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_6对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

维生素B_6对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

一、维生素B_6对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星宇,孙雪,罗润佳,徐茜茜,李静蔚[1](2021)在《产后回乳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产后回乳是女性完成哺乳的必经阶段,正常生理状态下,女性乳汁受产后激素的影响自行回退,但部分女性因回乳困难或乳腺局部炎症等不适于哺乳时,需人工干预减少乳汁的分泌。中医药对产后回乳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目前,回乳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中药外敷疗法、针刺疗法、回乳辅助仪器治疗等。就中医学对乳汁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展开综述,以期为产后回乳中医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陈郁葱,黄欣茵,李映桃[2](2021)在《泌乳Ⅱ期乳汁分泌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影响产妇泌乳Ⅱ期乳汁分泌的相关因素,改善产妇泌乳Ⅱ期乳汁的质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方法采用前瞻性抽样调查法,选取2019年6月1-30日在该院足月分娩、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和新生儿332例。采用自行设置的喂哺记录单,收集并记录产妇的基本信息、产后早吸吮时间和时长、产后前2 d的喂哺情况等,并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吸吮时间为(4.24±5.39) h,吸吮时长为(11.96±8.73) min;产后24 h喂哺次数为(2.80±2.18)次,喂哺时间为(11.39±9.23) min,添加配方奶次数为(1.58±1.70)次;产后48 h喂哺次数为(5.86±3.263)次,喂哺时间为(16.89±10.61)次,添加配方奶次数为(4.21±3.16)次。孕期是否参加母乳讲座和婴儿早期含接的培训对于产后顺利进行早吸吮有显着影响(均P<0.05);产后前2 d喂哺次数和喂哺时长对后继能否做到纯母乳喂养也有显着影响(均P<0.05)。结论泌乳Ⅱ期乳汁分泌延迟或继发性泌乳与孕期是否参加母乳讲座和婴儿早期含接的培训相关,也与产后前2 d喂哺次数和喂哺时长相关,做好个性化的母乳讲座和实践培训,可改善产妇泌乳Ⅱ期乳汁的质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黄琬苹[3](2021)在《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对各种针灸疗法的防治效果进行排序,并评出最优选择,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优化方案。方法:对 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EBSCO)、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CBM)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0年6月。根据已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 Risk-of-Bias tool(ROB 2.0)对进行文献风险偏倚评估评价。采用STATA和OpenBUGS进行干预网络图的绘制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章129篇,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术后疼痛的治疗、术后缺乳的预防、术后出血的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治疗等6个方面,共7项结局指标经行了研究。(1)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一共包含了10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艾灸、电针、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疗效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针灸联合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按摩。(2)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一共包含了5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联合疗法。(3)术后24hVAS评分(治疗术后疼痛):一共包含了 7种干预措施:西药、假针刺、常规护理、耳穴压豆、针灸西药联合疗法、针灸联合疗法、电针。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单一疗法最好的是电针。(4)泌乳始动时间(预防术后缺乳):一共包含了 8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耳穴压豆、针灸联合疗法、电针、穴位埋线、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穴位按摩、针灸联合疗法、穴位埋线。(5)术后24h泌乳量评分(预防术后缺乳):一共包含了 5种干预措施: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耳穴压豆、常规护理。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6)术后24h出血量(预防术后出血):一共包含了 4种干预措施:针灸西药联合疗法、艾灸、穴位敷贴、西药。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其次是艾灸。(7)术后尿潴留有效率(治疗术后尿潴留):一共包含了 8种干预措施:针灸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电针、针灸西药联合疗法、艾灸、耳穴压豆、西药、常规护理。