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施工特点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施工特点

一、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施工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1](2021)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方案变化及数据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建的大坝越来越多,适合建坝的选址也越来越少。随着大坝的使用年限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坝出现各种安全问题,也有一些大坝现有的功能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以往这类大坝采用拆除旧坝新建大坝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出现对大坝进行加高改造,以达到延长大坝使用年限以及改变或增加大坝的功能的目的,使其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但大坝加高后,新的监测方案如何设计,如何判断加高后大坝变形趋势是否正常成了大坝监测新的难题。丹江口大坝作为一个已经建成50多年的老坝,在2005年到2013年完成了加高工程,本文通过获取的丹江口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监测方案和近20年垂直位移的监测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分别阐述加高前后丹江口大坝主副坝的工程概况以及垂直位移监测方案。通过分析垂直监测方案与大坝工程概况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其他大坝加高工程垂直位移监测方案应当如何设计提供一些参考。2.对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对混凝土坝坝基与坝顶以及左岸土石坝迎水面、坝顶和背水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3.选取加高前后同温度同库水位下垂直位移监测数据,整理后做出垂直位移分布图,探究加高前后垂直位移分布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坝加高后,混凝土坝的坝基和坝顶垂直位移分布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左岸土石坝垂直位移分布仅有坝顶和加高前类似,迎水面和背坡均发生了变化。可能与大坝的施工方案,结构与所处地质情况有关。4.做出大坝垂直位移过程线图,并将同期的库水位和温度过程线与大坝垂直位移过程线相结合,结合分布图分析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混凝土坝坝基垂直位移变化量较小,坝顶垂直位移均呈现周期性缓慢增加趋势。左岸土石坝加高后坝顶及背坡垂直位移在不断变大,迎水面则呈现周期性减小的趋势。并且靠近左联坝段部位垂直位移变化量及变化趋势均比较大,应当着重监测。5.对同温度不同库水位与同库水位不同温度下的垂直位移监测数据变化量进行分析,结合过程线图进一步探究温度与库水位对大坝垂直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库水位与坝基垂直位移成正比,与左岸土石坝坝顶和背坡成反比。温度与混凝土坝坝顶和土石坝迎水面垂直位移成反比。6.对2013年复测后环线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越靠近大坝垂直位移越大,增大的速率越大,越是远离大坝则正好相反。

赵二峰,顾冲时[2](2021)在《混凝土坝长效服役性态健康诊断研究述评》文中提出通过对长期服役的混凝土坝工作性态健康诊断,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风险管控措施,保障混凝土坝安全运行。在阐述我国混凝土坝病险隐患的基础上,总结了混凝土坝健康诊断的作用,论述了混凝土坝安全监测和现场检测技术、诊断模型、结构计算及模型试验等关键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加强数据驱动的混凝土坝安全性态时空演变特征提取、可靠度发展模式识别、风险率动态协同评估、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决策、临界预警阈值拟定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全方位地构建数据共享、信息互补的诊断知识工程,确保大坝长效健康服役。

李俊杰[3](2020)在《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合应用复合材料的串并联模型、有限元数值模拟、回归分析、均匀设计法、BP神经网络、灰色聚类模型等理论与方法,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层面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某碾压混凝土坝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趋势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监测情况,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考虑,将仪器监测和外观形态项目作为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的评价对象,两者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补充,构建了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类型的不同进行了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等级的划分。(2)针对碾压混凝土坝的层面特性,在并层等效理论的基础上对间歇期的碾压缝面进行等效扩大化处理,使有限元模型得到简化。根据碾压混凝土坝粘弹性模型的本构关系,利用Fortran软件结合ABAQUS对粘弹性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并采用均匀设计法与BP神经网络对碾压混凝土坝本体与层面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3)根据评价指标不同,建立不同的安全监控模型,对受层面特性影响较大的评价指标,采用有限元对水压分量进行计算,构建安全监控混合模型;对于其他评价指标,直接根据监测数据采用统计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安全监控模型对未来短期内的效应量变化进行了预测。(4)针对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采用灰色聚类理论挖掘多指标、多层次之间的灰色关联,从而基于灰色聚类系数建立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模型,不仅可以直观地得出综合评判结果,还能揭示各指标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对全面监控碾压混凝土坝安全有重要意义。

