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措施的探讨

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措施的探讨

一、试谈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晏军[1](2010)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交水稻作为一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一直领先世界已近50年,其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对中国,同时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会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虽相对较晚,却在中国极端艰辛的环境中诞生,这与中国当时社会的技术需要的强大推动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一直未能彻底摆脱饥饿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末爆发的大饥荒,又一次夺走了中国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粮食安全直接威胁到中国的稳定与存亡,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致力于选育水稻良种、提高粮食产量的杂交水稻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为理顺杂交水稻技术发展脉络,文章回顾了中国五十年代水稻杂交育种研究的概况,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兴起做好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准备。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经过十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实现了三系配套,在全国科研大协作之下,中国科技工作者实现了在科学上的重大突破,获得了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创新,不断攻克了三系配套关、良种选育关和制种关,使三系杂交籼稻在全国迅速大面积推广,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三系法育种研究还在上升阶段时,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两系稻研究。水稻温光敏雄性不育现象的发现和温光敏不育系的育成,让两系法育种从科学设想成为现实。两系法育种从国家“863”科研立项到研究成功,历时也是近十年,同样是众多科研单位科研协作的结果。两系法育种从育种技术思路上由繁到简,成本大大降低,从高产目标向高产、优质、多抗综合目标转变。与三系法育种相比,两系法育种具有了明显的优越性,中国的稻作技术与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的提出,不仅是杂交水稻技术内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的稻作发展需要。超级稻育种的方法也将常规选育、三系、两系选育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方法等现代高新技术统一了起来,育种理念也从“高产优质多抗”向“绿色环保”理念转变。计划运作已历时15年,每个阶段的育种目标都如期实现。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必然以其杰出的成就,为解决新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稻,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节节推进,一直保持着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从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建立到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杂交水稻学科逐步建立。杂交水稻技术范式是支起整个学科的灵魂,“袁隆平思路”成为杂交水稻技术范式公认的理论基础,众多的科研人员创新的科研方法是杂交水稻技术范式的基本内容,其范式的形成是在科研实践中由外在信息不断作用于科研系统,通过系统内科研人员的吸收、交流、创造与传播逐步形成的。在杂交水稻科研系统内部,有了共同的理论、方法、价值标准、科研目标以及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学术权威等。与其他学科的形成一样,杂交水稻学科知识的演化同样也经历了朦胧意识期、自觉认识期、整体把握期和综合发展期四个阶段。杂交水稻学科在中国发展近半个世纪,从其理论构架、学术队伍、知识信息及学术资料等方面都已经进入综合发展。杂交水稻科研队伍的发展是杂交水稻学科发展的核心,其科研队伍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多领域、上下承继、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其科研机构从国家到地方、从专门到综合已经发展成熟并不断壮大,杂交水稻研究成为一个能出成果、多出成果和出好成果的研究领域,在科研激励方面,杂交水稻科研人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誉,从社会地位、科研立项、科技奖励等方面都给予这个科研团队以最大的关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推广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杂交水稻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程度并不很高,这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从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历程来看,前期推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主要依靠的是国家行政手段实现的,国家粮食政策的宏观调控直接影响到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在80年代初期,成果推广与技术创新是同步的,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推广成绩显着,杂交水稻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农民种植杂交水稻增产增收;从90年代开始,杂交水稻的推广开始引进市场机制,产业化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转变,杂交水稻的推广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半数以上并趋于稳定;超级稻的推广模式已臻成熟,在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必将杂交水稻产业化推上一个崭新阶段。从整体上来看,杂交水稻的推广阶段经历了指令性计划发展阶段、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阶段、完全市场化产业模式发展阶段,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科研与企业体系分离、市场经营无序、种子区域封锁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利用市场机制良性推动科研与企业体系的融合、打通产业化环节、加强整治市场、把好种子市场准入标准、宏观调控全局、改善供求平衡外,还需要面向“WTO”背景下的国际大环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杂交水稻技术成果产业化融入国际化轨道,加速产业化发展。杂交水稻从1980年第一次与美国圆环种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开始走出国门,到现今已有8个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中国杂交水稻,有40多个国家引种、研究、推广中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已经超300万公顷。中国作为杂交水稻的策源地,为国际培训了大量的杂交水稻技术人员,策划召开了5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会议。亚洲是世界水稻的主产区,也是中国杂交水稻主要推广的区域,目前在亚洲的推广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都已经大面积种植中国杂交水稻。非洲有着水稻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但其稻作水平却很低,大量的稻米需要进口。近几年,中国杂交水稻在几内亚、马里、赞比亚、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国试种增产效果显着,各国政府均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应该存在较大的推广潜力。杂交水稻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受到世界粮农组织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将为改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但杂交水稻技术却已领跑世界近半个世纪,并还将继续领先世界。杂交水稻技术发明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诞生绝非偶然,从技术的发明到技术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由此,我们发展中国技术,就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技术国情,选择适应本国条件又能取得最大成效的技术,同时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用社会的发展来带动技术的发展,孕育出更多土生土长的像杂交水稻技术一样的原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实现中国科技振兴。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他的成功享誉世界。他科学研究的风格带动了杂交水稻科研团队的一批人,成就了杂交水稻科学事业,成为了当今时代科学精神的主音。其科学风格的形成既有他对水稻特有的洞察力、自身个性等Taste"的直接作用,也是杂交水稻科研实践的直接塑造。其超强的创新意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始终贯穿于其科学实践中的创新品质构成了袁隆平科学风格的主要内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已经惠及全球,他的科学风格也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科技人。他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包括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建立、三系法配套理论及技术规范的构建,建立了杂交水稻“从三系、两系到一系”育种理论的战略构想,提出培育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一整套理论和技术路线并创新了核心种子生产等一系列技术,创立了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研究袁隆平个人为国家创造的经济价值那是难以计算,获得的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量。文章采用有限的对照数据来论述基本问题。

