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白鹅生产性状与选育研究

皖西白鹅生产性状与选育研究

一、皖西白鹅生产性状及繁育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聂国友[1](2021)在《金安区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六安市金安区是皖西白鹅的原产地,素有"中国白鹅之乡"之称。皖西白鹅是我国优良的中型鹅品种之一,其形成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鲜美等优点,尤其是以皖西白鹅的羽绒朵大绒长、蓬松度好享誉国际市场。皖西白鹅60日龄时体重3~3.5 kg,75~80日龄达4.5~5.5 kg即可上市出售,每只鹅产羽绒350 g,其中绒毛重为40~50 g,12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80%~82%,全净膛71.5%~72%。皖西白鹅种鹅当年饲养210日龄即可产蛋,受精率88.3%,孵化率88.6%,属地方优良品种,被确认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王惠影,刘毅,李光全,龚绍明,何大乾[2](2020)在《不同起源白鹅绒用性能测定及基于体尺的羽绒产量预测》文中研究说明为评估不同品种白鹅绒用性能和体尺指标,建立活体羽绒预测模型,研究选取皖西白鹅和罗曼鹅各60只,测定其4月龄体重、体尺指标以及产绒量、蓬松度和羽枝长度等产绒性能,并进行羽绒产量预测。结果显示:①罗曼鹅体重、体斜长、胸围和背宽高于皖西白鹅,胸骨长略低于皖西白鹅,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②罗曼鹅产绒量和蓬松度均显着高于皖西白鹅(P<0.05),羽枝长度、清洁度和含脂率均高于皖西白鹅,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③基于体尺指标,建立鹅羽绒产量评估模型:绒重=0.003×体重-1.343×体斜长+3.048×胸围+9.575×背宽-4.142×胸骨长-45.948。研究表明,4月龄罗曼鹅产绒量和蓬松度均显着高于皖西白鹅,基于体尺指标建立的鹅羽绒产量评估模型可对羽绒产量进行估测。

许晨光[3](2019)在《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有着丰富的地方鹅种资源,如吉林地区的籽鹅、山东地区的五龙鹅、安徽地区的皖西白鹅以及广东地区的狮头鹅等,但各地方品种的鹅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因此培育出在一定繁殖能力基础上,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并具有良好羽绒性能的肉鹅配套系是目前遗传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本试验以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种源基地的籽鹅、皖西白鹅以及卡洛斯鹅为遗传基础,分出6个杂交组合,第Ⅰ组卡洛斯鹅与籽鹅杂交(卡♂×籽♀)、第Ⅱ组卡洛斯与卡籽鹅级进杂交(卡♂×F1♀)、第Ⅲ组卡籽鹅进行横交固定(F1♂×F1♀)、第Ⅳ组皖西白鹅与籽鹅杂交(皖♂×籽♀)、第Ⅴ组皖西白鹅与卡籽鹅三元正交(皖♂×F1♀)、第Ⅵ组卡籽鹅与皖西白鹅三元反交(F1♂×皖♀),对比分析各试验组间生产性能的差异。结果如下:(1)不同遗传基础鹅繁殖性能比较收集6组试验鹅的种蛋,并测定各试验组平均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蛋形指数、平均受精率以及受精蛋孵化率。结果表明:Ⅱ组和Ⅴ组产蛋率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其中以Ⅴ组平均产蛋率最高,为56.09%;Ⅲ组各时期平均蛋重均为最大,其中前期和后期平均蛋重显着性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蛋形指数也以Ⅲ组最大;Ⅰ组、Ⅲ组、Ⅵ组平均受精率均在80%以上,其中Ⅲ组平均受精率最高,为83.37%,Ⅱ组平均受精率最低,仅为75.22%;Ⅰ组平均孵化率最高可达86.59%,显着大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Ⅱ组平均孵化率最低只有67.17%;通过相关性分析可得知蛋重、蛋形性指数及孵化率间存在着联系,蛋重与蛋形指数呈正相关,蛋形指数与受精蛋孵化率呈正相关,而受精蛋孵化率与蛋重呈负相关。(2)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性能比较从初生重开始记录,每周对6组不同遗传基础试验鹅进行称量,记录各试验组鹅体重变化,计算其绝对日增重与相对生长率,并绘制生长累积曲线,对比分析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初生重大小排列顺序为Ⅲ组>Ⅴ组>Ⅵ组>Ⅱ组>Ⅳ组>Ⅰ组,其中Ⅲ组平均初生重最大,为104.26g,显着性大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第四周时Ⅱ组试验鹅平均体重超过Ⅲ组一直到第10周其平均体重均为最大,第10周出栏时其平均体重显着性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在2-7周时生长速度较快,但生长高峰各有不同。(3)不同遗传基础鹅产肉及产绒性能比较对饲养到70d的试验鹅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随后采用胸肌和腿肌进行常规肉品质测定。待试验鹅到70d及120d,进行采绒并检测羽绒品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屠宰率大小依次排列为:Ⅴ组>Ⅲ组>Ⅵ组>Ⅰ组>Ⅳ组>Ⅱ组,Ⅴ组胸肌率、腿肌率均相对较高,其中腿肌率高达14.31%,显着高于除Ⅳ组外其他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间胸肌的pH值及失水率相差不大,但剪切力以Ⅰ组、Ⅴ组和Ⅵ组相对较大,其中Ⅰ组剪切力最大。腿肌间各试验组肉质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但腿肌剪切力相对低于胸肌,pH值高于胸肌;70d时Ⅰ组和Ⅳ组千朵重及绒朵长度相对较好,120d时Ⅴ组和Ⅵ组千朵重及绒朵长度优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着。

