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世界级跨音速风洞

我国建世界级跨音速风洞

一、我国建成世界一流跨声速风洞(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华,刘宗政,陈吉明,郭守春,闫喜强,裴海涛[1](2022)在《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体方案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具备飞行器外形精确模拟、气动弹性评估和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等试验能力,试验段尺寸大、指标要求高、系统规模大、运行功能多。围绕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体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世界一流流场品质实现、大型轴流压缩机及其驱动系统研制等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陈建兵,刘伯林,陈万华,廖达雄,赖欢[2](2022)在《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关键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模型进出系统是大型低温风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低温模型更换的核心系统。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具有结构复杂、规模大、功能集成度高、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对国外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设计建设历程的回顾,结合国内相关技术现状,分析讨论了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模型进出系统大空间低露点干燥系统、宽温域温度调节系统、大吨位高精度模型运输车、大型隔离门、干燥空间内散湿量控制、宽温域内绝热结构的设计技术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攻关方向和后续研究建议。

航空工业气动院[3](2021)在《勇担使命 聚焦能力建设 变革创新 助力高质量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聚焦"五性"技术研究,按照"坚持以业为重,鼓励创造价值,提升技术能力,尊严工作生活"发展思路,航空工业气动院"十三五"经济运行状况大幅改善,核心业务能力显着增强,技术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创新创效成果逐步显现。"十三五"期间,航空工业气动院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承接新时代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发展战略,聚焦研究院"五性"技术研究,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筑根塑魂,

康璐[4](2020)在《追梦》文中研究说明地震,地震没有人能忘记2008年五月的四川。给我讲述那段经历的人是高工张松林,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2008年他带领十四名同志来到四川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承担风洞建设任务,这一天是5月10日。他们住进中心一处建于60年代的三层老房子里。5月12日中午闷热,张松林正在和战友商量刚进场的工作。突然,窗外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是不是附近拉石灰的大车路过?不像平常。门窗开始剧烈晃动。

战培国[5](2020)在《结冰风洞校准标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按结冰风洞制冷方式、试验对象、用途性质和试验段尺寸归纳总结了结冰风洞的类型,指出校准标准主要针对的结冰风洞类型;阐述结冰风洞空气动力流场校准可以依据的3个国内外标准;介绍SAE结冰风洞校准标准中云雾场校准的主要内容;分析研究相关标准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我国制定结冰风洞校准标准的建议。

付向核[6](2020)在《陕鼓:砥砺创新凝聚发展动能》文中认为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陕鼓主动创新转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源于制造"向"超越制造"转变,从满足客户需求向引领客户需求转变,探索出一条发展动能转换、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单项冠军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顶级的发展水平、最强的市场实力,是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中国制造"的排头兵。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

严平[7](2019)在《C中心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从国内与国外两个发展大格局大趋势出发,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将军民融合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这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要。如何把握党中央、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落到实处,在富国与强军的伟大实践中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早日实现,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紧迫的实践课题。这其中,军民科技融合作为军民融合的重中之重与关键所在,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探索成果与实践经验,探索出了部分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问题、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制约了军民科技融合向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发展态势与发展格局迈进。针对当前军民科技融合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制定科学规范的法规制度,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当务之急与重中之重。空气动力学作为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科学和基础性科学,因其具有“军民两用、军民共享”的天然属性,已经成为军民科技融合中实践性最强、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而C中心作为唯一的国家级气动中心,肩负着气动报国、气动强国的历史重任,其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军民融合协调创新发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既是C中心更好地服务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一贯追求与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与释放C中心科技创新活力、实现长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国家经费投向投量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更应该在军民融合尤其是军民科技融合深度发展中,充分利用自身设施配套齐全、人才队伍强大、科研能力突出、成果专利丰硕等独特优势,以及不可替代的国家中心地位,探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并取得丰硕成果,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既是回报党中央、习主席关怀厚爱的务实行动,也是C中心作为空气动力学领域“国家队”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必须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抓好贯彻落实。鉴于此,本文聚焦于C中心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军民科技融合展开研究,目的在于运用战略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对C中心的军民科技融合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C中心及同类型单位深入开展军民科技融合能够采取的战略提出兼具参考性与可行性的建议。论文首先从战略、发展战略及军民融合、军民科技融合等基本概念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开展军民融合尤其是空气动力领域军民科技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在理清国内外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现状与矛盾问题的基础上,运用PEST模型分析法,综合分析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摸清找准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矛盾问题;再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C中心在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因素,并从法规制度、思想观念、人才建设、科学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为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战略选择。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C中心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规划,提出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措施。C中心正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与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结合高标准完成各类型号试验任务与研究任务,推进空气动力学相关领域军民科技融合的创新实践大有可为,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武器装备研制服务,为强国梦强军梦注入强大动力。