严菲[2](2007)在《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为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种子经营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展“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防范”课题研究,弄清杂交水稻种子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类型及成因,探索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防范对策,将为国家粮食生产和杂交水稻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对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方法,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概况分析,针对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分析了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的各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总结提出降低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的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经营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丰富的品种资源,较多的人才储备,广阔的市场空间。2、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存在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主体和经销个体众多;种子经营实体整体实力较弱,缺乏竞争力;杂交水稻组合太多,主推组合不明;种子价格不一致,种子经营利润分配欠妥等问题。3、杂交水稻种子经营的风险客观存在,其危害性主要有: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稻农的增产增收;影响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4、杂交水稻种经营风险主要可分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及其它风险类型,风险的成因各有不同。5、通过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深入科学研究;建设风险保障机制;科学决策,优化人员结构;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创建新型的市场营销体系;强化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强化财物管理;优质精品,创建品牌;联合、兼并实行种子产业化集团经营等措施可降低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

刘玉球[3](2006)在《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展“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课题研究,弄清杂交水稻种子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良性发展的对策并构建有利于其发展的运作模式,将为我国稻米生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村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系统分析、对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概况分析,结合国外种子产业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针对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育繁推销一体化、优质精品,创立杂交水稻种子品牌、严格管理,规范杂交水稻种子市场、联合兼并,实行种子产业集团化经营和外向发展,拓宽杂交水稻种子国际市场等策略来实现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通过完善的杂交水稻种子科研体系、生产体系、销售体系、服务体系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来构建起新型杂交水稻产业化运作模式,大力推进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的发展。另外本研究还对杂交水稻及其产业发展历史和产业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马华升[4](2004)在《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杂交水稻制繁种上的应用》文中提出杂种优势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突出成就之一,而制繁种是杂种优势引入生产利用中最关键的步骤。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杂交水稻制繁种中有广泛的应用,并能显着地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质量和产量。本研究以水稻不育系野败型珍汕97A、威20A、矮败型协青早A,印尼水田谷型Ⅱ-32A,温光敏型不育系培矮64S以及相应的保持系为不育系的繁殖材料,以明恢63等为恢复系,研究的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水稻不育系的繁种和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主要结果如下: 1.在杂交水稻制繁种中不育系穗期施用不同剂量赤霉素(GA3,俗名“九二○”)对产量和种子质量产生明显效应。杂交水稻制繁种的结实率和产量随着赤霉素用量增加而提高,到一定量时达最高值,不同不育系间的峰值有差异,珍汕97A、协青早A为180g/hm2、威20A为225g/hm2、Ⅱ32A为315g/hm2、培矮64S为675g/hm2的用量时达最高,超过此用量,结实率和产量反而开始下降。种子的千粒重与赤霉素的用量呈线性反相关。不育系穗期喷施赤霉素,促使种子内赤霉素含量提高、ABA含量降低及α-淀粉酶活性提高,不但明显提高了发育种子的发芽力,而且使收获前种子的早萌程度显着提高,从而引起种子的耐藏性下降,赤霉素用量愈大,下降幅度愈明显。因此,为提高杂交水稻制繁种产量而使用高剂量赤霉素,是杂交水稻种子播种时品质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制种乐(原名“九二○”增效剂)为不含赤霉素成份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制种乐应用于杂交水稻制繁种,可增加植株对外源赤霉素的吸收和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减少赤霉素用量50%左右,降低成本;提早不育系花时30min以上,同时又能显着提高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进一步增加制繁种产量10%左右;减轻穗上发芽程度(芽谷率下降20%),提高种子耐藏性和播种品质。起到了既能提高产量又可改善种子品质的综合功效的作用。 3.