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1250mAX线机故障案例

西门子1250mAX线机故障案例

一、西门子1250mAX线机故障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金琛[1](2020)在《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文中认为连续挤压技术由于其具有材料利用率高、节省能源、工序少、生产效率高、组织性能均匀性好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由组态软件开发出的监控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备,同时价格比较高。因此尝试开发一个功能强大、界面美观的SCADA系统,并开发出一个基于Android手机的远程监控软件对生产线进行远程监控。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Visual Studio 2017开发平台,运用C#高级语言,采用GDI+绘图技术、TCP/IP通信协议、数据库管理等技术,通过研究西门子S7-1200型号PLC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报文,运用套接字编程,实现工控机与PLC通信并实时读写数据;根据Modbus RTU通信协议实现与电能表通信并实时读取数据,开发出了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在该SCADA系统中,对现有的组态软件的故障报警模块进行了改进,利用表格来代替现有的指示灯显示,操作者可根据表格内故障处理的提示进行故障排查;对组态软件的实时曲线模块也进行了革新:将原有的一个坐标系变为三个坐标系,方便操作者对数据的分析;添加了现有的组态软件所没有的功能:PLC状态监控和清理数据库,方便操作者可以随时查看PLC状态,并可以节省查询历史数据的时间。基于Android Studio平台,运用Java高级语言,采用TCP/IP通信协议、流以及套接字编程技术开发出连续挤压生产线远程监控软件。进行了模块设计,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可以流畅的完成远程数据监控和故障报警任务。最后,针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本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实现对同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陈鹏[2](2018)在《齐齐哈尔市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现状调查及评估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对齐齐哈尔市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现状展开调研,分析市内医院配置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状况、设备操作人员情况、效益情况及医疗设备服务效率,掌握齐齐哈尔市医疗设备现状,为卫生管理部门及医疗单位后续规划配置、设备运行及设备监管提供科学的建议及参考,对于促进医疗设备的合理购置、有序管理以及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齐齐哈尔市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11家三级医学单位及10种医院所配置的大型设备。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齐齐哈尔市三级医院运营现状、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情况、器械基本配置状况、设备操作人员数量及素质、医疗设备服务效率情况。填报对象为各相关医院器械设备部、医务部(科)、财务部(科)、统计科(室)人员,调查工作主要借助市卫生经济学会,将表格下发到相关医院,由以上科室协助填报,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汇总。使用Epidata3.1实行数据双录入,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34)±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各医疗机构中,CT共配置28台,台平均购置1120.50万元;核磁共振共配置12台,台平均购置1305.58万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共配置12台,台平均购置602.5万元;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共配置3台;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共配置3台;DR系统共配置19台,台平均购置260.68万元;工频X光机共配置7台,台平均购置108.57万元;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共配置115台,台平均购置321.56万元;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共配置2台,台平均购置44.5万元;高压氧舱共配置2台,台平均购置82万元;直线加速器共配置2台,台平均购置3131万元;(2)总收入最多的大型设备为CT,为24855万元,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最少,为65万元。台平均收入核磁共振最多,为1275.75万元,工频X光机最少,为10.14万元。总支出最多的大型设备为CT,为14793万元,工频X光机最少,为46万元。台平均支出核磁共振最多,为769.70万元,工频X光机最少,为6.57万元。总的纯收入,CT最多为10063万元,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最少,为14.20万元。台平均纯收入,核磁共振最多为506.08万元,工频X光机最少为3.57万元。(3)CT的设备操作总人数最多,为136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和直线加速器的最少,为5人。台平均操作人数最多者为核磁共振,为5.17人,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最少,为0.77人。医院平均操作人数CT最多为12.36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和直线加速器最少,为0.45人。共有两家医院具备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设备操作人员持证总构成比为60%,其余各类医院的各类设备操作人员皆持证上岗;冲击波碎石机的设备操作人员接受过培训计划的构成比为0%,其余各类医院的各类设备操作人员都接受过培训计划。(4)医疗设备数量配备最多的是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其数量为115台;阳性检出率最高的设备是核磁共振,为90.79%;年诊治人次数最多的设备为CT,为299844人次;台平均年诊治人次数最高的设备为核磁共振,为11187.58人次;次均检查时间最多的是设备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为48分钟;日均开机时间最长的设备是DR系统,其时间为11.33小时;年开机天数最多的设备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为336天。(5)CT设备:三级教学医院与三级非教学医院相比,设备收入与支出方面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教学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均大于三级非教学医院。三甲医院与三乙医院相比,设备购置金额与设备操作人员总数方面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均高于三乙医院。三甲医院与三乙医院相比,年诊治人次数与年开机天数方面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均高于三乙医院。(6)核磁共振设备:三级公立医院与三级民营医院相比,三级教学医院与三级非教学医院相比,设备效益方面、基本配置状况及设备操作人员数量及素质方面、设备服务效率方面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设备:三甲医院和三乙医院相比,三级公立医院与三级民营医院相比,三级教学医院与三级非教学医院相比,设备效益方面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和三乙医院相比,大型器械数量和设备操作人员总数方面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三甲医院高于三乙医院。