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解毒与高产栽培技术

生姜解毒与高产栽培技术

一、生姜脱毒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少铭,李德文,冷家归,罗莉斯,侯颖辉,李晋华,向依[1](2021)在《贵州小黄姜脱毒原种栽培因子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贵州小黄姜脱毒原种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贵州脱毒生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在普定县进行密度(64 770株/hm2、75 000株/hm2、90 000株/hm2、105 000株/hm2、115 230株/hm2)、氮肥(277.5kg/hm2、360kg/hm2、480kg/hm2、600kg/hm2、681kg/hm2)、磷肥(118.5kg/hm2、180kg/hm2、270kg/hm2、360kg/hm2、420kg/hm2)及钾肥(497.7kg/hm2、600kg/hm2、750kg/hm2、900kg/hm2、1 002.3kg/hm2)与产量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产量(Y)与栽培密度(X1)、N(X2)、P2O5 (X3)和K2O(X4)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46 554.08+652.63 X1+535.19 X2+431.55 X3+761.15 X4-1 642.44 X12-1 270.33 X22-1 420.58 X32-906.12 X42+338.96 X1X2+562.51 X1X3-872.69 X1X4-1 187.58 X2X3+159.93 X2X4+75.02 X3X4;随着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脱毒原种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氮肥和磷肥间互作关系显着;在氮肥、磷肥处于较高水平时,施肥水平的变化对脱毒原种的产量影响较大;在氮肥、磷肥施用量分别为480kg/hm2和270kg/hm2(均处于0水平)时,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产量最高,为45 054.15kg/hm2。【结论】在普定县,盘州小黄姜脱毒原种产量达45 000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为栽培密度90 075~97 425株/hm2,施N量495.15~564.00kg/hm2,施P2O5量244.95~310.20kg/hm2,施K2O量771.15~870.90kg/hm2,适宜的氮磷钾比为1.8∶1∶2.9。

韩莹[2](2020)在《生姜无土栽培营养液化肥配方研究》文中指出为降低生姜无土栽培营养液成本,本研究以Hoagland营养液配方为基准,开展了生姜营养液化肥配方优化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山农1号”生姜为试材,利用营养液砂培,研究了Hoagland营养液配方(CK)、Hoagland等量NPK化肥营养液配方(T1)、创新营养液配方(T2)与H1(幼苗期150 ml·盆-1·2d-1、发棵期后200 ml·盆-1·2d-1)、H2(幼苗期200 ml·盆-1·2d-1、发棵期后300 ml·盆-1·2d-1)、H3(幼苗期250 ml·盆-1·2d-1、发棵期后400 ml·盆-1·2d-1)不同灌溉量对生姜生长,营养元素吸收利用及相关生理代谢等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姜植株的根、茎、叶及根茎的鲜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根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干物质、姜辣素等品质指标均以T2较高,CK次之,T1较低。T2生姜单株经济产量较CK、T1分别增加了18.57%和34.92%。不同灌溉量也显着影响生姜的产量、品质,以H3单株经济产量较高,达696.61 g,较H2、H1分别增产12.55%和30.58%。T1、T2化肥配方的成本约为化学试剂配方CK成本的1/8,T2的产投比较CK增加近9倍。2.不同处理生姜对氮、磷、钾、钙、镁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存在显着差异,收获时T2的生姜对氮、钾、镁的利用效率分别为59.37%、67.30%、75.30%,但CK配方处理磷的利用效率较高,达53.78%,二者对钙的利用效率无显着差异。T2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较CK、T1增加了17.64%和20.34%。随灌溉施肥量的增加,各元素的吸收积累量随之增加,但利用效率与肥料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3.不同处理生姜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参数在整个生长期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发棵期之前,以CK生姜表现较好,进入根茎膨大期后,以T2处理最优,如Pn分别较CK、T1提高了3.34%和7.89%。随灌溉量的增加,生姜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增强,光合速率增加。4.整个生长期生姜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等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生姜生长前期,生姜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CK较高,进入根茎膨大期以T2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如NR、SS等活性,较CK分别提高了5.93%、5.19%,较T1分别提高11.27%、7.84%。生姜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强。

