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术

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术

一、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论文文献综述)

方韶韩,姜杰,朱晓雷,张潇文,李宁,耿国军[1](2021)在《"镂空法"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镂空法"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178例T1~T3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05例、女73例, 年龄41~78岁。178例患者均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 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淋巴结的清扫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100例纳入传统组, 采用"镂空法"78例纳入镂空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术后胸腔引流量、食管吻合口瘘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灶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镂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5.28±1.77)枚、右侧为(3.33±1.36)枚, 传统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1.79±0.96)枚、右侧为(1.05±0.88)枚;同侧组间比较, 镂空组均多于传统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10、12.841, P值均<0.01)。镂空组78例中, 喉返神经损伤共3例(3.85%), 其中轻度损伤2例(2.56%)、中度损伤1例(1.28%);传统组100例中, 喉返神经损伤12例(12.00%), 其中轻度损伤8例(8.00%)、中度损伤4例(4.00%);镂空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低于传统组, 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75,Z=-1.936,P值均>0.05)。镂空组肺部感染7例(8.97%)、传统组为20例(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镂空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 在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侯力华[2](2021)在《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并发症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式在术后相关并发症、近期预后、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合理的食管癌手术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01月01日至2020年06月01日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同一医疗组的食管癌患者274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及吻合部位分为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胸顶45°吻合术(Ivor-Lewis MIE)组,经左胸食管癌根治弓上45°吻合术(Sweet)组,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颈部45°吻合术(Mc Keown MIE)组。Ivor-Lewis MIE组123例,胸中段73例、胸下段50例;Sweet组68例,胸中段39例、胸下段29例;Mc Keown MIE组83例,胸中段54例、胸下段29例。分别对比研究胸内吻合的两种术式和右胸入路的两种术式,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Ivor-Lewis MIE组与Sweet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肿瘤位置、肿瘤分化和临床分期以及FEV1、FEV1/FVC等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站数、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吻合口/管胃瘘、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Ivor-Lewis MIE组110例,Sweet组58例。胸痛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吻合口狭窄、进食哽噎感、反酸、咳嗽、气促等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vor-Lewis MIE组与Mc Keown MIE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肿瘤位置、肿瘤分化和临床分期以及FEV1、FEV1/FVC等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方面,Ivor-Lewis MIE组(6.9±2.2)短于Mc Keown MIE组(7.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站数、腹部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站数、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心律失常及深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吻合口/管胃瘘、切口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Ivor-Lewis MIE组110例,Mc Keown MIE组76例。胸痛及气促等症状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吻合口狭窄、反酸、嗽症及进食哽噎感等症状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胸顶45°吻合术相较于经左胸食管癌根治弓上45°吻合术,具有淋巴结清扫彻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胸顶45°吻合术,吻合口/管胃瘘、肺部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狭窄等主要术后并发症低于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颈部45°吻合术。更适用肿瘤位于主动脉弓下缘以下、无颈部淋巴结肿大(无需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胃-食管45°斜行吻合可能可以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隆江[3](2021)在《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预后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远期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本医疗组接受微创食管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RAMIE组和VAMIE组,其中RAMIE组38例,VAMIE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无瘤生存率(92.1%、68.4 vs 70.0%、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总生存率(97.4%、76.3%vs 92.5%、5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食管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陈建清[4](2021)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前患者吻合口瘘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措施。因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复杂、高侵袭性的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根据术前相关因素为患者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用于筛选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高风险患者,提前给予临床措施,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并管状胃经食管床上拉至颈部机械吻合、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28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特征、术前检验检查、术中指标。运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开发一项新的临床预测模型。使用C-统计量、校准图、Brier得分等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另外,我们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评估模型开发过程的可重复性。结果:1.统计的术中指标,包括术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及卡方分析结果显示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组与无吻合口瘘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纳入的预测因素包括患者一般状况、肿瘤情况、术前检验检查在内的共28个变量。运用Lasso回归分析及结合既往的文献、临床经验,最终筛选出4个变量,分别为主动脉硬化、心脏疾病、BMI、FEV1。将这4个预测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该预测模型显示出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性能,C-统计量为0.67(95%的置信区间:0.593-0.743),校准曲线贴合45°斜线,Brier得分为0.179。在内部验证中C-统计量仍可以达到0.66,校准曲线效果良好。结论:1.我们成功构建了临床预测模型用于术前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2.当患者有主动脉硬化、心脏疾病、肥胖、FEV1低时,术后吻合口瘘风险更高,可在术中行相关手术技巧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因此,本研究中心的临床预测模型是指导术者在临床上一级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实用性工具。