三甲医院与三乙医院相比,年诊治人次数方面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年诊治人次数高于三乙。本研究针对上述结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1)大型医疗设备分布情况;(2)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情况;(3)大型医疗设备效益情况;(4)大型医疗设备利用情况,并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论:(1)在医疗设备基本配置方面,齐齐哈尔市各级医院配置不够合理;(2)在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方面,齐齐哈尔市各级医院大型设备人员操作素养较好;(3)在医疗设备的设备效益方面,不同的大型医疗设备,核磁共振的设备效益最高,其次是CT和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在利用情况方面,CT、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利用未能达到满负荷工作状态,年开机利用率也相对较低,核磁共振设备在三级医院的利用率已经接近满负荷使用;(4)在齐齐哈尔市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服务效率方面,对于不同的医疗设备,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及CT的服务效率相对较高,其他设备的服务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张倩倩[3](2018)在《电池极片轧机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了对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电池极片轧机作为极片生产的主要设备,目前,已具备了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但是其功能单一,不具备设备故障诊断的能力。作为复杂的连续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难免发生故障,这些故障对极片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无法保证生产线的安全。为了提升极片轧机设备的智能诊断能力,本课题组与企业合作开发极片轧机的故障诊断系统,对极片轧机的故障模式及影响进行研究,将模糊理论与专家系统应用于极片轧机的故障诊断系统中,实现对故障发生部位的迅速定位,解决并排除故障,提高了极片轧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设备的可维修率,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对电池极片轧制工艺进行详细分析,分析极片轧机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并根据故障模式总结电池极片轧机的故障特性。2、采用传感器技术及基于总线的监测技术,实现极片轧机系统运行状态的参数采集,选取极片轧机系统的故障特征信号,应用PLC及智能仪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保存和分析。3、深入学习模糊推理方法和专家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极片轧机模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建立,实现专家知识的模糊化,结合数理统计和专家经验,建立数据库、知识库及推理机构,实现系统故障的模糊推理。4、根据故障类型的不同,提出基于PLC及智能仪器知识库的诊断方法,结合系统的部分程序,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并通过总线方式,将智能仪器内部的知识转换为专家规则形式进行应用。5、以MCGS组态软件作为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平台,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并通过研究MCGS策略构件开发技术,将MATLAB先进算法与MCGS集成,使软件实现集状态监测、诊断识别、决策显示于一体的功能。6、测试MCGS策略构件开发情况,将极片轧机故障诊断应用于极片实际轧制过程中,通过诊断实例说明极片轧机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用性及准确性。

陈金山[4](2015)在《带钢冷连轧过程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不锈钢/碳钢混合冷连轧生产线为背景,针对该生产线目前存在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带钢表面热滑伤缺陷以及极限厚度高精度精冲钢生产等关键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工艺润滑实验深入地研究并分析了轧辊粗糙度对冷连轧工艺过程和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基于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冷连轧生产过程中的变形抗力模型、摩擦系数模型、轧辊表面粗糙度模型、带钢表面粗糙度模型、变形区温度模型、变形区油膜厚度模型、乳化液粘度模型等关键工艺模型,为实现其在线工业应用、丰富和完善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模型库奠定理论基础。(2)针对冷连轧具体控制和工艺要求,研究并开发了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了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及功能,实现了模型设定计算、跟踪、通讯、数据处理与管理、实时HMI监控和日志等系统功能,同时,进行了冷连轧多目标轧制规程优化设计与研究,基于NMS法给出了冷连轧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该过程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模型设定计算精度高,满足了高速冷连轧自动化控制的需求。(3)进行轧制润滑实验研究,分析了冷轧过程中压下量、乳化液浓度、温度和乳辊表面粗糙度等工艺参数对热滑伤缺陷的影响规律,探索了热滑伤缺陷的产生机理,研究并分析了冷轧过程变形区内油膜厚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冷轧过程高精度油膜厚度数学模型,采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并研究热滑伤缺陷的数据规律,建立了热滑伤临界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厚度法和比温度法两种热滑伤缺陷判定准则,为热滑伤缺陷的预报与控制解决核心技术问题。(4)联合应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Oracle 10g 和 MFC 技术进行带钢冷连轧表面热滑伤预报与控制软件的开发,并将开发的软件成功嵌入过程控制系统应用于冷连轧生产实践,在线实现了表面热滑伤缺陷的高精度预报,并通过调整速度分配、压下分配、乳化液参数、粗糙度参数等有效策略,很好地避免和控制了热滑伤缺陷的产生,最终实现热滑伤预报与控制数学模型的在线功能。(5)开发了五机架冷连轧极限厚度精冲钢板带的轧制工艺技术,通过实验室轧制润滑实验,研究张力、速度、润滑、压下分配条件下的极限厚度精冲钢轧制工艺特点,制定出1750mm冷连轧生产精冲钢板带的轧制工艺规程,突破了冷连轧卷取技术的瓶颈,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卡罗塞尔卷取机卷取能力,在保证精冲钢尺寸精度和进行合理变形分配的基础上,探讨了退火工艺对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有效的热处理制度,为改善精冲钢产品组织和力学性能提供工艺指导及理论依据。

贾宏,杨广胜,郭群祥[5](1998)在《西门子GIGANTOS 1250 mA X 线机电源继电器间断性下闸故障的检修》文中提出西门子GIGANTOS1250mAX线机电源继电器间断性下闸故障的检修TheTroubleSbootingofRelyIntervalBreakShortofSimensGIGANTOS1250mAX-rayEquipment贾宏①杨广胜②郭群祥②①...

