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一、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文献综述)

付丽亚,宋玉栋,王盼新,赵檬,黄琪,席宏波,于茵,吴昌永[1](2022)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典型水污染物应急去除技术及案例》文中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初期风险不明,处置艰巨等特点。我国现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态势未根本改变,环境应急处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针对我国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技术需求,围绕受污染水的河道应急处置、自来水厂应急处理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理3种情景,系统总结了突发环境事件中水污染物的特征和应急技术要求;梳理了突发水污染应急过程中重金属类和有机类污染物等典型水污染物常用应急去除技术,并结合当前技术进展情况对未来水污染物应急去除技术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颜明,刘春凤,耿艳辉,何春娥,宝乐[2](2022)在《21世纪初期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分析》文中指出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期刊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方针和措施来指导其发展。本文基于2001—2018年环境资源科学技术类34种核心期刊(以下简称"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发文量和引用次数等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贡献度和成因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解析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在21世纪初期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01—2018年,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整体的影响因子呈现阶段性提升。这得益于统计的34种核心期刊中有2/3的期刊在研究期内影响因子呈逐渐增长的趋势;34种核心期刊中有1/3的期刊贡献了学科50%的影响因子,说明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具有一定的同步效应,同时呈现贡献比较集中的情形;期刊影响因子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期刊发文量和引用次数增加促进了影响因子的提升。因此,在未来,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应顺应形势,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促进学科内期刊的相互联系和借鉴。

何艺,霍慧敏,蒋文博,丁鹤,靳晓勤,胡华龙[3](2021)在《中国危险废物管理的历史沿革——从“探索起步”到“全面提升”》文中指出如何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降低危险废物危害性的关键。回顾了中国危险废物管理法规、制度和利用处置行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并根据对危险废物的认识过程,将中国危险废物管理分为探索起步阶段、体系构建阶段、能力构筑阶段和全面提升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事件,阐明了当代危险废物管理模式产生的现实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最后提出了中国建设现代化危险废物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我国建立设现代化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提升危险废物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李文琦,吴涛,蒋国俊,张建珍,解雪峰[4](2022)在《浙江省金华市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及安全利用分区》文中提出为全面了解金华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提升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金华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并结合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进而对金华市农用地安全利用进行分区,提出针对性安全利用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呈现西北部高、中部和东南部较低的特点.2)单项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镉污染最为严重,污染点位占比为13.86%,铜污染次之,占比为1.29%;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以清洁水平为主,清洁点位占比为79.81%,部分地区存在中度、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主要为低风险和中风险,低中风险点位总占比为94.42%,不存在高风险地区.3)研究区安全利用分区结果显示,各类区域占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风险监控区、清洁安全区、风险预警区、基本清洁区、严格管制区.

程荣,陈惠鑫,石磊,郑祥[5](2021)在《我国环境科学概论教材建设现状调查与比较分析》文中指出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校自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开设至今,已逾三十年,产生了众多的教材。文章选取了其中83本相关教材,从作者、出版周期、出版机构、章节内容等维度进行解析,发现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承担了66.25%的出版任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多个团队出版了各自的教材,与各高校在环境领域的学科实力相匹配。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新形势、新问题、体现学科发展新趋势的教材不断涌现,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成果。但与国外同类型优秀教材相比,我国该类教材仍存在更新周期较慢、教材编写体系有待完善、编写团队延续性较弱等不足。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环境类人才培养,需要正视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推动环境科学事业的发展和教科书水平的提高。

