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标准(系列)

中药饮片标准(系列)

一、中药饮片标准(连载)(论文文献综述)

魏知[1](2021)在《基于双满意度的公立中医医院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以C市某中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群[2](2021)在《炮制专家王琦论“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文中指出王琦研究员是我国当代仍然健在的着名炮制专家之一,本文从什么是传承、为什么要传承、怎么传承、传承什么等方面系统论述了王琦研究员关于中药炮制传承的观点和看法,以及王琦研究员对中药炮制的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良好的思路和建议。

刘庆军[3](2020)在《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文中提出惯用语虽属于固定短语,却往往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插入一些成分。如“碰钉子——碰了个大钉子”“打交道——打过几次交道”。学界对此已有初步探索,但对于动宾式惯用语扩展使用的范围、扩展形式的种类和扩展的规律迄今尚无充分的考察。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情况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全面考察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成分的类型。通过大规模语料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语感判断,按可插入成分类型在动宾式惯用语中所作的句法成分归成三类,助词、动词的补语和宾语的定语。助词有“了、过、着、的”四个;动词的补语有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结果补语、表程度义补语和可能补语五种;宾语的定语有数量定语、涉指示词语、性状义定语、格关系定语、“什么”和其他定语六种。第二部分对动宾式惯用语扩展中插入助词的情况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了”能够插入具有“实现过程”的动宾式惯用语中;“过”的表义特点“离散性质”要求所搭配的动宾式惯用语能够重复进行,有明确的“终结点”;能插入“着”的动宾式惯用语必有“时段持续”的语义特征;能插入“的”,动宾式惯用语本身必有“开始、持续、结束”等时间界限的特征。第三部分考察了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的五种情况。趋向补语作为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形式时,表示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所以要求动宾式惯用语应该具有某种与之相配的语义特征。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数量和时间,所以一些表示状态的动宾式惯用语不能插入此类。动宾式惯用语的动作行为可以持续或可以终结,可以插入结果补语“完”;当同时具备[+自主]的语义特征和“获得”之类的积极价值意义,可插入结果补语“好”。表程度义的补语要求动宾式惯用语在范围、数量上有程度意义。插入可能补语的动宾式惯用语,一般不能是结果已经确定或者是对事件发生后的评价。第四部分考察了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的六种情况。一部分动宾式惯用语的整体意义或者名词可以被量化,则可以插入数量定语。从语感上动宾式惯用语均可以插入涉指示词语限制宾语范围,基本属于开放类。插入性状义定语时,若动宾式惯用语的宾语部分是修饰语和名词构成,则插入的可能性较小。能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动宾式惯用语,一般要兼有[+多向][+损益]两个语义特征。插入“什么”有两种,一种表示实义的疑问,存在限制条件;一种表示虚义,基本属于开放类。插入其他定语时,其组成成分主要有“非格关系的名词”“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和主谓短语,扩展使用频率较低。本文详尽地考察了289条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包括动宾式惯用语扩展的范围,每一个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形式,以及扩展形式的限制条件,分析表达的语义以及内在规律。这一研究成果对汉语惯用语词典编撰和对外汉语教学均有参考意义。

