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同位素仪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同位素仪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外同位素仪表的发展概况和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胡芮恺[1](2021)在《新疆核技术利用辐射环境现状及评价》文中指出辐射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核技术利用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研究核技术利用项目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新疆辐射环境状况。本文以空气吸收剂量率为切入点,分析新疆环境辐射背景情况,运用相关技术手段,重点对核技术利用项目进行监测研究,并进行分析及评价。基于此,本文对2013-2019年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喀什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5个地州(市)6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点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同全国其他省份2017-2019年空气吸收剂量率数据进行比较。对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伊犁州和哈密市54家使用密封放射源核技术利用单位的526枚密封放射源周围环境、工作场所及运输过程的辐射剂量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对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州77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的123台X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2013-2019年新疆空气吸收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74.9 n Gy/h-118.6 n Gy/h,与全国其他省份比较处于正常水平。(2)距含密封源仪表源容器表面5 cm处的辐射剂量率为0.05-9.01μSv/h、100 cm处的辐射剂量率为未测出-4.25μSv/h;距γ石油测井源源罐表面5 cm处辐射剂量率为0.25-49.6μSv/h、100 cm处的辐射剂量率为0.46-3.5μSv/h,距中子石油测井源源罐表面5 cm处辐射剂量率为35.1-538μSv/h、100 cm处的辐射剂量率为5.45-41.1μSv/h,测井运源车辆外辐射剂量率为0.1-105.5μSv/h,驾驶员位置辐射剂量率为0.09-0.15μSv/h;γ探伤室外辐射剂量率为118-141 n Sv/h,野外γ探伤作业符合国家标准。(3)医用X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外辐射剂量0.08-2.5μSv/h,移动设备周围环境辐射剂量0.09-2.65μSv/h;移动X射线探伤野外作业符合国家相应标准。总体来看,新疆核技术利用项目周边环境辐射剂量水平基本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使用过程安全可控,人为生产生活中所进行的辐射活动未对环境造成显着影响。

沈欣媛[2](2019)在《我国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对聚变堆适用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建设推进,参与ITER计划的各方已经开始筹划下一代聚变堆的研发与建设,如欧洲的EU-DMEO和中国的CFETR,旨在建成聚变示范电站或聚变工程实验堆。聚变堆具有中子能量高、流强大、能谱范围复杂、堆结构复杂且服役环境极端、放射性氚贮量大等特点。在运行服役期间,有可能引发与裂变堆相似的职业辐照、放射性释放等风险,如何对核反应堆级别的聚变设施开展安全监管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截至目前,国际上尚无国家正式颁布针对聚变堆的核安全监管要求,可能导致针对聚变堆的研发活动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了全面调研,梳理了我国开展聚变核安全监管所面临的内外部法律法规环境,随后进一步对全球范围内开展的聚变核安全相关工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尤其是ITER核安全评价与许可证申请和审批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通过数十年研究积累,在传统裂变已发展成熟的安全理念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聚变领域初步形成了安全理念雏形。本文系统阐明了聚变堆的安全特性,指出聚变堆在放射性源项与能量源项、事故特性、职业辐照、放射性废物等方面与裂变堆存在的显着差异,并基于此,从安全目标、安全功能以及安全分析和评价等方面构建了聚变堆的安全理念并将其与裂变堆安全理念进行对比,为聚变堆的安全设计及核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奠定了基础。基于聚变堆和裂变堆在安全特性和安全理念上的差异,本文对我国现行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的“金字塔式”结构入手,一是从纵向上对位于法律层、行政法规层、部门规章层,以及指导性文件层等不同层级法律法规文件对聚变堆的适用性逐条进行分析;二是从横向上,即法律法规体系中蕴含的主要制度体系及安全要求的角度,对我国当前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的许可证制度、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辐射防护和安全评价制度,以及核设施设计安全要求等对聚变堆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在相关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聚变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可能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最后,按照上文提出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实现途径,结合聚变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要求,本文从对聚变堆适用性相对低的部门规章层选取核动力厂设计安全有关规定作为研究样本,尝试对其提出了修订建议;同时在指导性文件层,选取现阶段的重要缺项之一,有关聚变堆安全分级方面的导则作为研究样本,参照目前在裂变领域已发展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框架,提出了针对聚变设施的安全分级方法框架。为保障法律法规修制定工作顺利实施和推进,本文还提出了配套政策建议,并简单总结了开展聚变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

