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急性苯中毒致死事故调查

一起急性苯中毒致死事故调查

一、1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赵学锋[1](2020)在《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钢铁行业事故发生频繁,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力,使得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得不到有效体现,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对安全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认识实践的提高以及行为安全“2-4”模型的提出,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源原因则是安全文化的不足。因此,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最根本、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策略,同时也是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生产率,有效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的切入点。本文以河北省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安全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安全文化相关内容进行概述,了解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其次,在统计河北省钢铁企业事故数据(包括事故数量、类型、伤亡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结合机械伤害类事故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构建钢铁企业机械伤害事故行为原因分析模型。再次,本文从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四个角度进行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达到降低钢铁企业的事故损失、提高企业安全绩效、为企业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的目的;从视觉形式、听觉形式和安全活动三方面展示安全文化内容,激发企业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最后,介绍安全文化评价的必要性和正多边形评价法,为企业了解自身安全文化等级和安全文化建设不足指明方向。

刘晓晓,潘引君,叶开友,陆辰汝,顾春,徐惠芳[2](2020)在《上海市某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深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上海市青浦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效防控辖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方法查阅青浦区2014年以来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场调查资料和中毒病例个案调查表等信息,对发生原因、中毒病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起事故分别发生在化工合成、清洗、包装、维修和快递分拣过程中,事故主要原因为设备维护不当、缺乏有限空间作业认识、未按照有限空间作业要求规范开展工作,及未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邮寄不明液体。5起事故共导致28人中毒,2人死亡,死亡率为7.14%;其中男工22名,女工6名,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为46.36(19~70)岁;引起中毒死亡人数最多的有毒有害物质是硫化氢。结论青浦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涉及多种行业和工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各个环节的隐患,预防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缑晓珊[3](2019)在《箱包企业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毒物防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箱包生产在全球已占霸主地位,产量占全球70%以上的份额,从事箱包生产的企业和劳动者越来越多,其中以中小型箱包加工企业为主要生力军。而随着箱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职业病危害或人员健康损害问题。箱包的原材料主要由面料(如皮革、纺织、塑料等)和配件组成,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化学材料和助剂,其中刷胶岗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其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如甲苯、正己烷、丙酮等),由于刷胶岗位多为手工操作,现场甲苯等有害物质浓度超标严重,极易发生急性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严重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但目前我国刷胶车间甲苯等有毒物质的危害尚未引起中小型箱包加工企业的足够重视。本文对典型箱包行业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比选刷胶车间毒物危害防护通风方式,研发刷胶车间大面积毒物危害的长距离防护关键技术与控制特性,对刷胶车间毒物危害通风防护系统进行设计,并进行了应用示范。本文研发的典型箱包行业刷胶车间低风速气流均匀型吹吸式通风系统充分结合了我国典型箱包行业刷胶车间的实际情况,即可有效控制刷胶车间有害物质排出,又可减少投入成本,同时满足节能的需求,具有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等特点。本文低风速气流均匀型吹吸式通风系统大幅降低了控制面风速的不均匀度,增加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控制距离,有效控制刷胶时手部运动造成的扰动气流,提升吹吸式通风系统的抗干扰气流能力。

夏颖[4](2014)在《湖北省2008至2013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描述湖北省2008至2013年累计报告新发职业病发病情况,探讨报告职业病的发病趋势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科学研究和建立职业病监测与预警的时序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2008至2013年湖北省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据库进行系统性整理并做描述性分析和趋势性检验,包括职业病新发病例的年度分布、病种分布、地区分布、工业系统分布和工种分布以及平均发病工龄、发病年龄的年度变化趋势等。结果:(1)我省2008至2013年,共累计报告各类职业病4281例,其中尘肺病新发病例3665例,慢性中毒307例,急性中毒56例,物理因素及其他职业病253例。(2)尘肺病新发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病例数最多,突破了1000例;煤工尘肺、矽肺共占各类尘肺病例数的97.2%,分别为2504例(68.3%)和1058例(28.9%)。黄石市、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尘肺病例列为全省前3位,分别为1286例(35.09%)、892例(24.23%)和336例(9.17%),地域比例分布非常明显;74.1%的新发尘肺病例发生在煤炭行业,其余依次为有色金属(198例,5.4%)、建材(190例,5.18%)和地质矿产行业(151例,4.12%):累计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工种主要为采煤工、掘进工和煤矿混合工,分别为1303例(35.55%)、998例(27.23%)和303例(8.27%)。纯采煤工的发病年龄和接尘工龄最短;中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48.79%的三期尘肺病例和37.71%的二期尘肺病例均发生在小型企业;随着开始接尘年代的逐步推进,新发尘肺病例的诊断年龄和工龄呈现明显缩短趋势;各类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平均年龄和平均接尘工龄未见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尘肺病平均年龄为56岁,平均接尘工龄为17年,贰期尘肺和叁期尘肺主要集中在45—55岁年龄段;本省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6.60%,其中壹期尘肺合并肺结核人数最多(197例),占所有尘肺合并肺结核人数的81.40%;矽肺合并肺结核率最高,为7.18%;随着尘肺期别的增高,肺结核合并率呈明显降低。6年来,共报告死亡病例15例,男女比例14:1,其中60%的死亡病例死亡年龄≥65岁,40%的死亡病例接尘工龄≥30岁,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心血管疾病。(3)铅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是我省慢性职业中毒的高发病种;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襄阳市、武汉市和黄石市慢性中毒发生病例最多,主要分布在冶金、机械等私有经济的行业;铅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等高发病种患者的接毒工龄小于5年的所占比例最大。(4)我省急性中毒事故共34起,56例,其中死亡4例;中毒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主要中毒原因为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中毒。(5)2008—2013年我省物理因素及其他职业病共累计报告253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近三年发病例数远远大于前三年;噪声聋、职业性肿瘤均为高发病种;近50%的病例发生在大型企业。结论:(1)根据职业病的发病特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岗位、重点接害人群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开展有毒有害物质职业病危害综合性防治干预示范工程;(3)构建我省职业病监测预警体系。

