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超声鉴别诊断

胆囊癌的超声鉴别诊断

一、胆囊癌的超声鉴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于阳[1](2022)在《2D-CDFI检查对胆囊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2D-CDFI)检查对胆囊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胆囊疾病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临床证实,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健康对照,均行2D-CDFI检查,统计不同胆囊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流参数[血流最低流速(MIN)、最高流速(MAX)、平均流速(TAMX)、阻力指数(RI)]、血流信号等级、不同胆囊疾病诊断准确率、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MIN、MAX、TAMX、RI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胆囊癌患者MIN、MAX、TAMX高于健康对照者,RI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胆囊癌患者血流信号等级明显高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P<0.05;2D-CDFI诊断胆囊癌准确率96.00%(24/25)明显高于胆囊结石69.70%(23/33)、胆囊息肉71.43%(20/28),P<0.05。结论:2D-CDFI检查应用于胆囊疾病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通过血流信号参数及等级可有助于疾病鉴别,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有指导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金贇杰,袁海霞,季正标,丁红,王文平[2](2021)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比分析其与增强MRI和PET-CT的诊断效能。方法筛选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14例,分析超声造影表现,对比增强MRI及PET-CT诊断。结果恶性组在胆囊壁厚度、病灶血管增强形态、造影剂分布、胆囊壁完整性以及肝脏侵犯等特征方面与良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EUS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0%、88.9%及85.7%,而增强MRI为60%、55.6%及57.1%,PET-CT为80%、55.6%及64.2%,CEUS特异度和准确度更优。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王晓燕[3](2021)在《多参数MR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罕见的胆囊慢性炎症,其影像学特征与厚壁型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相似,易造成临床医师的误诊误治。XGC和GBC的影像学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XGC和厚壁型GBC的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ce imaging,MRI)特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化学位移成像特征及临床资料,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连续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0年9月-201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及GB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图像。由两名五年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及一位高年资主任医师将患者分组。利用MR扫描参数、常规MRI征象、化学位移图像评估患者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常规MRI结合化学位移成像前后,诊断XGC和厚壁型GB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随后,剔除未作MR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图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值的患者。上述3名医师采用同样的方法评估图像质量及病灶信息,进一步研究常规MRI表现、DWI/ADC值和化学位移成像联合诊断胆囊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ADC值,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胆囊壁增厚情况、胆囊壁内结节、DWI信号强度等计数资料。采用Mc Nemar检验比较两独立样本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利用Z检验进行多样本之间的两两比较,使用Cohen的kappa法评估观察者一致性。结果:第一部分结果:共2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XGC患者117例(男71例,女46例),平均年龄(62.1±13.6)岁。GBC患者118例(男39例,女79例),平均年龄(65.5±10.9)岁。在传统MRI中,XGC和GBC的壁内结节分别为81例(69.2%)和9例(7.6%)(P<0.001),XGC(72.65%)相对于GBC(38.98%)以弥漫性增厚为主(P<0.001);XGC(66.67%)的连续粘膜线较GBC(14.41%)的多(P<0.001)。增厚胆囊壁内out-phase信号强度降低在XGC(75.21%)中更为常见(P<0.001)。添加in/out-phase图像后,两位观察者的诊断准确率均有明显提高,观察者1从66.81%提高到88.09%,观察者2从67.66%提高到87.66%,且两者一致性很好。第二部分结果:共1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XGC患者53例(男25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0±13.9)岁。GBC患者75例(男28例,女47例),平均年龄(68.1±9.6)岁。XGC和GBC的壁内结节分别为44例(83%)和3例(4%)。XGC和GBC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57±0.195)×10-3mm2/s和(0.971±0.153)×10-3mm2/s,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19.03,P<0.001)。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扩张、强化方式和CA199等其余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MRI、ADC值和化学位移成像联合诊断XGC和厚壁型GBC的准确性优于单纯常规MRI,但三者联合与常规MRI联合ADC值诊断XG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差异不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1.化学位移成像结合常规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单纯常规MRI,化学位移成像对鉴别XGC与厚壁型GBC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水平。2.XGC的平均ADC值高于GBC,在定性、定量鉴别XGC和厚壁型GBC方面有重要意义。常规MRI联合ADC值、化学位移成像以及三者联合诊断和鉴别诊断XGC和厚壁型GBC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单纯常规MRI,多参数MRI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准确性。

