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涤纶的性能及应用

阻燃涤纶的性能及应用

一、阻燃涤纶的性能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迎春[1](2021)在《涤纶织物表面超疏液及阻燃涂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织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是制备超浸润(超疏水、超疏油等)材料的良好候选者,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或乳液分离,这对于解决原油泄漏和工业有机溶剂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报道的超浸润织布材料存在容易被污染、性能单一、循环利用率差、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更多技术方法改善这类材料的缺点。同时,因织布的易燃性而引发的火灾给人类生活和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寻求高效的方法同时赋予超浸润织布材料阻燃性可以极大扩展织布的安全性及应用范围。但目前阻燃织布材料大多存在制备过程比较复杂、性能单一的缺点。本论文中,针对上述超浸润和阻燃织布材料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几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开发出一系列同时具有超疏液性能与阻燃性的织布材料,且可以高效循环的用于油水分离或乳液分离,主要研究工作内容与结果如下:(1)首次采用层层组装(Layer-by-Layer,LBL)法制备了集超疏油、超亲水、光催化、自熄灭阻燃于一体的多功能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织布。该方法仅需混合交替吸附两个双层带电的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植酸(PA)和聚磷酸铵(APP)就能获得优异的自熄灭阻燃性。然后进一步将含氟表面活性剂(Capstone FS-50)和二氧化钛(Ti O2)颗粒组成的涂层溶液组装于织布上,使其实现超疏油(在空气和水环境中)和瞬间超亲水性能。所开发的织布表面可以高效地分离各种油水混合物和水包油乳液。它还可以将油与强腐蚀性液体、热水或冰水的混合物分开。该表面还可以抵抗各种机械摩擦,保持其疏水性不变,而且这种表面只允许水渗透,可有效的防止油污的污染,大大提高了材料表面的可回收性。此外,Ti O2颗粒的引入使其在空气和水环境中都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研究克服了传统层层组装法用于制备阻燃织布时需要的组装次数较多的缺点及传统油水分离材料抗摩擦性差,易被油污污染的问题。(2)采用层层组装法在涤纶织布表面混合交替沉积三个双层带电的壳聚糖(CS)、PA、粉煤灰(FA)和APP,然后进一步采用无氟的、带电的表面活性剂十八胺(ODA)修饰,可以赋予织布超疏水和瞬间的超亲油性能。FA颗粒涂层不仅使织布的阻燃性能得到增强还大大增加了织布表面涂层的粗糙度。该功能织布阻燃性能非常优异,并且在蠕动泵的辅助下可以高效成功地分离油水混合物。功能织布可以抵抗各种形式的机械摩擦仍保持超疏水性能,克服了传统超浸润材料抗摩擦性差的问题。同时本研究采用工业废弃物(FA)和无氟的表面活性剂(ODA)为原料,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也保护了环境。(3)对FA进行修饰改性,利用其特性有效地制备了集超疏水与阻燃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涂层,作用于织布表面,进一步赋予织布多功能性能。在FA表面包覆一层Ti O2颗粒层,然后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分子,得到具有超疏水性能的颗粒。将超疏水颗粒与PDMS溶液共混,形成均匀的涂层溶液,然后喷涂到织布上,得到超疏水织布,表现优异的自清洁能力。它还表现良好的光催化自清洁能力,可以反复光降解水性染料,在光降解的同时织布表面的超疏水性能仍然可以稳定保持。功能织布还表现自熄灭阻燃性能和持久稳定的超疏水性,可经受反复磨擦处理。制得的超疏水阻燃织布能有效地分离各种油水混合物,并且具有优良的循环使用率。

陈敏,董子靖,孙润军,张弦,郝静娴[2](2020)在《两种阻燃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测试并对比分析了阻燃涤纶纤维和腈氯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得到结论:阻燃涤纶纤维的化学结构与聚酯纤维的化学结构相似,腈氯纶纤维是由腈纶纤维改性制得。两种纤维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相比腈氯纶纤维,阻燃涤纶纤维回潮率小、可挠度大、拉伸断裂性能好、比电阻小,可纺性能优于腈氯纶纤维。阻燃性和燃烧性测试结果表明,阻燃涤纶纤维比腈氯纶纤维阻燃性好,但阻燃涤纶纤维接触火焰时,出现熔滴现象,在实际应用中需对其进行抗熔滴处理。

樊丽霞[3](2020)在《新型环状磷酸酯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王雨霏[4](2020)在《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及其燃烧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涤纶(PET)织物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涤纶织物的易燃性也使其在使用中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虽然对于阻燃涤纶织物的研究已经有了丰富的成果,但仍然面对着环境友好和其他性能下降等许多问题。本文选择了简单高效的涂层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了阻燃后整理,通过几种不同环保高效涂层的制备,提高涤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同时,也解决了涤纶织物吸湿性差、易产生静电、易受污染等问题,进一步扩展了涤纶织物的应用领域,并且对不同涂层涂覆后的涤纶织物的阻燃机理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性丙烯酸乳液配方涂层。用自制硅溶胶对阻燃剂聚磷酸铵进行原位包覆,与三聚氰胺复配得到阻燃丙烯酸涂层,涂覆到涤纶织物表面。使用Si-APP为17wt%和MEL为5wt%的涂层溶液,增重为52.2wt%时PET织物的LOI从18.9提升至26.2,损毁长度减至10cm以内。硅溶胶中的硅烷偶联剂有效改进了阻燃剂与基体和丙烯酸间的相容性,提高了涤纶织物的机械性能。同时,硅溶胶和磷氮阻燃剂协同发挥阻燃作用,涤纶涤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由416.1kw/m2降低至217.6 kw/m2,增强了涤纶织物的热稳定性。硅溶胶在高温下形成的无机层覆盖在炭层表面提高炭层的稳定性。第二部分中利用生物质聚电解质壳聚糖、海藻酸凝胶和一维的无机纳米材料海泡石,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得到阻燃涤纶织物。