戚静[4](2020)在《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高校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同向同行、协同建设的根本方向。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提出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回应,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体现,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要求各门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开展思政资源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科整体规划和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形成课程支撑专业、专业支撑学科、各学科之间立体、交叉、全面的协同育人框架,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独特个体,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述评,认为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内容体系的搭建、对育人机制的构建是本研究的着力点。理解和把握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内涵必须从其基本历程和理论依据入手,课程思政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从建国后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曲折发展到改革开放后的恢复与重建,再到课程思政最新的实践探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新的问题。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遵循,以实践论为出发点、认识论为着力点、价值论为落脚点,最终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观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同时,中西方协同理论以及马克思协作合力理论为高校课程思政做好协同建设也提供了理论依据。除此之外,教育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以及学科、跨学科、合作教育的理论也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专业、学科间实现共同育人提供科学基础。本文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选取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2017年,上海市出台《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启动整体试点校12所、重点培育校12所、一般培育校34所。考虑学校类别、优势学科、建设过程等各因素,选取了在整体试点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四所高校做相关案例研究,分别是复旦大学(部属高校、“985工程”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大学(“211工程”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市属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师范大学(市属高校、师范特色高校),以上四所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间早、特色明显、侧重点不同,是各高校中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作用和分析研究价值。在分析中发现,上海四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有其鲜明特色,并取得了很多经验。同时也存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脱节即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不够准确,课程思政中协同不够即课程内部协同不够、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协同不够、课程思政资源间协同不够,教师课程思政协同的意识与能力存在问题即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不强、教师课程思政的动力不足、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欠缺,课程思政协同中的机制不完善即课程思政协同的培育机制不健全、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不健全、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案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实施中,必须首先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坚持系统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原则,正确把握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其次要明确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责任主体,保证党对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主导权,发挥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的主体性,落实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思政工作队伍在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的执行力,并处理好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本文试图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体系结构,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贯通,学科、专业、课程三级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通识课)、专业课三类课程协同的全课程育人体系;构建融合三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结合三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打通三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的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全员协同互联、协同互通、协同互动的育人体系。为保证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体系的良好运作,通过构建高校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培育机制、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教学实施与管理机制、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平台机制、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有序开展。最后,对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开展进行评价,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能走对方向、取得实效。本文根据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的两个核心环节、一个关键过程和一个保障设计指标体系,即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对协同合作的评价,并提出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体系优化的措施,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评价的长效机制,以指标为参考,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的质量,以“三全育人”为指引,推进协同育人建设。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以课程为出发点,各门课程、各类课堂、所有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开展思政资源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科整体规划和布局进行顶层设计,致力于构建起内容体系完整、机制体制协同、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格局,使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理念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

翟晏彬[5](2020)在《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研究 ——基于SCP范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被世界公认。抚松县作为我国人参种植的主要核心产区,素有“人参之乡”的美誉。人参种植不仅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抚松县不同人参种植组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参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的优化人参种植组织模式,实现以质提价、稳定参农收入、解决供需矛盾问题、维护“人参之乡”美誉、实现人参种植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为指导,以实地调研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分析抚松县人参种植主要模式的问题及其成本收益,研究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优化路径。论文首先阐述了抚松县人参种植模式及其演变,包括人参种植的基本状况、人参种植组织的演变历程和主要种植组织模式的类型;其次,从个人特征、决策方式、品种、种植要素投入、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方面并结合典型案例对四种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结构特征和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再次,采取定性描述的对比方法,对不同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中的绩效,从成本、收益、利润三个方面逐一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最后,从国际市场对人参需求趋势的角度并结合各类种植组织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思考确定人参种植组织模式合理的选择与发展方向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本研究主要发现以下结论:(1)抚松县人参种植的主要模式有四种:小规模参户独立开展人参种植、规模大户开展人参种植、龙头企业带动参户开展人参种植、人参种植联盟组织种植。(2)抚松县四种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中,人参种植联盟的效益是最优的,其次是“龙头公司+参户”模式,小规模参户以及规模大户。(3)小规模参户与规模大户,需要投入大量科学技术推广并在其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优化;其次,“龙头公司+参农”模式,政府应给予政策倾斜,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优化发展;最后,人参种植联盟,应作为目前抚松县人参种植发展的主导模式。本文得出以下几点保障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1)协调种参组织相关群体的关系,以此保障各方利益主体;(2)通过提高参户的合作意识,来引导人参种植组织模式转变;(3)加强科技投入支撑,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4)加强政府干预和调控,来促进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优化与整合。

