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微电极引导手术的护理

帕金森病微电极引导手术的护理

一、微电极导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叔衡[1](2018)在《全身麻醉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DBS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背景]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理生理学上表现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分泌减少,主要以四肢震颤僵硬、起步困难、行动迟缓等作为主要症状,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生活质量的疾病,左旋多巴类药物作为治疗帕金森药物的特效类药物,在疾病演变的后期逐渐效果变差并出现一系列副作用。自国内开展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已经20余年,我们逐渐发现传统DBS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如定位资料不准确、缺乏术前计划系统、患者配合度差、术后靶点误差偏移大等问题。国内外的研究中各种新技术被不断改进运用到术前规划以及手术之中,以期找到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医院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使用全麻手术代替局麻,利用CT-MRI融合图像能够准确的反应脑深部核团解剖位置、规划靶点和穿刺路径的优势,应用于DBS手术治疗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DBS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年行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50例患者,根据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框架MRI定位手工计算靶点、融合图像计算靶点的不同将病人分为3组(局麻+手工计算靶点组;全麻+手工计算靶点组;全麻+图像融合计算靶点组),统计手术病人两侧靶点偏移误差,手术耗时和6个月后病人药物关期的UPDRS-III期评分。[结果]1、局麻手工组和全麻手工组对比第一靶点误差无显着性差异,第二靶点位置偏移有显着性差异(P=0.03);全麻手工组与全麻融合组对比第一、第二靶点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全麻下DBS术后的帕金森患者药物关期时的UPDRS-III评分(14.6±2.62和16.13±1.96)优于局麻手术患者评分(19.95±4.32)。3、全麻+融合图像定位计算靶点的DBS手术方式耗时更少,手术时间缩短3.4±0.45h,靶点计算时间缩短0.23±0.17h。[结论]全身麻醉以及采用融合图像定位计算靶点安全且可靠,有效的减少靶点偏移和手术耗时,病人配合度好,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明显。

邓信平,赵娜,王珏[2](2018)在《基于MR图像的苍白球内侧部帕金森手术靶点坐标定位》文中研究表明外科治疗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服药58年出现药物时效降低或药物所致异动症的患者更是如此,目前以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为手术靶点的脑损毁术及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治疗PD常用的有效方法。GPi的精确定位是实施上述手术的关键,对术后疗效的好坏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对靶点目标的精准定位,GPi经历了由间接定位的Atlas-based方法到直接定位的MR imaging-based方法的发展与改变。其中MRI技术在GPi定位方法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MRI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就不会有基于高分辨率MR图像的GPi直接定位方法出现。因此作者不仅对近20年GPi的手术坐标位置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试图确定具一般适用意义的GPi坐标,而且介绍了MRI技术在GPi靶点定位手术中的应用及发展。

申光武,熊铁农,徐振华[3](2015)在《CT对帕金森氏病患者毁损术定位和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T在帕金森氏病患者微电级导向丘脑和苍白球毁损定位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术前CT定位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靶点比较:术后CT测量毁损灶的径直,探讨毁损灶大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CT靶点与电生理靶点的符合率是45.8%,相差15 mm(平均2.7 mm);毁损径值≤8 mm疗效与>8 mm,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着毁损范围的增大而增加。结论:CT对帕金森氏病患者丘脑和苍白球毁损术的术前定位有重要意义,疗效与毁损范围有关,以812 mm为宜。

梁福乐[4](2014)在《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对62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靶点损毁术治疗,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肢体震颤完全消失或肌强直完全解除19例,肢体震颤或肌强直较术前缓解40例,手术无效3例。术后随访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谭炯,田芳梅[5](2010)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前后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前后的护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疗效。方法:局麻下对128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对病人行科学的整体护理。结果:128例帕金森病病人中,显效102例,有效22例,效差4例。病人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术后明显改善,35例发生并发症,但均恢复,无1例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不仅定位精确,毁损灶小,而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曹清华[6](2009)在《基于神经核团放电特征参数的立体定向导航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立体定向导航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的关键技术,本文根据微电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需要,以手术中微电极记录的帕金森病人的细胞放电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电信号的特征分析提出信号处理算法,提取神经核团位置关联因子,并在关联因子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应用软件,实现微电极针尖位置实时判断和神经核团识别,为临床手术靶点定位提供一种辅助工具。经过深入研究和试验改进,本文给出了立体定向导航系统设计的详细算法及实现,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所述。1、针对电生理信号的时变和非线性、信号微弱、干扰特别强以及干扰信号和目标信号频带相互重叠等特点,采用经验模态分解信号预处理和阈值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处理,获取放电信号的检测阈值,得到与神经组织位置相关联的阈值检测因子;2、从电生理定位出发,根据经验模态分解和阈值检测获得的特征因子算法以及文献所提出的特征因子算法,利用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出可用于辅助临床手术的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为解决脑组织识别和靶点的定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和手段,为临床手术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辅助工具。3、通过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应用软件软件设计完成,实现了盒子维数、检测阈值、希尔伯特黄变换能量及能量调制等多种特征参数的快速、并行计算,并从四种特征因子的算法实现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中,得到了归一化平均因子的综合导航因子,提高了苍白球等神经核团的识别准确度。

