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涤纶新工艺——2釜PET工艺

经济型涤纶新工艺——2釜PET工艺

一、经济的聚酯新工艺——2釜PET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1](2021)在《废聚酯的乙二醇/二甘醇联合醇解与低熔点共聚酯制备》文中研究指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聚酯类产品。由于其结构稳定难以自然降解,因此,大量的PET废弃物对石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加强对废旧PET的再生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聚酯的化学法再生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重点,其原理是基于聚酯合成的平衡反应特性,废PET与解聚剂反应生成单体或者低聚物,然后将解聚产物回收重新制备再生聚酯的方法,其中以乙二醇为醇解剂对PET进行解聚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安全性好、适合进行工业化推广等优点,但乙二醇醇解法也有醇解速率较慢、再生聚酯产品与原生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乙二醇醇解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再生聚酯缺乏新产品开发的现状,提出对废旧PET进行乙二醇(EG)/二甘醇(DEG)联合醇解并直接再聚合生产再生低熔点共聚酯的研发思路,探究联合醇解条件,优化再生共聚酯合成工艺,研究再生低熔点聚酯性能,为废旧PET回收高值化再利用提供借鉴。首先,基于PET的EG醇解技术,提出了EG/DEG联合醇解工艺,重点研究了EG/DEG比例、催化剂醋酸锌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总二元醇与PET质量比等参数对废旧PET醇解效率的影响,并以醇解率和主产物对苯二甲酸双(2-羟乙基)酯(BHET)作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DEG与PET比例为10mol%、总二元醇与PET投料质量比为1:2、醋酸锌质量分数0.1%、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1.5 h为高效的醇解条件,PET的醇解率达到100%,BHET收率可达到75%。添加DEG后的联合醇解反应时间比只添加EG时缩短、催化剂醋酸锌添加量减少。其次,研究了稳定剂TPP对醇解催化剂醋酸锌活性的调控。首先利用DSC和TG测试方法,模拟BHET缩聚反应,考察了TPP对Zn(Ac)2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TPP能较好的调控Zn(Ac)2的催化活性;然后在反应釜内以废PET的EG醇解产物直接再聚合工艺为基础,优化了TPP的添加量。结果表明,TPP/Zn(Ac)2比例为0.5:1时,缩聚反应时间合适,产品的端羧基含量、b值、色泽等接近原生PET。最后,在上述EG/DEG联合醇解工艺和添加了TPP的再生PET醇解产物直接再聚合工艺基础上,分别合成了PEDT(添加了DEG的共聚酯)和PEDTI(添加了DEG和IPA(间苯二甲酸)的共聚酯)两种低熔点再生聚酯,重点考察了DEG、IPA添加量对合成工艺与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添加DEG制得的PEDT,其特性黏度、端羧基含量、b值与再生PET相近,而DEG含量会比实际添加量稍大;随着DEG的加入量增加,PEDT的热稳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均随之下降;(ii)同时添加DEG和IPA制得的PEDTI共聚酯,其b值、端羧基含量等指标与再生PEDT相似,特性黏度随IPA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PEDTI的Tm会随IPA含量的升高出现大幅度的下降,Tg和热稳定性稍有下降;XRD测试中PEDTI的衍射峰位置与PET相似,但其结晶度随IPA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本文通过研究EG/DEG联合醇解工艺和添加稳定剂TPP的再生PET醇解产物直接再聚合工艺,合成了含有10%DEG的PEDT共聚酯,其熔点为240℃左右,可作为色母粒载体或者常压易染聚酯使用;合成了含有6%DEG、5~20%IPA的PEDTI共聚酯,其熔点为180℃~220℃。今后可通过增加IPA的添加量,进一步降低共聚酯的熔点,实现熔点范围更宽的再生低熔点共聚酯制备,丰富再生聚酯的产品和应用领域。