和世宝[3](2017)在《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核电站的辐射监测是核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应用性课题,辐射监测系统也是核电站众多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系统之一,但是,如果环境及系统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者系统故障率居高不下,则将会影响核电站辐射监测的效果,并且对电站工作人员和公众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对我国核电乃至世界核电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目前存在的通信缺陷进行论述,包括辐射监测系统信号传输过程中通信故障频繁发生导致设备不可用,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并传递出去等。基于485总线传输的辐射监测系统性能更加稳定,此类系统以硅半导体、碘化钠晶体、电离室等作为辐射探测器,探测到的微弱信号在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再送到主放大器进行第二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通过485总线传输到PC控制器、PLC等设备。整个系统由辐射探测器、信号处理单元、485总线、远程显示PC以及后端的超阈值报警联动设备组成。其次本文对辐射监测系统几个重要的监测区进行改善和优化,主要涉及监测主控制室通风系统的通道。由于主控制室人员相对较多,且主控制室控制着整个机组的正常运行,若主控制室的放射性失去监测,将会导致人员恐慌,对整个机组的控制产生极大影响。优化措施主要是对探测器结构进行优化,以改善当房间压力变化时信号突变的问题。主控室监测通道的探测器是采用充气式电离室,电离室探头可以探测出非常微弱的γ辐射剂量,非常适用于低本底的区域监测;探头内部的圆柱形腔室内充满恒温恒压惰性气体,若密封不严或压力产生变化将导致电离的电流突变,产生虚假报警;原厂家探测器采用树脂加塑料材料作为探测器的腔室外壁,由于监测的区域房间内为负压,打开密封门时房间压力会骤变,若探测器材料密封不严或产生形变将会影响测量信号,对辐射监测系统流体排放物监测通道的测量方式进行改善,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以及应用,用半导体探测器取代过去GM计数管、差分电离室等探测器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半导体探测器体积小、性能稳定。优化系统设计完成后,在现场环境进行了长期的测试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完成各个区域的辐射监测,极大改善了之前故障频繁闪发,信号突变等问题。测试结果表明传输通道稳定可靠,系统运行无误,证明系统优化切实有效。

谢希成[4](2016)在《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的蒙特卡罗模拟及软件设计》文中认为火电厂中对料仓、灰斗料位的快速、可靠检测是电力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无源核子料位计通过探测物料中微量伽玛射线照射量率随时间(料位)的变化,进而获得料位的变化信息,由于不使用放射源,在火电厂电除尘、除灰系统料位测量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不但避免了其它方法存在的易挂料、易损耗及容易误报等缺点,而且具有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运行稳定、维护费用低、测量精确、安装简易等特点。但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也存在不少问题,如:(1)料位计刻度过程中需要人工测定料位高度,难度大,准确性差,不能自动刻度。(2)忽略了煤灰中放射性活度变化对料位测量的影响,造成料位测量误差,导致料位误报甚至发生事故。(3)煤灰的放射性较弱时,料位测量精度较差。因此,对无源核子料位计自动刻度技术、误漏报处理技术、放射性活度变化的校正技术等技术难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如下:(1)提出“四联组合探测”的料位测定方法,解决了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受物料放射性活度变化的影响和自动刻度的难题。(a)设计了四联组合探测和“等高多级测量模式”,利用相邻级联探头的吸收剂量率比与料位的关系曲线和参数,完成料位计的在线刻度,避免了“停工”标定,提高了工效。(b)有效地校正了物料中放射性活度变化造成的料位测量误差,提高了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的测量精度和料位定位准确性。由于影响煤灰的放射性因素很多,各地或者不同时期煤灰的放射性活度都有所差异,容易造成测量误差和误报。采用四联组合探测和等高多级测量模式,在煤灰的放射性活度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刻度曲线自动进行校正或者自动重新刻度,有效地降低了因粉煤灰中放射性活度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既节省了反复繁冗的刻度程序,也提高了刻度的准确性,避免误判,并能提高测量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当物料的放射性活度增大1倍,“四联组合探测”方法的料位误差降低至1.1%~5.4%之间,比传统方法的料位误差(12%~57%)明显减少。当物料的放射性活度减小1倍时,“四联组合探测”方法的料位误差降低为-1.7%~-7.6%之间,比传统方法的料位误差(-25%~-43%)明显减少。(2)经理论计算和蒙特卡洛模拟,得出了晶体尺寸为φ7.62×7.62cm3的闪烁探头的最佳探测角度为30°,使探测灵敏度比常规安装方式提高了 17%。当料位探测器与水平位置的夹角为30度时,探测界面能量积分流量值最大;当夹角从0度变化到90度时,探测界面能量积分流量先从低到高变化,达到峰值后又逐渐降低。最低值为90度角时测量值,其与最大值相差达一倍左右。(3)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电除尘灰斗无源核子料位计的整体模型,在30度最佳探测角度条件下,模拟出吸收剂量率随灰斗内料位高度的关系曲线图。根据低位料位计和高位料位计的吸收剂量率变化曲线,利用二阶导数法可得出灰位的变化趋势,由此得出高低料位开关点。对实验所用的料位计系统,当灰位到达100cm时,低位料位计(位于灰斗高度90cm处)吸收剂量率的变化率最大,即100cm处为低位开关点。当灰位到达300cm时,高位料位计(位于灰斗高度270cm处)吸收剂量率的变化率最大,即300cm处为高位开关点。(4)建立了灰斗伽玛场分布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倒四棱台灰斗中粉煤灰的吸收剂量率,与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5)实验表明,蒙特卡罗料位变化模拟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料位测量结果与蒙卡模拟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6)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四联组合探测的无源核子料位计应用软件,实现灰位变化曲线测量、灰位监测、料位报警、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查询等功能。论文完成了火电厂电除尘装置中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中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和蒙特卡罗模拟,取得了预期成果。但由于时间限制,对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的环境本底影响修正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待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完成。

