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杜少英,武延秋,韩敬波,赵君华[1](2021)在《黄芪颗粒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miR-133、miR-155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黄芪颗粒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miR133、miR-155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3-2019-06河北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联合治疗组(n=50),另选择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辅酶Q10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黄芪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心肌酶[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miR133、miR-155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儿血清CK、CK-MB、LDH水平以及miR-133、miR-15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LDH、miR-155较治疗前均呈降低趋势,miR-133呈增高趋势,联合治疗组治疗1周、治疗2周血清CK、CK-MB、LDH水平以及miR-155表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miR-133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着,且能降低血清心肌酶和miR-155表达,上调miR133表达,更利于保护心肌功能。

蒋志雄,朱智德,祁祥,谭安蔷[2](2021)在《中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0日的中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 5.3、Stata/SE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涉及患者749例,其中试验组377例,对照组3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RR=1.35,95%CI[1.25,1.45],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MD=-5.00,95%CI[-6.41,-3.59],P<0.01)、乳酸脱氢酶(MD=-16.66,95%CI[-28.13,-5.19],P<0.01)、脑钠肽(MD=-264.19,95%CI[-287.73,-240.64],P<0.01)、C反应蛋白(MD=-4.87,95%CI[-5.76,-3.98],P<0.01)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疗法,鉴于纳入的文献样本量有限,因此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

李琳,雷军宁,张佳,傅忠国,张胭脂,盛佳佳,朱尘丹,姚小丽,冯晶[3](2021)在《瓜蒌黄芪桂枝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及对中医症状积分及心功能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瓜蒌黄芪桂枝汤对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患儿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心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均由我院近三年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32例)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33例)常规临床治疗+瓜蒌黄芪桂枝汤,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心悸、胸闷气短、烦躁不安、乏力、纳呆自汗、头晕咽痛等)积分变化、心功能指标变化及心肌酶指标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8.1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悸、胸闷气短、烦躁不安、乏力、纳呆自汗、头晕咽痛等中医症状积分、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心肌酶肌酸激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心肌酶指标及炎性因子等均改善,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瓜蒌黄芪桂枝汤可较好提升小儿气阴两虚证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心功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白艳荣,白永胜[4](2021)在《中西药联合导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房性早搏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导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房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后房性早搏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盐酸曲美他嗪片、辅酶Q10片)+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导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6周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相应时段房性早搏频次、心脏超声、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6周后的房性早搏频次均明显减少(P均<0.05),2组治疗6周后的房性早搏频次明显少于治疗3周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6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前/后径、长径均明显变短(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前后径、长径均更短(P均<0.05);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径无显着变化(P均>0.05)。2组患者治疗6周后PS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4%(25/31)、96.7%(29/3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导引治疗能够显着减少病毒性心肌炎所致房性早搏患者房性早搏频次,改善睡眠状况,减轻症状,间接抑制左心室心肌重构,提高临床疗效。

