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一、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梁恒瑞[1](2021)在《非插管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据以往的研究报道,非插管自主呼吸电视胸腔镜手术(SV-VATS)在术后康复方面优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胸腔镜手术(MV-VATS)。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完全证明该技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也没有研究探讨SV-VATS对比MV-VATS在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呼吸通气功能方面的指标变化。本研究拟开展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CT),探究在自发性气胸(PSP)肺大疱楔切除术患者中,SV-VATS和MV-VATS围术期安全性的比较。方法我们对16至50岁接受SV-VATS和MV-VATS楔形切除术的PSP患者进行了一项非劣性随机对照试验(NCT03016858)。该试验于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的10个中心进行。主要结局是比较SV-VATS和MV-VATS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次要结局包括总镇痛药物剂量,手术过程中呼吸参数、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和医疗花费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5例患者。SV-VATS组和MV-VATS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着差异(17.90%vs.22.09%;RR=0.81;95%CI 0.52-1.26;p=0.346)。本研究观察到SV-VATS组的术中阿片类药物总剂量显着降低:舒芬太尼(11.37μg vs.20.92μg;p<0.001)、瑞芬太尼(269.78μg vs.404.96μg;p<0.001)。SV-VATS还与较短的拔管时间(12.28分钟vs.17.30分钟;p<0.001),麻醉后监护室恢复时间(25.43分钟vs.30.67分钟;p=0.02)和食物摄取时间(346.07分钟vs.404.02分钟;p=0.002)相关。此外,与MV-VATS相比,SV-VATS降低了麻醉费用(297.81美元vs.399.81美元;p<0.001)。结论在自发性气胸肺大疱楔切除术围术期安全性方面,SV-VATS不劣于MV-VATS。而且SV-VATS与术中更少的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更快的术后康复以及更低的麻醉医疗价格相关。

李子凡[2](2021)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及远期疼痛分析 ——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兴的胸部微创手术,与传统经侧胸胸腔镜手术相比,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相当,但围术期疼痛更轻微。近几年,该术式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该手术方式是否能减轻术后远期疼痛仍缺少相关证据。该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等方法,比较经剑突下入路与经侧胸肋间入路行前纵隔肿瘤切除的疗效和术后远期疼痛。方法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共197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其中,术前患有慢性疼痛者3例,术中中转正中胸骨切开手术10例,失访患者17例,共30例患者被排除,最终共167例患者纳入研究,42例(25.1%)接受经剑突下入路手术,125例(74.9%)接受经侧胸肋间入路手术。疼痛程度以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表示,随访日期距手术日期间隔的平均时间为33.6月。在两手术组之间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在匹配组间比较两组手术的疗效与术后远期疼痛程度。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新发重症肌无力(MG)、肿瘤复发或死亡。在两组间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经剑突入路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组各42名患者入组,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变量无明显差异(P>0.05)。经侧胸肋间入路组与剑突下入路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指标增涨、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远期疼痛发生率、术后远期疼痛等级与疼痛NRS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与经侧胸肋间入路手术疗效相当。在我们的研究中,剑突下组相比于侧胸组在减轻术后远期疼痛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优势。

易昌盛[3](2021)在《无管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加速康复外科先进理念的影响之下,探讨无管化电视胸腔镜技术用于治疗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自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该时间段内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双侧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ETS)共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纳入患者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无管化联合电视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24.3±6.4)岁,设为Tubeless组;行常规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23.5±4.8)岁,设为对照组。Tubeless组采用无管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胸外科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完成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Tubeless组采用喉罩或面罩通气静脉全身麻醉,并备双腔气管导管、单腔气管导管、气管封堵器,术中突发紧急情况时可转换为气管插管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手术完成且肺复张良好建立胸腔负压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术中术后均不留置导尿管;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完成后双侧胸腔留置8Fr超细胸腔引流管及术中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收集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后康复指标、术后疼痛评估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顺利完成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Tubeless组未发生术中通气障碍需要转换为气管插管等紧急状况,所有患者均无危及生命需中转开胸等情况发生。Tubeless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麻醉复苏时间[(14.4±1.6)min vs.(20.1±1.8)min,P=0.000]、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时间[(3.1±0.6)h vs.(1.6±0.4)h,P=0.000]、术后住院时间[(1.7±0.5)d vs.(2.8±0.6)d,P=0.000]、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4±0.6)vs.(3.4±1.1),P=0.000]、术后患者满意度[95.4%(21/22)vs.66.7%(16/24),P=0.037]等观察指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性别、手汗及伴发部位、手汗症分级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特殊观察指标如手术总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特殊并发症代偿性多汗(轻度)、术后常见并发症等临床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术后减少侵入性管道的使用可显着影响手汗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侵入性创伤的减少使得术后疼痛管理更加轻松,从而提升患者的手术满意度。从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来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对比效果来看,无管化联合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电视胸腔镜手术或者开胸手术,其严格的准入机制和标准化流程的应用使得该方法具有安全可控、创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等优点,符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