梁勇,杨冬辉,陈国胜[4](2018)在《广东鹅优质高产系选育及配套应用》文中认为广东地方鹅种有4种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及图谱》,占全国鹅品种资源的三分之一,分别为狮头鹅、乌棕鹅、黄鬃鹅和马岗鹅。其中,清远乌鬃鹅具有早熟、易肥、耐热和耐粗饲,皮下脂肪厚等特点,深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但过低的繁殖性能和季节性休产等缺陷严重影响了品种的产业化开发。为此,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通过借鉴鸡选育及配套系生产的成功经验,

王继文,李亮[5](2013)在《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鹅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名录》中的鹅地方良种就有26个,其中10个品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遗传资源。近年来,我国养鹅业迅猛发展,饲养量、屠宰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养鹅业相比,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利用工作相对滞后,在鹅业生产中仍以地方品种的直接利用或简单的杂交利用为主,良种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鹅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拟从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供鹅业从业者参考。

左瑞华[6](2012)在《皖西白鹅保种群动态监测及遗传变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安徽省地方品种资源皖西白鹅保种群的外貌特征、体重、体尺、产羽绒量、产蛋性能等进行了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与2006年、2009年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皖西白鹅保种群表型性状的变化;同时选择已在2005年运用的6对微卫星标记引物,随机抽取保种群70只皖西白鹅(公母各35只),取血样提取DNA,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与本实验室2005年的皖西白鹅微卫星DNA标记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从基因组水平探讨皖西白鹅保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皖西白鹅保种群监测结果表明:自2006年以来,皖西白鹅外貌特征没有显着变化,与2011年6月公布的国家标准一致;皖西白鹅的体重、体尺、产羽绒量、产蛋量、蛋重、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等都有了提高,且开产期提前。本次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6对引物共扩增出16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67,基因频率分布在0.0571~1.0000之间,平均为0.3750。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319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77。2005年和2011年两个取样群体所检测的6个微卫星位点在每个取样群体中单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个和1-6个,平均都是2.67个,两次取样群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总共扩增出的等位基因为16个,平均为2.67个,这说明皖西白鹅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2005年和2011年的两次取样群体中,所有6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表明皖西白鹅群体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在SfiuⅦ位点,2011年的取样群体中只有1个等位基因,比2005年的取样群体丢失了1个等位基因,而在Aalu Ⅰ位点,2011年取样群体比2005年取样群体丢失了4个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的丢失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降低。2011年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0.319低于2005年的0.3809,这表明皖西白鹅由于长期封闭式人工选育,选择强度较高。在本研究的6个微卫星位点中,Sfiu Ⅱ和Aalu Ⅰ为高度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777,呈中度多态,但与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这说明皖西白鹅原种场群体中杂合子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王继文,李亮[7](2012)在《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上鹅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名录》中的鹅地方良种就有26个,其中10个品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遗传资源。近年来,我国养鹅业迅猛发展,饲养量、屠宰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养鹅业相比,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利用工作相对滞后,在鹅业生产中仍以地方品种的直接利用或简单的杂交利用为主,良种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鹅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拟从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方面进