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针灸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电针。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促进胃肠排气,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是针灸联合疗法,最佳单一疗法是穴位埋线;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也是针灸联合疗法;缩短泌乳时间的最佳方案是穴位按摩,增加泌乳量最佳的也是穴位按摩;治疗术后疼痛最佳的选择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预防术后出血,效果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最好的单一疗法是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最佳选择是针灸联合疗法,最好的单一疗法是穴位注射。在某项具体指标上,联合疗法不一定仍获得叠加效应,具有更好的疗效。由于文章质量、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和针灸疗法的复杂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加倩[4](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姜雨杉[5](2020)在《烟酰胺核糖对C57 BL/6J小鼠酒精性抑郁障碍改善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对酒精暴露小鼠抑郁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1.酒精性抑郁障碍小鼠模型建立方案及干预策略:21只7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置于同一动物饲养笼中适应性喂养3周,随机分为3组(7只/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烟酰胺核糖组。每周一至周四上午8时至下午4时给予模型组和NR组小鼠新鲜配制的15%乙醇水溶液自由饮用,下午4时至次日上午8时给予其自来水自由饮用,对照组小鼠全天给予自来水自由饮用;周五、六切断3组小鼠一切水源;周日给予3组小鼠自来水自由饮用。每天中午12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0.2 mL生理盐水灌胃,烟酰胺核糖干预组(NR组)每天给予400 mg/kg烟酰胺核糖灌胃。干预期间3组小鼠自由进食,实验持续10周。2.粪菌移植方案:酒精暴露5周后,将另外18只7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作为粪菌移植的受体小鼠,为三组粪菌移植的受体小鼠提供含有广谱抗生素(氨苄青霉素1 g/L;硫酸新霉素1g/L;甲硝唑1g/L;万古霉素500mg/L)的饮用水,持续3周后,随机分为3组(6只/组),即FMT对照、FMT模型和FMT NR组。酒精暴露8周后开始进行粪菌移植,将对照组、模型组和NR组的小鼠作为粪菌移植的供体小鼠,每日收集各组小鼠的新鲜粪便,提取其菌群制成上清液,分别给3组受体小鼠每天每只一次性灌胃0.2 mL,持续2周。3.行为学实验: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样行为。4.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CA1区病理学改变。5.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小鼠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6.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7.利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TMEM119和CD68、BDNF及其受体TrkB、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Ser473)、p-Akt(Thr308)、p-GSK 3β(Ser9)、GSK 3β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8.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1.酒精暴露的10周内,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进食量普遍低于对照组和NR组。2.在旷场实验中,三组小鼠总运动距离没有显着差异,模型组小鼠在中央区域运动时间出现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酒精暴露10周后12h糖水偏爱度显着下降了15.1%(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着增加了56.3%(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分别显着减少了63.6%和62.7%(P<0.05);Y迷宫实验中进入新奇臂的时间显着减少了43.5%,而进入起始臂的时间显着增加了109.4%(P<0.05)。NR干预后,其抑郁样行为较模型组明显改善。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出现部分神经细胞损伤;NR干预后,神经细胞损伤得到一定程度改善。4.对照组、模型组与NR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总数量没有出现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和NR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显着增加(P<0.05)。5.模型组小鼠血清BDNF水平达到(438.9±46.7)pg/mL,与对照组(638.1±77.3)pg/mL相比,显着降低了31.2%(P<0.05),海马组织中BDNF及其受体TrkB水平也分别显着降低了40.3%和58.1%(P<0.05),且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明显受到抑制;NR干预后,均得到明显改善。6.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R处理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构成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7.