朱强[5](2015)在《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科研成果之一。最初核能的开发,仅用于军事目的,如众所周知的原子弹、氢弹及核潜艇等。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升,人类已经能成功地将核能用于发电,实现了核能的民用化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电技术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目前的第三代,而且第四代核电技术也正在积极的研发和实验当中。目前,核电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采用。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传统核电强国以及韩国等新兴核电国家,不断完善和提高本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竞争力,在加快本国核电建设的同时,都在积极开拓国际核电市场,并已制定详尽的核电出口政策,指引本国的核电技术和装备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实践,中国目前也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核电技术,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开发。在抓好本国核电站建设的同时,中国核电走出国门也迫在眉睫。如何抓住当前全球范围内这难得的核电发展机遇,扩大本国在核能此类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管理“走出去”,提升本国的国际形象,显得刻不容缓。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充分意识到核电“走出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国际上多个场合亲自推销中国的核电技术和装备,核电“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从核电“走出去”战略这个概念提出之后,政府各有关部委、各企业以及核电出口的相关参与方,都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各核电企业也都施展自身的本领争相出海,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内部竞争。但是,真正关于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优势和劣势、以什么产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要达到什么目标、各参与方的职责分工等系统性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却很少。为此,我国需加快完善和提升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内容以及详细对策,用以指导核电出口,保障战略的稳妥实施和推进,最终在国际核电市场上取得丰硕成果。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便在于此。本文以核电“走出去”战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问题分析为重点,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补充、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统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呼应、案例分析和经验分析相协调、国际比较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当前的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日本等核电强国的发展历史和出口经验、中国核电具备的能力,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核电“走出去”战略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用SWOT-PEST分析工具系统深入分析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比较了走出去的几种模式。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在于,首次提出了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完整内容,并根据该战略提炼出了详细的战略实施对策建议。对于核电“走出去”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名词或者定义上。应该涵盖具体的内容,如实施战略拟达到的目标、实现的方式、战略实施的主体、主要产品及品牌等。在此基础上,再细分出政府、企业等各参与方的分工与职责,落实各自承担的具体工作并形成合力。只有保证核电“走出去”战略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才能最终成功实现核电安全稳妥“走出去”,在国际市场获得丰硕的成果。

黄明[6](2015)在《基于X荧光涂(镀)层厚度测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上表面处理工艺的发展和提高,许多机器和仪器的构件以及装饰物表面都涂上一层涂料,涂层厚度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产品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对涂层的厚度和涂覆工艺均有一定的要求[1-2]。在涂料的检验过程中,涂料厚度是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而且它也是表面工程和加工工业中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产品达到优等质量标准的必备控制手段。如果涂层的厚薄不均匀,或厚度未达到规定要求,都将对涂膜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测定漆膜厚度是质量检验中重要的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测厚仪的选取上,由于X荧光测厚仪[3]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对样品无破坏性,目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上对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厚度指标的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蒙特卡罗MCNP程序包对铜、铁、铝作为基底材料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激发出元素铜、铁、铝的K系特征X射线时,最佳的源射线能量值为:8.782Ke V、7.112Ke V、1.6Ke V;特征X射线的激发效率与激发源的入射方向无关;特征X射线被激发出来后,探测器放在激发点正法线方向处探测效率最高;本文利用实验室仪器搭建起一套涂层测厚试验平台,以铜、铁作为试验样品,用油漆作为涂层,用不同涂层厚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标定以后,作出工作曲线;测量铜、铁两种基底上的涂层厚度,在涂层厚度介于0.01g/cm2-0.06g/cm2的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和0.995[4]。本文最后利用X荧光产生与探测装置、数据获取与处理装置、上位机组成硬件系统,再结合利用Visutal studio作为开发软件,通过XML作为数据存储的工具,从而完成X荧光涂层厚度测量系统的建立。