曹淑珍,母悦,崔敬鑫,刘安迪,程先,符远航,魏世强,张进忠[6](2021)在《稻田土壤Cd污染与安全种植分区:以重庆市某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对土壤中Cd的富集积累能力强,开展稻田土壤Cd污染与安全种植分区研究对于区域土地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重庆市某区22个镇同步采集稻田土壤-水稻样品300套,测定土壤p H、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糙米Cd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生物富集系数和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土壤Cd污染状况;结合土壤和糙米Cd污染指数进行水稻安全种植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总体偏酸性,Cd全量为0.09~1.60 mg·kg-1,超过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35.0%;糙米Cd含量为0.002~0.808 mg·kg-1,超过食品安全限量值的点位占13.7%.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糙米Cd含量与土壤Cd全量、有效态Cd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 <0.01).污染评价显示,稻田土壤呈现明显的Cd累积,部分土壤表现为轻-中度污染;糙米对土壤Cd的富集系数为0.004~1.72.研究区稻田土壤总体为安全或基本安全,低风险区在南部、西部和东部均有分布;中高风险区面积较小,主要分散在8个地区.

陈晨,陈小华,沈根祥,白玉杰,钱晓雍,郭春霞,付侃,顾海蓉[7](2021)在《水稻对5种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食用安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水稻食用安全性的影响,以上海市青浦区现代农业园区水稻和染毒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镉(Cd)、铅(Pb)、镍(Ni)、铬(Cr)和汞(Hg) 5种土壤重金属在不同含量梯度下水稻生物量变化以及水稻籽粒部分累积特征,并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和靶标危害指数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 THQ)分析了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安全阈值。研究结果表明,Cd、Hg和Cr对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规律,Ni对水稻生物量影响不明显,随着Pb浓度升高,水稻生物量逐渐下降;水稻籽粒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排序为Ni>Cr>Cd>Pb>Hg,水稻植株部分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量大于籽粒部分,富集趋势与籽粒部分相一致,植株部分含量约为籽粒部分的2倍~8倍,水稻籽粒中Cd、Pb、Ni、Cr和Hg含量与土壤中对应重金属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线性关系(P<0.01);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谷物食用安全限量值以及靶标危害指数法,推导出污染区域土壤中各重金属安全阈值为:Cd 0.51 mg·kg-1、Pb 330.33 mg·kg-1、Ni 131.00 mg·kg-1、Cr 231.67 mg·kg-1、Hg 0.93 mg·kg-1。

邱国红,熊双莲,蔡建波,赵小虎,石磊,谭文峰[8](2021)在《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产品安全,新时代农林人才亟需掌握环境污染与修复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也给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挑战。在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面,华中农业大学打造了具有农学特色的优质课程体系、发展了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模式、围绕土壤污染修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创新活动、搭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创新平台。相关举措彰显了环境科学专业农学特色,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吴松泽,王冬艳,李文博,王兴佳,闫卓冉[9](2022)在《农产品视角的城郊黑土地农田重金属风险分区》文中认为农产品是重金属经土壤-作物系统危害人体健康的直接途径,其质量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农田重金属分区研究对农产品考虑的不足,以农产品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为指标,构建了基于农产品视角的农田重金属风险分区体系,同时以黑土地中重金属污染风险更高的城郊地带为研究区进行实例探讨.结果表明,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IICQAP)为1.09,整体呈重金属微弱累积状态且以Pb和Ni这两种元素的积累为主;人体健康风险高危指数(QHI)为0.61,即无风险;分区结果显示,研究区目前仅有无风险安全耕种区(89.45%)和少量低风险预警监控区(10.55%),建议分别对应采取优先保护和预警监控的策略,并从干预重金属向农产品方向富集、种植结构调整和适当进行原位钝化修复等手段对该区提出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管控措施.本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农田重金属分区防治的内涵、加强黑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制定黑土地城乡差别化农田分区防治策略等具有可探索的现实意义.