赵勇[6](2019)在《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策略》文中指出药品流通行业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民生产业,社会的焦点所在,更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解决方向。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问题,加快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的脚步,国务院颁布了针对新医改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在此背景下药品流通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比国外与国内药品流通行业的异同点和发展史,以新医改提出的医院控费、医保支付改革、医保目录调整、药品重点监控、4+7城市价格集中谈判等一系列影响药品流通行业的政策为指引方向。从文献查询入手,使用STP分析法、PEST分析模型、态势分析法以及力量因素分析模型等分析工具,以NJ医药公司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其营销数据和营销渠道,剖析其内外部营销环境,来探讨药品流通行业的整体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出NJ医药公司应当积极适应新医改以及“两票制”、“4+7”带量采购等政策变化,正确面对行业从严监管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等一系列挑战。通过拓展并优化渠道广度、调整并优化渠道结构、改进并优化渠道管理、降低并优化渠道成本、重视渠道调研工作、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增设品牌管理部门、规范渠道管理体系等优化营销渠道的策略和具体措施,并采取紧抓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创新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等保障措施。保证NJ医药公司能够立足主营业务,顺应形势发展,抓住机遇,实现整体运营质量持续提升,保持公司健康的发展势头。

尹爱群,于军娜,金欣,杨晓[7](2017)在《浅谈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安全使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安全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查阅文献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收集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ADR报道。结果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安全性不容忽视,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多发。结论使用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应重视ADR的发生,合理用药,防止重复过量服用,药师应主动提供药学服务,保障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临床用药安全。

金锐,王宇光,薛春苗,孙路路,鄢丹[8](2017)在《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十):儿童用药》文中提出由于特殊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一直是各方的关切点,本文尝试梳理目前儿童使用中成药的主要问题,并从安全性角度提出解决方法,形成处方点评标准和尺度。从目前现状看,儿科使用中成药较为普遍,且处方不合理比例较高,还存在很多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亟需严格规范和深入研究。首先,从传统中医儿科用药经验上看,轻粉、朱砂等金石药,巴豆、麝香等毒烈药,牛黄、犀角等苦寒药均为历代医家所警惕,对于小儿用法用量也有特殊说明;从现代儿童特殊人群用药角度看,治疗儿童疾病的药物选择、给药途径选择、用法用量计算等均有更为详细的用药指导,这些内容均可以为儿童使用中成药所借鉴。未来趋势上,应综合以上内容,形成专门针对儿童的中药安全用药体系,并加强中药的发育毒理学研究。最后,提出中成药儿童用药点评的理念和方法,并阐述选药是否适宜、用法用量是否准确、疗程是否合理三个重要关注点的点评标准与尺度。

黄倩[9](2015)在《纸质文物的保护包装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以植物源防霉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其在纸质文物防霉领域的应用,并与纸盒包装相结合,探索开发一种具有防霉效力的纸质文物保护盒。首先对具有抑菌效力的植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研究了水蒸馏、超声辅助溶剂、索氏提取等方法对柠檬草等中草药的提取效果,采用抑菌圈法确定提取优劣。筛选出牛至、柠檬草、丁香提取的精油抑菌活性较突出。测试了提取的精油对纸张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得到牛至精油对黑曲霉和草本枝孢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0.5μL/mL,对球毛壳菌的MIC达0.25μL/mL,柠檬草精油对黑曲霉、草本枝孢霉的MIC均为1μL/mL,对球毛壳霉的MIC为0.5μL/mL;丁香精油对黑曲霉、草本枝孢霉的MIC均为2μL/mL,对球毛壳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μL/mL。并对上述三种防霉剂进行两两复配,得到最优复配配方为:1μL/mL。的柠檬草精油0.25μL/mL的牛至精油。通过GC-MS技术对柠檬草精油和牛至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得到柠檬草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醛,其中柠檬醛b、柠檬醛a,分别在11.747mmin和12.578mmin出峰,柠檬醛的绝对含量为89.636 mg/mL。牛至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芹酚,于13.527mmin出峰,其绝对含量为114.0295mg/mL用牛至、柠檬草精油及其复配防霉剂处理宣纸、打印纸纸样,在35℃、相对湿度为90%的湿热条件下存放纸样,定期测试纸样的抗张强度、pH值、色差和表面基团变化、对不同颜色油墨样张的影响以及防霉效果。结果表明,防霉剂在纸张保存过程中对纸张上述理化指标影响微小;牛至精油单独使用时会引起油墨印刷样张的明显变色,但与柠檬草精油复配时可消除此类影响;柠檬草精油在模拟实验中防霉效果不显着,1倍MIC的复配防霉剂的防霉及保护效果最为突出。在35℃、90%的温湿度条件下,对比了内壁涂布防霉剂的纸盒和内置防霉小包的纸盒对纸样的防霉效力;利用GC-MS技术对包装中复配防霉剂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内壁涂布型包装内的精油在第5天时达到最高浓度,防霉小包型包装内牛至精油和柠檬草精油的浓度分别在第13天和第9天达到峰值,随后其含量逐渐下降,当实验天数达到41天时,两种精油均难以检出。最终,得到结论,在35+2℃,相对湿度为90+2%的条件下,防霉包装可以有效控制内置纸制品的霉变,与对照组相比,内壁涂布防霉剂的纸盒可将内置纸制品霉变周期延后3.7倍;内置防霉小包的纸盒则可将内置纸制品霉变周期延后4.6倍;内置防霉小包纸盒的防霉效果优于内壁涂布防霉剂的纸盒。

