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金融执法监督效能

论加强金融执法监督效能

一、论增强金融执法监察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楚帅[1](2018)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其纳入到党的建设体系之中。纪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使党的纪律能够真正成为悬在全体党员和党组织头上的达摩斯利之剑。在此大背景下,纪律检查体制有了重大改革,纪律检查制度得到显着完善。围绕着如何提升纪律检查制度的运行绩效,使纪律检查制度的建设能够符合全面从严治党和纪律建设的现实需要,学者们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方面都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的基础上,对建国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进行了仔细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出建国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建国以来(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为理论基石,吸收、借鉴中国行政监察思想的合理成份和国外政党纪律监察理论的有益成果,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党情的纪律检查制度。建国初期,党先后成立了专门负责维护党的纪律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并以条文的方式明确了二者的职权和任务,规定了二者的产生方式和领导体制,完成了执政条件下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举步与构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首先是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虽然完成了对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的初步探索,加强了纪检信访制度建设,并确立了纪检派驻制度,但由于纪律检查工作中受“左”倾思想严重影响,党政双轨监察制度最后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更是使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受到严重冲击,甚至丧失了在党内的合法地位,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改革开放后,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迈入正轨,工作方式从“运动式”的整顿党纪逐渐转移到依靠制度建设维护党纪,纪律检查制度建设得以重建和强化,具体表现在加强党的纪律检查系统组织建设;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提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明确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责定位。党的十八之后,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作为管党治党重要支撑的纪律检查制度,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完善。首先是领导体制、纪检组织、纪检监督方式的深入改革和整体优化,使纪律检查体制的运行更加平稳协调,同时设立监察委员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其次通过补足纪律检查程序的党内法规来扎牢党内法规的“笼子”,竖立监督执纪的“尺子”和打造违纪问责的“板子”;最后是强化纪律检查机关的功能发挥,通过厘清纪委的职责定位,使之聚焦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心任务,履行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任务中的使命担当,同时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加强职权约束,严防党内监督“灯下黑”。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持之以恒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历史经验。在此后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中要继续强化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与时俱进完善党内法规,巩固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发挥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专责作用,加强纪检干部建设,同时着力于制度落实,使有效的执行成为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生命。

韩毅[2](2017)在《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是让现代职业教育有法可依,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保障,其中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强在制度层面增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建立制度自信。形成保障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持续增强的制度体系,是为制定我国教育整体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直接对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经济价值建立法律依据,为即将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最大化的发挥社会效益并保持新态势发展模式提供保障体系,为现代职业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智能生态体系中的新一轮大发展建立制度体系和政策支撑。本研究以制度变迁理论、社会功能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比较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教育体系内部和社会环境外部现行的制度和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查找这些制度政策中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部分及影响因素;第二,借鉴国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和政策,以及结合我国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并实施的许多利好政策;最后,提出增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和相关政策。本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主要包括:第一,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从变迁需求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导致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外部环境因素;从变迁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影响因素的角度,梳理自建国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文本,分析了不同时期吸引力不足的内部因素。从外部和内部论证了制度及政策对吸引力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基于社会功能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从教育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状态出发,提出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制度路径选择。以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促进实现依法治教、拓宽职教经费多元投入渠道巩固稳定增长机制、共创智能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精准供需平台的路径加快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建构大众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网状合作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就业和创业制度政策环境的路径满足公众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扩张。第三,根据终身教育理论,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教育资源供给环境成为必须。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建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智能生态环境及保障机制。从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时代,过渡到与互联网融为一体的教育平台发展新模式时代,形成互联网时代的现代职业教育思维。运用网络协同、效率提升的双螺旋运行模式,达到现代职业教育的精准驱动,无限接近于教育供求的平衡状态。以法制、赋能、监督、共享、预警保障机制,显示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万物互联、人人互通、实时互动的互联网时代特征。

白加扎西[3](2016)在《政府工作报告(摘登)》文中研究表明一、2015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5年,是我州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全州上下谋发展、盼富裕的强烈愿望,我们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州委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