牟力胜[8](2019)在《风洞模型支撑机构刚度优化与轻量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进行风洞试验时,模型支撑机构的作用是将飞行器模型支撑在试验段中并牵引其运动,模型支撑机构是风洞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是完成风洞试验的关键环节。对于模型支撑机构来说,选择合理的空间布置形式以及使用可靠有效的现代设计方法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风洞试验能力。调研了国内外模型支撑机构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以设计技术指标为基础,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机构空间布置形式,并对三种形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五自由度外置+滚转内置”的串联机构方案,最后对其设计原理和各子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模型支撑机构在空间中是层叠布置形式,具有六个自由度,因此机构可分为六级子机构,通过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以及将各子级分别刚化处理,辨识出机构最薄弱的子级为俯仰机构,后对俯仰机构做了Ansys静力学分析和ADAMS仿真,结果表明机构满足设计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对俯仰机构进行二次薄弱环节辨识,得出主支板是俯仰机构最薄弱的环节,运用灵敏度分析法对主支板进行了刚度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俯仰机构做谐响应分析,得出俯仰机构整体在X向和Y向的最大共振点幅值降低了,同时其对应的共振频率也相应提高。将主支板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利用Topology Optimization模块主支板进行拓扑优化减重设计,根据输出结果的伪密度云图,对部分区域的材料进行去除,达到了减重的目的。后用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模块对主支板进行响应面优化,即对减重孔的尺寸和相对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和优化配置,最后使主支板在达到了减重效果的同时保持了刚度最大。

贯春磊[9](2018)在《A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建设总体方案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受到国家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因为固有的体制机制问题,很多军用技术成果无法直接面向市场进行转化,需通过建立技术转化平台,来实施成果转化和技术引进等。论文首先介绍了A中心开展军民融合以及建立技术转化平台的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军民融合情况进行了阐述;其次,研究了当前军民融合技术转化所存在的体制与机制障碍,论证了建立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通过对国内相关平台的运行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提炼出可指导A中心开展技术转化平台建设的共性做法与经验;第四,梳理了A中心在军民融合领域所开展的工作,明确了优势领域,并指出在技术转化方面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A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就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组织形式与主要业务、激励机制等进行了总体论述,并提出了A中心建设技术转化平台的预期目标。论文的研究结论可直接应用于A中心技术转化平台的建设,也可为其他单位开展类似技术转化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陈振华,廖文林,聂旭涛,刘宗政[10](2017)在《风洞结构振动的基础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启动设计建设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大型低速风洞等一批世界顶尖风洞设备,可以全面提升国家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能力。面向国家大型风洞设计建设中的重大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85期"双清论坛"凝练并提出了相关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其中风洞结构振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风洞结构振动的现象和规律,提炼出多场耦合诱导风洞结构振动的形成机理、传递过程和控制方法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中极具挑战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大型风洞设计建设中面临的结构振动问题,给出了相关领域未来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建议。

二、我国建成世界一流跨声速风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建成世界一流跨声速风洞(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体方案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风洞总体方案
2 风洞主要特点
    2.1 风洞指标要求高
    2.2 风洞系统规模大
    2.3 风洞运行功能多
3 关键技术研究
    3.1 世界一流流场品质关键技术研究
        3.1.1 提高马赫数均匀性和稳定性
        3.1.2 降低气流压力脉动
        3.1.3 提高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
    3.2 大型轴流压缩机关键技术研究
        3.2.1 宽工况和高效率气动设计
        3.2.2 压缩机超长轴系扭振研究
4 结论