江建锋[7](2012)在《核子料位计在火电厂煤仓料位测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阐述料位计在煤仓料位测量中的必要性,对比超声波料位计和雷达料位计的原理及特点,针对采用核子料位计进行煤仓料位测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具体的核子料位计应用于煤仓料位测量的实施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况运行,针对该料位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测量系统的准确性,②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含火电厂煤仓所处的运行环境适应性),③测量系统的安全性(含辐射安全防护),④测量系统的响应实时性。通过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的分析,利用核辐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核料位计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对现场实际安装条件下的煤仓核子料位测控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其准确性、可靠性、时间响应,并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得到核子料位计在煤仓料位测量上的可行性和技术指标参数,为煤仓料位测量系统在耒阳电厂的应用提供参考。

徐刚[8](2009)在《一种新型散状固体物料动态计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计量在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技术工作之一。工业生产中的散状固体物料,种类繁多,物理特性差别较大,在加工、储存、运输和配料时的计量,尤其在连续动态情况下的计量比较困难。目前,对散状固体物料的动态计量所采用电子皮带秤、核子秤和冲板流量计三种计量方式均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计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相对而言,冲板流量计具有抗冲击、过载能力强、抗粉尘、下料连续等优点,用其计量散状固体物料是很理想的选择。论文在现有的传统型冲板流量计的研制基础上,应用机械设计理论及测量技术的相关原理,从计量装置的整体设计和系统配套入手,进行研究和设计。首先,介绍了计量装置在工业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国内外固体物料计量装置研究概况,分析了电子皮带秤、核子秤和冲板流量计的使用现状、计量原理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接着,对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的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计量装置的基本数值换算原理、计量误差等关键因素,论述了冲板测量计的适用性、解决现有问题的关键技术和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散状固体物料动态计量装置的设计方案。然后按照设计方案,对装置和性能参数两部分做了研发设计。通过秤架的结构分析,对影响计量精度较大的秤架结构进行了合理的创新设计,使物料的下落曲线形状更有利于测量,简化了原有装置复杂的秤架结构,减轻了整体结构重量,同时阐明了以新结构秤架为核心的整体装置所具有的明显技术优势。通过性能参数的设计,对称重传感器、变送器和积算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适用工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更加先进、更加可靠的测量仪表。最后,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制作了实验样机,并根据校验原理及方法,设计了校验装置,模拟实际工况进行了静态校验、动态累计误差的校验和稳定度的校验并讨论了其稳定性。通过对校验所得的数据与某企业使用中的传统型设备相关数据的图表对比,本设计符合预期目标且性能优于同类设备,同时解决了现有散装固体物料在动态计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计量精度不高、结构复杂、维修工作量大等问题。设计成果——新型散状固体物料动态计量装置是一种精度高、测量范围广、结构合理、过载能力强的计量设备。本新型的散状固体物料动态计量装置可广泛适用于煤矿、码头、电厂等连续动态散状固体物料计量,替代传统的电子皮带秤和核子秤,即使在不能使用皮带秤送料的条件下,如链板、刮板、螺旋等多种物料输送机和料仓出料口,也可选用该计量装置。该装置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通过为发明专利予以公开,即将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聂正东[9](2008)在《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转型期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建立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机械院)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其自身所存在的管理薄弱、资金短缺、盈利能力差等缺陷并发性地显现出来,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以保证机械院的持续生存与发展。本文在对机械院内外部环境调研基础上,运用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了机械院内外部环境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了机械院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出了机械院转型期的战略目标。在确定机械院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采用SWOT矩阵、QSPM矩阵分析了机械院所应采取的战略方案,为其制定了如下三阶段发展战略,即第一阶段收缩、剥离战略,培育出机械院基本竞争力;第二阶段合资经营、产品开发、市场开发战略,提升机械院竞争能力;第三阶段集中多元化、横向一体化战略,使机械院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行业服务于一体的国内知名企业集团。最后,对机械院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控制与评价进行了简单论述。通过上述研究,期望能够对机械院摆脱困境,走上稳定、迅速发展之路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为其他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刘波,刘继党,陈昌海[10](2008)在《同位素仪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同位素仪表在自动化行业中的应用,概括了同位素仪表测量原理、特点及放射源的选择、申购、回收、辐射防护事项。

二、国内外同位素仪表的发展概况和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外同位素仪表的发展概况和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核技术利用辐射环境现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中存在的放射性
    1.2 国内外辐射研究现状
    1.3 新疆辐射环境概况
    1.4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新疆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研究
    2.2 含密封放射源设备的研究
    2.3 射线装置的研究
第3章 新疆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研究
