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优先”肺癌26例CT分析

“脑优先”肺癌26例CT分析

一、“脑先行型”肺癌26例CT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美蓉[1](2019)在《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分析与基因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主要总结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的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首诊有脑转移及首诊无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数据,旨在探讨不同时间阶段肺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本文的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EGFR/ALK/ROS1驱动基因阳性、EGFR/ALK野生型和未检测基因患者的基因检测现状、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探讨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在改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两篇个案用于探讨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在临床具体治疗中如何取得最佳疗效,及基因检测分子靶向治疗对于该类患者的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2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脑转移不同时间阶段,分为首诊有脑转组和首诊无脑转移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中再根据有无颅内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组和无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指数、体质状态Karnofsky评分(卡氏评分,KPS)首诊时是否有转移、肺部肿瘤确诊时间、发生脑转移时间、各项基因检测结果、有无症状证实转移、转移部位、转移情况、治疗方案、放疗情况、一线治疗效果、总生存期(OS)、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无进展生存期(PFS)。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指标服从正态分布用平均值±标准偏差(Mean±SD)描述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P值,不服从正态分布用中值Median(Range)来描述,用非参数检验计算P值。分类指标使用频数(百分比)来描述,两组独立样本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若有超过20%的单元格的期望频数小于5)。以OS,PFS,IPFS为结局,患者根据首诊有无脑转移分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是否差异显着。以OS,PFS,IPFS为结局进行cox回归,单因素结果显着(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都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0.05被认为其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包(美国IBM公司)统计软件处理。本研究第二部分收集了2006年8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EGFR/ALK/ROS1驱动基因阳性、EGFR/ALK野生型及未检测基因组进行分组,分别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基因检测情况、基因突变类型、一线治疗情况、治疗与预后分析等。对各组的生存指标进行对照分析。数据统计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第一部分共92例患者入组,首诊无脑转移组(肺癌确诊时未发现脑转移)49例,首诊有脑转移组(肺癌确诊同时经过影像学客观检查发现脑转移)43例;首诊脑转移组吸烟指数明显较高(P=0.071);卡氏评分KPS(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首诊有脑转移组体质评分明显比无脑转移组差;全组肿瘤原发部位以右肺为多;大部分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了基因检测,基因突变患者中EGFR突变者31人(33.7%);一线治疗,两组比较首诊无脑转移组手术患者(17人,34.7%)多于首诊有转移组(5人,11.6%,P=0.019);一线治疗疗效,有效率统计,首诊无脑转移组明显优于首诊有脑转移组,前者ORR51.0%,DCR95.9%,后者ORR25.6%,DCR79.1%;生存评价,首诊有脑转移组中位OS为279天(9.2个月),首诊无脑转移组中位OS为617天(20.3个月),首诊有脑转移组中位PFS为161天(5.4个月),首诊无脑转移组中位PFS为259天(8.6个月),OS和PFS的数据首诊无脑转移组显着高于首诊有脑转移组;生存分析,Kaplan-Meier曲线显示,首诊无脑转移组OS、IPFS、PFS均较首诊有转移组时间长(P均<0.001);OS、PFS和IPFS的Cox回归分析:OS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KPS、肿瘤大小、一线治疗的最佳疗效、一线治疗是否涉及手术、一线治疗是否涉及放疗、初诊时脑转移均对OS有显着意义,通过多变量分析,性别、KPS、一线治疗的最佳疗效、一线治疗是否涉及放疗、初访时脑转移等仍是与OS相关的重要因素;PFS相关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KPS、一线治疗的最佳疗效、一线治疗是否涉及手术、初诊时脑转移均对PFS有显着影响,通过多变量分析,一线治疗的最佳疗效(但不包括CR vs.PD)和首次就诊时的脑转移仍然是与PFS相关的重要因素;IPFS有关的因素的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控烟年限、KPS、一线治疗的最佳疗效、一线治疗是否涉及手术、初诊时脑转移均对IPFS有显着影响,多变量分析显示一线治疗的最佳疗效,且首次就诊时脑转移仍是与IPFS相关的重要因素。