郭丽[5](2021)在《胸腔镜和纵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纵隔镜和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7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患者接受了纵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MATHE),48例患者接受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TATTE)。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纵隔镜组和胸腔镜组。收集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食管癌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其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对76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不同术式对患者生存率及术后长期并发症的影响,从而评估MATHE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胸腔镜组和纵隔镜组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相较于TATTE,MATHE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3天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少于TATTE患者(P<0.05)。所有术后短期并发症中只有低蛋白血症发生率纵隔镜组低于胸腔镜组(P<0.05),而肺部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P>0.05),且两组的生存曲线相交,但纵隔镜组的下降趋势较缓慢。结论TATTE和MATHE在技术上都是安全、可行的。MATHE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TATTE在淋巴结清扫方面更彻底。然而,两组患者术后长期并发症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马雷[6](2021)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RLN LN)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79例于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初治并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鳞癌患者行生存分析,分析RLN LN转移与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全组179例食管鳞癌患者RLN LN转移率为26.3%(47/179),3年总生存率为56.2%,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下的RLN LN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三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vs 49.6%,x2=2.616 P=0.106);有无RLN LN转移在N1期、N2+N3期的三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59.2%vs 55.7%x2=0.011 P=0.915;25.5%vs 25.6%x2=0.246 P=0.620)。单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位置、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神经侵犯、脉管癌栓、RLN LN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癌总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长度、N分期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48 95%CI:1.096-2.188 P=0.013,OR=1.495 95%CI:1.076-2.075 P=0.016)。结论:RLN LN转移需结合着N分期对预后进行评估,随着N分期和肿瘤长度的增加,食管鳞癌三年生存率逐渐降低。