王辉,杜慧,何正兴,江宇航,孙玉兰,邹悦,杨壮,肖小君[3](2019)在《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生姜脱毒苗生长和根茎鲜重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揭示生姜脱毒苗生长过程中的需肥规律,优选原原种繁殖的施肥配方,试验以"永福"生姜脱毒苗为材料,采用L9 (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NPK配比对盆栽生姜脱毒苗生长及根茎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苗整个生育期内对N、P、K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生长前期以喷施较低浓度效果较好,N、P、K的最佳施用浓度为N 60 mg·L-1、P 20 mg·L-1、K 100 mg·L-1,植株分枝数、株高、叶片增长数和根茎鲜重均达到较高值,随着喷施浓度增加,脱毒苗出现黄化和枯尖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姜脱毒苗生长前期分枝数、株高、叶片增长数与根茎鲜重的生长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0.97。生长后期试验最佳施用浓度是N 200 mg·L-1、K200 mg·L-1,理论最佳N、K施用浓度为N 250 mg·L-1、K 200 mg·L-1。综上,适宜生姜原原种繁殖的前期最佳N、P、K施用浓度为N 60 mg·L-1、P 20 mg·L-1、K 100 mg·L-1[ρ(N)∶ρ(P)∶ρ(K)=3∶1∶5];后期最佳施用浓度为N 200 mg·L-1、K 200 mg·L-1[ρ(N)∶ρ(K)=1∶1],理论最佳浓度为N 250 mg·L-1、K 200 mg·L-1[ρ(N)∶ρ(K)=5∶4]。

杨建国,左小义,吴光辉,熊绍军,汪端华,邹英[4](2015)在《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存在生姜种性退化,病害严重;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生姜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不健全;生姜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姜农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并从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繁育体系,推广良种繁育;规范栽培方式,提高生姜单产;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生产;完善贮藏设施,拓宽产业链条;加强流通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提出了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对策。

刘奕清,陈泽雄,吴中军[5](2010)在《生姜脱毒种苗移栽基质筛选及肥水调控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生姜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怕潮湿、怕强光直射的生理特性,设计不同基质组合、施肥浓度及基质湿度等因素对成活率和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珍珠岩∶泥炭土体积比为3∶7的基质组合,练苗成活率最高达96.67%,且长势好;施肥浓度以0.1%为好,移栽苗生长较快且无肥害发生;温室中每隔3d浇水1次为宜,既不烂根又无黄化现象,种苗生长健壮。

谢长晓[6](2009)在《植物非试管快繁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分析国内农业设施栽培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农业设施栽培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在设施栽培中的优越性。该技术在多种植物扦插繁殖上获得成功,并在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上取得不少成果,已成为人工智能在实际运用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系统原理及设计实施。系统设计及实施是对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系统硬件设计及基本设施的建设的描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人工或自动控制温度、湿度、营养、光照、CO2等环境因子,使植物枝条在适宜的小环境下快速生根,大量繁殖。控制系统采用采用二级控制结构,第一级为直接控制级即单片机智能分控器,由AT89C51单片机组成,负责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等气象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并对温室设备进行临界控制。第二级为过程管理级,由W78E58B单片机组成,主要完成对环境参数的管理与对控制参数设置的修改工作,并且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进行系统的调整和扩展。同时植物生长控制器预留A/D转换电路,用来处理来自传感器数据;可以作为独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单一区域快繁任务。系统采用性能可靠的RS485总线结构,实现主从式通讯,对温室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快繁系统的应用是检验系统运行的实际效果。通过对目前常规手段无法繁殖或繁殖速度较慢的驱蚊草、千层金两种植物进行快繁试验,驱蚊草扦插10d生根,成活率达到100%,千层金生根率在94.7%以上;同时还结合传统试管快繁的生姜脱毒苗炼苗移栽进行了试验,移栽16d后成活率达到100%。

张平[7](2009)在《脱毒生姜高产栽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抗逆性减弱,引发多种病害发生,每年都给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针对