郭明昌[4](2021)在《带蒂胸大肌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与带蒂胸大肌皮瓣(Pedicl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PMMF)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病区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瓣修复重建11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111例患者,根据术后皮瓣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MMF69例,ALT42例。111例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联合放化疗。记录并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长及皮瓣大小)、皮瓣血运存活情况及皮瓣并发症、供区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改良版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量表包括吞咽、咀嚼、情绪、外貌、疼痛、语言等12项,各项采用3~5级评分,范围0~100分,总分换算百分制,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并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统计学上有意义。结果:111例皮瓣修复中(带蒂胸大肌皮瓣69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2例),带蒂胸大肌皮瓣成活率为100%,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例坏死,成活率为92.86%。发生局部皮瓣边缘坏死4例,PMMF3例(下咽癌、口腔癌、口咽癌各1例),ALT1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手术时长方面应用带蒂胸大肌皮瓣组低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t=-4.205,P<0.001);皮瓣大小方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明显高于带蒂胸大肌皮瓣(t=-3.101,P=0.003<0.05)。术后皮瓣并发症(感染、血肿)PMMF8例ALT6例;供区并发症(感染、皮片脱落、积液、裂开、出血)PMMF3例ALT6例;全身并发症(多重细菌感染、心肺功能低下、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咽瘘、低氧血症)PMMF22例,ALT16例。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卡方检验,带蒂胸大肌皮瓣(PMMF)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在皮瓣并发症(感染、血肿,P=0.8>0.05);供区并发症(感染、皮片脱落、积液、裂开、出血,P=0.1>0.05);全身并发症(多重细菌感染、心肺功能低下、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咽瘘、低氧血症,P=0.5>0.05)的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量表评分(PMMF:67.82±11.54、ALT:66.59±10.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37>0.05),术后6个月量表评分(PMMF:83.42±13.76、ALT:80.23±11.53)均上升,但两组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0.05)。同时皮瓣并发症、供区并发症、全身并发症3个组的并发症相对危险度置信区间均包含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与带蒂胸大肌皮瓣(PMMF)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修复重建中,两组皮瓣的存活率均较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2.在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上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修复方式都可以选择的情况下,PMMF手术时间短、组织量充足,无需显微外科技术,若PMMF无法修复相应缺损处再选择ALT,且ALT皮瓣边缘坏死发生率较低。3.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缺损病变部位及需要修复组织学特点选择个体化的修复重建方式。例如部分下咽癌病例患者多选择ALT修复缺损,皮瓣相对薄,保留喉功能方面较为理想,PMMF较臃肿。

毛全[5](2020)在《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在电视胸腔镜手术(Spontaneous Ventilation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V-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 性和可行 性,并探索保留自主呼吸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优势。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行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分组法,分为保留自主呼吸组(以下简称SV组)和双腔气管插管组(以下简称OLV组),每组各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共同完成手术。收集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评价指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吸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术前血清学相关炎性指标等;术中评价指标:术野显露满意度、手术麻醉诱导时间(从麻醉诱导至插管完成)、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术中最高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术后评价指标: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天血清相关炎性指标、术后呼吸峰值流速PEF值、术后并发症等。收集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麻醉及中转开胸及非计划手术病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FEV1、ASA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相关资料:两组患者术野显露满意度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手术麻醉诱导时间(14.80±1.40VS 19.80±2.19min,P<0.05)、麻醉药物使用量等资料,SV组明显少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最高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50.97±2.44 VS 34.47±2.56 mmHg),SV组高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资料:比较术后苏醒时间(44.00±7.24VS 63.83±17.15 min,P<0.05)、术后禁食时间(6.42±0.84 VS 13.63±3.05 h,P<0.05)、术后下床时间(10.33±1.58 VS24.23±1.81 h,P<0.05)、住院时间(6.53±1.14VS 7.77±1.57 d,P=0.001),SV组较OLV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万元)SV组(7.98±0.64)较OLV组(8.88±0.41)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血清学炎性指标比较,SV组ΔWBC(5.55±1.78 VS 8.36±4.12 109/L)、ΔNEU%(21.46±7.06VS 26.75±8.31)、△CRP(26.75±8.31 VS 138.60±31.92mg/L)等均优于 OLV 组,术后呼吸峰值流速变化ΔPEF(0.75±0.33 VS 1.39±0.57 L/S)均小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SV组发生恶心呕吐、咽痛的发生率低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声音嘶哑、肺不张、皮下气肿、咳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完善FACT-L肺癌生存质量评估,SV组在生理状况(20.47±5.17 VS 13.30±3.98,P<0.05)、肺癌附加情况(22.40±5.37 VS 19.20±2.72,P=0.005)及综合生存质量(104.90±21.13 VS94.13±14.50,P=0.025)中得分均优于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社会/家庭、功能状况、情感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自主呼吸麻醉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保留自主呼吸麻醉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避免气管插管导致的并发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避免机械通气,减少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的生存质量。