周佳辉[6](2021)在《电磁开关线圈绕线机的绕线控制与视觉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磁开关线圈是汽车启动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线圈的绕线精度关系到启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但是,目前市场中生产电磁开关线圈的绕线机设备精度普遍还存在一些差距,有待提高。随着国内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线圈需求量也随着大幅提升,迫切需要研发一种精度能满足实际需求的自动绕线设备。因此,本文针对电磁开关线圈高精度绕线机研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张力控制问题、排线控制问题和线圈合格性检测问题等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线圈绕制过程中漆包线的张力控制工艺需求,提出一种可行的漆包线张力控制解决方法,研究对比了磁滞制动与磁粉制动的张力控制原理,根据张力控制器的结构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两种张力控制方式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可行性。(2)通过分析绕线机中的线圈绕线和排线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线圈的排线方式和线圈排线过程中导针运动度的控制方法。运用梯形曲线对排线过程中的速度进行控制,运用ADAMS软件对梯形曲线运动排线过程中的位移变化,速度变化和加速度变化进行仿真验证,验证了其运动排线算法的可行性,并运用运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实现了线圈的实例验证,提升线圈的排线精度和线圈产品质量。(3)针对线圈的合格性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准差的线圈检测算法,运用工业相机采集待检测的线圈图像,再用图像检测软件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连通区域分割和降噪等图像处理,计算线圈图像的相邻漆包线中心点距离的标准差,通过对标准差的大小进行判定从而实现对线圈合格性的判定,并基于Windows Form Application开发了线圈合格性检测软件。(4)最后,在绕线机设备上进行线圈生产验证,并对绕制的线圈进行了视觉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磁粉张力控制方法、梯形曲线排线控制算法和基于标准差的线圈视觉检测算法可行、有效,能够较大程度的提升线圈绕制的精度和线圈检测的效率。

曹杰[7](2020)在《钢筋钢带全自动焊接生产线设计及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矿用钢筋钢带的需求量大、产品质量要求高,然而实际生产现场采用传统手工电弧焊的生产模式,面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急需设计研发一套全自动的钢筋钢带焊接生产线,以实现矿用钢筋钢带的自动化、高质量、低成本以及高效的批量生产。设计研发的矿用钢筋钢带全自动生产线,其产品加工参数要求严格,钢筋钢带的焊接工艺要求高。论文首先结合钢筋钢带焊接工艺、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理论、电气自动化及可编程控制技术,完成了整体生产线的PLC控制。生产线各成型加工工位采用液压控制和气动控制,完成工件的自动调直、上料、剪切、焊接成型、成品出料,并可以在感应到无料时自动停机报警,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化运行,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及自动化。其次对生产线中重要的调直工装、焊接工装和剪切工装进行设计,分析钢筋的调直机制,不同参数对电阻焊的焊接工艺影响以及剪切工艺,得出最优化生产工艺。最后在生产线各部分的工装结构设计研制完成后,对生产线系统进行了整体调试,运用控制器对各个工装精准控制,以实现整体生产线的不间断工作。对焊接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处理。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实际生产成本。试生产结果表明所设计研发的钢筋钢带全自动生产线能够正常生产,批量生产过程中生产线性能稳定,产品的规格、尺寸一致,外表光滑无毛刺。通过拉伸试验对焊接接头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其性能指标达到了工艺要求。

祝相泉[8](2020)在《基于模糊PID的矫平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行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是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矫平机是钢铁行业产业链的常见设备,同时也是保证钢板质量的重要设备,主要应用于矫正各种规格的板材及剪切成块的板材。辊式矫平机是利用材料的“包辛格效应”,对板材进行多次正反弯曲,最终将其矫平。本文主要对辽宁省沈阳市某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矫平剪板机组进行改造和升级。原有矫平剪板机组存在以下问题:受钢板厚度、走板速度、环境温度和操作工人熟练程度等制约,矫平精度和矫平质量不稳定;定尺剪切的精度不高,勉强能满足千分之二的误差;开卷、预矫、精矫、剪切、码垛等各部分独立控制,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工作效率和产能;在矫平过程中存在振动和噪声,特别是钢板厚度大于12mm时,振动和噪声更加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对矫平机最主要部件——矫平辊进行设计计算和仿真分析,解决了矫平精度不稳定和存在振动、噪声的问题。另一方面基于触摸屏和PLC设计实现了矫平机控制系统,由原来的分散独立控制改为集中一体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缩短了工作周期,改善了生产效率。因为矫平机控制系统具有时变性、大滞后和非线性的因素,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引入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定尺剪切的精度明显提高,误差可以控制在千分之一。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提出了课题的研究意义;介绍了矫平机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介绍了PID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第二,分析了矫平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说明;针对矫平机存在振动和噪声问题,以钢板材料、矫平曲率、接入强度和咬入条件为已知条件,对矫平辊进行了优化计算和仿真分析,完成了矫平辊的优化设计。第三,基于矫平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完成了硬件的选型,设计了硬件结构图和电气接线图,设计了触摸屏界面和PLC程序流程图,绘制了I/O地址分配表,利用西门子STEP7软件编译了PLC控制程序。第四,对PID控制器的结构以及常用的离散化方法进行了说明,分析了PID参数整定的三种方法和不同的应用场合;研究了模糊控制算法,对其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完成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五,引入了模糊PID算法来解决钢卷输送速度不稳定的问题,分析了模糊PID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被控对象进行数学建模,得到了矫平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设计了一款新的模糊PID控制器,离线计算得出模糊控制规则表,能够完成离线计算在线查表的功能;使用MATLAB软件对常规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动态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鲁棒性好,性能优。

