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女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蒙古族女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一、蒙古族女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丽[1](2021)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四子王旗蒙古族女性角色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弗洛伊德在对两性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过程当中,发表了《女性气质》一文,在文中明确指出,在对一个人进行判断的过程当中,最首要考虑的是这个人的性别。而女性、性别等问题也成为了这个时代难以规避的社会议题之一。今天,通过对农牧区蒙古族女性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进行分析发现,女性主体意识变得相对较强,在社会生产和公共活动当中,都能够看到女性的身影,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时代变迁的过程当中,牧区蒙古族女性的家庭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较大的变迁。阐述蒙古族传统性别文化氛围赋予民族女性的期待和要求,分析文化传统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女性社会心理的形成方面的意义。对蒙古族女性的性别角色和心理价值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蒙古族女性的角色变换情况,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农牧区的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本次研究过程当中,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方式,对牧区蒙古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探讨蒙古女性的角色定位,在实际分析过程当中,分别对牧区蒙古族女性的生活背景、行为模式以及行为动机展开了分析,指出地区文化和民族传统对于牧区蒙古族女性在实际生活过程当中的影响,从而为深入分析,在现代社会关系网络当中女性角色的变化规律,并且还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关系网络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还交代了此次田野调查的对象,为本次开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指出传统文化当中对于蒙古族女性角色的期待,并且指出在蒙古族文化当中,针对女性的性别特色和性别文化都有相应的制度和标准,便于更好地理解当下女性性别角色变迁;第三部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传统中的性别角色期待与现代蒙古族女性个体的社会网络与日常休闲中的女性角色特征;第四部分主要以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两方面详细地分析了蒙古族女性所承担的家庭角色,分析多元化家庭中对于蒙古族女性的要求和期待及家庭生活环境对女性自身所带来的一些改变,比如女性个体对自身的期望、角色选择、角色适应等;第五部分衔接上一部分的结尾,对现代蒙古族女性角色特征进行分析;第六部分总结文章,阐述牧区蒙古族女性角色研究在民族地区进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的少数民族女性研究提供有效的价值和建议。

萨日娜[2](2020)在《蒙汉大学生情绪调节差异》文中研究说明情绪调节对于生理以及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作用。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影响其所拥有的情绪。何时拥有这些情绪以及如何体验和表达这些情绪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情绪调节就是指个体对于情绪发生、体验以及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认为情绪调节有两种策略,即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前,是个体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认知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策略。表达抑制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后,是个体通过调整自身的行为或者生理反应来减少情绪体验的策略。以前的跨文化研究发现,文化会造成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不同且主要在表达抑制策略上,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中的人们鼓励和提倡情绪体验的自由表达,但是东方为代表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不鼓励在宫中场合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更多的使用表达抑制策略。同时,更多都是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跨文化研究,对亚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内蒙古地区蒙汉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以内蒙古地区蒙汉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蒙汉大学生情绪调节使用现状,以及情绪调节中表达抑制策略的文化差异。研究一采用问卷法,首先报告了蒙汉大学生情绪调节使用现状。选取内蒙古地区大学本科生420名,采用问卷法。研究结果发现(1)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选用时有差异,表现为更多的倾向于选择认知重评策略来调节情绪。(2)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情绪调节两种策略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性别、生源地。男大学生相较于女大学生更多地使用表达抑制策略;农区大学生相较于牧区大学生更多的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研究二为实验研究,被试为内蒙古地区大学生53名,采用2×2×2的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分别为民族、社会情境、情绪类型。研究结果发现(3)内蒙地区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情绪体验之间的相关有着民族差异,表现为汉族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与负性情绪体验负相关,而蒙古族没有这种相关。(4)大学生体验不同情绪类型后表达抑制使用频率有显着差异,表现为在体验负性情绪后相较于体验正性情绪更容易使用表达抑制策略。(5)不同民族大学生在体验不同情绪后使用表达抑制频率不同,表现为汉族大学生体验到消极情绪后相较于蒙古族大学生更多的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而蒙古族大学生体验到正性情绪后更多的使用表达抑制策略。(6)不同社会情境下体验不同情绪后使用表达抑制频率不同,表现为在不同民族情境中体验到负性情绪后更多的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而在同民族情境中体验不同类型情绪没有差异。因此蒙汉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有着文化差异。