刘园园[4](2021)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研究及治疗进展》文中指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是一种十分少见且较为特殊的具有破坏性的变异性胆囊慢性炎性疾病,对于其发病机理尚不能明确,临床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影像技术的多元化、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术前正确诊断做出了贡献。超声CT及核磁共振(MRI)是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超声的动态性及可重复性是其观察胆囊的主要优势,多层螺旋CT(MSCT)的应用也越来越来普遍,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使胆囊可以多方位被观察,能谱CT可以提供病变更多的信息,MRI的多参数成像,尤其是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诊断胆囊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且多种影像方法的结合是现在诊断的趋势。但仍有部分病例不能准确与胆囊癌相鉴别,术前做出确定性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最终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大体病理特征是胆囊壁增厚,重度增生纤维化,黄色肉芽肿结节分布其中。XGC具有潜在恶变可能,因此对于可疑或确诊XGC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王文[5](2021)在《胆囊息肉恶变危险因素分析及良恶性预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胆囊息肉进行良恶性预测。方法通过回顾研究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时间内在我院肝胆胰脾外科行胆囊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或胆囊癌的582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将病人分为两组:良性胆囊息肉组和恶性胆囊息肉组。对可能影响胆囊息肉恶变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胆囊息肉大小、息肉数量、息肉形态、胆囊结石、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息肉直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区分良恶性胆囊息肉直径的临界值。分类变量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把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绘制回归方程结果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区分良恶性胆囊息肉的临界值。结果1.ROC曲线显示胆囊息肉直径12mm是区分胆囊息肉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P<0.05)。2.胆囊息肉恶变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糖尿病、胆囊结石、肝硬化、CHE、TC、LDL-C、HDL-C、APTT、FIB、AFP对诊断恶性胆囊息肉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胆囊息肉大小、息肉数量、息肉形态、脂肪肝、ALB、CEA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胆囊息肉大小、息肉数量、息肉形态、脂肪肝、ALB是胆囊息肉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6.893+1.318X1+5.008X2-1.563X3+4.639X4-2.850X5-1.789X6。其中X1、X2、X3、X4、X5、X6分别为年龄、胆囊息肉大小、息肉数量、息肉形态、脂肪肝、ALB。4.回归方程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85,95%可信区间为(0.973,0.997),P<0.05,Logit(P)等于-1.007是区分良恶性胆囊息肉的临界值。结论1.息肉直径等于12mm是区分胆囊息肉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息肉直径越大胆囊息肉恶变的可能性更大,反之,胆囊息肉恶变的可能性小。2.年龄、胆囊息肉大小、息肉数量、息肉形态、脂肪肝、ALB、CEA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3.年龄、胆囊息肉大小、息肉数量、息肉形态、脂肪肝、ALB是胆囊息肉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4.胆囊息肉良恶性预测公式:Logit(P)=-6.893+1.318X1+5.008X2-1.563X3+4.639X4-2.850X5-1.789X6。以-1.007作为临界值时,Logit(P)大于-1.007时,胆囊息肉恶性的可能性大;Logit(P)小于-1.007时,胆囊息肉良性的可能性大。

刘会梅,韩凌,吕会敏[6](2021)在《多模态超声联合磁共振对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联合磁共振对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早期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模态超声及磁共振检查,且在接受检查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一多模态超声、磁共振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早期胆囊癌的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86例疑似胆囊癌患者检出早期胆囊癌35例(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25例,未分化癌3例),检出胆囊炎51例。多模态超声、磁共振单独与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64.71%(33/51)、68.43%(35/51)、80.39%(41/5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5.00%(22/40)、60.98%(25/41)、76.19%(32/4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00%(18/40)、39.02%(16/41)、23.81%(10/42),3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超声、磁共振联合诊断准确度(84.88%,73/86)及灵敏度(91.43%,32/35)高于单独使用多模态超声[63.95%(55/86)、62.86%(22/35)]、磁共振检查[69.77%(60/86)、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与磁共振联合诊断具有协同作用,对早期胆囊癌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张文卓,姚立彬,邵永,侯栋升,李超,洪健,孟松,王辉,朱孝成[7](2020)在《慢性胆囊炎术前误诊为胆囊癌10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慢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癌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胆囊癌的慢性胆囊炎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体检时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就诊,查体无腹部压痛等阳性体征;6例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痛;1例因突发全腹痛8 h入院。本组均无肩背部放射性疼痛,术前均行腹部CT和(或)MRI检查,可见胆囊壁均有不规则增厚。10例术前均误诊为胆囊癌,在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无手术禁忌证后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考虑为慢性胆囊炎;10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诊断为慢性胆囊炎。2例因术后苏醒延迟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对术前基础疾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合并低蛋白血症3例,严重低钾血症2例,肺炎和胆漏各1例,经过积极保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2例进食后出现反酸及活动后右上腹隐痛,8例无腹痛、发热和黄疸等异常表现。结论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不排除胆囊癌的患者,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鉴别诊断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加强多学科诊疗或能避免误诊的发生。