唐燕梅,李全,陆飞,梁贵秋,陆春霞,黄正勇[8](2009)在《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包括组培苗移栽制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生姜脱毒组培苗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罗天宽,张小玲,唐征,刘庆,胡彩英[9](2006)在《糖及pH值对生姜脱毒试管苗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文中指出以不同pH值和蔗糖浓度对生姜脱毒试管苗继代增殖、生根及生长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的蔗糖浓度最适合于继代,2%的蔗糖浓度最适合于生根,pH 5.8的培养基最适于生姜继代增殖和生根。

罗天宽[10](2006)在《生姜脱毒快繁体系研究与脱毒姜推广体系探讨》文中提出姜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及经济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脱菌脱毒姜不仅可大幅度地提高其生产性能,并能显着地提高姜的质量和价格。本研究对生姜的脱菌脱毒、快速繁殖技术和脱菌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脱菌脱毒姜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对姜脱菌脱毒技术及脱菌脱毒种苗的推广体系进行探讨,旨在根据生产实际解决生姜脱菌脱毒快繁及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以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生姜的脱菌脱毒技术研究:以台湾肉姜为材料,通过热处理-茎尖脱毒技术,对其进行脱菌脱毒。在诱导实验中,以MS+6-BA2mg/L+NAA0.6mg/L培养基中出芽率最高,达到74.1%。通过双抗体酶联免疫技术及PDA培养对经脱菌脱毒的姜组培苗进行了植物青枯菌(细菌)和病毒(TMV、CMV)的鉴定,得到无菌无毒生姜无性繁殖系。 2.生姜脱菌脱毒苗的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在快繁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蔗糖浓度、不同状态的培养基、温度及光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以糖浓度3%,丛生芽方式繁殖,MS+6-BA4mg/L+NAA0.2mg/L的培养基最适合继代培养,增值系数达到6.2倍/28d。 3.生根的最适培养基研究:糖浓度为1%,以MS+BA0.2+NAA0.5mg/L液体培养基为最适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100%,叶片翠绿,植株粗壮,生根快且根系发达,适于移栽。 4.移栽不同介质研究:对来源于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植株进行移栽实验。得出珍珠岩加土作为介质最有利于移栽苗成活,来源于改良培养基植株成活率达到96.28%。 5.生姜脱菌脱毒苗生产成本与效益的关键因素分析:通过使用液体培养基及降低蔗糖的使用量,保持了继代的繁殖系数的同时,生根阶段脱菌脱毒苗的质量及根的数量、长度等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缩短了繁殖周期,将生姜脱菌脱毒苗的生产成本降低了24.2%,较大限度地提高了脱菌脱毒姜育苗的经济效益,对脱菌脱毒生姜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6.生姜生产技术的研究:通过网室隔离的方法对脱菌脱毒生姜原原种生产进行了研究,并对脱毒姜原原种及生姜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比较。

二、生姜脱毒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姜脱毒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小黄姜脱毒原种栽培因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材料
        1.2.1 小黄姜
        1.2.2 肥料
    1.3 方法
        1.3.1 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
        1.3.2 田间管理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回归模型
    2.2 单因素效应
    2.3 交互效应
    2.4 栽培方案模拟优化
3 讨论
4 结论