谢锐敏[2](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聚酯纤维聚合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酯纤维聚合过程是一个生产设备多样、工作环境各异、化学机理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工艺要求精细的复杂流程工业过程,是决定最终纤维性能的首要环节。因此,对该过程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控制极为重要。然而在高度复杂的聚合生产环境下,由于恶劣的测量环境以及昂贵低效的测量仪器等因素,该过程的关键质量指标熔体粘度无法得以及时有效的监测。为此,软测量建模技术得以发展,该技术通过建立复杂过程关键质量指标和易测量过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对关键质量指标的预测估计。聚酯纤维聚合过程的三釜工艺及内部的复杂物化反应,使得该过程往往具有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与此同时,由于采样率不匀、传感器故障等问题,也会导致标签有限、样本数据缺失等数据特性,以及复杂动态性和多模态性等过程特性。为此,本文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开展聚酯纤维聚合过程的软测量建模研究工作,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聚合过程中温度、压力、流速等过程变量的高采样率与熔体粘度指标的低采样率导致的标签缺失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改进型门控循环单元回归网络的软测量模型。循环神经网络适用于处理过程数据和关键质量指标不同采样率导致的标签缺失问题。首先将有标签样本和无标签样本进行序列化,构建新的序列样本,将门控循环单元和核极限学习机进行结合,设计了一个半监督门控循环单元回归网络的软测量模型。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利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解决原始的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很难获取长时序列中样本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的问题,更好地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2)针对聚合过程中高分子熔体粘弹性导致的复杂非线性动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λ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软测量模型。门控循环单元网络主要用于动态时序数据的处理,然而该网络内部的状态方程具有线性限制,大大降低了流通数据的丰富性,于是引入双λ因子进行非线性调整,以增强流通数据的丰富性。根据聚合过程中关键质量指标的特性,构建了一个双流架构的λ型门控循环单元软测量框架,两条支流分别处理时域相关性和动态因果相关性数据,将两支流所学特征进行融合,最后用监督学习回归层进行软测量建模预测。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关键质量指标的时域特征以及与过程变量相关的因果关系,用于软测量建模。(3)针对聚合过程传感器故障导致的输入变量缺失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有监督深度变分自编码网络的软测量模型。变分自编码网络是一种用于特征提取的无监督生成式网络,其强大的重构能力对解决缺失数据补全问题具有良好的功效。基于此,首先构造了两个新型子模型,即有监督深度自编码模型和改进型无监督深度自编码模型,分别用于预测关键质量指标和提取与标签强相关的特征,然后将两个子模型的编码器和解码器相结合构成一种新型的软测量模型。同时,利用变分自编码网络的强重构能力,将该软测量模型拓展到解决聚合过程中输入变量缺失问题。(4)针对熔体直纺式聚合过程的三釜工艺导致的复杂多模态过程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驱动型高斯混合变分概率网络的软测量模型。该模型以变分自编码网络为基础算法,首先引入高斯混合分布和可逆的Householder变换,将原始变分自编码的潜变量空间由对角型单高斯分布拓展为非对角型的高斯混合分布,使之更加适用于复杂多模态过程数据的特征提取。然后在模型输入中引入关键质量变量,并利用门限连接方式改进了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结构,从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质量驱动型软测量框架。所建模型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多模态过程关键质量指标的预测估计,而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软测量模型的鲁棒性。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进行了展望。

汤旭东[3](2019)在《PET水热降解过程的工艺及动力学规律研究》文中指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由于其优异性能被人们广泛使用,但不加以分类的滥用和欠妥的使用后处置方式,最终导致其对环境污染和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概念的提出及大力发展,更是麻痹着人们对这些传统聚酯的后处理方式做出改变。开发一种易于工业化的聚酯降解技术,使其变成生产聚合物的单体原料,再加工成聚合物,是处理使用过聚酯产品的绿色方式。本文基于水热技术及催化降解原理,探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热条件下及催化水热条件下的解聚行为和规律,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热降解制备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长150min,PET和水的质量比为1:2.2,PET的降解率为100%,对苯二甲酸产率为98.0%;由乙醇钠催化水热降解的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150min,PET和水的质量比为1:2,碱催化剂乙醇钠添加量为PET质量的1.0%,PET的降解率为100%,对苯二甲酸产率97.1%。发现了水热条件下,微量碱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解聚存在抑制行为。实验确定了PET水热降解最大抑制效果下的碱浓度和转变抑制为促进效果的碱浓度分别为0.29%wt和4.49%wt。建立了PET水热和碱催化水热条件下降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两个反应均为动力学一级反应,水热降解反应活化能为Ea=99.37kJ/mol,碱催化水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Ea’=129.53kJ/mol。并分析了PET的水热降解机理,这些研究结果为缩聚型聚合物的降解转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臧国强[4](2018)在《国内低熔点聚酯的开发应用现状》文中指出总结了国内低熔点聚酯的种类、制备工艺方法如酯交换法、直接酯化法、间歇工艺路线、连续工艺路线,在纺丝和无纺布领域的应用。介绍了低熔点聚酯短纤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生产工艺路线,最后对低熔点聚酯产品的研究开发提出建议。

