与深入分析。本研究对生态农业采纳的技术资源因素从扩散渠道角度进行整合与解构,分析农户可应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对其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影响机制,具体从技术扩散渠道数量、技术扩散渠道质量、技术扩散渠道类别三个角度,构架起农户面临的外部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影响其内部生态农业模式采纳过程的分析框架。(3)基于创新采纳过程提出了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动态激励机制,强调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的持续性激励。本研究基于创新采纳过程的多阶段特征,以“采纳意愿-采纳行为-采纳效益”的形成机理为依据,提出构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应该满足以下原则:强化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感知有用性、提高生态农业模式对农户的技术易用性、改善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盈利性、弱化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风险性。并进一步结合不同阶段行为特性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农户采纳意愿的诱导机制、农户采纳行为的激励机制与农户采纳效益的提升机制,通过农户动态行为过程的持续激励,实现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稳定和高效采纳。

覃泽飞[9](2019)在《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业生产环境各异,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收入需要完善农业信息渠道和农产品运输渠道,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研究旨在完善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的本质是教育,农民获取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信息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但目前农业科技服务推广资源不足(服务资源);服务对象数量庞大、分散,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服务人群);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多样(服务类型);服务时间延伸至农业生产活动全过程(服务时间)等因素制约了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工作的开展。因此,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利用农民广泛使用的微信平台,将在传统农业科技服务推广面对面指导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在线指导,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腿”、“农民、专家少走路”工作方式,这将是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对河南、山东等四省份的农业科技服务微信平台建设情况及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农业科技服务推广获得成效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目前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的若干对策。

黄颖[10](2019)在《大学协同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推广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原有的单纯以政府为主体的科技推广体系也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农业科技创新重要源头之一的农业大学,其农业科技推广的优势和潜能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浪费了农业大学的推广资源。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文件精神,各高校一直在探索建立农科教协同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路径,如何发挥大学与农技推广体系等主体的优势,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优势互补的农技推广协同服务新机制,成为构建新时代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历来重视农技推广工作,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年前学校前身中央大学植棉讲习会和金陵大学乌江试验推广区;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实现从“游击战到阵地战”、从单一学科到全产业链多学科交融、从走街串巷口口相授到移动互联的三大转变,科技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协同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可能性以及实际效果,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文章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研究农技推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背景,重点对我国农技推广的历程,并通过发放问卷,对泰州各乡镇100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南京农业大学50名农业技术推广教师进行调研。研究发现从年龄分布上看,目前我国的农技人员的年龄有偏大的情况,年轻的农技人员较少,存在脱节的情况。从学历分布上看,我国的农技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南京农业大学在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依然存在资金支持不足、基层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本文针对南京农业大学协同推广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协同推广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对协同推广的资金支持,利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满足高校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的资金需求;其次,高校需要进一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等特色活动提高包括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在内的农技推广基层主体的素养;然后,农技推广工作也需要有一个有效考核以及激励机制,通过不同的考核以及奖励模式的结合,能够调动起所有农技参加者的热情;最后,加强政府、科研所与大学协同开展农业科技推广,集聚各主体资源,充分了解各方面需求,开展协同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组合体。

二、让农技推广部门真正拥有自己的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农技推广部门真正拥有自己的产品(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人力
        2.1.2 人才
        2.1.3 人力资本
        2.1.4 人才资源
        2.1.5 人才支撑体系
    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2.2.1 产业兴旺
        2.2.2 生态宜居
        2.2.3 乡风文明
        2.2.4 治理有效
        2.2.5 生活富裕
    2.3 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
        2.3.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
        2.3.2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挑战
        2.3.3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机遇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
        3.1.2 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
        3.1.3 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
        3.2.2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3.2.3 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
    3.3 国外学者相关思想
        3.3.1 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
        3.3.2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
        3.3.3 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4.1 以农为本思想
        3.4.2 政以才治思想
        3.4.3 养护农民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4.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4.1.1 职业农民
        4.1.2 新型农民
        4.1.3 新型职业农民
        4.1.4 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
    4.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2.1 乡村专业人才
        4.2.2 乡村专业人才的类型
        4.2.3 乡村专业人才的作用
        4.2.4 乡村振兴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4.3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4.3.1 农民工
        4.3.2 新生代农民工
        4.3.3 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
        4.3.4 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合理性
    4.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4.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4.2 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4.4.3 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
        4.4.4 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客观性
    4.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4.5.1 社会各界
        4.5.2 社会各界是乡土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
        4.5.3 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
        4.5.4 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必然性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5.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