程宗燕[7](2008)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方法局麻下对28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结果28例帕金森病病人中,显效22例,有效6例。病人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术后明显改善,6例发生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不仅定位精确,毁损灶小,而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加强手术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薛晗[8](2007)在《基于脑神经元放电信号的立体定向辅助定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基于神经核团放电信号的脑组织定位研究是一个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以临床手术中微电极记录的帕金森病人神经细胞放电信号为研究对象,利用Hilbert-Huang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分析神经核团放电特征,找出神经元放电信号的位置关联特征因子,得到立体定向手术穿刺轨迹的放电信号Hilbert-Huang变换特征因子曲线,提出了一种组织定位方法,成功的解决了临床手术中定位问题,为立体定向手术导航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有:1、针对电生理信号的时变和非线性、信号微弱、干扰强特点,采用Hilbert-Huang变换(HHT)对信号进行模态分解,实现了信号自适应的频带划分。2、在经验模态分解(EMD)分解过程中引入瞬时频率,从时频两方面同时对信号进行分析,增加了处理信号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利用几个体现信号主要特征的IMF分量,剔除了神经元放电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和直流分量以及基线漂移。3、对几个主要IMF分量分别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边界谱。对微电极针道上一系列神经核团放电分别处理,从不同深度的边界谱中得到信号能量随频率的分布规律。4、基于边界谱得到脑组织特征因子,并根据特征因子曲线得到定位方法,定位方法通过临床数据得到了准确验证。

张丽萍,于淑红[9](2007)在《立体定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配合》文中研究说明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所致的椎体外系疾病[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发病率为81/10万[2]。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神经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帕金森氏病疗效明显提高,立体定向

刘新文[10](2006)在《基于神经核团放电的脑组织立体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基于电生理信号的靶点定位是立体定向脑神经外科手术的关键技术,本文根据临床需要,以手术中微电极记录的帕金森病人神经细胞放电为对象,以获取放电信号特征为主线,以提取核团位置关联因子为目标,实现对微电极在神经核团中的位置实时定位,达到精确引导手术的目的,解决临床术中定位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信号预处理;放电脉冲增强、检测;脉冲提取、分类;特征因子求取;微电极术中定位。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方法和步骤,对一些关键性技术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提出了小波变换去噪预处理方法,找出了适合于人脑神经放电的小波基和最小分解层数。剔除了神经放电信号的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干扰,避免了信号处理引起的放电波形失真。2、提出了小波系数和非线性能量算子两种放电增强算法,提出了神经放电脉冲检测和脉冲提取分步独立实现的方法。对于信号弱、信噪比低的神经放电信号,经处理提高了信噪比,克服了放电检测准确性和放电波形失真的矛盾。3、提出了自适应阈值新的检测算法,给出了两种检测阈值算法、四种放电检测方法。提取出了不同核团的脑神经放电脉冲,并对神经放电脉冲进行了分类,找出了人的神经放电持续时间及其规律。利用模拟神经放电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采用临床神经放电信号验证了其可靠性。4、找出了与位置关联的盒子维、检测阈值、能量调制、峰峰间隔四个位置特征因子,并给出了具体算法。提出了利用四种因子实现定位的方法,在脑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中首次提出了合理的定位依据和客观的定位技术,同时还给出了神经放电信号的可视化定位方法。5、提出了关联维无标度区中心自动选取的方法,实现了关联维的自动计算,解决了无标度区中心选取需要人工干预的难题。6、设计并构建了动物实验系统,采集了大鼠的脑神经放电信号,验证了放电脉冲提取和四种特征因子定位方法的可靠性。