黄简抒,周元陵,万伟国,徐希娴,闫丽丽,李思惠,邹和建[5](2013)在《国内文献报道急性甲苯及二甲苯中毒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不同中毒途径急性甲苯及二甲苯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修订GBZ 16-2002《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医学全文期刊(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Disc)、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数据库,检索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急性甲苯或二甲苯中毒病例的中文文献,将病例分为呼吸道中毒和消化道中毒,并进行比较。结果呼吸道中毒潜伏期3160min 24例(32.43%)、61120min 13例(17.57%)、>120min 1例(1.35%)。消化道中毒潜伏期030 min 0例(0.00%)、3160 min 5例(27.78%)、61120 min11例(61.11%)、>120min 2例(11.11%)。急性甲苯、二甲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头晕(87.26%)、恶心(66.02%)、呕吐(61.78%)、头痛(57.92%)、乏力(55.60%)、意识障碍(47.88%)。呼吸道中毒的突出临床表现为头晕(91.58%)等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中毒的突出临床表现为呕吐(75.36%)等消化系统症状,辅助检查可见肝肾异常功能异常。6例猝死仅见于呼吸道中毒。结论呼吸道中毒和消化道中毒的起病特征有所不同,在诊治急性甲苯、二甲苯中毒时,应首先区分呼吸道或消化道中毒。

周承来[6](2007)在《某区10年急性职业中毒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某区在1997 ̄2007年的10年间共发生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事故11起,为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现将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分析1.1根据中毒事故的毒物分类其中硫化氢中毒3起;一氧化碳中毒2起;氰化物中毒2起;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2起;苯中毒1起;对硝基苯胺中毒1起。

张龙连,卢玲,郭凤英[7](2007)在《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1993~2006年期间北京丰台区发生的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年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29起共100例,死亡11例。中毒人数最多的是2002年共27人;在行业分布中以建筑行业和市政行业最高;在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有5起共12人发生在救护人员中。结论缺乏基本的防范措施是造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李克起[8](2006)在《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预防》文中指出

朱精华,杜伟佳,许广荣,李勇勤,麦兆生[9](2001)在《1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文中研究指明 苯对有机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是橡胶、树脂、油漆、氯丁胶等的主要溶剂和稀薄剂。同时苯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一级毒物,属极度危害,急性毒作用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本文就1999年4月份广州市发生的1起急性苯中毒事故报告如下。1 事故发生经过 1999年4月28日,广州市某大厦建筑工地南面5~6轴之间地下室外墙有一深井,此外墙为浇带外墙,须多次涂刷防水材料以防地下室渗水、漏水。2名工人于27日刷完一次防水材料后,28日上午8时20分左右,该2人又分别入到8米、6.5米深处再次进行涂刷工作,中午12时,其他工人未见2人上来吃饭,