粪菌移植以后,受体小鼠的认知行为、小胶质细胞状态和BDNF及其受体TrkB水平以及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状态均出现了与供体小鼠相似的变化。结论1.间歇性酒精摄入可以引起C57 BL/6J小鼠抑郁障碍,表现出典型的抑郁样行为和病理生理学改变。2.烟酰胺核糖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酒精暴露小鼠抑郁样行为及相关病理生理学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烟酰胺核糖对酒精性抑郁障碍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有关。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构成结构的变化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肠-脑轴上的多种途径影响了酒精性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小胶质细胞激活和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和下游AKT/GSK 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等。

赵鑫[6](2020)在《黑龙江某集约化奶牛场酮病发生规律调查及对不同体况奶牛产后酮病的防治》文中研究说明酮病(Ketosis,Ket)是奶牛围产期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围产期奶牛由于分娩特殊的生理状态,采食量下降和泌乳功能的活跃导致奶牛能量负平衡,从而大量动员体脂,极易发生酮病,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为奶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高产牛群尤为严重,其预防的重点是尽快重建产后的能量平衡,减少体脂动员。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PG)补充能够提供生糖先质,促进糖异生;维生素B12(Vitamin B12,VB12)是脂质代谢相关的重要辅酶,能够改善能量代谢,这两种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酮病的预防当中。对奶牛酮病的发病率调查和预防有众多的报道,但是丙二醇应用基本都是全群多次灌服,较为繁琐,能否简化,区分不同体况采用一次灌服,效果如何尚未见报道,VB12与丙二醇联用也尚缺少相关研究。随着奶牛养殖技术和方式改变,现行奶牛养殖多以集约化牧场转变为主,奶牛酮病的发生规律与以往报道是否一致,也需要更新的研究内容。因此,本次研究统计了高产奶牛酮病发病特点,并针对高产牛群,进行预防和治疗酮病的研究。本研究即以哈尔滨市地区的一个现代化奶牛场为基地,随机选取210头产后牛进行产后酮病发生规律调查。并选取2-3胎次,上一泌乳期305d平均产量(年平均单产)大于30kg/d的围产期奶牛,分别为中等体况(体况评分3.25-3.75)和肥胖体况(体况评分4.0-4.5),进行产后一次灌服丙二醇以及联合一次肌注维生素B12酮病预防试验。并设计治疗方法对产后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AHA)连续监测诊断为酮病的病牛进行治疗。以求获得现代化奶牛场酮病发病规律来指导有效监控、预防和治疗奶牛酮病。2019年6月到9月,通过产后连续监测BAHA,结合反刍量电子监控结果调查该牛群酮病发病情况。结果是210头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7.61%。结果表明,高产(年平均单产超过30kg/d)奶牛酮病发病率(89.24%)高于低产(年平均单产不足30kg/d)奶牛(11.53%);此外,4d时酮病发病率(67.09%)最高,其次是9d(27.85%),14d酮病发病率(5.06%)最低。胎次为4-5胎牛酮病发病率(50.00%)最高,而2胎(32.95%)和3胎(38.54%)酮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产后奶牛BAHA在4d时最高(1.06±0.72mmol/L),并在9d(0.85±0.38mmol/L)至14d(0.77±0.27mmol/L)时逐渐降低,酮病患牛在4d时BAHA浓度(1.56±0.95mmol/L)显着高于健康奶牛(0.75±0.17mmol/L)(P<0.05)。所有牛在产后0-1d时,奶牛反刍量均显着降低,并在1-4d逐渐升高,7d后逐渐趋于平稳。丙二醇单独应用和联合维生素B12预防试验结果为,中等体况奶牛,单独应用丙二醇组酮病发病率为26.67%,联合维生素B12组为26.67%,两组发病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33.33%,但差异不显着(P>0.05);肥胖体况奶牛,丙二醇单独应用组酮病发病率83.33%,联合维生素B12组为60.00%,两组均比空白对照组(20.00%)发病率高,差异显着(P<0.05)。结果提示中等体况奶牛在产后可以利用丙二醇进行一次灌服,能有效预防酮病发生,配合维生素B12也能获得同样的预防效果。而对于肥胖体况奶牛这两种方法不能获得良好预防作用,增加了酮病的发病风险。因此,使用丙二醇预防酮病需要根据不同体况的奶牛而定,但不论奶牛体况如何,这两种方法都有益于产后奶牛反刍量的恢复。通过对产后23头酮病患牛采用补糖、调整糖代谢和改善脂肪糖异生的综合疗法,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论酮病轻重与否,多数患牛经5d治疗痊愈(19/23),治疗效果最好的是经3-4d治疗后痊愈(16/23)。有极少数的牛在经5d治疗后没有治愈或复发(3/23),说明所用方法对治疗产后奶牛酮病有良好的效果,但对病情严重的奶牛,仍需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调查,初步获得了集约化奶牛养殖场酮病的发生规律,确定了丙二醇对中等体况奶牛酮病的预防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获得良好得治疗效果,为本地区奶牛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袁倩文[7](2020)在《产后养生禁忌中医文献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代中医典籍中产后养生内容无一例外都包括产后养生禁忌,十分丰富,涉及范围较广,千百年来代有传承和发展,值得深究。但内容十分分散,繁杂,缺乏系统化,不利于现代研究和应用。