根据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穗上发芽的遗传效应和表现特性,合理使用外源抑制物质是控制穗上发芽,提高种子播种品质的有效途径。“穗萌抑制剂”(15)是由30%青鲜素和60%抑制性有机酸组成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母本乳熟末期—黄熟初期施用1 song/h耐(有效浓度1000协酬g)能有效地控制杂交水稻制繁种种子的穗萌现象,对不育系的外观性状无不良影响,收获后的种子在贮藏2个月后发芽力能恢复正常。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和生化分析,穗萌抑制剂控制种子早萌的作用机理,基本上可以归结于消除或拮抗始穗期外源施用的赤霉素对发育种子萌发生理的诱导作用。 4.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的特殊病害,对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商品性危害极大。克黑净是一种植物生长促进剂与高效杀菌剂的复配制剂,是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新型特效药,综合防效明显高于其它常规杀菌剂多菌灵、粉锈宁等,它在显着控制黑粉病的同时(防治效果达so%以上),又能改善不育系的生理状态,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繁种产量5%。其最适喷施期是在母本齐德后3d(盛花期),最佳用量为主剂1 800岁h矿+助剂375ml/ hmZ,投入产出比最高。

卢春生[5](2002)在《谈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之对策》文中研究说明

卢春生[6](2001)在《谈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之对策》文中提出

邓桂香[7](2016)在《杂交水稻种子非质量问题的鉴别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种子质量问题和非种子质量问题的表现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谢淑芳[8](2010)在《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中国和湖南省为主要研究范围,以杂交水稻推广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农村,咨询有关专家,调查主要种子企业,对中国(主要是湖南省)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的历程、现状、有利条件、主要制约因素及主要对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杂交水稻的推广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发挥着重大作用,推广市场潜力巨大,各级政府对杂交水稻品种推广工作高度重视,也深受广大农民欢迎。2008年中国推广杂交水稻74754.82千公顷,其中湖南省销售杂交水稻种子6172万公斤,种植杂交水稻2244千公顷。2、中国目前推广杂交水稻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种子企业研发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弱,经济实力和人才较缺乏,销售网络和技术服务不健全,对新品种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3、做好杂交水稻推广工作的主要对策是继续加强新组合的选育、鉴定、审定和品种权的保护,尤其是加强对杂交早稻和杂交粳稻的研究;支持和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集中优质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迅速扩大公司规模;有关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好职责,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种子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查处未审先推和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维护正常的种子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和农民利益。

林芳[9](2007)在《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研究》文中提出种子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杂交水稻种子产业是我国种子产业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五大体系中,种子的生产是加工、营销、管理的基础,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是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调查分析了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现状及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组织模式、管理机制、制种技术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为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建议。(1)根据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稳步推行“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有重点地发展“公司+制种大户”“公司+承包户”模式,积极发展“公司+制种专业村”、“公司+制种场”模式。(2)从价格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投入机制、基地规划机制和依法制种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管理机制的建设。(3)从种源亲本、基地选择、制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去杂保纯、贮藏保管制度和种子检验制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制种技术体系的建设。本论文还提出了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目标。

林金平[10](2000)在《试谈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措施》文中研究表明 种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它具有生命性、不可代替性和生产减增成倍性。因此国家明确规定了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必须达到:纯度96%以上(一级种要达98%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成苗率)80%以上,水份不高于13%;同时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要求外观色泽良好。要保证和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须把好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

