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医学应用

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医学应用

一、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医学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包思凘,罗娓,刘申容,潘晓,李高鹏,欧阳子瑶[1](2021)在《人体成分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在"健康中国"的战略指导下,人们的健康理念提升,健康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人体成分分析仪近年来被逐渐推广应用,是精确分析人体成分健康指数的仪器,能辅助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本文介绍了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机制,简述了仪器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回顾分析了人体成分分析仪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该仪器在临床中辅助疾病诊断、慢病管理和指导治疗等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推广意义。

吴江月,陈立新,贾志伟,陈桂霞[2](2021)在《不同体型儿童的体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3~13岁不同体型儿童进行人体成分分析,了解儿童体成分在儿童体型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9月1日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315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儿童身高、体重、骨骼肌质量、下肢骨骼肌质量、体脂百分比、细胞外水分占体质量比例等。结果 315例儿童中,男女比例1.14∶1,消瘦、超重和肥胖比例分别为5.71%、14.92%、19.68%;儿童身高、体重、骨骼肌质量、体脂百分比、下肢骨骼肌质量在各年龄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指标均总体呈增长趋势(F值分别为182.590、56.958、98.834、4.411、83.487,P<0.05);细胞外水分占体质量比例在各年龄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肥胖组骨骼肌质量、体脂百分比、下肢骨骼肌质量均较高,细胞外水分占体质量比例较低(F值分别为26.260、215.667、25.619、3.831,P<0.05)。结论儿童体成分分析可作为儿童体型评价的有力补充,可通过儿童体成分数据对不同体型儿童进行健康状况评价,及时对儿童营养、运动进行动态指导,纠正儿童营养偏离。

