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辽宁省沉阳市中学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

2002年辽宁省沉阳市中学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

一、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论文文献综述)

吴欣达[1](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世界各国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格局。中俄两国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为双方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且辽宁省作为与俄罗斯合作具有地缘优势的省份之一,研究辽宁省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做了重点的研究。通过研究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三个维度的现状,研究发现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存在学生交流数量偏少、学生交流的学科分布不均、普遍存在语言障碍、合作办学层次低,数量少、境外办学合作匮乏、对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教师国际交流方面引进俄罗斯专家和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出国交流数量偏少、教师出国选派的学科分布不均衡、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较少等问题。在科研合作中存在科研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缺少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科研合作项目偏少、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自主创新、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如下:首先,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加强学生交流,增加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打破留学生以文学学科为主的选择,使学科分布更加合理、加大中小学开设俄语课,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提高辽宁省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数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境外办学、发挥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汉语的推广和文化传播等对策建议。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辽宁省引智工作、加大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鼓励多学科教师出国留学、增加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等对策。最后,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学研究合作需要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等对策进一步推进辽宁省高校与俄罗斯高校的国际合作。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照。

张磊[2](2021)在《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而言,无论接收东北或统治东北,莫不以沈阳为大本营,沈阳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东北的军事政治重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东北所进行的接收重建工作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教育接收重建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其成败影响人心向背和政权兴亡。本文研究时段集中在1945-1948年,研究地域集中在沈阳市,旨在运用档案、报刊等文献史料,重点考察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严重危机,进而揭示国民党以教育为其内战服务的本质以及国民党在国共东北争夺中失败的历史必然性。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教育接收的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鉴于沈阳市重要的战略地位,先于国民党进驻沈阳。中共撤出沈阳后,国民政府派出董文琦等人于1945年12月底到达沈阳,直到1946年3月13日,驻沈苏军全部撤离,国民党军进驻沈阳,才开始正式接收。受日本十四年殖民统治,沈阳市教育呈现畸形发展状态,后又经苏军抢掠,各学校建筑设备饱受摧残。第二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接收的政策与实施。为指导东北教育接收,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东北区教育复员辅导委员会,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通过《接收东北教育事业决议案》,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也相继颁布各类学校复员暂行办法。辽宁省教育接收工作由东北敌伪事业物资统一接收委员会辽宁省分会教育组负责,该教育组由教育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及辽宁省政府共同派员组成,专科以上学校由处派员接收,中等以下学校由省市派员接收。沈阳市教育接收工作逐次推进大体完成,但在接收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师资不足、校舍残破、校具不全、教材匮乏等问题,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在东北临大学生分发过程中,由于东大开学日期未定,致使千余有为青年棉衣无着、煤斤无源、课业荒废,给教育重建带来极大困难。第三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初等教育的重建。接收后国民党沈阳市划定教育辅导区设置国民学校,进行教材编审和课程的重新设置,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国民党沈阳市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文化支出以22.75%居于第二位,不仅并未达到市县不得少于35%的规定,且不及保安警察支出47.86%的一半,这与蒋介石喊出的“抗战时期,军事第一;建国时期,教育第一”的响亮口号严重不符。国民学校通过周会、课程内容、壁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戡乱”教育,教育为内战服务的目的昭然若揭。献校运动口号喊的轰轰烈烈,最终结果却是徒有虚名,每区试办两保国民学校的计划也未能实现。受战乱影响失学儿童日益增多,政府措施失当收容效果甚微。由于叙级未定1946年国民党沈阳市政府仅向教员发放维持费等生活补助,同时向学生征收尊师米。但维持费极其微薄,且存在拖欠发放、公教人员不平等问题。教员叙级甄审工作办理完竣后所发薪俸虽有增加,但仍不及物价升腾之速,教员生活难以为继,引发请愿罢教斗争。第四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中等教育的重建。战后东北青年失学过多亟待收容,国民政府教育部筹办了大学先修班,国民党辽宁省设立临时中学,沈阳市接办东北青年中学并筹办暑期补习学校,并制定公立中等学校公助生暂行办法以及奖助金办法等。但中等教育重建中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奖助金有名无实,教育救济收效甚微,教学设施匮乏,教师薪俸低微。甚至个别校长贪污公款以及一些教员教学无力、师德败坏等事件也屡有发生。为扭转军事战场颓势及补充兵源,国民党对沈阳市高中以上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初中以下学生实施童子军训练。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举办冬令营,动员学校组建青年工作队,为实施“戡乱”服务,其结果是教育环境更加恶化。第五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重建。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复员重建方式有回迁国立东北大学、接收国立沈阳医学院,以及创办私立东北中正大学、私立辽东学院、私立辽宁医学院和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民政府教育部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支出捉襟见肘,教学设备奇缺,教职员待遇微薄。在教师管理上存在任人唯亲,师资不齐,教授缺少。教育部所欠学生公费不能全部下拨,学生生活难以为继。教育部实行奖学金制度,但因为奖学金名额数量较少,引起学生的抗议和不满。加之战后东北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政治敏感性的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第六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社会教育的重建。为推行社会教育,在沈阳设置的社教机构有民众教育馆、图书馆、民众学校、学校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以及国民教育研究会等,这些社教机构相互配合,对民众实施识字教育、注音符号教育、电化教育、国民体育等。受经费限制沈阳市社会教育的推动十分困难,电化教育的器材设备不仅严重缺乏,对社会教育的人才培训也仍显不够。结语部分,对沈阳市教育接收与重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在教育接收中缺乏计划,并以军方和政治势力插手为主要特征。在教育重建中由于国民党在东北率先挑起内战,导致战后物价飞涨,经济殆于破产,教育经费被军事挤占,失学儿童和青年益众,种种弊端致使教师学生对国民党政权的离心力加速运转,并将政治信任投向了共产党一方,加速了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灭亡。