第二部分共122例肺腺癌脑转移入组,(1)EGFR/ALK/ROS1驱动基因阳性组患者45人,EGFR/ALK野生型组患者40人,未做基因检测组患者37人,三组年龄、性别、转移情况相似。吸烟指数,EGFR/ALK/ROS1驱动基因阳性组吸烟指数明显低于EGFR/ALK野生型组(P<0.05)。卡氏评分KPS(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三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考虑基因突变情况与症状无相关性。(2)驱动基因阳性亚组分析,EGFR/ALK/ROS1驱动基因阳性组中女性24人,不吸烟者21人,占驱动基因阳性组46.67%;男性21人,不吸烟者6人,占驱动基因阳性组13.33%,肺腺癌EGFR/ALK/ROS1驱动基因阳性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者,而男性驱动基因突变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基因突变以EGFR突变为主,人数37人(82.2%)。(3)驱动基因阳性组,一线治疗方案有靶向治疗患者35人(77.8%),其中18人单药小分子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组一线治疗方案以化疗为主92.5%。化疗方案以培美曲塞+铂类(顺铂、卡铂或奈达铂)居多59.5%。未测驱动基因组37人,一线治疗方案仍以化疗为主;(4)一线治疗疗效评价,驱动基因阳性组ORR 51.1%,DCR 93.3%;驱动基因阴性组ORR 32.5%,DCR 87.5%。驱动基因阳性组客观缓解率优于驱动基因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预后相关指标:驱动基因阳性组mP FS 9.3个月,驱动基因阴性组mP FS 7.7个月,P=0.908;驱动基因阳性组miPFS 10.1个月,驱动基因阴性组miPFS 8.2个月,P=0.730;驱动基因阳性组mO S 13.3个月,驱动基因阴性组mO S 12.6个月,P=0.325。两组比较驱动基因阳性组比驱动基因阴性组略有生存获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驱动基因阳性组患者,靶向组一线mP FS 12个月,非靶向组一线mP FS 8.3个月;靶向组miPFS 12个月,非靶向组miPFS 8.3个月,P=0.042;靶向组mO S 13个月,非靶向组mO S 14.2个月,P=0.653;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一线靶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及i PFS,而对OS无明显改善。驱动基因阴性组患者,手术组一线mP FS 8.6个月,非手术组一线mP FS 6.5个月,P=0.03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miPFS8.6个月,非手术组mi PFS 7.8个月,P=0.366;手术组mO S 14.1个月,非手术组mO S 12个月,P=0.47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线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一线PFS,但对i PFS及OS无明显改善。在确诊脑转移时存在颅内转移症状者(颅内高压、局灶性症状和体征、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癫痫等)46人,采用WBRT/SMART颅脑放疗患者21人,一线mP FS 9.1个月,一线miPFS 12个月,mO S 13.2个月;未接受颅脑放疗患者25人,一线mP FS 8.2个月,一线miPFS 7.8个月,mO S 14.4个月,两组比较发现脑转移并存在颅内症状时采用WBRT/SMART颅脑放疗,可有效提高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但对患者PFS及OS没有明显改善。结论:第一部分:吸烟指数越高脑转移发生越早;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晚发脑转移组明显优于早发脑转移组;早发脑转移功能状态较晚发脑转移差,手术治疗患者少,患者的OS和PFS较晚发生脑转移的患者短;此外一线治疗效果与OS相关,女性、KPS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第二部分:肺腺癌脑转移吸烟指数越低基因检测突变率越高;肺腺癌EGFR/ALK/ROS1驱动基因阳性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者,而男性驱动基因突变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不排除原发于右肺的腺癌患者较左肺更易出现脑转移;肺腺癌脑转移基因突变以EGFR突变为主;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一线以靶向治疗为主,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一线治疗以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为主;驱动基因阳性组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优于驱动基因阴性组;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一线靶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及i PFS;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一线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一线PFS。在患者出现有症状脑转移后采用WBRT/SMART颅脑放疗有助于提高颅内无进展生存期。EGFR驱动基因阳性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个案分析:EGFR-TKI治疗及其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以使患者获益,但EGFR-TKI治疗后耐药不可避免,耐药后复查病理基因检测等可辅助判断耐药原因,指导治疗;T790M突变患者更换三代TKI治疗结果是较为肯定的,但颅内转移灶不一定发生同步耐药,放弃一代EGFR-TKI治疗时机应谨慎。免疫治疗在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还有待确定。

