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花中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质

菊芋花中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质

一、菊芋花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性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叶水英[1](2018)在《色素植物与植物色素的应用探析》文中指出本文论述了色素植物和植物色素的概念、色素植物的类型、色素植物中含植物色素的部位以及植物色素的类型和应用方式。通过比较植物色素和化学合成色素特性,提出了植物色素的开发利用方式,以期为植物色素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借鉴。

李群[2](2018)在《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及呈色因子分析》文中指出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羊蹄甲(B.purpurea)和红花羊蹄甲(B.blakeana)隶属于苏木科(Caesalpiniaceae)羊蹄甲属(Bauhinia),是岭南地区重要的木本花卉,花色是其重要的观赏性质之一。本研究以宫粉紫荆、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的花瓣为材料,应用比色卡和色差仪对花色进行表型测量,应用pH计、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花瓣生理生化指标(pH、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应用化学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花色素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与测定,以及探究理化因子对花色素呈色的影响,运用组织切片法进行花瓣组织结构的观察,以期能在细胞化学、形态学上了解花色形成原因,为三种羊蹄甲新花色品种的培育、品种分类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色表型测量:不同花色的宫粉紫荆其L*值(亮度)与a*值(红度)呈现出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红度降低,花色亮度越来越高;L*与b*相关性不显着。不同花色的羊蹄甲的L*值与蓝度b*值(为负数)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蓝度的提高,花瓣亮度越来越低;L*与a*相关性不显着。宫粉紫荆整个开花过程中,花瓣亮度越来越高,红色逐步褪去;花瓣蓝度从花蕾期到盛开后期逐渐增加,从盛开后期到衰败期突然减褪。(2)花瓣的生理生化指标与花色呈色:宫粉紫荆的花瓣亮度(L*)随着花瓣液泡酸性增强以及花瓣总黄酮、总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花瓣的红度(a*)随着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以及花瓣酸性的增强而增加;蓝度(b*)随着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减褪;引起宫粉紫荆花色呈现多样的最主要因子为花青素的含量和花瓣液泡的pH值。羊蹄甲的花瓣亮度(L*)随着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变低;红度(a*)随着花瓣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升高和液泡酸性增强而增强;蓝度(b*)随着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增加。宫粉紫荆开花过程中随着液泡酸性减弱和花青素含量降低,花色越来越亮;随着花青素含量降低,花瓣红色逐步减褪。(3)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三种羊蹄甲所有花色花瓣均不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除羊蹄甲白色花和宫粉紫荆白色花外,其余花色均含有花青素。三种羊蹄甲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所有花色都不含有二氢黄酮醇和酚羟基,都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除宫粉紫荆的红+、紫+外,其余花色均含有黄酮,羊蹄甲粉、白色和宫粉紫荆的白、紫-、紫均不含查耳酮和橙酮。(4)三种羊蹄甲花瓣组织结构的显微观察:白色宫粉紫荆的花瓣不存在有颜色的色素积累,花瓣表现白色是由于入射光线照在花瓣表皮细胞,经多次折射从而产生的。三种羊蹄甲的红色色素都仅分布在花瓣的上下表皮。相比三种羊蹄甲其余花瓣扁平状的表皮细胞,宫粉紫荆红+圆锥状的花瓣表皮细胞形状,加深了其花瓣呈色。(5)本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和金属离子对三种羊蹄甲不同花色的花色素在离体条件下呈色的影响发现:宫粉紫荆白色、羊蹄甲的白色、粉色花色素在温度范围为4℃到60℃时,热稳定性极好;其余花色热稳定性较差,当温度超过40℃,花色素随着温度升高而开始降解。宫粉紫荆白色、羊蹄甲的白色、粉色花色素在日光灯下的光稳定性极好;其余花色光稳定性较差,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花色素持续降解。浓度为0.1%的Na+、Ca2+、Pb2+、K+、Mg2+、Cu2+对宫粉紫荆的白、紫、红和红+的花色素结构具有破坏作用,但对粉色、深粉色羊蹄甲以及红花羊蹄甲花色素的影响均不明显;Fe3+对羊蹄甲粉色花具有增色作用;Fe3+使白色羊蹄甲以及宫粉紫荆的白色、紫、红以及红+的花色素溶液产生沉淀。