李楠[10](2014)在《民国时期(1912-1949)中药文献及其学术考察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时期(1912-1949)是传统本草向现代中药学过渡的关键时期,在中药学术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民国学者“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在继承传统本草学术基础上,融汇吸纳现代科学知识、技术与方法,并开展中药科学研究,推动中药学术发展,更为现代中药学奠定基础。民国时期留下了大量中药文献,为我们研究该阶段中药学术发展提供宝贵资料,目前民国中药文献的价值越来越为学术界所关注,并已在文献保护与整理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相关研究尚显不足,一方面,还未发现以民国期刊内刊载的中药论文为对象的研究;另一方面,亦未发现民国中药着作与中药论文相结合,从整体角度探索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研究。本研究基于民国时期中药文献展开,以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内容的梳理,结合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特色与影响,为当前中药学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计量文献学、口述与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同时参考历史学研究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这些文献,分析其具体内容中表现出的学术思想与特点,探讨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脉络及其规律。研究对象以民国时期中药着作、期刊中药论文为主,具体选择标准如下:着作选择标准:①成书时间为1912-1949年之间;②内容或部分内容与中药相关;③铅印本、石印本、油印本、稿本、抄本等各种版本,不论是否正式出版均纳入研究之列;④出版地区为中国大陆;⑤中文着作。期刊中药论文选择标准:①论文发表时间为1912-1949年之间;②内容或部分内容与中药相关;③期刊检索范围包括中医药期刊与其他期刊两部分,其他期刊主要包括药学期刊、西医相关期刊及各科研机构连续发行的研究报告等;④期刊发行地区为中国大陆;⑤中文论文。文献搜集方法:首先利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时期总书目》、《中文期刊大词典》、《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以及中药史、中药文献方面着作,等获取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刊载中药论文的期刊线索;其次以民国、中药、国药、汉药、本草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查阅相关论文,获取资料及相关线索;第三,以民国、中药、本草、汉药为关键词,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主要图书馆网站查询馆藏图书与期刊目录;第四,根据搜集的线索展开实地调研工作,查阅原始资料,对于重要内容通过抄录、复印、拍照等方式加以保存。文献分析方法:对获得的资料,根据文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整理与分析方案。中药着作整理与分析:①对搜集的中药着作进行编目,核实着作名称、作者、出版者、成书年代、出版时间、版本情况、馆藏信息等内容;②阅读着作内容,撰写图书简介;③根据着作内容的学术特点进行分类;④横向比较不同类别图书间的差异,归纳民国时期中药图书的共性,分析不同类别图书的个性特征;纵向比较该类着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间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其对现代中药学术产生的影响。期刊中药论文整理与分析:①阅读论文内容,提炼作者主要学术观点;②根据内容与学术观点,对搜集到的中药论文进行分类;③总结民国时期中药论文的主要学术观点与特色。结合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从整体角度分析两者在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全面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民国以前本草学术发展的特点及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探索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整体脉络、学术特点及其对现代中药学术的影响。在本研究调研过程中,共阅览民国时期中药着作182种,其中各图书馆藏原本161种,《中国本草全书》收录的民国中药着作影印本21种;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着录着作26种,着录信息有误的着作31种。