通过表征测试结果得知,自组装涂层的涤纶织物具有优秀的成炭性,700℃下残炭量可达24.0%;同时,1wt%电解质浓度、9BL时涤纶织物的LOI由19.1提升到了 27.4;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分子链上的羧基、羟基使体系得到了良好的成炭能力,也释放出H2O和NH3在气相辅助阻燃,无机的海泡石穿插在炭层中起到了绝热和增强炭层的作用,有效的阻止和延缓了自组装涂层涤纶织物被点燃和燃烧,抑制了熔滴的产生。这些极性基团的引入也提高了涤纶织物的吸湿性和抗静电能力。另外自组装涂层的阻燃涤纶织物也具有一定的耐水性,在40℃水中浸泡1h后依旧有很好的阻燃能力,LOI可达到25.0。第三部分中将海藻酸钠作为涂层剂和成炭剂,以海藻酸钠、聚磷酸铵、硅溶胶和长链硅烷偶联剂组成阻燃超疏水功能的复合涂层。涂覆阻燃涂层后涤纶织物的LOI提升至30.3,熔滴完全消失,损毁长度也减少至5.6cm左右,阻燃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除此外,阻燃超疏水涂层使涤纶织物的水接触角达到151°,成为超疏水涤纶织物,水滴可以在织物的表面自由滚动,不沾湿也不污染织物,拥有了优异的拒水自清洁能力。涂层后织物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好,可用于分离有机溶剂和水溶液。阻燃超疏水复合涂层的构建使涤纶织物的使用领域、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提高。

刘宗法[5](2020)在《基于H-PA-PVA的阻燃抗熔滴涤纶织物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涤纶织物因易燃性,燃烧时产生大量熔滴,容易造成二次火灾,限制了其在防火防护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因此研发具有阻燃抗溶滴功能的涤纶织物极具现实意义。众多研究人员通过合成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用于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但是在有机溶剂体系中合成的磷酸酯提取过程繁杂、杂质较多,产率较低。去离子水具有低沸点、极性小、天然环保等优点,在水性溶剂中合成磷酸酯阻燃剂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选用聚乙烯醇(PVA)以及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环境友好、无毒且具有较高含磷量的天然有机磷酸类化合物——植酸(PA)为原料,分别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去离子水两种溶剂体系中合成有机磷酸酯阻燃剂PA-PVA和H-PA-PVA,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将H-PA-PVA配制成阻燃整理液,采用浸渍涂覆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抗熔滴整理,实现了涤纶织物的阻燃和抗熔滴改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以植酸(PA)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分别在NMP溶剂体系和水性溶剂体系中合成了有机磷酸酯阻燃剂PA-PVA和H-PA-PVA,而且H-PA-PVA相比于PA-PVA杂质更少。热重分析表明PA-PVA在500℃以上质量残留率分别为10.9%,H-PA-PVA在500℃以上质量残留率35.7%。通过微型量热仪测试分析发现,PA-PVA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134.8W/g,热释放能力为161J/g·K,总热释放量为15.7KJ/g,H-PA-PVA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93.7W/g,热释放能力为97J/g·K,总热释放量仅为7.7KJ/g,说明H-PA-PVA的热释放强度比PA-PVA弱,在火灾中的危险性更小。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结果表明PA-PVA的LOI为 35.8%,H-PA-PVA的LOI为 48.1%,说明H-PA-PVA的阻燃效果相比PA-PVA更加优异。将H-PA-PVA配制成阻燃整理液溶液用于涤纶织物的阻燃抗熔滴改性,用织物增重率表示H-PA-PVA添加量的多少。垂直燃烧测试结果显示,当织物增重率为6%时,涤纶织物在燃烧过程中无熔融滴落。涤纶织物在500℃以上的残炭率随着H-PA-PV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热释放强度随着H-PA-P VA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当织物增重率为40%时,燃烧残炭率为31.3%,相比涤纶织物原样提高了 79.9%;热释放速率峰值为197.0W/g,相比织物原样降低了 52.5%;热释放能力为213J/g·K,相比织物原样下降了 54.3%;总热释放量为12.2KJ/g,相比织物原样下降了 34.8%。而且当织物增重率为40%时,其极限氧指数(LOI)为29.0%,比涤纶织物原样提高了 51%,说明其阻燃性能得到提高。

王超[6](2020)在《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窗帘作为连接室内和室外环境的重要介质,在室内纺织品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窗帘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装饰美化作用,更要求其具备功能性。普通窗帘在经过长时间阳光照射后,织物表面染料分子会产生光氧化反应从而导致织物褪色、脆化,且普通窗帘由于材质原因极易引发火灾。因此研制一款拥有耐日晒和阻燃功能的窗帘织物迫在眉睫,但由于不同功能整理剂可能存在冲突而导致功能失效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窗帘织物基本只是单一功能织物,故研究一款具有耐日晒和阻燃性能的窗帘织物拥有重要意义。为解决这一难点,本课题从功能原料和功能整理两方面出发,分别通过采用阻燃涤纶和色母粒涤纶以及采用普通涤纶和色母粒涤纶制备基布后进行阻燃整理制备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进行探究,对比分析得出最佳制备方案,结合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耐日晒阻燃窗帘,分别比较阻燃性、耐日晒性和耐用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为研发一款不仅拥有耐日晒和阻燃性能,且未来具备产业化能力的窗帘织物,因此选择聚酯纤维作为织造原料。本课题测试分析了普通涤纶、阻燃涤纶和色母粒涤纶三种纤维的功能性和力学性能,可知:阻燃涤纶与普通涤纶强力接近,色母粒涤纶强力最差,通过对比日晒前后三种纤维强伸性能的保持率来判别纤维耐日晒性能,其中色母粒涤纶纤维日晒性能最佳,经过72h长时间阳光照射后,断裂强力保持率达88%;课题通过LOI和DSC测试分析法测量纤维的阻燃性能,其中,阻燃涤纶的LOI值达35属难燃纤维,色母粒涤纶的LOI值为27,属可燃材料。经测试分析后,三种纤维均符合窗帘织造要求。