二、试谈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谈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一) 关于杂交水稻技术分时段的发展研究的着述
        (二) 关于杂交水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的专业着述
        (三) 关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文献着述
        (四) 关于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及其技术推广的文献着述
        (五) 关于对袁隆平的研究
        (六) 关于各类媒体的科技新闻报道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 历史文献法
        (二) 历史逻辑法
        (三) 统计分析法
        (四) 实地调查访谈法
    五、创新与研究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进程
    第一节 水稻杂种优势与雄性不育
        1.1 杂种优势理论研究概况
        1.2 水稻雄性不育性研究概况
    第二节 三系配套技术
        2.1 三系配套技术思路的确立
        2.2 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性的选育
        2.3 三系配套技术的完善与发展
    第三节 两系配套技术
        3.1 温光敏核不育研究概况
        3.2 两系法制种程序及其优越性
    第四节 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4.1 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
        4.2 超级稻育种技术路线
        4.3 超级稻选育概况
        4.4 绿色超级稻——水稻育种新概念
第二章 中国杂交水稻学科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学科队伍的发展与科研激励
        1.1 两院院十是学术团队的核心力量
        1.2 从科研协作中成长起来的学术中坚
        1.3 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育种专家
        1.4 快速成长的中青年学者
        1.5 科研激励
    第二节 学术研究机构的发展
        2.1 从课题组到协作组
        2.2 从省级研究机构到国家研究中心
        2.3 分中心机构的建立
        2.4 其他科研机构概况
    第三节 杂交水稻学科知识的演化
        3.1 第一阶段:朦胧意识期
        3.2 第二阶段:自觉认识期
        3.3 第三阶段:整体把握期
        3.4 第四阶段:综合发展期
第三章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及其产业化
    第一节 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历程
        1.1 在试验、示范中积累经验
        1.2 在徘徊调整中稳妥发展
        1.3 在体系完善中全面推广
        1.4 在模式转变中稳定发展
        1.5 超级稻推广
    第二节 杂交水稻技术产业化进程
        2.1 指令性计划发展时期
        2.2 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时期
        2.3 市场化产业模式全面发展时期
        2.4 杂交种子繁制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杂交水稻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解决科研与市场分离状况,推动科研与企业体系融合
        3.2 解决经营无序状态,保证杂交种子质量
        3.3 打破种子区域封锁,宏观调控供求失衡
        3.4 发挥技术领先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第四章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外的推广
    第一节 技术交流与技术培训
        1.1 与国际水稻所(IRRI)的合作研究与启示
        1.2 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
        1.3 国际培训概况
    第二节 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
        2.1 对美国的技术转让与合作
        2.2 与印度的技术合作开发
        2.3 与印度尼西亚的技术合作开发
        2.4 与马来西亚等国的技术初步合作
    第三节 技术贸易与边境贸易
        3.1 对越南的技术贸易及其技术推广
        3.2 对菲律宾的技术贸易及其技术推广
    第四节 经济援助与技术支持
        4.1 对巴基斯坦的技术支持
        4.2 对缅甸的技术支持与援助
        4.3 对孟加拉的技术支持与援助
        4.4 对非洲大陆的技术援助
第五章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明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政治与经济需要的动因分析
        1.1 政治需要的推动
        1.2 经济需要的推动
    第二节 文化动因与饥饿启迪
        2.1 悠久的稻作历史
        2.2 传统文化的动因
        2.3 饥饿的启迪
    第三节 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3.1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3.2 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激励
        3.3 科研大协作的制度创新
    第四节 技术发明的内在动因
        4.1 无性杂交的尝试
        4.2 “人工去雄”方法的瓶颈
        4.3 品种间杂交育种的困惑
        4.4 远缘杂交方面的探索
第六章 “杂交水稻之父”的主要贡献
    第一节 袁隆平的科学风格
        1.1 对自然的感悟力是袁隆平科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1.2 个性心理是成就袁隆平科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1.3 杂交水稻技术范式直接塑造了袁隆平的科学风格
        1.4 创新意识是袁隆平科研创新的逻辑起点
        1.5 科研实践是袁隆平科学风格的外在表现
    第二节 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
        2.1 三系配套理论及其技术规范的构建
        2.2 完整地提出了“袁隆平思路”
        2.3 构建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路线
        2.4 创立了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
    第三节 在科研方法上的主要贡献
        3.1 在科研实践中强化了观察和实验作用
        3.2 在技术创新中对逐步逼近法的运用
        3.3 在技术思路上的突破与类比联想法的妙用
        3.4 在科研实践中重视对直觉和灵感的把握
    第四节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 巨大的经济效益
        4.2 显着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一) 专着类
    (二) 论文类
    (三) 学位论文类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立项
致谢

