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前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

筛前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

一、手术加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论文文献综述)

吴显文[1](2020)在《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聚焦超声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材料和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研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得出科学分析后的结论。步骤包括以下:(1)由2名评价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文献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聚焦超声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3)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提取研究数据;(4)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5.3软件对数据综合分析,并行meta分析;(5)解释结果,得出结论。结果(1)共纳入对照研究文献9篇,其中RCT研究5篇,非RCT研究4篇,共1245例受试者,聚焦超声597例,射频消融648例。其中对8个研究的有效率和症状评分行meta分析,共纳入患者1179例患者,聚焦超声564例,射频消融615例。(2)对5个RCT研究行异质性和敏感性分析后,其中4个RCT研究进入meta分析,共计纳入630例受试者,其中聚焦超声325例,射频消融305例。Meta分析显示,聚焦超声VS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的RR值及其可信区间为1.13[1.05,1.22](Z=3.30,P=0.0010),提示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个研究分别采用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结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纳入受试者304例,聚焦超声134例,射频消融170例。对随访6个月的有效率行meta分析,RR值及其可信区间为1.05[0.97,1.13](Z=1.10,P=0.27),提示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个研究对比了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随访12个月时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VAS评分,纳入受试者152例,其中聚焦超声79例,射频消融73例。对两组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VAS评分进行meta分析,IV值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0.75[-0.82,2.31](Z=0.93,P=0.35)、-0.04[-3.91,3.83](Z=0.028,P=0.98)和-0.41[-4.97,4.16](Z=0.17,P=0.86),提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个研究中,除1个研究未描述不良反应外,其余8个研究均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超声治疗组中,2个研究报道鼻腔黏膜水肿4例,1个研究报道鼻腔瘢痕2例。射频治疗组中,1个研究报道术后1年鼻腔水肿10例(10%)、分泌物伪膜干痂1例(1%)、鼻腔干燥7例(7%)、鼻腔瘢痕5例(5%);1个研究描述2例术后鼻出血。所有研究均未报道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下鼻甲萎缩及嗅觉减退等不良反应。1个研究报道下鼻甲黏膜水肿持续时间长,鼻腔水样分泌物更多,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聚焦超声高。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有效性方面,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射频消融;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塞、喷嚏和鼻涕症状方面,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聚焦超声优于射频消融。在安全性方面,聚焦超声对于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优于射频消融。两种技术均可作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种选择。

王国园[2](2020)在《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咽支切断)与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48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所有病例分为实验组(A组)(n=23)和对照组(B组)(n=25)。A组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3-57岁之间。B组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在18-59岁之间。A组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咽支切断术),B组行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对患者手术前后患者的鼻部症状、咳嗽或(和)咽痒症状、生活质量、哮喘控制情况等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术后1年随访显示,两组在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状况(日常活动问题、眼部症状、非鼻/眼症状、睡眠问题等)、哮喘控制情况方面疗效相当,且无明显差异(P>0.05),在咳嗽或(和)咽痒方面,A与B组患者都有改善(P<0.05),但A组患者咳嗽或(和)咽痒症状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很好地改善了AR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状况、哮喘控制情况(P<0.05),且疗效相当(P>0.05),但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与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咳嗽或(和)咽痒症状,因此如伴有明显咳嗽或(和)咽痒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时可推荐在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的基础上加入翼管神经咽支切断。