赏云,陈葵阳,陆烨龙[3](2015)在《茶叶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以市售红茶为原料,通过实验确定茶叶色素提取的最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以水作为浸提剂,在室温,提取时间为10小时;或在100℃温度,提取时间为30分钟,茶叶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可达21。5%。提取的茶叶色素可染多种织物,但以染羊毛效果最佳,K/S值大,上染效果好,皂洗牢度可达4-5级。

赏云,陈葵阳,陆烨龙[4](2014)在《茶叶色素提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市售红茶为原料,通过实验确定茶叶色素提取的最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以水作为浸提剂,在室温,提取时间为10小时;在100℃温度,提取时间为30分钟,茶叶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可达21.5%。提取的茶叶色素可染多种织物,但以染羊毛效果最佳,K/S值大,上染效果好,皂洗牢度可达45级。

解成骏[5](2011)在《阳荷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用天然色素安全可靠、色泽自然,有逐渐取代合成色素成为食品主着色剂的趋势。阳荷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生物资源,从中提取出天然红色素,不但能应用于食品着色,为食用天然色素增添新的品种,还可增加阳荷开发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阳荷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阳荷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了阳荷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并对阳荷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作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溶剂提取效果的比较,确定出酸性乙醇为最佳提取剂,通过对阳荷红色素提取液在波长200-6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得到阳荷红色素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3nm。(2)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恰当的因素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经过不同预处理的阳荷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对阳荷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分别确定出针对不同预处理阳荷原料应采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如下:提取原料为新鲜阳荷时,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5h、浸提剂为85%乙醇(用盐酸调pH至1.7)、料液比为1:50。提取原料为60℃干燥阳荷时,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1.5h、浸提剂为85%乙醇(用盐酸调pH至1.7)、料液比为1:180。提取原料为105℃干燥阳荷时,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0h、浸提剂为65%乙醇(用盐酸调pH至1.7)、料液比为1:150。提取原料为自然干燥阳荷时,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0h、浸提剂为85%乙醇(用盐酸调pH至1.7)、料液比为1:180。(3)在起始原料等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预处理后的原料在其最佳提取工艺下所得提取液的523nm吸光度对比,最终确定阳荷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原料为直接破碎的新鲜阳荷,提取温度为60℃,浸提剂为pH1.7的85%的酸性乙醇,料液比为1:50,恒温提取2.5h。次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原料为自然干燥后粉碎的阳荷,浸提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80、浸提剂为pH1.7的85%的酸性乙醇、恒温浸提2.0h。(4)阳荷红色素在酸性环境中表现出的色泽最好,温度、光照、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均有一定影响。温度升高和光照延长时阳荷色素较慢地褪色,浓度较高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色素破坏十分明显,pH改变时色泽发生明显改变,其变色现象规律与花青素的变色现象基本一致,锌、铁和铜离子都会降低阳荷红色素的色泽,与钙离子短期接触,则可加深其红色强度,因此,在对阳荷红色素在开发利用时应将其应用于酸性食品中,并尽量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王谷媛[6](2010)在《蓝莓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用色素分为合成食用色素和天然食用色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合成食用色素的认识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天然食用色素因为无毒副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蓝莓学名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果实呈蓝色,近圆形,单果重0.5-2.5克,并披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度,且具有清爽的香气,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酒、糖果、小食品等,营养丰富。蓝莓色素是从蓝莓中提取的天然色素。经大量毒理学实验证明,蓝莓色素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并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经常食用有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关节和抗癌的作用;对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作用;具有抗衰老、协调平衡和增强记忆力作用;并能够治疗糖尿病和白内障。由此可见,蓝莓色素是发展前景广阔的纯天然色素。本论文系统研究了蓝莓色素的提取与纯化方法。通过对乙醇浸提法、酶提法这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蓝莓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蓝莓色素用酶提法的提取效果较好,且得到酶提法的最适工艺条件:果胶酶种类:RAPIDASE(?)INTENSE;剂量:200μL/L;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3h;提取级数:三级。在此最适工艺条件下,蓝莓色素的含量达到5.6%,而醇提法提取的蓝莓色素含量为4.8%。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蓝莓有效成分进行精制,并对其静态吸附与洗脱和动态吸附与洗脱做了研究,且得到了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精制蓝莓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常温;吸附流速:3mL/min;洗脱剂:6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4mL/min。在此条件下,蓝莓有效成分的色价达到78.90,比粗制品的色价提高了12倍。本论文还研究了pH值、热、光、糖、金属离子、食用酸、防腐剂对蓝莓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糖,食用酸,防腐剂对蓝莓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光,PH值和有些金属离子对蓝莓色素的影响很大。利用颜色反应、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蓝莓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蓝莓色素是黄酮类化合物,其成分之一为矢车菊素。