江萌[3](2021)在《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文中认为语文中考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既是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又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内容和目标,因此,对语文中考试题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古诗文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学财富,学习古诗文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因此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古诗文试题的题量和分值在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文命题和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中考成绩直接相关,只有科学合理的命题和以试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此外,国家教育部也给予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足够的重视,在十年间先后制订颁布了两次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分别是国家教委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稿)》和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鉴于此,本文特以新课标颁布既新课改深化以来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分析遵义市近十年中考古诗文试题考查的内容、形式及知识点的变化,以期探索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再结合命题依据判断古诗文试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分析命题与教学的相互适应性,比较遵义市和贵阳市两地中考古诗文试题内容及形式的异同点,以突出遵义卷古诗文试题命制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命题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命制的改进提出几点思考,并以试题为导向为古诗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使得语文中考与古诗文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论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介绍2011-2020年遵义市语文中考的发展背景和命题依据,分析命制的影响因素;二是从试题的内容、形式及知识点这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制特点与发展趋势;三是评析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着眼于试题是否符合命题依据的要求、命题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相互适应性,并将遵义市和贵阳市两地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突出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的优势和不足;四是依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总结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问题,并以试题的特点和问题为导向对命制和教学的改进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苏日那[4](2020)在《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获取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据此分析该地区人文社会环境、日常生活领域、教育领域中的蒙古族语言生活现状和相关语言政策。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从蒙古贞的历史变迁(历史背景、人口变化)、文化传承与变迁(语言文化、媒体接触)、蒙古族教育概况(起步期、探索期、调整期)等几个方面,介绍、分析蒙古贞地区人文社会环境和语言生活环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第二章审视和研究语言政策问题。首先,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有关定义和目标着手,通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相关性,阐明了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影响语言实践;其次,基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民族语文工作、民族教育工作、民族文化工作、民族干部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蒙古贞地区民族政策落实情况;最后,针对语言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三章为分析和归纳日常生活领域部分。在蒙古族聚居区和蒙汉杂居区选择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被试,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方面对语言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语言价值观和语言实践的相互影响。其后,对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四章为教育领域部分,在了解教学概况的基础上,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包括对教师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专项调查;对学生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学习态度等专项调查。在此之后,综合教育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第五章系结语部分,以“正常情况下,语言与生活的万千变化没有偶然性,都是必然发生”为题,在调查分析、综合研究基础上分总结、结论、余论三个部分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总结部分,概括了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结论部分,对蒙古语使用现状、语言态度、语言流失概况等进行研究反思,并对其语言文化发展提出几点重要启示。余论部分,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宋嘉祺[5](2020)在《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研究 ——以S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教育教学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诸如涉及到髙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和活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学生学习的效果,都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各方面发挥最大的潜能,确保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本文将从以上几点入手,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将沈阳市的高职院校作为考察主体,论文在结构上分为六大部分。首先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国内外相关背景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论文的理论依据、主要概念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现状的描述以及相关调研数据的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引伸至对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现有问题的成因剖析,并结合实际说明。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及经验借鉴,对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期望以此提高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钱红[6](2020)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的难点与突破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文中提出2011年出版的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学习这一要素成为教学建议的组成元素之一,此次修订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精选了其中50个重要概念,“作为学生学习的要点和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的基础”,突出了重点。为此本文将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中重要概念学习难点为内容,尝试构建教学策略,以教学实例方式突破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的难点,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整理国内外对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现状的文献,发现我国比较缺乏对突破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其次,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概念教学在实施之后已经得到明显的效果:(1)大部分教师意识到了生物学重要概念难点教学的重要性,会让学生通过构建知识框架的形式学习生物学概念。但是也存在一定不足:(1)教学策略使用频率不足,只有很少的教师能够将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融入到概念教学中;(2)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时教师使用的方法和形式过度单调;(3)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到一起,导致学生尽管能够掌握生物学概念但不能透彻理解概念的含义,长时间记忆难以保证。再次,在系统性的分析本次调查结果之后,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策略帮助教师来突破重要概念学习的难点:(1)创设情境策略;(2)生物概念模型策略;(3)生物结构图策略;(4)探究性学习策略;(5)生活化策略;(6)检测与应用策略。然后,基于提出的概念教学策略,选取《课标》中的三个生物学重要概念为案例,针对教学重点以及学生学习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其中一篇设计以探究最终效果,在经过试题检验、学生评价以及自我反思之后,最终证明本次教学设计确实存在实际意义,不仅仅弱化了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的难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课堂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最后,在归纳总结中本人清晰的认识到,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本人的研究思路较为窄小,没能全面调研,导致没有广泛的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在未来笔者仍旧会在一线教学中不断开拓创新,提升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能力,构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突破重要概念学习难点。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策略,从而形成更多优秀的教学案例设计。