陈涛[5](2018)在《纳米硼酸锌复合PET的原位催化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纺性、抗摩擦磨损性、抗蠕变功能和绝缘功能,现在PET已经大规模用于纺织制造业、薄膜行业以及聚酯瓶等相关领域。目前制备PET所用催化剂基本为锑(Sb)系,Sb系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但Sb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较为严重,对人体具有毒性。所以一种无重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就显的格外重要。同时PET在碰到火源时极易燃烧,在使用过程中易存在火灾隐患,因此提高PET的阻燃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合成了纳米级低水硼酸锌(ZB),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原位聚合的改性方法,将ZB加入体系中参与酯化缩聚反应合成了PET/ZB复合物。通过考察PET聚合过程中的缩聚时间、产物特性粘度、色度以及熔融指数等,比较了乙二醇锑与ZB的催化效果,以及不同添加量的ZB对PET聚合过程的影响。采用DSC和TGA、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PET/ZB纳米复合物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一系列相关表征。利用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仪、拉曼光谱对PET/ZB阻燃性能进行探索性研究。本论文通过对纳米ZB的制备工艺的优化确定了:原料比n(六水硝酸锌):n(十水硼砂)=1:1;液固比为1:1,溶液PH值为6.06.5;搅拌速度为300 rpm;在85℃的水浴锅中反应时间6 h,成功制备了化学式为3ZnO·3B2O3·3.5H2O(ZB3335)的新型硼酸锌颗粒,合成的纳米ZB通过SEM观察形貌为棒状结构,ZB直径80-100 nm,长度小于等于250 nm。纳米ZB失去结晶水温度为370℃左右。对ZB的催化能力进行表征,与乙二醇锑相比,纳米ZB的在聚合过程中表现出的催化活性更强。纳米ZB含量为0.25 wt%时,与0.03wt%浓度的乙二醇锑相比,缩聚时间为1.5 h,特性粘度为0.606 dL/g,熔融指数MI值为46.235 g/10min,聚酯透明度下降,产物黄色增加,缩聚阶段催化能力明显增加。采用SEM研究了纳米ZB在PET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ZB的含量低于0.25 wt%时,在PET中分散性较好。ZB的添加量为0.375 wt%时,在PET中分散效果一般,但整体上还是呈较为均匀的分散状态。这说明纳米ZB通过原位聚合工艺可以均匀分散在PET基体中。对PET/ZB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当ZB添加量为0.25 wt%时,拉伸强度从26.43 Mpa提升到46.98 MPa,杨氏模量从1654.8 Mpa增加到2437.15 MPa,断裂伸长率从2.135%增加到3.207%,PET/ZB复合物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若ZB添加量继续增加,各项力学指标都有所下降。添加ZB后制备的PET经过DSC测试,从Tg、Tm和Tmc数据观察并无明显变化,说明ZB的加入不会显着改变PET的热性能。TGA测试表明,在700℃条件下残余的质量有所提高,说明ZB的加入促进了炭层的生成。对PET/ZB的阻燃性能进行研究表明,相同含量的乙二醇锑和ZB催化制备的PET,PET/ZB(0.03 wt%)的LOI值从22.0%增加到24.8%。其次当纳米ZB的含量从0.03 wt%增加至0.375 wt%时,PET/ZB的LOI值也从24.8%上升至26.0%。当体系中ZB为0.25 wt%时,LOI值达到了25.7%,阻燃性能明显改善。