郑伟卫[9](2019)在《主井提升机双独立电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主井提升系统承担着矿井原煤的提升任务,是矿井的咽喉要道,是制约矿井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先进的提升机电控系统一直都是衡量煤矿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已在矿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节能降耗已为全社会所共认,变频调速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节能降耗的有力手段。变频调速技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等的有机结合,其优点有调速范围宽、精度高、响应快、功率因数高、操作使用方便、节能显着等。本文针对城郊煤矿主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存在的控制系统复杂、功率因数低、发热严重、元器件老化、故障率高、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差等问题,分析了功率变换器的研究现状,对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功率变换器和交-交变换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三电平PWM整流器定频直接功率控制、双绕组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三电平变频器智能故障诊断与保护单元、矿井提升机非线性悬停控制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构建了双独立电控的思路,即采用“交流双绕组同步电机、双三电平交-直-交变频器、数字DSP调节控制、PLC网络控制、上位机诊断和监控、工业以太网互联”的模式,替代ABB交-交变频调速系统。本文基于自动化、信息化、电力电子等技术,对双独立电控主回路进行了选型计算,设计了总体技术方案,安装应用两套同型号的双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两套闸控系统、两套信号系统以及相应的传感器。其中双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主要包括交流双绕组同步电机、双三电平交-直-交变频器、数字DSP调节控制、PLC网络控制、上位机诊断和监控、工业以太网互联等模块,主要设备包括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调节柜、PLC控制柜、变频柜、励磁柜、操作台、上位机等;对电控系统进行了出厂试验及现场调试运行,进行了各工况试验;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了应用效果和效益分析;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主井提升机两套系统互为备用、相互冗余,任何一套电控系统出现故障后,可在5分钟内完成切换,有效减少了主井提升系统的影响时间。双独立电控自投入运行以来,提升系统运行平稳、保护齐全可靠、故障诊断能力强、速度曲线行程跟踪准确、电网谐波低、功率因数高、故障率低、震动小、噪音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该论文有图76幅,表18个,参考文献85篇。

周方[10](2019)在《24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设计改造》文中指出多晶硅生产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改良西门子法作为最成熟的多晶硅生产工艺在大型多晶硅项目中应用广泛。基于光伏企业追求品质、节能降耗的客观要求,设计改造制约多晶硅生产的核心设名——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势在必行。在提取高纯硅的还原炉内,自动检测硅棒电压电流大小及其变化趋势,自动控制硅棒电压电流,以实现多晶硅自动化生产的电源系统正在国产化。本文依据硅的电气特性,将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的工作分为高压击穿和中压加热两个阶段。利用晶闸管无极调压技术完成了对多晶硅电源输出电压电流的连续控制。以主、控流程和电路设计角度切入,清楚地还原了多晶硅电源系统的原理结构、主要设备、改造方向、运行标准、控制软件等轨迹,从多晶硅电源系统结构设计、多晶硅电源主电路设计、多晶硅电源电路参数设计、多晶硅电源电路实验、多晶硅电源PCS7系统展示及曲线分析等方面实现了 24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的设计改造。经实践检验,设计改造后的24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单炉产量可达7.5吨,硅棒直径超过150mm,单位能耗低于60kWh。满足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生产需求,对推动多晶硅生产及还原炉电源系统国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门子1250mAX线机故障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门子1250mAX线机故障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连续挤压技术概述
        1.1.1 连续挤压技术原理简介
        1.1.2 连续挤压生产线简介
    1.2 SCADA系统发展概况
    1.3 远程监控系统发展概况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编程语言及主要技术
    2.1 C#语言及其主要技术
        2.1.1C#简介
        2.1.2 计时器的应用
        2.1.3 GDI+技术
        2.1.4 网络编程
        2.1.5 PLC通信简介
        2.1.6 数据库的简介及配置
        2.1.7 电能表通信简介
    2.2 Java语言及其主要技术
        2.2.1 Java简介
        2.2.2 网络编程
        2.2.3 PLC通信
    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于C#的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设计
    3.1 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与PLC通信
    3.3 系统与电能表通信
    3.4 对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设计
        3.4.1 切换菜单
        3.4.2 首页界面
        3.4.3 参数设定界面
        3.4.4 状态显示界面
        3.4.5 实时曲线界面
        3.4.6 历史曲线界面
        3.4.7 故障报警界面
        3.4.8 数据报表界面
        3.4.9 PLC监控界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Java的连续挤压生产线远程监控软件的设计