陈佳[3](2021)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四肢骨骼肌含量和相位角预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人体成分构成特点目的:本部分研究旨在明确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住院患者的人体成分构成特点。方法:本部分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重医一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50人,并按照年龄、性别在同期就诊的健康体检者中1:1匹配对照组。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研究对象完成人体成分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HFrEF组和对照组的人体成分构成特点;并将HFrEF患者按照四肢骨骼肌含量是否下降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分布情况。四肢骨骼肌含量下降指四肢骨骼肌含量指数[四肢骨骼肌含量(kg)/身高(m)2,aSMI]男性低于7.0 kg/m2,女性低于5.7kg/m2。结果:HFrEF患者的平均aSMI值显着低于对照组[7.05(4.43-26.6)vs.8.6(6.58-35.8)kg/m2,P<0.05],此外HFrEF患者的体脂肪量、体脂率、去脂体重、肌肉量、骨骼肌量以及蛋白质量也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男性患者中无论aSMI是否下降,正常体重患者占比类似(53.6%vs.53.8%,P<0.05),但aSMI下降组患者低体重患者比例增加(11.5%vs.0%,P<0.05),超重和肥胖患者比例降低(46.4%vs.34.6%,P>0.05);而女性患者中,aSMI下降组与未下降组相比,低体重和正常体重患者比例偏高(6.20%vs.13.6%,P<0.05;59.4%72.7%,P<0.05),而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比例下降(34.4%vs.13.6%,P<0.05)。结论:HFrEF患者人体成分构成和对照组差异显着。在四肢骨骼肌含量下降的HFrEF患者中,低体重者比例升高,而超重和肥胖者比例下降。第二部分四肢骨骼肌含量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目的:本部分研究旨在探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定的四肢骨骼肌含量与HFrE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重医一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HFrEF患者200人,完善静脉血标本采集、人体学测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人体成分分析和营养状态评估。本研究使用基于BIA法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四肢骨骼肌含量,并将四肢骨骼肌含量下降定义为四肢骨骼肌含量指数[四肢骨骼肌含量(kg)/身高(m)2,aSMI]男性低于7.0 kg/m2,女性低于5.7 kg/m2。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终点为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分析并比较NYHA各级心功能的HFrEF患者中aSMI下降的比例,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aSMI与HFrE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aSMI下降和未下降的HFrEF患者的死亡率。结果:随访结束时共失访12人,本部分研究实际纳入188人。随访1年,共发生全因死亡72人,全因死亡率为38.3%。按照aSMI是否下降将纳入的HFrEF患者分为下降组(n=72)和未下降组(n=116),aSMI下降组死亡40人,死亡率为55.6%,aSMI未下降组死亡32人,死亡率为27.6%,两组死亡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NYHAII、III、IV的各组心衰患者中四肢骨骼肌含量下降者所占比率分别为:30.0%,34.5%,46.2%(P<0.05)。与aSMI未下降的患者相比,随访1年后,aSMI下降的HFrEF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2.13倍[风险比(HR):2.13,95%置信区间(CI):1.57-2.91,P<0.05]。进一步校正体重指数、血红蛋白、NRS2002评分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混杂因素后,aSMI下降的HFrEF患者较aSMI未下降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2.25倍(HR:2.25,95%CI:1.85-2.48,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aSMI下降的HFrEF患者与aSMI未下降的HFrEF患者1年内的累计全因死亡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HFrEF患者中,四肢骨骼肌含量下降的比率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上升而上升。四肢骨骼肌含量下降的HFrEF患者1年内的全因死亡率显着升高,其可能是HFrE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相位角和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定的相位角(Ph A)水平与HFrE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重医一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HFrEF患者200人,完善静脉血标本采集、人体学测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相位角测量和营养状态评估。相位角的测量使用基于BIA法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完成。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终点为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相位角水平与心衰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高Ph A组和低Ph A组的HFrEF患者的死亡率。结果:本研究结束时失访12人,实际纳入分析188人。随访1年,共发生全因死亡72人,死亡率为38.3%。所有纳入的心衰患者的相位角均值为4.24±0.34°。以相位角4.2°为界值将纳入的HFrEF患者分为高Ph A组(相位角>4.2°,n=81)和低Ph A组(相位角≤4.2°,n=107)。高Ph A组死亡18人,死亡率为22.2%,低Ph A组死亡54人,死亡率为50.5%,两组死亡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脑钠肽、血红蛋白、NRS2002评分、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以及治疗药物等混杂因素后,相位角每降低1°,HFrEF随访期内发生死亡的风险可增加3.24倍(HR:3.24,95%CI:2.31-4.65,p<0.05)。与高Ph A组患者相比,低Ph A组HFrEF患者随访时间内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2.30倍(HR:2.19,95%CI:2.03-2.59,p<0.05)。绘制Kaplan-Meier曲线,高Ph A组和低Ph A组的HFrEF患者1年内的全因死亡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相位角水平较低的HFrEF患者随访时间内全因死亡率显着升高,提示相位角降低可能是HFrE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邹瞿超,金锦江,黄天海,王力,陈长骏,褚永华[4](2021)在《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皮肤创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生物电阻抗技术是一种成熟的生物电信号采集技术,基于其非侵入式、安全、简便等特点已在心电、脑电、肌电采集以及人体成分分析等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皮肤状态检测方面的原理,并描述了该技术应用于皮肤创伤检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探讨了目前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并对其未来的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明福,乔馨瑶,马亚,石磊[5](2021)在《克罗恩病患者生物电阻抗相位角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hA)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D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常规营养指标[体格测量、人体成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测量患者的PhA值, 计算PhA诊断效能。根据Kyle标准, 生物电阻抗50 kHz条件下男性PhA小于5°、女性PhA小于4.6°定义为低PhA, 将患者分为正常PhA组和低PhA组。比较两组间常规营养指标的差异, 并分析PhA与常规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CD患者, 男性71例(63.4%), 女性41例(36.6%);年龄范围15 ~ 60岁;低PhA组56例, 正常PhA组56例。以NRS2002评分为金标准, PhA诊断C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在男性为0.720(95%CI:0.547 ~ 0.893), 女性为0.799(95%CI:0.647 ~ 0.950)。男性以PhA<5.5°作为cut-off值时, 敏感度为0.80, 特异性为0.73;女性以PhA<5.1°作为cut-off值时, 敏感度为0.81, 特异性为0.78。低PhA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比例、PG-SGA评分、浮肿指数均高于正常PhA组(均P<0.05), 而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上臂肌围、腰围、脂肪组织、去脂组织、四肢骨骼肌指数、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和基础代谢率均低于正常PhA组(均P<0.05)。PhA与NRS2002评分、PG-SGA评分和浮肿指数呈负相关(r = -0.26、-0.35、-0.82, 均P<0.05);PhA与BMI、上臂围、上臂肌围、腰围、去脂组织、四肢骨骼肌指数、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基础代谢率呈正相关(r = 0.38、0.59、0.57、0.31、0.36、0.49、0.46、0.25、0.39, 均P<0.05)。结论 CD患者PhA值与常规营养指标相关性较强, 提示PhA可作为营养指标用于评价CD患者的营养状况。