(2)生姜无土栽培营养液化肥配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生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与施肥技术
    1.2 无土栽培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1.2.1 无土栽培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1.2.2 无土栽培的技术模式及特点
        1.2.3 无土栽培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1.3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3.1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对植物矿质元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1.3.2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对植物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生长量及产量
        2.3.2 产品品质的测定
        2.3.3 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2.3.4 碳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2.3.5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2.3.6 光合参数的测定
        2.3.7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3.8 叶片色素的测定
        2.3.9 根系活力的测定
        2.3.10 计算公式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生姜植株各器官生长量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生姜生产成本及效益
        3.1.4 不同处理对生姜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生姜大量元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3.2.1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氮的吸收分配特性
        3.2.2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磷的吸收分配特性
        3.2.3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钾的吸收分配特性
        3.2.4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钙的吸收分配特性
        3.2.5 不同生育期生姜对镁的吸收分配特性
    3.3 不同处理对生姜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3.3.1 不同处理对生姜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生姜光合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生姜膨大期光合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3.3.4 不同处理对生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3.3.5 不同处理对生姜膨大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生姜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3.4.1 不同生长期生姜碳代谢关键酶动态变化
        3.4.2 不同生长期生姜氮代谢关键酶动态变化
        3.4.3 不同处理对生姜硝酸还原酶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4 讨论
    4.1 化肥营养液进行生姜无土栽培的可行性
    4.2 不同营养液配方及灌溉量对生姜生理代谢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生姜脱毒苗生长和根茎鲜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农艺性状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N、P、K配比对生姜脱毒苗生长前期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N、P、K配比对生姜脱毒苗生长前期地下新生根茎鲜重的影响
    2.3 不同N、P、K配比对生姜脱毒苗前期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新生根茎鲜重的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N、P、K配比对生姜脱毒苗生长后期地下根茎鲜重的影响
    2.5 2组处理的综合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4)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
    1.1分布较广,面积较大
    1.2地方品种资源较丰富
    1.3成立了生姜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创建了生姜产业园
    1.4生姜育种栽培初显成效
2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生姜种性退化,病害严重
    2.2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
    2.3生姜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不健全
    2.4生姜贮藏保鲜技术落后
    2.5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姜农收入不稳定
3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培训
    3.2建立繁育体系,推广良种繁育
    3.3规范栽培方式,提高生姜单产
    3.4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生产
    3.5完善贮藏设施,拓宽产业链条
    3.6加强流通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生姜脱毒种苗移栽基质筛选及肥水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基质筛选
        1.2.2 施肥浓度
        1.2.3 基质湿度
    1.3 试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基质对生姜脱毒种苗成活率、生长的影响
    2.2 施肥浓度对生姜脱毒种苗生长的影响
    2.3 基质湿度对生姜脱毒种苗成活率、生长的影响
3 小结

(6)植物非试管快繁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栽培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1.1.1 国外设施栽培的应用现状
        1.1.2 国内设施栽培的应用现状
        1.1.3 目前设施栽培系统存在的不足
        1.1.4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和传统育苗方式的区别
第二章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原理及系统组成
    2.1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环境因子及微域控制
        2.1.1 环境因子
        2.1.2 环境微域控制
    2.2 环境参数的监测及调控
        2.2.1 温度调控
        2.2.2 光照调控
        2.2.3 水分调控
        2.2.4 矿质营养调控
    2.3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的组成
        2.3.1 植物生长智能控制器
        2.3.2 模拟叶片
第三章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控制结构
        3.1.1 植物生长控制器结构
        3.1.2 分控器结构
        3.1.3 数据库设计
    3.2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技术分析
        3.2.1 基于微域环境的控制技术
        3.2.2 区间模糊控制理论
        3.2.3 环境因子调控技术
    3.3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功能分析
        3.3.1 系统功能
        3.3.2 系统工作模式
第四章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1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的运行环境
    4.2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4.2.1 快繁基地选址
        4.2.2 苗床建设
        4.2.3 基质选择与处理
        4.2.4 水路设计及安装
        4.2.5 电路设计及安装
    4.3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调试
第五章 植物非试管快繁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
    5.1 植物非试管快繁系统应用成效
        5.1.1 嫩枝扦插试验及其成效
        5.1.2 组培苗炼苗移栽试验及其成效
    5.2 千层金不同扦插方法繁殖对比试验
    5.3 驱蚊草的非试管快繁扦插繁殖试验
    5.4 生姜脱毒苗炼苗移栽对比试验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快繁技术
        6.1.2 控制系统
    6.2 创新点
    6.3 展望
    6.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脱毒生姜高产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生姜脱毒主要优点
脱毒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8)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组培苗移栽制种
2 栽培管理
    2.1 选地与整地
    2.2 适期早植
    2.3 生长期管理
        2.3.1 遮荫。
        2.3.2 中耕除草。
        2.3.3 灌溉与排水。
        2.3.4 合理追肥, 适当培土。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3.2 虫害防治
4 适时收获