阅览期刊50种,其中中医药期刊45种,研究报告2种,西医药期刊3种,全文阅览中药论文400余篇,浏览并纳入统计分析论文1000余篇。论文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对民国以前的“本草”,民国时期的“本草”、“中药”、“国药”、“汉药”,以及现代“中药”等概念加以辨析,同时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民国以前本草学术发展”,从“本草学术主流”与“本草学术分支”对民国以前本草学术发展的脉络进行简要梳理,总结本草学术发展特点。第三部分为“民国时期中药文献概述”,分为“民国时期的中药着作”、“民国时期的期刊中药论文”、“民国时期中药文献的计量分析”三节。“民国时期的中药着作”按文献的内容特点分为“综合类中药着作”、“临床应用类中药着作”、“专题研究类中药着作”、“辞典类中药着作”、“教材类中药着作”、“科普类中药着作”、“生药研究类中药着作”等七类,简要介绍每类着作的总体特点及代表性着作的学术特色。“民国时期的期刊中药论文”则首先介绍收录中药论文的相关期刊简要情况,重点分析民国时期中药论文的内容特点,并将其分为“中药学术发展”、“中药临床应用”、“中药知识整理”、“中药科学研究”、“中药专题研究”等五类。“民国时期中药文献的计量分析”则以调研资料为基础,对纳入研究的中药着作数量、馆藏情况、类别、成书年代以及十种主要中医药期刊内中药论文的发表比例、中药论文的分类构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反映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的大致情况。第四部分为“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民国时期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文化思想以及科学引进等因素对中药学术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探析”,分析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及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主要特点。通过上述五部分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作为文献载体,忠实地记录下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历程,同时作为当时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也为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取得新的发展,通过着作编排体例、形式等变化得到体现,并最终以中药着作的形式系统地展现出民国时期中药学术的总体框架;着作与期刊的流通,促进了中药学术的交流,期刊中药论文的出现,则使学术交流与争鸣更为活跃;科普着作与论文则很好地促进了中药知识普及,使更多的社会民众了解并认可中药。二、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众多因素影响,其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甚为深远。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总体特征为,在继承传统本草学术的基础上,通过融汇吸纳现代科学知识、技术、方法,发展中药学术。具体表现为“发扬传统”、“复古求新”、“中药科学化”三种倾向,其中“发扬传统”在民国中药学术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复古求新”则通过回溯中药学术源流,正本清源,提供新的探索思路;“中药科学化”是民国中药学术发展的新风向。三、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对今天中药学术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中药辞典、中药科普着作等,在今天仍是中药着作的重要形式,在中药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教材的编写与中药学校教育的开展,更与当前的中药教育模式密切相关;中药临床应用的深入探索,为现代“临床中药学”奠定基础;科学研究的开展则为中药学术发展提供新思路,并从民国时期的萌芽,逐渐发展为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及其分支学科。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促进中药学术发展仍是摆在每一位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民国时期的许多学术思想颇具启发意义,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为当前的中药学术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借鉴。