王爽[6](2017)在《废旧聚酯纺织品的乙二醇醇解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量的废旧聚酯纺织品不仅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造成了石化资源的严重浪费。近年来已有许多报道研究了废旧聚酯的回收利用,但对于废旧聚酯纺织品的回收再生却报道甚少。本课题为研究有色废旧聚酯纺织品回收困难的问题,以有色废弃聚酯纺织品回收料为原料,同时采用纯净的常规聚酯切片作为参照物,研究了废旧聚酯的乙二醇醇解技术,并探索了两种聚酯材料醇解条件的差异。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热扫描量热(DSC)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技术对醇解产物的组成和纯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本课题以醇解率和醇解产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的产率为两个主要衡量指标,研究了原料与乙二醇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强、催化剂浓度等因素醇解反应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浓度为0.2%,反应压力为0.4MPa,反应温度为210°C,反应时间为3h,聚酯与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4时,聚酯醇解地很彻底,产物产率和羟值均较高。在催化剂三氧化二锑的参与下,聚酯醇解得到的高纯度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再生聚酯PET,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差热扫描量热(DSC)分析和特性粘度对再生聚酯的热性能和分子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再生聚酯的结构性能良好,未引入或生成新的杂质,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郭朝光[7](2016)在《煤经由乙二醇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兴的以煤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新工艺,并叙述了本论文使用的乙二醇生产工艺路线,即首先通过煤炭为原料,进行造气后,将产生的合成气通过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气体和H2气体,其中CO原料在铜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合成草酸二甲酯,然后草酸二甲酯再通过精制流程后,与提纯的H2原料进行加氢反应得到粗产品乙二醇,最后乙二醇产品经过精制,最终获得聚酯级乙二醇的流程。而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简称为PET,这是我国乙二醇最主要的消费渠道,消费比例占乙二醇所有用途总消费量的90%以上。乙二醇的质量衡量指标有很多,因为其中的纯度及色度指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而紫外透光率(也称透过率)能很好的反映乙二醇的质量状况,从而成为国际上行业中经常采用的衡量乙二醇产品质量能否达到聚酯级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本论文设计的实验中,首先使用气相色谱仪器检测分析以煤为原料生产的乙二醇中的多种杂质,然后通过对这些杂质的紫外透光率进行测试,并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多种分析仪器将其一一定性。通过分析了煤制乙二醇中杂质对其色度的影响,并根据煤制乙二醇工艺分析了部分杂质生成的原因,整理并获得了以煤为原料生产的乙二醇生产过程中为提高产品的质量需要重点去除的各种杂质,对煤制乙二醇的生产提出了建议。紧接着选用了传统石化法及现用煤炭法制取的来源不同的乙二醇产品,分别与对苯二甲酸进行聚合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对得到的产品进行拉丝。通过对合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进行分析、对比,最终获得了煤制乙二醇是可以制得优等的纤维级聚酯切片这一结论,充分验证了以煤化工路线替代传统石油法路线制取乙二醇并合成聚酯是可行的。

滕岩[8](2012)在《高透明聚酯薄膜的研制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液晶显示板产业及汽车、建筑等产业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液晶显示板用膜、高端玻璃贴膜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市场上所用的聚酯薄膜档次较低,其主要问题为透明度不够,普遍存在发雾现象。国外高透明聚酯薄膜是利用在线涂布的方式生产,而此技术和工艺主要被日韩所掌握,并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国内无法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借鉴开发的难度很大。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从对聚酯薄膜的透明性研究着手,依托富维薄膜(山东)有限公司研制并开发了一种高透明聚酯薄膜的生产工艺和工序,并对关键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普通聚酯薄膜的发雾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聚酯薄膜中添加剂粒径的大小及对含不同添加剂粒径的聚酯薄膜的透明度进行测试对比,发现发雾问题与聚酯薄膜的透明度大小有关,而聚酯薄膜透明度的大小与聚酯薄膜中添加剂粒径的大小有关。然后,选用不同粒径的添加剂,在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聚合生产过程中加入适当比例的添加剂,生产出含不同尺寸的添加剂的各种聚酯切片。在成功生产出各类粒径的聚酯切片的基础上,将各类粒径的聚酯切片按照不同的比例逐一在聚酯生产线上进行实验性生产;在成功生产出各类聚酯薄膜后,对产出的各类聚酯薄膜进行测试对比,确定最佳添加剂粒径及添加剂含量的选用方案。同时,本文还对聚酯薄膜生产过程中原料配比、干燥、挤出熔融、铸片、纵拉、横拉等工艺进行了调整对比分析,研究了聚酯薄膜各工序的工艺参数的变化对聚酯薄膜透明度的影响,以确定各生产工序的最佳工艺方案。最后,将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分切、发送给下游客户使用,并通过客户的测试使用。结果表明,选用粒径为5纳米至80纳米的添加剂,且添加剂在PET中的含量为1200PPM时;通过提高干燥效果,适当降低激冷辊冷却温度、降低纵向拉伸冷却温度及降低横向拉伸热定型及冷却温度,所生产出的聚酯薄膜的透明度明显提高,不存在发雾问题,可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本文还对研发成果向工业化转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本项目的效益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甘胜华,严宏明,李现顺,汪少朋[9](2012)在《废PET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工业化研究》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废PET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并结合自身的研究,以小试为基础,以千吨级规模的中试为平台,采用乙二醇醇解方法,将纯涤废布经过熔融增黏最终得到可再回用于纤维领域的PET产品。