李丽峰,梁逸曾,刘有才,詹金华[7](2009)在《桃花红素的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对桃花红素受外界影响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光照、温度、酸碱度、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桃花红素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着色剂。

闫海霞[8](2009)在《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的离体培养与十二倍体新种质选育》文中认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属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Helianthus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集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身的能源植物。多倍化是植物进化的动力,植物多倍化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高倍体植物的特征特性优于其低倍性品种的例子很多。菊芋是天然的同源异源六倍体(2n=6x=102),目前国内外对菊芋的倍性育种研究尚属空白。本试验将组织培养和多倍体诱导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建立菊芋的离体快繁体系,为菊芋的工业化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进一步研究其遗传特性和新种质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利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法对菊芋进行离体诱导,摸索其最适的诱导条件,以期获得十二倍体突变类型,增大块茎、花器官从而提高菊芋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以及观赏价值,并为今后菊芋的倍性育种研究提供材料和基础。试验研究结果如下:以菊芋幼嫩枝条腋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进行组织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采用75%乙醇表面消毒20 s和0.1%HgCl2浸泡6 min的处理组合效果最佳;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0.1 mg/L培养基;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01 mg/L,增殖系数可3.40;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6-BA0.08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NAA0.1 mg/L,生根率达91.7%。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六倍体菊芋的组培苗茎尖浸泡不同时间诱导植株,得到的较好处理组合是: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72 h,可诱导获得十二倍体再生植株,诱导率为10.0%。秋水仙素溶液的处理时间越长、浓度越高,材料受到的药害越大,诱导成活率越低。诱导后的菊芋生长缓慢,需要及时切下茎尖转入新的培养基中,以减少秋水仙素对材料的毒害,并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观察所获到的十二倍体与六倍体菊芋,对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发现在外形特征上,十二倍体菊芋叶片肥厚,并有明显的皱缩,叶色较深,节间短且粗,植株绒毛增多,而六倍体植株的叶片较薄,颜色较浅,节间细长,植株绒毛较少。通过对二者的叶片的长、宽、厚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十二倍体叶片厚度以及叶片宽度均比六倍体的大,分别为六倍体的152.94%、129.17%,而叶长和叶形指数均小于六倍体,分别是六倍体的63.16%,48.74%。在细胞学形态上,十二倍体的保卫细胞大小明显大于六倍体,长度为六倍体的149.88%,宽度为六倍体的143.22%;同时,十二倍体较六倍体的叶绿体数目明显增多,叶绿素含量提高,但气孔密度减小。对两个不同倍性的菊芋进行抗逆性比较发现:十二倍体菊芋的抗寒性、抗旱性以及抗热性均比六倍体的较高。