姜万勇[4](2014)在《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2010年以来,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这促使中国国家硬实力和国家软实力快速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竞争力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而迅速提高。但是中国企业在经济、技术、专利等硬实力提升的同时,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惑。这已经不是企业硬实力问题,而是涉及企业管理模式、品牌效应、创新机制、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及信息技术应用等一系列关系企业发展基石的软实力问题,这一问题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管理界。全面研究并探索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与管理,是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体制、参与并引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因此,进行企业软实力系统理论与原理研究,寻找科学有效的软实力建设方法,建立严谨规范的评价控制体系,对于帮助中国企业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软实力建设具有时代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对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的国内外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综合研究企业软实力理论、绩效考核理论、系统论、战略管理等企业运营管理理论,对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的内在机理与要素因子进行识别,探索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的特征,通过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等多种现代分析工具和方法,紧密联系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过程,研究探索企业软实力建设的系统原理、系统模型、建设路径和评价与控制机制,并完成周期性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基于系统论理论原理,探明计划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对于企业软实力系统的目标管理、信息集成与传递、评价与控制的内在作用机理;分析企业软实力建设与企业生命周期的逻辑关系;根据企业软实力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构建了企业软实力系统建设与评价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企业软实力系统建设与企业硬实力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明与环境的信息与能量交换的逻辑结构,构建了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概念模型;分析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的路径类型,路径结构,确立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前期决策关键路径、中期实施与运行关键路径、后期评价关键路径和持续改进的长效关键路径,给出路径选择原则,建立了企业软实力建设结构路径。根据企业软实力建设的评价因子作用机理,明确评价与控制的核心意义,完成企业软实力评价与控制理论分析。研究理论框架与模型的核心目标是科学控制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过程,促进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冯建平[5](2009)在《坚持依法治市 建设法治平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凉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按照“创新形式、树立品牌、培育亮点、提升效果”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了“法治城市”、“法治县区”、“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等一系列创建活?

台州市人民政府[6](2009)在《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08—2012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台政发〔2009〕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台州市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08—2012年)》已经2009年第一次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王德才,杜德彬,王培明,贾沁龙,陈兴民,吴黎正,冯月林,郝祥生[7](2007)在《落实监管制度 创新监管手段 规范监管行为 提升监管水平》文中认为构建防范体系 确保稳健发展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有政策性银行,近年来,我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积极构建监管与服务、治标与治本有机统一的贷款风险防控体系,通过重点防范企业经营

李后成[8](2000)在《培训教育是基础 提高素质是关键──西北五省区金融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在西安举办》文中认为