2、以阻燃涤纶和色母粒涤纶为织造原料制备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以组织结构和纬纱配比为变量,设计了 10种不同种类织物,对织物的阻燃和耐日晒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其中织物阻燃性能随着组织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纬纱中阻燃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耐日晒性能随着组织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纬纱中色母粒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以强伸性、褶皱回复性、阻燃性和耐日晒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最佳织造工艺参数为:织物结构为双层织物(表组织:5枚缎纹,里组织:3/2斜纹),纬纱配比色母粒涤纶:阻燃涤纶为2:1。3、由于阻燃涤纶和普通涤纶的强力接近,因此本课题以普通涤纶和色母粒涤纶为织造原料,根据之前得出的最佳织造工艺制备基布,对基布进行阻燃整理得到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对比测试分析了不同整理条件下对织物阻燃和耐日晒性能的影响,从浴比、浸渍时间和烘培温度三个因素分析,以织物燃烧损毁长度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法对阻燃整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整理工艺参数为:浴比1:30,浸渍时间60min,烘培温度100℃。4、课题从阻燃性、耐日晒性和耐用性三个方面对两种制备方案进行评判,总体而言,两种方案制备的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达到了装饰织物阻燃B1级标准和4-5级日晒牢度,均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在水洗10次之后,功能性原料制备的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其阻燃和耐日晒性保持率达97.3%,而功能整理制备的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其阻燃和耐日晒性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综上所述可知,功能原料制备工艺窗帘织物实用性能更好。本课题对于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复合功能织物提供了 一个前进思路,对后续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前导作用。

胡维德[7](2020)在《涤纶用阻燃涂层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各类民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纤维及其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快速扩大,由纺织品引发的火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大小火灾都会给社会造成5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而由易燃纤维制品引发的严重火灾就占了火灾总次数的一半,因此,对纤维及及其纺织品进行阻燃处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涤纶(PET)织物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型效果优异,耐热和耐光性好,在大多数使用条件下都能保持形状稳定,其织物具有洗可穿性。另外,还具有优秀的阻抗性(如,抗有机溶剂、肥皂、洗涤剂、漂白液、氧化剂等)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因此有广泛的服用和产业用途。但涤纶织物可燃性强,燃烧速度快,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熔滴和有毒烟气,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其进行阻燃整理十分必要,涤纶阻燃一般通过纤维阻燃和后整理阻燃两种方式获得。纺织品涂层法整理是在织物表面均匀涂覆高分子物质,使其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从而对纺织品产生保护作用。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抗迁移性好、无废水、环保效益好。本文通过涂层整理法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微型量热分析仪等手段,研究探讨了涤纶织物的阻燃效果以及阻燃机理。并研究了交联剂对阻燃涂层织物的耐水洗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选取水性聚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和有机硅等涂层胶,与有机磷系阻燃剂进行复配,制得涤纶用阻燃涂层胶。对阻燃涂层胶结构及其稳定性进行表征,并对阻燃涂层胶的机械稳定性、黏度、含固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磷系阻燃剂与水性丙烯酸酯类的涂层胶有较好的的配伍性,可以制得稳定的阻燃涂层胶。(2)利用自制阻燃涂层胶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涂层整理,分析涂层厚度、烘焙时间、烘焙温度等对阻燃性能的影响,找出最佳阻燃涂层整理工艺。对阻燃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及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阻燃涂层胶厚度为120μm,烘焙温度为180℃,烘焙时间为3min时,阻燃效果最佳。(3)选取无醛交联剂与阻燃涂层胶复配,研究交联剂对阻燃涂层整理织物耐水洗牢度的影响,并将涂层法与浸轧法阻燃整理的涤纶织物的物理及服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对阻燃涂层织物进行耐水洗牢度与耐摩擦牢度的测试,并对涂层法和浸轧法整理的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及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剂对阻燃涂层织物的耐水洗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经过涂层法与浸轧法整理的涤纶织物阻燃机理存在一定的差别。

孙凯飞,肖秋利,张莹,陈忠涛[8](2019)在《阻燃涤纶混纺试样的阻燃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研究阻燃涤纶混纺试样的阻燃性能。测试了阻燃涤纶和腈氯纶、芳纶、阻燃粘胶的断裂强度及试样的极限氧指数;按照不同的比例,将阻燃涤纶分别与腈氯纶、芳纶、阻燃粘胶混纺,测试了混纺试样的极限氧指数,观察并记录了燃烧情况。结果表明:与腈氯纶、芳纶混纺,可以有效解决阻燃涤纶熔滴问题。认为:阻燃涤纶混纺试样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可以应用于阻燃防护服中。