任苏玲[9](2007)在《荞麦壳色素提取纯化及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食用天然色素安全可靠、色泽自然,有逐渐取代合成色素成为食品主着色剂的趋势。从荞麦壳中提取出天然色素,不但能应用于食品着色,为食用天然色素增添新的品种,还对荞麦壳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加其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荞麦壳为原料,采用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提取两种方法对荞麦壳色素进行提取,经比较超声波提取能有效提取荞麦壳色素;采用大孔树脂法对粗提色素进行纯化;探讨色素在常规条件下的稳定性;对色素组分进行初步鉴定。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80目,乙醇溶液50%,温度90℃,pH值1.0,提取时间3.5h,液料比60:1,提取次数2次。此条件下荞麦壳色素的得率为5.0%,色价15.5。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80目,乙醇溶液70%,液料比50:1,提取时间4min,pH值1.0,提取次数2次。此条件下荞麦壳色素的得率为4.69%,色价17。超声波提取比回流提取的产品得率略小,但色价高,提取时间要大大减少。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研究表明:NKA-9树脂纯化效果优于其他5种树脂;动态吸附的最佳工艺为色素液浓度0.844(吸光度),上柱速度1.5mL/min,色素液PH值4.0:最佳动态洗脱条件为洗脱剂用量85mL,洗脱剂浓度60%,洗脱剂流速4.0mL/min。纯化后的荞麦壳色素得率为1.5%,色价53。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荞麦壳色素对光照、温度、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如葡萄糖、蔗糖、防腐剂、柠檬酸等稳定性较好;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色素颜色加深;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较差;对金属离子K+、Na+、Ca2+、Mg2+、Cu2+、Zn2+表现出较好稳定性,但Fe3+、Al3+对色素溶液稳定性影响很大。红外光谱测得色素成分中含有以下结构:=C-OH、(?)、C=O;气相色谱—质谱测定鉴定出色素中含有5种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20H20ClOP、C14H26O、C9H8N2O2、C16H23NO、C16H30O。

胡娟[10](2007)在《菊芋菊糖的纯化及在植脂掼奶油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菊芋菊糖的提取、纯化及其作为脂肪代用品在植脂掼奶油中的应用。菊糖(inulin)由果糖分子通过β(1→2)键连接,聚合程度从2—60,一般平均为10,其终端为葡萄糖单位。菊糖具有多种优良的功能作用,可作为质构改良剂、稳定剂、抗冻剂和抗老化剂应用于食品中。本论文首先研究了菊糖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菊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90min,菊粉与水质量比1:15,连续提取两次。在此条件下,菊糖提取率可达97.65%。其次,研究了菊糖的纯化工艺并进行简单的理化性质研究,提取液用Ca(OH)2调节pH=12,于80℃水浴保温1h,然后用H3(PO)4回调pH=8,蛋白去除率65.28%。菊糖液经乙醇沉淀浓缩,过D218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处理,蛋白去除率可达到98.10%,糖液色泽澄清,呈白色。最后冷冻干燥制得产品,纯度达96.23%。经高效凝胶色谱分析表明,菊糖的相对分子量为2098,平均聚合度为13。最后,探讨了纯化后菊糖作为脂肪代用品取代植脂掼奶油中脂肪的可行性。实验发现:随着菊糖取代脂肪率的增加,植脂掼奶油的打发率和泡沫稳定性降低,但取代率低于50%的样品与全脂样品相差不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裱花的吸热峰发现:所有取代样品均能在口腔温度下融化。利用流变仪测定样品的屈服应力和触变性发现:随着脂肪取代率的增加,屈服应力值和触变环面积减小;当脂肪取代率小于50%时,取代样的屈服应力与全脂样相差不大,此时样品的涂抹性和稳定性比较好;脂肪取代率小于60%样品的触变环面积与全脂样品接近,此时样品的保型性较好。利用流变仪对样品进行频率扫描测定样品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损耗角(tgδ),结果发现:裱花体系为弹性占主要成分的粘弹性体系;取代率小于50%的样品复合模量与全脂样相似,说明体系强度接近全脂样,体系稳定。利用质构仪测定裱花的硬度发现:取代率小于50%时样品的硬度与全脂样接近,此时形成的裱花不易坍塌、可以裱出细小的纹路。对样品进行口感、色泽和细腻度等的感官评定发现:取代率低于50%时样品的感官效果与全脂接近,易被消费者接收。综合以上:菊糖取代率不大于50%时,取代样具有与全脂样品相似的性质。