张道建,张德祥,王吉文,陆品相,刘厚宝,刘寒[8](2020)在《超声造影对胆囊癌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检查在胆囊癌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16年至2018年间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和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病人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鉴别两种胆囊疾病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81例病人中,39例术后病理检查为胆囊癌,42例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39例胆囊癌病人中,31例接受胆囊根治术,8例接受姑息胆囊切除术。所有病人术前均于本院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为76.5%(62/81),显着高于常规超声检查53.1%(43/81),P=0.002。39例胆囊癌,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为82.1%(32/39),显着高于常规超声检查53.8%(21/39),P=0.007。在对胆囊癌的诊断效能评价中,超声造影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72.7%和81.1%,显着高于常规超声检查。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病人均行胆囊切除术。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胆囊癌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吴钢,秦茜淼,蔡端[9](2020)在《超声造影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GP)的发病率占全球成人的0.3%~12.3%,传统经腹灰阶超声是诊断GP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和对比增强成像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连续、动态和实时观察并准确识别GP微循环的影像学技术,提高了鉴别GP性质的能力,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造影剂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安全,包括无放射性、不含碘、没有心脏或肾脏毒性等,在诊断GP中的应用越来越被认为是常规超声和其他横断面成像方法的有益补充。

常毅刚[10](2020)在《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1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胆囊癌患者预后列线图并进行验证;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考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考察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治疗周期结束的患者进行电话方式的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结束事件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6.1,最后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绘制使用R语言(The R Projec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Vienna,Austria)的survival包及rms包实现,变量得分使用nomogram Ex包计算。列线图的准确性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正曲线判断。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方法分别为Bootstrap法和验证集法,内部验证的重复取样次数为1000次。比较预后列线图与AJCC分期的预测能力。(2)资料来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者250例。分别进行CA199、CEA、CA125、和CA242检测及病理学诊断。诊断结果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其中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112例,胆囊癌患者138例。考察各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具有手术记录,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为749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围胆囊床切除术、肝IVb+V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扩大根治术、短路手术或姑息切除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等)。考察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影响。(4)选取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意外胆囊癌患者188例,分析并总结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癌旁浸润和发生远处转移(P<0.05)等,危险度分别为1.237,1.551,2.969,1.957,1.492以及1.446。(2)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76(95%CI 0.74~0.78),术后5年DSS校正曲线提示在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AJCC分期的C-index为0.70(95%CI 0.67~0.73),本列线图的预测能力优于AJCC分期,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验证集的中位DSS生存期为25.14个月,术后1、3、5年DSS相关生存率为71.0%、38.7%、30.5%。外部验证C-index为0.73(95%CI 0.68~0.78),以5年生存率为例,外部验证与训练集的一致性较好。(4)观察组与对照组CA199、CEA的阳性率差异提示存在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此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为CA242与CA125相比较的阳性率(P>0.05)。观察组CA199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CEA的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5)CA199用于胆囊癌诊断的灵敏度最高,可达到48.55%;CA199的特异度最高,可达到99.11%,同时其阳性预测值可达98.53%。(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EA、CA199+CEA、CA199+CA125、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EA阳性率、CA199+CEA阳性率、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观察组CA199+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7)两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诊断时,CA242+CA199、CA199+CA125的灵敏度可超过50%,分别为53.75%和51.72%。同时,CA199+CA125的特异度为76.3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分别可达到63.83%和66.27%。(8)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A199+CEA阳性率、CA199+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9)三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的诊断时,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的灵敏度均超过了50%,达到59.49%和52.63%。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均表现不良。(10)LC或剖腹进行的手术患者有221例,占所有手术患者的比例为29.51%,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7.61%、1.20%和14.69%。(11)对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胆囊切除术组、围胆囊床切除术组、肝S4b+S5段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组和扩大根治术组,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是否是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资料之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12)生存期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切除术和扩大根治术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单纯胆囊切除术和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P<0.05)。(13)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有181例有完整的预后生存时间记录,生存时间分布1.93~85.41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8.8月)。患者1年生存率为91.71%(166/181),3年生存率为54.70%(99/181),5年生存率为21.55%(39/181)。结论:(1)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癌旁浸润、发生远处转移等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基于影响胆囊肿瘤患者的7项预后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具有准确、直观、个性化的预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优势。(2)CA199+CA125的灵敏度为诊断胆囊癌的最佳方法。(3)LC或剖腹进行的胆囊切除术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治2和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生存期和生存率显着优于根治1和根治3患者。(4)中老年女性患者意外性胆囊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发病率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也呈上升趋势;(5)目前临床上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患者包括:胆囊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及多发结石、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胰胆管汇合、粘膜有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直径在0.5-1.0cm之间的胆囊息肉(6)对于早期胆囊癌只要能够达到R0切除,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无明显差别。