王羚翔[7](2020)在《现代中医药期刊《中医函授通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函授通讯》是以中医函授教育为主的期刊,于1982年1月创刊,双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辽宁中医学院函授部具体承办,共发行19年,至2000年12月结刊,2001年1月更名为《中医药学刊》,先后发行117期,主编杨连生。本文以《中医函授通讯》全部117期为研究对象,分杂志诞生背景、发展历程、编辑及撰稿人、版式和栏目及历史贡献六部分进行梳理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医函授通讯》诞生的历史背景。辽宁中医学院于1960年建立了函授部,并举办了“中医业余函授班”,后来因“十年浩劫”,中医药事业遭受空前浩劫,导致中医人才的教育培养受到严重破坏基本中断,中医药人员大量减少。1980年以后,国家积极发展中医事业,大力培养中医人才。辽宁省的主要市、县开展了以一般业余教育、夜大与函授教育及职工大、中专教育为主的办学形式,以提高省内医疗人员素质。伴随人们学习中医药知识的迫切需求,《中医函授通讯》杂志应运而生。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医函授通讯》的发展历程。《中医函授通讯》于1982年1月创刊发行。此时的杂志呈现以中医函授教育内容为主的特点。1984年国家又确定了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及四川五省(市)作为中医自学考试试点,开展中医药自学考试,由此杂志的主要内容向中医专业自学考试辅导方面倾斜,侧重于自学考试各科目的辅导。1989年8月《中医函授通讯》获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截至1990年上半年便已远销澳大利亚、日本和奥地利等国家。此时《中医函授通讯》的影响力骤然提高。至1990年底全国开展中医药专业自学考试的省份已经扩大到二十四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国统一发行中医专业自学考试教材,此时中医专业自学考试已经基本替代中医函授班成为继本科教育之后最主要的中医人才培养及选拔途径。与此相伴,《中医函授通讯》发行长达19年,共出版117期,刊登文章总数5000余篇,共享国内外发行700余万册,平均每年发行达36.8余万册。它的发行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历史的贡献。2000年底,随着全国中医专业自学考试的逐步萎缩,《中医函授通讯》走完了19年的办刊之路。2001年更名为《中医药学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医函授通讯》杂志的编辑、顾问及撰稿人(单位)。《中医函授通讯》主编是杨连生,责任编辑由郝明慧、崔扬红、王兰香、李向荣、柳时郁和祖敬一组成。顾问由方药中、沈仲圭、李玉奇、芦玉起、陈翼、孟宪民、胡炳文、茹古香、姜春华及董建华担任。撰稿单位以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山东中医学院及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为主。主要的撰稿人有刘树新、刘荩文、郭振球、胡炳文、李兴宜、李德新、方药中、许家松、王绪前、宋建萍、薛凤奎及叶锦先等人。第四部分主要从封面、封二以及目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风格研究介绍了《中医函授通讯》的版式。其封面的变化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布局风格不同。封二的内容在1984年之前为期刊目录,在1984年后变为主要刊登名家书法题字展示、《编者寄语》《卷首语》《新年致辞》、国内函授新闻、广告以及《讣告》等内容。目录在1982年为一页中分上下,竖版印刷,1983年以后便改为一页中分左右,横版印刷。1984年以前印于封二,之后印于扉页。于1997年开始,增加英文目录。第五部分从“函授教育”“中药园地”“考试辅导”“临床经验”“方药的临床应用”“研究生”与“辽宁名医”七大板块,对《中医函授通讯》的内容加以介绍,依次统计其文章数量并介绍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函授教育”主要为中医各学科教学的辅导文章。1982年称之为“函大辅导”,1983年更名为“辅导资料”,1984年由于中医专业自学考试试点工作的开展,变为以学科命名栏目,并刊登专题辅导资料,发表文章1800余篇。“中药园地”包含了“中药园地”及“中药研究”两个栏目,专门探讨药材的功用、药性、中药的炮制、中药术语、中药的来源及名称的考证以及药材的鉴别等内容,发表文章130余篇。“考试辅导”包括“考试园地”与“试题精编”两个栏目,其内容主要以中医各学科自学考试大纲为主,刊登各省自学考试试题与标准答案。“临床经验”包括“临床报道”“临床经验”“经验交流”“名医经验”“名医一绝”“临床治验”与“临床一得”等诸多栏目,发表文章720余篇。“方药的临床应用”包括“方药纵横”“古方今用”及“古方新用”三个栏目,共发表文章90余篇。“研究生”部分内容包括“研究生园地”与“博士生论坛”两个栏目。1997年设立,发表46篇文章。“辽宁名医”这一栏目,先后记载了庆云阁、张锡纯、高愈明、胡万魁、马二琴、沈文魁、孙允中等23位曾经在辽宁行医的着名医家的生平、学术思想及医术医德方面的事迹。第六部分总结并归纳了《中医函授通讯》对于当时东北以及全国的中医函授及中医专业自学考试的历史贡献。《中医函授通讯》以自学考试及函授内容为主,内容注重经典医籍的学习与运用,发行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影响范围广发行量大,全程参与了辽宁省内中医药函授及中医药专业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使得各地成功的函授经验广泛地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自学考试辅导资料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对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提升中医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以“六个特点”和“两个缩影”归纳总结,并以《中医函授通讯》为例,讨论了如何提高中医药期刊质量,以及结合此次疫情及对比今昔中医药学子对经典医籍的重视程度阐述中医经典书籍的重要性。