        5.1.1 实施阳光工程
        5.1.2 实施雨露计划
        5.1.3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5.1.4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5.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5.2.1 实施特岗教师计划
        5.2.2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5.2.3 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5.2.4 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5.2.5 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5.3 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的路径
        5.3.1 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
        5.3.2 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
        5.3.3 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5.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路径
        5.4.1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5.4.2 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
        5.4.3 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
        5.4.4 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5.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路径
        5.5.1 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5.5.2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5.5.3 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
        5.5.4 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
第6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6.1 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6.1.1 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
        6.1.2 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6.1.3 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
    6.2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6.2.1 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2.2 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2.3 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3 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6.3.1 教师定期服务乡村
        6.3.2 医生定期服务乡村
        6.3.3 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6.3.4 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6.4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6.4.1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6.4.2 科技人才兼职取酬
        6.4.3 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
    6.5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6.5.1 增加财政涉农资金
        6.5.2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6.5.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2)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农药施用相关研究
        1.3.2 蔬菜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3 技术推广相关研究
        1.3.4 技术推广对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的研究
        1.3.5 农户农药减量施用效果研究
        1.3.6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区域概况
        1.5.2 数据来源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蔬菜种植户
        2.1.2 技术推广
        2.1.3 推广技术属性
        2.1.4 技术推广渠道
        2.1.5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
        2.1.6 蔬菜生产中的农药减量施用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2.3 技术扩散理论
        2.2.4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2.5 技术推广框架理论
    2.3 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分析
        2.3.1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阶段划分
        2.3.2 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2.3.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应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蔬菜生产特征与产业发展趋势
        3.1.1 蔬菜生产特征
        3.1.2 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3.2 蔬菜产业农药施用现状与农药减量施用政策演进
        3.2.1 蔬菜产业农药施用现状
        3.2.2 农药减量施用政策演进
    3.3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现状
        3.3.1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
        3.3.2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
        3.3.3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
        3.3.4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果
    3.4 样本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问题
        3.4.1 农户层面:生产习惯使然,农户农药施用存在认知偏差
        3.4.2 村庄层面:羊群行为效应明显,农药减施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3.4.3 政府层面:基层农药减量治理悬浮,减量支持政策乏力
        3.4.4 技术层面: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农药减量替代技术推广任重道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4.1 问题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4.2.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4.3 变量选取与研究方法
        4.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4.3.2 研究方法
    4.4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4.4.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的影响
        4.4.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的影响
    4.5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4.5.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影响
        4.5.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影响
        4.5.3 内在传导机制:推广技术采纳效果的中介作用
    4.6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4.6.1 增资稳劳简单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影响
        4.6.2 节资增劳复杂型技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影响
        4.6.3 内在传导机制:推广技术采纳效果的中介作用
    4.7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和行为实施分析
        4.7.1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分析
        4.7.2 农户分化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5.1 问题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合作社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5.2.2 农资经销商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5.2.3 农技推广站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5.3 变量说明与研究方法
        5.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5.3.2 研究方法
    5.4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5.5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5.6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5.7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的进一步讨论
        5.7.1 内在传导机制:安全生产认知的中介作用
        5.7.2 农户感知差异:制度信任的调节作用
    5.8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进一步讨论
        5.8.1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空间自相关判断
        5.8.2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施行为实施影响的空间效应
