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混合卷烟香气物质分析与比较

国内外混合卷烟香气物质分析与比较

一、几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香味物质的分析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赵婉,王健,戚可可,胡永华,吴刘天,刘成园,潘洋[1](2021)在《超声雾化萃取大气压光电离质谱法快速分析烟草化学成分》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烟草工业的发展,对烟草样品进行快速、准确和高灵敏度地分析检测已经成为烟草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产品研发的现实需求。本工作利用超声雾化萃取大气压光电离质谱(EAPPI-MS)技术,无需样品预处理和色谱分离,对1R5F、3R4F、都宝、七星和王冠5种卷烟烟丝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直接、快速分析,鉴别出醇、酮、酸、酯、醛、酚、生物碱、氨基酸和萜类等46种物质。与传统的电喷雾电离液相色谱-质谱(LC-ESI-MS)法相比,EAPPI-MS具有无极性歧视、受基质效应影响小等优点,可检测出更加丰富的化学成分。经实验优化后,选取二氯甲烷-甲醇溶液(2∶3,V/V)为萃取溶剂,分别分析了5种卷烟烟丝中的主要生物碱、有机酸和酚类的相对含量,并研究了相对含量的差异与烟草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获取的EAPPI-MS质谱图,借助主成分分析法(PCA)对5种不同种类的卷烟烟丝实现了快速区分。该测试过程简单快速、定性定量准确,可用于烟叶和各种烟草制品化学成分的快速批量化测定。

陈伦旺[2](2020)在《陈化烟叶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烟叶发酵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研究为筛选得到烟叶增香微生物,探索微生物对烟叶的增香机理。通过采集同一仓储环境下来源于湖南、江西、四川、广东等地区的烟叶样品,进行烟叶微生物分离鉴定,以大分子物质的降解能力为依据,筛选菌株进行烟丝发酵,由专家进行感官评吸评价发酵效果后,测定增香效果明显菌株的发酵烟丝化学成分及主要致香成分的含量,分析其增香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从烤烟烟叶上总共筛得微生物647株,其中细菌(Bacteria)356株,真菌(Fungus)278株,放线菌(Actinomycete)13株。其中来自江西抚州的烟叶分离的微生物菌株最多,共计208株;微生物菌株主要分布在中部烟叶,占比46.52%,上部较少;不同等级的烟叶中,优等烟叶的微生物数量多于次等烟叶;烟叶陈化时间越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数量越多。2.将具有多种降解能力的菌株用于烟叶的快速发酵中,得到五株对烟叶质量明显改善的菌株,其中菌株311、318菌株对烟叶质量评价提升4%以上。提取增香微生物的16S r DNA进行测序,结合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烟草增香微生物菌株176、311、117、12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318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菌株176具有蛋白质、淀粉降解能力;菌株311具有降解蛋白质和淀粉能力;菌株318具有蛋白质、淀粉及果胶降解能力;菌株117具有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降解能力;菌株123具有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降解能力。3.检测增香菌株发酵烟叶的主要化学物。经增香菌株发酵后,处理烟丝总糖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增加;菌株176、123、117处理的烟叶样品总氮含量降低,菌株311、318处理后的发酵液烟叶总氮含量升高,仅菌株117处理的烟碱含量增高,同时菌株117可使烟叶中钾离子含量降低,氯离子含量降低。4.增香菌株311、318处理后的烟丝,气质联用色谱检测其香气物质的含量。处理后的烟丝相对于对照样品的含氮物质、酮类、醇类含量均有增加,而酸类、酯类物质及酚类物质含量降低;分析烟叶各香气前提物质的降解产物含量,经菌株318发酵的烟丝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物、生物碱、美拉德反应物均有增加;菌株311中美拉德反应物、生物碱类物质含量相对于对照烟丝含量减少。