宫晨[8](2019)在《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条例的颁布。紧接着,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监管措施,但实际情况却与预期政府监管效果相距甚远。即使国家相关部门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现行升学制度导致分数至上,考试分数成了升学的唯一标准。同时伴随着辽宁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且有经济条件支持孩子参加有偿补课,致使有偿补课市场需求庞大。同时,在现行的教师薪资标准情况下,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薪金水平较低,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教师面对市场需求所带来的红利。即使在政府监管及有可能影响自身声誉的情况下。仍有部分教师愿意铤而走险,私下开展关于有偿补课的相关活动。本文以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政府监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概念对教师有偿补课与政府监管进行了界定,对辽宁省中小学发展及政府监管现状进行梳理,基于委托代理博弈视角对政府监管予以分析。分析了有偿补课教师政府监管中政府目标与学校之间的不一致性,构建了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主要通过期望效用函数找到学校监管行为的最优解,并找到了提高政府与学校监管目标一致性的有效方法。考虑到相关变量,政府监管机构的调查和惩罚力度越大,教师完成最佳有偿补课的可能性就越小。政府监管机构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处罚越重,教师实施有偿补课的可能性就越小。教师有偿补课负面的影响越大,教师有偿补课的可能性就越小。教师指导有偿补课获得的额外利益越大,政府监管的成本就越高,教师指导有偿补课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开展有偿补课教育的额外收入越大,政府监管最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发生的发生概率越大,政府监管最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对违反规则的教师的处罚越高,政府最优化的监管的可能性就越小。政府调查和惩罚违法行为的力度越大,政府行使最佳监管的可能性就越小。处理教师事故的成本越高,成为最佳政府监管的可能性就越小。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分析和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之后辽宁省政府对于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监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刘世清[9](2011)在《新世纪以来我国中考改革:历程、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中考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近十多年来,我国中考政策在诸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探索与创新举措。但当前,在学科学业成绩评定、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录取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中考改革需要进一步做到以下几点:完善命题技术,创新命题机制,提高命题质量;建立"多考而择其优"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等级制;要逐步提高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比例,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探索多样化招生录取方法;综合素质评价应努力做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逐步加强中考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设置职业指导课程,为教育分流疏通"出口"。