陈辉[9](2000)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强化金融执法监察》文中研究表明

马榕彪[10](2000)在《如何发挥金融执法监察在创建金融安全区中的作用》文中指出

二、论增强金融执法监察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增强金融执法监察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
        一、为保持党的纪律严肃性必须建立和加强党的监察制度
        二、加强党的监察制度建设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
        三、加强党的监察制度建设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需要
        四、加强党内纪律监察机关建设
    第二节 借鉴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思想的合理成份
        一、重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
        二、重视监察法规的充实完善
        三、重视监察方式的多元化
        四、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
    第三节 参考国外政党纪律监察理论的有益成果
        一、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二、加强党纪执行力的建设
        三、保障党员的合法权利
        四、严肃党的政治纪律
    第四节 革命时期党在纪律检查制度建设上的实践探索
        一、建党初期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
第二章 建国初期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举步与构建(1949—1956)
    第一节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创立
        一、中共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建立
        二、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与职权的确立
        三、纪律检查条规建设开始起步
    第二节 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建立
        一、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成立
        二、监察委员会的任务与职权的确立
        三、监委系统内部集体领导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建国初期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的形成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产生方式
        二、党的纪律检查领导体制的确立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曲折发展与严重挫折(1956-1978)
    第一节 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发展
        一、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的初探
        二、纪检派驻制度的确立
        三、加强纪检信访制度的建设
    第二节 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方向的偏离
        一、纪律检查指导思想上的“左”倾
        二、党政双轨监察制度遭到破坏
    第三节 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严重挫折
        一、监察委员会遭到全面破坏
        二、监察委员会合法性地位的丧失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重建与强化(1978—2012)
    第一节 加强党的纪律检查系统组织建设
        一、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重建
        二、纪律检查机关内设机构的健全
        三、纪律检查干部队伍建设的推进
    第二节 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产生方式的重大突破
        二、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的确立
        三、“合署办公”背景下党政监督体制的重大改革
        四、党的巡视工作制度的完善
        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 提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制度化水平
        一、健全纪检信访工作制度
        二、完善案件检查工作程序
        三、建立案件审理制度
        四、规范违纪处理工作
    第四节 明确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责定位
        一、扞卫党内法规的权威
        二、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执行
        三、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
        四、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新突破与完善(2012—2018)
    第一节 纪律检查体制的运行改革
        一、落实“两个责任”,深化领导体制改革
        二、明确“两个为主”,深化组织职能改革
        三、突出派驻与巡视,深化监督方式改革
        四、设立监察委员会,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第二节 纪律检查制度的法规补足
        一、依规治党,扎牢党内法规的“笼子”
        二、纪严于法,竖立管党治党的“尺子”
        三、失责必问,打造党内问责的“板子”
    第三节 纪律检查机关的功能回归
        一、找准职责定位,回归主责主业
        二、聚焦中心任务,强化使命担当
        三、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四、加强职权约束,严防“灯下黑”
第六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党的坚强领导是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纪律检查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摆在首位
        三、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优化双重领导体制
    第二节 科学完善的党内法规是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提高党内法规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二、与时俱进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三、及时将反腐经验与改革成果固化为制度
    第三节 明确职责定位是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基本前提
        一、纪律检查机关必须立足监督本位
        二、实现执纪的“零容忍”
        三、让失责必问成为纪律检查的常态
    第四节 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是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纪检干部队伍
        二、提升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业务能力
        三、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第五节 有效的执行是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生命所系
        一、完备的纪律检查组织系统是纪律检查制度运行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严格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
        三、纪律检查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综述
        二、国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吸引力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及政策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家发展新战略环境分析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二、制造强国战略
        三、网络强国战略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分析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发展
        二、直接对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自信
    第三节 当代人文社会环境分析
        一、文化环境
        二、社会环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发展逻辑分析
    第一节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变迁路径分析
        一、1949 年-1978 年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建构期
        二、1978 年-1986 年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转型期
        三、1986 年至今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科学发展期
    第二节 影响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困因分析
        一、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投入层面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二、现代职业教育运行保障环节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三、现代职业教育输出路径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第三节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一、国家层面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更迭