王继文,李亮[8](2011)在《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鹅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名录》中的鹅地方良种就有26个,其中10个品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遗传资源。近年来,我国养鹅业迅猛发展,饲养量、屠宰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养鹅业相比,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利用工作相对滞后,在鹅业生产中仍以地方品种的直接利用或简单的杂交利用为主,良种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鹅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拟从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供鹅业从业者参考。

杜文兴[9](2011)在《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地方鹅品种资源丰富,品种间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及遗传特性差异较大。为全面了解中国家鹅遗传资源现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本研究通过原产地调查并采集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11个中国家鹅品种及7个江苏省内品种(类群),2个引进的欧洲家鹅品种和来自2个动物园的灰雁、鸿雁,利用双重抑制PCR技术获得的10对鹅微卫星引物对437个鹅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分析了等位基因频率、群体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主成分分析(FCA)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对11个中国家鹅品种及7个江苏省内地方品种的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中的681bp片段对13个品种79个个体和GenBank中相关序列的分析进行了中国鹅品种分类地位探讨。其研究结果如下:1.经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得到鹅的微卫星引物12对,其中仅一对不能完全扩增出微卫星片段,其余均能扩出,且退火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很容易进行PCR扩增反应。有一对引物扩增后在所有品种上都呈单态,其余10对引物均具多态性。从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片段中选择两个相对较小且清晰的等位基因片段A和B,A等位基因为11个(CA/TG)重复,B为14个重复。结果显示,在鹅的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大量的(TG)n重复序列。2.从上述获得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10对具有较好多态性的引物,对13个国内外的鹅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判断;由Fstat软件计算结果显示,13个品种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4~11个。61个等位基因中仅有7个在13个鹅品种中出现;有12个在11个中国鹅群体中出现,中国鹅中共有等位基因数占总等位基因数的19.56%。但有些特有的等位基因仅在某一群体中出现,如溆浦鹅、豁眼鹅、太湖鹅、狮头鹅分别在四个不同位点出现稀有的等位基因。除G08的143 bp位点在狮头鹅中出现较高的等位基因频率外(0.868),其余三个稀有等位基因均只有较低的频率。同时还发现,个别品种存在个别位点等位基因缺失现象,如伊犁鹅中在G01的143bp位点上出现等位基因缺失。3.10个微卫星在13个中外鹅品种中的平均群体杂合度(H)为0.545;除G04、G09和G12位点平均杂合度低于0.5外,其余7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都超过0.5。我国11个地方鹅品种的群体杂合度较高,最高的长乐鹅(0.605),最低的东北籽鹅(0.488),两个外来品种莱茵鹅和朗德鹅的群体杂合度较低,分别为0.470和0.421;表明我国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外来鹅种遗传变异相对较小、品种比较纯、选育程度较高。13个品种所有基因座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5,仍以中国鹅种较高,外来鹅种较低;表明我国地方鹅品种内的遗传基因丰富,外来鹅种遗传基因相对较纯。10个微卫星在13个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观察数为3.5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39;中国鹅种普遍高于外来鹅种。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表明:10个微卫星在13个鹅种的FST(群体分化系数即遗传分化系数)为21.39%(p<0.001),所有位点都出现极显着分化(p<0.001)。13个鹅品种的F(>)(总近交系数)值为23.7%,达到极显着水平(p<0.001);其中G04、G06、G08、G09、G10和G12位点的Frr值偏离Hardy-Weinberg期望,达极显着水平(p<0.001)。13个鹅品种的FIs(鹅种间的近交系数)值为2.98%,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G04、G08、G09、G10的FIs值偏离Hardy-Weinberg期望,达极显着水平(p<0.001)。Nm(基因流值)变化范围从G04的0.3863到G10的1.7854,平均值为0.8890。从FST和Nm值可知,FST值越大、Nm值越小,也即群体(品种间)分化程度越大、基因流值越小。