王璐[3](2020)在《烟草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甾醇是烟气中多环芳烃及苯并(a)芘的主要前体化合物之一,对烟草感官品质和安全性起到负面影响。为降解烟草中的甾醇含量,提高卷烟安全性,本研究从烟草表面筛选可降解甾醇类化合物的微生物,以豆甾醇为降解模式反应,优化微生物的降解条件,通过再造烟叶浸提液、烟丝发酵过程进行应用验证,实现烟草中植物甾醇的生物降解,从而达到降低烟气中的稠环芳烃。为此,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以豆甾醇为唯一碳源,从烟叶表面分离出了2株微生物,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和甲基杆菌。对其中一株微生物类芽孢杆菌进行了生长及甾醇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得出了最佳降解工艺组合温度40℃,pH值为6.53,豆甾醇浓度为2.15g/L,葡萄糖浓度6g/L,酵母粉浓度1g/L。获得了一株可高效降解甾醇的微生物。(2)将类芽孢杆菌静息细胞应用于再造烟叶浸提液发酵发现:在37℃,pH 7.0条件下采用对数期的细胞,浸提液中甾醇降解率为39.5%,再造烟叶中甾醇的降解率为36.5%,烟气中苯并芘降低了31.7%。同时发现,经类芽孢杆菌的发酵后制备的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及感官质量均有所提升。证明了该微生物可降解再造烟叶中甾醇类化合物,从而降低烟气苯并芘,提高再造烟叶的安全性。(3)通过微生物对烟丝进行发酵,检测发酵前后甾醇降解率、化学成分和香味成分变化,结果显示:在37℃,65%湿度下发酵后,烟丝中的甾醇总降解率为7.8%,烟气中多环芳烃也降低了13.2%。同时发现,类芽孢杆菌发酵对烟丝其他化学物质影响不大,但发酵后的烟丝香味物质含量有明显的提高。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一株能够有效降解甾醇的类芽孢杆菌。在再造烟叶中应用可以有效降解甾醇含量,并降低了再造烟叶主流烟气中的苯并芘,提高了再造烟叶的安全性;将微生物应用于烟丝发酵,甾醇含量降低为7.8%,证明了该微生物在烟草制品中降解甾醇类化合物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李昕曈[4](2020)在《不同品牌卷烟烟丝中生物碱与多酚含量与组成差异研究》文中认为卷烟中的化学成分是其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含量与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卷烟质量的好坏。生物碱和多酚是对烟草香气、吃味、生理强度等感官质量贡献较大的两种成分,也是如今工业企业为突出其香型特点及满足感所需重点关注的两大类物质。本课题利用QuEChERS固相萃取法与GC-MS相结合,通过对不同品牌及不同档次卷烟品牌的9种生物碱及3种主要多酚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聚类分析,探索卷烟在不同品牌及价位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以及其生物碱和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如下:(1)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样品制备的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检测烟碱、降烟碱、N-甲基假木贼碱、麦斯明、二烯烟碱、假木贼碱、新烟草碱、2,3’-联吡啶和可替宁共9种生物碱,适用于烤烟、雪茄、新鲜烟叶、卷烟等制品。样品在萃取后需要用无水硫酸镁、PSA和碳进一步吸附杂质,以检测出基质中含量较少的几种生物碱。该方法的基质效应在88%-105%之间,基质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回收率在89%-108%之间,RSD值在1.3%-5.0%之间,仪器的检测限和定量限较低。本试验首次将QuEChERS样品制备方法应用于烟草生物碱,可以实现对更多种类的生物碱进行定量,灵敏度和重现性较好。(2)九种生物碱含量在不同品牌间呈显着差异,且不同产品中各种类的生物碱的占比组成不同。烟碱、降烟碱、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随着卷烟价位档次的升高,在6个品牌呈现一致规律。烟碱、降烟碱、N-甲基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的含量和组成比例可作为区分卷烟品牌的代表性物质。聚类分析将24种卷烟样品归为三类,四川、湖南、河南的样品生物碱组成特征明显,可按照品牌各归为一类;湖北、云南、上海的产品在品牌之间也有差异,同品牌卷烟产品可能由于配方和工艺的影响不能归为一类。(3)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的含量在六个品牌、四个档次间均有显着差异。云南生产的卷烟与其他地区品牌相比,绿原酸和莨菪亭含量最高;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在价位间呈显着差异,莨菪亭含量的差异不显着。三种主要多酚在不同品牌间呈现一致规律,即价位越高的卷烟三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越高。聚类分析将卷烟样品归为三类,其中河南、上海、四川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湖南和湖北、云南的中高档卷烟多酚含量较高。