(2)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外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
    1.1 NTF模型进出系统
    1.2 KKK模型进出系统
    1.3 ETW模型进出系统
2 国内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业基础
    2.1 干燥除湿现状
    2.2 低温制冷现状
    2.3 重载运输装备现状
3 模型进出系统关键技术
    3.1 大空间低露点干燥系统
    3.2 宽温域温度调节系统
    3.3 大吨位高精度模型运输车
    3.4 大型隔离门
    3.5 干燥空间内散湿量控制
    3.6 宽温域内绝热结构
4 结论

(3)勇担使命 聚焦能力建设 变革创新 助力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空间大幅拓展
核心能力显着增强
核心技术优势更加凸显
创新活力得到激发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切实增强

(4)追梦(论文提纲范文)

地震,地震
废墟上重建
半夜梦到的金点子
请战
从学习开始
没有捷径
建筑界的奥斯卡

(5)结冰风洞校准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校准标准的适用对象
3 空气动力流场校准
4 结冰云雾场校准
5 分析和建议

(6)陕鼓:砥砺创新凝聚发展动能(论文提纲范文)

践行先进文化理念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合规文化
    弘扬创新文化
制定实施分步创新战略助推转型升级
    推动“两个转变”,做强主业转型
    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由传统方案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型
厚植发展根基,强化战略转型人才支撑
不断砥砺创新,铸就国之重器