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得出我国新疆伊犁鹅与我国其它10个地方鹅品种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欧洲的莱茵鹅、朗德鹅与我国地方10个鹅品种(伊犁鹅除外)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我国地方大型鹅品种与中、小型鹅之间的FST值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从基因流值来看,皖西白鹅和雁鹅之间基因流值最大(Nm=9.554);四川白鹅和雁鹅之间次之(Nm=7.947);而朗德鹅和东北籽鹅之间基因流值最小(Nm=0.325)。莱茵鹅和朗德鹅两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较小(FST=0.072);皖西白鹅和雁鹅间遗传分化程度最小(FST=0.026)。但总体来说,中国地方鹅品种间(除伊犁鹅外)群体遗传分化系数较小,说明中国家鹅的起源均受到了同一祖先的影响;中国鹅品种间的基因流值大于与外来鹅种间的基因流值,说明中国鹅种间相互迁移率更高。4.UPGMA和NJ法聚类均能把13个鹅群体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中国鹅种(伊犁鹅除外)聚为一类,外来2个鹅种先聚后再与伊犁鹅聚为第二类。用Structure程序对13个鹅种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当K=2时,13个鹅种分成二类,其中伊犁鹅和欧洲鹅聚在一类;当K=3时,伊犁鹅仍和欧洲鹅聚在一类;中国其他鹅种中的浙东白鹅、长乐鹅、太湖鹅、皖西白鹅聚为一类,其除中国鹅聚为一类;当K=4、5时,浙东白鹅、长乐鹅、太湖鹅聚为一类,豁眼鹅、东北籽鹅、皖西白鹅聚为一类,四川鹅、雁鹅、溆浦鹅聚为一类,狮头鹅单独一类;当K=6时,伊犁鹅从欧洲鹅中分离出来,其除中国鹅种间聚类基本不变。此结果与UPGMA和NJ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5.选择11个品种7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中的681bp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群体的Hd(单培型多样度)为0.6219±0.036;Pi(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20±0.00011;11个群体共有6种单倍型,且以H2和H3为主体单倍型,两者频率分别为51.9%和31.65%;而H4、H5和H6单倍型仅为一个个体的少数单倍型。采用Mega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后发现,其中保守位点677个,可变位点4个,简约信息位点4个,单信息位点2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Hd)以莱茵鹅最高(0.8100±0.0169),其次为灰雁(0.7140±0.0151),伊犁鹅品种Hd为0。将中国地方家鹅品种间的Hd进行比较,皖西白鹅明显高于其它鹅品种。群体内核苷酸多样度(Dx/Dy)以菜茵鹅最高(0.00168),伊犁鹅最低为0。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以鸿雁与中国鹅(伊犁鹅除外)间、灰雁与欧洲鹅及伊犁鹅间较小。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GST),以中国伊犁鹅与鸿雁的GsT遗传分化大于与灰雁的遗传分化程度;除伊犁鹅之外,中国地方鹅种群体间的GST相对较小,表明除伊犁鹅外的中国鹅间遗传关系更一致。6.对雁亚科32条COI基因序列的统计分析发现,4种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8%、34.6%、24.9%、16.7%,嘌呤平均含量与嘧啶平均含量相近,说明序列碱基不存在明显的偏向性。31条雁亚科mtDNACoI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24种单倍型,作为外群的鹊雁亚科(Anseranatinae)的鹊鹅(magpie goose)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倍型,所有物种Hd为0.9819;其中中国家鹅、鸿雁与下载鸿雁序列共享同一单倍型,伊犁鹅、欧洲鹅与灰雁共享同一单倍型。7.基于10对鹅微卫星引物分析结果显示:鸿雁与莱茵鹅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为0.386;莱茵鹅与朗德鹅、伊犁鹅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0.1484和0.2099,还与灰雁的距离相对较近,分别为0.2850和0.3031;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与鸿雁的遗传距离较近,为0.1768。鸿雁、中国家鹅与朗德鹅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分别为0.855和0.854;相应地,它们之间的品种分化时间也最早,达到了777.2年和776.1年。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与上述集合中的所有群体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伊犁鹅与欧洲鹅的分化时间较晚于与中国家鹅的分化时间。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鸿雁与中国家鹅聚为一类,莱茵鹅与朗德鹅先聚,再分别与伊犁鹅、灰雁聚为一类。每个分枝上都获得较高的支持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鹅(除伊犁鹅外)起源于鸿雁,欧洲鹅(包括伊犁鹅)起源于灰雁。8.基于10对鹅微卫星引物对江苏省鹅种遗传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鹅品种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类是太湖鹅:包括苏州种鹅场的太湖鹅、南农大种鹅场的太湖鹅、以及盐城建湖的太湖鹅。第二类是四季鹅:包括句容和溧水二地的四季鹅,以及含有浙东白鹅和皖西白鹅血缘的洪泽鹅。第三类是四川鹅:主要是引进饲养推广的四川白鹅,实际上常熟饲养的不是太湖鹅,而是引入的四川白鹅。第四类是扬州鹅:由于扬州鹅是通过引入四川白鹅等品种与太湖鹅杂交后选育的鹅种,所以遗传基因丰富,可以自成一体进行继续选育和推广。而豁眼鹅和狮头鹅至今仍游离于江苏养鹅业外。