石倩倩[5](2017)在《制丝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拉德反应伴随着整个制丝过程,其反应程度与加工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美拉德反应随加工强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好的调节工艺参数,促进加工强度的均质化。为了探究美拉德反应在烟草制丝工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本文开发了关键产物吡嗪、吡啶类和Amadori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烟草进行不同强度的处理,就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吡嗪、吡啶类和Amadori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做了大量工作,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pH和加热时间对烟草中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的影响,为卷烟制丝工艺的加工强度和均质化控制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析方法开发:优化了烟草中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吡嗪、吡啶类和Ammadori化合物的萃取方法和仪器测定条件,对吡啶、吡嗪类化合物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式,萃取液经浓度为5%的盐酸溶液萃取后再用浓度为20%的NaOH溶液调节其pH,最后用二氯甲烷对萃取液反萃取以达到对萃取液净化的目的;对于Amadori化合物则通过对其色谱、质谱条件和前处理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色谱的流动相及流动相梯度、各物质在正离子模式下的质谱分析参数及样品的前处理方式。由此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用于制丝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成分分析。(2)含量差异性分析:通过比较和测定国内外不同烟叶及代表性卷烟中的吡嗪、吡啶类和Amadori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性,说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以及烟叶的不同部位中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但从原料到成品烟丝,烤烟型卷烟和混合型卷烟中Amadori化合物含量差异性显着减小,说明混合型卷烟在烟丝工艺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了某些促进Maillard反应的成分,以提高混合型卷烟的香气质和量。烤烟型卷烟烟丝中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的含量均与卷烟盒标焦油量呈负相关;而混合型卷烟中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的含量均与卷烟盒标焦油量呈正相关,其烟丝中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可能是因为两种类型卷烟的原料和处理方式的差异性导致了烟丝中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的差异。(3)规律研究:利用所建立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探究了不同温度、湿度、pH和时间下烤烟与白肋烟中吡啶、吡嗪类和Amadori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烤烟中Amadori化合物总量会随着pH和加热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与烟叶的温度和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吡嗪、吡啶类化合物总量随着温度、pH体系和加热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烟叶的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白肋烟中Amadori化合物的含量随着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pH呈负相关关系,湿度对Amadori化合物含量影响不明显,吡嗪、吡啶类化合物随着温度和加热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湿度和pH呈负相关关系。

石倩倩,刘志华,朱瑞芝,司晓喜,姜瑞,张凤梅,蒋丽红[6](2016)在《烟草中吡嗪和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及差异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测定和比较不同烟叶及国内外代表性卷烟中的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建立了烟草中吡嗪和吡啶类物质的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 S)测定法,优化了同时蒸馏萃取液的净化方法以及仪器测定条件。化合物的线性系数范围为0.99570.9999,RSD范围为5.3%8.6%,回收率范围为73.0%101.4%,检出限范围为0.00150.0029μg/g,可以满足烟草中吡啶、吡嗪类物质的定量测定。研究发现,产地对烟叶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大;烟叶不同部位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差异性显着;不同品种烟叶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性较大,晒黄烟主要是吡啶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白肋烟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混合型卷烟烟丝中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

张烨[7](2015)在《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探析》文中指出为了促进我国混合型卷烟持续健康发展,概括了中式混合型卷烟与国外混合型卷烟的差别,探讨了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原料保障、加料加香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的对策。

张红[8](2015)在《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关键成分释放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探索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关键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对卷烟烟气pH和游离烟碱的分析方法以及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关键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建立了卷烟烟气pH测定方法,优化了主流烟气中游离烟碱分析方法,总结了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游离烟碱、七项特殊成分以及酸性、碱性和中性致香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规律。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建立了卷烟烟气pH测定方法,得到的最佳条件是:萃取剂为50%异丙醇混合溶液[异丙醇与中性水(pH=7.00±0.02)体积比为1:1],萃取体积为25 mL,萃取时间为30 min。用该方法对样品进行重复性和重现性验证实验,日内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7%和0.33%,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5%。(2)优化了卷烟主流烟气中游离烟碱的测定方法,得出最优条件为:萃取体系为三氯甲烷-中性水,萃取体积为50 mL,萃取时间为30 min,反萃取时所用水相超纯水的pH调节控制在7.00±0.02范围,才能使测定数据的准确可靠;该方法测定总烟碱和游离烟碱的重复性和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游离烟碱的加标回收率稳定在85%左右;对国内外25个卷烟样品进行测定时发现,混合型卷烟游离烟碱/烟碱比值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同一牌号的产品,低焦产品的游离烟碱/烟碱比值比高焦产品的游离烟碱/烟碱比值要高。(3)柠檬酸(柠檬酸钾)添加量与卷烟烟气pH呈显着正(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卷烟烟气pH的变化,对烟气总烟碱无显着影响,对游离烟碱、游离烟碱/游离烟碱比值释放量有显着影响。整体来看,随着卷烟烟气pH的增加,烟气游离烟碱/烟碱释放量体现了上升趋势。(4)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烟气pH会导致CO、HCN、苯并[α]芘和氨释放量的下降,而对于苯酚、巴豆醛、NNK则没有明显影响。其次抽吸口数对七项烟气成分产生的额外影响。在较低抽吸口数情况下,增加卷烟烟气pH会导致CO和氨的下降,并呈现一定程度的梯度变化,在抽吸口数水平较高时,CO和氨均体现了上升趋势。(5)在实验范围内,卷烟烟气pH与碱性致香成分3,5-二甲基吡啶、2-乙基吡啶、3-甲基吲哚的释放量呈显着正相关,其释放量随卷烟烟气pH增大而增大;卷烟主流烟气中性致香成分与卷烟烟气pH没有呈现显着的相关性;卷烟烟气pH与酸性致香成分4-甲基苯酚、2,6-二甲基苯酚、对乙烯基愈疮木酚、维生素A醋酸酯释放量呈显着负相关,其释放量随卷烟烟气pH增大而减少。