Eike Van Endert,顾进[10](2011)在《聚酯熔体到树脂——一个成功的例子》文中研究表明自2003年"熔体到树脂"(MTR)技术由位于德国柏林的伍德伊文达菲瑟(UIF)公司推出后,在4年前已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这些球形树脂切片,在他们的用户市场获得成功。

二、经济的聚酯新工艺——2釜PET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的聚酯新工艺——2釜PET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废聚酯的乙二醇/二甘醇联合醇解与低熔点共聚酯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废旧聚酯回收利用现状
        1.2.1 PET简介
        1.2.2 废旧聚酯的主要来源
        1.2.3 国内外废聚酯回收相关政策
    1.3 废旧聚酯回收研究进展
        1.3.1 物理法回收
        1.3.2 化学法回收
    1.4 PET解聚产物的功能化利用
        1.4.1 再生聚酯功能化利用
        1.4.2 低熔点聚酯
    1.5 PET醇解产物再生合成的降解与调控
        1.5.1 PET再生合成中的降解
        1.5.2 稳定剂
    1.6 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乙二醇/二甘醇联合醇解废聚酯及产物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药品与设备
        2.2.2 醇解实验
        2.2.3 醇解产物分析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醇解反应原理
        2.3.2 联合醇解反应条件对醇解过程的影响
        2.3.3 醇解产物表征
    2.4 小结
第三章 醇解直接再聚合工艺优化与PEDT共聚酯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设备
        3.2.2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
        3.2.3 分析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PP/Zn(Ac)_2复配比例优化
        3.3.2 合成工艺优化与再生PET性能验证
        3.3.3 PEDT的合成与性能
    3.4 小结
第四章 低熔点共聚酯PEDTI的合成与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药品与设备
        4.2.2 BHEI的制备工艺
        4.2.3 PEDTI的合成工艺
        4.2.4 产物分析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HIT的合成与表征
        4.3.2 PEDTI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深度学习的聚酯纤维聚合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聚酯纤维聚合过程发展现状
        1.2.1 聚合过程反应机理及生产工艺
        1.2.2 聚合过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软测量建模基本知识
        1.3.1 软测量建模的基本步骤
        1.3.2 软测量建模的基本方法
        1.3.3 软测量建模的对象特征
    1.4 聚合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现状
        1.4.1 基于机理模型的聚合过程软测量
        1.4.2 基于数据驱动的聚合过程软测量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半监督改进型门控循环单元回归网络的聚合过程软测量建模
    2.1 引言
    2.2 预备知识
        2.2.1 标签有限问题描述
        2.2.2 循环神经网络
        2.2.3 门控循环单元
        2.2.4 注意力机制
    2.3 半监督改进型门控循环单元回归网络软测量模型
        2.3.1 半监督门控循环单元回归网络
        2.3.2 半监督改进型门控循环单元回归网络
        2.3.3 基于半监督改进型门控循环单元回归网络的软测量建模
    2.4 实验的设计
        2.4.1 数据选取与预处理
        2.4.2 实验设置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有效性对比实验
        2.5.2 优越性对比实验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双流型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聚合过程软测量建模
    3.1 引言
    3.2 预备知识
        3.2.1 长短时记忆网络
        3.2.2 p-范数门控循环单元
    3.3 双流λ型门控循环单元软测量模型
        3.3.1 λ型门控循环单元
        3.3.2 双流λ型门控循环单元模型架构
        3.3.3 基于双流λ型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软测量建模
    3.4 实验设计
        3.4.1 数据选取与预处理
        3.4.2 实验设置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有效性对比实验
        3.5.2 优越性对比实验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监督深度变分自编码网络的聚合过程软测量建模
    4.1 引言
    4.2 预备知识
        4.2.1 自编码网络
        4.2.2 变分自编码网络
    4.3 有监督深度变分自编码软测量模型
        4.3.1 有监督深度变分自编码子模型
        4.3.2 改进型无监督深度变分自编码子模型
        4.3.3 基于深度变分自编码模型的软测量建模
        4.3.4 解决过程数据缺失问题的新型软测量建模
    4.4 实验设计