何大乾[10](2010)在《我国鹅育种现状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说明1我国鹅的品种资源及保护现状1.1品种资源概况我国是世界上鹅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来源于灰雁的伊犁鹅和来源于鸿雁的狮头鹅、皖西白鹅、豁眼鹅、四川白鹅等二十多个品种。从羽色上分灰白两种;从体重上有大中小三种类型;从地域分布上看,北到黑龙江,南到两广,西到云贵高原的西昌、新疆的伊犁,东到东海之滨的上海以及宝岛台湾,都有家鹅的分布。

二、皖西白鹅生产性状及繁育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皖西白鹅生产性状及繁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金安区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主要做法
    2.1 高度重视皖西白鹅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2.2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
    2.3 积极成立产业协会,建立健全优质服务体系
    2.4 创建皖西白鹅产业联合体,推动白鹅品牌化发展
3 存在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4.1 合理规划布局。
    4.2 完善白鹅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4.3 推进商品鹅集中屠宰。
    4.4 建设完备的动物防疫体系。

(2)不同起源白鹅绒用性能测定及基于体尺的羽绒产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饲养管理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起源白鹅体重和体尺分析
    2.2 不同起源白鹅羽绒品质分析
    2.3 基于体尺的羽绒产量预测
3 讨论
4 结论