    3.1 新疆五地州(市)空气吸收剂量率结果与分析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密封放射源设备辐射剂量水平的研究
    4.1 放射源调查结果
    4.2 含密封源设备辐射剂量测量分析及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射线装置使用环境辐射剂量水平研究
    5.1 射线装置调查结果
    5.2 射线装置周围辐射剂量测量分析及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我国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对聚变堆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及意义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综述
        1.2.1 核安全与核安全监管
        1.2.2 聚变核安全的研究进展
        1.2.3 目前研究的主要局限性
    1.3 论文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国内外现行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2.1 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监管制度
        2.1.1 我国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2.1.2 我国核安全监管制度
    2.2 国际核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及其主要动向
        2.2.1 国际法律文书
        2.2.2 IAEA安全标准和行为准则
        2.2.3 同行评审机制
        2.2.4 主要核电先进国家核安全监管法规体系发展
        2.2.5 全球核安全法律制度近年的主要发展动向
第3章 聚变安全特性和安全理念
    3.1 聚变安全特性
        3.1.1 聚变堆基本原理
        3.1.2 聚变堆安全特性分析
        3.1.3 聚变-裂变安全特性的异同总结
    3.2 聚变安全理念
        3.2.1 聚变安全目标
        3.2.2 聚变安全原则
        3.2.3 聚变安全功能
        3.2.4 聚变安全评价
        3.2.5 聚变-裂变安全理念的异同总结
第4章 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对聚变堆的适用性分析
    4.1 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4.1.1 法律层文件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4.1.2 行政法规层文件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4.1.3 部门规章层文件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4.1.4 核安全导则层文件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4.2 我国核安全法规中重要制度和要求对聚变堆的适用性分析
        4.2.1 核安全许可制度对聚变的适用性
        4.2.2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4.2.3 辐射防护与定期安全评价制度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4.2.4 核设施设计安全要求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4.3 关于我国聚变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实现途径的探讨
第5章 我国聚变核安全法律法规制修订示范及建议
    5.1 法律法规制修订建议示范
        5.1.1 部门规章层文件修订建议示范——以《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为例
        5.1.2 核安全导则层文件制定建议示范——以聚变设施构筑物、系统和部件(SSC)的安全分级为例
    5.2 配套政策建议
        5.2.1 指导思想
        5.2.2 基本原则
        5.2.3 保障措施
    5.3 可能面临的挑战
        5.3.1 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5.3.2 聚变自身发展特定阶段的限制
        5.3.3 各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与参与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2 《核安全法》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3 《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4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5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6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7 核安全领域部门规章
附表8 《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9 《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10 《研究堆设计安全规定》(HAF201-1995)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11 核安全导则(指导性文件)
附表12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1986)对聚变堆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13 《核动力厂安全评价与验证》(HAD102/17-2006)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14 《研究堆调试》(HAD202/05-2010)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15 《铀燃料加工设施安全分析报告的标准格式与内容》(HAD301/01-1991)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16 《放射性废物分类》(HAD 401/04)对聚变堆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17 《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模拟件制作》(HAD601/01-2013)对聚变的适用性分析
附表18 《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格式和内容》(HAD701/02-2014)对聚变堆的适用性分析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辐射监测系统(KRT)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辐射监测系统原理与485总线技术
    2.1 引言
    2.2 485总线介绍
    2.3 基于485总线的辐射监测系统
    2.4 核辐射探测基本原理
        2.4.1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
        2.4.2 几种主要辐射
        2.4.3 γ射线与物质作用形式
    2.5 核辐射探测器
