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白菜杂交油菜新品种千优17的选育

高产优质白菜杂交油菜新品种千优17的选育

一、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论文文献综述)

侯燕,侯剑,侯国佐,向阳,朱文秀[1](2021)在《早熟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盛油早1号的选育》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培育适宜贵州地区种植的早熟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可有效解决贵州油菜-水稻水旱轮作存在的茬口矛盾,发挥制种过程中隐性核不育三系亲本不育性彻底的优势,实现杂交油菜制种的轻简化操作。【方法】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全不育系Q0152A为母本,恢复系J62为父本,成功配制早熟杂交油菜品种盛油早1号(区试代号HZ-10)。【结果】盛油早1号在贵州省联合鉴定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60.45 kg/667m2和67.46 kg/667m2,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3.65%和1.54%,比对照品种黔油早1号分别增产3.23%和7.09%;芥酸含量0.70%,硫甙含量33.62μmol/g·饼,种子蛋白含量24.50%,含油量43.14%。生育期197.2 d,比黔油早1号早熟1.8 d。【结论】盛油早1号品种具有早熟性好、高产稳产、低芥酸、低硫甙及抗病等特点,适宜在贵州省全地区种植。

唐容,黄莎,代文东,王璐璐,张超,黄泽素[2](2020)在《优质高含油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2号的选育》文中指出为选育高产及高含油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黔5005A与自育自交优良双低恢复系12-4451为亲本,成功配制优质高含油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2号。黔油32号在2014—2015年西南区(长江上游)联合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184.32kg/667m2,居第2位,较对照(南油12)增产13.2%;在2015—2016年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0.27kg/667m2,较对照(蓉油18)增产6.4%;其杂种F2籽粒种子芥酸含量0.1%、含油量44.39%、硫苷含量27.86μmol/g·饼。该组合于2019年6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名为黔油32号。适宜长江上游的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勉县及云南玉龙和寻甸等地区秋季种植。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3](2018)在《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着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03-2016年在省内平均单产为2 288. 6kg/hm2,比1978-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 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李德文,王瑞,魏忠芬,李加纳,王军,李大雄,张太平[4](2013)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辅助油菜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以及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SSR标记对37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和59份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2.9条。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3;以0.62为阀值,将96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除了2365AB及2149AB外,其余35份隐性核不育系聚在类群Ⅱ和类群Ⅲ中,恢复系聚在类群Ⅰ、Ⅱ、Ⅳ、Ⅴ、Ⅵ和Ⅶ中;虽然隐性核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是有14份隐性核不育系与19份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7,这对育种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蒋守华,刘葛山[5](2011)在《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淮杂油7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说明淮杂油7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组合,由不育系淮16A与恢复系R 26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淮杂油7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熟期适中。在2006-2008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8.45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6.01%;在2008-2009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80.5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47%。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1.39%,芥酸含量为0.23%,硫苷总量19.20μmol/g。

魏忠芬,张太平,王军,李德文[6](2007)在《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Ⅱ“农作物父本中心式”油菜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进行"农作物父本中心式"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采用"农作物父本中心式"进行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使田间父本授粉植株均匀合理分布,其母本呈辐射状排列在父本周围,与常规行比排列相比,能显着增加母本植株的结实率,大幅度提高制种产量,其中处理1间4、1间6杂交种产量增产幅度均达到极显着水平。(2)改进后的"农作物父本中心式"采用宽、窄行移栽方式,父本直接稀植在宽行上。在德江县的大面积制种示范中产量达到99.47kg/667m2。(3)"农作物父本中心式"制种模式主要是能保证父本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和丰富的花粉量,同时又能保证单位面积上具有较多的母本株数。

李明祥,龚一民[7](2006)在《基层种子经营漫谈》文中指出

王军,张太平,魏忠芬,李德文[8](2006)在《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9号的选育》文中指出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 A与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材料ZW 20-4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黔杂2002-4,于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9号。该组合在20032005年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为150.42 kg/667 m2,较对照油研7号(两年平均142.18 kg/667 m2)平均增产5.8%。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1.4%,含油量39.93%,硫苷含量37.29μmol/g。黔油19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