(3)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鹅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学特性
        1.1 鹅的生物学特性
        1.2 鹅的经济学特性
    第二章 国内鹅的种质资源及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2.1 国内鹅的种质资源及试验鹅简介
        2.2 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遗传基础鹅繁殖性能研究
        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1.3 结果分析
        1.4 讨论
        1.5 讨论
    第二章 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1 试验动物与材料
        2.2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2.3 结果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遗传基础鹅产肉及产绒性能研究
        3.1 试验动物与材料
        3.2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
        3.3 结果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广东鹅优质高产系选育及配套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优质型父本 (M系) 选育——清远乌鬃鹅的提纯复壮
    1.1 育种素材
    1.2 性状选择
    1.3 选育方法
    1.4 选种程序
    1.5 选育结果及分析
2 速长型父本 (N系) 选育———阳江白沙鹅提纯复壮
    2.1 育种素材
    2.2 性状选择
    2.3 选育方法
    2.4 选种程序
    2.5 选育结果及分析
3 高产品母本 (W系) 选育———合成系选育提高配套系繁殖性能
    3.1 育种素材
    3.2 杂交组合及后代性能测定的技术路线
        3.2.1 杂交组合设定
        3.2.2 各组合后代性能测定
        3.2.2. 1 各组合后代外貌性状评定
        3.2.2. 2 各组合后代生长及繁殖性能测定
    3.3 杂交组合及后代性能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3.3.1 鬃色、羽色、胫色和肉瘤颜色的遗传特性
        3.3.2 适应性与个体生长速度
        3.3.3 繁殖性能测定
    3.4 高产母系 (W系) 合成及选育提高
4 配套系组合及其商品代生产性能
    4.1 中速型肉鹅配套系
        4.1.1 配套组合
        4.1.2 性能特点及技术指标
        4.1.3 经济及社会效益
    4.2 优质型肉鹅配套系
        4.2.1 配套组合
        4.2.2 性能特点及技术指标
        4.2.3 经济及社会效益

(6)皖西白鹅保种群动态监测及遗传变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白鹅产业发展现状
    2 鹅遗传资源保护方法研究
        2.1 鹅遗传资源类型及保护方式
        2.1.1 鹅遗传资源类型
        2.1.2 鹅遗传资源保护方式
        2.2 鹅遗传资源保护研究
        2.3 资源保护的监测
    3 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3.1 鹅的育种研究进展
        3.2 鹅的遗传研究进展
    4 皖西白鹅种群及产业化现状
        4.1 皖西白鹅保种群现状
        4.2 皖西白鹅产业化现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鹅群
        1.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1.1.3 试验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测试指标
        1.2.2 测试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皖西白鹅保种群表型性状动态监测
        2.1.1 皖西白鹅外貌特征的变化分析
        2.1.2 皖西白鹅体重、体尺的变化
        2.1.3 皖西白鹅繁殖性能的变化
        2.1.4 皖西白鹅种蛋性状的变化
        2.1.5 皖西白鹅产羽绒性能的变化
    2.2 皖西白鹅保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检测
3 讨论
    3.1 皖西白鹅核心保种群监测
        3.1.1 体型外貌特征
        3.1.2 体重、体尺的变化
        3.1.3 繁殖性能的变化
        3.1.4 种蛋性状的变化
        3.1.5 产羽绒性能的变化
    3.2 皖西白鹅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主要鹅种资源
2 我国鹅选育的目标性状
3 我国鹅的育种策略
    3.1 本品种选育及杂交利用模式
    3.2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与配套系筛选新品
4 我国鹅的良繁制种体系
5 优良鹅种的推广应用