二、菊芋花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性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菊芋花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色素植物与植物色素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色素植物的类型
2 色素植物可提取植物色素的部位
    2.1 根
    2.2 茎
    2.3 叶
    2.4 花
    2.5 果实
    2.6 种子
    2.7 全株
3 植物色素的类型
    3.1 按溶解性划分
        3.1.1 水溶性。
        3.1.2 脂溶性。
    3.2 按化学结构和特性划分
        3.2.1 吡咯色素。
        3.2.2 多烯色素。
        3.2.3 酚类色素。
        3.2.4 醌类衍生物类。
        3.2.5 吲哚衍生物和酚类衍生物类。
    3.3 按颜色划分
4 植物色素的开发利用
    4.1 食用
    4.2 药用
    4.3 化妆品
    4.4 染发剂
    4.5 纺织染料
    4.6 酸碱指示剂
    4.7 检测金属离子
5 结语

(2)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及呈色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花色呈色因子
        1.2.1 花色素的种类
        1.2.2 花瓣的组织结构对花色呈色的影响
        1.2.3 pH值对花瓣呈色的影响
        1.2.4 金属离子对花瓣呈色的影响
        1.2.5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对花色呈色的影响
        1.2.6 温度和光照对花色呈色的影响
    1.3 花色的表型测量技术
        1.3.1 目视法测色
        1.3.2 仪器测色
        1.3.3 数码测色
    1.4 三种羊蹄甲研究进展
        1.4.1 三种羊蹄甲亲缘关系研究
        1.4.2 三种羊蹄甲花色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三种羊蹄甲花色表型测量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三种羊蹄甲不同类型花色素含量测定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4 三种羊蹄甲的花瓣组织结构及色素分布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方法
    2.5 理化因子对三种羊蹄甲花瓣类黄酮提取液呈色的影响
        2.5.1 试验材料
        2.5.2 试验方法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羊蹄甲花色表型测量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
        3.1.1 三种羊蹄甲花色表型测量结果分析
        3.1.2 三种羊蹄甲花瓣pH分析
    3.2 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3.2.1 三种羊蹄甲花色素的盐酸、石油醚和氨水测试结果
        3.2.2 三种羊蹄甲花瓣类黄酮显色反应
        3.2.3 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3 三种羊蹄甲花瓣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分析
    3.4 三种羊蹄甲的生理生化相关指标的数据分析
        3.4.1 相关性分析
        3.4.2 逐步回归分析
    3.5 三种羊蹄甲的花瓣组织结构及色素分布
    3.6 理化因子对三种羊蹄甲花瓣类黄酮提取液呈色的影响
        3.6.1 温度对三种羊蹄甲花色素的影响
        3.6.2 光照对三种羊蹄甲花色素的影响
        3.6.3 金属离子对三种羊蹄甲花色素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三种羊蹄甲花色表型测量
        4.1.2 三种羊蹄甲花瓣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花色呈色
        4.1.3 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4.1.4 三种羊蹄甲花瓣组织结构的显微观察
        4.1.5 理化因子对三种羊蹄甲花色素呈色的影响
    4.2 结论
        4.2.1 三种羊蹄甲花色表型测量
        4.2.2 三种羊蹄甲花瓣的生理生化指标与花色呈色
        4.2.3 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4.2.4 三种羊蹄甲花瓣组织结构的显微观察
        4.2.5 理化因子对三种羊蹄甲花瓣类黄酮提取液呈色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4)茶叶色素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提取工艺流程
    2.2 提取剂的选择
    2.3 色素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4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选择
        2.4.1 最佳温度选择
        2.4.2 最佳时间选择
        2.4.2. 1 常温浸提
        2.4.2. 2 最佳提取温度下浸提
    2.5 提取率
    2.6 染色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色素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3.2 最佳浸提剂
    3.3 最佳温度
    3.4 最佳时间
        3.4.1 常温浸提
        3.4.2最佳浸提温度下的浸提
    3.5 提取率
    3.6 染色结果
5 结论