而且现代产后养生研究大多侧重于宜的内容,相关禁忌内容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古代医学典籍中的产后养生禁忌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佐以现代相关研究资料,以便总结出具有中医和中华本土特色的产后养生禁忌思路和方法,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充实产后养生理论,还可以为产妇饮食、起居、情志、房事、药物以及哺乳养生禁忌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借鉴。研究结果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产后养生禁忌相关概念。包括产后概念、养生概念、禁忌概念以及产后养生禁忌概念。本文的产后养生禁忌是指产褥期和哺乳期中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日常生活中选择对产妇和乳儿身心健康有利的因素,避免或禁止或忌讳不利因素,以达到保养产妇和乳儿身心,预防产褥疾病和后遗症,促进产妇复原和乳儿健康成长的目的。第二章,产后养生禁忌古代中医文献研究。梳理历朝代表着作中产后养生禁忌思想和观点。第三章,产后养生禁忌中医理论研究。概括产后妇人及乳儿生理病理和产后养生原则。第四章,产后养生禁忌内容研究。论述了产后饮食、起居、情志、房事、药物、针灸、哺乳七大类三十二小类养生禁忌。第五章,产后养生禁忌现代应用价值研究。在预防产褥疾病和促使产妇复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卫生费用方面有应用价值,值得倡导。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产后养生禁忌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坐月子”传统习俗,先秦两汉时期奠定基础,两晋隋唐时期形成系统,两宋金元时期丰富发展,明清时期继承弘扬。2.产后养生禁忌产生缘于妇人产后特殊的“气血津液亏虚、脏腑虚损、瘀血待排”的生理特点和“产后易感病邪”的病理特点,顾护乳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理特点和“传变迅速,易虚易实”病理特点等需要。因此产妇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一定的产后养生原则:预防为主,扶正避邪;形神兼养,动静适宜;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养脏腑,重肝脾肾;因人因时,谨守禁忌;趋利避害,顾护乳儿。3.产后养生禁忌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饮食、起居、情志、房事、药物、哺乳,小到行立坐卧、梳头、沐浴、刷齿、哺乳行为等都属于其范畴。产后养生禁忌应从细节着手,致力于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以全方位避免产后对身心不利的因素。4.产后养生禁忌分为相对禁忌和绝对禁忌。相对禁忌有条件限制,需把握适度的原则。产后养生禁忌应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郭启勇[8](2020)在《奶牛产后瘤胃液代谢组与血液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变化规律研究》文中认为围产期指产前3周至产后3周,这一时期,尤其是在围产后期,由于干物质采食量的急剧下降和产奶量的迅速上升,奶牛极易出现能量负平衡,导致代谢紊乱或炎性疾病高发。据统计,大约75%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发生在产后。目前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与能量负平衡和产后代谢性、炎症性疾病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本试验对产后不同阶段瘤胃代谢物与血液生化指标、炎性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从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的消化角度揭示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UPLC-MS/MS瘤胃液代谢组学研究表明:产后7d有73个代谢物表达上调,48个表达下调,导致9个代谢通路发生了明显改变;产后14d有141个代谢物表达上调,36个表达下调,导致16个代谢通路发生明显改变;产后21d有115个代谢物表达上调,32个表达下调,导致7个代谢通路发生明显改变。这些通路主要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与代谢、含氮化合物的代谢、脂质代谢、瘤胃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维生素B6代谢相关。其中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嘧啶代谢和嘌呤代谢在产后各阶段均发生了明显上调。2.产后0d、7d、14d和21d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产后7d、14d和21d血液中AST、GGT、ApoB、HDL-C 浓度显着高于产后 0d(P<0.05),而 ALP、TG、GLu 浓度却显着低于产后0d(P<0.05);产后7d血液中GLB、LDL-C浓度显着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产后14d血液中BHBA、TCH浓度显着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但NEFA、ApoA1浓度显着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产后21d血液中TP浓度显着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而VLDL浓度显着低于产后7d(P<0.05);各时间段血液中ALT、ALB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3.