赵云喜[3](2019)在《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文中认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民族传统体育以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存在方式承载着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古老游戏文化。如何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深闺”,民族文化自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理论基础上,以调研数据为支撑,系统的分析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情况,试图找出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来增强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从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是本选题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1章是前言,主要对选题依据和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说明;第2章是对文章涉及到的核心词汇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陈述;第3章主要是对文章所涉及的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叙述和说明;第4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对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研究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影响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因素;第5章是文章的结论与建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了解程度高于物质、制度文化。(2)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主流意识是积极健康的,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持有积极的态度,愿意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行为的坚持和参与的程度表现较差。(3)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认同程度低,且主观性比较强。不同性别的云南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存在明显差异。(4)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认同整体呈现认知欠缺的趋势。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收入的云南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认同存在明显差异。(5)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认同高于对物质、制度文化的认同,但有0.8%-38.1%的学生态度不明确。不同性别、民族、地域、家庭人均年收入的云南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认同存在明显差异。(6)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受自身因素和所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知渠道单一、价值取向偏离、主观性比较强。

恩和吉日嘎拉,韩雪,李贵敏,郭钰,丛章跃,赵小强,高超,李筱贺,李志军[4](2017)在《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古族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及时了解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蒙古族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在校大学生的健康保健与体育锻炼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12月就读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健康蒙古族女大学生150名,汉族女大学生150名,测量了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胸围和视力情况,并与以往结果相比较。结果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古族女大学生身高比近年汉族女同学高12.75 cm,比近年蒙古族女同学高12.22 cm。体重比近年汉族女同学高2.37 kg,比近年蒙古族女同学高0.096 kg。胸围比近年蒙古族女同学高1.83 cm,比汉族女同学高6 cm。视力:右眼视力比近年汉族女同学高0.64,比近年蒙古族女同学低0.20,左眼视力比近年汉族女同学高0.66,比近年蒙古族女同学低0.15。结论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古族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发生明显改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预防近视。

白雪莲[5](2014)在《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大,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方面。特别是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难题。针对就业压力这个普遍性的问题,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分别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原因,探讨了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但专门针对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却不多。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内蒙古地区不同高校316名蒙古族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就业压力现状(含影响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因素、压力反应和应对方式)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揭示了当前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为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蒙古族女大学生存在就业压力且产生了较强的压力反应。高压力群体占到59.5%。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反应主要包括正性反应与负性反应,负性反应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人际关系反应等,其中正性反应高于负性反应,负性反应中最不受影响的是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反应没有民族差异,只有生理反应有年级差异。2.影响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各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导致蒙古族女大学生高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市场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等。其中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市场因素、个人因素的影响较高,而家庭因素的影响相对低。3.蒙古族女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应对方式特点。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主要分为两类,既积极应对与负性应对。她们主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者得到以下启示:1.要缓解就业压力的影响,蒙古族女大学生首先需要完善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2.学校应注重针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她们的职业能力;3.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家庭需要改变观念,给予足够支持;4.社会要营造氛围,出台倾斜性政策,缓解蒙古族的女大学生就业压力。