吴越[4](2018)在《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及平台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大坝安全问题贯穿着整个大坝生命周期,是大坝建设各方高度重视的问题,尤其运行期占据了大坝生命周期中绝大部分时间,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安全信息主要包括监测仪器相关信息、监测数据、巡检信息以及仪器大坝维护信息。由于安全信息量多繁杂,如何对安全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通过数据对混凝土坝安全进行多层次分析评价,是安全信息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BIM的理念引入到安全信息管理中,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平台搭建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根据相关安全运行管理规范,提出了基于实测数据的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通过对安全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混凝土坝安全的自动预警以及混凝土坝安全的分析与评价。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开发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安全信息的有效管理。具体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研究了BIM在大坝安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传统运行管理的内容和存在问题,其次分析了BIM在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中可实现的功能和具体应用,最后说明了BIM在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中的使用优势。其中使用BIM主要解决了数据流转、安全可视化以及流程管理等问题。(2)研究了B/S架构下平台搭建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从模型格式转化、模型渲染以及模型交互等方面研究了基于WebGL的BIM可视化平台搭建方法。通过研究WebSocket实时通信技术,使用Python实现了前后台数据的交互,解决了数据传输实时性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和交互效率。通过研究移动端相关的开发技术,使用微信企业号接口实现了移动端功能的开发,实现了日常业务流程的管理以及设备相关资料的查询。(3)提出了基于实测安全信息的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阐述了控制流程和具体数据处理思路。首先分析了实时报警的实现方法,包括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安全预警等级的建立。其次在预警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和分析,。最后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实现了混凝土坝不同层次的安全评价,辅助管理人员对混凝土坝安全进行综合性评估。(4)基于Three.js框架,将模型应用加入到管理平台中,实现了B/S架构下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

冷盛阳[5](2018)在《堆石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分析及裂缝控制》文中指出堆石混凝土是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其施工工艺流程是在堆石之后再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填充堆石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堆石形成一个整体,得到密实、具有足够工作性能的堆石混凝土。堆石混凝土坝从尺寸上来说,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常规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其中大部分开裂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温度过高导致的,所以针对堆石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研究,可以减少裂缝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堆石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的温度和应变进行监测,可以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的结构状态,然后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可以减少混凝土开裂。但是目前的堆石混凝土研究实验基本上是室内试验和小型浇筑仓试验,并未在工程中对堆石混凝土实际浇筑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在实际工程中,堆石混凝土在现场施工条件下的温度变化情况与应力变化情况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通过对某在建堆石混凝土大坝进行了连续三仓浇筑测量,通过测量堆石和自密实混凝土在连续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及应变变化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堆石混凝土大坝的温度场与应力场变化情况,结合混凝土施工工艺,提出堆石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堆石混凝土浇筑仓在施工期温度场发展规律:从浇筑平面上看,温度最高处位于浇筑仓中部,远离中心的位置,温度越低;从浇筑高度上看,温度最高处位于结构芯部,浇筑仓底部温度低于浇筑仓表面温度;浇筑完成后,浇筑仓各点温度达到其峰值之后,进入降温阶段,仓面层降温速率>仓中心层降温速率>仓底层降温速率;(2)堆石混凝土浇筑仓在施工期应力场发展规律:浇筑完成之后,浇筑仓中心部位混凝土压应力缓慢增长到峰值,达到峰值以后,由于混凝土收缩等因素的作用,压应力会缓慢减少,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缓慢减小,最后达到动态平衡;浇筑仓边缘部位的混凝土压应力发展趋势都是在浇筑完成之后,在一段时间之内压应力达到其峰值,之后缓慢减小,Y方向(长边方向)的应力会慢慢向拉应力发展,但是始终处于安全状态,X、Z方向压应力缓慢减少,但始终处于受压状态。(3)堆石混凝土堆石温度发展规律:堆石温度发展规律与自密实混凝土温度发展一致,浇筑仓中部堆石温度始终低于自密实混凝土温度,浇筑仓边界位置堆石温度在浇筑完成后一段时间(约100h),堆石温度高于自密实混凝土温度。(4)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在同类堆石混凝土大坝施工之前,根据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用ANSYS软件对大坝结构进行施工模拟,得到堆石混凝土大坝中的温度与应力分布情况,并结合现场实测与堆石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减少大坝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宁聪[6](2018)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健康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土石坝,坝体采用砾石或者堆石分层填筑碾压而成,跟传统的土石坝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运行安全性高等优势,是目前极具竞争力和应用前景的坝型,同时该种坝型也是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推广坝型。因此,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健康诊断的研究,以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典型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为例,针对若干关键问题,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健康诊断技术进行了如下研究:(1)为掌握其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运行性态和规律,指导工程施工、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反馈设计、提供科研依据,常需对大坝设置相应监测设施。本文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结构特点,系统的归纳总结了其大坝安全监测内容、监测设计原则、监测资料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的安装布置注意事项。(2)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在深厚覆盖层下受力相当复杂,其坝体及防渗体的应力变形也相当复杂,借助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在解决复杂的结构边界条件、荷载传递及非线性问题方面的优势,对某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施工期和蓄水期分级加载模拟,就坝体渗流及应力变形进行二维有限元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其渗流及应力变形符合土石坝的正常运行规律。(3)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中,沥青心墙作为大坝的主要防渗体,且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随温度和持荷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编制了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分析的温度场和徐变应力场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并用该程序对某沥青混凝土心墙就施工期及蓄水期的温度徐变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很好的模拟其心墙的温度、变形情况,心墙变形稳定。(4)对某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期监测资料采用作图法、特征值比较法、回归模型统计法等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两者表现出来的规律基本相吻合,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有较好的一致性。