吴幸谕,李劲,黄光位[2](2016)在《37例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包括首诊科室、发病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以及误诊原因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我院37例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以颅内症状先发,首诊于非肿瘤专科;病理证实以肺腺癌易发生脑先行转移,其次为小细胞癌、鳞癌;颅内转移灶以幕上转移多见,以额叶多见,其次为顶叶、颞叶、枕叶,幕下转移以小脑转移多见,其中颅内转移瘤以多发转移灶常见。结论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临床发病隐匿,以颅内症状先发,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全面掌握患者临床资料,更好提高对该类患者诊断及治疗。

米霞[3](2011)在《41例脑先行肺癌脑转移瘤的影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脑先行肺癌脑部转移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脑先行肺癌脑部转移病灶的认识。方法对41例诊断明确的以脑部转移瘤为首发症状肺癌患者的颅脑CT或MR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41例患者均以脑部转移瘤的症状而首诊就诊。脑部转移瘤为单发者14例(34%),多发者27例(66%);CT增强扫描比平扫多发现约10%的阳性病例,多发现病灶个数约20%;MRI增强扫描比平扫多发现病灶个数约16%;4例病例先后进行CT及MRI检查,MRI未能增加病灶检出数目。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顶叶(43%)、额叶(22%)、颞叶(18%)及皮层下(75%);无瘤周水肿者占22%、瘤周水肿明显者占49%;表现结节样均匀强化者占27%、环形强化者67%。其他表现为囊性肿块6例,病灶内出血8例。结论脑先行肺癌脑部转移瘤的表现多种多样,约1/3的患者的脑转移病灶表现不典型;患者就诊时临床大多因脑先行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初诊为脑血管意外及癫痫。对于此类患者,当行颅脑CT或MRI检查时,要注意进行增强扫描;当发现脑部占位病,一定要考虑到脑先行肺癌的可能,从而进一步行胸部平片或CT检查。

齐玉琴,葛才荣[4](2008)在《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肺癌36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肺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6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肺癌临床特点、组织学类型及诊疗经过。结果:36例肺癌肺外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骨关节异常等,且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于鳞癌。结论:当临床上出现的肺外表现不能用该系统疾病来解释,且对症治疗无效时,就要警惕肺癌可能。

赛克,陈忠平,牟永告,周旺宁,张湘衡,徐红超[5](2005)在《“脑先行型”转移瘤的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脑先行型”转移瘤病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先行型”转移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大腿皮肤痣1例,肺癌22例,原发灶不明者3例。对脑转移灶行单纯激素、脱水治疗7例,手术2例,放疗2例,化疗3例,手术加放、化疗或放射外科治疗9例,放疗加放射外科治疗或化疗3例。对原发肿瘤未处理15例,手术2例,化疗9例。平均生存7.3个月。结论“脑先行型”转移瘤病人总体预后差。治疗时应根据病人原发灶、转移灶及全身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郑学军,玄克山,孙全余,姜丽丽,胡炳欣,李宗专[6](2002)在《“脑先行型”肺癌26例CT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脑先行型”原发肺癌的特殊CT征象。方法 2 6例病例首先做CT、MRI平扫或增强检查诊为脑转移瘤 ,肺部CT检查诊为肺癌 ,经病理证实。结果 2 6病例中腺癌、未分化占88% ,病变多为孤立性肿块 ,径线较小 ,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少见 ,一般无胸腔积液。结论 “脑先行型”肺癌 ,脑转移早 ,神经系统症状早于肺内症状 ,原发灶易漏诊。颅脑影像检查发现肿瘤 ,肺部CT检查是必要的。