魏鑫[7](2020)在《三维重建模型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随着三维重建模型(Three-dimensional Recontruction,3D)在微创外科的普及,胸外科也逐渐开展此项技术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是指将影像学二维图像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转变为三维可视化模型的过程,这种模型可清晰的展示肿瘤特征、与血管的关系及相关毗邻解剖结构,对于疾病的诊断、术前规划及手术过程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维重建模型通常应用于肺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能有效的增加手术安全性,而食管外科领域却少有人报道。目的:将三维重建模型与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结合起来,分析术前三维重建的相关诊断指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重建模型特点,探索研究三维重建模型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诊疗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消化道内镜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的病人临床资料。以上患者均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为:1、术前完善内镜检查及病理明确诊断为食管鳞癌;2、患者年龄大于等于18且小于80者,对研究知情,且同意研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3、所有患者均符合食管癌手术适应症并行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4、术前行胸部及上腹部增强CT者,且其他影像学资料完善者;5、术后病理结果完备者。排除标准为:1、对相关药物及造影剂过敏者;2、术后病理结果为肉瘤者,或肿瘤位于食管胃结合部者;3、中途退出或不能积极配合者。将入选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患者,术前使用Mimics制作的三维重建模型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术前规划及术中指导。对照组21例患者,术前使用增强CT及与实验组相同辅助检查进行术前规划及术中指导。并收集其术前相关诊断指标及术中手术指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三维重建模型在食管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一、术前重建结果1、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检查,内镜可通过38例,不可通过4例,通过组胃镜测量病变长度为3.684±1.244cm,术后病理长度为3.508±1.186cm,实验组三维重建测量病变长度为3.651±1.959cm,术后病理长度为3.881±2.018cm。术前三维重建、胃镜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测量结果和术前三维重建与术前胃镜测量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21例食管癌患者经术后手术病理诊断为T1期2例、T2期9例、T3期10例,其中术前使用三维重建诊断为T1期、T2期、T3期各为3例、9例、9例,准确率分别为50%、66.7%、70%。所有患者总准确率为66.7%。3、实验组21例食管癌患者术前通过三维重建模型一共标记了133枚淋巴结,其中阳性13枚,阴性120枚。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比,一共有6枚阳性淋巴结,106枚阴性淋巴结符合病理结果。三维重建关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率为84.2%,敏感性为30%,特异性为93.8%。二、手术相关结果1、研究对象为42例,实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变位置及术中吻合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2、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64.52±54.43 min VS339.26±78.08 min,P=0.001)、术中出血量(148.81±43.64 ml VS 200±72.46 ml,P=0.008)、术后24小时引流量(188.1±59.45 ml VS 262.38±60.91 ml,P=0.000)、清扫淋巴结站数(7.67±1.91/6.24±1.67,P=0.014)、患者依从性(70±15.49/53.81±14.93,P=0.014,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3、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胸腔吻合口瘘,经内镜下吻合口瘘修补术后治愈。1例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1、三维重建模型可详细的呈现食管及肿瘤的解剖结构及毗邻结构,基于模型的三维立体测量瘤体及淋巴结比传统影像学二维图像更加方便、直观、准确,能有效的协助术者进行术前规划,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化外科的目标。2、三维重建模型对于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增加淋巴结清扫站数、患者依从性,并在科研教学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邵长海[8](2020)在《纵隔镜联合腹腔镜与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Meta分析客观评价纵隔镜联合/同步腹腔镜(VAMS)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VATS)在治疗食管肿瘤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何差异,以判断纵隔镜对比胸腔镜在食管癌治疗方面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同时将充气式纵隔镜联合/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应用于临床,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按PICO原则制定检索式,使用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有关纵隔镜联合腹腔镜与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对比研究的所有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2019年12月,依照确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获取的文献再次进行选择,并对选取的文献行质量评价,最后对选取文献的结局指标行Meta分析(使用RevMan 5.3)。2、通过统计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术中和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初步分析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势及不足之处。结果:1、最后纳入8篇文献,其中包含8项队列研究,共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纵隔镜组手术所需时间结果为(MD=-075.23,95%CI[-103.57,-46.90],P<0.05)、手术中失血量结果为(MD=-93.04,95%CI[-154.72,-31.36],P<0.05)、术后总住院天数结果为(MD=-2.52,95%CI[-3.16,-1.87],P<0.05)、术后第一日疼痛评分结果为(MD=-1.04,95%CI[-1.49,0.58],P<0.05)、术后并发胃排空延迟结果为(RR=0.14,95%CI[0.03,0.77],P<0.05)均比胸腔镜组手术效果好。但2者相比,淋巴结清扫个数结果为(MD=-4.19,95%CI[-8.52,0.13],P>0.05)、术后三日总引流量结果为(MD=-569.09,95%CI[-1231.45,93.27],P>0.05)、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结果为(RR=0.74,95%CI[0.40,1.36],P>0.05)、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结果为(RR=1.20,95%CI[0.57,2.53],P>0.05)、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结果为(RR=1.31,95%CI[0.43,3.95],P>0.05)、术后并发乳糜胸结果为(RR=0.46,95%CI[0.14,1.46],P>0.05)、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结果为(RR=1.22,95%CI[0.61,2.44],P>0.05)、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结果为(RR=1.80,95%CI[1.00,3.26],P=0.05)、术后再次开胸结果为(RR=0.93,95%CI[0.22,3.92],P>0.05),2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4例行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2例患者出现单侧少量胸腔积液,随访1年半均未出现远期并发症。结论:1、纵隔镜联合腹腔镜切除食管肿瘤与胸腹腔镜联合切除食管肿瘤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第一日疼痛程度轻及术后并发胃排空延迟的情况少。2、将4例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结果进行分析:此方法有利于保护神经,纵隔充气使手术空间明显增大;术中双肺通气,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左喉返神经暴露良好,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除彻底;不经胸腔,肺功能较差或胸腔有严重结核等病变,胸腔致密粘连患者仍可手术,手术适应症适当扩大;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目前近期的效果较好;较传统胸腹腔镜更加微创。