肖文成[9](2019)在《基于植酸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应用于纺织品的阻燃剂的要求日益严格。由于生物质材料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廉等优点,符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其在阻燃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植酸、改性植酸、植酸与其它阻燃剂复配对涤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以植酸作为涤纶织物的阻燃剂,采用轧烘焙工艺整理涤纶织物,通过探讨工作液pH值、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植酸质量百分比浓度对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和白度的影响,得出制备阻燃涤纶织物的优化条件。整理后织物的LOI值可达30.7%,垂直燃烧测试结果显示无续燃时间,损毁长度为12.7 cm,燃烧面积明显减小;微燃烧测试结果显示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显着降低;热重分析结果显示整理后织物的残炭由5.35%增加到23.33%,植酸的加入明显地改变了涤纶纤维的热裂解过程,证明植酸作为涤纶织物阻燃剂的可行性。针对植酸整理后的涤纶织物仍然具有融滴和较多发烟量的现象,采用三聚氰胺和氢氧化铝对植酸进行改性,以三者不同物质的量比产物整理的涤纶织物的燃烧性能为指标,发现当增加三聚氰胺的量时,融滴明显减少,成炭性提高;当增加氢氧化铝的量时,织物燃烧时的发烟量有所减少。当n[PA]:n[Mel]:n[Al(OH)3]=1:1:0.5时,整理后织物的LOI值可达29.4%,其损毁长度降低了17%,热稳定性和成炭性有所提高,最大热释放速率和烟密度明显降低。以壳聚糖水凝胶为载体,与植酸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将纳米级硅溶胶掺杂其中,通过轧烘焙法制备了阻燃涤纶织物,以整理后涤纶织物的LOI值和白度为指标,探讨整理的优化工艺为:植酸用量20%、壳聚糖用量3%、LUDOX硅溶胶用量6%、水凝胶制备时间2h、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180s。研究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涤纶织物的热释放速率比单一植酸整理时降低了 25.4%,其成炭率提高了 41.5%,无融滴生成,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实现磷、氮和硅三者之间的协同阻燃效应。但经过优化工艺整理后的涤纶织物仍不具有一定的阻燃耐久性,经过1次水洗后,织物的LOI值由29.0%降低到23.4%。

郑雪莹[10](2019)在《阻燃与负氧离子复合功能面料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保健意识日渐增强,纺织品的安全性、保健性、环保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阻燃纺织品对消除火灾隐患,保障人们的安全都很重要。负氧离子纺织品具有净化空气、有益人体健康的功能,因此开发阻燃与负氧离子复合功能的面料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为开发具有良好阻燃与负氧离子复合功能的提花面料,论文采用负氧离子涤纶丝及阻燃涤纶丝作为经纱和纬纱原料,通过电镜实验拍摄两种纤维的横、纵截面结构图,观察纤维的结构并分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并对纤维的回潮率和拉伸断裂性能进行测试,了解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由实验结果可知:负氧离子纤维横截面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纤维中有空腔,其表面分布着微孔结构,纤维纵向表面也存在着微孔结构,增加了纤维的回潮率,同时也有利于负氧离子的释放,阻燃涤纶纤维的纵横截面表面光滑,且纤维的初始模量较普通涤纶纤维大,不易变形。为了解织物中功能纱线的含量比例、织物组织及织物纬密三个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论文采用的经纱原料为阻燃涤纶丝,采用的纬纱原料为负氧离子涤纶丝与阻燃涤纶丝,并设计了A、B、C三个系列试样进行实验。在A系列试样中,共试制了9种不同纬纱投纬比的试样,试样中负氧离子涤纶丝与阻燃涤纶丝在纬纱中的投纬比例依次为0:1、1:4、1:3、1:2、1:1、2:1、3:1、4:1和1:0,并对9种试样进行负氧离子涤纶丝含量对织物释放负氧离子性能的影响和阻燃涤纶丝含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测试。对交织物中负氧离子涤纶丝的含量与负氧离子浓度作拟合函数,拟合方程为:Y=1050.9e0.0225X,其中R2=0.977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负氧离子涤纶丝含量与织物释放负氧离子数呈正相关关系,当纬纱中纱线投纬比增加,即负氧离子涤纶丝所占比例增多时,织物释放负氧离子性能增强,当织物纬纱中阻燃涤纶丝与负氧离子涤纶丝投纬比为0:1,即织物中负氧离子涤纶丝含量为38.2%时,释放的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可达到2505个/m3;当织物纬纱中投纬比为1:1,即织物中负氧离子涤纶丝含量为19.1%时,织物释放的负氧离子浓度为1565 cm3,达到了公园中负氧离子浓度的要求。织物经纬向的损毁长度受织物中阻燃涤纶丝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且当织物纬纱投纬比为1:1时,即织物中阻燃涤纶丝含量为80.9%时,织物的阻燃性能最好。在B系列试样中,为测试织物组织对织物释放负氧离子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共试制了4种不同组织的试样,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缎纹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平纹的阻燃性能最好。在C系列试样中,为测试密度对织物释放负氧离子功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共试制了4种纬密不同的试样,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织物纬密增大,织物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越高;织物的纬密变化会影响织物的紧度进而影响织物的阻燃功能,且当织物纬密增大时,织物结构越紧密,织物阻燃效果越好。最后,根据课题研究结果,当织物中阻燃涤纶丝含量为80.9%,负氧离子涤纶丝的含量为19.1%,此时纬纱中阻燃涤纶丝与负氧离子涤纶丝的投纬比为1:1,织物具有较好的阻燃与负氧离子复合功能,因此选用此功能纱线的含量比例进行后续的设计。利用图案设计软件和JCAD电子提花设计软件,共开发了3款既具有时尚美观的外观风格,又具有负氧离子和阻燃复合功能的交织面料,适用于后续的开发与生产。

二、阻燃涤纶的性能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阻燃涤纶的性能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涤纶织物表面超疏液及阻燃涂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固体表面润湿性概念