        5.8.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的示范效应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6.1 问题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传统人际交往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6.2.2 互联网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
        6.2.3 两种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
    6.3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6.3.1 变量选取及说明
        6.3.2 研究方法
    6.4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
    6.5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6.6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实施影响的实证分析
    6.7 两种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分析
    6.8 老龄化背景下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决策与行为实施讨论
    6.9 稳健性检验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效应分析
    7.1 问题提出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 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7.3.1 .变量选取
        7.3.2 模型选择
    7.4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7.4.1 t检验结果
        7.4.2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决策方程估计
        7.4.3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对蔬菜产出和收入影响估计
        7.4.4 双重检验
    7.5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生态效应的实证分析
    7.6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食品安全效应的实证分析
    7.7 稳健性检验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的案例分析
    8.1 调研方法选择与案例选取
    8.2 访谈设计与过程介绍
    8.3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8.3.1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8.3.2 合作社主导型农户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8.3.3 典型经验总结
    8.4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8.4.1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8.4.2 家庭农场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8.4.3 典型经验总结
    8.5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及其综合效果
        8.5.1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过程
        8.5.2 普通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行动的综合效果
        8.5.3 典型经验总结
    8.6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潜力分析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蔬菜生产中农户过量施药问题严重
        9.1.2 推广技术属性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具有阶段差异
        9.1.3 技术推广组织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异质性明显
        9.1.4 技术推广渠道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的交互影响不可忽视
        9.1.5 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多维效应
    9.2 政策建议
        9.2.1 注重安全生产导向性,增强农户农药减量意识
        9.2.2 推动技术属性与农户资源有效衔接,提升替代技术采纳效果
        9.2.3 明晰技术推广组织功能,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9.2.4 多渠道融合,创新农户农药减量施用信息传播方式
        9.2.5 正视农户分化现实,实施瞄准性农药减量行动支持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访谈法
        1.4.3 观察法
        1.4.4 个案研究法
        1.4.5 问卷调查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论文的特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6.1 特点
        1.6.2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才
        2.1.2 农业、农业科技人才及其服务
        2.1.3 乡村产业
        2.1.4 乡村产业振兴
    2.2 相关理论
        2.2.1 “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2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
        2.2.3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理论
        2.2.4 双向沟通与农民选择技术行为理论
第三章 漳县乡村产业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基本情况
    3.1 漳县农业资源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1.1 农业资源基本情况
        3.1.2 乡村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3.1.3 农业产业发展的动态变化情况
    3.2 漳县农业科技人才及其服务体系概况
        3.2.1 农业科技人才的基本情况
        3.2.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基本情况
    3.3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的主要模式及效果
        3.3.1 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
        3.3.2 政府农业科技推广站服务模式
        3.3.3 产业创新项目带动模式
        3.3.4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模式
        3.3.5 企业销售产品延伸技术服务模式
第四章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4.1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4.1.1 漳县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中药材产业发展案例
        4.1.2 漳县农业科技人才服务蚕豆产业发展案例
    4.2 县外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典型——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4.2.1 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4.2.2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4.3 县内外典型案例的比较与启示
        4.3.1 成功的经验
        4.3.2 基于县外典型比较的漳县差距与启示
第五章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的供需矛盾调查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人才及其服务的需求侧分析
        5.2.1 农业经营主体的特性
        5.2.2 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依托
        5.2.3 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技术难题
        5.2.4 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
    5.3 农业科技人才及其服务供给侧分析
        5.3.1 农业科技人才的结构
        5.3.2 县级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服务的动力来源
        5.3.3 农业科技人才的服务方式与面临的困境
        5.3.4 农业科技人才花费主要时间的工作
        5.3.5 农业科技人才自身发展问题
    5.4 漳县乡村产业振兴对农业科技人才及其服务要求的调查分析
        5.4.1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的农业科技人才结构
        5.4.2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培训改革创新重点
        5.4.3 发挥好农技人员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问题
        5.4.4 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作用的关键举措
        5.4.5 建立重要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
    5.5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分析
        5.5.1 关于县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作用发挥情况及其原因
        5.5.2 关于农业科技人才提供科技服务的有效方式
        5.5.3 关于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需求
第六章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的SWOT分析
    6.1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势
        6.1.1 农业科技人才供给渠道呈现多元化
        6.1.2 乡村产业发展对科技需求日益增加
        6.1.3 农业科技服务形式日趋多样化
        6.1.4 农业经营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变
        6.1.5 政府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
    6.2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劣势
    6.3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机遇
        6.3.1 农业科技人才工作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6.3.2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着
        6.3.3 乡村产业发展多功能开发需求增加
        6.3.4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