临床运用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对患者的选择,对于早期病变的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徐向朋[6](2020)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oxygen,HFO)与常规普通面罩吸氧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HFO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在TAAD术后序贯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从而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的TA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普通面罩吸氧方式(50例)和高流量氧疗方式(50例)。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普通面罩式吸氧,试验组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方式48 h后,给予更换普通面罩式吸氧。比较两组在撤机时(0 h)和撤机1h、6 h、12 h、24 h、48 h、72 h后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酸碱度(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比较每组不同时间点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情况;比较两组12h后、24 h后、48 h后舒适度(咽喉疼痛、口鼻腔干燥)情况;比较两组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痰液粘稠度情况;比较两组72 h内的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的情况。结果1.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患者在研究时间内因中途改变氧疗方案剔除,最终试验组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3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前PaO2(静息状态下)、术前急性生理改变与慢性健康评估综合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Ⅱ)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撤机时(0 h)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1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 O2、PH、PaO2、S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6 h、12 h、24 h、48 h、72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撤机0h、1h、6 h、12 h、24 h、48 h、72 h的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咽喉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口鼻腔干燥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FO组在撤机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的痰液粘稠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FO组72 h内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普通面罩氧疗方式相比较,TAAD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HFO后能够改善呼吸、氧合指标,降低中重度低氧血症的发生率。HFO应用时舒适度高,更有利于患者的气道管理,可作为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刘伟[7](2020)在《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胸科手术创伤大,涉及皮肤、肌肉、肋骨、胸膜、肺脏等多个器官脏器组织及躯体和内脏感受器,开胸术后疼痛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手术疼痛之一,目前胸科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达80-96%,其中约有40-50%患者可以发展成慢性疼痛,麻醉疼痛潜在的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残留肿瘤细胞清除,如何更加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副作用发生,并关注免疫功能的保护,是当前胸外科麻醉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临床研究立足一种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脉冲注药镇痛”,通过与“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和常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方法相比较,系统论证其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影响,评估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模式,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实施肺叶切除后临床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进行不同术后镇痛方式的系统比较研究。1.研究分组:将90例行VAT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组”,(简称程控组,P组,n=30);“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组”,(简称连续组,S组,n=30)和“静脉持续自控镇痛组”,(简称静脉组,V组,n=30),术后分别应用相应镇痛方式。2.临床观察指标和时间点:观察术前(T0)、切皮后40min(T1)、切皮2h(T2)、术毕(T3)、术后 1h(T4)、术后 4h(T5)、术后 24h(T6)和术后 48h(T7)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疼痛强度数字模拟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镇痛泵的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的消耗量、麻醉药品(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消耗量、术后不良反应、QoR-15恢复质量评分。3.免疫应答指标选择和监测方法:(1)流式细胞术延续分析淋巴细胞及亚群中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T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NK 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比例在术前、切皮 2h 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2)基于吸附细胞因子特异抗体免疫微球的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析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在术前、切皮2h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结果]1.