吕思浩,张兰华,郭建民,肖娟群,肖汉明,张艺执,郜凤义,赵文华,夏永峰[10](2011)在《图解辽宁高考志愿表》文中研究说明策划动机数张小小的高考志愿表,其每处细节都关乎考生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最终录取结果,更从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考生未来发展的人生轨迹。本期"独家策划"为辽宁

二、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二、推拉理论
    三、知识流理论
第三章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政策与实践
    一、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一)扩大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规模
        (二)扩大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规模
        (三)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
        (四)推进联合培养项目
        (五)推进境外办学
        (六)优化汉语国际传播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二)选派教师出国交流
    三、加强科学研究合作
        (一)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二)联合推进科学研究项目
        (三)成立中俄高校联盟
        (四)鼓励承办国际学术会议
第四章 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现状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概述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述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述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概述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校际合作现状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的设计
        (四)调查的实施
        (五)调查数据的统计方法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问题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一)学生交流数量偏少,人数增长不稳定
        (二)学生交流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三)学生交流普遍存在语言障碍
        (四)中俄合作办学层次低,数量少
        (五)境外办学合作匮乏
        (六)对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待加强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一)引进俄罗斯专家和教师数量偏少
        (二)教师出国交流数量偏少
        (三)教师出国选派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四)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较少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问题
        (一)科研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二)两国缺少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科研合作项目偏少
        (三)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自主创新,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第六章 优化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对策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交流,增加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
        (二)打破留学生以文学学科为主的选择,使学科分布更加合理
        (三)加大中小学开设俄语课,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
        (四)提高辽宁省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数量
        (五)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境外办学
        (六)发挥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汉语的推广和文化传播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辽宁省引智工作
        (二)加大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
        (三)打破以文学学科为主的教师选派,鼓励多学科教师出国留学
        (四)增加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
        (二)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
        (三)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个人简历
致谢