        二、地方政府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应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德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定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增强“双元制”模式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保障体系
        二、德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二节 英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出台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引导英国企业向职业教育人才倾斜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人才的吸引力
        三、英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三节 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颁布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企业掌握职业教育决定权
        二、职业教育代际传递稳步增强吸引力
        三、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四节 澳大利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途径:直接对接国家经济发展
        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引导:认知观念定位
        三、澳大利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五节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重视制度及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引领作用
        二、建构互补互惠的职业教育相关制度及政策体系
        三、厚植职业教育直接与企业合作的制度体系
        四、顶层设计的相对稳定性和适度超前性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实现依法治教
        一、明确《职业教育法》的法律地位
        二、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第二节 加大职教经费多元投入,巩固稳定增长机制
        一、鼓励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二、提高生均拨款比例标准
        三、加大重点项目财政投入
    第三节 共创智能化现代职业教育精准供需平台
        一、改革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的招生制度
        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互联网+平台
        三、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智能生态
    第四节 建构现代职业教育大众化质量评价体系
        一、形成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多元评价机制
        二、完善师资队伍质相关制度政策的众评化
    第五节 网状合作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建设校企多点合作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竞技制度
    第六节 优化就业和创业的制度政策环境
        一、优化劳动力市场制度环境
        二、完善创业及配套制度
        三、融通“双证书”制度与职场晋升通道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及政策分析
        二、关于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路径依赖
    第二节 创新点
        一、建立互联网+平台发展新模式,保障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
        二、建构现代职业教育智能生态体系,持续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写作的思路与结构安排
        1.2.1 写作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软实力理论
        2.1.1 软实力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1.2 国内外学者关于软实力的研究观点
    2.2 企业软实力建设理论
        2.2.1 国内企业软实力建设研究现状
        2.2.2 企业软实力建设有关理论研究
        2.2.3 企业硬实力与企业软实力
        2.2.4 企业软实力与员工软实力
        2.2.5 比较典型的软实力建设模型
    2.3 企业软实力评价理论
        2.3.1 绩效管理理论
        2.3.2 绩效考核与管理主要工具
    2.4 系统论与企业软实力
    2.5 国内外企业软实力理论研究评述
        2.5.1 企业软实力建设理论的内涵和缺陷
        2.5.2 企业软实力评价理论的评述
        2.5.3 系统论对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作用机理评述
第三章 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研究
    3.1 企业软实力系统特征
        3.1.1 系统的定义与结构
        3.1.2 系统的特性
        3.1.3 线性和非线性系统
        3.1.4 耗散结构理论基本内容
        3.1.5 企业软实力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3.2 企业软实力系统建设概念模型
        3.2.1 企业软实力系统的关键作用机制
        3.2.2 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要素
        3.2.3 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概念模型
    3.3 模型功能性要素解剖
        3.3.1 战略管理
        3.3.2 企业文化
        3.3.3 人力资源
        3.3.4 品牌管理
        3.3.5 质量管理
        3.3.6 制度管理
        3.3.7 公共管理
        3.3.8 信息管理
        3.3.9 商业模式
        3.3.10 研发管理
        3.3.11 风险管理
        3.3.12 授权管理
第四章 企业软实力建设路径研究
    4.1 企业软实力形成过程
    4.2 企业软实力建设路径规划原则
    4.3 企业软实力建设路径结构
        4.3.1 企业软实力建设路径依赖
        4.3.2 企业软实力建设路径分类结构
    4.4 企业软实力建设路径模型
        4.4.1 企业软实力建设路径模型图
        4.4.2 企业软实力建设路径模型意义
第五章 企业软实力建设评价研究
    5.1 企业软实力建设评价要素的内在机理
        5.1.1 绩效考核的正向作用分析
        5.1.2 绩效考核的负向作用分析
        5.1.3 绩效考核的评价机理分析
    5.2 企业软实力建设评价的作用
    5.3 企业软实力建设评价模型
        5.3.1 企业软实力建设评价的理论模型
        5.3.2 企业软实力建设结果评价数学模型
    5.4 企业软硬实力建设评价相关性分析
    5.5 企业软实力关键要素建设与评价实践
        5.5.1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软实力的作用实践
        5.5.2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软实力的作用实践
第六章 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的实证研究
    6.1 实证样本选取
    6.2 实证企业现状评估
        6.2.1 评估实施
        6.2.2 评估报告
    6.3 软实力建设规划
    6.4 软实力规划方案实施
        6.4.1 功能性要素成果描述
        6.4.2 建立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
        6.4.3 实施全面绩效考核管理
    6.5 成果发布实施
    6.6 效果验证
        6.6.1 背景分析
        6.6.2 企业硬实力变化分析
        6.6.3 企业软实力变化分析
    6.7 企业整体软实力变化对比分析
        6.7.1 期初企业整体软实力测试
        6.7.2 期末企业整体软实力测试
        6.7.3 期初期末企业整体软实力对比分析
        6.7.4 软硬实力关联分析
    6.8 验证总结
    6.9 持续改进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基于系统论思想的企业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7.1.2 绩效考核对软实力建设评价与改进的作用机理
        7.1.3 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的验证原则
        7.1.4 企业软实力建设系统、建设路径与综合评价模型具有典型意义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
    7.4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持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论增强金融执法监察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D]. 楚帅. 湖南师范大学, 2018(11)
  • [2]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D]. 韩毅. 天津大学, 2017(10)
  • [3]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 白加扎西. 果洛报, 2016
  • [4]企业软实力建设与评价研究[D]. 姜万勇. 天津大学, 2014(05)
  • [5]坚持依法治市 建设法治平凉[N]. 冯建平. 甘肃法制报, 2009
  • [6]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08—2012年)的通知[J]. 台州市人民政府. 台州政报, 2009(05)
  • [7]落实监管制度 创新监管手段 规范监管行为 提升监管水平[N]. 王德才,杜德彬,王培明,贾沁龙,陈兴民,吴黎正,冯月林,郝祥生. 长治日报, 2007
  • [8]培训教育是基础 提高素质是关键──西北五省区金融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在西安举办[J]. 李后成. 西安金融, 2000(05)
  • [9]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强化金融执法监察[J]. 陈辉. 西南金融, 2000(04)
  • [10]如何发挥金融执法监察在创建金融安全区中的作用[J]. 马榕彪. 福建金融, 2000(04)

标签:;  ;  ;  ;  ;  

论加强金融执法监督效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