高珊,赵玲,宁媛,李小敏,杨亚锋,郭泉[6](2021)在《生物电阻抗法在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状况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生物电阻抗法(BIA)在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状况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1例重度营养不良老年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治疗的129例中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人体学指标、BIA指标和血清学指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IA指标在重度营养不良预测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WT、BMI、TSF、SMM、ATM/WT、LTM/WT和血浆LYM、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BMI、SMM、ATM/TW、LTM/TW、LYM、ALB水平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IA测定的SMM、ATM/WT、LTM/WT对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发生均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结论BIA能有效预测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

李建平,何立栋,万嫩,温建明,杨宇祥[7](2021)在《基于浓厚分散系HANAI理论的血液温度生物电阻抗特性量化表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温度是人体的重要机能,血液温度变化监测对人体健康评估尤为重要。本文提出拓展的浓厚分散系HANAI理论,结合生物电阻抗谱,量化表征温度对血液生物电阻抗特性的影响规律,为监测血液温度及相关血液疾病的演变过程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T不断上升,血液的生物电阻抗参数Z*持续下降;奈奎斯特峰值电阻参数Rc和峰值电抗参数Xc与温度T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描述为Rc=-0.3T+24.14和Xc=0.08T-5.78。将传统HANAI方程进行拓展,并进行多物理场数值模拟,其数值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揭示了血浆电导率σp和细胞质电导率σc是温度对血液生物电阻抗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展示了一种潜在的血液温度监测方法,在临床医学领域或有一定的科研与应用价值。

刘思尧,刘淼,王殊[8](2021)在《生物电阻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治疗的进步使得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对患者的危害日益突出,寻找有效的早期筛查淋巴水肿的工具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回顾既往有关生物电阻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断方面的研究,发现生物电阻抗能准确诊断已经存在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相比于臂围测量、肢体体积测量、远红外测量和主观症状评分等方法,它对于亚临床阶段的淋巴水肿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卢丽芬,许文炎,罗晴,梁勇[9](2021)在《生物电阻抗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获益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impedance analysis, BIA)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临床价值及长期生存获益。方法对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和临床评估法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临床评估法相比,生物电阻抗分析法不能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RR=0.93,95%CI(0.74,1.16),P=0.52]、全因住院率[RR=0.90,95%CI(0.57,1.42),P=0.65]、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RR=0.71,95%CI(0.47,1.06),P=0.09]及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RR=0.96,95%CI(0.91,1.02),P=0.22];但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收缩压[MD=-3.99,95%CI(-6.25,-1.73),P=0.0005]、左心室质量指数[SMD=-0.24,95%CI(-0.42,-0.05),P=0.01]及脉搏波传导速度[MD=-2.03,95%CI(-3.36,-0.69),P=0.003]。结论与临床评估法相比,BIA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不能降低其全因死亡率、全因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及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但能改善透析前收缩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动脉僵硬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曲振豪,杜强,柯丽,贾静[10](2021)在《三维胸腔肺通气电阻抗动态仿真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通过对肺通气时胸部体表电势变化情况进行定量仿真研究,为胸部电阻抗成像和肺生理病理临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首先结合肺部X射线片以及真实人体肺部生理结构建立包含肺部的三维胸腔模型,同时引入肺组织空气填充系数对肺通气量进行定量描述,得到肺内空气量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二者的关系设置电导率参数模拟肺部从吸气末到呼气末的动态变化过程;最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肺通气状态进行三维动态仿真,并对肺内空气体积与胸部体表电势关系进行计算。为验证肺通气动态仿真方法的准确性,设计实验对20名志愿者深呼吸状态下体表电势进行实际测量,并对仿真与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内空气量增大时,肺内空气体积增加,肺部电导率降低,流经肺组织内的电流线逐渐减少且分布逐渐不均,同时激励电极周围电势明显升高,体表相邻电极间电势差绝对值增大。仿真与实测数据相关系数为0.945 4。结论:肺通气动态仿真方法可以准确地模拟肺通气生理变化过程,并得到肺内空气体积与体表电势之间的定量变化关系,为肺通气动态监测打下了基础。

二、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医学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医学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人体成分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测量机制
    1.1 生物电阻抗原理
    1.2 多频检测原理
2 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测量方法
    2.1 选择电极类型
    2.2 准确测量受试者身高及实际体重
    2.3 选择测试姿势
    2.4 避免皮肤干燥
    2.5 正确连接电极
    2.6 纠正测试姿势
    2.7 注意事项
3 人体成分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3.1 人体成分分析仪辅助糖脂代谢相关诊断
    3.2 人体成分分析仪辅助慢性病管理
    3.3 人体成分分析仪辅助结缔组织相关性疾病的诊断
4 小结