宋均鼎[9](2020)在《人工气胸在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评估及影响预后相关性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人工气胸下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及探究影响其预后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胸心外科住院且完成胸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食管癌113例病例,依据手术中是否使用人工气胸的方式不同分为人工气胸组51例和传统腔镜手术组62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气变化;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术后患者预后分析。最后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确定手术中使用人工气胸的应用价值。结果:1.手术开始建立人工气胸后,患者CO2分压存在不同程度升高,人工气胸后O2分压存在不同程度下降,停止人工气胸后,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同时人工气胸后血气pH值下降,与气胸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人工气胸后,可恢复至术前水平。2.人工气胸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工气胸组术中对于淋巴结清扫的数目明显多于传统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工气胸组术中出血量与传统腔镜手术组相比明显减小(P=0.017)。3.人工气胸组患者肺部感染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腔镜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瘘发生率、乳糜胸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人工气胸组术后五日炎症因子TNF-α、IL-6指标(ng/ml)呈递减趋势;传统腔镜手术组术后五日炎症因子TNF-α、IL-6指标(ng/ml)亦呈递减趋势,同时间段传统腔镜手术组TNF-α、IL-6指标明显高于人工气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方面均高于正常水平,其中WBC呈逐日递减恢复正常水平趋势,FT3、FT4呈逐日递增恢复正常水平趋势,但两组术后同一时间段的WBC、FT3、FT4、CRP及皮质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术后规律放化疗是食管癌患者生存率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其中保护性因素为手术治疗后规律放疗和化疗(OR=0.420及0.211)。人工气胸组、传统腔镜手术组两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5%和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腔镜食管癌手术使用人工气胸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可短手术时间、减小对喉返神经的损伤且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人工气胸技术使用具有降低炎症介质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减少手术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总之人工气胸胸腔镜技术在治疗食管癌方面相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合理选择使用。通过研究还得出了结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化疗等方面。

张勇[10](2020)在《人工气胸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验证人工气胸应用于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安全性,评价其短期疗效。方法筛选出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病例78例,根据是否应用了人工气胸,把这些实施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人工气胸组36例,传统胸腔镜组42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术中(胸部手术开始后30分钟)和术后(胸部手术结束后30分钟)监测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气道压、呼气末CO2分压、血气分析PH值)、手术短期疗效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等情况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实验的78例病人无中转开胸者,均获得手术成功。人工气胸组术中和术后心率均比传统胸腔镜组快(94.6±6.5 VS 86±4.9)、(98.5±5.6 VS 90.8±6.7);人工气胸组术中气道压比传统胸腔镜组高(22.7±1.9 VS 20.9±1.8);呼气末CO2分压比传统胸腔镜组高(38.8±5.6 VS 30.2±4.4);PH值比传统胸腔镜组低(7.27±0.18 VS 30.2±7.38±0.25);术中出血量比传统胸腔镜组少(134.0±46.2 VS184.3±65.8);胸部淋巴结清扫总数目明显比传统胸腔镜组多(18.5±4.2 VS14.6±3.8);清扫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数目比传统胸腔镜组多(4.7±2.4 VS2.8±1.9);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阳性数目也比传统胸腔镜组多(1.2±0.4 VS 0.3±0.1);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传统胸腔镜组低(5.6%VS 21.4%)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气胸辅助下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是安全的,较传统胸腔镜方法在减少术中出血、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方面有显着优势。