(9)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鸟类的起源、进化与鹅的起源、驯化
        1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1.1 鸟类的起源
        1.2 鸟类的进化
        1.3 鸟类的系统分类
        2 鹅的起源和驯化
        2.1 国外对鹅起源的研究
        2.2 鹅的驯化历史
        2.3 中国对鹅起源的研究
        2.4 中国的养鹅技艺变迁
        3 鹅的品种及生产特性
        3.1 鹅品种分类和分布
        3.2 世界标准鹅品种简介
        3.3 中国鹅品种资源
    第二章 鹅的生物学特性
        1 鹅的生物学特性
        1.1 喜水喜干习性
        1.2 耐寒怕热习性
        1.3 食性广,耐粗饲
        1.4 生长速度快,成熟周期短
        2 鹅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2.1 肉质好,营养价值高
        2.2 副产品利用价值高
        2.3 其他方面
    第三章 鹅种选育研究进展与应用
        1 常规选育
        1.1 地方良种世代选育
        1.2 不同地方品种杂交
        1.3 引进外来品种杂交
        1.4 品系(种)配套发展
        2 鹅遗传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2.1 血液生化指标选育
        2.2 DNA分子标记选育
        3 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及应用
        3.1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FLP)
        3.2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标记(RAPD)
        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3.4 微卫星DNA标记(Microsatellite)
        3.5 SNPs标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四章 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鹅微卫星标记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溶液配制
        1.5 实验方法
        1.6 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鹅微卫星引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2.2 筛选部分微卫星引物PCR扩增结果
        2.3 微卫星位点测序结果
        3 讨论
        3.1 双重抑制PCR技术筛选微卫星标记的优缺点
        3.2 鹅基因组DNA重复序列分析及双重抑制PCR技术的可行性
        3.3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原则
    第五章 中国地方鹅种遗传多样陛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基因组DNA制备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微卫星引物
        1.5 PCR扩增
        1.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7 银染
        1.8 基因型分型
        1.9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卫星DNA多态性检测
        2.2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分析
        2.3 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2.4 品种间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鹅微卫星标记在鹅品种中应用条件
        3.2 中国在地方鹅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3.3 群体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
        3.4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第六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和DNA条形码推断中国鹅种群分化及系统发育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来源
        1.2 实验方法
        1.3 目的基因测序
        1.4 数据处理与系统发生分析
        2 结果
        2.1 中国家鹅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变异位点分析
        2.2 中国家鹅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及中性检验
        2.3 中国家鹅群体内核苷酸多样度(Dx/Dy)、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遗传分化指数(GST)和净遗传距离(Da)
        2.4 鹅种群发育关系研究
        2.5 微卫星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中国家鹅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分析
        3.2 COⅠ基因在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
        3.3 基于线粒体DNA研究家鹅的遗传分化
        3.4 家鹅的系统发生分析
    第七章 江苏地方鹅品种(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微卫星座位的部分扩增结果
        2.2 等位基因及基因频率分布
        2.3 各群体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
        2.4 群体间遗传变异分析
        2.5 品种间遗传距离
        2.6 品种间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江苏地方鹅品种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
        3.2 江苏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3.3 群体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3.4 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保护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之处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我国鹅育种现状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鹅的品种资源及保护现状
    1.1 品种资源概况
    1.2 我国鹅遗传资源保护现状
        1.2.1 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
        1.2.2 鹅种质资源基因库保护
        1.2.3 鹅种质资源保护之不足
2 国内外鹅的育种现状
    2.1 国内鹅良种繁育体系概况
    2.2 国外鹅业生产良种繁育体系
    2.3 鹅良种繁育体系发展趋势
3 鹅的育种未来发展方向
    3.1 育种体系发展方向
    3.2 鹅育种技术发展方向
    3.3 鹅育种目标的发展方向

四、皖西白鹅生产性状及繁育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安区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聂国友. 吉林畜牧兽医, 2021(05)
  • [2]不同起源白鹅绒用性能测定及基于体尺的羽绒产量预测[J]. 王惠影,刘毅,李光全,龚绍明,何大乾. 中国家禽, 2020(07)
  • [3]不同遗传基础鹅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研究[D]. 许晨光.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广东鹅优质高产系选育及配套应用[J]. 梁勇,杨冬辉,陈国胜.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8(02)
  • [5]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A]. 王继文,李亮. 第五届(2013)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 2013(总第47期)
  • [6]皖西白鹅保种群动态监测及遗传变异的研究[D]. 左瑞华. 安徽农业大学, 2012(04)
  • [7]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J]. 王继文,李亮. 水禽世界, 2012(03)
  • [8]我国鹅的良种选育与推广[A]. 王继文,李亮. 第四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 2011(总第35期)
  • [9]中国地方鹅种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D]. 杜文兴.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10]我国鹅育种现状与未来展望[J]. 何大乾. 水禽世界, 2010(06)

标签:;  ;  ;  ;  ;  

皖西白鹅生产性状与选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