(2)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概况
    1 种子产业化经营的涵义
    2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经营概况分析
        2.1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经营的涵义
        2.2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2.2.1 加速杂交水稻成果转化,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2.2.2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科研单位自我发展能力
        2.2.3 促进杂交水稻技术输出,拓展国际发展市场
        2.3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2.3.1 良好的工作基础
        2.3.2 丰富的品种资源
        2.3.3 较多的人才储备
        2.3.4 广阔的市场空间
        2.4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过程
        2.5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2.6 杂交水稻种子的需求现状分析
第三章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概况
    1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的现状分析
        1.1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主体和经销个体众多
        1.2 种子经营实体整体实力较弱,缺乏竞争力
        1.3 杂交水稻组合太多,主推组合不明
        1.4 种子价格不一致,种子经营利润分配欠妥
    2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现状分析
    3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风险的危害性分析
        3.1 种子经营风险产生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3.2 种子经营风险产生严重影响稻农的增产增收
        3.3 种子经营风险的产生影响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3.4 种子经营风险产生影响到社会安定
第四章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
    1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的自然风险及成因分析
    2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的技术风险分析
    3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的市场风险分析
    4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的质量风险分析
    5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中的其它风险分析
第五章 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防范
    1 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
    2 加大科技投入,深入科学研究,化解技术风险
    3 建设风险保障机制,减轻风险压力
    4 科学决策,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为风险
    5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控制质量风险
    6 创建新型的市场营销体系,减少市场风险
    7 强化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减轻市场风险压力
    8 强化财物管理,控制财物风险
    9 优质精品,创建品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10 联合、兼并实行种子产业化集团经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概况分析
    1 种子产业化的涵义
    2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1 国外种子产业发展分析
    2 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分析
    3 国内外种子产业化主要运作模式比较分析
    4 国外先进种子产业化运作模式成功经验的借鉴
第四章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1 体制不顺的问题
    2 宏观调控管理不畅问题
    3 企业运行机制问题
    4 种子经营与种子科研不协调问题
    5 经营、价格混乱,质量难以保证
    6 区域产销封锁,供求经常失衡
    7 科研有所削弱,后劲存在隐忧
    8 种子经营过于分散,缺乏竞争力
第五章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良性发展对策研究
    1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 构建新型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运作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杂交水稻制繁种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文献综述)
    1 植物生长物质的类别及其功能
        1.1 植物生长物质的类别
        1.2 植物激素的生物学功能
    2 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上的应用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杂交水稻制繁种中的应用
    5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的复合效应
第二章 赤霉素的调控效应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赤霉素用量比较
        1.2.2 对发育种子、黄熟期种子发芽力的观测
        1.2.3 赤霉素处理种子内源激素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不育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2 对种子发芽力的影响
        2.2.1 对种子乳熟期的发芽率影响
        2.2.2 对种子黄熟期的发芽率影响
        2.2.3 对种子贮藏期的发芽率影响
        2.3 对种子内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s)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赤霉素处理对制繁种产量的正负效应
        3.2 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耐藏性的不良影响
第三章 制种乐的调控效应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型号制种乐效果比较
        1.2.2 同一型号制种乐与不同赤霉素用量效果比较
        1.2.3 制种乐处理不育系花时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赤霉素吸收的影响
        2.2 对不育系花时的影响
        2.3 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2.4 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穗萌抑制剂的调控效应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穗萌抑制剂等对种子早萌的控制效果比较
        1.2.2 穗萌抑制剂喷施用量和次数的效果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种子内源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
        2.2 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3 对植株外观的影响
        2.4 对种子千粒重的影响
        2.5 对种子播种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克黑净的调控效应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药剂的控制效果及产量比较
        1.2.2 “克黑净”不同剂量、时期和次数的控制效果及产量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黑粉病控制的影响
        2.2 对母本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谈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之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选用优质种源, 把好质量源头
2 建好生产基地, 实行严格隔离
3 严格去杂去劣, 提高质量意识
4 完善检验手段, 确保用种质量
    4.1 净化入库
    4.2 做好纯度鉴定
    4.3 建立纯度保证制度
    4.4 实行种子包装防伪制度
5 依法治种, 净化种子市场