    4.1 连续挤压生产线手机远程监控软件的需求分析
    4.2 对连续挤压生产线手机远程监控软件的设计
        4.2.1 状态显示界面
        4.2.2 故障报警界面
    4.3 软件打包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齐齐哈尔市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现状调查及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定义及分类
        1.2.1 定义
        1.2.2 分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现状
        1.3.2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1.3.3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现状
        1.3.4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服务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问卷调查
        2.2.3 相关指标运算
    2.3 技术路线
    2.4 质量控制
        2.4.1 编订问卷
        2.4.2 搜集数据资料
        2.4.3 录入数据并分析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齐齐哈尔市三级医疗机构及设备基本情况
        3.1.1 齐齐哈尔市三级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3.1.2 不同级别、性质三级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分布状况
        3.1.3 大型医疗设备基本配置情况
        3.1.4 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情况
        3.1.5 大型医疗设备效益情况
        3.1.6 大型医疗设备服务效率
    3.2 不同级别、性质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基本配置
        3.2.1 大型医疗设备数量情况
        3.2.2 大型医疗设备来源分布情况
        3.2.3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金额情况
    3.3 不同级别、性质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数量..
    3.4 不同级别、性质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效益情况
        3.4.1 大型医疗设备收入情况
        3.4.2 大型医疗设备支出情况
        3.4.3 大型医疗设备纯收入情况
    3.5 齐齐哈尔市不同级别、性质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服务效率
        3.5.1 大型医疗设备阳性检出率
        3.5.2 大型医疗设备年诊治人次数
        3.5.3 大型医疗设备次均检查时间(分钟)
        3.5.4 大型医疗设备日均开机时间
        3.5.5 大型医疗设备年开机天数
    3.6 大型医疗设备利用情况
        3.6.1 CT设备利用情况
        3.6.2 核磁共振设备利用情况
        3.6.3 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设备利用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基本配置状况分析
    4.2 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情况分析
    4.3 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情况分析
        4.3.1 大型医疗设备效益情况分析
        4.3.2 大型医疗设备利用情况分析
    4.4 三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服务效率
    4.5 对策与建议
        4.5.1 合理配置大型医疗设备
        4.5.2 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4.5.3 优化不同大型医疗设备数量和效益
        4.5.4 提升大型医疗设备服务效率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电池极片轧机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极片轧机轧制过程及故障分析
    2.1 电池极片轧制工艺分析
    2.2 电池极片轧机的故障分析
        2.2.1 极片轧机的故障模式及影响
        2.2.2 极片轧机的故障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3.1 模糊故障诊断方法
        3.1.1 模糊集合
        3.1.2 模糊关系及变换
    3.2 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3.2.1 专家系统故障诊断原理
        3.2.2 模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3.3 极片轧机应用故障诊断方法要点分析
    3.4 极片轧机模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3.4.1 极片轧机模糊集合及隶属度的确定
        3.4.2 极片轧机模糊关系矩阵的建立
        3.4.3 模糊推理结果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片轧机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4.1 极片轧机状态参数的监测
        4.1.1 基于传感器的状态参数监测
        4.1.2 基于现场总线的设备参数监测
    4.2 基于PLC及智能仪器知识库的故障诊断方法
        4.2.1 基于PLC的快速故障定位方法
        4.2.2 基于智能仪器知识库的故障诊断方法
    4.3 极片轧机故障诊断系统的综合决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极片轧机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5.1 极片轧机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设计
        5.1.1 MATLAB先进算法调用技术的分析
        5.1.2 MCGS故障诊断策略构件的开发
        5.1.3 极片轧机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5.2 极片轧机故障诊断系统的试验
        5.2.1 MCGS策略构件挂接与应用
        5.2.2 极片轧机故障诊断实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带钢冷连轧过程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冷连轧生产技术及特点
        1.2.1 带钢冷连轧生产的特点
        1.2.2 冷连轧生产装备及发展
        1.2.3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
        1.2.4 冷连轧过程的技术发展