二、中药饮片标准(连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饮片标准(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2)炮制专家王琦论“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传承的目的与意义
    1.1 什么是传承?
    1.2 为什么要传承?
    1.3 怎么传承?
    1.4 传承什么?
        1.4.1 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
        1.4.1.1 中药炮制文献的整理、发掘、校正和总结
        1.4.1.2 原料鉴别技术
        1.4.1.3 炮制设备
        1.4.1.4
        1.4.1.5 贮藏保管技术:设施、条件、要求。
        1.4.1.6 包装技术:材料、规格等。
        1.4.2 炮制文化传承
        1.4.3 人才传承(人才培养)
        1.4.3.1 口传心授模式
        1.4.3.2 专家带徒模式
        1.4.3.3 专家工作室模式
        1.4.3.4 传承基地模式
        1.4.3.5 开办学府模式
2 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
    2.1 中药炮制理论的创新
    2.2 中药饮片改革
    2.3 中药片型改革
    2.4 炮制工艺改革
    2.5 饮片质量标准创新
    2.6 炮制设备革新
    2.7 饮片包装革新
3 小结

(3)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范围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可插入成分的类型
    第一节 助词
        一、助词“了”
        二、助词“过”
        三、助词“着”
        四、助词“的”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动词的补语
        一、趋向补语
        二、数量补语
        三、结果补语
        四、表程度义补语
        五、可能补语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宾语的定语
        一、数量定语
        二、涉指示词语
        三、性状义定语
        四、格关系定语
        五、“什么”
        六、其他定语
第二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助词情况研究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了”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了”的规律分析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过”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过”的规律分析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着”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着”的规律分析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的”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的”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时制助词“的”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结构助词“的”的规律分析
第三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情况研究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趋向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趋向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趋向补语“起(起来)”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趋向补语“上”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趋向补语“下”的规律分析
        (四)插入趋向补语“出”的规律分析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数量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数量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通用量词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自主量词“(一)下”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情态量词的规律分析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结果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结果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结果补语“完”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结果补语“好”的规律分析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表程度义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表程度义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表程度义补语“尽”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表程度义补语“足”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表程度义补语“够”的规律分析
        (四)插入表程度义补语“透”的规律分析
    第五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可能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可能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得/不+C(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得/不+了(liǎo)”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不得”的规律分析
第四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情况研究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数量定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数量定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数词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一)+通用量词(个)”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数词)+专用量词”的规律分析
        (四)插入数量词的规律分析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涉指示词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涉指示词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指示词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这/那+量词”的规律分析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性状义定语的情况研究
        一、性状义定语的构成情况
        二、语料及语感考察
        三、插入性状义定语的规律分析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格关系定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格关系定语的情况
        (一)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定性分析
        (二)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句法语义关系分析
        (三)插入格关系定语的规律分析
    第五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什么”的情况研究
        一、插入的“什么”表实义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的“什么”表实义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的“什么”表虚义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的“什么”表虚义的规律分析
    第六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其他定语的情况研究
        一、插入非格关系的名词作定语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非格关系的名词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作定语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主谓短语作定语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主谓短语的规律分析
        四、插入“人称代词+的”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人称代词+的”的规律分析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内容总结
    第二节 本文创新之处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助词的语料实例
    附录二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的语料实例
    附录三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的语料实例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中主要概念的厘定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高校课程育人与课程思政相关研究
        (二)高校协同育人相关研究
        (三)国外高校课程育人的相关研究
        (四)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基本历程和理论基础
    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基本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后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二)改革开放后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2014 年以来以上海高校为代表的课程思政最新实践探索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二)协同相关理论
        (三)教育学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现状研究