张丰采[6](2014)在《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人们的日常消费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物质的丰富一方面为人们的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对消费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处在这一快速发展环境中的蒙古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受社会发展潮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对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全面研究,有利于及时了解这一群体消费现状的最新情况,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在校大学生消费教育和引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各高校有针对性的进行校园消费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帮助在校的蒙古族大学生认识自身的消费行为,自觉学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消费观。本研究采用访谈和发放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大学生比较集中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三所高校为主要调查地点,对在校蒙古族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做了较为全面充分的研究分析。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导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做简单综述;对相关概念做界定和说明;介绍研究对象的选择和采用的方法。第一部分,首先对蒙古族大学生从生活消费、教育消费和社会消费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描述其主要消费现状。第二部分,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差异做出阐述。主要把大学生群体划分为蒙、汉大学生、内蒙古东西部生源蒙古族大学生、蒙古族城乡户籍大学生、蒙古族男女大学生和不同年级蒙古族大学生,对其消费现状中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具体分析民族文化、家庭、经济制度、学校、社会五方面因素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第四部分,对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特征做出总结并提出优化对策。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传统民族文化对蒙古族大学生的消费仍有影响,但影响力逐渐弱化;当代蒙古族大学生消费水平普遍提升,但不同群体仍有差异;消费结构由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发展;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心理尚未成熟;紧跟时代潮流,消费方式不断丰富。鉴于此,我们提出了蒙古族大学生消费优化对策:倡导马克思主义科学消费观;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家庭消费教育;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加强学校消费教育,建设良好校园消费文化。希望通过以上对策来完善蒙古族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哈斯塔娜[7](2013)在《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高校为例》文中指出婚恋观是指个体对婚姻和恋爱问题的主观看法和内在价值标准,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她们的婚恋问题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她们的婚恋观问题不仅能反映出她们自身的价值观取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她们未来婚姻家庭状况,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研究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恋观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婚姻对于女大学生而言意义会更为不同,会关系到女大学生一生的幸福。而女大学生的婚恋问题,又往往处于很敏感和特殊的状况,尤其值得关注。本论文主要用调查问卷法,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本次问卷调查是以内蒙古各大高校的蒙古族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71份,有效率为90.33%。问卷设计到基本情况、恋爱观、性观念、择偶观、婚姻家庭观等方面的问题,一共32道题目来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再从恋爱观、性观念、择偶观、婚姻家庭观方面进行了结果分析,通过结果分析了解到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并提出存在问题。本文中,提出了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存在普遍性和公开化、恋爱动机不纯的比例较高、性观念的态度宽容和传统道德的淡化、绝大多数坚持与本民族通婚等存在问题。然后,对问题存在的原因从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家庭、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蒙古语师资队伍,加强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性教育、婚恋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教育,并针对蒙古族女大学生做就业指导工作等对策。

张胜林,李小唐,雷慧,王东良[8](2012)在《汉、蒙古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汉、蒙古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差别,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结果:(1)汉、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属于正常体重,同性别组间比较,身高标准体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表现为汉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优于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2)肺活量/体重指数仅达到及格标准,同性别组间比较,肺活量/体重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3)耐力素质表现为良好状态,同性别组间比较:耐力素质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4)坐位体前屈素质也表现为良好状态,部分汉、蒙古族男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达到优秀,而汉、蒙古族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达到优秀。同性别组间比较,坐位体前屈素质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表现为汉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优于蒙古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5)男大学生50m跑素质表现为良好,女大学生50m跑素质仅为及格。同性别组间比较,50m跑素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汉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优于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耐力、50m跑素质汉、蒙古族男女大学生之间没有明显差别;汉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优于蒙古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

包呼和[9](2012)在《运用跨理论模型对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主要采用修订的"蒙汉"双语文字的《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跨理论模型对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了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1 000名蒙古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了实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锻炼行为有阶段性的特点,基本呈"橄榄球"型的分布特点。在体育锻炼行为上,自我释放和自我管理与5个变化阶段高度相关,意识控制因素与后3个变化阶段高度相关,并在准备阶段出现了影响因素重叠的情况。

李军[10](2011)在《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民族地区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同,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内蒙古自治区某普通高等学校蒙、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实证依据。