李佩文[7](2000)在《肺腺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邵江[8](1999)在《100例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100 例肺癌脑转移的 C T 表现。100 例中以不同程度的肺部症状起病90 例,体检发现肺癌5 例,5例脑转移瘤确诊先于肺癌。本组中有神经系统症状58 例,并发其它脏器转移24 例。 C T 表现多发灶56 例,单发灶44 例。病灶以顶叶分布为多,其次为额叶。形态表现分四类:均匀增强结节型、不均匀增强型、囊性低密度型和环样增强型。病灶周缘伴轻度水肿43 例,中度水肿25 例,重度水肿11 例,无水肿21 例。本文结果提示肺癌患者治疗前常规行脑 C T 扫描可以早期发现脑转移灶,对临床正确分期和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谭平国,钟伟健,蔡望青,钟志光[9](1999)在《CT、MR、SPECT在“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评估CT、MR与SEPCT在“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了1992年5月至1997年5月收治的30例“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MR脑扫描与SPECT全身骨扫描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CT检查对本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有重要价值;而MR在确定脑转移瘤是否多发则更是必不可少的;SPECT在确定骨转移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可以认为这3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如果合理运用,对“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谭平国,钟伟健,蔡望青,钟志光[10](1998)在《“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CT、MRI和SPECT全身骨扫描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 评估CT、MRI与SEPCT在“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92年5月至1997年5月间,收治的“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30例的CT、MR脑扫描与SPECT全身骨扫描的临床材料。结果 CT在早期发现及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而MR在确定脑转移瘤是否多发则是必不可少的;SPECT在确定骨转移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结论 以上三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如果运用得法,对“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帮助我们早期诊断,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二、“脑先行型”肺癌26例CT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先行型”肺癌26例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分析与基因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晚期肺腺癌患者并发脑转移后的生存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1.2 研究对象和分组
        1.1.3 治疗方法
        1.1.4 数据收集
        1.1.5 疗效评价
        1.1.6 生存评价
        1.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1.2 结果
        1.2.1 全组患者基线特征
        1.2.2 脑转移的结果
        1.2.3 生存分析
        1.2.4 OS、PFS和IPFS的Cox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肺腺癌早发与晚发脑转移与临床基本特征的关系
        1.3.2 肺腺癌早发与晚发脑转移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1.3.3 肺腺癌早发与晚发脑转移与基因检测结果的关系
    1.4 小结
二、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基因检测现状及治疗预后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1.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1.3 基因检测机器设备
        2.1.4 基因检测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2.1.5 基因检测主要实验流程
        2.1.6 基因质控标准
        2.1.7 398panel基因测序
        2.1.8 治疗方法
        2.1.9 数据收集
        2.1.10 疗效评价
        2.1.11 生存评价
        2.1.12 统计学分析方法
    2.2 结果
        2.2.1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
        2.2.2 基因检测情况分析
        2.2.3 患者基因突变分析
        2.2.4 患者一线抗肿瘤治疗情况
        2.2.5 驱动基因阳性组与驱动基因阴性组预后比较
        2.2.6 驱动基因阳性组靶向治疗与有靶向治疗的联合治疗预后比较
        2.2.7 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和非靶向治疗预后比较
        2.2.8 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一线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2.2.9 颅脑放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三、来自该研究的驱动基因阳性个案分享
    3.1 病例一
    3.2 病例二
    3.3 讨论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肺癌脑转移分子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2)37例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及肺原发病灶检出时间
    1.4 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首诊科室
    2.2 肺癌组织病理类型与颅内转移灶部位分布统计
3 讨论

(4)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肺癌3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脑先行型”转移瘤的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图1)

(8)100例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CT表现
3 讨论

四、“脑先行型”肺癌26例CT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分析与基因检测研究[D]. 刘美蓉.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37例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J]. 吴幸谕,李劲,黄光位. 中国医药科学, 2016(23)
  • [3]41例脑先行肺癌脑转移瘤的影像学分析[J]. 米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01)
  • [4]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肺癌36例分析[J]. 齐玉琴,葛才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2)
  • [5]“脑先行型”转移瘤的治疗策略[J]. 赛克,陈忠平,牟永告,周旺宁,张湘衡,徐红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03)
  • [6]“脑先行型”肺癌26例CT分析[J]. 郑学军,玄克山,孙全余,姜丽丽,胡炳欣,李宗专.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06)
  • [7]肺腺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J]. 李佩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00(02)
  • [8]100例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J]. 邵江. 中国医师杂志, 1999(09)
  • [9]CT、MR、SPECT在“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诊断治疗中的价值[J]. 谭平国,钟伟健,蔡望青,钟志光. 实用癌症杂志, 1999(01)
  • [10]“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CT、MRI和SPECT全身骨扫描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 谭平国,钟伟健,蔡望青,钟志光. 实用肿瘤学杂志, 1998(02)

标签:;  ;  ;  ;  ;  

“脑优先”肺癌26例CT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