产后0d、7d、14d和21d血液炎性因子测定结果显示:产后0d血液中TNF-α、TGF-β、IgG、IL-2、IL4、IL-8、IL-10、IL-13、IL-17、IL-18 浓度显着高于产后 7d、14d 和 21d(P<0.05),其中IL-10、IL-18浓度还随着产后时间延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而IL-13浓度在产后14d显着高于产后7d和21d(P<0.05);IL-23浓度随着产后时间延长明显逐渐升高且差异显着(P<0.05);IL-1浓度在产后14d显着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而IL-6产后21d显着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奶牛在产后21d围产期内,瘤胃内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与代谢、含氮化合物的代谢、脂质代谢、瘤胃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维生素B6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部分氨基酸代谢和含氮化合物代谢在产后各阶段均发生了明显上调;血液中除ALT、ALB的浓度没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余生化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奶牛产后脂肪代谢与肝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产后0d大部分炎性因子均高于产后7d、14d和21d,提示奶牛在产后7天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应答。

丁佩佩[9](2020)在《孕妇孕晚期膳食营养情况与泌乳启动延迟的关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合肥市孕妇妊娠晚期膳食营养情况与泌乳启动延迟(Delayed onset of lactogenesis,DOL)的相关性,探讨泌乳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及省立医院(南区)产房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调研分析。采用病历查阅、电话随访和自行设计的营养问卷调查表进行基础资料、临床资料、膳食营养状况(包括食物摄入频率和平均每次食物摄入量)及产后泌乳情况(包括乳汁分泌开始时间、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天每日自评母乳量等级)的调研和分析,计算每日各种食物及各营养素摄入量。并根据是否发生泌乳启动延迟分为泌乳延迟组和非泌乳延迟组,再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产妇发生泌乳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40例产妇中,发生泌乳延迟者107例(31.5%);未发生泌乳延迟者233(68.5%)。乳汁分泌开始时间0-120 h,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3.0(1.0,19.5)h;泌乳启动时间4-288 h,平均为(66.0±29.7)h。产后24 h自评母乳量等级为“没有”42例(12.4%),“很少”183例(53.8%),“一般化”103例(30.3%),“较多”12例(3.5%),“很多”0例(0%)。产后24-48 h自评母乳量等级为“没有”18例(5.3%),“很少”108例(31.8%),“一般化”162例(47.6%),“较多”49例(14.4%),“很多”3例(0.9%)。产后48-72 h自评母乳量等级为“没有”9例(2.6%),“很少”53例(31.8%),“一般化”144例(42.4%),“较多”100例(29.4%),“很多”34例(10.0%)。2.泌乳延迟组产妇的年龄、孕前BMI、民族、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现居住地、运动频率、睡眠质量、是否吸烟或二手烟、抑郁焦虑、产妇母亲奶水情况及妊娠期高血压情况与非泌乳延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GDM产妇的泌乳延迟发生率显着高于经产妇、非GDM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肥市产妇孕晚期谷薯类、水果类、畜禽类、大豆及坚果类摄入量过高,其他食物基本符合推荐标准;总体营养素摄入量高,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2,E)、钙、锌摄入均过量,维生素B6严重不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分别占能量的17.3%、22.6%、60.1%,蛋白质供能比稍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正常,能量来源构成比总体较合理。4.泌乳延迟组谷薯类、蛋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B6、E)、铁、硒的摄入量均低于非泌乳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蔬菜类、水果类、奶类、畜禽类、水产类、大豆类、坚果类、膳食纤维、维生素(A、B1)、钙、锌的摄入量以及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单因素分析中,GDM、产次、谷薯类、蛋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B6,E)、铁、硒,是泌乳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GDM、产次是泌乳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营养相关指标并未进入多因素回归中。结论合肥市产妇孕晚期膳食营养摄入水平总体较高。谷薯类、水果类、畜禽类、大豆及坚果类摄入过多,其他食物摄入量正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2,E)、钙、锌摄入均过量,但维生素B6摄入严重不足。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基本符合标准。泌乳延迟的发病率较高。GDM、产次、谷薯类、蛋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B6,E)、铁、硒,是泌乳延迟的影响因素;GDM、产次是泌乳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10](2019)在《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文中提出序言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估算2017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例,耐多药和(或)单耐利福平结核病(MDR/RR-TB)患者56万例。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估算2017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MDR/RR-TB患者约7.3万例。结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全球2017年估算因结核病死亡患者约157万例,中国因结核病死亡患者约3.7万例。由于耐药结核病患者传播时间