二、蒙古族女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古族女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性别视角下四子王旗蒙古族女性角色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理论选择
        一、女性人类学研究
        二、社会性别研究
        三、性别角色研究
        四、少数民族地区女性研究
        五、理论选择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地点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地点概况
        二、研究对象概况
第二章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社会性别角色
    第一节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文化
        一、文化传统中的性别角色分工
        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蒙古族女性
        三、女性禁忌习俗
        四、蒙古民歌中的女性性别角色
    第二节 蒙古族传统文化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塑造
        一、角色定位于家庭
        二、女性自我角色意识处于保守状态
    第三节 传统性别文化的隐性延续与蒙古族女性心理
        一、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的规范与女性心理
        二、女性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环境冲突中的心理
第三章 社会互动中的四子王旗蒙古族女性角色
    第一节 文化传承中的四子王旗女性
        一、四子部落服饰文化传承人
        二、奶食文化的传播者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日常休闲活动中的女性角色特征表现
        一、主动扩展社交圈、动手能力较强
        二、独立自主性愈发明显
第四章 多样化家庭中的蒙古族女性角色地位
    第一节 不同家庭结构中的蒙古族女性和社会性别
        一、核心家庭对蒙古族女性的期待
        二、单亲家庭中蒙古族女性的双重角色
    第二节 四子王旗蒙古族女性家庭角色地位
        一、女性对家庭资源的支配与家庭中的威望
        二、四子王旗女性在社会互动中的自我发展
第五章 “自我服务和自我调节”机能下的四子王旗女性
    第一节 现代蒙古族女性自我期待及角色适应策略
        一、四子王旗女性的自我角色期待
        二、四子王旗女性多元角色适应特征
    第二节 实现女性角色的可持续发展
        一、四子王旗蒙古族女性人生价值选择的优化
        二、可持续发展中的蒙古族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子王旗蒙古族女性角色研究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蒙汉大学生情绪调节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问题提出
        3.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情绪
        2.情绪调节
        3.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二、研究一
    (一)蒙汉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现状
        1.研究目的
        2.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5.研究结论
三、研究二
    (一)蒙汉大学生不同社会情境中体验不同情绪后的表达抑制
        1.研究目的
        2.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5.研究结论
        6.分析与讨论
四、讨论与结论
    (一)总讨论
    (二)结论
五、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日常情绪体验问卷(DES)
附录二 情绪调节问卷 ERQ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1.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1.1.3 加强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情感的需要
        1.1.4 云南独特的地域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概念
        2.1.2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2.1.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
        2.1.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概念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1 国内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的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国外关于文化认同的研究
        2.3.2 国外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结果和分析
    4.1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基本情况分析
        4.1.1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4.1.2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程度分析
        4.1.3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情况分析
    4.2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了解程度的分析
        4.2.1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了解情况分析
        4.2.2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了解程度分析
        4.2.3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了解程度分析
    4.3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分析
        4.3.1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认同分析
        4.3.2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认同分析
        4.3.3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认同分析
    4.4 影响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因素分析
        4.4.1 社会层面的因素影响
        4.4.2 学校层面的因素影响
        4.4.3 家庭层面的因素影响
        4.4.4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政府部门应从制度和行为实践层面来加强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教育
        5.2.2 高校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
        5.2.3 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来培养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意识
        5.2.4 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
        5.2.5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古族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测量方法及指标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蒙古族与汉族女大学生身体状况比较
    2.2 蒙古族与汉族女大学生视力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学生体质指标形式
    3.2 该次测量与以往数据比较
    3.3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古族女大学生体质差异原因分析及意义
        3.3.1地域因素
        3.3.2 饮食因素
        3.3.3 文化因素
        3.3.4 运动习惯
    3.4 相关建议