蒋金平,吴素华[7](2014)在《我国水库大坝安全技术标准发展过程与主要特征》文中指出水库大坝安全技术标准是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的主要依据,是行业技术监督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大坝安全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经过50余年的发展,大坝安全技术标准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适时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发展特征,对我国水库大坝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按早期技术标准建成的大部分水库而言,有利于更科学地对其安全性态进行评价及鉴定,将更好地促进水库安全运行和管理工作。

李磊,岳鹏[8](2013)在《丹江口大坝右岸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施工期状况监测》文中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在原老坝基础上进行的加宽加高施工,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问题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解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状况为并验证新老混凝土的整体性,在丹江口大坝右岸加高工程施工中安装了相关的安全监测仪器,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变形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张民[9](2011)在《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根据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特点,研究适用于本工程的监测技术、监测方法。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实施效果。基于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意义,对比不同的监测方法,针对哈达山各建筑物的特殊性,确定不同建筑物的监测项目、仪器类型及测量方法。通过明确监测目的,确定仪器安装方案,以确保取得可靠有效的监测数据。整编分析实测监测数据,对坝体位移、大坝渗流等监测项目,做出综合评价,确保枢纽安全运行,同时为枢纽工程施工提供反馈资料,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提供基础数据,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同时是哈达山水利枢纽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

杨立新,赵寒容[10](2009)在《应变计在工程安全监测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文中提出应变计广泛应用于工程监测,但在设计布置、埋设安装、观测和计算分析等过程中仍存在诸多误区。文中简述了应变计的性能特点、观测设计布置、设备选型、施工安装、质量控制、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现行监测规范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施工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施工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丹江口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方案变化及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大坝加高前后概况变化
    3.1 丹江口大坝简介
    3.2 丹江口大坝加高前后概况
        3.2.1 混凝土坝加高前后总体概况
        3.2.2 土石坝加高前后概况
    3.3 加高方案
        3.3.1 混凝土坝加高方案
        3.3.2 土石坝加高方案
    3.4 大坝加高前后变化概况
第四章 垂直位移方案变化
    4.1 垂直位移方案概述
        4.1.1 垂直位移监测流程
        4.1.2 双金属标
    4.2 加高前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2.1 环线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2.2 混凝土坝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2.3 左岸土石坝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2.4 右岸土石坝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3 加高后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3.1 环线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3.2 混凝土坝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3.3 左岸土石坝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3.4 右岸土石坝垂直位移监测方案
    4.4 加高前后监测方案主要变化
第五章 数据获取与计算
    5.1 主要数据获取来源
    5.2 成果计算
        5.2.1 数据采集计算步骤
        5.2.2 工作基点
        5.2.3 温度改正计算
第六章 数据分析
    6.1 监测量方向规定
    6.2 分析方向
        6.2.1 大坝加高前后各部位纵向上垂直位移变化情况
        6.2.2 大坝加高前后各部位垂直位移变化趋势
        6.2.3 大坝加高前后各部位垂直位移与温度和库水位之间的关系
    6.3 混凝土坝
        6.3.1 混凝土坝坝基
        6.3.2 混凝土坝坝顶
    6.4 左岸土石坝
        6.4.1 左岸土石坝坝顶
        6.4.2 左岸土石坝迎水面
        6.4.3 左岸土石坝坝坡
    6.5 环线数据分析
        6.5.1 历次环线监测基本特征数据
        6.5.2 环线数据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混凝土坝和粘土心墙坝加高后垂直位移监测方案设计参考建议
        7.1.2 对丹江口大坝垂直位移变化预测
        7.1.3 同类型大坝加高垂直位移数据部分特点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2)混凝土坝长效服役性态健康诊断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混凝土坝病险隐患情况
2 混凝土坝健康诊断的作用
    2.1 混凝土坝安全运行的保障
    2.2 现代工程管理的需要
    2.3 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改进的依据
3 混凝土坝健康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3.1 安全监测技术
    3.2 现场检测技术
    3.3 诊断模型
    3.4 结构计算及模型试验
4 混凝土坝健康诊断研究前沿
    4.1 多源多维异构数据清洗
    4.2 时空演变特征提取
    4.3 可靠度发展模式识别
    4.4 风险率动态协同评估
    4.5 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决策
    4.6 临界预警阈值拟定
5 结论