范一雷[9](2015)在《卷烟烟丝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卷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化学体系。卷烟本身及燃烧产生的烟气所含的化学成分多达数千种,其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烟草香味成分,也有一些微量的有害物质,还有一些添加剂如保润剂和防腐剂等。分析这些物质对于了解卷烟及烟气的化学成分具有重要作用。裂解技术是最接近卷烟燃烧过程的一种实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烟草研究,闪蒸-气相色谱法则适合卷烟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因此本文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卷烟烟丝的裂解行为及产物,探讨了其在烟丝香气成分、有害成分中的应用;利用闪蒸-气相色谱法分析研究了卷烟中的保润剂。这对于提高卷烟配方水平、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烟草的化学成分,并对烟草香味物质和有害成分的分析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重点介绍了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闪蒸-气相色谱法在烟草化学中的应用研究概况。第二章,实验部分。分别介绍了仪器和试剂、Py-GC/MS的装置、样品制备方法、和实验条件。第三章,闪蒸-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同时检测卷烟烟丝中的1,2-丙二醇、丙三醇和三甘醇。选择最佳闪蒸温度为300℃,以1,4-丁二醇为内标,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中保润剂在25-4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LOD)分别为0.93、37.50和4.68 mg/L。三种保润剂的平均回收率在94.7%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30%5.08%。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复杂前处理,可直接进样分析,适合卷烟样品的批量检测。第四章,采用Py-GC/MS技术在三个不同温度下(300℃、500℃、800℃)分别对烟丝的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对裂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三个温度下卷烟烟丝样品裂解产物随温度的变化,重点观察烟丝中几种重要的香味物质和有害成分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300℃时,裂解产物较少;500℃时,裂解产物增加,醛酮类和杂环化合物种类也明显增加;800℃时,裂解产物更加复杂,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苯、甲苯等。第五章,采用Py-GC/MS法同时测定了卷烟烟丝在300℃、500℃、800℃三个温度下裂解释放出的甲苯、间二甲苯、萘这三种有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甲苯和间二甲苯在20-2000 mg/L,萘在10-1000mg/L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三种物质的检出限分别为0.20mg/L、0.25 mg/L、和0.10 mg/L。同时在实际样品的分析中甲苯、间二甲苯、萘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其回收率在89.5%95.8之间。表明该方法适合卷烟烟丝在三个温度下释放出的甲苯、间二甲苯、萘这三种有害物质的检测。第六章,结语部分,主要对裂解技术对卷烟烟丝的分析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论文的不足与值得再深入研究的问题。

董文霞[10](2014)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烟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烟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系,它和烟气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多达数千种。而烟气成分中一部分与烟草本身的成分相同,而大部分则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其中既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烟草致香成分,也存在一些微量的对人身体健康有害的成分。目前,裂解是最接近于卷烟实际燃烧过程的一种实验方法,因此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来研究卷烟烟丝、料液和香精的裂解行为及其产物,对于提高卷烟配方水平、加香加料水平和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Py-GC/MS法在不同的温度下(300℃~800℃)对卷烟烟丝、料液和香精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比三种烟丝的裂解产物发现,除了在300℃时,纯烟丝中不含1,2-丙二醇外,三种烟丝的主要裂解产物种类基本一致,但含量却有差异。烟丝裂解产物主要有脂肪烃类、芳香烃类、酸类、酚类、萜类、杂环类、醛酮类、甾醇类等。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类裂解产物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低温时裂解产物出峰较少,但当温度高于500℃时,裂解产物的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同时稠环芳烃类化合物的释放量也大量增加。另外,实验测得烟丝中的重要香味物质有柠檬烯、新植二烯、2,5-二甲基呋喃、吡啶、毗咯、糠醛、糠醇、甲基环戊烯酮、茄酮和巨豆三烯酮等。它们的来源和致香作用各不相同,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也不同。有害成分有茚、2-甲基茚、萘、苯酚和烟碱等。其中烟草的特征裂解产物烟碱主要是通过蒸馏释放出来的,当温度高于600℃时,烟碱会发生裂解,生成吡啶、麦斯明等化合物。苯酚则对烟气的香吃味有不利影响,茚、2-甲基茚、萘主要在高温条件下(大于600℃)产生。2)实验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温度300℃、500℃和800℃,对烟用料液和香精的裂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300℃时,裂解产物较少;500℃时,裂解产物增加,醛酮类和杂环类化合物的种类也明显增加;800℃时,裂解更为复杂,产生大量的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茚等。同时也有苯甲醛、5-羟甲基糠醛、二氢香豆素、乙基麦芽酚、香草醛、甲基环戊烯酮等重要香味成分的生成,它们对卷烟香气有着重要的作用。3)对比加香加料烟丝、烟用料液和香精的裂解产物可知,除了烟丝、料液和香精的特征组分不同外,也有一些相同的组分,如丙酮醇、糠醛、5-甲基糠醛、5-羟甲基糠醛、2,5-二甲基呋喃和甲基环戊烯酮,它们可能是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对烟叶和烟气的香味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发现部分裂解产物在加香加料烟丝里的含量比其他两种烟丝中普遍要稍高一些,可能是加香加料的过程增加了它们在烟丝中的含量。