    1.3 Young、Wenzel和 Cassie-Baxter理论
    1.4 超疏液表面概述
        1.4.1 超疏液表面的定义与特征
        1.4.2 超疏液表面的应用
        1.4.3 超疏液表面的制备方法
    1.5 阻燃涂层的制备方法
        1.5.1 化学接枝法
        1.5.2 层层组装法
    1.6 超疏水阻燃织布的研究进展
    1.7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层层组装技术构筑多功能超亲水、超疏油阻燃涤纶织布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多功能织布的制备
        2.2.4 样品的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织布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
        2.3.2 3BL涂层的形成机理
        2.3.3 织布的润湿性能
        2.3.4 3BL涂层的抗摩擦性能
        2.3.5 3BL@织布的自清洁性能
        2.3.6 3BL@织布的油水分离和水包油型乳液的分离能力
        2.3.7 3BL涂层的光催化性能
        2.3.8 织布的燃烧性能
        2.3.9 织布的阻燃性能
        2.3.10 织布的热稳定性
        2.3.11 织布的残炭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层层组装技术构筑多功能超疏水阻燃涤纶织布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多功能织布的制备
        3.2.4 样品的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织布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
        3.3.2 织布的润湿性能
        3.3.3 3BL-ODA涂层的抗摩擦性能
        3.3.4 3BL-ODA@织布的油水分离能力
        3.3.5 织布的燃烧性能
        3.3.6 织布的阻燃性能
        3.3.7 织布的热稳定性
        3.3.8 织布的残炭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无氟的方法制备多功能耐久超疏水涤纶织布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2.3 样品的制备
        4.2.4 样品的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颗粒的形貌
        4.3.2 颗粒的润湿性能变化
        4.3.3 接枝机理
        4.3.4 M-SFR织布的形貌和润湿性能
        4.3.5 M-SFR织布的自清洁性能
        4.3.6 M-SFR涂层的光催化性能
        4.3.7 M-SFR涂层的抗摩擦性能
        4.3.8 M-SFR织布的油水分离性能
        4.3.9 织布的燃烧性能
        4.3.10 织布的阻燃性能
        4.3.11 织布的热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两种阻燃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及仪器
    1.2 性能测试
        1.2.1 红外光谱分析
        1.2.2 物理机械性能
        1.2.3 纤维阻燃性能
        1.2.4 纤维燃烧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
    2.2 物理机械性能
    2.3 纤维阻燃性能
    2.4 纤维燃烧性能
3 结论
4 展望

(4)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及其燃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纺织品及其阻燃机理
    1.2 涤纶织物
        1.2.1 涤纶的结构与性能
        1.2.2 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工艺
    1.3 织物的涂层改性
        1.3.1 传统阻燃涂层
        1.3.2 层层自组装涂层
        1.3.3 溶胶-凝胶涂层
        1.3.4 生物基高分子涂层
        1.3.5 多功能阻燃织物
    1.4 海藻酸钠
        1.4.1 结构与性能
        1.4.2 阻燃机理
        1.4.3 在阻燃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5.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相关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硅包覆聚磷酸铵及阻燃丙烯酸涂层涤纶织物的制备
        2.2.2 层层自组装涤纶织物的制备
        2.2.3 阻燃超疏水涂层涂覆涤纶织物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及表征
        2.3.1 织物增重率(W-G)的测定
        2.3.2 极限氧指数测试(LOI)
        2.3.3 垂直燃烧测试(Vertical burning test)
        2.3.4 锥形量热测试(CONE)
        2.3.5 红外分析(FTIR)
        2.3.6 热失重分析(TGA)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8 力学性能测试
        2.3.9 抗静电性测试
第三章 硅包覆聚磷酸铵及水性丙烯酸涂层涤纶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硅包覆聚磷酸铵(Si-APP)的合成和表征
        3.2.1 红外分析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3 水性丙烯酸涂层涤纶织物
        3.3.1 燃烧性能分析
        3.3.2 锥形量热分析
        3.3.3 残炭形貌分析
        3.3.4 热稳定性分析
        3.3.5 力学性能分析
        3.3.6 残炭红外分析
        3.3.7 燃烧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层自组装涤纶织物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亲水性变化分析
    4.3 燃烧性能分析
    4.4 热稳定性分析
    4.5 微观形貌分析
    4.6 残炭形貌分析
    4.7 耐水性分析
    4.8 残炭红外分析
    4.9 抗静电性分析
    4.10 阻燃机理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阻燃超疏水涂层涤纶织物的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力学性能