(3)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评价对象与方法
        1.2.2 碾压混凝土坝的结构分析方法
    1.3 问题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1 构建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2 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2.2.1 定性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
        2.2.2 定量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碾压混凝土坝变形安全评价
    3.1 碾压混凝土坝变形安全监控及评价方法
        3.1.1 变形监控模型
        3.1.2 变形状态评判
    3.2 碾压混凝土坝材料本构模型及变形等效计算方法
        3.2.1 材料本构关系
        3.2.2 层面变形等效计算方法
    3.3 变形参数反演分析
        3.3.1 粘弹性力学参数反演原理
        3.3.2 反演优化方法
    3.4 工程实例
        3.4.1 变形参数反演分析
        3.4.2 变形安全监控模型计算
        3.4.3 变形指标安全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安全评价
    4.1 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安全监控及评价方法
        4.1.1 渗流监控模型
        4.1.2 渗流状态评判
    4.2 碾压混凝土坝渗流计算模型
        4.2.1 碾压混凝土坝的渗流特性
        4.2.2 碾压混凝土坝稳定渗流场有限元分析
        4.2.3 层面渗流等效处理
    4.3 工程实例
    4.4 本章小结
5 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模型
    5.1 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5.1.1 定性指标等级划分
        5.1.2 定量指标等级划分
    5.2 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工作状态综合评价
        5.2.1 不确定系统的特征
        5.2.2 灰色聚类理论
        5.2.3 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工作状态综合评价模型
    5.3 工程实例
        5.3.1 效应量监控模型分析计算以及灰类等级划分
        5.3.2 灰色聚类分析模型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及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BIM的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现状
        1.2.2 WebGL技术现状
        1.2.3 安全分析与评价技术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多源信息下的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
    2.1 传统大坝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模式
        2.1.1 大坝安全信息管理内容
        2.1.2 传统模式下的存在问题
    2.2 BIM在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2.1 数字化移交
        2.2.2 信息集成和管理
        2.2.3 数据可视化管理
        2.2.4 流程管理
    2.3 BIM在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S架构下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平台搭建技术研究
    3.1 基于WebGL的模型可视化功能实现
        3.1.1 WebGL加载与渲染流程
        3.1.2 模型格式转化
        3.1.3 场景加载与渲染优化
        3.1.4 基于模型的交互功能的实现方法
    3.2 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前后台数据交互
        3.2.1 WebSocket概念
        3.2.2 WebSocket实现原理
        3.2.3 基于Python的WebSocket实现
    3.3 配套移动端开发技术
        3.3.1 移动端开发的必要性
        3.3.2 移动端实现方法选择
        3.3.3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移动端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实测安全信息的实时安全分析与评价
    4.1 实时安全分析和评价流程
    4.2 混凝土坝安全实时报警
        4.2.1 异常数据识别流程
        4.2.2 异常数据识别方法
        4.2.3 异常数据报警分级建立
    4.3 混凝土坝安全数据处理与预测
        4.3.1 异常数据原因分析
        4.3.2 数据处理
        4.3.3 二次分析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多层次安全模糊评价
        4.4.1 模糊评价原理和流程
        4.4.2 评价指标集合
        4.4.3 评语集合的设定
        4.4.4 模糊评判矩阵确定
        4.4.5 组合权重的确定
        4.4.6 模糊评价结果
    4.5 基于模型的应急处理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S架构下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
    5.1 平台开发目标
    5.2 平台架构
    5.3 系统开发工具
    5.4 平台功能模块与应用
        5.4.1 BIM可视化管理平台
        5.4.2 项目信息管理
        5.4.3 设备信息管理
        5.4.4 安全数据管理