(7)C中心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
        1.2.1 研究内容
        1.2.2 论文结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战略理论概述
    2.2 军民融合概述
        2.2.1 国外军民融合总体情况
        2.2.2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简要历程
    2.3 军民科技融合概述
    2.4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
3 国内外军民科技融合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军民科技融合现状
        3.1.1 国外军民科技融合现状
        3.1.2 国内军民科技融合研究现状
        3.1.3 国内开展军民科技融合面临的主要矛盾
    3.2 国内外空气动力领域军民科技融合总体情况
        3.2.1 国外空气动力领域军民科技融合现状及发展趋势
        3.2.2 国内空气动力领域军民科技融合现状及发展趋势
4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现状
    4.1 C中心简要概况
    4.2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主要工作
    4.3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的代表性项目
    4.4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面临的问题分析
5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环境分析
    5.1 外部环境分析
        5.1.1 宏观外部环境
        5.1.2 微观外部环境
    5.2 内部环境分析
        5.2.1 优势分析
        5.2.2 劣势分析
6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的战略选择
    6.1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的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
        6.1.1 SO战略——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
        6.1.2 ST战略——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
        6.1.3 WO战略——内部劣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
        6.1.4 WT战略——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
    6.2 战略选择
        6.2.1 基本竞争战略
        6.2.2 技术创新战略
        6.2.3 人力资源战略
        6.2.4 机制调整战略
7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建议
    7.1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的发展目标
        7.1.1 构建空气动力学学科发展体系
        7.1.2 提升风洞试验质量效益
        7.1.3 增强核心竞争力
        7.1.4 寻求军民科技融合新突破
    7.2 C中心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阶段
        7.2.1 第一阶段:全速冲刺
        7.2.2 第二阶段:全面建成
        7.2.3 第三阶段:全域引领
    7.3 C中心开展军民科技融合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7.3.1 推进空气战略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7.3.2 加强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协同攻关
        7.3.3 促进战略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空气动力学创新发展
        7.3.4 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制度机制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风洞模型支撑机构刚度优化与轻量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模型支撑机构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模型支撑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模型支撑结构的研究现状
    1.3 优化设计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1.4 论文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模型支撑机构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2.3 空间布置形式比较
    2.4 机构原理及组成
    2.5 本章小结
3 机构整体薄弱环节辨识及分析仿真
    3.1 引言
    3.2 机械共振及防治
    3.3 整机薄弱环节辨识
        3.3.1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3.3.2 机构模态分析
        3.3.3 机构谐响应分析
        3.3.4 各子级刚化及薄弱环节辨识
    3.4 俯仰机构静力学分析
        3.4.1 线性静力结构分析基础
        3.4.2 俯仰机构静力学分析前处理
        3.4.3 俯仰机构静力学分析结果
    3.5 俯仰机构ADAMS仿真
        3.5.1 俯仰机构运动学仿真
        3.5.2 俯仰机构动力学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俯仰机构刚度优化
    4.1 引言
    4.2 俯仰机构薄弱环节辨识
    4.3 主支板刚度优化设计
        4.3.1 优化目标
        4.3.2 灵敏度分析法
        4.3.3 基于尺寸灵敏度的刚度优化
        4.3.4 优化方程建立及求解
    4.4 俯仰机构优化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主支板拓扑优化与响应面优化
    5.1 引言
    5.2 主支板拓扑优化
        5.2.1 拓扑优化理论
        5.2.2 拓扑优化参数设置
        5.2.3 拓扑优化结果
        5.2.4 基于拓扑优化结果的减重设计
    5.3 主支板响应面优化
        5.3.1 响应面分析法理论
        5.3.2 响应面分析参数设置
        5.3.3 响应面优化结果
    5.4 主支板优化前后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A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建设总体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实践
        1.2.1 国外空气动力技术领域军民融合相关实践
        1.2.2 国内空气动力技术领域军民融合相关实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特色
2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理论分析
    2.1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中的障碍
        2.1.2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建设
    2.2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的管理与运行
        2.2.1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的中介性质
        2.2.2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的管理
        2.2.3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的方式
3 国内技术转化平台案例研究
    3.1 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
        3.1.1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3.1.2 J设计中心
        3.1.3 国家蛋白质组织研究中心
    3.2 非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
        3.2.1 中物院成都银河596 科技园
        3.2.2 清华深圳研究院
        3.2.3 中科院微小卫星研究院
        3.2.4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4 A中心军民融合发展情况
    4.1 A中心概况
    4.2 开展的军民融合主要工作
        4.2.1 试验资源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4.2.2 试验资源规划论证时充分统筹兼顾军民两用需求
        4.2.3 试验资源建成后面向全国开放,提供高水平试验服务
    4.3 技术转化面临的困难问题
        4.3.1 缺乏有效的国防知识产权转化政策体系
        4.3.2 科技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4.3.3 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投入相对不足
        4.3.4 缺少专业化的国防知识产权转化人才队伍
5 A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5.1 职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5.2 落地选址
    5.3 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
    5.4 组织形式与主要业务
    5.5 激励机制
    5.6 产品与服务策略
    5.7 预期建设效果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风洞结构振动的基础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意义与背景
2 振动现象及研究现状
    2.1 压缩机转子系统振动
    2.2 气源管道系统振动
    2.3 洞体机械结构振动
3 技术与科学挑战
4 重点研究方向建议
5 结束语

四、我国建成世界一流跨声速风洞(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体方案与关键技术研究[J]. 陈振华,刘宗政,陈吉明,郭守春,闫喜强,裴海涛. 实验流体力学, 2022(01)
  • [2]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 陈建兵,刘伯林,陈万华,廖达雄,赖欢. 实验流体力学, 2022(01)
  • [3]勇担使命 聚焦能力建设 变革创新 助力高质量发展[J]. 航空工业气动院. 军工文化, 2021(05)
  • [4]追梦[J]. 康璐. 神剑, 2020(06)
  • [5]结冰风洞校准标准研究[J]. 战培国. 标准科学, 2020(05)
  • [6]陕鼓:砥砺创新凝聚发展动能[J]. 付向核.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20(05)
  • [7]C中心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D]. 严平.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8]风洞模型支撑机构刚度优化与轻量化设计[D]. 牟力胜. 重庆大学, 2019(01)
  • [9]A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平台建设总体方案研究[D]. 贯春磊.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8)
  • [10]风洞结构振动的基础研究综述[J]. 陈振华,廖文林,聂旭涛,刘宗政. 中国科学基金, 2017(05)

标签:;  ;  ;  

我国建世界级跨音速风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