(9)糖及pH值对生姜脱毒试管苗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1.3 试验方法
        1.3.1 茎尖脱毒
        1.3.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糖浓度对生姜试管苗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2.1.1 糖浓度对生姜试管苗继代增殖的影响
        2.1.2 糖浓度对生姜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2.2 pH对生姜试管苗的影响
        2.2.1 pH对生姜试管苗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2.2.2 pH对生姜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10)生姜脱毒快繁体系研究与脱毒姜推广体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姜生物学特性及用途
        1.1.1 生姜的起源、传播与栽培现状
        1.1.2 生姜的植物学特性
        1.1.3 生姜的生物学特性
        1.1.4 生姜的营养成分
        1.1.5 姜的栽培价值
    1.2 生姜脱菌脱毒快繁及生产技术研究概况
        1.2.1 浸染生姜的主要病毒及危害
        1.2.2 生姜脱毒技术和茎尖脱毒原理
        1.2.3 生姜脱菌脱毒技术
        1.2.4 病菌病毒的检测
        1.2.4.1 病菌的检测方法
        1.2.4.2 病毒的检测方法
        1.2.5 脱毒脱菌姜的生产技术
        1.2.6 脱毒脱菌姜生物学特性变化及田间表现
        1.2.7 生姜脱毒脱菌培养的应用前景
        1.2.8 生姜脱毒脱菌培养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生姜脱菌脱毒快繁及生产技术研究
    2.1 生姜脱毒及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试验材料及接种方法
        2.1.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台湾肉姜茎尖脱毒诱导
        2.1.2.2 台湾肉姜脱毒苗继代培养
        2.1.2.3 台湾肉姜脱毒苗生根培养
        2.1.2.4 台湾肉姜脱毒苗田间移栽
        2.1.3 结论
        2.1.4 讨论
    2.2 生姜脱毒苗快繁体系改良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改良培养基对生姜继代的影响
        2.2.2.2 改良培养基对生姜生根的影响
        2.2.2.3 改良培养基对脱毒苗的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2.3 结论
        2.2.4 讨论
    2.3 生姜脱毒苗成本分析及改良体系对其成本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2.1 生姜脱毒苗成本分析
        2.3.2.2 生姜脱毒苗低成本生产技术研究
        2.3.3 结论
        2.3.4 讨论
    2.4 台湾肉姜生物特性观察及脱毒姜原原种生产技术初探
        2.4.1 材料与方法
        2.4.1.1 实验材料
        2.4.1.2 实验地点
        2.4.1.3 栽培管理方法及条件
        2.4.2 结果与分析
        2.4.2.1 台湾肉姜的生物学特性
        2.4.2.2 原原种的生产技术
        2.4.3 讨论
第三章 脱毒姜的推广体系探讨
    3.1 脱毒生姜推广的现状及意义
        3.1.1 脱毒生姜种性优势
        3.1.2 推广脱毒生姜存在的一些问题
    3.2 建立脱毒生姜推广体系的几点建议
        3.2.1 增加科技投入,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3.2.2 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
        3.2.3 实行规模化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2.4 加大产品加工深度,增加高附加值产品
        3.2.5 建立健全推广模式
参考文献
图版Ⅰ

四、生姜脱毒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小黄姜脱毒原种栽培因子优化[J]. 王少铭,李德文,冷家归,罗莉斯,侯颖辉,李晋华,向依.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7)
  • [2]生姜无土栽培营养液化肥配方研究[D]. 韩莹.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3]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生姜脱毒苗生长和根茎鲜重的影响[J]. 王辉,杜慧,何正兴,江宇航,孙玉兰,邹悦,杨壮,肖小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2)
  • [4]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杨建国,左小义,吴光辉,熊绍军,汪端华,邹英.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5)
  • [5]生姜脱毒种苗移栽基质筛选及肥水调控研究[J]. 刘奕清,陈泽雄,吴中军. 北方园艺, 2010(02)
  • [6]植物非试管快繁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谢长晓.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7]脱毒生姜高产栽培[J]. 张平. 农业知识, 2009(23)
  • [8]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J]. 唐燕梅,李全,陆飞,梁贵秋,陆春霞,黄正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8)
  • [9]糖及pH值对生姜脱毒试管苗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J]. 罗天宽,张小玲,唐征,刘庆,胡彩英. 江西农业学报, 2006(06)
  • [10]生姜脱毒快繁体系研究与脱毒姜推广体系探讨[D]. 罗天宽. 浙江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生姜解毒与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