        5.4.5 实时安全信息管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堆石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分析及裂缝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堆石混凝土与大体积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堆石混凝土试验研究现状
        1.2.2 大体积混凝土国外研究现状
        1.2.3 大体积混凝土国内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混凝土温度应力仿真基本理论
    2.1 温度场计算基本理论
        2.1.1 热传导微分方程
        2.1.2 热传导的泛函形式
        2.1.3 空间域函数
        2.1.4 时间域离散
    2.2 应力场计算基本理论
        2.2.1 温度应力
        2.2.2 仿真应力
3 堆石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与应变实测分析
    3.1 工程实测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3.1.1 工程实测的目的
        3.1.2 实测内容
    3.2 实测工程概况
    3.3 现场实测方案设计
        3.3.1 仪器选择
        3.3.2 测点布置
        3.3.3 数据采集
        3.3.4 监测过程
        3.3.5 数据处理
    3.4 测量数据结果分析
        3.4.1 堆石混凝土温度数据分析
        3.4.2 堆石温度数据分析
        3.4.3 堆石混凝土应变数据分析
        3.4.4 堆石混凝土浇筑仓温度场与应力场发展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堆石混凝土浇筑仓施工期数值模拟
    4.1 有限元模型
        4.1.1 ANSYS简介
        4.1.2 基本分析过程
        4.1.3 分析的基本假定
    4.2 计算参数及模型建立
        4.2.1 计算实例
        4.2.2 计算参数
        4.2.3 图形结果分析
    4.3 分析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堆石混凝土坝裂缝控制措施
    5.1 混凝土裂缝开展过程
        5.1.1 混凝土裂缝概述
        5.1.2 混凝土裂缝机理分析
        5.1.3 混凝土裂缝种类
    5.2 堆石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5.2.1 堆石混凝土黏着裂缝控制措施
        5.2.2 水泥石裂缝控制措施
        5.2.3 骨料裂缝控制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健康诊断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发展概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健康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1.3.1 健康诊断的研究现状
        1.3.2 大坝安全监测的研究现状
        1.3.3 监测资料分析的研究现状
        1.3.4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安全监测理论
    2.1 监测设计
        2.1.1 设计原则
        2.1.2 监测内容
        2.1.3 监测意义
    2.2 监测仪器设备
        2.2.1 变形监测
        2.2.2 渗流监测
        2.2.3 温度监测
    2.3 监测资料分析
        2.3.1 监测资料分析内容
        2.3.2 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2.4 小结
第三章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有限元计算理论
    3.1 二维平面有限元计算
        3.1.1 渗流计算
        3.1.2 应力变形计算
    3.2 沥青混凝土心墙三维温度、徐变应力场计算
        3.2.1 温度场计算
        3.2.2 徐变应力场计算
    3.3 三维温度徐变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程序验证
    3.4 小结
第四章 某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及仪器安装
        4.2.1 大坝表面变形监测
        4.2.2 心墙挠度变形监测
        4.2.3 心墙与底座接缝变形监测
        4.2.4 渗流监测
        4.2.5 心墙温度监测
        4.2.6 环境量监测
        4.2.7 视频监控监测
    4.3 监测资料成果分析
        4.3.1 渗流监测分析
        4.3.2 变形监测分析
        4.3.3 温度监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某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有限元计算分析
    5.1 坝体二维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
        5.1.1 渗流计算分析
        5.1.2 应力变形计算分析
    5.2 沥青混凝土心墙三维温度徐变应力场模拟计算分析
        5.2.1 三维有限元模型和计算参数
        5.2.2 温度场分析
        5.2.3 徐变应力场分析
    5.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监测成果对比分析
        5.3.1 坝体变形对比分析
        5.3.2 心墙变形对比分析
        5.3.3 心墙温度对比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序源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7)我国水库大坝安全技术标准发展过程与主要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水库大坝安全技术标准发展历程
2 第一阶段 (1958-1977年) 大坝安全技术标准
3 第二阶段 (1978-1989年) 大坝安全技术标准
4 第三阶段 (1990年至今)
5 结语