(5)阳荷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色素的研究进展
        1.1.1 食用色素与食品安全
        1.1.2. 色素的种类
        1.1.3. 合成色素
        1.1.4. 天然食用色素
    1.2. 阳荷
        1.2.1. 阳荷的品种特性特征
        1.2.2. 阳荷的功能作用
    1.3. 立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阳荷红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主要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3.1. 最佳提取剂的确定
        2.3.2.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3.3. 提取剂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4. 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5.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6. 物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4. 正交实验
        2.4.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2.4.2. 正交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荷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实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实验程序
        3.2.2. 评价指标
        3.2.3. 实验方法设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2.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3. 自然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4. 氧化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5. 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3.6. 不同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阳荷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4.1.2. 阳荷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蓝莓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食用天然色素
    1.3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开发应用
    1.4 蓝莓的研究进展
    1.5 中国蓝莓产业化发展的前景
    1.6 蓝莓色素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蓝莓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蓝莓色素提取技术的比较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试剂
    3.3 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蓝莓色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试剂
    4.3 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5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蓝莓色素稳定性及初步结构鉴定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试剂
    5.3 仪器与设备
    5.4 实验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桃花红素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稳定性试验
    2.2 热稳定性试验
    2.3 酸碱稳定性试验
    2.4 氧化剂对桃花红色素的影响
    2.5 还原剂对桃花红色素的影响
    2.6 金属离子对桃花红色素的影响
    2.7 食品添加剂对桃花红色素的影响
3 结论