班纪芳[5](2021)在《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评价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思路和循证医学参考。方法:全方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英文数据库主要包括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这5大数据自建库开始至2020年10月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纳入文献,同时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提取。使用Re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结果通过绘制森林图来表示,若结局指标纳入的文献数量在10个以上,需通过绘制漏斗图的方式对文献的发表偏倚情况进行分析,若Meta分析得出的结果异质性过大,则需对异质性的来源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根据文献检索策略,本次共纳入23篇中文文献,共计2852例VMC患者,其中试验组共1428例,对照组共1424例,最小样本量100例,最大样本量213例,文献的刊出和发表时间集中在2013~2020年。具体从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总积分、心肌酶谱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方面分析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如下。1.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1)临床总有效率:共23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34%,RR=1.25,95%CI[1.21,1.29],Z=12.98,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VMC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2)心电图改善情况:共8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2%,RR=1.28,95%CI[1.20,1.36],Z=7.40,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VMC患者的心电图情况;(3)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共5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0%,SMD=-0.90,95%CI[-1.11,-0.68],Z=8.14,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较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更明显的降低AST水平;(4)肌酸激酶(CK):共6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显示CK的异质性较大(P<0.00001,I2=95%),经亚组分析,各亚组同质性较好(I2<2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VMC患者CK水平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5)心肌肌钙蛋白(cTnI):共6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41%,SMD=-1.23,95%CI[-1.39,-1.07],Z=15.18,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cTnI水平上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6)左室射血分数(LVEF):共10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显示LVEF的异质性较大(P=<0.00001,I2=85%),经亚组分析,各亚组同质性较好(I2=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LVEF;(7)每搏输出量(SV):共8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显示SV的异质性较大(P=<0.00001,I2=79%),经亚组分析,各亚组同质性较好(I2<2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SV;(8)心输出量(CO):共9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显示CO的异质性较大(P<0.0001,I2=86%),经亚组分析,各亚组同质性较好(I2=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更好的改善CO;(9)白细胞介素-6(IL-6):共3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1%,SMD=2.06,95%CI[1.76,2.36],Z=13.56,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较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更明显的降低IL-6水平;(10)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2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I2=36%,SMD=-1.84,95%CI[-2.12,-1.57],Z=12.99,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较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能更明显的降低TNF-α水平;(11)中医证候总积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合并效应量显示异质性较大(P<0.00001,I2>80%),经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并不能确定其异质性来源,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研究规模、干预措施等差异引起,尚不能得出可靠结论;(12)不良反应分析:共7项研究报道,合并效应量RR=1.09,95%CI[0.71,1.67],Z=0.39,P=0.70>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VMC对比单纯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2.文献质量分析纳入的23项中药治疗VMC的RCT文献经文献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大部分研究未明确说明分配隐藏情况、盲法的实施情况以及脱落或失访原因等,导致证据等级水平降低,对整体系统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3.中药使用情况分析本次纳入的23项研究共涉及包括补气药、补阴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清热药、解表药、安神药、补血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理气药、以及温里药在内的70多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丹参、黄芪、麦冬、五味子、金银花。结论:1.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提高VMC总有效率,改善心电图情况,降低AST、CK、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LVEF、SV、CO,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2.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LDH、CK-MB水平方面,因合并结果的异质性较大尚不能得出可靠结论;3.中药联合西药治疗VMC对比单纯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

白晓烜[6](2021)在《人参二醇组皂苷对脓毒血症小鼠心脏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脓毒血症小鼠损伤心肌的治疗作用,并通过能量代谢角度阐明其潜在机理,为PDS治疗脓毒血症心肌损伤的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1.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LPS组)、阳性对照组(DEX组)、PDS组,每组10只,使用LPS(10mg/kg)腹腔注射小鼠建立脓毒血症模型。2.模型建立12小时后,计算小鼠心脏指数即心脏质量/小鼠质量。3.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4.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肌丝形态、炎性浸润等结构的改变。5.免疫组化检测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能量代谢DUSP1、PFKM、CPT1A、ACSL4、ATP5A1、PGC-1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小鼠心脏指数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PS组心脏指数上升,与LPS组相比,PDS组心脏指数明显回落(p<0.05)。2.小鼠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PS组心肌结构受损严重,与LPS组相比,PDS组受损心肌组织有明显改善(p<0.05)。3.ELISA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PS组CK和LDH水平升高,与LPS组相比,PDS组CK和LDH水平下降(p<0.05)。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PS组中代表糖代谢的DUS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FK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代表脂代谢的CPT1A和ACSL4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代表线粒体的ATP5A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PDS组能上调DUSP1、ATP5A1、PGC-1α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FKM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人参二醇组皂苷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脓毒血症的心功能和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中糖代谢和线粒体产能有关。