    6.4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威胁
        6.4.1 自然灾害的不可预见性与不可避免
        6.4.2 邻县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县域经济实力
    6.5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选择
        6.5.1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的SWOT战略矩阵
        6.5.2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的SWOT战略选择
第七章 建立开放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体系
    7.1 做好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的顶层设计
    7.2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思维
        7.2.1 更新漳县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理念
        7.2.2 更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理念
        7.2.3 注重农业科研者、推广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7.3 创新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7.3.1 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
        7.3.2 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等的培训
        7.3.3 发挥好共享人才的人才作用
    7.4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制
        7.4.1 改变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安排体制
        7.4.2 更换乡镇农业科技人才的管理体制
第八章 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8.1 推行与邻县农业科技人才共享模式
    8.2 大力培养支持当地农业科技人才振兴优势产业
    8.3 助推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
    8.4 通过信息的双向流动振兴乡村产业
    8.5 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图表清单
附录

(4)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定性研究
        1.4.2 定量研究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精准扶贫
        2.1.2 农业技术推广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农业发展思想
        2.2.2 习近平精准扶贫理念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2.4 科技推力与需求拉力理论
第三章 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
    3.1 1949 —1978 年四级推广网络形成期
    3.2 1979 —2003 年五级推广网络重构期
    3.3 2004 —2016 年多元推广网络形成期
        3.3.1 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发展―十五‖计划
        3.3.2 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
    3.4 2017 年至今多元推广网络发展期
        3.4.1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要求
        3.4.2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发展要求
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主体
    4.1 政府
        4.1.1 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
        4.1.2 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
    4.2 科研院校
        4.2.1 科研院校服务动力
        4.2.2 科研院校经典推广形式
    4.3 市场经济主体
        4.3.1 涉农企业
        4.3.2 农民合作社
        4.3.3 农业技术扩散中介机构
第五章 多元主体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5.1 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进程缓慢
        5.1.1 政府对农业技术发展投入不足
        5.1.2 科研院校辐射范围碎片化
    5.2 农技推广中介服务市场发育滞后
        5.2.1 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较小
        5.2.2 涉农企业服务功能弱化
        5.2.3 农业技术推广中介机构成长速度慢
    5.3 农业技术推广法律政策有待完善
        5.3.1 保障多元技术推广组织法律留白空间大
        5.3.2 配套政策难调动多元主体推广积极性
第六章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经验
    6.1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经验
        6.1.1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
        6.1.2 美国以大学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6.2 法国农业技术推广经验
        6.2.1 法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
        6.2.2 法国以农业协会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6.3 以色列农业技术推广经验
        6.3.1 以色列农业技术推广历史
        6.3.2 以色列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6.4 日本农业技术推广经验
        6.4.1 日本农业技术推广历史
        6.4.2 日本以官民双轨农协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第七章 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7.1 搭建贫困地区―穿针引线‖工作队伍
        7.1.1 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指导
        7.1.2 培育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
    7.2 增强科技推力端引擎能力
        7.2.1 政府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硬件投入
        7.2.2 科研院校提升农技推广辐射能力
    7.3 培育市场需求拉力端主体
        7.3.1 整合壮大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
        7.3.2 挖掘本地涉农企业内生发展力量
        7.3.3 扶助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中介机构
    7.4 健全适用多元推广经济系统法律政策
        7.4.1 更新保障多元技术推广组织耦合法律
        7.4.2 制定配套多元技术推广组织激励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苍南县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概念
        2.1.1 技术
        2.1.2 推广
        2.1.3 农业技术
        2.1.4 农业技术推广
        2.1.5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1.6 农业推广概念的拓展
    2.2 农业推广的由来
    2.3 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理论
        2.3.1 农业技术创新理论
        2.3.2 农业技术推广沟通理论
        2.3.3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2.3.4 农业推广教育原理
        2.3.5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2.4 农业推广现状
        2.4.1 世界农业推广组织的现状
        2.4.2 农业推广体系的结构
        2.4.3 世界农业推广体系的经费情况
    2.5 世界农业推广发展新动向
        2.5.1 发达国家改进农业推广的新动向
        2.5.2 发展中国家农业推广改进与发展任重道远
    2.6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2.6.1 农业技术推广法
        2.6.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方向
    2.7 农业推广法
第3章 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
    3.1 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3.1.1 与市场因素相融合的农技推广模式
        3.1.2 以产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3.1.3 以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3.2 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3.2.1 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况
        3.2.2 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
第4章 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4.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硬件条件差
    4.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科学素质普遍不高
    4.3 乡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被挤占、挪用严重
    4.4 涉农企业机构对农业科研不积极
    4.5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缺少科技含量
    4.6 农民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积极性不高
    4.7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生产需求错位影响推广效果
第5章 苍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5.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费保障不力
    5.2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5.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能力较弱
    5.4 科研人才不足
    5.5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网络信息建设滞后造成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不强