        2.5.1 核辐射探测器类型
        2.5.2 核辐射探测器基本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3种典型测量通道信号的优化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通信传输信号的电路优化
        3.2.1 系统存在的通信信号缺陷
        3.2.2 通信信号的干扰分析
        3.2.3 通信优化方案
        3.2.4 通信优化结果
    3.3 测量通道微弱电流信号传输电路的优化
        3.3.1 测量通道的工作原理
        3.3.2 测量电路的优化方案
        3.3.3 优化后的测试及结果
    3.4 测量通风管道放射性气体活度信号的电路优化
        3.4.1 扫描式风管放射性气体活度监测通道原理
        3.4.2 监测通道电路的优化方案
        3.4.3 改进后测试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辐射监测系统服务器与数字化控制系统通信优化
    4.1 引言
    4.2 CPR1000项目KRT与DCS系统通信结构
        4.2.1 KRT系统结构
        4.2.2 KRT系统数据通信软件结构
        4.2.3 KRT与DCS系统通信结构
    4.3 CPR1000项目KRT与DCS系统通信特点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4.4 CPR1000项目KRT与DCS通信改进方案
        4.4.1 生命监测信号
        4.4.2 ModBus报文异常响应格式及通信冗余切换
    4.5 优化后KRT与DCS的通信测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的蒙特卡罗模拟及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学术意义
    1.2 核子料位计的发展动态
    1.3 无源核子料位计的发展动态
    1.4 MC方法在无源核子料位计方面的研究现状
    1.5 任务来源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7 主要成果与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
    2.1 燃煤及煤灰中的放射性分布
        2.1.1 天然放射性核素
        2.1.2 天然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2.1.3 粉煤灰中的放射性
    2.2 天然放射性测量的基本理论
        2.2.1 伽玛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
        2.2.2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
        2.2.3 放射性核素平衡原理
        2.2.4 闪烁探测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2.3 粉煤灰中放射性的分析
        2.3.1 仪器系统的组成及测量条件
        2.3.2 粉煤灰的仪器谱
        2.3.3 测量数据结果与分析
    2.4 典型辐射体空间伽玛场分布
        2.4.1 “点状辐射体”的Y场
        2.4.2 线源的γ场
        2.4.3 面源的γ场
        2.4.4 体源的γ场计算公式
        2.4.5 灰斗伽玛场分布计算公式
    2.5 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工作原理
第3章 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的蒙特卡罗模拟建模
    3.1 蒙特卡罗原理及结构
        3.1.1 蒙特卡罗算法
        3.1.2 MCNP输入文件与基本形式
    3.2 伽玛射线探测器的选定
    3.3 LABR_3(CE)与NAI(TL)能谱仪系统的比较
        3.3.1 系统配置
        3.3.2 能量分辨率对比
    3.4 不同尺寸溴化镧晶体探测效率的研究及模拟
        3.4.1 实验设计
        3.4.2 溴化镧探测器MC模型的建立
        3.4.3 MC方法模拟输运原理
        3.4.4 探测效率值的对比
        3.4.5 点源效率函数参数的确定与分析
    3.5 电除尘灰斗的无源核子料位计MC模型的建立
        3.5.1 电除尘器灰斗的工作原理
        3.5.2 输灰系统结构及输灰过程
        3.5.3 热电厂电除尘器灰斗系统
        3.5.4 灰斗及料位计的MC建模
        3.5.5 模型说明及MCNP模拟参数设置
第4章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4.1 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最佳探测角度的MC模拟
    4.2 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低料位和高料位开关点的确立
    4.3 探测角度、料位高度、吸收剂量率蒙特卡罗模拟函数关系
    4.4 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的刻度
        4.4.1 传统刻度测定料位存在的问题
        4.4.2 “四联组合探测”料位测定方法刻度结果
        4.4.3 “四联组合探测”料位刻度与传统刻度对比结果
    4.5 环境放射性本底对无源核子料位计的影响
    4.6 理论计算与蒙特卡罗模拟对比结果
    4.7 实验结果与蒙特卡罗模拟对比结果
        4.7.1 进料与排灰过程实验结果与蒙卡模拟对比结果
        4.7.2 实测料位变化曲线与蒙特卡罗模拟曲线对比结果
第5章 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软件设计
    5.1 LABVIEW简介
    5.2 软件设计思路
    5.3 软件结构
        5.3.1 系统登录模块
        5.3.2 数据采集模块
        5.3.3 料位计报警模块
        5.3.4 记录查询模块
        5.3.5 运行主界面及监测界面
    5.4 软件运行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5)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文的背景及意义
        (一) 背景
        (二) 意义
    二、“走出去”战略相关理论回顾
        (一) 马克思主义国际投资理论
        (二) 对外贸易理论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三、关于核电“走出去”战略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主要核电国家核电发展综述
    第一节 世界主要核电国家发展历史及出口经验总结
        一、美国
        二、法国
        三、俄罗斯
        四、韩国
        五、加拿大
        六、日本
    第二节 世界核电当前总体情况以及主要技术路线
        一、世界核电当前总体情况
        二、当前主要技术路线
    第三节 国际核电市场竞争现状
        一、国际核电发展形势
        二、核电强国竞争态势以及中国核电的竞争机会
        三、当前国际核电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中国核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有关“走出去”成果
    第一节 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核电当前的技术路线