(2)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运用史料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教育接收的背景
    第一节 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殖民教育
        一、殖民教育的行政机构
        二、殖民教育的基本方针
        三、殖民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接收前沈阳市的教育状况
        一、学校教育破坏严重
        二、社会教育残破不堪
    第三节 国民政府接收沈阳
        一、中共政权在沈阳的建立与撤出
        二、国民政府人员抵达沈阳
        三、国民党军对沈阳的军事接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接收的政策与实施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东北教育的接收政策
        一、教育部东北青年救济处的《整理意见》
        二、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的《东北教育议案》
        三、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制定《复员准则与办法》
    第二节 沈阳市初等教育的接收
        一、国民学校接收概况
        二、对教职员以训练代甄审
    第三节 沈阳市中等教育的接收
        一、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的回迁
        二、省立中学接收概况
        三、市立中学接收概况
    第四节 沈阳市高等教育的复员
        一、东北临大补习班的设立与困境
        二、国立东北大学的回迁与窘境
        三、专科以上学校师生的甄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初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国民学校的重建
        一、国民党沈阳市教育局的设置
        二、市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支出
        三、划定辅导区设置国民学校
        四、献校祝寿运动徒有虚名
        五、整顿私立小学与私塾
        六、行政组织与校务处理
    第二节 教学重建
        一、贯彻落实“戡乱”方针
        二、教科书缺乏且价格昂贵
        三、教学设备严重匮乏
    第三节 师资训练与薪俸
        一、重视师资训练
        二、教师薪俸微薄
        三、请愿罢教迭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中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中等学校的重建
        一、国民党辽宁省教育厅的设置
        二、划分学区与学校设置
        三、筹办东北大学先修班
        四、设立临时中学收容流亡青年
        五、创设市立师范学校
        六、举办暑假补习学校
        七、行政组织与校务处理
    第二节 学生管理与训练
        一、学生费用高昂
        二、奖助金有名无实
        三、救济学生收效甚微
        四、实施童子军训练及军事训练
        五、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补充兵源
        六、组织青年工作队为“戡乱”服务
    第三节 教学重建与师资薪俸
        一、改订教学科目
        二、教学设施匮乏
        三、教师薪俸微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高等院校的概况
        一、国立东北大学
        二、国立沈阳医学院
        三、私立东北中正大学
        四、私立辽东学院
        五、私立辽宁医学院
        六、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第二节 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师生管理
        一、招生与就业
        二、公费及奖学金短缺
        三、教师管理办法
        四、教师薪俸低微
        五、教学设施不足
    第三节 沈阳市学生运动的浪潮
        一、“六二”罢课斗争
        二、反对冬令营的斗争
        三、迁校与反迁校斗争
        四、抗议“七五”惨案运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社会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社会教育机构
        一、民众教育馆
        二、图书馆
        三、民众学校
        四、其他机构
    第二节 社会教育内容
        一、识字教育
        二、电化教育
        三、其他教育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2011-2020年遵义市语文中考发展背景及命题依据
    第一节 遵义市语文中考发展历程概述
    第二节 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题依据
        一、“课标要求”
        二、“考纲指导”
第二章 中考古诗文试题考试内容、形式及知识点特点
    第一节 试题考查内容特点
        一、古诗文默写题
        二、文言文阅读题
        三、古诗词鉴赏题
    第二节 试题考查形式特点
        一、古诗文试题题型、题量及分值
        二、主观题与客观题数量及分值比重
    第三节 试题考查知识点特点
        一、客观题考查知识点
        二、主观题考查知识点
第三章 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评析
    第一节 试题与命题依据一致性分析
        一、从“课标要求”看古诗文命题
        二、从“考纲指导”看古诗文命题
    第二节 试题与教学相互适应性分析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二、师生对试题的评价及对教学的看法
    第三节 遵义卷与贵阳卷近十年古诗文试题比较分析
        一、两地试题考查内容比较
        二、两地试题考查方式比较
        三、遵义卷古诗文试题命制优势及不足
第四章 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素质教育”理念凸显力度不够
    第二节 课外选文难度与初中生文言能力不匹配
    第三节 试题形式内容单一,趋于“模式化”
第五章 改进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和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第一节 改进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的思考
        一、创新试题形式,促进命题内容多元化
        二、扩展选文体裁,改善文言文思想单一性
        三、调整选文难度,考虑学生文言能力
    第二节 针对中考古诗文试题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
        二、扩展学生阅读量,提升迁移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1.1 选点原因
        0.1.2 选题原因
        0.1.3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蒙古族语言生活概况
        0.2.2 蒙古贞语言生活概况
        0.2.3 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0.3.1 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0.3.2 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文社会环境
    1.1 历史变迁
        1.1.1 历史背景
        1.1.2 人口变化
    1.2 文化传承与变迁
        1.2.1 语言文化
        1.2.2 媒体情况
    1.3 蒙古族教育概况
        1.3.1 起步期
        1.3.2 探索期
        1.3.3 调整期
    1.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对策建议
    小结
第二章 语言政策
    2.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2.1.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相关定义
        2.1.2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目标
        2.1.3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
    2.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2.2.1 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综述
        2.2.2 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
        2.2.3 政策落实情况
    2.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3.1 存在的问题
        2.3.2 对策建议
    小结
第三章 日常生活领域语言使用现状
    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3.1.1 语言习得和习得环境
        3.1.2 语言能力
        3.1.3 语言文字学习途径和动机
    3.2 语言使用状况
        3.2.1 家庭语言使用
        3.2.2 社区语言使用
        3.2.3 行政司法语言接触
        3.2.4 媒体接触
    3.3 语言态度
        3.3.1 语言的社会地位评价
        3.3.2 语言文字发展前景期望度
        3.3.3 行为倾向和双语教育态度
    3.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因素分析
        3.4.3 对策建议
    小结
第四章 教育领域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4.1 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4.1.1 教育现状
        4.1.2 学校概述
    4.2 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4.2.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4.2.2 语言使用状况
        4.2.3 语言文字学习动机和语言文字态度
        4.2.4 教学及科研
    4.3 蒙古语文学习现状
        4.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4.3.2 语言使用状况
        4.3.3 学习态度
    4.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4.1 存在的问题
        4.4.2 对策建议
    小结
总结与思考
    一、总结
    二、结论
    三、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田野采撷
    附录三 数据资料
致谢