二、几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香味物质的分析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香味物质的分析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雾化萃取大气压光电离质谱法快速分析烟草化学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装置
    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条件
        1.3.1 实验装置
        1.3.2 EAPPI-MS分析
        1.3.3 LC-ESI-MS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烟草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结果
    2.2 EAPPI-MS和LC-ESI-MS方法的比较
    2.3 烟草萃取溶剂的选择
    2.4 不同烟草化学成分分析比较
    2.5 主成分分析
3 结论

(2)陈化烟叶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烟叶发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烟叶陈化发酵
        1.1.1 研究背景
        1.1.2 烟草发酵概述
        1.1.3 烟叶陈化机理
    1.2 陈化烟叶微生物的多样性
    1.3 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应用
        1.3.1 烟叶物质的降解
        1.3.2 生物防治及促生应用
        1.3.3 降害提香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路线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陈化烟叶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烟叶表面微生物分离
        2.2.2 菌种保存
        2.2.3 微生物分离结果与统计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烟叶分离结果
        2.3.2 不同产地烟叶微生物分离结果
        2.3.3 不同烟叶部位微生物分离结果
        2.3.4 不同地区烟叶细菌分离结果
        2.3.5 不同等级烟叶细菌分离结果
        2.3.6 不同年份烟叶微生物分离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增香微生物的筛选及烟丝发酵
    3.1 试验材料
        3.1.1 烟草样品
        3.1.2 培养基
        3.1.3 其他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菌株活化
        3.2.2 性质降解试验
        3.2.3 菌剂的烟丝发酵
        3.2.4 发酵烟叶的感官评吸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淀粉降解能力测定
        3.3.2 蛋白质降解能力测定
        3.3.3 果胶降解能力测定
        3.3.4 纤维素降解能力测定
        3.3.5 木聚糖降解能力测定
        3.3.6 类胡萝卜素降解能力测定
        3.3.7 发酵烟丝的感官评吸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发酵增香菌株的鉴定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菌株个体形态观察
        4.2.2 生理生化试验
        4.2.3 增香菌株的16s rDNA的测定
        4.2.5 增香菌株的最优生长条件的确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菌株形态观察
        4.3.2 优良菌株的16S rDNA鉴定
        4.3.3 增香菌株最佳生长条件
    4.4 小结
第五章 增香菌株发酵烟丝组分的变化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烟丝发酵
        5.2.2 烟丝化学成分测定
        5.2.3 烟丝致香成分的提取
        5.2.4 致香成分的气质联用色谱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发酵烟丝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5.3.2 发酵烟丝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讨论
        6.1.1 陈化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
        6.1.2 增香提质微生物的功能筛选
        6.1.3 增香微生物的增香机理
    6.2 结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烟草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甾醇的概况
        1.1.1 甾醇类化合物
        1.1.2 烟草中的甾醇
        1.1.3 甾醇与烟草的感官质量
    1.2 甾醇的分析方法
        1.2.1 薄层色谱(TLC)
        1.2.2 气相色谱(GC)
        1.2.3 高效液相色谱(LC)
    1.3 烟草中甾醇的研究
        1.3.1 烟草中植物甾醇的存在、类型
        1.3.2 烟草中甾醇对卷烟安全性的影响
    1.4 生物技术降解烟草中有害物质的研究
        1.4.1 生物技术烟草中的应用研究
        1.4.2 烟草中甾醇去除的方法
    1.5 本课题立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5.1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甾醇类降解菌株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3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预处理
        2.2.2 菌株的富集培养
        2.2.3 菌株的初筛
        2.2.4 菌株的复筛
        2.2.5 菌种的形态学鉴定
        2.2.6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2.2.7 甾醇薄层层析分析
        2.2.8 发酵液中甾醇含量的GC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菌株富集、分离结果
        2.3.2 菌株形态学鉴定结果
        2.3.3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2.3.4 微生物降解甾醇的初步验证
    2.4 小结
第三章 菌株生长及降解甾醇的动力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3 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菌株生长培养及甾醇降解
        3.2.2 生物量测定方法
        3.2.3 甾醇含量测定
        3.2.4 菌株生长及降解甾醇的单因素条件优化
        3.2.5 降解甾醇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微生物生长及降解甾醇的单因素条件优化结果
        3.3.2 降解甾醇条件的响应面优化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甾醇降解菌在再造烟叶中的应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样品与菌株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原料浸提液制备
        4.2.2 甾醇降解菌发酵浸提液
        4.2.3 烟草浸提液中甾醇含量的测定
        4.2.4 浸提液化学成分及香味成分分析
        4.2.5 再造烟叶热裂解产物分析
        4.2.6 再造烟叶中苯并芘的检测
        4.2.7 感官评价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烟草浸提液中甾醇含量的测定结果
        4.3.2 浸提液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4.3.3 浸提液香味成分分析结果
        4.3.4 再造烟叶热裂解产物分析结果
        4.3.5 再造烟叶中甾醇及苯并芘的检测结果
        4.3.6 感官评价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甾醇降解菌在烟丝发酵中的应用
    5.1 实验材料
        5.1.1 原料与菌株
        5.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烟丝的发酵处理方式
        5.2.2 烟丝发酵后化学成分的检测
        5.2.3 烟丝发酵后香味物质的检测
        5.2.4 烟丝发酵后甾醇含量的检测
        5.2.5 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检测
        5.2.6 卷烟烟气中香味物质的检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烟丝发酵后化学成分的检测结果
        5.3.2 烟丝发酵后香味物质的检测结果
        5.3.3 烟丝发酵后甾醇含量的检测结果
        5.3.4 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检测结果
        5.3.5 卷烟烟气中香味物质的检测结果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科研鉴定成果
致谢