(5)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压力及其相关研究
        2.1.1 压力
        2.1.2 压力反应
        2.1.3 压力的影响因素
        2.1.4 压力的应对方式
    2.2 就业压力及其相关研究
        2.2.1 就业压力
        2.2.2 就业压力的反应
        2.2.3 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2.2.4 就业压力的应对
        2.2.5 大学生就业压力测量工具的研究
    2.3 蒙古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
    4.2 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4.2.1 影响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个人因素
        4.2.2 影响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高校因素
        4.2.3 影响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市场因素
        4.2.4 影响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家庭因素
        4.2.5 影响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其他社会因素
    4.3 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状况
        4.3.1 蒙古族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种类
        4.3.2 蒙古族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4.4 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反应、影响因素及应对的关系
5 结论
6 启示与对策
7 本研究的不足和创新
    7.1 本研究局限
    7.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四)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采用的方法
一、 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一) 生活消费
    (二) 教育消费
    (三) 社会消费
二、 不同群体大学生消费差异比较分析
    (一) 蒙、汉大学生消费差异
    (二) 内蒙古东西部生源蒙古族大学生消费差异
    (三) 蒙古族城、乡户籍大学生消费差异
    (四) 蒙古族男、女大学生消费差异
    (五) 不同年级蒙古族大学生消费差异
三、 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民族文化因素
    (二) 家庭因素
    (三) 经济、制度因素
    (四) 学校因素
    (五) 社会因素
四、 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结论及优化对策
    (一) 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结论
    (二) 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优化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 2 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访谈提纲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三)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创新点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和方法
        3.研究创新点
一、 婚恋观基础理论问题
    (一) 婚恋观的概念
    (二) 婚恋观的特点
        1.自主性
        2.时代性
        3.可变性
        4.相对稳定性
    (三) 婚恋观的内容
        1.恋爱观
        2.性观念
        3.择偶观
        4.婚姻家庭观
二、 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分析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二) 调查结果的分析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2.关于恋爱观的调查分析
        3.关于性观念的调查分析
        4.关于择偶观的调查分析
        5.关于婚姻家庭观的调查分析
三、 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1.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存在普遍性和公开化
        2.蒙古族女大学生中恋爱动机不纯的比例较高
        3.蒙古族女大学生在恋爱和学业关系问题上,理性认知与盲目实足戈将
        4.蒙古族女大学生对性观念的态度宽容和传统道德的淡化
        5.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性教育匮乏,对西方性教育的认同感较高
        6.蒙古族女大学生在择偶方面,绝大部分坚持与本民族通婚
        7.蒙古族女大学生择偶标准出现现实与功利化的色彩
        8.蒙古族女大学生对待离婚的态度更加包容
    (二) 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
        2.学校教育的影响
        3.家庭因素的影响
        4.自身因素的影响
四、 蒙古族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一) 发挥学校教育在蒙古族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过程中的正确引导
        1.学校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蒙古语师资队伍
        2.高校必须要做到力排社会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婚恋观氛围
        3.加强校园文化的作用
        4.重视蒙古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
        5.加强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性知识的教育
        6.重视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婚恋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
        7.学校要加强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
        8.重视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9.建立蒙古语网络平台,进行婚恋道德教育
        10.注重对蒙古族女大学生的民族教育
    (二)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和民族优秀品德教育的传承
        2.不过分教育孩子把民族作为择偶的标准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关注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性别及民族歧视
        2.成年人要对大学生树立好榜样
        3.媒体要积极引导对正确婚恋观的形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汉、蒙古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测试法
        1.2.3 数理统计法
        1.2.4 比较研究法
    1.3 测试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身高标准体重结果与分析
    2.2 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结果与分析
    2.3 800 m跑 (女) /1 000m跑 (男) 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2.4 坐位体前屈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2.5 50m指标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3 小结

(9)运用跨理论模型对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问卷调查法
    2.3 访谈法
    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蒙古族大学生健康状况及每周身体锻炼时间分析
    3.2 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现状分析
    3.3 蒙古族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
    3.4 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自我效能与决策均衡分布
    3.5 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间的相关性
    3.6 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对比分析
    3.7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与常模的比较分析
4 结论

(10)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工具
    (三)方法
二、结果
    (一)蒙、汉男大学生SCL-90得分的差异性比较
    (二)蒙、汉女大学生SCL-90得分的差异性比较
三、讨论

四、蒙古族女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性别视角下四子王旗蒙古族女性角色变迁研究[D]. 陈丽丽. 兰州大学, 2021(02)
  • [2]蒙汉大学生情绪调节差异[D]. 萨日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3]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D]. 赵云喜.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古族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J]. 恩和吉日嘎拉,韩雪,李贵敏,郭钰,丛章跃,赵小强,高超,李筱贺,李志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17(03)
  • [5]蒙古族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D]. 白雪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6]蒙古族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D]. 张丰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2)
  • [7]蒙古族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高校为例[D]. 哈斯塔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12)
  • [8]汉、蒙古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 张胜林,李小唐,雷慧,王东良. 四川体育科学, 2012(05)
  • [9]运用跨理论模型对蒙古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J]. 包呼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 [10]蒙、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 李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标签:;  ;  ;  ;  ;  

蒙古族女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