王媛媛[10](2020)在《职业中毒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文中指出随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病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然而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每年职业中毒事故仍造成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因此,职业中毒的预防对职业病防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研究。目前,对于预防职业中毒事故主要集中在生产技术和定期检测空气中毒物浓度等外部措施,缺少对于职业中毒行为方面的研究。因此,笔者将行为安全引入职业中毒事故预防中,起到有效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安全水平。本文首先对121起职业中毒事故进行统计研究,分别从总体特征、事故等级、地域、时间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职业中毒事故的宏观规律:我国重大职业中毒事故起数和死伤人数占比最高,所占百分比均在60%以上,属于重点预防对象;在我国25个省中,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五省职业中毒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伤人数的52.89%和48.80%,约占总数一半;春节前后及8、9月发生事故较多,占事故总数的42.15%;6月份发生事故最少。其次,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依据对5起典型职业中毒事故从4个层面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原因)对4类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人员、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故致因“2-4”模型在预防职业中毒事故中具有有效性。第三、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对121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不安全动作进行研究,分析得到职业中毒事故中778次不安全动作,将778次不安全动作分为8大类和48子类。通过对8类动作深入研究,分别得到每类动作中需要重点预防的不安全动作类别以及需要重点注意的人员类别。研究表明:发生频次大于50次共6类不安全动作,其中安全作业类最多有254次,占不安全动作总数32.65%;48子类中不安全动作发生频次在20次以上的类别有14类,占总数的67.72%。子类中发生频数大于20次的不安全动作与大类中发生频数大于50次的不安全动作一致,因此,这14个子类是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关键动作类别。第四、通过上述动作分类研究后进一步对不安全动作进行整体研究,共得出133个不安全动作,排在首位的不安全动作是“盲目施救”。再从不同人员类别角度分析得:现场作业人员发出最多的是“盲目施救”,现场指挥人员发出最多的是“违规指挥”,中层管理人员发出最多的是“未制定应急救援制度”,高层管理人员发出最多的是“安全培训不到位”。第五、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对三起典型慢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导致三起典型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均为“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前均未进行岗前知识培训”、“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通过将其行为规律与急性职业中毒行为规律对比,发现两者中毒所需时间不同但过程极相似,因此预防急性职业中毒对策同样可以预防慢性职业中毒。为了进一步说明不安全动作对慢性中毒的危害性,进行了动物实验,以说明慢性中毒也需要得到高度重视。最后,为了预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笔者根据以上行为规律从应急救援、安全培训、防护用具以及劳动者自身四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详细列出不安全动作对应的安全流程及详细内容供企业参考,其中劳动者自身的预防对策是对从业人员的营养预防建议,以新思维新角度更加全面的预防职业中毒事故。

二、1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安全文化理论基础
    2.1 安全文化基本概述
        2.1.1 安全文化的定义
        2.1.2 安全文化的功能
    2.2 安全文化的作用机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事故原因分析
    3.1 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3.1.1 河北省钢铁工业经济现状
        3.1.2 河北省钢铁产量现状
        3.1.3 河北省钢铁企业现状
    3.2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状况
        3.2.1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总体状况
        3.2.2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特征
    3.3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3.3.1 个人层面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3.3.2 组织层面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3.3.3 案例分析
        3.3.4 事故行为原因分析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4.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4.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及原则
        4.2.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4.2.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原则
    4.3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4.3.1 安全观念文化
        4.3.2 安全制度文化
        4.3.3 安全行为文化
        4.3.4 安全物态文化
    4.4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展现方法
        4.4.1 听觉形式
        4.4.2 视觉形式
        4.4.3 安全活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5.1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必要性
    5.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构建
        5.2.1 几何正多边形评价法
        5.2.2 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确定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附录

(2)上海市某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深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中毒病例基本情况
    2.3 现场调查
        2.3.1 事件1(2014年11月)
        2.3.2 事件2(2015年4月)
        2.3.3 事件3(2016年8月)
        2.3.4 事件4(2016年12月)
        2.3.5 事件5(2017年7月)
3 讨论
    3.1 反应釜爆炸事故
    3.2 硫化氢中毒事故
    3.3 环氧乙烷中毒事故
    3.4 防水涂料中毒
    3.5“毒快递”事故

(3)箱包企业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毒物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职业健康概况
        1.1.2 箱包生产概况
    1.2 箱包企业刷胶车间毒物危害及防护现状
        1.2.1 箱包企业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现状
        1.2.2 箱包企业刷胶车间通风防护技术现状
    1.3 本文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某箱包企业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特征研究
    2.1 某箱包企业概述
    2.2 原辅材料及产品
    2.3 生产工艺流程
    2.4 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分析
        2.4.1 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4.2 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
        2.4.3 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性分析
    2.5 刷胶车间防毒设施现状
    2.6 刷胶车间个人防护用品
    2.7 应急救援设施
    2.8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2.9 小结
第三章 某箱包企业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3.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3.1.1 分级方法
        3.1.2 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分级
    3.2 风险评价
        3.2.1 刷胶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3.2.2 刷胶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3.2.3 刷胶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3.3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3.3.1 技术措施
        3.3.2 组织措施
        3.3.3 卫生管理措施
    3.4 小结
第四章 刷胶车间防毒通风技术研究
    4.1 刷胶车间防毒通风方式研究
        4.1.1 刷胶车间防毒设施存在问题
        4.1.2 刷胶车间原有通风防毒设施数值模拟分析
        4.1.3 刷胶车间防毒通风技术方案研究
    4.2 刷胶车间防毒通风系统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4.2.1 气流均一型吹吸式通风的计算方法
        4.2.2 几何模型与边界条件的设定
    4.3 刷胶车间通风系统设计
        4.3.1 送风系统设计
        4.3.2 排风系统设计
        4.3.3 通风系统设计结果
    4.4 应用对比
        4.4.1 应用后通风系统风速检测结果
        4.4.2 应用后毒物检测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湖北省2008至2013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1.3 国内外职业病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正文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3.1 我省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3.2 我省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病情况分析
    3.3 我省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病情况分析
    3.4 我省物理因素及其他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3.5 对职业病报告工作的思考、建议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申报课题题录
致谢