(4)不同品牌卷烟烟丝中生物碱与多酚含量与组成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烟草生物碱
        1.1 生物碱概况
        1.2 烟草生物碱的种类、结构及其性质
        1.3 烟草生物碱的含量与组成比例
        1.4 烟草主要生物碱对烟草及其制品品质的影响
        1.4.1 对烟草及其制品外观质量的影响
        1.4.2 对烟草及其制品内在质量的影响
        1.4.3 对吸食者人体安全的影响
        1.5 烟草生物碱的提取与检测
        1.5.1 烟草生物碱的提取
        1.5.2 烟草生物碱的检测
        1.6 卷烟工艺过程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2 烟草的多酚物质
        2.1 酚类化合物的概述
        2.2 烟草中的酚类化合物
        2.3 烟叶中多酚含量积累的影响因素
        2.3.1 遗传特性对多酚含量的影响
        2.3.2 环境条件对多酚含量的影响
        2.3.3 肥料与生长调节剂对多酚含量的影响
        2.4 酚类化合物对烟草及其制品的影响
        2.4.1 酚类化合物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2.4.2 酚类化合物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2.4.3 酚类化合物对烟草及其制品安全性的影响
        2.5 烟草中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检测
        2.6 卷烟工艺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3 结语
第二章 基于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烟草及其制品中9种生物碱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和药品
        2.2 样品处理方法 122.3 仪器条件
        2.3 仪器条件
        2.4 基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3 结果与讨论
        3.1 试验方案的优化
        3.1.1 氨水浓度的优化
        3.1.2 提取时间的优化
        3.1.3 萃取剂的优化
        3.1.4 吸附剂的优化
        3.1.5 仪器条件的优化
        3.2 方法验证
        3.2.1 基质矫正曲线、LOD和LOQ
        3.2.2 基质效应的评价
        3.2.3 回收率和精密度
        3.3 实际样品分析结果
    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卷烟品牌生物碱含量及组成差异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与仪器
        2.2 样品前处理及分析
        2.3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卷烟品牌生物碱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3.2 不同卷烟品牌几种主要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规律
        3.3 不同地区九种烟草生物碱的聚类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卷烟品牌多酚含量及组成差异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与仪器
        2.2 样品前处理及分析
        2.3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地区卷烟品牌多酚化合物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3.2 不同卷烟品牌几种主要多酚的含量变化规律
        3.3 不同地区卷烟品牌三种多酚化合物的聚类分析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5)制丝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美拉德反应机理简介
        1.2.1 初级反应阶段
        1.2.2 中间阶段
        1.2.3 最终阶段
    1.3 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的研究进展
        1.3.1 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概述
        1.3.2 吡啶、吡嗪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3 Amadori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4 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研究
        1.3.5 在烟草薄片中的应用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Amadori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差异性探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仪器条件及样品处理
        2.2.3 样品定量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2.3.3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
        2.3.4 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定量限、检出限和精密度
        2.3.5 实际样品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吡嗪和吡啶类香味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差异性探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仪器条件及样品处理
        3.2.3 内标定量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萃取液净化条件的优化
        3.3.2 仪器条件优化
        3.3.3 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定量限、检出限和线性范围
        3.3.4 差异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随烟草不同处理强度的规律性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样品前处理
        4.2.3 烟丝含水率测定
        4.2.4 烟丝中pH测定
        4.2.5 烟丝中吡啶、吡嗪类和Amadori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烟草处理强度对烟草中五种Amadori化合物影响
        4.3.2 不同烟草处理强度对烟草中吡啶、吡嗪类物质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烟草中吡嗪和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及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样品前处理及净化
    1.3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萃取液净化条件的优化
        2.1.1 HCl浓度的优化
        2.1.2 HCl溶液萃取次数的优化
        2.1.3 20%Na OH用量优化
        2.1.4 反萃取剂CH2Cl2萃取次数的优化
    2.2 仪器条件优化
    2.3 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定量限、检出限和线性范围
    2.4 差异性分析
        2.4.1 同品种不同产地对吡嗪、吡啶类化合物的影响
        2.4.2 不同烟叶部位对吡嗪、吡啶类化合物的影响
        2.4.3 不同烟叶品种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的差异性
        2.4.4 卷烟样品
3 结论