    5.3 锥型量热分析
    5.4 残炭形貌分析
    5.5 红外分析
    5.6 燃烧性能分析
    5.7 热稳定性分析
    5.8 残炭红外分析
    5.9 抗静电性分析
    5.10 接触角分析
    5.11 自清洁性分析
    5.12 油水分离性分析
    5.13 涂层耐久性分析
    5.14 阻燃机理分析
    5.1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5)基于H-PA-PVA的阻燃抗熔滴涤纶织物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涤纶纤维和织物的阻燃抗熔滴机理及研究现状
        1.1.1 涤纶纤维和织物的阻燃抗熔滴机理
        1.1.2 涤纶纤维和织物的阻燃抗熔滴研究现状
    1.2 阻燃剂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1.2.1 阻燃剂的分类
        1.2.2 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1.3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PA-PVA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 PA-PVA的合成
    2.3 PA-PVA的性能表征
        2.3.1 PA-PVA的成分测试
        2.3.2 PA-PVA的极限氧指数(LOI)测试
        2.3.3 PA-PVA的微燃烧性能测试
        2.3.4 PA-PVA的热稳定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PA-PVA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 H-PA-PVA的合成
    3.3 H-PA-PVA的性能表征
        3.3.1 H-PA-PVA的结构表征
        3.3.2 H-PA-PVA的极限氧指数(LOI)测试
        3.3.3 H-PA-PVA的微燃烧性能测试
        3.3.4 H-PA-PVA的热稳定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阻燃抗熔滴涤纶织物的研发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 涤纶织物的抗熔滴和阻燃整理
    4.3 涤纶织物改性前后的性能测试
        4.3.1 表面形貌测试
        4.3.2 垂直燃烧测试
        4.3.3 极限氧指数(LOI)测试
        4.3.4 微燃烧性能测试
        4.3.5 热稳定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阻燃纺织品的研究现状
        1.2.1 阻燃纺织品的作用原理
        1.2.2 阻燃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1.2.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耐日晒纺织品的研究现状
        1.3.1 光褪色机理
        1.3.2 耐日晒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1.3.2.1 国内研究现状
        1.3.2.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纤维原料选用与窗帘织物织造
    2.1 原料选用
    2.2 阻燃和色母粒涤纶纤维的表面形态测试与分析
        2.2.1 实验仪器和测试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3 纱线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2.3.1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纱线阻燃性能测试与分析
        2.4.1 极限氧指数法
        2.4.1.1 实验仪器与方法
        2.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2 差式扫描量热法
        2.4.2.1 实验仪器与方法
        2.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窗帘织物织造
        2.5.1 双层织物组织系数计算
    2.6 织物基本性能测试
        2.6.1 织物厚度测试与分析
        2.6.2 织物平方米克重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功能原料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性能测试与分析
    3.1 窗帘织物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3.1.1 实验仪器与方法
        3.1.2 组织结构对窗帘织物强伸性能的影响
        3.1.3 纬纱配比对强伸性能的影响
    3.2 褶皱回复性测试与分析
        3.2.1 实验仪器与方法
        3.2.2 组织结构对褶皱回复性的影响
        3.2.3 纬纱配比对褶皱回复性的影响
    3.3 阻燃性能测试与分析
        3.3.1 实验仪器与方法
        3.3.2 织物结构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3.3.3 织物纬纱配比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3.4 耐日晒性能测试与分析
        3.4.1 实验仪器和方法
        3.4.2 组织结构对织物耐日晒性能的影响
        3.4.3 纬纱配比对耐日晒性能的影响
    3.5 耐日晒阻燃织物模糊综合评价
        3.5.1 耐日晒阻燃织物模糊综合评价
        3.5.2 因素集确定
        3.5.3 权重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阻燃整理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性能研究及分析
    4.1 浴比对窗帘织物阻燃性能、耐日晒性能和表观形态的影响
        4.1.1 浴比对织物表观形态的影响
        4.1.2 浴比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4.1.3 浴比对织物耐日晒性能的影响
    4.2 浸渍时间对织物阻燃和耐日晒性能的影响
        4.2.1 浸渍时间对织物表观形态的影响
        4.2.2 浸渍时间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4.2.3 浸渍时间对织物耐日晒性能的影响
    4.3 烘培温度对织物阻燃、耐日晒性能和织物表观形态的影响
        4.3.1 烘培温度对织物表观形态的影响
        4.3.2 烘培温度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4.4 正交实验选取最优耐日晒阻燃效果
        4.4.1 正交实验表设计