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三组镇痛方式下,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方面,“程控组”(P组)[0.0(0.0)~3.0(1.0)]与“连续组”(S组)[0.0(0.8)~3.0(1.8)]和“静脉组”(V组)[1.0(2.0)~4.0(1.0)]分别比较,在术后4h、24h和48h(T5-T7)显着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方面,P组[2.0(1.0),2.0(0.0)]和 S 组[3.0(1.0),2.0(0.8)]与 V 组[3.0(1.0),3.0(0.0)]分别比较,在术后1h、4h(T4和T5)分别有显着降低(P<0.05);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三组比较各时间点(T0-T7)无明显差异(P>0.05)。2.镇痛药品和麻醉药品消耗量比较:三种镇痛方式下,自控镇痛追加药物次数方面,P组[0.0(0.0)~2.0(3.0)]与S组[0.0(0.8)~3.0(4.0)]和V组[0.0(1.0)~5.0(5.0)]分别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显着减少(P<0.05);在局麻镇痛药罗哌卡因消耗量方面,P 组[30.0(0.0)~525.0(37.5)]与 S 组[40.0(7.5)~540.0(40.0)]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出现显着减少(P<0.05)。在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消耗量方面,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均出现显着降低(P<0.05)。3.术后不良反应比较: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和头晕症状,三组镇痛方式下,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发生率显着降低(P<0.05)。4.QoR-15 恢复质量评分变化:P 组(107.0±5.1,114.4±4.2)与 S 组(104.4±5.3,110.5±3.8)和 V 组(103.1±3.5,108.3±4.2)分别比较,在术后 24h 和48h(T6、T7)时分别显着增加(P<0.05)。5.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影响(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①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总淋巴细胞(P 组:22.1±6.0~6.3±2.0;S 组:25.4±7.5~6.4±1.4;V 组:25.0±5.5~6.2±1.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总 T 细胞(P 组:72.9±7.4~64.5±9.9;S 组:73.3±8.0~68.4±9.0;V 组:74.0±7.5~68.2±12.9)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辅助性 T 细胞(P 组:41.9±4.6~35.6±4.2;S 组:42.3±7.4~35.8±5.4;V组:41.6±7.6~35.1±10.6)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②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组内分别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B淋巴细胞(P组:10.8±3.5~12.8±3.9;S组:9.9±2.8~11.1±4.0;V组:9.6±4.4~11.7±6.5)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NK 细胞(P 组:16.9±5.8~21.1±8.2;S 组:16.8±8.4~20.3±7.7;V 组:13.9±5.6~17.5±7.8)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2)细胞因子变化:IL-2、IL-4、IL-6、IL-10、TNF-α、IFN-γ 在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IL-6和IL-10分别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①IL-6(P:4.6±2.2~82.4±61.3;S:4.9±1.9~72.9±39.5;V:4.6±1.7~125.4±77.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②IL-10(P:3.8±1.4~5.4±2.0;S:3.3±0.8~5.2±2.4;V:3.4±0.8~6.0±4.3)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结论]1.程控椎旁间歇注药镇痛通过脉冲式给药模式对于VATS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术后镇痛局麻药物的用量少,术后恢复质量好,适用于VATS术后镇痛。2.应用椎旁超前镇痛可以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应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3.胸科手术及麻醉镇痛可以导致免疫抑制,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对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影响,并不比静脉镇痛具有优势,但是胸科术后免疫抑制现象值得关注和必要干预。

王雅宁[8](2020)在《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危重症患者预防和减轻肺部感染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是促进痰液的排出,促进痰液排出最常用的方法是胸部物理治疗,此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对多频振动排痰法与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两种排痰法的排痰效果以及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指标的影响,寻求更有效的排痰方法应用于临床,以降低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预防肺不张,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期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为临床胸部物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日带有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2组,其中60例为对照组,经多频振动排痰机进行5分钟机械胸部物理排痰治疗;另6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进行完5分钟多频振动排痰机机械排痰后再连续进行三次简易呼吸气囊的充气排痰。所有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当天均使用自制数据记录表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24小时后按6:00/14:00/22:00给予排痰护理治疗并详细记录观察指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方法排痰前后吸痰均要评估痰液的颜色、量、粘稠度,排痰后再次听诊来确定患者肺部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在排痰操作前后均查血气分析,来对比吸痰前后Pa O2及Pa CO2、HCO3-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胸部物理治疗排痰法7天为一周期的排痰量、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排痰次数、痰液粘稠度、气管粘膜的损伤、肺不张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生命体征等方面指标,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入科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体温、神志、吸烟史、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 观察组、对照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至做胸部物理排痰治疗前24小时排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物理排痰治疗7天周期内同一治疗时间点,观察组第1~5天24小时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第6~7天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不同治疗时间点之间经方差分析,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F=63.766,420.539;P<0.001),其中第1~3天两组24小时排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第4~7天两组24小时排痰量呈下降趋势,至第6天时接近治疗前水平。3. 