宋波,肖乃川,马丽钧,李龙,陈同斌[10](2022)在《基于DGT技术的广西碳酸盐岩区稻米镉含量主控因素》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广西碳酸盐岩区水稻在地质高背景下影响稻米Cd富集的主控因素,以广西西南部和北部碳酸盐岩区水稻籽粒-根系土壤样品为基础,同时结合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分析讨论了土壤pH、有机质(OM)、阳离子交换量(CEC)和DGT-Cd等与水稻籽粒ω(rice-Cd)-BCF值的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因素并建立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水田土壤ω(soil-Cd)均值为0.975 mg·kg-1,超标率33.33%,水稻籽粒ω(rice-Cd)均值为0.020 mg·kg-1,BCF均值为0.038,水稻籽粒Cd含量超标率为4.2%,整体呈现出水田土壤Cd含量较高但生物有效性较低的特点;研究区水稻籽粒BCF值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在0.01水平下显着负相关,与DGT-Cd在0.01水平下显着正相关,与有机质在0.05水平下显着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Cd全量、 pH和DGT-Cd是影响广西碳酸盐岩区水稻富集Cd的主要因素;以土壤Cd全量、 pH和DGT-Cd为变量建立广西碳酸盐岩区水稻籽粒BCF值拟合方程,模型决定系数为0.717,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二、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提纲范文)

(1)突发环境事件中典型水污染物应急去除技术及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突发环境事件水污染物主要特征及其去除技术要求
    1.1 水污染物主要特征
    1.2 水污染物去除常见情景及技术要求
        (1)受污染水的河道应急处置情景
        (2)受污染水的自来水厂应急处理情景
        (3)受污染水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理情景
2 突发环境事件水污染物去除技术及应用案例
    2.1 重金属类污染物
        2.1.1 去除技术
        2.1.1. 1 碱沉淀法
        2.1.1. 2 混凝沉淀法
        2.1.1. 3 硫化物沉淀法
        2.1.1. 4 氧化沉淀法
        2.1.2 应用技术案例
        2.1.2. 1 某尾矿库泄漏事件受污染河水钼的应急去除案例
        2.1.2. 2 某河流铊浓度异常事件应急处置案例
    2.2 有机物类污染物
        2.2.1 去除技术
        2.2.1. 1 吹脱法
        2.2.1. 2 吸附法
        2.2.1. 3 氧化法
        2.2.1. 4 生物法
        2.2.2 应用技术案例及效果
        2.2.2. 1 某火灾爆炸事故污水中氰化物的应急去除案例
        2.2.2. 2 某爆炸事故污水苯胺类的应急去除案例
3 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存在问题与建议
    (1)水污染物应急去除技术仍存在短板
    (2)河道应急处置工程建设运行急需技术指南指导
    (3)溶解性污染物去除技术研发急需加强

(2)21世纪初期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随时间的变化
    (二)单个期刊对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整体影响因子贡献的分析
        1.影响因子贡献判断
        2.影响因子贡献度分析
    (三)期刊影响因子变化的原因分析
        1.期刊发文量随时间的变化
        2.文章引用次数随时间的变化
三、结语

(3)中国危险废物管理的历史沿革——从“探索起步”到“全面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1 探索起步阶段(1995年以前)
2 体系构建阶段(1995—2003年)
3 能力构筑阶段(2003—2013年)
4 全面提升阶段(2013年至今)
5 展望

(4)浙江省金华市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及安全利用分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1.3 研究方法
        1.3.1 插值方法
        1.3.2 评价方法
        1.3.3 安全利用等级划分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华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2.1.1 金华市农用地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
        2.1.2 金华市农用地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
    2.2 金华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2.2.1 单项污染指数法
        2.2.2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2.2.3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2.3 金华市农用地安全利用分区
3 结 论

(5)我国环境科学概论教材建设现状调查与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教材现状分析
二、不同年代教材的特点
三、教材发展中存在的遗憾
    (一)教材版本更替周期较长
    (二)教材编写体系有待完善
    (三)教材编写团队延续性较弱
四、结束语