        4.4.2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种制备方案的织物性能分析
    5.1 织物阻燃性能对比测试与分析
    5.2 织物耐日晒性能对比测试与分析
    5.3 织物耐用性能对比测试与分析
        5.3.1 水洗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5.3.2 水洗对织物耐日晒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涤纶用阻燃涂层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阻燃涤纶织物的发展状况
        1.1.1 涤纶织物阻燃整理的意义
        1.1.2 阻燃涤纶织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涤纶织物的燃烧与阻燃机理
        1.2.1 涤纶织物的燃烧
        1.2.2 纺织品阻燃机理介绍
    1.3 涤纶用阻燃涂层整理工艺的概况
        1.3.1 涤纶织物的一般阻燃整理工艺
        1.3.2 涤纶织物的阻燃涂层整理工艺
        1.3.3 涤纶阻燃涂层整理常用的阻燃剂
        1.3.4 涤纶阻燃涂层整理常用的涂层胶
        1.3.5 涤纶阻燃涂层胶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内容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涤纶阻燃涂层胶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设备
        2.2.2 实验仪器
        2.2.3 阻燃涂层胶的制备
        2.2.4 涤纶织物的阻燃涂层工艺
        2.2.5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涂层胶与阻燃剂的配伍性
        2.3.2 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与阻燃剂的稳定性
        2.3.3 增稠剂对阻燃涂层胶的增稠性能影响
        2.3.4 阻燃涂层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
        2.3.5 阻燃涂层涤纶织物的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涤纶阻燃涂层工艺与阻燃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和设备
        3.2.2 实验仪器
        3.2.3 阻燃涂层胶的制备
        3.2.4 涤纶织物的阻燃涂层工艺
        3.2.5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阻燃涂层工艺对涤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3.3.2 阻燃涂层涤纶织物的物理及服用性能
        3.3.3 阻燃涂层涤纶织物的耐久性
        3.3.4 阻燃涂层涤纶织物的热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涤纶阻燃涂层胶的性能改善及不同阻燃整理工艺的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和设备
        4.2.2 实验仪器
        4.2.3 阻燃涂层胶的制备
        4.2.4 涤纶织物的阻燃后整理工艺
        4.2.5 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交联剂用量对阻燃涂层织物耐水洗性能的影响
        4.3.2 整理工艺对涤纶织物增重率的影响
        4.3.3 整理工艺对涤纶织物应用性能的影响
        4.3.4 不同整理工艺对阻燃织物的结构与热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阻燃涤纶混纺试样的阻燃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材料、仪器及方法
    1.2 试验方案
        1.2.1 原材料断裂强力性能测试
        1.2.2 阻燃涤纶与其他纤维混纺试验
2 测试结果与讨论
    2.1 原材料断裂强度和极限氧指数
    2.2 阻燃涤纶与腈氯纶混纺
    2.3 阻燃涤纶与芳纶混纺
    2.4 阻燃涤纶与阻燃粘胶混纺
3 结论

(9)基于植酸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涤纶织物的燃烧行为及阻燃整理
        1.2.1 涤纶织物的燃烧性能
        1.2.2 涤纶织物的阻燃机理
        1.2.3 涤纶织物的阻燃剂分类
        1.2.4 涤纶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1.3 生物质阻燃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1.3.1 植酸
        1.3.2 壳聚糖
        1.3.3 木质素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植酸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测试方法
        2.3.1 极限氧指数(LOI)
        2.3.2 白度
        2.3.3 FT-IR分析
        2.3.4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2.3.5 垂直燃烧性能分析
        2.3.6 微燃烧性能分析(MCC)
        2.3.7 热重分析(TG)
        2.3.8 断裂强力
        2.3.9 硬挺度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植酸整理工艺探究
        2.4.2 FT-IR分析
        2.4.3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2.4.4 阻燃涤纶织物的性能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三聚氰胺-氢氧化铝改性植酸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测试方法
        3.3.1 极限氧指数(LOI)
        3.3.2 垂直燃烧性能分析
        3.3.3 微燃烧性能分析(MCC)
        3.3.4 FT-IR分析
        3.3.5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3.3.6 热重分析(TG)
        3.3.7 抑烟性能分析
        3.3.8 白度
        3.3.9 断裂强力
        3.3.10 弯曲硬挺度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三聚氰胺-氢氧化铝改性植酸的配比探究
        3.4.2 FT-IR分析
        3.4.3 织物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3.4.4 热重分析