(7)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式混合型卷烟与国外混合型卷烟的差异
2 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的制约因素
3 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的对策

(8)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关键成分释放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卷烟烟气pH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1.1.1 测定总的主流烟气pH
        1.1.2 测定主流烟气粒相物pH
    1.2 卷烟主流烟气游离烟碱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1.2.1 固相微萃取法
        1.2.2 ~1H NMR测定法
        1.2.3 溶剂萃取法
    1.3 卷烟烟气pH对游离烟碱释放量影响及pH调节技术
        1.3.1 卷烟烟气pH与游离烟碱释放量之间的关系
        1.3.2 卷烟烟气pH调节技术
    1.4 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特殊成分释放量影响研究
        1.4.1 卷烟烟气中的特殊成分
        1.4.2 卷烟烟气pH对特殊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1.5 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致香成分释放量影响研究
        1.5.1 卷烟主流烟气中中性、酸性、碱性致香成分
        1.5.2 卷烟烟气pH对致香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创新点
第二章 卷烟烟气pH分析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和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萃取剂的选择
        2.3.2 萃取时间的选择
        2.3.3 萃取体积的选择
        2.3.4 重复性及稳定性验证实验
        2.3.5 部分卷烟烟气pH的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主流烟气游离烟碱分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气相色谱图
        3.3.2 萃取体系验证试验
        3.3.3 萃取液体积的选择
        3.3.4 萃取时间的选择
        3.3.5 总烟碱和游离烟碱测定重复性和重现性实验
        3.3.6 游离烟碱回收率
        3.3.7 部分卷烟主流烟气烟碱、游离烟碱的测定
    3.4 小结
第四章 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游离烟碱释放量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2.3 统计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4.3.1 卷烟烟气pH、烟碱、游离烟碱测定值
        4.3.2 柠檬酸、柠檬酸钾添加量与卷烟烟气pH的相关分析
        4.3.3 烟气烟碱、游离烟碱及比值和抽吸口数的相关分析
        4.3.4 卷烟烟气pH对烟气烟碱的影响
        4.3.5 卷烟烟气pH对游离烟碱的影响
        4.3.6 卷烟烟气pH对游离烟碱/烟碱比值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特殊成分释放量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和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2.3 统计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5.3.1 卷烟烟气粒相物中七种特殊成分的测定
        5.3.2 卷烟烟气pH实验烟气指标和抽吸口数的相关分析
        5.3.3 卷烟烟气pH实验的CO影响分析
        5.3.4 卷烟烟气pH实验的苯酚影响分析
        5.3.5 卷烟烟气pH实验的巴豆醛影响分析
        5.3.6 卷烟烟气pH实验的HCN影响分析
        5.3.7 卷烟烟气pH实验的B[α]P影响分析
        5.3.8 卷烟烟气pH实验的氨影响分析
        5.3.9 卷烟烟气pH实验的NNK影响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致香成分释放量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材料和方法
        6.2.2 实验方法
        6.2.3 GC/MS分析
        6.2.4 定量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卷烟主流烟气重要碱性致香成分释放量分析
        6.3.2 卷烟主流烟气重要中性致香成分分析
        6.3.3 卷烟主流烟气重要酸性致香成分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卷烟烟丝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烟草中的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1.2.1 烟草中的香味物质
        1.2.2 烟草香味成分的研究进展
        1.2.3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
        1.2.4 烟草中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
        1.2.5 烟草中的保润剂
        1.2.6 烟草保润剂的研究进展
    1.3 烟草化学组分的提取及纯化技术
        1.3.1 溶剂萃取法
        1.3.2 水蒸气蒸馏法
        1.3.3 同时萃取蒸馏法
        1.3.4 固相微萃取法
        1.3.5 顶空分离法
        1.3.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4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在烟草方面的研究进展
        1.4.1 闪蒸-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烟草分析中的应用
        1.4.2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烟草分析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引言
    2.2 实验样品和实验过程
    2.3 实验仪器
    2.4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的仪器装置与实验条件
        2.4.1 Py-GC/MS 和 Py-GC 测定装置
        2.4.2 裂解条件的优化
        2.4.3 Py-GC和 Py-GC/MS实验条件
第三章 闪蒸-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卷烟烟丝中的三种保润剂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及试剂
        3.2.2 色谱条件
        3.2.3 样品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闪蒸温度的选择
        3.3.2 色谱柱选择
        3.3.3 内标物的选择
        3.3.4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3.3.5 回收率和精密度
        3.3.6 卷烟烟丝中三种保润剂的测定
    3.4 结论