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每24小时吸痰次数,两组随治疗时间的增加每24小时吸痰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4,5.350;P<0.001)其中观察组从第3天起较第1天明显减少,对照组从第5天起较第1天明显减少(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24小时排痰次数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 H值、Pa O2、Pa CO2、HCO3-)治疗前后比较,两组Pa O2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HCO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Pa CO2在吸痰前后没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5.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吸痰前后对比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两组排痰治疗后均能有效升高Sp O2,观察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 排痰前后两组患者肺底和大气道部位的痰鸣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呼吸音明显改善54例,占90.00%,对照组明显改善41例,占68.33%,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7天两者痰液粘稠度,其中观察组I、II、III度例数分别为39、12、9,对照组分别为35、10、15例,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吸痰操作前后5分钟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研究表明吸痰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吸痰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两组住院患者7天肺不张的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观察组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排痰法均能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排痰的次数,减少气道粘膜损伤,但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多频振动排痰。2.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提高肺部气体交换,防止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3.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周敏霞[9](2019)在《呼吸训练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三种不同呼吸训练方法,比较对肺功能状况、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腹胀评分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进行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呼气训练组和吸气训练组,每组28例。从入院至术后,对照组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两组试验组分别进行深呼气训练和深吸气训练。比较三组在入院当日、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6天的肺功能,包括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血气分析,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PH值,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腹胀情况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1、对照组脱落2例,吸气训练组脱落2例,呼气训练组脱落3例,三组患者共77例完成试验,即对照组26例,吸气训练组26例,呼气训练组25例。三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肺功能①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PEF、FVC、FEV1%均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天,PEF、FVC、FEV1%均显着高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第6天,对照组的PEF、FVC、FEV1%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呼气训练组的FVC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PEF、FEV1%与入院时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吸气训练组的PEF、FEV1%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FVC与入院时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呼气训练组和吸气训练组FEV1%、FVC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呼气训练组和吸气训练组FEV1%、FVC对比无差异;呼气训练组的PEF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吸气训练组(P<0.05);吸气训练组的PEF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第6天,吸气训练组PEF、FVC、FEV1%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呼气训练组PEF、FVC、FEV1%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呼气训练组PEF、FEV1%显着高于吸气训练组(P<0.05);吸气训练组FVC显着高于呼气训练组(P<0.05)。3、血气分析①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的SaO2、PaO2、PH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PaCO2显着高于入院时(P<0.05)。术后第6天,三组患者的SaO2、PaO2、PH显着高于术后第1天(P<0.05);PaCO2显着低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第6天,三组患者的SaO2、PaO2与入院时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和吸气训练组的PaCO2显着高于入院时(P<0.05);PH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呼气训练组的PaCO2、PH与入院时比较无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的SaO2、PaO2、PH、PaCO2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6天,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的SaO2、PaO2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呼气训练组的PaCO2显着低于对照组和吸气训练组(P<0.05),PH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吸气训练组(P<0.05);吸气训练组的PaCO2、PH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4、肺部并发症三组患者共有3名患者术后出现肺炎,其中对照组2名、吸气训练组0名、呼气训练组1名,对三组患者术后肺炎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疼痛评分①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训练后疼痛评分平均值显着高于训练前(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疼痛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2天,吸气训练组训练后疼痛评分显着高于训练前(P<0.05);呼气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疼痛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3天至第6天,三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三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及训练后疼痛评分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6、腹胀评分术后第1天和第2天,三组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第3天和第4天,与对照组相比,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的腹胀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吸气训练组与呼气训练组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第5天和第6天,三组对比无差异(P>0.05)。