(8)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的离体培养与十二倍体新种质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菊芋概况
        1.1.1 起源与分布
        1.1.2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1.1.3 繁殖方式与品种
        1.1.4 菊芋的价值
        1.1.5 菊芋的研究以及应用前景
    1.2 植物离体培养的发展和应用
        1.2.1 植物离体培养的基本含义
        1.2.2 植物离体培养的发展简史
        1.2.3 植物离体培养的类型
        1.2.4 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的应用
    1.3 植物多倍体研究概况
        1.3.1 多倍体的概念与种类
        1.3.2 多倍体的形成途径
        1.3.3 多倍体植物的特征
        1.3.4 获得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1.3.5 植物多倍体鉴定方法
        1.3.6 多倍体在育种上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第2章 引言
第3章 菊芋再生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培养基的配制
        3.2.2 培养条件
        3.2.3 快繁体系的建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灭菌对外植体的影响
        3.3.2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菊芋初代培养的影响
        3.3.3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菊芋增殖的影响
        3.3.4 壮苗培养
        3.3.5 试管苗的生根
        3.3.6 试管苗移栽
    3.4 讨论
        3.4.1 外植体的灭菌
        3.4.2 增殖培养
        3.4.3 壮苗培养
        3.4.4 生根培养
        3.4.5 炼苗与移栽
第4章 菊芋十二倍体的获得及与六倍体的对比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2.1 多倍体植株的诱导
        4.2.2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4.2.3 多倍体的组培快繁
        4.2.4 菊芋十二倍体与六倍体的比较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秋水仙素诱导植株染色体加倍
        4.3.2 多倍体的鉴定
        4.3.3 十二倍体菊芋的组培快繁
        4.3.4 十二倍体与六倍体植株比较研究
    4.4 讨论
        4.4.1 化学诱变剂与诱导方法选择
        4.4.2 诱变材料的选择
        4.4.3 培育十二倍体菊芋的意义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9)荞麦壳色素提取纯化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前言
    1.1 天然色素
        1.1.1 天然色素分类及性质
        1.1.2 天然色素的提取精制及结构测定方法
        1.1.3 天然色素的开发应用现状
    1.2 荞麦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1.2.1 荞麦资源的分布
        1.2.2 荞麦的综合利用
        1.2.3 荞麦壳色素的研究现状
    1.3 超声波提取技术和大孔树脂纯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3.1 超声波提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3.2 大孔树脂纯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4 立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立题依据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荞麦壳色素回流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
        2.2.2 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
        2.2.3 实验方法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荞麦壳色素的吸收光谱
        2.3.2 提取剂的选择
        2.3.3 粒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4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5 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6 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7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8 液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9 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10 正交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荞麦壳色素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工艺流程
        3.2.2 评价指标及检验方法
        3.2.3 实验方法设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提取剂的选择
        3.3.2 粒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3.3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3.4 液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3.5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3.6 pH值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3.7 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3.8 正交实验结果
    3.4 回流提取与超声波提取方法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孔树脂纯化荞麦壳色素工艺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工艺流程
        4.2.2 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
        4.2.3 实验准备
        4.2.4 洗脱剂的选择
        4.2.5 实验方法设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静态实验结果
        4.3.2 动态吸附实验结果
        4.3.3 动态解吸实验结果
    4.4 纯化前后荞麦壳色素产品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荞麦壳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及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设备
    5.2 评价指标及实验方法设计
        5.2.1 评价指标
        5.2.2 实验方法设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光照对荞麦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3.2 温度对荞麦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3.3 糖对荞麦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3.4 pH值对荞麦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3.5 金属离子对荞麦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3.6 添加剂对荞麦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3.7 氧化剂还原剂对荞麦壳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荞麦壳色素成分的初步鉴定
    6.1 实验材料及设备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
        6.2.2 气相色谱-质谱样品制备及色谱条件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红外光谱测定
        6.3.4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10)菊芋菊糖的纯化及在植脂掼奶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菊糖简介
        1.1.1 菊糖的结构
        1.1.2 菊糖的理化性质及保健功能
        1.1.2.1 理化性质
        1.1.2.2 保健功能
        1.1.3 菊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2 脂肪替代品的研究现状及其分类
        1.2.1 脂肪替代品
        1.2.2 脂肪模拟品
    1.3 课题的产生、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产生和立题依据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菊芋的预处理及菊糖提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预处理
        2.3.2 蛋白质的测定
        2.3.3 脂肪的测定
        2.3.4 水分的测定
        2.3.5 灰分的测定
        2.3.6 粗纤维的测定
        2.3.7 总糖的测定
        2.3.8 菊糖的提取
        2.3.9 菊芋提取液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2.3.10 菊芋提取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2.3.11 菊糖提取率的计算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原料预处理
        2.4.2 原料成分分析
        2.4.3 浸提单因素试验
        2.4.4 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
        2.4.5 提取次数对菊粉菊糖得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菊糖的纯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试剂
    3.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菊芋提取汁澄清处理
        3.4.2 蛋白标准曲线的制定与样品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4.3 菊糖脱蛋白方法
        3.4.4 离子交换树脂脱色的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
        3.4.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分子量
        3.4.6 纯度分析
        3.4.7 菊糖样品的紫外扫描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石灰乳除杂
        3.5.2 不同方法除蛋白
        3.5.3 乙醇浓度对醇析效果的影响
        3.5.4 树脂脱色
        3.5.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分子量
        3.5.6 组分分析色谱图
        3.5.7 菊糖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菊糖作为脂肪代用品在植脂掼奶油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植脂掼奶油的制备
        4.3.2 植脂掼奶油的打发
        4.3.3 打发率的计算
        4.3.4 泡沫的稳定性
        4.3.5 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测定裱花熔点
        4.3.6 流变测定条件
        4.3.7 质构仪测定条件
        4.3.8 感官评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评价方法的确定
        4.4.2 脂肪取代率对打发率的影响
        4.4.3 脂肪取代率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4.4.4 脂肪取代率对融点的影响
        4.4.5 脂肪取代率对屈服应力的影响
        4.4.6 脂肪取代率对触变性的影响
        4.4.7 脂肪取代率对G′、G″和tg δ的影响
        4.4.8 脂肪取代率硬度的影响
        4.4.9 脂肪取代率对感官指标的影响
    4.5 结论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中涉及的标准曲线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菊芋花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性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色素植物与植物色素的应用探析[J]. 叶水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4)
  • [2]三种羊蹄甲花色素成分及呈色因子分析[D]. 李群.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茶叶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A]. 赏云,陈葵阳,陆烨龙. “博奥-艳棱”杯2015全国新型染料助剂/印染实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4]茶叶色素提取工艺研究[J]. 赏云,陈葵阳,陆烨龙.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5]阳荷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D]. 解成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 [6]蓝莓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D]. 王谷媛. 长春工业大学, 2010(03)
  • [7]桃花红素的稳定性研究[J]. 李丽峰,梁逸曾,刘有才,詹金华. 广东化工, 2009(06)
  • [8]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的离体培养与十二倍体新种质选育[D]. 闫海霞. 西南大学, 2009(10)
  • [9]荞麦壳色素提取纯化及稳定性研究[D]. 任苏玲.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4)
  • [10]菊芋菊糖的纯化及在植脂掼奶油中的应用[D]. 胡娟. 江南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菊芋花中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