二、微电极导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电极导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全身麻醉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DBS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文献索引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基于MR图像的苍白球内侧部帕金森手术靶点坐标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发展
    1.1 立体定向手术
    1.2 损毁术与深部脑刺激术
    1.3 Atlas-based定位方法与MR imaging-based定位方法
2 靶点定位发展
3 GPi靶点坐标总结
4 GPi的MR imaging-based靶点定位
5 确定一般适用GPi靶点坐标的意义

(3)CT对帕金森氏病患者毁损术定位和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CT定位
        1.2.2 电极记录
        1.2.3 毁损区测量
        1.2.4 疗效确定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靶点与电生理靶点比较
    2.2 疗效
3 讨论

(4)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 护理
3 小结

(6)基于神经核团放电特征参数的立体定向导航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帕金森病及其病理机制
        1.1.1 帕金森病及其症状
        1.1.2 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
    1.2 帕金森病的治疗
        1.2.1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1.2.2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技术进展
        1.2.3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靶点选择及定位技术
        1.2.4 微电极记录技术
    1.3 研究背景及现状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神经细胞放电及立体定向手术
    2.1 神经系统及神经元
        2.1.1 中枢神经系统
        2.1.2 基底节
        2.1.3 神经元
    2.2 细胞动作电位及放电记录
        2.2.1 细胞动作电位
        2.2.2 细胞放电记录
    2.3 微电极记录系统
    2.4 微电极记录设备的安装及操作
    2.5 立体定向系统
    2.6 微电极立体定向手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临床PD病人的电生理信号处理
    3.1 临床病人的神经电生理信号获取及其特点
        3.1.1 电生理信号的获取
        3.1.2 电生理信号的特点
    3.2 信号预处理方法
        3.2.1 小波变换
        3.2.2 EMD 方法
    3.3 放电阈值检测方法
    3.4 临床电生理信号处理
        3.4.1 EMD 方法处理
        3.4.2 阈值检测方法处理
    3.5 应用方法分析
        3.5.1 EMD 方法分析
        3.5.2 阈值检测方法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电生理定位方法
    4.1 概述
    4.2 电生理定位特征因子
    4.3 定位因子的临床应用
    4.4 脑神经元特征因子定位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立体定向导航系统设计
    5.1 软件设计基础
        5.1.1 软件开发平台
        5.1.2 面向对象编程
        5.1.3 软件的组成
        5.1.4 软件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5.2 立体定向导航因子算法
        5.2.1 盒子维数因子
        5.2.2 Hilbert-Huang 变换能量因子
        5.2.3 能量调制因子
        5.2.4 阈值检测因子
        5.2.5 综合定位因子
    5.3 应用程序的设计
        5.3.1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5.3.2 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
    5.4 软件应用及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6.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附录二

(8)基于脑神经元放电信号的立体定向辅助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帕金森病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1.1.1 帕金森病及其症状
        1.1.2 帕金森病的病理及治疗方法
        1.1.3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技术的进展
        1.1.4 外科治疗手术靶点及定位技术
        1.1.5 微电极记录(MER)技术的介绍
        1.1.6 临床手术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脑神经细胞放电及立体定向手术介绍
    2.1 神经元及神经元放电
        2.1.1 神经元
        2.1.2 动作电位
        2.1.3 神经元放电记录
    2.2 神经元放电微电极记录系统介绍
        2.2.1 微电极
        2.2.2 微电极记录放大器
        2.2.3 数据采集卡
        2.2.4 polyview 软件包
        2.2.5 微电极记录设备安装及操作
    2.3 立体定向系统
    2.4 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与理论基础
    3.1 生物医学信号特点及处理方法概述
    3.2 小波变换
    3.3 主成份分析
    3.4 Hilbert-Huang 变换的基本理论
        3.4.1 概述
        3.4.2 HHT 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3.4.3 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
        3.4.4 Hilbert 变换和Hilbert 谱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床微电极记录电生理信号处理
    4.1 临床电生理数据获取及信号特点
        4.1.1 临床电生理数据获取
        4.1.2 信号特点
    4.2 电生理信号处理
        4.2.1 经验模态分解前的准备
        4.2.2 对电生理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
        4.2.3 Hilbert Transform 及相关谱图求取
    4.3 EMD 及谱图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神经细胞放电信号特征因子及临床手术定位
    5.1 电生理信号特征及临床电生理定位
    5.2 神经元放电信号HHT 特征因子
    5.3 特征因子的临床应用
    5.4 脑神经组织特征因子定位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6.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9)立体定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2.2 术前准备
3 术中护理
    3.1 立体定向仪安装
    3.2 毁损术中配合
4 术后护理
5 讨论