饶勇,陈静,肖华贵,李超[9](2005)在《贵州油菜品种改良历程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百年院庆之际,回顾贵州省油菜研究机构的变化,介绍贵州油菜区划,隐性核不育材料117A、S455、隐性核不育三系材料、显性核不育黔油2AB的遗传规律研究和应用,以及品种选育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成就。在中国油菜品种改良及生产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中,贵州均有代表性品种在全国属首批育成并广泛引种应用。通过总结,找出差距,激励来者,再创辉煌。

陈静[10](2005)在《贵州油菜生产技术的应用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贵州近20年来的年鉴资料、油菜区域试验资料、相关论文、总结和问卷调查资料的数据,就油菜播种面积、单产等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最小因子理论”评价法、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对贵州现有油菜生产技术(肥料施用B1、新品种B2、栽培B3和病虫害防治B4等技术)在油菜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油菜生产技术的应用情况:杂交油菜品种的普及率占全省油菜播种面积的80%左右;平衡施肥技术落实率较低;合理密植技术普及率约为80%左右;对油菜播期技术的掌握率在90%以上;育苗移栽技术普及率约占杂交油菜播种面积的95.6%;免耕栽培技术普及率占全省油菜播种面积的5.52%;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防治率约占播种面积的20%左右。 生产技术的应用评价:层次分析法(AHP)分析结果表明,在准则层排序中,各生产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为:施肥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贡献率达41.04%;品种其次,贡献率为34.29%;最后是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其贡献率分别为18.74%和5.92%。在措施层排序中,杂交品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贡献率达27.12%,其次是氮肥17.42%、密度9.46%等,常规品种7.17%、有机肥6.75%、磷肥6.67%、钾肥6.00%、播期4.18%、硼肥5.25%、免耕栽培2.85%、虫害综合防治3.07%、病害综合防治2.75%、育苗移栽2.25%。“最小因子理论”分析表明,影响贵州油菜生产的关键技术即产量的“瓶颈”限制技术,首先是施肥技术,其次是品种更新,最后是合理密植技术。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分析表明,品种的更新是实现油菜从低产变中产的关键技术;施肥技术和适宜密度是实现油菜从中产变高产的关键技术;品种更新、施肥技术和合适密度,则是实现油菜从高产变超高产的关键技术。在品种、施肥和密度三技术中,最难掌握也是最不易控制的技术是施肥技术,它是油菜产量由中产变高产再到超高产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即“瓶颈”限制技术。

二、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早熟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盛油早1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亲本及组合的选育过程
    1.1 纯合不育系C01A
        1.1.1 选育过程
        1.1.2 特征特性
    1.2 临保系L52B
        1.2.1 选育过程
        1.2.2 特征特性
    1.3 全不育系Q0152A
        1.3.1 选育过程
        1.3.2 特征特性
    1.4 恢复系J62
        1.4.1 选育过程
        1.4.2 特征特性
    1.5 组合配制
2 盛油早1号的特征特性
    2.1 农艺及经济性状
    2.2 抗性表现
    2.3 产量表现
        2.3.1 预备试验
        2.3.2 联合鉴定试验
    2.4 品质性状
3 盛油早1号的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3.2 科学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3.3 适时收获

(2)优质高含油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2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材料选育
        1.1.1 母本5005A
        1.1.2 父本12-4451
    1.2 组合配制
2 黔油32号的产量及主要性状表现
    2.1 产量
        2.1.1 联合品种比较试验
        2.1.2 区域试验
    2.2 品质
    2.3 生物学性状及主要农艺与经济性状
        2.3.1 生物学性状
        2.3.2 主要农艺与经济性状
    2.4 稳定性与抗逆性
        2.4.1 稳定性
        2.4.2 抗逆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生育期与适栽区域
    3.2 主要栽培技术
        3.2.1 适时播种
        3.2.2 合理密植
        3.2.3 合理施肥
        3.2.4 及时收获