二、维生素B_6对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B_6对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产后回乳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乳汁分泌的认识
    1.1 气血为乳汁所生之源
    1.2 脾胃为乳汁所化之本
    1.3 肝为乳汁疏利之关键
    1.4 冲任为乳汁调节之要
2 内服中药汤剂
    2.1 经方“免怀散”的临床应用
    2.2中药生麦芽、炒麦芽的临床应用
3 中药外敷疗法
4 针刺疗法
5 回乳辅助仪器的应用

(2)泌乳Ⅱ期乳汁分泌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孕产情况
    2.2 喂哺记录单的具体赋值参考
    2.3 影响早吸吮的相关因素分析
    2.4 影响早吸吮时长的因素分析
    2.5 影响产后24 h和48 h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尽早识别影响泌乳Ⅱ期乳汁分泌的因素
    3.2 健康教育
    3.3 西医护理干预
        3.3.1 饮食摄入干预
        3.3.2 产前产后护理干预
    3.4 中医产后护理干预

(3)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文献检索
    1.1 检索数据库
    1.2 检索词
    1.3 检索策略
    1.4 检索时间
    1.5 文献筛选
    1.6 数据提取
    1.7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2.4 干预措施网络图
    2.5 网状meta分析
3 讨论
    3.1 西医认识
    3.2 中医认识
    3.3 纳入特征与质量评估
    3.4 穴位分析
    3.5 干预分析
    3.6 局限性分析
    3.7 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5)烟酰胺核糖对C57 BL/6J小鼠酒精性抑郁障碍改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
    3 主要仪器
    4 实验方法
        4.1 动物分组及干预
        4.2 行为学实验方案
        4.3 标本采集及处理
    5 指标检测及方法
        5.1 组织病理学观察
        5.2 免疫荧光检测
        5.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5.4 免疫印迹实验
        5.5 DNA提取和16S r DNA基因测序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小鼠进食量及体重
    2 小鼠行为学实验结果
    3 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小胶质细胞状态
    4 小鼠BDNF和 Trk B水平及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状态
    5 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
    6 小鼠肠道菌群中优势菌属和差异菌属的分析
    7 粪菌移植受体小鼠的行为学实验结果
    8 粪菌移植受体小鼠小胶质细胞状态
    9 粪菌移植受体小鼠BDNF和 Trk B水平及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状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黑龙江某集约化奶牛场酮病发生规律调查及对不同体况奶牛产后酮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围产期的定义和生理学变化
        1.1.1 围产期的定义
        1.1.2 围产期奶牛的生理学变化
    1.2 酮病定义与分类
        1.2.1 酮病的定义
        1.2.2 酮病的分类
    1.3 酮病的发病机理
        1.3.1 能量代谢负平衡与酮体生成
        1.3.2 脂肪代谢与酮病的发生
        1.3.3 胰岛素代谢对奶牛代谢的影响
        1.3.4 不同体况对酮病发病的影响
    1.4 酮病诊断的方法
    1.5 酮病预防与治疗的研究现状
        1.5.1 酮病的预防
        1.5.2 酮病的治疗
        1.5.3 丙二醇防治酮病的研究进展
        1.5.4 维生素B12防止酮病的使用现状
    1.6 牛群反刍量监控方法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选择
    2.2 实验器材和药品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药品
    2.3 牛群酮病发病率调查
        2.3.1 调查时间和牛群基本状况
        2.3.2 利用BAHA诊断酮病的检测流程和方法
        2.3.3 反刍量监控
    2.4 酮病预防实验方法
        2.4.1 实验分组
        2.4.2 实验方法
        2.4.3 监测指标
        2.4.4 .预防效果的判定
    2.5 酮病治疗实验
        2.5.1 治疗目标
        2.5.2 治疗方法
        2.5.3 酮病治愈标准
        2.5.4 治疗效果判定
    2.6 数据整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牛群酮病发病率调查
        3.1.1 围产期牛群酮病发病率规律
        3.1.2 牛群BAHA浓度变化
        3.1.3 牛群反刍量变化曲线
    3.2 酮病预防实验结果