        3.4.5 抑烟性能分析
        3.4.6 涤纶织物的物理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植酸/壳聚糖水凝胶掺杂硅溶胶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测试方法
        4.3.1 极限氧指数(LOI)
        4.3.2 白度
        4.3.3 FT-IR分析
        4.3.4 表面形貌分析(SEM)
        4.3.5 垂直燃烧性能分析
        4.3.6 微燃烧性能分析(MCC)
        4.3.7 热重分析(TG)
        4.3.8 断裂强力
        4.3.9 弯曲硬挺度
        4.3.10 耐水洗性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涤纶织物整理工艺探究
        4.4.2 FT-IR分析
        4.4.3 织物表面形貌分析
        4.4.4 涤纶织物阻燃性能分析
        4.4.5 涤纶织物物理性能分析
        4.4.6 涤纶织物的阻燃耐水洗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阻燃与负氧离子复合功能面料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负氧离子纺织品研究现状
        1.2.1 负氧离子产生的机理
        1.2.2 负氧离子纺织品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阻燃纺织品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4.2 课题研究思路
第二章 功能纤维物理性能测试及织物试制
    2.1 纤维的形态结构研究
        2.1.1 试验仪器
        2.1.2 操作方法
        2.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 功能纤维的性能研究
        2.2.1 纤维细度与长度
        2.2.2 纤维的回潮率测试
        2.2.2.1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2.2.2 实验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2.2.3 纤维强伸性测试
        2.2.3.1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多功能织物的试制
    2.4 织物的基本参数
        2.4.1 织物的厚度测试
        2.4.2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4.3 织物的平方米克重
        2.4.4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织物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3.1 试样织物负氧离子功能测试
        3.1.1 实验仪器
        3.1.2 测试方法
        3.1.3 织物负氧离子测试结果及分析
    3.2 试样织物阻燃性能测试
        3.2.1 检测标准
        3.2.2 实验仪器与操作
        3.2.3 织物垂直燃烧测试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功能交织面料的基本性能测试与分析
    4.1 试样织物拉伸断裂测试
        4.1.1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 试样织物透气性测
        4.2.1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试样织物透湿性测试
        4.3.1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试样织物抗起毛起球测试结果及分析
        4.4.1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阻燃与负氧离子复合功能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
    5.1 家纺织物的设计方法及理论
        5.1.1 织物设计开发构思
        5.1.2 织物图案构思和色彩基调选择
        5.1.3 织物主题设计
    5.2 “古色生香”家纺织物配套设计
        5.2.1 主题构思及灵感来源
        5.2.2 图案设计
        5.2.3 织造工艺设计
    5.3 “妙笔生花”家纺织物配套设计
        5.3.1 主题构思及灵感来源
        5.3.2 图案设计
        5.3.3 织造工艺设计
    5.4 “梅花三弄”家纺织物配套设计
        5.4.1 主题构思及灵感来源
        5.4.2 图案设计
        5.4.3 织造工艺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阻燃涤纶的性能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涤纶织物表面超疏液及阻燃涂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王迎春. 河北大学, 2021(11)
  • [2]两种阻燃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对比研究[J]. 陈敏,董子靖,孙润军,张弦,郝静娴. 纺织科技进展, 2020(12)
  • [3]新型环状磷酸酯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樊丽霞.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
  • [4]涤纶织物的阻燃改性及其燃烧机制的研究[D]. 王雨霏.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H-PA-PVA的阻燃抗熔滴涤纶织物研发[D]. 刘宗法. 苏州大学, 2020(02)
  • [6]耐日晒阻燃窗帘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超.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7]涤纶用阻燃涂层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胡维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8]阻燃涤纶混纺试样的阻燃性能研究[J]. 孙凯飞,肖秋利,张莹,陈忠涛. 棉纺织技术, 2019(06)
  • [9]基于植酸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D]. 肖文成. 苏州大学, 2019(04)
  • [10]阻燃与负氧离子复合功能面料的研究与开发[D]. 郑雪莹.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阻燃涤纶的性能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