    一、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案例选择及建设情况研究
        (一)上海四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分析
        (二)上海四所高校课程思政具体课程分析
        (三)上海四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
        (四)上海四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可汲取的经验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脱节
        (二)高校课程思政中协同不够
        (三)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存在问题
        (四)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的机制不完善
第三章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与责任主体
    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关系把握
        (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逻辑关系把握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责任主体
        (一)保证党对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主导权
        (二)发挥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的主体性
        (三)落实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思政工作队伍在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的执行力
        (四)处理好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体系与机制构建
    一、构建全课程、全过程、全员协同育人体系
        (一)构建全课程协同育人体系
        (二)构建全过程协同育人体系
        (三)构建全员协同育人体系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培育机制构建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教学实施与管理机制构建
        (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平台机制构建
        (四)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构建
第五章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评价探索
    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评价
        (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评价的核心、关键与保障
        (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评价的指导理念和评价环节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依据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四)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评价体系优化的措施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评价的长效机制
        (二)以指标为参考,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的质量
        (三)以“三全育人”为指引,推进协同育人建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研究 ——基于SCP范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范畴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及其演变
    3.1 抚松县人参种植的基本概况
    3.2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演变
    3.3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主要类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参种植不同组织模式与行为分析
    4.1 小规模参户种植行为分析
    4.2 规模大户种植行为分析
    4.3 “龙头公司+参户”模式种植行为分析
    4.4 人参种植联盟下参户种植行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参种植不同组织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5.1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下成本比较分析
    5.2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下收益比较分析
    5.3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下利润比较分析
    5.4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绩效的总体评价
    5.5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优劣势对比分析
    5.6 不同人参种植组织模式整体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分析
    6.1 国际市场需求现状及趋势分析
    6.2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3 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选择及优化方向
    6.4 保障人参种植织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人参种植户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6)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理论综述
        2.1.1 国内外关于营销渠道的研究
        2.1.2 国内外关于药品营销渠道优化的研究
        2.1.3 国内外关于药品营销渠道现状的综述
        2.1.4 国内外药品营销渠道评析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4Ps营销理论
        2.2.2 价值创造理论
        2.2.3 差异化竞争理论
        2.2.4 客户关系理论
        2.2.5 分析模型相关理论
第3章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现状分析
    3.1 NJ医药公司概况
        3.1.1 公司组织架构
        3.1.2 员工情况
    3.2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现状
        3.2.1 NJ医药公司营销数据
        3.2.2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
    3.3 NJ医药公司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分析
        3.3.1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的STP分析
        3.3.2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的PEST分析
        3.3.3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所受力量因素分析
        3.3.4 NJ医药公司营销环境的态势分析
    3.4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存在问题
        3.4.1 区域市场覆盖不足
        3.4.2 主营业务结构不合理,销售毛利率偏低
        3.4.3 营销渠道管理落后,客户关系维护不足
        3.4.4 受新医改政策影响,现金流紧张
    3.5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忽视营销渠道体系建设
        3.5.2 没有进行充分市场调研
        3.5.3 未能有效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3.5.4 忽视企业品牌塑造
第4章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的优化
    4.1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框架构建
        4.1.1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的目标
        4.1.2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的原则
        4.1.3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的框架
    4.2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策略体系
        4.2.1 营销渠道广度的优化策略
        4.2.2 营销渠道业务结构的优化策略
        4.2.3 营销渠道管理的优化策略
        4.2.4 营销渠道资金的优化策略
第5章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的实施
    5.1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的实施
        5.1.1 重视渠道调研工作
        5.1.2 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5.1.3 增设品牌管理部门
        5.1.4 规范渠道管理体系
    5.2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的保障措施
        5.2.1 人才队伍保障
        5.2.2 创新机制保障
        5.2.3 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
    5.3 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的效果分析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浅谈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安全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含西药成份中成药概况
2 部分常见含西药成份中成药不良反应
    2.1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涉及的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
    2.2 新癀片和消渴丸不良反应
    2.3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
3 如何安全使用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