    5.6 农民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低
    5.7 未能发挥农民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第6章 苍南县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对策
    6.1 发挥金融在支持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6.2 提升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职业化水平
    6.3 强化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基本职能
    6.4 衔接好农业科研体系与农技推广体系
    6.5 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和服务信息化平台
    6.6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6.7 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独特制度优势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重庆市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
        二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目标研究
        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路径与创新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 主要研究内容
        二 主要研究方法
        三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原则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农业
        二 农业技术
        三 农业技术推广
        四 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
        一 农业技术推广应有利于我国农民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二 农业技术推广应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 农业技术推广应该因地制宜
        四 农业技术推广应由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 农业技术推广应实行政府与企业等多重主体相结合
        六 农业技术推广应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第三章 重庆市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云阳县农业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节 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现状
    第三节 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现状
    第四节 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现状
    第五节 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现状
第四章 重庆市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研究
    第一节 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分析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户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未沉淀基层,下乡频率较低
        二 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单一,缺乏市场活力
        三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轻化、专业能力不足、队伍不稳定
        四 农业技术推广覆盖率较低
        五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率低
第五章 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的对策
    第一节 优化思路与总体要求
    第二节 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建议
        一 强化宣传教育,转变农户思想
        二 建立多渠道投资融入机制
        三 提升推广人员专业水平,实现推广专业化
        四 实施“一人一村”工程,让专业人员真正沉淀基层
        五 发展多样式的推广方式,不断拓宽推广服务领域
        六 整合资源、建立区域推广服务中心站,实现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重庆市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7)安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提质增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推广服务宗旨淡化
    1.2 推广服务力量薄弱
    1.3 推广服务产品单一且陈旧
    1.4 推广服务手段缺乏且落后
2 产生问题的根源
    2.1 认识不到位
    2.2 举措不到位
    2.3 落实不到位
3 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把建好队伍作为破题的“先手棋”,着力做好“人”这篇文章
        3.1.1 要教育培训
        3.1.2 要稳人引人
        3.1.3 要提高待遇
        3.1.4 要松绑“手脚”
        3.1.5 要打开通道
        3.1.6 要抓好奖惩
    3.2 把提质增效作为破题的“主攻点”,着力做好“效”这篇文章
        3.2.1 改善条件
        3.2.2 丰富“菜品”
        3.2.3 创新手段
        3.2.4 抱团取暖
    3.3 把考核奖惩作为破题的“杀手锏”,着力做好“保”这篇文章
        3.3.1 明确主体
        3.3.2 明定责任
        3.3.3 狠抓考核

(8)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的影响研究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养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1.1.2 我国生态农业推广的重点在于鼓励农户的采纳行为
        1.1.3 农户采纳生态农业受制于基层农业技术扩散的不足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户从事生态农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1.3.2 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
        1.3.3 农户对生态农业模式的采纳行为效应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文章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技术扩散渠道
        2.1.2 生态农业模式
        2.1.3 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过程
    2.2 相关理论
        2.2.1 理性小农理论
        2.2.2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2.2.3 农业技术选择理论
        2.2.4 农户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3.2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分布
        3.2.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田资源和稻田养殖资源
        3.2.2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分布特征
    3.3 稻虾共养模式的发展趋势与难点问题
        3.3.1 稻虾共养模式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3.3.2 稻虾共养模式发展的难点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理论模型构建
        4.1.2 理论分析框架
        4.1.3 研究假设
    4.2 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调查实施
    4.3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4.3.1 数据来源
        4.3.2 样本基本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
    5.1 模型设置与变量选择
    5.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农户采纳意愿统计
        5.2.2 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统计
        5.2.3 户主个人特征统计
        5.2.4 农户家庭特征统计
        5.2.5 农户稻虾共养模式认知统计
        5.2.6 外部环境因素统计
    5.3 渠道数量与渠道质量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分析
    5.4 渠道类别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的比较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行为的影响
    6.1 稻虾共养模式采纳行为的描述性统计
    6.2 模型设置与变量选择
    6.3 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行为的影响
        6.3.1 渠道数量与渠道质量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
        6.3.2 渠道类别对农户采纳行为影响的比较分析
        6.3.3 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一致性的影响
    6.4 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分析
        6.4.1 技术扩散渠道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
        6.4.2 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效益的影响
    7.1 稻虾共养模式与其他生产经营模式的收益比较
    7.2 模型设置、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7.2.1 模型设置
        7.2.2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7.3 技术扩散渠道对稻虾共养模式效益的影响
        7.3.1 渠道数量与质量对稻虾共养单位面积产值与成本的影响
        7.3.2 渠道类别对稻虾共养单位面积产值与成本的影响
    7.4 技术扩散渠道影响不同规模稻虾共养户效益的差异分析
        7.4.1 不同规模稻虾共养户的单位面积产值影响因素比较
        7.4.2 不同规模稻虾共养户的单位面积成本影响因素比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激励机制构建
    8.1 “创新采纳过程”视角下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机制探析
        8.1.1 现有生态农业模式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8.1.2 “创新采纳过程”视角下构建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机制的原则..