(10)基于神经核团放电的脑组织立体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帕金森病及其治疗方法
        1.1.1 帕金森病及其症状
        1.1.2 帕金森病治疗方法
        1.1.3 帕金森病治疗技术进展
        1.1.4 帕金森病治疗手术靶点及定位技术
        1.1.5 微电极记录(MER)技术介绍
    1.2 研究背景和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脑神经细胞放电及立体定向手术介绍
    2.1 脑神经系统及神经元
        2.1.1 中枢神经系统
        2.1.2 基底核和内囊
        2.1.3 神经元
    2.2 神经元放电
        2.2.1 动作电位
        2.2.2 神经放电记录
    2.3 神经放电微电极记录系统介绍
        2.3.1 微电极
        2.3.2 微电极记录放大器
        2.3.3 微电极控制器
        2.3.4 数据采集卡
        2.3.5 软件包
        2.3.6 微电极记录设备安装及操作
    2.4 立体定向系统
    2.5 靶点定位技术
        2.5.1 解剖定位
        2.5.2 功能定位
    2.6 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与理论基础
    3.1 概述
    3.2 混沌与分形
        3.2.1 分数维
        3.2.2 时间序列信号的维数计算
    3.3 小波变换
    3.4 主成成份分析
    3.5 卡方检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床MER 电生理信号处理
    4.1 临床电生理数据获取及信号特点
        4.1.1 临床电生理数据获取
        4.1.2 信号特点
    4.2 信号预处理
        4.2.1 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及其去噪原理
        4.2.2 细胞放电信号去噪处理
    4.3 细胞放电检测
        4.3.1 细胞放电信号增强
        4.3.2 放电脉冲检测
    4.4 脉冲提取及分类
        4.4.1 脉冲提取
        4.4.2 脉冲分类
    4.5 检测结果及分析
        4.5.1 模拟信号检测
        4.5.2 临床放电信号检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神经细胞放电信号特征因子及临床手术定位
    5.1 概述
        5.1.1 电生理信号特征及临床电生理定位
        5.1.2 临床手术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5.2 微电极术中定位
        5.2.1 分形维定位
        5.2.2 检测阈值定位
        5.2.3 能量调制定位
        5.2.4 脉冲峰峰间隔定位
    5.3 临床微电极定位应用
    5.4 脑神经组织特征因子定位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物实验
    6.1 实验材料及设备
        6.1.1 实验动物
        6.1.2 实验设备
    6.2 实验系统构成
        6.2.1 动物脑立体定向仪
        6.2.2 微电极
        6.2.3 微电极放大器
        6.2.4 电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6.2.5 实验设备的连接与调试
    6.3 靶点的定位
        6.3.1 大鼠头部的固定
        6.3.2 手术靶点
    6.4 数据采集
    6.5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果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及创新
    7.2 未来研究设想
        7.2.1 最佳检测阈值的自动选取
        7.2.2 综合定位因子的确定
        7.2.3 OCT 组合实现手术导航
        7.2.4 手术计划及导航系统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四、微电极导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身麻醉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DBS手术中的应用[D]. 刘叔衡.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2]基于MR图像的苍白球内侧部帕金森手术靶点坐标定位[J]. 邓信平,赵娜,王珏. 磁共振成像, 2018(01)
  • [3]CT对帕金森氏病患者毁损术定位和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J]. 申光武,熊铁农,徐振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5(22)
  • [4]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A]. 梁福乐. 2014年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 2014
  • [5]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前后的护理[J]. 谭炯,田芳梅. 内蒙古中医药, 2010(04)
  • [6]基于神经核团放电特征参数的立体定向导航系统研究[D]. 曹清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2)
  • [7]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J]. 程宗燕. 临床护理杂志, 2008(03)
  • [8]基于脑神经元放电信号的立体定向辅助定位技术研究[D]. 薛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6)
  • [9]立体定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配合[J]. 张丽萍,于淑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07(12)
  • [10]基于神经核团放电的脑组织立体定位技术研究[D]. 刘新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06)

标签:;  ;  

帕金森病微电极引导手术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