    第三节 我国核电已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一、我国核电产业已具备的能力
        二、我国当前主要核电出口技术的竞争力
    第四节 中国主要核电企业及其“走出去”成果
        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二、中国广核集团公司
        三、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四、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五、核电设备企业
第三章 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一节 “走出去”战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第三节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必要性
    第四节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环境分析(SWOT-PEST)
    第一节 SWOT-PEST分析模式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环境的SWOT-PEST分析
        一、中国核电“走出去”内部资源及能力的优势分析(S)
        二、中国核电“走出去”内部资源及能力的劣势分析(W)
        三、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外部机遇分析(O)
        四、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外部威胁分析(T)
第五章 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基本方式选择
    第一节 以工程总承包方式“走出去”
        一、以E+P+C模式“走出去”
        二、以E+P+CM模式“走出去”
        三、以E+P模式“走出去”
        四、以其他工程模式“走出去”
        五、工程总承包方式的优劣分析
    第二节 以直接对外投资方式“走出去”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因
        二、核电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三、直接投资方式的优劣分析
    第三节 以贸易方式“走出去”
        一、核电技术出口
        二、核电设备出口
        三、以贸易方式“走出去”的模型分析
        四、贸易方式的优劣分析
    第四节 其他模式(BOT、PPP模式)
        一、BOT模式
        二、PPP模式
第六章 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内容及推动其实施的对策
    第一节 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内容
    第二节 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主要对策
        一、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三、金融及保险机构应采取的对策
        四、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应采取的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基于X荧光涂(镀)层厚度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趋势
    1.3 本论文的工作任务
第2章 X荧光测厚机理
    2.1 X荧光产生机理
    2.2 X荧光测厚法原理
第3章 基于MCNP的X荧光测厚理论模拟
    3.1 MCNP模型系统介绍
    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3.2.1 探测器位置
        3.2.2 激发源的优化设计
        3.2.3 X荧光强度随涂层厚度变化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X荧光测厚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装置
        4.1.1 标准样品制作
        4.1.2 荧光X射线发生器及探测装置
        4.1.3 探测器
        4.1.4 主放大器
        4.1.5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仪
        4.1.6 定标器
    4.2 实验测量数据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X荧光涂(镀)层厚度测量系统
    5.1 硬件组成
    5.2 系统软件设计
        5.2.1 XML介绍及应用
        5.2.2 串口控件介绍及应用
    5.3 软件总体设计
        5.3.1 串口操作
        5.3.2 主界面(计数值和物质厚度显示界面)
        5.3.3 参数设置
        5.3.4 靶核设置
        5.3.5 放射源设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核子料位计在火电厂煤仓料位测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核仪器仪表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项目研究的意义
        1.2.2 国外核仪器仪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2.3 我国核仪器仪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2.4 强度型核子料位计仪器仪表的技术水平
        1.2.5 核子料位计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
        1.2.6 核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
        1.3.2 主要技术指标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射线辐射技术和核料位计的工作原理
    2.1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与辐射技术
        2.1.1 光电效应
        2.1.2 康普顿散射
        2.1.3 电子对产生
    2.2 核子料位计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2.2.1 核子料位计的特点
        2.2.2 核子料位计的分类
    2.3 强度型核子料位计
    2.4 核料位计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 新型核子料位计在燃煤发电厂煤仓测控中的设计与应用
    3.1 核料位计在物料检测及监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2 新型核子料位计设计方案的提出
        3.2.1 放射源装置
        3.2.2 密封源性能分级标准
        3.2.3 不同穿透能力的放射源
        3.2.4 核子料位计选用放射源的原则
        3.2.5 对核子料位计的放射防护要求
        3.2.6 核子料位计及其使用场所要求
        3.2.7 料位探测器组件
    3.3 新型核料位计在煤仓测控的应用
    3.4 燃煤电厂煤仓新型核料位计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