谭雨晴[7](2021)在《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复合性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双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是心肌病的常见类型,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CM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死亡人数持续增加。DCM属疑难病和危重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以防止心肌损害,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古籍中并没有DCM这一病名,可将其归属于“心胀”、“心痹”、“心悸”、“喘证”、“心水”、“饮证”等范畴,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DCM确切有效,但仍存在辨证分型不规范、证治规律模糊不清、临床研究循证依据较低、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DCM常见证型,总结李军教授治疗DCM的临床经验;基于差异表达miRNA谱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阳虚血瘀型DCM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及经验分析:收集广安门医院住院系统(HIS系统)在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心内科住院的所有DCM诊断资料,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患者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纳入研究的DCM证候特点,分析本地区住院患者证型分布情况,并总结李军教授中药治疗DCM的经验。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招募DCM阳虚血瘀证患者,予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治疗前后DCM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miRNA,通过靶基因的预测,对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研究结果1、回顾性分析: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72例DCM患者。(1)基础资料:72例患者中,有男性49人,女性23人,年龄分布于19-84岁,平均为60.33±14.33岁,61-70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35.6%,平均病程为40.33周,平均住院时间为14.54±6.4天。所有的患者均有心力衰竭的表现,有56位(77.78%)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既往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56位心律失常患者中,有6位(10.71%)接受了心脏起搏治疗。(2)临床资料:胸闷、喘憋、气短、心慌为患者入院主要症状,其中胸闷59例(81.94%),喘憋44例(61.11%)居于前2位,20位(27.78%)患者表示感冒是导致其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此外,正虚不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失宜都可致病。(3)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心率和血压(P<0.05),提升患者心功能(P<0.05),改善 LAD、LVEDd、LVEF、FS、RVD 值(P<0.05),调节HDL-C、LDL-C、CRP、BNP、cTnI、CK-MB 的水平(P<0.05),减轻患者症状,同时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4)证候分析:DCM临证分型主要可以分为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阳虚水泛证四个证型,尤以气阴两虚证和阳虚血瘀证居多。(5)用药分析:临证用药灵活配伍,不拘泥于一方一药,疗效显着。成药运用广泛,心脑血管类药中成药多达20种,口服中成药主要以益气温阳、养阴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针剂主要以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主。西药常规运用的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及正性肌力药等,具有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调节心率、改善症状等作用。2、经验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气血、阴虚、阳虚多见,标实以血瘀、痰湿、寒凝、热毒等居多。心系疾病病位主在心,但与其他四脏相互生克制化,休戚相关,五脏之病均能相互影响而发病,调其他四脏以调心。阳虚血瘀证属于DCM常见证型,运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温阳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LVEDd、提高LVEF及FS,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LVEDd。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DCM阳虚血瘀证患者用药前后血样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iRNA有19个,其中9个miRNA显着上调,10个miRNA显着下调。可预测到靶基因的miRNA有7个,分别为:novel718mature、hsa-miR-1249-5p、hsa-miR-3620-5p、novel372mature、novel995mature、hsa-miR-323a-5p、novel412mature。GO功能结果提示,生物学过程中转录,DNA模板、转录调控,DNA模板、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控等可能与DCM关系密切;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核、细胞质、质膜、细胞外泌体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ATP结合、RNA结合、DNA结合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可知,相关miRNA调控通路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CM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症状。阳虚血瘀证是DCM临证常见证型,温阳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的主要治法。温阳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DCM患者心功能,干预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9个,初步提示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DC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可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

张瑶,朱妤,罗君垚,王莹威[8](2021)在《暴发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暴发性心肌炎(FM)是一种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本文就目前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任冲,杨冰,陈楠[9](2021)在《CK-MB、cTnI、IL-10水平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介素10(IL-10)水平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该时段内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血清中CK-MB、cTnI、IL-10水平,观察3种因子水平随小儿心肌炎病情分期的变化,分析3种因子单项诊断和联合诊断小儿心肌炎时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K-MB、cTnI、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小儿心肌炎患儿血清IL-10水平高于迁延期,迁延期IL-10水平高于慢性期(P<0.05);急性期、迁延期、慢性期小儿心肌炎患儿血清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K-MB、cTnI、IL-10联合诊断AMI的曲线下方面积(AUC)为0.828,高于CK-MB(0.676)、cTnI(0.799)、IL-10(0.592)(P<0.05)。结论:检测血清CK-MB、cTnI、IL-10水平对临床诊断小儿心肌炎有较大帮助,能体现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炎症反应的进展程度,3种因子联合检测有较高诊断价值。

吴珍[10](2021)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淳安县中医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根据予标准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予4周疗效观察。比较两组肌钙蛋白I(cTnI)、HMGB1、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的cTnI水平[(590.22±78.42)ng/L,(461.36±52.44)ng/L]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621.41±86.12)ng/L,(587.62±67.94)ng/L](t2周=1.574,t4周=9.78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中医各症状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t发热=27.650,t咽痛=27.210,t心悸=14.560,t心烦胸闷=15.370,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P<0.05)。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2周t=9.144,4周t=11.534,均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干预基础上,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着,下调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有关。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颗粒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miR-133、miR-155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1.4 疗效判断
    1.5 不良反应观察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血清心肌酶比较
    2.3 血清miR-133、miR-155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2)中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与偏倚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总有效率
        2.4.2 肌酸激酶同工酶
        2.4.3 乳酸脱氢酶
        2.4.4 脑钠肽
        2.4.5 C反应蛋白
    2.5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瓜蒌黄芪桂枝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及对中医症状积分及心功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变化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2.6 安全性分析
3 讨 论