    8.2 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的激励机制构建
        8.2.1 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意愿的诱导机制
        8.2.2 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行为的激励机制
        8.2.3 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效益的提升机制
第9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启示
        9.2.1 拓展生态农业技术传播途径,完善生态农业扩散渠道体系
        9.2.2 提高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增强技术盈利性与技术易用性.
        9.2.3 强化合作社功能与邻里示范效应,提升技术扩散效果
        9.2.4 引导农户理性采纳生态农业模式,强化农户采纳稳固性
    9.3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微信平台的界定
        2.1.2 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的界定
        2.1.3 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的界定
    2.2 我国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情况简介
        2.2.1 我国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
        2.2.2 当前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3 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人口的基本情况
        3.1.1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性别和年龄情况分析
        3.1.2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分布区域分析
        3.1.3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分析
        3.1.4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主要从事农业行业构成分析
    3.2 微信平台的特点
        3.2.1 多元化的信息内容
        3.2.2 用户自主的互动机制
        3.2.3 个性的信息数据分析
    3.3 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的现实基础
        3.3.1 网络覆盖及网民规模
        3.3.2 微信平台的用户基础
        3.3.3 搭建微信平台的优势
        3.3.4 搭建条件及运营成本
    3.4 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的比较优势
        3.4.1 传统信息推广方式
        3.4.2 微信平台推广方式
第四章 微信服务平台在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中的实践探索
    4.1 河南省的实践探索
    4.2 山东省的实践探索
    4.3 湖南省的实践探索
    4.4 湖北省的实践探索
    4.5 个案介绍
    4.6 小结
第五章 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的制约因素
    5.1 微信平台的构建主体不明晰
    5.2 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分工不明确
    5.3 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工作监督检验不足
    5.4 农村网民规模有待扩大
第六章 完善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的对策
    6.1 确立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主体
    6.2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微信平台建设框架
        6.2.1 整合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资源
        6.2.2 完善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渠道
    6.3 拓宽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经费来源
    6.4 优化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监测机制
    6.5 扩大农村网民规模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大学协同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相关概念概述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六、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学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沿革
    三、主要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实践
第三章 南京农业大学协同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一、南京农业大学协同推广模式与实践
    二、协同推广模式
    三、协同推广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南京农业大学协同推广调查分析
    一、南京农业大学协同推广调查基本情况
    二、南京农业大学协同推广调查
    三、当前模式之下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重大协同推广计划试点蔬菜项目案例分析
    一、实施思路
    二、目标任务
    三、实施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协同推广的资金支持
    二、提高协同人员的素养
    三、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设
    四、加强政府、科研院所与大学协同开展农业科技推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让农技推广部门真正拥有自己的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 胡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2]技术推广对蔬菜种植户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影响及其效应研究[D]. 赵秋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农业科技人才服务漳县乡村产业振兴研究[D]. 杜兰芳.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4]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研究[D]. 陆倩倩.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5]苍南县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蔡成业. 西南大学, 2020(01)
  • [6]重庆市云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 向浩.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7]安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提质增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章玉松. 基层农技推广, 2019(07)
  • [8]农业技术扩散渠道对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的影响研究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养模式为例[D]. 黄炜虹.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9]农业科技微信平台服务推广研究[D]. 覃泽飞.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10]大学协同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D]. 黄颖.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让农技推广部门真正拥有自己的产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