        4.4.1 数据选取与预处理
        4.4.2 实验设置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有效性对比实验
        4.5.2 缺失数据对比实验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质量驱动型高斯混合变分概率网络的聚合过程软测量建模
    5.1 引言
    5.2 预备知识
        5.2.1 高斯混合模型
        5.2.2 Householder变换
        5.2.3 门机制连接
    5.3 质量驱动型高斯混合变分概率网络软测量模型
        5.3.1 对角型高斯混合变分概率网络
        5.3.2 非对角型高斯混合变分概率网络
        5.3.3 质量驱动型高斯混合变分概率网络
        5.3.4 基于质量驱动型高斯混合变分概率网络的软测量建模
    5.4 实验设计
        5.4.1 数据选取与预处理
        5.4.2 实验设置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有效性对比实验
        5.5.2 优越性对比实验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附录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3)PET水热降解过程的工艺及动力学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1.1 PET的性质与应用
        1.1.2 PET的合成工艺
        1.1.3 用途
    1.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处理及回收利用现状
        1.2.1 PET的物理回收法
        1.2.2 PET的化学降解利用方法
    1.3 水热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3.1 水热技术原理简介
        1.3.2 技术特点
        1.3.3 典型应用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水热降解过程
    2.1 实验用主要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主要材料
        2.1.2 实验主要设备
    2.2 PET水热降解实验过程
        2.2.1 实验设计方法
        2.2.2 实验过程用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条件对PET降解效率的影响
        2.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4 PET水热降解反应过程的动力学
        2.4.1 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2.4.2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4.3 PET水热降解反应速率常数确定
    2.5 产物结构分析
        2.5.1 ~(13)C-NMR分析
        2.5.2 FT-IR分析
        2.5.3 SEM扫描电镜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水热催化降解过程
    3.1 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3.2 催化水热降解的实验过程
        3.2.1 实验设计方法
        3.2.2 产物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实验条件对PET降解的影响
    3.4 碱催化水热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3.4.1 碱催化PET降解的动力学方程建立
        3.4.2 碱催化水热条件下的PET降解反应速率常数
    3.5 碱性条件对PET降解过程的抑制作用分析
    3.6 水热PET降解反应过程机理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油漆渣催化溶剂热降解液化过程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用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4.2.1 实验用原料、试剂
        4.2.2 实验用仪器、设备
    4.3 油漆渣降解液化实验过程
    4.4 液化产物的检测及分析方法
        4.4.1 油漆渣液化率计算
        4.4.2 再生油漆表观分析:
        4.4.3 再生油漆细度
        4.4.4 再生油漆贮存稳定性
        4.4.5 再生油漆漆膜干燥时间
        4.4.6 再生油漆附着力等级
        4.4.7 再生油漆漆膜硬度
        4.4.8 再生油漆漆膜厚度
        4.4.9 再生油漆的杯突试验
        4.4.10 再生油漆的打磨性能
        4.4.11 再生油漆的耐水性能
        4.4.12 再生油漆耐湿热性能
        4.4.13 再生油漆耐酸碱性能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实验条件对油漆废渣液化结果的影响
        4.5.2 再生油漆检测指标一览表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国内低熔点聚酯的开发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低熔点聚酯产品的种类
    1.1 低熔点纤维的种类
    1.2 低熔点聚酯的分类
2 低熔点聚酯的制备工艺
    2.1 降低聚酯熔点的方法
    2.2 低熔点聚酯的合成工艺
    2.3 低熔点聚酯的性能指标
3 低熔点聚酯的应用领域
    3.1 低熔点聚酯的纺丝应用
    3.2 低熔点聚酯的无纺布应用
4 低熔点聚酯短纤
    4.1 低熔点聚酯短纤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4.2 低熔点短纤生产的工艺路线
    4.3 低熔点短纤的应用产品
5 结语
    5.1 低熔点聚酯开发应用的小结
    5.2 开发低熔点聚酯的几点建议