(5)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研究 ——以S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概念
    (四)理论依据
    (五)主要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及不足
    (七)研究框架
二、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一)情况概述与案例访谈
    (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三、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适切性不佳
    (二)管理队伍不健全
    (三)人才培养过程不严谨
    (四)督导评价与反馈功能发挥不充分
四、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成因
    (一)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定位存在偏差
    (二)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三)人才培养因素缺少统一规划
    (四)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反馈不系统
五、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经验借鉴
    (一)桂林旅游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借鉴
    (二)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借鉴
    (三)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六、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适用性
    (二)提升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综合水平
    (三)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管理
    (四)加强监督评价保障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的难点与突破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对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物学重要概念
        (二)概念学习
        (三)概念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
    二、理论基础
        (一)概念形成理论
        (二)概念转变理论
        (三)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四)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现状研究
    一、调查目标与内容
        (一)调查目标
        (二)调查内容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步骤
        (一)教师调查的步骤
        (二)学生调查的步骤
    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二)教师访谈分析
        (三)学生测试卷结果统计分析
    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六、研究小结
第四章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策略及案例设计
    一、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确立
        (一)确立依据
        (二)难点概念的解析
    二、突破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策略的确定依据
        (二)关于突破初中重要概念学习的难点教学策略的确定
        1.情景教学策略
        2.生物概念模型教学策略
        3.生物结构图策略
        4.探究式学习策略
        5.生活化教学策略
        6.检测与应用策略
    三、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的教学案例设计
        (一)“消化与吸收”的新课教学设计
        (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新课教学设计
        (三)“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新课教学设计
第五章 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难点中的实施与评价
    一、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二)实施对象
        (三)实施时间
        (四)实施过程
    二、实施结果与分析
        (一)测验评价
        (二)教师评价
        (三)学生评价
        (四)自我反思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反思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个人简历