        3.2.1 单独组和联合组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
        3.2.2 单独组和联合组BHBA浓度变化
        3.2.3 单独组和联合组反刍量的变化曲线
    3.3 酮病治疗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牛群酮病发病规律特点
    4.2 反刍量对监控酮病的意义
    4.3 预防实验对奶牛酮病预防的效果
        4.3.1 单独组和联合组预防奶牛酮病效果
        4.3.2 单独组和联合组对不同体况奶牛反刍量的影响
        4.3.3 单独组和联合组中诱导肥胖牛酮病原因推测
    4.4 影响酮病疗效的因素
    4.5 研究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产后养生禁忌中医文献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产后养生禁忌文献研究概况
    二、产后养生禁忌内容研究概况
        1.饮食禁忌
        2.起居禁忌
        3.情志禁忌
        4.房事禁忌
        5.劳动禁忌
        6.医药禁忌
        7.哺乳禁忌
    三、产后禁忌习俗研究概况
        1.国内
        2.国外
    四、产后养生禁忌临床研究概况
    五、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产后养生禁忌相关概念
    一、产后概念
    二、养生概念
    三、禁忌概念
    四、产后养生禁忌概念
第二章 产后养生禁忌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一、先秦两汉时期
        1.《黄帝内经》首提产后针刺禁忌
        2.《五十二病方》论产时居住环境禁忌
        3.《黄帝明堂经》言产后艾灸禁忌
        4.《金匮要略》载产妇食忌
    二、两晋隋唐时期
        1.《针灸甲乙经》载刺灸禁忌腧穴
        2.《小品方》述产后“满月”禁忌
        3.《产经》论产后哺乳禁忌
        4.《诸病源候论》言产后忌犯“七害”
        5.《备急千金要方》全面论述产后养生禁忌
        6.《外台秘要》载产后劳动与饮食禁忌
        7.《经效产宝》论产后服药食忌
    三、两宋金元时期
        1.《太平圣惠方》列“乳母忌慎法”
        2.《圣济总录》述产后因时而忌
        3.《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产后病因论忌
        4.《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论妇人胎产病“三禁”
        5.《妇人大全良方》载“产后将护法”
        6.《饮膳正要》列“乳母食忌”
        7.《饮食须知》载产后禁忌食材
        8.《丹溪心法》重产后药物禁忌
    四、明清时期
        1.《万病回春》载“伤寒产后禁忌歌”
        2.《孕育玄机》言“产后药忌”
        3.《妇人规》论产后避风寒火热
        4.《女科经纶》言产毕戒妄补妄泻
        5.《张氏医通》载产后“诸禁”
        6.《胎产心法》述“产后禁忌论”
        7.《妇科指归》论“产后七日所忌”
        8.《傅青主女科》列“产后用药十误”
        9.《产孕集》述衣着禁忌
        10.《随息居饮食谱》补产后禁忌食材
第三章 产后养生禁忌中医理论研究
    一、产后妇人及乳儿生理病理特点
        1.妇人产后生理特点
        1.1 产后气血津液亏虚
        1.2 产后脏腑虚损
        1.3 产后瘀血待排
        2.妇人产后易感病邪
        2.1 产后易感
        2.2 产后病病机
        3.乳儿生理病理特点
        3.1 乳儿生理特点
        3.2 乳儿病理特点
    二、产后养生原则
        1.预防为主,扶正避邪
        2.形神兼养,动静适宜
        3.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4.调养脏腑,重肝脾肾
        5.因人因时,谨守禁忌
        6.趋利避害,顾护乳儿
第四章 产后养生禁忌内容研究
    一、产后饮食养生禁忌
        1.新产忌大补,肥甘粘硬
        2.忌寒凉生冷,酸咸收涩
        3.忌辛热发散,熏炸香燥
        4.忌过饥过饱
        5.忌饮食不洁
        6.忌饮食偏嗜
        7.服药食忌
        8.儿病食忌
        9.新产忌酒
    二、产后起居养生禁忌
        1.环境养生禁忌
        1.1 忌杂乱污浊
        1.2 忌人多嘈杂
        1.3 忌寒温失宜
        1.4 忌潮湿阴暗
        2.梳洗养生禁忌
        2.1 梳头禁忌
        2.2 沐浴禁忌
        2.3 刷齿禁忌
        3.睡眠养生禁忌
        3.1 产毕忌即卧
        3.2 忌仰卧过久
        3.3 忌床褥过软
        3.4 临睡前禁忌
        4.劳动养生禁忌
        4.1 产后忌过劳
        4.2 产后忌过逸
        5.服饰养生禁忌
        5.1 忌不合时
        5.2 忌不合体
        5.3 汗衣禁忌
    三、产后情志养生禁忌
        1.忌大喜大悲
        2.忌暴怒忧思
        3.忌惊恐抑郁
    四、产后房事养生禁忌
        1.百日内禁房事
        2.房事后忌哺乳
    五、产后药物养生禁忌
        1.禁寒凉辛热
        2.禁耗气伤血
        3.禁峻下逐水
        4.禁消导发汗
        5.禁大补气血
        6.禁收敛止血
    六、产后针灸养生禁忌
        1.产后针刺不宜泻
        2.产后百日不宜灸
    七、产后哺乳养生禁忌
        1.乳母乳房养生禁忌
        2.乳母行为养生禁忌
        3.乳母疾病养生禁忌
        4.乳母药物养生禁忌
第五章 产后养生禁忌现代应用价值研究
    一、预防产褥疾病及恢复产妇健康
    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三、提高母乳喂养率