(2)不同体型儿童的体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人体成分分析
        1.2.2儿童体型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2儿童各年龄组体成分分析
    2.3不同体型儿童体成分分析
3讨论
    3.1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准度
    3.2超重与肥胖儿童其骨骼肌质量、体脂百分比、下肢骨骼肌质量均较高

(3)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四肢骨骼肌含量和相位角预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人体成分特点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四肢骨骼肌含量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相位角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基于生物电阻抗技术诊断的肌肉减少症和相位角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NRS2002营养筛查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皮肤创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生物电阻抗技术及其在皮肤创伤研究中的应用原理
2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皮肤创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1 皮肤创面状态的监测和评估
    2.2 不同类型伤口愈合过程的研究
    2.3 创面治疗手段的效果评价
3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皮肤创伤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3.1 缺乏皮肤创伤的形成过程研究
    3.2 检测结果缺乏一致性
    3.3 应用成本高
    3.4 受待测区域条件及环境影响较大
4 结束语

(6)生物电阻抗法在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状况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收集。
        1.2.2 BIA测定。
        1.2.3 血液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影响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BIA法相关指标在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预测中的价值分析
3 讨论

(7)基于浓厚分散系HANAI理论的血液温度生物电阻抗特性量化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理论分析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样品
    2.3 试验条件
3 结 果
4 讨 论
    4.1 计算结果
    4.2 有限元结果
    4.3 试验吻合度
5 结 论

(8)生物电阻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淋巴水肿常用诊断方法
    (一)物理测量
        1.排水法
        2.臂围测量
        3.Perometer
    (二)主观测量(主观症状评估法)
    (三)淋巴显像
        1.核素显像
        2.吲哚菁绿淋巴显像
二、生物电阻抗方法
三、生物电阻抗与其他诊断技术的对比
    (一)生物电阻抗对比臂围测量
    (二)生物电阻抗对比排水法
    (三)生物电阻抗对比Perometer法
    (四)生物电阻抗对比吲哚菁绿淋巴造影
    (五)几种淋巴水肿检测方法的比较(表4)
四、结语

(9)生物电阻抗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获益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检索策略
    二、纳入及排除标准
        1.研究类型
        2.纳入、排除标准
        3.干预措施
        4.结局指标
    三、数据收集与统计学方法
        (一)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二)质量评价
        (三)数据分析
        1.异质性检验
        2.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 果
    一、Meta分析结果(表2)
        1.全因死亡率
        2.全因住院率
        3.透析前收缩压
        4.左心室质量指数
        5.脉搏波传导速度
        6.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7.透析中低血压
        8.透析中不良反应的描述性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三、发表偏倚
讨 论

(10)三维胸腔肺通气电阻抗动态仿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方法
    1.1 三维胸腔模型
    1.2 肺通气动态仿真
    1.3 胸腔真实模型边界求解方法
2 结果
    2.1 肺通气仿真计算
        2.1.1 肺通气流线及电极电势变化
        2.1.2 肺通气相邻电极电势差变化
    2.2 实验及仿真方法验证
        2.2.1 肺通气测量实验
        2.2.2 评价方法
        2.2.3 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四、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医学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人体成分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包思凘,罗娓,刘申容,潘晓,李高鹏,欧阳子瑶. 蛇志, 2021(04)
  • [2]不同体型儿童的体成分分析[J]. 吴江月,陈立新,贾志伟,陈桂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11)
  • [3]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四肢骨骼肌含量和相位角预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D]. 陈佳. 重庆医科大学, 2021
  • [4]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皮肤创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邹瞿超,金锦江,黄天海,王力,陈长骏,褚永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1(11)
  • [5]克罗恩病患者生物电阻抗相位角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J]. 明福,乔馨瑶,马亚,石磊.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2021(04)
  • [6]生物电阻抗法在老年住院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状况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 高珊,赵玲,宁媛,李小敏,杨亚锋,郭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0)
  • [7]基于浓厚分散系HANAI理论的血液温度生物电阻抗特性量化表征研究[J]. 李建平,何立栋,万嫩,温建明,杨宇祥. 仪器仪表学报, 2021(09)
  • [8]生物电阻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断中的应用[J]. 刘思尧,刘淼,王殊.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1(04)
  • [9]生物电阻抗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获益的Meta分析[J]. 卢丽芬,许文炎,罗晴,梁勇.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07)
  • [10]三维胸腔肺通气电阻抗动态仿真方法研究[J]. 曲振豪,杜强,柯丽,贾静. 医疗卫生装备, 2021(07)

标签:;  ;  ;  ;  ;  

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医学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