(5)纳米硼酸锌复合PET的原位催化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酯概述
    1.2 聚酯工业发展历史
    1.3 PET的合成与结构
        1.3.1 PET合成工艺
        1.3.2 PET的结构
        1.3.3 PET反应机理
    1.4 PET聚酯催化剂研究进展
        1.4.1 PET聚酯催化剂反应机理
        1.4.2 PET聚酯催化剂种类
        1.4.3 PET聚酯催化剂研究方向
    1.5 无机纳米改性PET聚酯材料
    1.6 纳米硼酸锌的研究进展
        1.6.1 纳米硼酸锌的国内外研究
        1.6.2 纳米硼酸锌的制备方法
        1.6.3 纳米硼酸锌的应用进展
    1.7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2章 纳米硼酸锌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反应原理
        2.2.2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分析方法
        2.2.5 纳米硼酸锌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制备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2.3.2 产物的成分分析
        2.3.3 产物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ZB原位聚合改性PET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反应装置
        3.2.3 PET/ZB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PET/ZB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ET/ZB反应时间分析
        3.3.2 PET/ZB特性粘度分析
        3.3.3 PET/ZB色度分析
        3.3.4 PET/ZB熔融指数分析
        3.3.5 ZB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
        3.3.6 PET/ZB力学性能分析
        3.3.7 PET/ZB复合物的DSC结果分析
        3.3.8 PET/ZB复合物阻燃性能探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废旧聚酯纺织品的乙二醇醇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前沿技术
    1.3 再生聚酯的回收技术
    1.4 再生聚酯纤维的用途
    1.5 再生聚酯的发展趋势
    1.6 课题主要内容
第二章 废旧聚酯纺织品乙二醇醇解研究
    引言
    2.1 实验部分
    2.2 实验条件控制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旧聚酯纺织品乙二醇醇解工艺优化
    3.1 醇解条件的影响
    3.2 醇解工艺条件的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醇解产物BHET直接聚合研究
    4.1 实验部分
    4.2 分析和测试
    4.3 再生聚酯的结构与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时期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煤经由乙二醇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以煤制取乙二醇的新工艺
    1.2 国内外乙二醇市场及现状
    1.3 煤制乙二醇工艺介绍
        1.3.1 乙二醇传统生产工艺
        1.3.2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1.3.3 合成气直接合成法
        1.3.4 草酸酯加氢法
        1.3.5 本论文乙二醇工艺路线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 主要分析检测方法
    2.3 本论文乙二醇装置简介
第三章 煤制乙二醇过程研究
    3.1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因素分析
    3.2 各杂质成因及对紫外透光率影响详细分析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聚合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研究
    4.1 实验原理
    4.2 实验步骤
        4.2.1 产品制备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3 实验产品
        4.2.4 聚酯实验产品指标对比
    4.3 聚酯产品指标数据分析
        4.3.1 实验产品指标简介
        4.3.2 自产煤制乙二醇制备优等或者合格产品的实验条件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因素
        5.1.2 煤制乙二醇合成聚酯产品质量分析
    5.2 应用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高透明聚酯薄膜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酯薄膜的概念
    1.2 聚酯薄膜的发展
        1.2.1 国内外聚酯薄膜的研发状况
        1.2.2 国内高透明聚酯薄膜的研发现状
第2章 高透明聚酯薄膜制备的关键点分析
    2.1 聚酯薄膜性能及发雾原因分析
        2.1.1 物性指标对比分析
        2.1.2 微观组成对比分析
        2.1.3 聚酯薄膜发雾原因分析
    2.2 高透明聚酯薄膜研制开发思路
第3章 高透明聚酯薄膜原料的制备
    3.1 聚酯切片的性质
        3.1.1 聚酯的概念
        3.1.2 聚酯的性质
        3.1.3 聚酯结晶形态结构
        3.1.4 结晶度变化
        3.1.5 聚酯切片的性能指标(表 3.1)
    3.2 聚酯切片的制备
        3.2.1 空白切片的生产方法
        3.2.2 空白切片的生产工艺
        3.2.3 母切片的生产工艺
        3.2.4 高透明聚酯薄膜母切片的制备
    3.3 高透明聚酯薄膜原料制备总结
第4章 高透明聚酯薄膜生产的各环节实验
    4.1 高透明聚酯薄膜的生产配方的确定
        4.1.1 原料及配比实验
        4.1.2 原料及配比的方案研究小结
    4.2 聚酯切片的干燥工艺
        4.2.1 干燥工艺简介
        4.2.2 干燥工艺实验及分析
        4.2.3 干燥工艺小结
    4.3 聚酯切片的熔融挤出
        4.3.1 辅机挤出机
        4.3.2 主机挤出机
        4.3.3 计量泵
        4.3.4 过滤器、模头
        4.3.5 挤出工艺实验及分析
        4.3.6 挤出工艺小结
    4.4 铸片
        4.4.1 铸片工艺
        4.4.2 铸片工艺实验及小结
    4.5 薄膜的纵向拉伸取向
        4.5.1 纵向拉伸工艺
        4.5.2 纵向拉伸工艺实验及分析
        4.5.3 纵向拉伸工艺小结
    4.6 薄膜的横向拉伸取向
        4.6.1 横向拉伸工艺
        4.6.2 横向拉伸工艺实验
        4.6.3 横向拉伸工艺小结
    4.7 薄膜后处理
    4.8 分切
    4.9 本章总结
第5章 高透明聚酯薄膜的生产及测试
    5.1 高透明聚酯薄膜的实验性生产
    5.2 高透明聚酯薄膜的试用情况
    5.3 产品改进及再试用
第6章 研发成果向工业化转换
    6.1 项目进度
    6.2 项目过程控制
    6.3 项目效益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废PET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工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反应机理[20-21]
2 小试研究
    2.1 原料的前处理分析
    2.2 醇解EG的质量
    2.3 EG加入时机
    2.4 催化剂加入量
    2.5 醇解时间
    2.6 醇解EG与加入催化剂对比
    2.7 小试产品及工艺优化
3 工业化生产
    3.1 工业化工艺流程
    3.2 回收产品及性能
        3.2.1 生产产品的类别
        3.2.2 回收产品的特性黏度
        3.2.3 二甘醇含量
        3.2.4 回收产品的熔点
    3.3 产品纺丝工艺
        3.3.1 干燥工艺比较
        3.3.2 纺丝工艺比较
        3.3.3 纺丝产品及强度
4 结语