    四、降低产后卫生费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奶牛产后瘤胃液代谢组与血液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围产期奶牛生理特点
        1.1.1 瘤胃状态的变化
        1.1.2 脂肪代谢的变化
        1.1.3 免疫系统的变化
        1.1.4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特点
        1.1.4.1 能量负平衡发生的原因
        1.1.4.2 能量负平衡发生的机理
        1.1.4.3 能量负平衡的危害
    1.2 奶牛能量负平衡的预防
        1.2.1 营养管理
        1.2.2 环境管理
    1.3. 代谢组学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奶牛产后瘤胃液代谢组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样本质控分析
        2.2.2 瘤胃液代谢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2.3 奶牛产后瘤胃液代谢轮廓分析
        2.2.4 奶牛产后瘤胃液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2.2.5 奶牛产后瘤胃液差异代谢物验证
        2.2.6 奶牛产后瘤胃液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2.3. 讨论
        2.3.1 奶牛产后瘤胃氨基酸代谢
        2.3.2 奶牛产后瘤胃脂类物质代谢
        2.3.3 奶牛产后瘤胃维生素代谢
        2.3.4 其他代谢变化
    2.4. 小结
第三章 奶牛产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3.1.1.2 样品采集
        3.1.1.3 主要仪器
        3.1.1.4 主要试剂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奶牛产后不同阶段DMI和产奶量
        3.2.2 奶牛产后肝功相关生化指标变化规律
        3.2.3 奶牛产后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变化规律
    3.3. 讨论
        3.3.1 奶牛产后血糖变化规律
        3.3.2 奶牛产后肝功能的代谢变化
        3.3.3 奶牛产后脂质代谢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奶牛产后血液炎性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样品采集
        4.1.1.2 主要仪器
        4.1.1.3 主要试剂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方法
    4.2. 结果
        4.2.1 奶牛产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
        4.2.2 奶牛产后抗炎性细胞因子变化规律
    4.3. 讨论
        4.3.1 奶牛产后促炎性细胞因子变化规律
        4.3.2 奶牛产后抗炎性细胞因子变化规律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孕妇孕晚期膳食营养情况与泌乳启动延迟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3.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产后泌乳情况
    3.3 泌乳延迟组与非泌乳延迟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3.4 产妇孕晚期膳食营养情况
    3.5 泌乳延迟组与非泌乳延迟组产妇孕晚期膳食营养情况比较
    3.6 产妇产后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讨论
    4.1 合肥市孕妇孕晚期膳食营养摄入情况及与泌乳启动延迟相关性分析
    4.2 泌乳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5.结论
6.创新之处
7.局限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维生素B_6对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后回乳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王星宇,孙雪,罗润佳,徐茜茜,李静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05)
  • [2]泌乳Ⅱ期乳汁分泌影响因素分析[J]. 陈郁葱,黄欣茵,李映桃.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2)
  • [3]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D]. 黄琬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烟酰胺核糖对C57 BL/6J小鼠酒精性抑郁障碍改善效果的研究[D]. 姜雨杉. 青岛大学, 2020(01)
  • [6]黑龙江某集约化奶牛场酮病发生规律调查及对不同体况奶牛产后酮病的防治[D]. 赵鑫.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7]产后养生禁忌中医文献与理论研究[D]. 袁倩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8]奶牛产后瘤胃液代谢组与血液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变化规律研究[D]. 郭启勇. 宁夏大学, 2020(03)
  • [9]孕妇孕晚期膳食营养情况与泌乳启动延迟的关联研究[D]. 丁佩佩.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J].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中国防痨杂志, 2019(10)

标签:;  ;  ;  ;  ;  

维生素B_6对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