(6)稻田土壤Cd污染与安全种植分区:以重庆市某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1.3 土壤污染评价与安全种植分区
        1.3.1 地累积指数评价
        1.3.2 生物富集系数评价
        1.3.3 污染指数评价与土壤安全利用分区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田土壤和糙米Cd含量特征
        2.1.1 稻田土壤Cd含量
        2.1.2 糙米Cd含量
        2.1.3 相关性分析
    2.2 稻田土壤Cd污染评价
        2.2.1 地累积指数评价
        2.2.2 生物富集系数评价
        2.2.3 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
    2.3 水稻安全种植分区
3 讨论
    3.1 土壤Cd污染成因与风险
    3.2 稻田土壤安全利用建议
4 结论

(7)水稻对5种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食用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实验材料
    1.2 污染土壤制备
    1.3 盆栽实验
    1.4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1.5 水稻中重金属限量赋值方法
    1.6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Results)
    2.1 不同处理水平下5种重金属对水稻鲜质量的影响
    2.2 水稻对5种重金属积累特征
        2.2.1 水稻植株对5种重金属积累特征
        2.2.2 水稻籽粒对5种重金属积累特征
    2.3 水稻籽粒5种重金属富集规律
    2.4 基于水稻食用安全的土壤5种重金属安全阈值推算
3 讨论(Discussion)

(8)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打造具有农学特色的优质课程体系
    (二)丰富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手段
    (三)搭建创新平台与优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三、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成效
四、结束语

(9)农产品视角的城郊黑土地农田重金属风险分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测试
    1.3 其他数据来源
    1.4 评价方法
        1.4.1 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法
        1.4.2 目标危险系数法
        1.4.3 评价标准限值
        1.4.4 农产品视角的农田重金属风险分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作物重金属累积特征
        2.1.1 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统计特征分析
        2.1.2 农产品重金属累积评价结果
    2.2 农产品摄入的健康风险评价
    2.3 农产品重金属风险分区
    2.4 农产品重金属相关性特征
3 讨论
4 结论

(10)基于DGT技术的广西碳酸盐岩区稻米镉含量主控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背景
    1.2 野外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1.3 DGT提取法
    1.4 理化性质测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2.2 研究区稻米镉富集特征
    2.3 水稻样品BCF值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2.4 主成分分析与预测模型
3 讨论
4 结论

四、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 [1]突发环境事件中典型水污染物应急去除技术及案例[J]. 付丽亚,宋玉栋,王盼新,赵檬,黄琪,席宏波,于茵,吴昌永.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2
  • [2]21世纪初期环境-资源类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分析[J]. 颜明,刘春凤,耿艳辉,何春娥,宝乐. 传播与版权, 2022(01)
  • [3]中国危险废物管理的历史沿革——从“探索起步”到“全面提升”[J]. 何艺,霍慧敏,蒋文博,丁鹤,靳晓勤,胡华龙.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 [4]浙江省金华市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及安全利用分区[J]. 李文琦,吴涛,蒋国俊,张建珍,解雪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1)
  • [5]我国环境科学概论教材建设现状调查与比较分析[J]. 程荣,陈惠鑫,石磊,郑祥. 高教学刊, 2021(S1)
  • [6]稻田土壤Cd污染与安全种植分区:以重庆市某区为例[J]. 曹淑珍,母悦,崔敬鑫,刘安迪,程先,符远航,魏世强,张进忠. 环境科学, 2021(11)
  • [7]水稻对5种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食用安全研究[J]. 陈晨,陈小华,沈根祥,白玉杰,钱晓雍,郭春霞,付侃,顾海蓉. 生态毒理学报, 2021
  • [8]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J]. 邱国红,熊双莲,蔡建波,赵小虎,石磊,谭文峰. 高教学刊, 2021(26)
  • [9]农产品视角的城郊黑土地农田重金属风险分区[J]. 吴松泽,王冬艳,李文博,王兴佳,闫卓冉. 环境科学, 2022
  • [10]基于DGT技术的广西碳酸盐岩区稻米镉含量主控因素[J]. 宋波,肖乃川,马丽钧,李龙,陈同斌. 环境科学, 2022

标签:;  ;  ;  ;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