任雪燕[3](2019)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于我科住院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行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的同时,行双侧鼻后神经切断术;对照组未行鼻后神经切断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月、6月、12月,通过术后与术前比较和两组之间比较,以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的变化评价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够3个月的有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随访时间够6个月的有3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术后随访时间够12个月的有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1.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鼻部症状术后较术前均显着改善;两组间鼻部症状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月、6月、1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鼻部症状改善更显着。2.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症状总分(鼻部症状评分+眼部症状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显着改善;两组间症状总分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月、6月、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症状总分改善更明显。3.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哮喘症状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术前与术后的哮喘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哮喘控制情况、术腔黏膜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4.观察组术后3月、6月、12月总体症状改善率均为100%,对照组术后3月无效2例(2/25,8%),术后6月无效1例(1/16,6%),术后12月总体症状改善率为100%(10/10);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5.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3/16,19%)术后6月停用鼻炎控制药物,有2例(2/10,20%)术后12月停用鼻炎控制药物,对照组无停药者。6.5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活动性鼻出血、鼻腔粘连、息肉复发、咽干等并发症,仅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2/16,13%)行鼻后神经切断术后出现软腭麻木,但于术后6月内恢复。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操作简便,微创伤,短期疗效确切,鼻部症状改善明显。

张铭,刘春苗,任秀敏,单春光[4](2017)在《变应性鼻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选择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意义重大[1]。药物治疗虽能很快解决症状,但复发率高,且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免疫治疗则需要患者按时用药,治疗时间长且费用昂贵。对于那些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者、不愿长期应用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可考虑外科治疗[2]。外科治疗包括传统的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

史凌改,王广科,刘军,刘飞,尹志华[5](2016)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检查确诊的118例AR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9例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观察组59例采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雍惠[6](2013)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术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其长期疗效的变化,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寻找更好、更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于2010年7月-2011年3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住院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18例,其中52例为单纯鼻中隔偏曲;66例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所有病例均经专科医师询问病史、查体及鼻窦CT确诊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将118例患者分为单纯鼻中隔偏曲和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查血常规,记录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所有患者在完善术前检验及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症后,于全麻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3-5天复查血常规,再次记录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比较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术后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及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前、术后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价6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了解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长期疗效的变化。结果1.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前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显着,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不明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前、术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化较明显,术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包括鼻部症状、眼部症状、非鼻眼部症状、行为问题、睡眠、日常活动及情感反应得分均显着低于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5.71%、76.00%、70.00%,可认为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随访患者的总有效率逐渐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高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2.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明显减少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3.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明显改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4.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短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不稳定。

刘军,耿宛平,刘强和,高延永,陶赞英[7](2011)在《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神经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SP(P物质)、VIP(血管活性肠肽)和NPY(神经肽Y)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个月检测血清SP、VIP和NPY水平,并以1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血清中SP、VI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NPY则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能与血清中SP、VIP和NPY含量改变有关。

韩丽,李天春[8](2010)在《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就近10年来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前,对存在鼻内结构异常,保守药物治疗无效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例,多采用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法有:选择性神经切断术、鼻腔综合手术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等。根据具体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外科干预,采用选择性神经阻断或鼻腔结构重塑等手术方法,可以使鼻黏膜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异常功能得到改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变应性鼻炎是由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为开端的,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手术治疗并不能直接改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状况,属于创伤性治疗。对于无明显鼻内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病例选择应谨慎。AR作为一个复杂的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对于它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左冬至[9](2010)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客观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阐明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对鼻腔通气功能、鼻粘膜纤毛传输功能以及鼻粘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门诊就诊接受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36例为实验组,随机选择3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鼻声(Acoustic Rhinometry,AR)/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测试、糖精试验(Saccharin Test,ST),将实验组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及将实验组术前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本研究还对接受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粘膜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透射电镜检查,另外,在对照组中随机选择2例正常人取下鼻甲粘膜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糖精实验显示:实验组术前、术后鼻粘膜纤毛输送率(Nasal 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 ,mm·min-1)分别为6.2083±1.87728、9.9669±1.73760,对照组鼻粘膜纤毛输送率为9.8973±1.58762。鼻声(AR)/鼻气道阻力(NAR)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前、术后鼻腔最小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cm2)为0.7050±0.09142、0.9767±0.18025,对照组鼻腔最小截面积为0.9963±0.18037;实验组术前、术后鼻腔0-5cm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 from 0-5cm,NCV0-5,cm3)为7.9094±1.01176、11.2167±1.75845,对照组鼻腔0-5cm容积为11.5880±2.00104;实验组术前、术后鼻吸气总阻力(Nasal Inspiration Total Resistance,NITR, Kpa/L·S)为0.3743±0.06093、0.2130±0.04319,对照组鼻吸气总阻力为0.2250±0.05082;实验组术前、术后鼻呼气总阻力(Nasal Expiration Total Resistance,NETR,Kpa/L·S)为0.3183±0.05907、0.1811±0.03783,对照组鼻呼气总阻力为0.1885±0.04641。上述实验组组间及实验组术前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术前透射电镜下观察示:粘膜柱状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纤毛脱失,长短纤毛交错存在,有纤毛区、无纤毛区交替分布;上皮细胞间隙扩大,柱状上皮细胞胞浆水肿,柱状上皮细胞线粒体水肿,细胞粘集;基底膜暴露、增厚,部分区域粘膜脱落,粘膜下层有嗜酸性、淋巴细胞浸润,粘液腺腺、浆液腺分泌颗粒丰富。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6个月透射电镜下观察存在一致性:柱状上皮纤毛排列整齐,方向较一致,粗细较均匀,长短一致,无纤毛脱落、倒伏,柱状上皮“9+2”微管结构清晰,线粒体狭长致密。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提高鼻粘膜纤毛输送率(MTR),改善鼻粘膜纤毛传输功能;能使鼻腔的通气功能得到改善;该手术不损伤鼻粘膜,并且可以使已经受到损伤的鼻粘膜纤毛系统得到改善。