7、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70.77±8.65、64.62±7.12、60.84±7.45h。与对照组相比,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着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气训练组与呼气训练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借助呼吸训练器行深吸气和深呼气训练均可有效的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在改善呼吸指标(PEF、FEV1%、PaCO2)方面,深呼气训练优于深吸气训练;在改善呼吸指标(FVC)方面,深吸气训练优于深呼气训练。同时均能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轻腹胀,但早期会增加术后疼痛,且不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郑弘洋[10](2019)在《自主呼吸麻醉与传统气管插管麻醉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大疱手术中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评估自主呼吸麻醉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大疱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相对传统气管插管麻醉的潜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共216例接受VATS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其中24例接受保留自主呼吸无气管插管麻醉(spontaneous breathing anesthesia without tracheal intubation,SA)VATS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与同时期以平均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合并症为基础特征进行匹配的24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GA)VATS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对比。对比两组在术前诱导置管麻醉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天数、失血量、疼痛等级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肺漏气、肺不张、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和术后气道并发症(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口咽异物感)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SA组无术中改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SA组在诱导置管麻醉时间(15.04±5.64ns 25.08±11.23 min,P<0.001)、术后苏醒时间(22.87±10.61ns 35.79±13.02 min,P<0.001)、术后疼痛评分24小时(5.04±2.87ns 6.67±2.50,P=0.042)、48小时(4.07±3.07ns 5.91±2.46,P=0.035)、72小时(2.58±2.55ns 3.92±1.67,P=0.037)、术后气道并发症(SA组1例,4%;GA组有8例,33%,P=0.01)明显优于GA组。两组在术中失血量(18.33±9.54ns20.67±6.26 ml,P=0.322),手术操作时间(39.2±12.5ns 37.3±11.4 min,P=0.663),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天数(4.87±1.15ns 5.04±1.33 d,P=0.646),术后住院天数(5.46±1.47ns 6.13±1.82 d,P=0.171),术后肺部并发症(SA组共4例,17%;GA组共6例,25%;P=0.477)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主呼吸麻醉VATS在肺大疱切除手术中是安全的、可行的。SA组较GA组在术前诱导置管麻醉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气道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二、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非插管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研究设计与方法
    1.1 参与中心
    1.2 患者纳入排除标准
    1.3 术前准备
    1.4 麻醉器械的准备和选择
    1.5 麻醉特殊监测
    1.6 麻醉前受试者准备
    1.7 干预措施
    1.8 麻醉意外控制
    1.9 手术、监测与随访
    1.10 不良事件的有关规定
    1.11 研究终点
    1.12 研究方案的违背
    1.13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2.1 研究人群的纳排与基线资料
    2.2 主要研究终点
    2.3 次要研究终点
    2.4 事后分析
    2.5 成本评估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胸外科快速康复手术,从“微创”到“微微创”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学习成果
致谢

(2)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及远期疼痛分析 ——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
    2.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方法
        2.3.1 手术方法
        2.3.2 术后管理方法
        2.3.3 随访及疼痛评分方法
        2.3.4 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
        2.3.5 统计学分析方法
3.结果
    3.1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3.1.1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基线资料对比
        3.1.2 倾向性评分匹配及其效能检验
        3.1.3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基线资料对比
    3.2 经剑突下入路组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组间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相关资料对比
        3.2.1 经剑突下入路组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组可行性资料对比
        3.2.2 经剑突下入路组与经侧胸肋间入路安全性资料对比
        3.2.3 经剑突下入路组与经侧胸肋间入路组疗效资料对比
    3.3 远期疼痛资料对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1 NRS疼痛评估评分表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及疼痛分析
    参考文献

(3)无管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手汗症的流行病学
    1.3 手汗症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
    1.4 手汗症的治疗与并发症
    1.5 无管化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1.6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1.7 研究思路
    1.8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无管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应用
    2.1 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资料与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一般资料与分组
        2.3.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4 术前检查与术前准备
        2.3.5 麻醉方法
        2.3.6 手术
        2.3.7 术后治疗
        2.3.8 随访方法
        2.3.9 观察指标
        2.3.10 统计方法
        2.3.11 伦理审查
    2.4 结果