(7)杂交水稻种子非质量问题的鉴别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质量问题和非种子质量问题的表现
    1.1 种子质量问题的表现
    1.2 非种子质量问题的表现
2 非种子质量问题纠纷的处理对策
    2.1 加强种子经营人员培训
    2.2 加强乡村农技员和村干部的培训
    2.3 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应及时鉴定,化解纠纷

(8)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 国外研究概况
        1.2 国内研究概况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现状
    1 中国种子推广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
    2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种植现状
    3 湖南杂交水稻推广种植现状
    4 杂交水稻研究与推广取得的成果
    5 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6 国家和湖南省杂交水稻品种审定情况分析
第三章 杂交水稻品种选育推广应用主体分析
    1 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进程
    2 杂交水稻品种选育主体
    3 杂交水稻推广主体
    4 杂交水稻的应用主体
    5 杂交水稻推广经营模式
第四章 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风险分析
    1 推广经营风险的危害性
        1.1 风险产生给推广单位带来直接损失
        1.2 风险产生严重影响种植农户的增产增收
        1.3 风险产生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1.4 风险产生影响社会安定
    2 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风险种类及原因分析
        2.1 自然风险及成因分析
        2.2 技术风险及成因分析
        2.3 市场风险及成因分析
        2.4 质量风险及成因分析
        2.5 其它风险分析
第五章 杂交水稻推广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1 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种子企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实力弱
        1.2 科研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低,科研后劲不足
        1.3 种子加工技术落后,基础设施简陋
        1.4 种子管理与质量监督执法不力
        1.5 信息网络没有形成
        1.6 体制上责权不分,经营管理水平低
    2 杂交水稻推广发展的对策
        2.1 深化改革,加快一体化
        2.2 优质精品,创建品牌
        2.3 严格管理,规范推广行为
        2.4 联合、兼并,实行集团化经营
        2.5 外向发展,拓宽国际市场
第六章 小结与讨论
    1 小结
    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1 生产基地现状
    1.2 生产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非法制种存在,扰乱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1.2.2 制种基地规划不明确,存在无序发展的局面
        1.2.3 抵御风险能力差,无法兑现种子生产合同
        1.2.4 制种技术不过关,种子质量把关不严
        1.2.5 高产制种栽培技术研究投入不足,制种产量不高
        1.2.6 政策因素影响大,种子生产基地不稳定
2 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研究
    2.1 主要组织模式
    2.2 主要组织模式分析
        2.2.1 “公司+农户”模式
        2.2.2 “公司+制种大户”、“公司+承包户”模式
        2.2.3 “公司+制种专业村”、“公司+制种场”模式
    2.3 生产基地管理机制
        2.3.1 价格机制的建设
        2.3.2 风险保障机制的建设
        2.3.3 科技投入机制的建设
        2.3.4 依法制种机制的建设
        2.3.5 制种基地规划机制的建设
    2.4 制种技术体系的建设
        2.4.1 狠抓“源头”,统供亲本,提高质量
        2.4.2 选好基地,打好基础,确保质量
        2.4.3 制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2.4.4 做好去杂保纯工作
        2.4.5 完善贮藏保管制度
        2.4.6 实行独立的种子检验制度、严格种子检测
3 展望
    3.1 一流的质量
    3.2 一流的管理
    3.3 一流的形象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试谈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D]. 李晏军.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2]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防范研究[D]. 严菲.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7)
  • [3]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玉球. 湖南农业大学, 2006(01)
  • [4]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杂交水稻制繁种上的应用[D]. 马华升. 浙江大学, 2004(03)
  • [5]谈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之对策[J]. 卢春生. 种子, 2002(01)
  • [6]谈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之对策[J]. 卢春生. 垦殖与稻作, 2001(05)
  • [7]杂交水稻种子非质量问题的鉴别及对策[J]. 邓桂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3)
  • [8]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研究[D]. 谢淑芳.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9]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研究[D]. 林芳.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5)
  • [10]试谈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措施[J]. 林金平. 种子世界, 2000(01)

标签:;  ;  ;  ;  ;  

提高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措施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