(9)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际上大坝监测发展过程
        1.2.2 国内大坝监测发展过程
        1.2.3 监测仪器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安全监测优化设计
        1.3.2 监测工程施工
        1.3.3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和反馈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收集
        1.4.2 设计方案优化
        1.4.3 仪器现场安装测试
        1.4.4 施工期观测
        1.4.5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自然与工程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气象
        2.1.2 水文
        2.1.3 地形
        2.1.4 地貌
        2.1.5 地质
    2.2 工程概况
        2.2.1 工程建设的意义
        2.2.2 工程布局及规模
第3章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
    3.1 监测项目的确定
        3.1.1 泄水建筑物、混凝土重力坝和发电厂房
        3.1.2 均质土坝
    3.2 主要项目监测方法
        3.2.1 表面变形监测
        3.2.2 均质土坝内部变形监测
        3.2.3 渗流监测
        3.2.4 强震监测
        3.2.5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3.3 混凝土建筑物监测系统布置
        3.3.1 监测断面的选取
        3.3.2 变形监测布置
        3.3.3 渗流监测布置
        3.3.4 混凝土温度监测
        3.3.5 消能工锚杆应力及接缝监测
    3.4 均质土坝监测系统布置
        3.4.1 观测断面的选取
        3.4.2 变形监测布置
        3.4.3 渗流监测布置
        3.4.4 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应变监测
        3.4.5 绕坝渗流监测
        3.4.6 地震反应监测
第4章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
    4.1 混凝土坝监测仪器安装
        4.1.1 真空激光安装
        4.1.2 倒垂线安装
        4.1.3 双金属标安装
        4.1.4 测缝计安装
        4.1.5 温度计安装
        4.1.6 量水堰安装
    4.2 均质土坝监测仪器安装
        4.2.1 应变计、无应力计安装
        4.2.2 测斜管安装
        4.2.3 渗压计安装
        4.2.4 测压管安装
第5章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
    5.1 自动化系统概述
        5.1.1 监测系统自动化目的
        5.1.2 自动化系统开发原则
        5.1.3 数据采集结构模式
        5.1.4 自动化系统布置
    5.2 自动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和目的要求
        5.2.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5.2.2 系统设计的范围和目的要求
    5.3 数据采集网络设计
        5.3.1 纳入统一监测系统硬件技术要求
        5.3.2 测量控制单元(DAU)技术要求
        5.3.3 自动化系统实施
        5.3.4 自动化监测项目集成与统一
        5.3.5 自动化监测系统防雷
    5.4 安全监测管理网络的购建
        5.4.1 系统的网络环境
        5.4.2 系统的硬件配置
        5.4.3 系统的安全管理
    5.5 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5.5.1 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设计
        5.5.2 系统配置库管理程序设计
        5.5.3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第6章 大坝安全监测初步结果分析
    6.1 混凝土温度监测结果分析
    6.2 坝基扬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6.3 接缝开度监测结果分析
    6.4 防渗墙混凝土应变监测结果分析
    6.5 均质土坝渗流监测结果分析
    6.6 均质土坝坝体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6.6.1 均质土坝0+521剖面沉降监测结果
        6.6.2 均质土坝0+684剖面沉降监测结果
    6.7 真空激光准直系统监测成果分析
    6.8 监测结果综合评价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10)应变计在工程安全监测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应变计的性能特点
    1.1 差动电阻式应变计
    1.2 振弦式应变计
2 应变计设计布置
3 应变计设计选型
4 应变计安装
    4.1 安装方式
    4.2 无应力计的设置
    4.3 基准值的正确选取
    4.4 现场检验和率定
    4.5 施工期应变计资料的整理整编和解释分析
    4.6 应变计组的方向性
    4.7 规范使用中的个别问题
5 结语

四、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施工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丹江口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方案变化及数据分析[D]. 陈浩.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混凝土坝长效服役性态健康诊断研究述评[J]. 赵二峰,顾冲时. 水力发电学报, 2021(05)
  • [3]碾压混凝土坝工作状态综合评价[D]. 李俊杰. 郑州大学, 2020(02)
  • [4]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信息管理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及平台开发[D]. 吴越. 天津大学, 2018(06)
  • [5]堆石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分析及裂缝控制[D]. 冷盛阳. 重庆大学, 2018(04)
  • [6]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健康诊断关键技术研究[D]. 宁聪.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7]我国水库大坝安全技术标准发展过程与主要特征[J]. 蒋金平,吴素华. 大坝与安全, 2014(04)
  • [8]丹江口大坝右岸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施工期状况监测[A]. 李磊,岳鹏. 大坝安全与新技术应用, 2013
  • [9]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D]. 张民. 吉林大学, 2011(09)
  • [10]应变计在工程安全监测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 杨立新,赵寒容.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9(03)

标签:;  ;  ;  ;  ;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施工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