第四章 火电厂核料位计检测装置的放射防护与安全
    4.1 火电厂核料位计的辐射防护性能
    4.2 煤仓核料位计的安全操作与管理
        4.2.1 放射源检测仪表应用单位的管理规章
        4.2.2 放射源检测仪表使用操作与维护的安全制度
        4.2.3 源容器的运输制度
        4.2.4 放射源容器和带放射源的检测仪表的贮存
        4.2.5 安全操作与管理注意事项
    4.3 辐射事故与事故应急响应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一种新型散状固体物料动态计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计量装置在工业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3 国内外固体物料计量装置研究概况
        1.3.1 电子皮带秤使用现状、计量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1.3.2 核子秤使用现状、计量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1.3.3 冲板流量计使用现状、计量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的理论分析与设计原理
    2.1 三种常用固体物料计量装置理论分析
        2.1.1 基本数值换算原理比较
        2.1.2 测量误差分析与比较
        2.1.3 设计方案的提出
    2.2 冲板流量计的理论分析
        2.2.1 冲板测量计的适用性
        2.2.2 解决冲板式流量计现有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
    2.3 冲板流量计的设计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冲板流量计式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的设计
    3.1 新型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及计算方法
    3.2 新型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设计
        3.2.1 智能计量装置的结构设计
        3.2.2 称重传感器
        3.2.3 变送器
        3.2.4 积算仪
    3.3 新型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的主要性能参数设计
        3.3.1 新型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整体性能指标
        3.3.2 秤架的性能指标
        3.3.3 称重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3.3.4 变送器的性能指标
        3.3.5 积算仪的性能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的实验
    4.1 新型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的实验装置的必要性
    4.2 校验装置的校验原理及方法
    4.3 校验装置的结构形式
    4.4 校验装置设计
    4.5 新型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的标定
    4.6 新型散状固体物料智能计量装置的校验
        4.6.1 校验原理
        4.6.2 静态校验
        4.6.3 动态累计误差的校验
        4.6.4 稳定度的校验
        4.6.5 维护性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转型期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概况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 研究思路
二、发展战略研究理论综述
    (一) 发展战略定义
    (二) 发展战略研究方法
    (三) 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三、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外部环境分析
    (一) 经济环境
    (二) 政治和法律环境
    (三) 社会和文化环境
    (四) 技术环境
    (五) 行业竞争
    (六) 小结
四、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内部条件分析
    (一) 管理能力
    (二) 市场营销
    (三) 财务会计
    (四) 生产作业
    (五) 研究与开发
    (六) 计算机信息系统
    (七) 小结
五、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发展战略的构建
    (一) 机械院发展战略目标及宗旨
    (二) 机械院发展战略的建立
    (三) 机械院发展战略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六、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一) 战略实施概述
    (二) 战略实施阶段
    (三) 战略实施对策
    (四) 战略控制内容及方式
    (五) 战略实施的控制重点
七、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内外同位素仪表的发展概况和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核技术利用辐射环境现状及评价[D]. 胡芮恺.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我国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对聚变堆适用性研究[D]. 沈欣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8)
  • [3]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D]. 和世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4]无源核子灰斗料位计的蒙特卡罗模拟及软件设计[D]. 谢希成.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
  • [5]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研究[D]. 朱强. 中共中央党校, 2015(03)
  • [6]基于X荧光涂(镀)层厚度测量研究[D]. 黄明. 南华大学, 2015(04)
  • [7]核子料位计在火电厂煤仓料位测控中的应用研究[D]. 江建锋. 南华大学, 2012(01)
  • [8]一种新型散状固体物料动态计量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 徐刚.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 [9]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转型期发展战略研究[D]. 聂正东. 兰州大学, 2008(S1)
  • [10]同位素仪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 刘波,刘继党,陈昌海.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3)

标签:;  ;  ;  ;  ;  

国内外同位素仪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