第四章 卷烟烟丝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内标溶液的配制
        4.2.3 色谱条件
        4.2.4 裂解器条件
        4.2.5 质谱条件
        4.2.6 样品的制备及实验过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裂解温度的选择
        4.3.2 样品量的选择
        4.3.3 内标物的选择
        4.3.4 卷烟烟丝的Py-GC/MS分析
        4.3.5 卷烟烟丝中主要的香味组分、有害成分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测定卷烟烟丝中三种有害物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和试剂
        5.2.2 色谱条件
        5.2.3 裂解器条件
        5.2.4 标准溶液的配制
        5.2.5 实验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溶剂的选择
        5.3.2 裂解温度的选择
        5.3.3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5.3.4 方法的检测限
        5.3.5 卷烟烟丝中三种有害物质的测定
        5.3.6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5.4 总结
第六章 结语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烟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烟草香味物质
        1.2.1 酸性组分
        1.2.2 中性组分
        1.2.3 碱性组分
    1.3 烟草香味物质的主要来源
        1.3.1 萜烯类化合物的降解
        1.3.2 叶绿素的降解和香味物质的形成
        1.3.3 美拉德反应
        1.3.4 木质素的降解
        1.3.5 类脂物的降解
        1.3.6 生物碱的降解
        1.3.7 糖酯类的降解
    1.4 烟草香味物质的提取方法
        1.4.1 溶剂萃取法
        1.4.2 水蒸气蒸馏法
        1.4.3 同时萃取蒸馏法
        1.4.4 固相微萃取法
        1.4.5 顶空分离法
        1.4.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5 烟草香味成分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进展
        1.5.1 烟草香味成分的分析方法
        1.5.2 烟草香味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6 烟草有害成分的研究进展
        1.6.1 多环芳烃
        1.6.2 烟草特有的N-亚硝胺
        1.6.3 酚类化合物
    1.7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在烟草方面的研究进展
        1.7.1 烟草的热裂解研究
        1.7.2 香精香料的热裂解研究
    1.8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引言
    2.2 实验样品和实验过程
    2.3 仪器与色谱条件
    2.4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仪器装置
        2.4.1 裂解器
        2.4.2 裂解条件的优化
第三章 卷烟烟丝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样品
        3.2.2 样品的制备及实验过程
        3.2.3 实验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裂解温度的选择
        3.3.2 样品用量的选择
        3.3.3 纯烟丝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
        3.3.4 加料不加香烟丝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
        3.3.5 加香加料烟丝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
        3.3.6 三种烟丝裂解组分的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烟用料液和香精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样品
        4.2.2 实验条件
        4.2.3 实验过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烟用料液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
        4.3.2 烟用香精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
        4.3.3 加香加料烟丝、烟用料液和香精裂解产物的分析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5.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几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香味物质的分析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雾化萃取大气压光电离质谱法快速分析烟草化学成分[J]. 赵婉,王健,戚可可,胡永华,吴刘天,刘成园,潘洋. 质谱学报, 2021(03)
  • [2]陈化烟叶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烟叶发酵中的应用[D]. 陈伦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3]烟草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及应用[D]. 王璐.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20(08)
  • [4]不同品牌卷烟烟丝中生物碱与多酚含量与组成差异研究[D]. 李昕曈.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5]制丝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关键产物的分析研究[D]. 石倩倩.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6]烟草中吡嗪和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及差异性研究[J]. 石倩倩,刘志华,朱瑞芝,司晓喜,姜瑞,张凤梅,蒋丽红. 分析试验室, 2016(12)
  • [7]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探析[J]. 张烨.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5)
  • [8]卷烟烟气pH对主流烟气关键成分释放量的影响研究[D]. 张红.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
  • [9]卷烟烟丝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及应用研究[D]. 范一雷.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1)
  • [10]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烟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董文霞.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国内外混合卷烟香气物质分析与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