    1.3 冷连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3.1 轧辊粗糙度对不锈钢板带表面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1.3.2 不锈钢冷连轧板带的表面粗糙度模型
        1.3.3 不锈钢板带冷连轧变形区油膜厚度数学模型
        1.3.4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负荷分配算法
    1.4 冷连轧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
        1.4.1 带钢表面热滑伤缺陷研究及表面质量控制
        1.4.2 冷连轧极限厚度轧制工艺技术的研究
    1.5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6.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6.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冷连轧过程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
    2.1 冷连轧基础工艺模型
        2.1.1 轧辊压扁模型
        2.1.2 变形抗力模型
        2.1.3 摩擦系数模型
        2.1.4 张力模型
        2.1.5 轧制力模型
        2.1.6 前滑模型
        2.1.7 电机扭矩及电机功率模型
        2.1.8 轧制速度模型
        2.1.9 流量方程
        2.1.10 辊缝设定模型
        2.1.11 自适应计算模型
        2.1.12 轧制参数反馈计算模型
    2.2 冷连轧温度计算模型
        2.2.1 变形区温度计算经典模型
        2.2.2 改进型温度计算模型
    2.3 乳化液粘度计算模型
        2.3.1 乳化液浓度对动力粘度的影响
        2.3.2 乳化液流量对动力粘度的影响
        2.3.3 乳化液动力粘度模型
        2.3.4 乳化液实际粘度计算模型
    2.4 轧辊表面粗糙度研究与建模
        2.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4.2 结果与讨论
        2.4.3 轧辊表面粗糙度模型
    2.5 带钢表面粗糙度建模
        2.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5.2 末道次轧前带钢表面粗糙度模型
        2.5.3 带钢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
        2.5.4 带钢表面粗糙度实用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研究
    3.1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建构
        3.1.1 系统硬件与网络结构
        3.1.2 系统开发平台
    3.2 过程控制系统的功能开发
        3.2.1 系统目标
        3.2.2 系统进程与线程设计
        3.2.3 系统应用策略
    3.3 冷连轧高效轧制的跟踪实现
        3.3.1 跟踪的功能与作用
        3.3.2 跟踪模块设计
        3.3.3 跟踪数据处理
        3.3.4 应用效果
    3.4 系统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3.4.1 数据采集
        3.4.2 数据管理
    3.5 人机界面(HMI)的实时监控
    3.6 日志功能与系统维护
        3.6.1 日志模块架构
        3.6.2 日志功能实现
        3.6.3 日志输出
        3.6.4 日志数据处理
        3.6.5 系统维护
        3.6.6 应用效果
    3.7 过程控制系统通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7.1 通讯功能架构
        3.7.2 进程间通讯设计
        3.7.3 系统间通讯设计
        3.7.4 应用效果
    3.8 模型系统的设定计算
        3.8.1 预设定计算
        3.8.2 基本设定计算
        3.8.3 动态设定计算
        3.8.4 自适应计算
        3.8.5 应用效果
    3.9 冷连轧多目标轧制规程优化设计与研究
        3.9.1 轧制规程总体设计
        3.9.2 优化对象的成本函数模型
        3.9.3 多目标轧制规程优化程序
        3.9.4 实例计算与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素体不锈钢表面热滑伤缺陷机理及控制研究
    4.1 冷轧带钢表面热滑伤缺陷实验研究
        4.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1.2 结果与讨论
        4.1.3 热滑伤缺陷的工艺控制建议
    4.2 冷轧带钢变形区油膜厚度模型
        4.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变形区油膜厚度实验模型
        4.2.4 变形区油膜厚度实用模型
    4.3 变形区临界油膜厚度模型
        4.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3.2 热滑伤临界函数模型
    4.4 热滑伤缺陷的预报与控制
        4.4.1 热滑伤缺陷的判定准则
        4.4.2 热滑伤缺陷的判定流程
        4.4.3 热滑伤缺陷预报与控制软件开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极限规格精冲钢冷连轧工艺技术研究
    5.1 实验室热处理制度的建立
        5.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性能检测
    5.2 卷取能力研究及分析
        5.2.1 带钢卷取状态分析
        5.2.2 冷轧态变形抗力模型建立
        5.2.3 卷取能力计算与分析
        5.2.4 卷取能力改善措施
    5.3 精冲钢冷连轧实用工艺研究
        5.3.1 实用冷连轧轧制规程设定
        5.3.2 实用热处理制度制定
    5.4 应用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电磁开关线圈绕线机的绕线控制与视觉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来源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线圈的张力控制研究现状
        1.2.2 线圈的排线控制研究现状
        1.2.3 线圈的检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绕线机工艺流程与总体方案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本章总结
第二章 电磁开关线圈绕线机的张力控制方法
    2.1 线圈张力分析
        2.1.1 线圈张力
        2.1.2 线圈受力分析
        2.1.3 间接法式张力控制
    2.2 制动器
        2.2.1 磁滞张力控制器
        2.2.2 磁粉张力控制器
    2.3 张力控制器机构设计与数学模型
    2.4 张力控制仿真
        2.4.1 磁滞张力控制仿真
        2.4.2 磁粉张力控制仿真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电磁开关线圈的排线控制
    3.1 线圈排线方法