韦懿[10](2010)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筛前神经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53例》文中提出

二、手术加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加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论文提纲范文)

(1)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聚焦超声技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2)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3)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浅谈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进展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变应性鼻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波
    1.1 原理
    1.2 临床疗效
    1.3 优点
    1.4 缺点
2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2.1 原理
    2.2 临床疗效
    2.3 优点
    2.4 缺点
3 激光
    3.1 原理
    3.2 临床疗效
    3.3 优点
    3.4 缺点
4 传统手术
    4.1 原理
    4.2 临床疗效
    4.3 优点
    4.4 并发症
    4.5 传统手术的缺点
5 聚焦超声
    5.1 原理
    5.2 临床疗效
    5.3 优点
    5.4 缺点
6 总结

(5)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7)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神经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试剂
    1.3 手术方法
    1.4 标本采集
    1.5 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性神经阻断术
    1.1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RFA)
    1.2 微波热凝术
2 鼻腔综合手术治疗
3 联合手术
    3.1 手术与RFA
    3.2 手术与激光

(9)鼻内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客观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客观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1 糖精实验
        2.2 鼻声、鼻阻力测试
        2.2.1 鼻声、鼻阻力测试方法
        2.2.2 鼻声测试步骤
        2.2.3 鼻阻力测试步骤
        2.3 鼻粘膜超微结构检查
    3 评价方法
        3.1 统计学分析
        3.2 鼻粘膜超微结构形态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5.1 射频热凝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鼻粘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5.2 射频热凝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
        5.3 射频热凝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鼻粘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鼻内镜下射频热凝筛前神经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53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手术加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超声和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D]. 吴显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2]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D]. 王国园.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任雪燕.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变应性鼻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张铭,刘春苗,任秀敏,单春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1)
  • [5]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 史凌改,王广科,刘军,刘飞,尹志华.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6(02)
  • [6]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D]. 雍惠.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7]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神经肽的影响[J]. 刘军,耿宛平,刘强和,高延永,陶赞英. 广东医学, 2011(17)
  • [8]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 韩丽,李天春. 黑龙江医学, 2010(09)
  • [9]鼻内镜下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客观评价[D]. 左冬至. 桂林医学院, 2010(03)
  • [10]鼻内镜下射频热凝筛前神经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53例[J]. 韦懿.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03)

标签:;  ;  ;  ;  ;  

筛前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