二、胆囊癌的超声鉴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癌的超声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2D-CDFI检查对胆囊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胆囊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流参数比较
    2.2 不同胆囊疾病患者血流信号等级比较
    2.3 不同胆囊疾病诊断准确率
    2.4 不同胆囊疾病超声图像特征
3 讨论

(2)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1)仪器和造影剂
        (2)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病理结果及常规超声表现
    2. 超声造影表现
        (1)超声造影灌注特征
        (2)超声造影时像分析
        (3)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及PET-CT诊断效能比较
讨 论
结 论

(3)多参数MR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方法
        磁共振扫描技术
        MRI图像分析
        统计学处理
结果
    第一部分
        一般情况
        常规MRI征象分析
        化学位移的MRI特征及其联合常规MRI的诊断效能分析
    第二部分
        一般情况
        常规MRI特征
        DWI/ADC值及其联合化学位移成像和常规MRI的诊断效能分析
讨论
    XGC与厚壁型GBC的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及病理组成
    常规MRI表现
    化学位移成像及其诊断价值
    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
    鉴别诊断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缩略词表
附录 B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C 综述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研究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4影像学检查对XG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4.1超声
    4.2 CT
    4.3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4.4 PET/CT
5 病理学检查及特征临床诊断
6 鉴别诊断
7 治疗
8 结语

(5)胆囊息肉恶变危险因素分析及良恶性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囊癌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慢性胆囊炎术前误诊为胆囊癌1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影像学表现
    1.5 误诊情况
    1.6 手术方式
    1.7 病理检查
    1.8 术后处理及预后
2 讨论
    2.1 疾病概述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及鉴别诊断
    2.4 治疗方法
    2.5 误诊原因分析
    2.6 防范误诊对策

(8)超声造影对胆囊癌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胆囊超声造影表现
    二、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结果比较
    三、胆囊癌的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四、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对XGC诊断准确率比较
讨论

(9)超声造影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声造影剂的特点
2 超声造影诊断胆囊息肉的适应证
3 超声造影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应用
    3.1 真性息肉
        3.1.1 胆囊腺瘤:
        3.1.2 胆囊息肉癌变、息肉型胆囊癌:
    3.2 假性息肉
        3.2.1 胆固醇息肉:
        3.2.2 胆囊腺肌增生症(adenom-yomatosis of gallb-ladder,ADM):
    3.3 胆泥
4 超声造影与CT、MRI等其他影像学方法的比较
5 超声造影诊断胆囊息肉的局限性
6 结语

(10)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1 胆囊癌
        2 胆囊癌治疗研究
        3 胆囊癌诊断方法
        4 胆囊癌预后研究
    研究目的、方法
一、114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及预后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纳入资料的临床病例情况
        1.2.2 训练集与验证集基线资料比较
        1.2.3 训练集患者的Cox预后结果
        1.2.4 预后列线图
        1.2.5 列线图预测准确性的外部验证
    1.3 讨论
        1.3.1 影响胆囊癌患者DS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1.3.2 列线图进行胆囊癌患者预后预测
        1.3.3 列线图与TNM分期应用价值比较
        1.3.4 局限性
    1.4 小结
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2 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3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4 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5 肿瘤标志物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不同手术方式对胆囊癌预后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手术治疗方式统计
        3.2.2 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2.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3.3 讨论
        3.3.1 胆囊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3.3.2 不同手术方式临床资料差异分析
        3.3.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影响
        3.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四、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患者基本资料
        4.2.2 患者临床表现
        4.2.3 意外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2.4 患者预后分析
        4.2.5 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
    4.3 讨论
        4.3.1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
        4.3.2 意外胆囊癌的手术治疗探讨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胆囊癌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胆囊癌的超声鉴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2D-CDFI检查对胆囊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 于阳. 黑龙江医药, 2022(01)
  • [2]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 金贇杰,袁海霞,季正标,丁红,王文平.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1(06)
  • [3]多参数MR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价值研究[D]. 王晓燕.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研究及治疗进展[J]. 刘园园.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5)
  • [5]胆囊息肉恶变危险因素分析及良恶性预测[D]. 王文.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6]多模态超声联合磁共振对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 刘会梅,韩凌,吕会敏. 中国实用医刊, 2021(01)
  • [7]慢性胆囊炎术前误诊为胆囊癌10例分析[J]. 张文卓,姚立彬,邵永,侯栋升,李超,洪健,孟松,王辉,朱孝成.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9)
  • [8]超声造影对胆囊癌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价值[J]. 张道建,张德祥,王吉文,陆品相,刘厚宝,刘寒.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04)
  • [9]超声造影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J]. 吴钢,秦茜淼,蔡端.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07)
  • [10]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D]. 常毅刚.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胆囊癌的超声鉴别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