    2.5 随访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4.3 手汗症日间手术的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与附表清单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带蒂胸大肌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资料收集与整理
    2.4 统计学方法
    2.5 皮瓣制备方法
    2.6 手术方式及颈部淋巴结清扫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入组资料
    3.3 结果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头颈部重建变迁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5)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图:术中麻醉图例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撤机后RR、PaO_2/FiO_2、动脉血气指标变化
    3 两组间撤机12h后、24h后、48h后舒适度比较
    4 两组撤机后第一个24h、第二个24h、第三个24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
    5 两组间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7)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纳入排除标准
        2.4 主要药品和设备
        2.5 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置管方法
        2.6 麻醉及术后镇痛方法
        2.7 观察指标
        2.8 免疫评估技术方法
        2.9 免疫检测原理、步骤
        2.10 疼痛、镇静、爆发痛和恢复质量评价标准
        2.11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患者纳入流程
        3.2 病人一般资料和分组情况
        3.3 三组镇痛方法在静息/咳嗽时NRS疼痛评分变化
        3.4 三组镇痛方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3.5 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情况
        3.6 三组镇痛方法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3.7 两椎旁镇痛组不同时点罗哌卡因用量差异
        3.8 术毕麻醉药用量变化
        3.9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10 三组镇痛方法QoR-15恢复质量评分情况
        3.11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3.12 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
        3.13 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变化
        3.14 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分析结果
        3.15 血浆IL-2、IL-4、IL-6、IL-10 浓度变化
        3.16 血浆TNF-α、IFN-γ浓度变化
    4.讨论
        4.1 程控间歇椎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4.2 镇痛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和麻醉对免疫反应及肿瘤进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8)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胸部物理排痰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呼吸训练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概述
        1.1.2 胃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1.1.3 胃癌手术影响呼吸功能的原因
        1.1.4 改善呼吸功能的方法
    1.2 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胃癌根治术
        1.3.2 肺功能检查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对象
    2.2 抽样与分组方法
    2.3 设备
    2.4 干预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2.7 技术路线
    2.8 质量控制
    2.9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三组患者基线评估
        3.1.1 一般资料
        3.1.2 入院时肺功能指标
        3.1.3 入院时血气分析指标
    3.2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3.3 主要结局指标
        3.3.1 三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各指标比较
        3.3.2 三组患者术后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
        3.3.3 三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
    3.4 次要结局指标
        3.4.1 呼吸训练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3.4.2 三组患者术后腹胀评分比较
        3.4.3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呼吸训练对肺功能的影响
    4.2 呼吸训练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4.3 呼吸训练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4.4 呼吸训练对疼痛的影响
    4.5 呼吸训练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呼吸训练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附件
致谢

(10)自主呼吸麻醉与传统气管插管麻醉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大疱手术中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准备
    2.3 麻醉
        2.3.1 设备
        2.3.2 方法
        2.3.3 转换插管
    2.4 手术
    2.5 术后管控及处理
    2.6 资料收集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插管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 梁恒瑞.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及远期疼痛分析 ——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D]. 李子凡.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无管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应用[D]. 易昌盛. 兰州大学, 2021(12)
  • [4]带蒂胸大肌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对比[D]. 郭明昌.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评价[D]. 毛全.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6]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D]. 徐向朋. 青岛大学, 2020(01)
  • [7]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D]. 刘伟.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20(01)
  • [8]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D]. 王雅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呼吸训练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D]. 周敏霞. 苏州大学, 2019(02)
  • [10]自主呼吸麻醉与传统气管插管麻醉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大疱手术中的对比分析[D]. 郑弘洋.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