二、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并发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病例选择
        2.1.1 病例来源
        2.1.2 入组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一般资料
第三章 围术期处理及术式
    3.1 术前评估
    3.2 手术禁忌证
    3.3 术前准备
    3.4 手术方式
        3.4.1 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颈部45°吻合术(Mc Keown MIE)
        3.4.2 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胸顶45°吻合术(Ivor-Lewis MIE)
        3.4.3 经左胸食管癌根治弓上45°吻合术(Sweet)
    3.5 术后处理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观察指标
    4.2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
        4.3.1 手术指标对比
        4.3.2 并发症对比
        4.3.3 各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随访对比
第五章 讨论
    5.1 不同手术方式之间的比较
        5.1.1 Sweet术式与Ivor-Lewis MIE术式的比较
        5.1.2 Ivor-Lewis MIE 术式与Mc Keown MIE 术式比较
    5.2 对于食管癌吻合方式的思考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3)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预后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4)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前患者吻合口瘘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预测因素的筛选
    2.3 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表现评估
    2.4 列线图的使用方法
3 讨论
    3.1 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3.2 预测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胸腔镜和纵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纵隔入路治疗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的新趋势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各因素分类情况
        2.2 生存分析分组情况
        2.3 手术方法及随访情况
    3 统计学分析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三维重建模型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材料、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食管、周围血管及脏器影像学数据的获取
        2.3.2 影像数据储存及Mimics三维重建模型
        2.3.3 三维重建模型及增强CT诊断标准
        2.3.4 食管的重建、术前规划及手术风险评估
        2.3.5 手术方法及术中指导
        2.3.6 三维重建模型在医患沟通及教学中的应用
    2.4 临床资料收集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测量病变长度的结果对比分析
    3.3 三维重建模型于食管癌疾病分期的诊断意义
    3.4 三维重建模型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意义
    3.5 三维重建模型相关手术指标的对比
    3.6 平面二维图像
    3.7 三维重建后食管及肿瘤与血管系统之间的关系
    3.8 三维重建后可疑淋巴结毗邻解剖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三维重建模型在食管癌术前规划中的意义
    4.2 三维重建模型在食管癌术中指导中的意义
    4.3 三维重建模型在医患沟通及科研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维重建模型在食管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荣誉

(8)纵隔镜联合腹腔镜与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单孔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初步分析(附4例报告)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人工气胸在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评估及影响预后相关性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入组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麻醉方法
        2.2 手术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术后并发症定义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人工气胸建立后对患者血气指标影响
    3 人工气胸组与传统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4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6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7 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8 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比较
    9 影响人工气胸组预后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10)人工气胸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人工气胸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背景
    1.2 人工气胸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优势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资料和方法
        2.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2 研究分组
    2.2 手术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患者术中和术后监测指标
    3.3 患者手术短期疗效评价指标
    3.4 患者胸部淋巴结清扫情况
    3.5 患者术后并发症
第4章 讨论
    4.1 人工气胸安全性分析
    4.2 短期疗效评价
    4.3 淋巴结清扫分析
    4.4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论文参考文献)

  • [1]"镂空法"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应用价值[J]. 方韶韩,姜杰,朱晓雷,张潇文,李宁,耿国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06)
  • [2]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并发症对比研究[D]. 侯力华. 延安大学, 2021(09)
  • [3]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预后对比分析[D]. 隆江.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前患者吻合口瘘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D]. 陈建清.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胸腔镜和纵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的回顾性研究[D]. 郭丽.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预后分析[D]. 马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三维重建模型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D]. 魏鑫. 河南大学, 2020(02)
  • [8]纵隔镜联合腹腔镜与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邵长海.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9]人工气胸在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评估及影响预后相关性因素分析[D]. 宋均鼎. 青岛大学, 2020(01)
  • [10]人工气胸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对比分析[D]. 张勇.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