    3.2 排线机构布局
    3.3 线圈控制原理
        3.3.1 加减速阶段
        3.3.2 匀速阶段
        3.3.3 端点折返跃层
    3.4 线圈排线速度控制
        3.4.1 无加减速运动控制
        3.4.2 S形曲线加减速运动控制
        3.4.3 梯形曲线加减速度控制
    3.5 导针运动仿真与算法流程
    3.6 线圈排线控制方法
    3.7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电磁开关线圈的视觉检测
    4.1 线圈检测缺陷分析
    4.2 线圈检测算法
    4.3 线圈检测算法流程
        4.3.1 图像信息获取
        4.3.2 图像处理软件
    4.4 图像分割与降噪
        4.4.1 连通区域分割
        4.4.2 降噪
    4.5 中心点位置获取
    4.6 线圈合格性检测
    4.7 线圈检测软件开发
        4.7.1 编程软件与环境配置
        4.7.2 软件界面设计与试运行
    4.8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电磁线圈控制与检测应用实例
    5.1 绕线机部分结构
    5.2 张力控制与检测
    5.3 线圈排线应用实例
    5.4 线圈视觉检测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钢筋钢带全自动焊接生产线设计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全自动钢筋钢带生产线设计
    2.1 全自动生产线重要工装装置
        2.1.1 活套装置
        2.1.2 电阻压焊及工作台
        2.1.3 调直及传送装置
        2.1.4 自动上料机构的结构组成
    2.2 矿用钢筋钢带生产线设计
    2.3 全自动生产线的工作流程
        2.3.1 调直、送料装置
        2.3.2 螺纹钢自动上料装备
        2.3.3 全自动化焊接工装
        2.3.4 钢带整形、剪切
        2.3.5 成品出料装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筋钢带生产线关键工序设计及工艺研究
    3.1 全自动化生产线调直工艺
        3.1.1 钢筋应力应变过程
        3.1.2 钢筋的弯曲曲率
        3.1.3 变型阶段分析
        3.1.4 调直参数
    3.2 全自动化生产线焊接装置
        3.2.1 系统组成
        3.2.2 系统原理
        3.2.3 焊接成核过程
        3.2.4 焊接工艺
        3.2.5 钢筋钢带质量控制
    3.3 全自动化剪切工装结构
        3.3.1 剪切工艺
        3.3.2 剪切工装构件设计
        3.3.3 剪切参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钢带生产线控制程序研究
    4.1 中心控制器及显示器的选择
    4.2 控制系统
    4.3 长钢筋的送料
    4.4 储料装置的设计及控制
        4.4.1 储料装置的结构设计
        4.4.2 储料装置控制设计
    4.5 伺服电机的控制
    4.6 调直机的控制
    4.7 焊接工作台的控制
    4.8 钢筋钢带的出料控制
    4.9 触摸显示器的程序设计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产线连机调试及工艺研究
    5.1 装备试生产
    5.2 设备现场图
    5.3 工艺研究及技术指标
    5.4 调试中的问题和工艺改进
        5.4.1 钢带扭折
        5.4.2 焊点不平整
        5.4.3 钢带网格之间变形
    5.5 产品工艺检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模糊PID的矫平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的意义
    1.2 矫平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模糊PI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PID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2 模糊控制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矫平机工作辊优化设计
    2.1 矫平机的主要结构与技术参数
    2.2 钢卷矫平过程的受力与变形分析
        2.2.1 矫平机中钢卷的弯曲变形分析
        2.2.2 矫平力学性能参数分析
    2.3 矫平机工作辊的计算分析
        2.3.1 以矫平曲率为基础分析工作辊
        2.3.2 以接触强度为基础分析工作辊
        2.3.3 以咬入条件为基础分析工作辊
        2.3.4 矫平工作辊径的选择
    2.4 矫平机工作辊的仿真分析
        2.4.1 矫平工作辊系模型建立
        2.4.2 材料属性定义
        2.4.3 分析步的设置
        2.4.4 相互关系确定与加载
        2.4.5 结果及后处理
    2.5 本章小结
3 矫平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程序设计
    3.1 矫平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3.2 触摸屏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2.1 触摸屏的选型
        3.2.2 Mcgs Tpc7062kx型号触摸屏的主要技术参数
    3.3 PLC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3.1 PLC的基本结构
        3.3.2 PLC的工作原理
        3.3.3 PLC的主要特点
        3.3.4 PLC的选型
        3.3.5 CPU314-2PN/DP型号PLC的主要技术参数
    3.4 位移传感器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4.1 位移传感器的选型
        3.4.2 TR25型号位移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5 旋转编码器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5.1 旋转编码器的选型
        3.5.2 旋转编码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6 直流调速器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6.1 直流调速器的选型
        3.6.2 Eurotherm590C型号直流调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6.3 Eurotherm590C型号直流调速器的接线
    3.7 触摸屏的设计
    3.8 PLC程序的设计
        3.8.1 程序流程图
        3.8.2 I/O地址分配表
        3.8.3 测试结果分析
    3.9 本章小节
4 钢卷输送问题分析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1 钢卷输送问题分析
        4.1.1 影响钢卷恒速的因素
        4.1.2 解决钢卷恒速供送的策略
    4.2 PID控制器
        4.2.1 PID控制器原理
        4.2.2 PID控制的离散化
        4.2.3 PID参数的整定
    4.3 模糊控制器
        4.3.1 模糊控制器系统简介
        4.3.2 模糊控制系统的特性