(10)聚酯熔体到树脂——一个成功的例子(论文提纲范文)

1 什么是MTR?
2 碳足迹
3 特点
4 聚合的优点
5 预制坯和制瓶中的优点

四、经济的聚酯新工艺——2釜PET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废聚酯的乙二醇/二甘醇联合醇解与低熔点共聚酯制备[D]. 王勇.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深度学习的聚酯纤维聚合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D]. 谢锐敏. 东华大学, 2020(01)
  • [3]PET水热降解过程的工艺及动力学规律研究[D]. 汤旭东.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9)
  • [4]国内低熔点聚酯的开发应用现状[J]. 臧国强. 聚酯工业, 2018(05)
  • [5]纳米硼酸锌复合PET的原位催化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陈涛. 东华大学, 2018(01)
  • [6]废旧聚酯纺织品的乙二醇醇解技术研究[D]. 王爽. 东华大学, 2017(02)
  • [7]煤经由乙二醇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研究[D]. 郭朝光. 青岛大学, 2016(04)
  • [8]高透明聚酯薄膜的研制与开发[D]. 滕岩.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2(01)
  • [9]废PET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工业化研究[J]. 甘胜华,严宏明,李现顺,汪少朋. 聚酯工业, 2012(01)
  • [10]聚酯熔体到树脂——一个成功的例子[J]. Eike Van Endert,顾进. 合成纤维, 2011(11)

标签:;  ;  ;  ;  ;  

经济型涤纶新工艺——2釜PET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