(8)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十):儿童用药(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成药处方点评中关于儿童用药的点评现状
2 安全性是儿童合理用药的首要目标
3 中、西医学对于儿童安全用药的理论认识
    3.1 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及药学的认识
4 儿童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的根本原则与未来趋势
5 中成药处方儿童用药点评的标准与尺度
    5.1 选药是否适宜
    5.2 用法用量是否准确
    5.3 疗程是否合理
    5.4 其他点评事项
6 结语

(9)纸质文物的保护包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纸质文物的危害因素及受损机理
    1.3 国内外纸质文物保护包装研究现状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4 植物源抑菌剂在纸质文物保藏方面的应用
        1.4.1 植物源抑菌剂在纸质文物保藏方面的应用
        1.4.2 常见植物精油抑菌防霉剂
        1.4.3 植物源抑菌防霉剂提取方法概述
        1.4.4 植物源抑菌防霉剂的作用方式和抑菌机理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植物源防霉剂的提取
        2.3.2 植物源防霉剂的筛选
        2.3.3 植物源防霉剂的复配
        2.3.4 防霉剂的成分分析
        2.3.5 防霉剂对纸张理化指标影响的测定
        2.3.6 高湿环境下防霉剂防霉效果的测定
        2.3.7 防霉剂对油墨的影响测试
        2.3.8 防霉包装的制备
        2.3.9 包装内防霉剂(精油)挥发浓度的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天然植物防霉成分的提取
    3.2 天然植物源提取物防霉效果的比较及成分分析
        3.2.1 天然植物源提取物防霉效果比较
        3.2.2 天然植物源提取物成分分析
        3.2.3 防霉剂单独使用时的抑菌效果
        3.2.4 防霉剂的复配及抑菌效果评价
    3.3 加速老化条件下防霉剂对纸张理化性能的影响
        3.3.1 对纸样抗张强度的影响
        3.3.2 对纸样pH值的影响
        3.3.3 对纸样颜色变化的影响
        3.3.4 对纸样表面化学基团变化的影响
    3.4 防霉剂对纸样表面霉菌的抑制效果评价
        3.4.1 对纸样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3.4.2 对纸样色差的影响
    3.5 对印刷油墨颜色的影响
        3.5.1 对红色油墨样张的影响
        3.5.2 对黄色油墨样张的影响
        3.5.3 对蓝色油墨样张的影响
    3.6 防霉包装对纸质品的保护作用研究
        3.6.1 内壁涂布防霉剂的纸盒对纸质品的保护作用研究
        3.6.2 纸盒内置防霉剂小包后对纸质品的保护作用研究
        3.6.3 小结
4 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点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10)民国时期(1912-1949)中药文献及其学术考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民国中药文献研宄概况
    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民国时期以前“本草”的概念
        1.1.2 民国时期“本草”、“汉药”、“国药”、“中药”的概念
        1.1.3 小结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资料搜集方法
        1.3.3 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2 民国以前本草学术发展
    2.1 本草学术主流
    2.2 本草学术分支
    2.3 小结
3 民国时期中药文献概述
    3.1 民国时期的中药着作
        3.1.1 综合类中药着作
        3.1.2 临床应用类中药着作
        3.1.3 专题研究类中药着作
        3.1.4 辞典类中药着作
        3.1.5 教材类中药着作
        3.1.6 科普类中药着作
        3.1.7 生药研究类中药着作
    3.2 民国时期的期刊中药论文
        3.2.1 收录中药论文的期刊简介
        3.2.2 民国时期期刊中药论文的内容
    3.3 民国时期中药文献的计量分析
        3.3.1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的计量分析
        3.3.2 民国时期期刊中药论文的计量分析
4 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
    4.1 社会环境对中药学术之影响
    4.2 文化思想对中药学术之影响
    4.3 科技引进对中药学术之影响
    4.4 经济因素对中药学术之影响
5 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探析
    5.1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5.1.1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5.1.2 民国时期期刊中药论文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5.1.3 民国时期中药着作与期刊中药论文在形式上的结合
    5.2 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5.3 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新进展
        5.3.1 中药基原考订
        5.3.2 中药实验研究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四、中药饮片标准(连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双满意度的公立中医医院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以C市某中医院为例[D]. 魏知.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炮制专家王琦论“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J]. 李群. 药学研究, 2021(02)
  • [3]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D]. 刘庆军. 沈阳师范大学, 2020
  • [4]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 戚静.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研究 ——基于SCP范式分析[D]. 翟晏彬.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6]NJ医药公司营销渠道优化策略[D]. 赵勇.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6)
  • [7]浅谈含西药成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安全使用[J]. 尹爱群,于军娜,金欣,杨晓.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96)
  • [8]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十):儿童用药[J]. 金锐,王宇光,薛春苗,孙路路,鄢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11)
  • [9]纸质文物的保护包装技术研究[D]. 黄倩.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10]民国时期(1912-1949)中药文献及其学术考察与研究[D]. 李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标签:;  ;  

中药饮片标准(系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