(3)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1.1 营养生长及生育期
    1.2 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1.3 抗逆性
    1.4 品质性状
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遗传及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2.1 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
        2.1.1 不育系的遗传及细胞质效应研究
        2.1.2 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1.3 产量及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及杂种优势
    2.2 杂种优势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2.2.1 杂种种子吸水速度和酶活性
        2.2.2 根系活力及光合性能
        2.2.3 可溶性糖含量
3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选育及应用
    3.1 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
        3.1.1 优质胞质不育系及保持系选育
        3.1.2 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的选育
    3.2 双低优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选育
    3.3 双低优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应用
4 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1 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油菜生产的发展前景
        4.2.1 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
        4.2.2 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根肿病品种选育
        4.2.3 充分挖掘油菜多功能利用潜力

(4)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DNA提取
        1.2.2 SSR引物
        1.2.3 PCR扩增与检测
        1.2.4 谱带记录与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引物的多态性分析
    2.2 聚类分析
    2.3 遗传差异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6)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Ⅱ“农作物父本中心式”油菜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及田间实施基本情况
    1.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制种产量结果分析
    2.2 主要经济性状及群体结构分析
3 示范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农艺性状
    3.2 产 量
4 小结与讨论

(7)基层种子经营漫谈(论文提纲范文)

1 业务当内行
2 品种选对路
3 质量追求高标准
4 价格公道
5 服务做配套
6 态度要谦恭
7 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
8 竞争走正道
9 发展寻后劲
10 依法守法经营

(8)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9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98-116 A的选育
    1.2 恢复系ZW 20-4的选育
    1.3 组合配制
2 产量表现
    2.1 组合比较试验结果
    2.2 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
    2.3 生产试验示范
3 品质性状表现
4 特征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
5 栽培技术要点

(10)贵州油菜生产技术的应用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立题依据
    1.3 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1.1 资料收集
        2.1.2 问卷调查
    2.2 分析方法
        2.2.1 趋势产量计算
        2.2.2 层次分析法
        2.2.3 “最小因子理论”评价
        2.2.4 综合指标体系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贵州油菜生产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情况
        3.1.1 杂交油菜的增产原理及应用情况
        3.1.1.1 杂交油菜的增产原理
        3.1.1.2 杂交油菜的应用情况
        3.1.2 施肥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2.1 施肥技术原理
        3.1.2.2 施肥技术的应用情况
        3.1.3 合理密植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3.1 合理密植技术原理
        3.1.3.2 合理密植技术的应用情况
        3.1.4 播期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4.1 播期技术原理
        3.1.4.2 播期技术的应用情况
        3.1.5 育苗移栽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5.1 育苗移栽技术原理
        3.1.5.2 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情况
        3.1.6 免耕栽培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6.1 免耕栽培技术原理
        3.1.6.2 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
        3.1.7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7.1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原理
        3.1.7.2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
    3.2 贵州油菜生产技术评价
        3.2.1 贵州油菜趋势产量计算
        3.2.2 油菜生产技术的AHP评价
        3.2.2.1 层次分析法(AHP)原理
        3.2.2.2 各项技术进步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分析
        3.2.2.3 计算结果各层次排序
        3.2.3 油菜生产技术的“最小因子理论”评价
        3.2.4 油菜生产技术的综合指标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原创性申明

四、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早熟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盛油早1号的选育[J]. 侯燕,侯剑,侯国佐,向阳,朱文秀. 贵州农业科学, 2021(12)
  • [2]优质高含油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2号的选育[J]. 唐容,黄莎,代文东,王璐璐,张超,黄泽素. 贵州农业科学, 2020(01)
  • [3]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J].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5)
  • [4]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李德文,王瑞,魏忠芬,李加纳,王军,李大雄,张太平.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2)
  • [5]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淮杂油7号的选育[J]. 蒋守华,刘葛山.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1(03)
  • [6]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Ⅱ“农作物父本中心式”油菜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J]. 魏忠芬,张太平,王军,李德文. 种子, 2007(11)
  • [7]基层种子经营漫谈[J]. 李明祥,龚一民. 种子, 2006(12)
  • [8]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9号的选育[J]. 王军,张太平,魏忠芬,李德文. 种子, 2006(08)
  • [9]贵州油菜品种改良历程与展望[J]. 饶勇,陈静,肖华贵,李超. 贵州农业科学, 2005(S1)
  • [10]贵州油菜生产技术的应用与评价[D]. 陈静. 贵州大学, 2005(12)

标签:;  ;  ;  ;  ;  

高产优质白菜杂交油菜新品种千优17的选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