(4)中西药联合导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房性早搏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中医诊断标准
        1.1.2 西医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6.1 动态心电图
        1.6.2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1.6.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
        1.6.4 中医症状积分
        1.6.5 临床疗效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及治疗3,6周后24h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总频次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5)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病毒性心肌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特征
        1.2 诊断标准
        1.3 病因
        1.4 发病机制
        1.5 治疗
    2.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2.4 其他中医治法
        2.5 小结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1.1 检索数据库
        1.2 检索词
        1.3 检索策略
    2. 文献筛选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流程
    3. 数据提取
    4. 质量评价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文献特征描述
        2.1 基本信息特征
        2.2 诊断标准
        2.3 干预措施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结局指标
    3. 文献质量评价
    4. Meta分析结果
        4.1 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4.2 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对比
        4.3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
        4.4 治疗后AST对比
        4.5 治疗后LDH对比
        4.6 治疗后CK对比
        4.7 治疗后CK-MB对比
        4.8 治疗后cTnI对比
        4.9 治疗后LVEF对比
        4.10 治疗后SV对比
        4.11 治疗后CO对比
        4.12 治疗后血清IL-6对比
        4.13 治疗后血清TNF-α对比
    5. 不良反应分析
    6. 中药种类及频次分析
    7. 发表偏倚风险分析
        7.1 临床总有效率
        7.2 CK-MB
        7.3 LVEF
讨论
    1.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不良反应分析
    3. 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4. 干预措施分析
    5. 异质性分析
    6. 局限性
    7.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6)人参二醇组皂苷对脓毒血症小鼠心脏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PDS 对脓毒血症模型心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PDS 对脓毒血症模型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PDS 对脓毒血症模型心肌酶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PDS 对脓毒血症模型心肌能量代谢 关键蛋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扩张型心肌病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案
        6 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分析
        2 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3 患者证候分析
        4 用药情况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用药经验
    第一节 病因病机
    第二节 辨证分型
    第三节 验案举隅
第三部分 基于高通量测序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miRNA表达差异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试剂与仪器
        3 血样采集
        4 外周血总RNA的提取
        5 总RNA质量检测
        6 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预处理
        7 新miRNA预测
        8 miRNA差异分析、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 临床结果分析
        2 RNA质量评估分析
        3 测序数据预处理
        4 新miRNA的预测
        5 miRNA差异分析
        6 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暴发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暴发性心肌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2 暴发性心肌炎的联合诊断
3 暴发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
4 讨论与展望

(9)CK-MB、cTnI、IL-10水平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清CK-MB、cTnI、IL-10水平
    2.2 比较不同病情分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K-MB、cTnI、IL-10水平
    2.3 分析血清CK-MB、cTnI、IL-10单因子及联合检测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颗粒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miR-133、miR-155的影响[J]. 杜少英,武延秋,韩敬波,赵君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21(04)
  • [2]中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Meta分析[J]. 蒋志雄,朱智德,祁祥,谭安蔷.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1(05)
  • [3]瓜蒌黄芪桂枝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及对中医症状积分及心功能影响研究[J]. 李琳,雷军宁,张佳,傅忠国,张胭脂,盛佳佳,朱尘丹,姚小丽,冯晶. 四川中医, 2021(08)
  • [4]中西药联合导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房性早搏疗效观察[J]. 白艳荣,白永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7)
  • [5]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 班纪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人参二醇组皂苷对脓毒血症小鼠心脏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D]. 白晓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D]. 谭雨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暴发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张瑶,朱妤,罗君垚,王莹威. 中国中医急症, 2021(04)
  • [9]CK-MB、cTnI、IL-10水平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 任冲,杨冰,陈楠.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04)
  • [10]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J]. 吴珍.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4)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