(8)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苯系物致病研究及中毒情况
2 其他有机溶剂危害
3 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
    3.1 加强管理
    3.2 通风排毒
    3.3 寻找无毒或低毒的替代物
    3.4 严禁长时间持续工作

(9)1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事故发生经过
2 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测定
3 事故原因分析
4 经验与教训

(10)职业中毒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职业病形势严峻
        1.1.2 职业中毒事故预防研究的重要性
        1.1.3 理论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职业中毒事故预防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行为安全方法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职业中毒事故特征及宏观规律
    2.1 职业中毒事故总体特征
    2.2 事故地域性分析
    2.3 事故时间规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事故样本来源和典型事故原因分析
    3.1 事故致因“2-4”模型
    3.2 职业中毒事故样本来源
    3.3 研究范围和分析原则
        3.3.1 研究范围
        3.3.2 分析原则
    3.4 典型职业中毒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3.4.1 东莞市中堂镇2.15中毒事故
        3.4.2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1.26”中毒和窒息死亡事故
        3.4.3 绍兴上虞舜欣劳务有限公司“9.20”中毒和窒息事故
        3.4.4 上海继保劳务建筑有限公司“9.10”中毒和窒息事故
        3.4.5 麻涌镇“9.27”一般中毒事故
    3.5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
    4.1 不安全动作原因总体研究
        4.1.1 职业中毒事故不安全动作分类
        4.1.2 不安全动作按类别统计分析
        4.1.3 不安全动作按子类统计分析
        4.1.4 结果讨论
    4.2 不安全动作原因分类研究
        4.2.1 个人防护类
        4.2.2 安全教育类
        4.2.3 制度制定类
        4.2.4 劳工组织类
        4.2.5 安全作业类
        4.2.6 隐患处理类
        4.2.7 安全监管类
        4.2.8 应急救援类
        4.2.9 不安全动作次数统计
    4.3 不同类别人员动作原因分析
        4.3.1 现场作业人员动作原因分析
        4.3.2 现场指挥人员动作原因分析
        4.3.3 中层管理人员动作原因分析
        4.3.4 高层管理人员动作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慢性职业中毒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
    5.1 典型职业中毒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5.1.1 某金属加工厂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案例
        5.1.2 一起慢性铅中毒案例
        5.1.3 某塑胶厂慢性铅中毒案例
        5.1.4 结果讨论
    5.2 慢性职业中毒行为原因与急性职业中毒行为原因对比
    5.3 铅中毒动物实验
        5.3.1 材料与方法
        5.3.2 结果
        5.3.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预防对策
    6.1 应急救援
        6.1.1 应急救援的规范流程
        6.1.2 应急救援基本任务与处置原则
    6.2 安全培训
        6.2.1 安全培训流程
        6.2.2 安全培训内容
    6.3 职业中毒个体防护用品
        6.3.1 基本的个体防护用品
        6.3.2 个体防护用品选用
    6.4 劳动者自身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1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赵学锋.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2]上海市某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深度分析[J]. 刘晓晓,潘引君,叶开友,陆辰汝,顾春,徐惠芳.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02)
  • [3]箱包企业刷胶车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毒物防护技术研究[D]. 缑晓珊.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5)
  • [4]湖北省2008至2013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D]. 夏颖. 武汉大学, 2014(04)
  • [5]国内文献报道急性甲苯及二甲苯中毒病例分析[J]. 黄简抒,周元陵,万伟国,徐希娴,闫丽丽,李思惠,邹和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3(05)
  • [6]某区10年急性职业中毒案例分析[J]. 周承来.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06)
  • [7]2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J]. 张龙连,卢玲,郭凤英.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05)
  • [8]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预防[J]. 李克起. 职业与健康, 2006(01)
  • [9]1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J]. 朱精华,杜伟佳,许广荣,李勇勤,麦兆生. 职业与健康, 2001(01)
  • [10]职业中毒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D]. 王媛媛.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一起急性苯中毒致死事故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