(7)现代中医药期刊《中医函授通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中医药期刊研究综述
    1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研究
    2 现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3 《中医函授通讯》的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前言
1 诞生的背景
    1.1 历史背景
    1.2 其他期刊概况
2 发展的历程
3 编辑与撰稿人
    3.1 主编
    3.2 顾问团
    3.3 责任编辑
    3.4 撰稿单位及专家
        3.4.1 撰稿单位
        3.4.2 撰稿专家
4 期刊版式研究
    4.1 封面
    4.2 封二
    4.3 目录
5 期刊内容研究
    5.1 函授教育
    5.2 中药园地
    5.3 考试辅导
    5.4 临床经验
    5.5 方药的临床应用
    5.6 研究生
    5.7 辽宁名医
    5.8 小结
6 《中医函授通讯》的历史贡献
结论
    六个特点
    两个缩影
思考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教师有偿补课
        2.1.2 政府监管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行政监督理论
        2.2.3 博弈理论
3 辽宁省教师有偿补课及政府监管现状
    3.1 辽宁省中小学发展现状
        3.1.1 辽宁省中小学学校数量
        3.1.2 辽宁省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
        3.1.3 辽宁省中小学毕业生数量
        3.1.4 辽宁省学校招生数量
    3.2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现状
        3.2.1 辽宁省公立学校教师数量
        3.2.2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薪金情况
        3.2.3 有偿补课现状
    3.3 政府监管现状
        3.3.1 国家层面监管现状
        3.3.2 辽宁省政府监管现状
4 基于委托代理博弈视角的政府监管分析
    4.1 政府与学校的委托代理关系
        4.1.1 有偿补课教师政府监督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浅析
        4.1.2 教师有偿补课的政府监管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
    4.2 教师与规制者的博弈分析
        4.2.1 教师与规制者博弈模型的一般性分析
        4.2.2 教师与规制者博弈模型
5 加强辽宁省教师有偿补课政府监管建议
    5.1 优化政府监管行为
        5.1.1 明确政府监管目标
        5.1.2 合理布局教育资源
    5.2 政府监管的措施及建议
        5.2.1 辽宁省政府加强监管
        5.2.2 落实素质教育
        5.2.3 提升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
    5.3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5.3.1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5.3.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使用的调查问卷
致谢

四、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D]. 吴欣达.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2]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D]. 张磊.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D]. 江萌.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4]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 苏日那.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5]沈阳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研究 ——以S职业学院为例[D]. 宋嘉祺.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6]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的难点与突破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D]. 钱红.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现代中医药期刊《中医函授通讯》研究[D]. 王羚翔.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政府监管研究[D]. 宫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5)
  • [9]新世纪以来我国中考改革:历程、问题与对策[J]. 刘世清. 教育政策观察, 2011(00)
  • [10]图解辽宁高考志愿表[J]. 吕思浩,张兰华,郭建民,肖娟群,肖汉明,张艺执,郜凤义,赵文华,夏永峰.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1(06)

标签:;  ;  ;  

2002年辽宁省沉阳市中学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