        4.3.3 模糊控制器的原理
        4.3.4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选择
    4.4 模糊控制器设计
        4.4.1 控制量的确定
        4.4.2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4.4.3 模糊化与反模糊化的方法
        4.4.4 论域选择与尺度变换比例因子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矫平机控制系统模糊PID控制策略研究
    5.1 模糊PID控制器及其工作原理
    5.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数学模型
        5.2.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5.2.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5.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5.3.1 模糊控制器结构的确定
        5.3.2 模糊语言变量以及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5.3.3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5.3.4 模糊推理算法的确定
        5.3.5 反模糊化求解模糊控制查询表
    5.4 系统仿真工具
        5.4.1 MATLAB仿真工具简介
        5.4.2 SIMULINK模糊逻辑工具箱
    5.5 在MATLAB中对模糊PID控制的实现
        5.5.1 基于MATLAB的模糊PID控制器模块的建立
        5.5.2 基于SIMULINK直流电机模糊PID仿真
    5.6 仿真分析
        5.6.1 不同控制方式下的仿真分析
        5.6.2 鲁棒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主井提升机双独立电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 主井提升系统概况及双独立电控总体思路
    2.1 主井提升系统概况
    2.2 依据的标准
    2.3 双三电平变频调速功能概述
    2.4 双三电平四象限高压变频器工作原理
    2.5 双三电平变频器功率回路结构设计
    2.6 三电平变频器优化控制策略
    2.7 双独立电控思路
    2.8 本章小结
3 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3.1 NPC三电平变频器损耗分析
    3.2 多CPU多总线协同工作控制器研制
    3.3 变频器系统优化设计
    3.4 三电平PWM整流器定频直接功率控制
    3.5 双绕组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3.6 三电平变频器智能故障诊断与保护单元
    3.7 矿井提升机非线性悬停控制器
    3.8 本章小结
4 双独立电控主回路选型计算及实施方案
    4.1 主回路选型计算
    4.2 总体设计方案
    4.3 实施方案
    4.4 本章小结
5 出厂试验及现场调试运行
    5.1 出厂试验
    5.2 现场调试运行
    5.3 本章小结
6 应用效果及效益分析
    6.1 应用效果
    6.2 效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24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设计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章小结
2 多晶硅电源系统结构设计
    2.1 硅芯的电气特性
    2.2 多晶硅电源工作原理
    2.3 多晶硅电源系统组成及网络架构
    2.4 多晶硅电源系统硬件单元
        2.4.1 还原炉变压器
        2.4.2 调功柜
        2.4.3 辅助启动柜
        2.4.4 高压启动柜
    2.5 多晶硅电源系统工控软件
        2.5.1 PCS7简介
        2.5.2 系统核心流程及程序示例
    2.6 本章小结
3 多晶硅电源主电路设计改造
    3.1 还原炉变压器选型及改进
        3.1.1 技术参数要求及选型
        3.1.2 相内短路的分析与处理
        3.1.3 还原炉变压器谐波产生与抑制
    3.2 启动电路设计
        3.2.1 启动方式的选取
        3.2.2 启动方式的设想
        3.2.3 启动电路
    3.3 调功电路设计
        3.3.1 调功方式的选取
        3.3.2 调功方式的设想
        3.3.3 调功电路
    3.4 本章小结
4 电路参数设计
    4.1 晶闸管选型
    4.2 晶闸管保护
        4.2.1 晶闸管的过压保护
        4.2.2 晶闸管的过流保护
        4.2.3 晶闸管保护电路及参数
    4.3 晶闸管触发方式选取
        4.3.1 晶闸管触发方式
        4.3.2 间接光触发电路
    4.4 本章小结
5 多晶硅电源实验及数据分析
    5.1 无极调压技术原理分析
    5.2 启动电路实验
    5.3 调功电路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运行结果可视化展示
    6.1 操作界面及功能
    6.2 系统差异性和产品质量对比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西门子1250mAX线机故障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D]. 金琛.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2]齐齐哈尔市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现状调查及评估分析[D]. 陈鹏. 吉林大学, 2018(04)
  • [3]电池极片轧机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张倩倩.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4]带钢冷连轧过程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研究[D]. 陈金山. 东北大学, 2015(07)
  • [5]西门子GIGANTOS 1250 mA X 线机电源继电器间断性下闸故障的检修[J]. 贾宏,杨广胜,郭群祥. 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8(08)
  • [6]电磁开关线圈绕线机的绕线控制与视觉检测方法研究[D]. 周佳辉. 福建工程学院, 2021(02)
  • [7]钢筋钢带全自动焊接生产线设计及工艺研究[D]. 曹杰.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8]基于模糊PID的矫平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祝相泉. 辽宁工业大学, 2020(03)
  • [9]主井提升机双独立电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郑伟卫.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10]24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设计改造[D]. 周方.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西门子1250mAX线机故障案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